#新时代成就巡礼##网络文明建设一起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我们这十年】七里河区走好农村高质量发展路 让农户富起来 让乡村美起来

“2017年,我们一家5口人搬进了黄峪镇白家坪移民安置点的新房,我也有了工作,收入比以前多了好几倍,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安置点干着保安工作的孟学顺说起这些年生活的变化,满脸洋溢着幸福和喜悦。

2018年,七里河区经过不懈努力,通过省级退出插花型贫困县的专项评估考核验收;同年10月,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省政府批准七里河区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数据显示,2014年至2020年,七里河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平均增速8.6%,绝对值由2014年的12297元增长至2020年的21940.78元,增幅达到78.42%。2021年,七里河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266.5元,同比增长10.6%,七里河区实现了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不落一户一人的郑重承诺。

“近年来,七里河区委区政府把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当作最大的政治民生工作,多措并举确保贫困群众脱贫稳定并长期致富。”七里河区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方泓博说。2020年以来,七里河区不断健全防止返贫监测机制,积极落实各项帮扶政策,确保已脱贫农户和一般农户收入不断增长,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得到提升。

易地搬迁让六千余人走出大山

8月23日上午,孟学顺带领记者参观了他位于七里河区黄峪镇白家坪移民安置点的家。干净的房间,光洁的地板,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说起如今的生活,孟学顺笑得合不拢嘴。

“我们一家5口以前住在鲁家村的土坯房里。”孟学顺说,那时,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几亩土豆、百合、豆子等,每年收入1万元左右。鲁家村属于后山五村,由于山高路远,出趟门都不容易,他们的日子过得单调贫困。2017年,作为首批移民搬迁户,孟学顺交了入住费后住进一套92平方米的房子,在白家坪移民安置点开始了新生活。据黄峪镇镇长吴子瞻介绍,黄峪镇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启动至今,10年来后山五村已有1446户6152人迁入安置点,占后山五村总户数的91%,已分配房屋1625套,入住率92%。

不仅住上了新房,政府还推荐孟学顺做了安置点的保安,每年能领到2万多元的工资。加上妻子打零工的收入,现在他家的收入比起在大山里种地多了好几倍。

“我们不仅要让后山五村老百姓‘搬得出’,还要让他们‘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吴子瞻介绍说,目前,搬迁后的村民就业主要以外出务工为主,比如针对易地扶贫搬迁户设置的公益性岗位,移民安置点里的保洁员、保安、电工等工作,多种就业渠道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与收入。不仅如此,黄峪镇每年联合七里河区就业局举办易地搬迁专场大型招聘会,还组织家政服务、月嫂、中式烹饪、驾驶员、电焊工、挖掘机等培训,让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有机会掌握一门技能,确保群众稳定脱贫、长期致富。

据了解,2020年以来,七里河区持续在产业、就业、交通、生态、金融方面下功夫。在就业扶贫方面,七里河区9家“乡村就业工厂”共吸纳就业人员330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31人;安排乡村保洁、绿化员等乡村公益性岗位129人;开展线下职业技能培训2514人,其中精准扶贫培训636人;完成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5395人,其中脱贫劳动力791人。

产业帮扶让农户富起来

位于西果园镇西果园村的甘肃睿康现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集食用菌研发、种植与销售为一体,从研发到产出“一条龙”模式的企业。公司在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菌棒免费交给合作社,合作社再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菌菇长出后,由公司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带动农户增收致富。”该公司负责人刘前逵说,通过“借袋还菇,借棚还菇”模式,带动了70户贫困户和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同时,该公司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一批工作岗位。2017年,西果园村村民陈万梅开始在该公司上班,这份工作既不耽误农活,还能充分利用农闲时间,让她很满意。陈万梅说,“在这里工作,月收入能达到3000多元。”

产业扶贫方面,该区安排农业产业扶持资金1307万元,实施产业奖补项目34个,目前已有省市级龙头企业15家、各级合作社337家。在此基础上,该区大力推行“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富民”模式,构建起了以村党组织领头产业发展的扶贫组织体系,先后在合作社建立党组织55个,培育致富带头人52个。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通过流转贫困户土地、优先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优先收购或订单式收购贫困户农产品等方式,有效扶持和带动了1100余户贫困群众实现脱贫。

精雕细琢让乡村美起来

西果园镇湖滩村位于七里河南部山区,距离兰州市区约18公里,东邻草源、南抵临洮康家坡、西接临洮马家山、北至大尖山,这里景色秀美、植被茂盛、茶马文化历史悠久。交通不便曾是制约湖滩村发展的一大瓶颈,自从西果园镇到湖滩村的西湖公路建好后,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面宽了、路灯亮了、村子美了,乡村旅游产业也发展得风生水起。

74岁的湖滩村村民鲁文安见证了便利的交通是如何改变湖滩村的。“以前我们去西果园镇不是步行就是搭‘三马子’,来回要好几个小时,现在村里一半以上村民家里都有了汽车,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了很多。”鲁文安说。

要想富、先修路,公路给湖滩村带来了发展机遇,也连接起了湖滩村如画的风景。近几年,湖滩村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恬静驿路、山水湖滩”成为湖滩村的“活招牌”。今年以来,湖滩村又着重建设“遇见湖滩”帐篷营地,通过打造极具湖滩村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以“真招”“真心”带动农民致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湖滩村特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建设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提高了村民收入,是湖滩村乡村振兴建设的重要助力。”西果园镇湖滩村党支部书记鲁金池介绍说。近年来,湖滩村党支部强化党建引领,凝心聚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经过不懈努力,于2020年12月实现了整村脱贫。在实现小康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探索“1+5+N”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模式,打造恬静驿路山水湖滩,2021年被评为乡村建设省级示范村,乡村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有效提升。

湖滩村的建设是七里河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未来,七里河区将按照“田园生态公园”定位,以前山开发红色旅游、田园旅游,后山开发生态旅游、体育旅游的思路,全力打造沈家岭—绿化—白家岘红色旅游、田园风光游新C位;下石板山—上石板山—宋家沟和南出口—212国道沿线—西果园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堡子—九池泉—湖滩生态乡村休闲游新闭环。加快推动尖山生态旅游区、西果园百合产业城、沈家岭全域红色旅游景区、云顶山旅游秘境等建设项目。

总策划:刘立山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申亮 文/图

市水投集团全力以赴战高温 保供水 解民忧

重庆之声8月27日讯 7月以来,重庆遭遇持续高温天气,31个区县最高气温突破40℃,连晴干旱导致197条河流断流,195.73万人因旱受灾,10.6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23.58万公顷农作物受灾减产。面对严峻形势,市水投集团主动扛起国企使命担当,科学调配69座已成水库原水资源,131座城乡水厂持续高负荷运转,全力以赴为我市31个区县及周边1500余万人口提供供水保障,19个区县近350万亩基本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以前,在干旱年月,我们喝水、煮饭都成问题,更别说洗澡了。今年这么热,家里也没停水,而且水量很足,水压也稳。”如今只要一提起自来水,家住璧山区远林名苑小区的任伟就笑得合不拢嘴。与任伟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璧山区来凤街道三星村村民冷蔚光。“现在用水稳定得多了,再也没出现夏天做饭中途停水的情况。”他轻轻拧了一下水龙头,自来水哗哗流出,“你看这水,又清又亮。”

璧山所在的渝西地区历来属于工程性缺水严重地区,璧山当地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市的1/3、全国的1/4。在过往用水高峰时期,自来水供应一直比较紧张。而在今年连晴高温极端天气下,当地却做到了水量足、水质好。百姓的“水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故事还得从50公里外的长江边江津区德感镇说起。

抢工期保进度 缺水难题迎刃而解

璧山区一直从为沙坪坝区供水的铜罐驿长江提水工程取水,供水量为每日5万m³。今年上半年,随着高新区用水量增加,市水投集团结合科学城、璧山片区用水需求实际,并根据今年的气候特征、雨水情况,对雨季结束后雨情旱情趋势进行提前预判,作好防御旱情的准备。

“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在高峰期保障好璧山片区供水,又不会挤占高新区供水。”市水投集团渝水资源股份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德感临时取水工程,成为了该集团的答案指向。

作为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投用前的“急用先建”项目,德感临时取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30万m³,计划重点解决渝西缺水地区的生活生产用水缺口。随着旱情预判愈发趋近,市水投集团迅速决策,紧盯时间节点抢工期、抓进度,全力实施由德感临时取水工程向璧山新区水厂反向供水项目。

6月13日,随着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西彭水厂至走马段管线顺利贯通,德感临时取水工程通过西彭水厂加压,利用走马段管线和缙云山隧洞反向给璧山供水具备了实现条件。

8月23日,西彭水厂联通线管道末端缙云山隧洞进口调流阀开启,成功实现由德感临时取水工程向璧山新区水厂供水,输水量最高达10万m³/d,将满足近100万群众的用水需求。与此同时,原来自铜罐驿长江提水工程的5万m³/d原水供给返补高新区西部科学城和大学城片区,当地愈发凸显的原水缺乏难题迎刃而解。

除此之外,市水投集团蹄疾步稳按下渝西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引调水基础设施建设的“快捷键”,驰而不息实施新改扩建管网项目,竭尽全力扩大原水供应、提升水厂制水能力。

超前谋划 强化原水保障“家底”厚

供水体系建设不单是水厂和供水管网,更重要的是原水保障。这不但需要长年累月坚持投入,更需要超前谋划的意识。

目前,市水投集团下属69座水库,实际蓄水量达8.61亿m³,预计开州鲤鱼塘、大足玉滩、巴南观景口等3座大型水库可维持保供天数300天以上,14座中型水库可维持保供天数50天以上。原水“家底”厚,成为了极端天气下供水保障的关键支撑。

2022年年初,市水投集团抓在主动、抓在及时、抓在前头,多次组织召开专题调度会,综合研究预判水情旱情,启动高峰保供筹备工作,特别是对科学城、璧山等缺水严重且用水需求增长快的区域,严格落实“一地一策”解决方案,确保运营管理水库在高峰供水前保持良好蓄水状态。

今年5月进入高峰供水期后,市水投集团根据旱情发展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针对存在旱情风险较大地区及时启用备用水源、水厂。6月中旬启动高新区杨家沟水库、石马山水库两处应急备用水源用于解决大学城、璧山片区原水供给不足问题,8月初完成奉节朱衣河抢险救灾应急提水工程,每天新增取水能力4万m³,全力保障相关片区高峰供水安全。

8月25日,长寿区八颗镇,看着潺潺清水流进快要见底的水渠,村民张育宏脸上连续多日的愁容一扫而净,指着水渠眉飞色舞地笑道:“有了这水,今年秋收就有着落咯!”

据悉,市水投集团所属范家桥水库向桃花溪增补生态用水357.45万立方米,解决了长寿当地沿线近5万农户生产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用水问题,为保证今年秋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强化运维管理 有效破解用水难题

夏季高温干旱天气背景下,安全、稳定、充足的供水,关系到千万群众的生活福祉。这不但考验一个地区的供水设施“硬件”水平,更考验供水单位的管理和运营能力。

对此,市水投集团突出精细化、标准化管理,切实提升服务民生能力。近期,该集团加强制水工艺调控,提升水质检测频次,确保特殊时期出厂水水质达标;严格设施设备保养维护,合理安排检修计划,最大限度减少停水事故。

在重庆市第一个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区县——涪陵,市水投集团利用先进技术手段科学开展供水调度,通过对水压、流量、水量等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预测供水量升降趋势,合理调整峰谷供水,保证高峰用水时段的有效供应。对当地受高温旱情影响出现供水紧张的10个乡镇(街),该集团启动应急供水方案,通过水源调度、分时分片供水、应急抽水、应急送水等措施,开展抢修服务400余次,处理群众电话等各项诉求163起,解决了4万余人的吃水用水问题。

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原则,市水投集团推动大学城水厂等54座城镇水厂、铜梁乡镇水厂等77座乡镇水厂打破“一地一水”供水模式,动态高效调配水量供应,优先满足居民生活用水需求;积极统筹、科学谋划,通过管网互联互通、加强供水调度、启用应急水厂等措施,有力有效缓解涪陵李渡二水厂、綦江文龙水厂、忠县香山水厂等骨干水厂满负荷、超负荷供水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市水投集团今年来还稳步推进老旧管网改造48公里、“一户一表”改造3337户、超期水表轮换7.95万支,同时积极开展探漏工作,加强管网漏损率控制,少数供水片区水量不足、水压不够等“老大难”问题解决取得实质成效。

今年高峰供水期间,市水投集团累计完成供水2.1亿m³ ,最高日供水量创历史新高达到200.38万m³,较去年同期增幅22.67%,饮用水源地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基本有保障。下一步,市水投集团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充分认清当前我市防旱抗旱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进一步发挥全集团200余座水源工程及供水工程的综合效能和支撑作用,科学优化调水、统筹保障供水,全力以赴抓好抗旱保水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重庆之声记者邓可报道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增长主引擎 创新生力军,兰州新区产业集群激发高质量发展强大动能】8月19日,#热烈祝贺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 在喜迎获批国家级新区10周年之际,兰州新区举行总投资260亿元、33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此次开工仪式所在地新区氢能产业园项目,是兰州新区立足甘肃省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规划建设的功能综合型氢能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集制储运氢、加氢、氢燃料电池研发生产、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氢能产品示范应用“五位一体”的氢能产业链。一期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超20亿元、年税收超1亿元,必将有力促进氢能产业集群加速起势成型。

从产业体系几近空白到产业链条初步构建,再到产业集群日趋壮大,兰州新区获批十年来,始终以全产业链思维引新聚优,着力铸链强链延链补链,加快构建现代高端产业体系,培育壮大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体系,呈现出生态产业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形成“大中小共存、高优特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兰州新区已落地1080个产业项目,总投资5280亿元;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20%以上,近5年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出城入园
传统装备制造实现转型升级
2012年,首个“出城入园”入驻兰州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的项目——兰石集团搬迁改造工程正式开工建设;2013年,兰石集团启动实施出城入园,仅用不到16个月时间完成项目建设及搬迁投产。入驻新区8年来,兰石集团见证了新区发展,与新区并肩前行,集团规模和产能比搬迁前提升3倍,具备年产20万吨以上的装备制造能力,技术研发及装备能力大幅提升,实现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2021年,兰石集团实现工业总产值45.60亿元,营业收入103.28亿元,装备制造板块利润创近5年来最好水平。

走进兰石集团重装公司焊接车间,不同于传统车间里的“火花四溅”,车间内90%以上的设备都实现了自动化焊接。编程工人输入操作程序后,灵活的焊接机械手便开始工作起来,完美地完成了焊接指令,焊缝毫无瑕疵。

近年来,兰石集团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同时,兰石集团重装公司紧盯“双碳”目标,依靠“四大基地+移动工厂”的优势产能布局,积极拓展光伏光热、核能、氢能等市场,加速布局新能源领域,推进企业从传统装备制造向新能源装备制造转型,相继取得亚洲硅业、东方希望等多晶硅项目产品订单。去年9月,成功研制了首台(套)国产化N08810(镍基合金)多晶硅大型冷氢化反应器,解决了我国光伏多晶硅装备核心材料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进一步提升了兰石专业化制造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多晶硅等新能源领域实现新突破。今年6月,在总结国产化N08810冷氢化反应器制造经验基础上,历时4个多月研制攻关,兰石重装研制的内蒙古大全多晶硅项目首台国产化N08120材质冷氢化流化床反应器圆满完工,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该装置原材料的垄断,在国内多晶硅等新能源装备制造领域再次实现了零突破。

立足兰州制造业发展基础,兰州新区引进以兰石、甘肃建投、兰电、兰泵、博睿重装等为代表的一批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形成了石化重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核能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等产业体系,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产业化基地、国家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化基地,“十四五”末产值将达到200亿元,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重振“兰州制造”辉煌。

集链成群
新兴产业助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家可以摸一下铜箔样品,它只有4微米厚。”在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厂房里,工作人员像撕纸一样轻易撕开了4微米厚的铜箔,铜箔的触感就像糖果纸一样柔软。“A4纸大约是100微米厚,这张铜箔的厚度大概只有A4纸的二十五分之一。”在工作人员背后的生产车间,一台台生箔机自动高效运转,一张张纤薄的铜箔沿着轮轴滚卷而出,再经分类、分切、包装等工序后,整装待发、走向市场。

大国有重器,精确到毫厘。铜箔是生产动力锂电池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之一,其厚度直接影响到电芯综合性能,从6微米降到4微米,电池能量密度可以提高5%左右。虽薄如蝉翼、细如发丝,却是新能源汽车、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3C行业、笔记本电脑、ESS储能系统、航天等产品电池的核心材料。

6月中旬,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实现投产出箔,创造了新的“海亮速度”和“新区速度”。海亮铜箔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巩固其在全球铜加工领域的龙头地位,助力兰州新区建成西部高端产业集聚区、振兴“兰州制造”,助推甘肃做大做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兰州新区已经建设了比较完备的新能源产业链,我们来这边进行发展可以起到产业集群的效果。另外,甘肃的锂电绿电比例非常高,有利于我们产品未来的出口。”海亮集团总经理助理兼院长助理罗冲说。

新材料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石,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已纳入兰州新区和甘肃省“十四五”重点发展的十大新兴产业。近年来,兰州新区充分发挥区位、环境、资源、政策等优势,采取“链长制”“市场化”“线上线下”等招商方式,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瞄准绿色化工、新材料等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持续开展产业链精准招商,尤其是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宝武、海亮等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园区,东方希望集团、宏宇集团等一批行业500强和领航企业相继落地,4微米超薄铜箔、高导新材料、高强度轻量化铝合金等一批新材料项目投产见效,加速带动产业拓存创增、集聚壮大,为兰州新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千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加快形成。

未来,兰州新区坚持产业链条打造和产业集群培育作为重点工作,围绕实施“335+X”产业倍增行动。以新材料、清洁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领域,按照“走出去、请进来”双向发力、线上线下同频共振、参展办会融合互补的模式,全方位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精准引进一批科技型企业、产业链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大力培育发展临空产业、平台经济、循环经济等新业态,不断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资源要素聚集、链条构建延伸、发展提质增效,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度、核心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全力打造全省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实体经济新高地,全面开启兰州新区新一轮改革发展“黄金十年”。(来源:兰州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RS FASHION# 杰尼亚立足于对美学的追求,打造出源于自然的Oasi Cashmere系列,品质超凡出众,是品牌迈向追本溯源自然寻踪的关键进展。能使版型
  • 前几年,患癌女博士于娟在《此生未完成》中,曾留下警世箴言:“在生s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但那时,正
  • 而他们的故事,远不是10万字能够说完的。而他们的故事,远不是10万字能够说完的。
  • 建议提升我省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水平“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是公民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补齐幼有所育民生短板的重要内容,事关千家万户,事关民族未
  • 直接封神高级ins文案1、山上不仅有花开 还有我烂漫的20岁2、可是生活不是电视 我也欠些运气3、旁观的时候 每个人都是智者4、人与人的悲欢是互不相通的5、不
  • —— 鲁迅2、我知道她难看,可是因为她是我们的恩人,我不忍细看她。今日分享一组“文人损人”的文案,真是骂人不吐脏啊[坏笑]1、做了人类想成仙,生在地上要上天
  • 你们是甘愿投火的飞蛾,在一次次与烈火的角逐中,让生命发射出气贯长虹的靓丽。你们是甘愿投火的飞蛾,在一次次与烈火的角逐中,让生命发射出气贯长虹的靓丽。
  • #恬周cp[超话]#恬周超话已经1000粉啦[春游家族]小小抽奖庆祝一下叭[打call]抽一位姐妹送棉花糖抽一位姐妹送好利来蛋糕抽一位姐妹玩偶一对评论区评论周于
  • 脱口秀大会今晚更新的这期,看阵容那么棒,最后毛豆杀出重围征服了我,毛豆真的是不错,就像李诞讲的,他的素材真的是很丰富,所以说脱口秀还是得来源于生活!脱口秀大会今
  • 我同桌:不是你说的吗,你上次跟我说他拍有个戏里面喜欢吃柠檬……我:我就跟你说过《嫌疑人x的献身》里他喜欢吃三明治[费解]我同桌:是吗? 现在专有人利用熟人关系
  • #带一本书邂逅秋天##运营# #产品摄影#【这里是猛禽迁徙途经北京一主要通道! 本书既有产品摄影的基础知识,又有产品摄影的必备技能,还有丰富的实战案例和经验分享
  • 当您真的想调理好自己的问题的时候你会毫不犹豫地像这美女一样爽快购买,所以只要您给我一份信任,我就可以还您一份健康, 【 黄氏真菌王】专治☞手脚真菌水泡❗ 奇痒
  • 路网内施工路段及服务区油品供应情况详见:#甘肃路网实时路况#【高中男孩与家人吵架离家出走,打算徒步从郧西走到十堰】9月14日,一位就读高中的学生与父母发生争执,
  • 工人:把劳动者视为“工具”是对劳动的极大不尊重 机器干活快又好,机器还要人来造,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劳动者存在感很低,一件产品投入到市场,很少有人看到这件商品
  • #五四表彰大会#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初升的太阳用青春拥抱未来[心][心][心]恭喜大六班的获奖宝贝们,同时再一次恭喜大六班获得先进团支部称号,
  • Ps:“王王法则”:能用眼睛解决的事情,坚决不说话骂的就是柳舒航,秉持不惹事不怕事@Uh阿司匹林 这句话是你说的,大家可以看看这个畜生的嘴脸[可怜]我不理解做了
  • #特斯拉拒绝向拼多多团购车主交付Model3#「微信投票刷票人工团队」“当年要拿下来可不容易,不过以当初砖混结构房「微信投票刷票人工团队」屋的造价来说,整栋建造
  • 许多人在微博上悼念:今天是国内跑圈大地震的一天,国内顶尖越野跑高手梁晶都没能幸免,哀悼,比赛年年有,命就得一条,回家才是终点。资深跑友:如果不是陪的朋友,我可能
  • 有2种味道,草莓味和香草味!世界首创润唇球状设计,可直接贴合嘴唇,比普通润唇膏更加健康卫生,6种口味,甜薄荷!
  • 03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等到了一定的年龄,你会明白,一个人,只管多做善事,做好当下就可以了,至于以后的前程如何,不要去牵挂。03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