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禅】曹洞宗 下

续上:

接引三路:禅宗历来重视师承关系,唐末五代以来,禅系五家更是机锋棒喝,电光石火,接化学人花样迭出。曹洞一脉,家风绵密,在随机利物、就语接人方面,尤为周到细密。《景德传灯录》卷十五载有洞山良价与学人的一段话:云岩圆寂后,良价年年于忌日设斋上供。僧问 :“你从云岩处得到什么开示?”良价答:“虽在彼中,不蒙指示。”僧说:“既然未蒙指示,又为什么要设斋供奉?”良价说:“因为他是恩师。”僧又问:“你是在南泉普愿座下悟道的,为什么称云岩是恩师并为他设供?”良价说:“因为云岩不为我说破。”僧说:“那么,你是肯定云岩禅师要人自悟禅的风了。”良价说:“半肯定,半不肯定。”僧问:“为什么不全肯定?”良价说:“若全部肯定,那就太辜负先师了。”于中反映了曹洞之家风,以及接化学人时所遵循的原则。洞山接引“三路”,即是良价为接引学人而设的三种手段。

据《人天眼目》卷三载:僧到夹山,山问:“近离甚处?”僧云:“洞山”。夹山云:“洞山有何言句?”僧云:“和尚道:‘我有三路接人’。”夹山云:“有何三路?”僧云:“鸟道、玄路、展手。”山云:“实有此三路耶?”僧云:“是”。山云:“鬼持千里钞,林下道人悲。”后浮山圆鉴云:“不因黄叶满,争知是一秋。”

所谓“鸟道”,是指鸟飞空中,不其迹,取无踪迹、断消息、往来空寂处之意。所表达的是自性自悟的解脱之道。《景德传灯录》卷15载:僧问:“师寻常教学人行鸟道,未审如何是鸟道?”师曰:“不逢一人。”曰:“如何行?”师曰:“直须足下无丝去。”曰:“只如行鸟道,莫便是本来面目否?”师曰:“阇梨因什么颠倒?”曰:“什么处是学人颠倒?”师曰:“若不颠倒,因什么认奴作郎。”曰:“如何是本来面目?”师曰:“不行鸟道。”

良价的回答,意思是令学道者明白,自古求道者都是孤峰顶上人,须耐寂寞孤单,因为无人能传达于你,冷暖已心知,方可悟得“不与万法为侣”的独特境界。所以良价说:“不逢一人。”佛性圆成妙明,人人具足。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学道人只应“直须足下无丝去”,莫生分别,勿取执著。自可体悟。故而良价告诉学人需行鸟道,而又不取鸟道,方是本来面目。在《五家宗旨纂要》中,对“鸟道”的诠释为:“不开中处玄关转,未措言时鸟道玄,此是不落语言,声前一句。”

至于“玄路”,即指玄妙之路,取离语言文字之意。它的设立,重点用以对治“三种渗漏”中的“语渗漏”。《人天眼目》卷三有大阳警玄于“语渗漏”作案语云:体妙失宗者,滞在语路,句失宗旨。机昧终始者,谓当机暗昧,只在语中,宗旨不圆。句句中须是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始得妙旨密圆也。

这里表述的是有关言语的要点问题,与临济禅的“三玄三要”说有异曲同工之处。它要求禅师们要注意在日常言语间解悟佛法。师家应以玄妙语言去引导学人悟解禅的宗旨,而学人也应从玄言中去体会禅的意义。曹山本寂视“金锁玄路”为“洞宗三纲要”之一。《人生眼目》卷三载其颂为:“交互明中暗,功齐能觉难;力穷忘进步,金锁网鞔鞔。”根据这一偈颂考察,则“玄路”的施设并未混同于“三玄三要”,而是坚持了曹洞宗的立场和特色,其立足点乃在偏正回互上。

《五家宗旨纂要》上对“金锁玄路”的表述更为直截明白:金锁者,钩锁加环,血脉不断,事中隐理,理中隐事,偏中有正,正中有偏,理事圆融,正偏不二,交罗无碍,妙应不穷,故曰玄路。其颂为:“金锁玄关达者稀,如环妙用有临机,往来不断偏回互,一句无私绝妙奇。”玄路的根本意旨在于要求禅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语言的运用中始终贯曹洞宗偏正回互的根本原则。《五家宗旨纂要》对“玄路”的解释为:“写成玉缘非干笔,刻出金章不是刀,此是玄音妙旨,谈而不谈。”

所谓“展手”,意即展开双手,接引来学,使其直入甘露门。佛法一义,并不止向上一路,亦为度生之他化门。《五家宗旨纂要》解释“展手”为:“晱眼牙口叮咛嘱,竖拂拈槌仔细传,此是面觌提持,随机拈出。”三山来对“三路”接人评为 “美则美矣,犹是一人,大不肯在。”并颂云:“空里往来绝朕踪,玄中妙义韵难穷。打开八字无遮障,会取机关处处通。”

从上可见,曹洞禅是把“鸟道”、“玄路”、“展手”三种方法作为接引学人、使其获悟的重要途径。洞山良价在其所作的《玄中铭》中说:“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莫非玄路。向道莫去,归来背父。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其序又说:“寄鸟道而寥空,以玄路而该括。然虽体寂然,不乖群动;于句中无句,妙在体前;以无语中有语,回途更妙。”这种接引学人的风格,既有曹溪一脉随缘修行、任运自在的禅修原则,所谓”举足下足”,“鸟道无殊”“坐卧经行”俱是修道。又体现了“有句中无句”无语中有语”的曹洞禅法特色。

三种渗漏:曹洞宗的家风,依《五家参禅要纂要》说,是“究心地”,即叮咛绵密。《十规论》说是“敲唱为用”,即师徒常相交接,在坐禅办道间勤开向上一路,以探究学者心地为接机之法,使弟子悟本性真面目。丛林中向有“临济将军,曹洞士民”的说法,意谓曹洞宗接引学人,好比精耕田地的农夫,绵密回互,妙用亲切。曹洞宗这一极其亲切的接引手段,在洞山良价所立的“三种渗漏”、曹山本寂所立“三种堕”、以及后来大阳警玄所立“三句”中有具体的体现。

曹洞宗之祖洞山良价十分注重对学人的接引、勘验,在他的语录开示中,处处体现出他殷勤接化的婆心一片。他所创立的“三种渗漏”就是将修行者容易陷入的三种错误知见给予归纳,提示学人及师家注意。《人天眼目》卷三记载:师谓曹山曰:“吾在云岩先师处,亲印宝镜三昧,事最的要。今以授汝,汝善护持,无令断绝,遇真法器,方可传授,直须秘密,不可彰露,恐属流布,丧灭吾宗。末法时代人多乾慧,若要辩验向上人之真伪,有三种渗漏,直须具眼。”

意思是,洞山良价对其门下高足曹山本寂说,他先前在希迁再传弟子云岩昙晟处,亲受“宝镜三昧”法门。也就是人观万象,应该和面临宝镜一般,镜内事相上能显现。所谓“影即是形”,从而明了“由事相上能显示出理体”的境界。如今将此心法授与本寂,令其精心护持,勿令断绝,遇到真正的法器,方可传授。此心不可随意泄露,以免广传流布,“丧灭吾宗”。在此修道者如牛毛,而得道者如麟角的末法时代,如要勘验学人慧根之浅深,见解是否纯正,“三种渗漏”即是最好的辩别工具。可见“三种渗漏”说在接化学人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所谓“三种渗漏”,“一见渗漏,机不离位,堕在毒海,妙在转位也。”是指犹有我见之念,执着闻见思惑,陷进身、口、意魔障,而不能见真实。后来明安禅师(即警玄)总结为:“谓见滞在所知,若不转位,即在一色,所言渗漏者,只是可中未尽善,须辩来踪,始得相续玄机妙用。”所言未能尽善,是因为有所知障,造成执著。在《五家宗旨纂要》中三山来颂为“山重重复水重重,万水千山一目中。若道水山常在目,行人依旧路蒙蒙。”“二情渗漏,智常向背,见处偏枯。”指犹存情识之意,取此舍彼,仍含有彼此对立的思维格式。明安禅师结为:“谓情境不圆,滞在取舍。前后偏枯,鉴觉不全。是识浪流转,途中边岸事。直须句句中离二边,不滞情境。”妄执分别情识,故取舍不能融通,须句句离却二边,直取中道,方有出身之路。三山来颂曰:“担板从来见一边,何如到处眼双圆。满腔系恋不须吐,一落思量便不堪。”“三语渗漏,体妙失宗,机昧终始。”指滞碍于语句,不识文字语言仅为悟道之工具,徒然妄执文字语言去解明佛理。明安禅师解释说:“体妙失宗者,滞在语路,句失宗旨。机昧终始者,谓当机暗昧,只在语中,宗旨不圆。句句中须是有语中无语,无语中有语,始得妙旨密圆也。”佛法禅意不可说,所谓开口即错,拟议即乖,然强以言说,亦只是指月之指,捕鱼之筌,若学人不识,滞在语言,名失宗旨,不能于言诠三昧下转身,所以当机暗昧,宗旨不圆。三山来颂云:“有言须是悟无言,开口成双落二三,况复游扬迷妙义,堪悲堪笑口头禅。”良价“三种渗漏”说,就是从见解、情识、语言文字等三个方面来说明,人们之所以对世界产生错误认识,是由于把客观外物和主见知识,视为实有,造成执著,而不能得佛法妙旨。禅林中流传的“洞山无寸草”、“洞山过水悟道”、“洞山说心说性”等公案,所显示的即是摆脱僵死教条而复归鲜活自在、生生不息的生命本心。
  
曹山本寂,继良价思想,提出了“三种堕”学,据《人天眼目》卷三载:曹山云:“凡情圣见是金锁玄路,直须回互。夫取正命食者,须具三种堕:一者披毛戴角。二者不断声色。三者不受食。”所谓“三种堕”,是开示学人的三种方法。堕,有随落、堕除二义。如滞于三种执著中,即是堕落;如能向三者中,寻出身之处,便为堕除。一披毛戴角堕,又称类堕,意思是不拘圣教位,投身于迷界来救度众生, 不受沙门外在形式的束缚,而随顺境遇。二不断声色堕,又称随堕,指不执六尘又求不避知觉生活之外的任何绝对性事物,明了知觉,超越知觉,而得自由无碍境界。三不受食堕, 又称尊贵堕。食,乃为本分之事,也就是本来面目、成佛之当体。知有此本分事而不取不求,忘却此尊贵事,便可得自由无所牵挂的境界。本寂指出,面对“六尘”应无所执著,所谓“迷循六根,号为六师;心外求佛,名为外道。有物可施,不名福田”。觉范慧洪颂云:“有闻皆无离,有见原无物;若断声色求,木偶当成佛。”

大阳警玄(明安)所立三句,意旨基本相同。《人天眼目》卷三载:“安一日示众。吾有三句:平常无生句,妙玄无私句,体明无尽句。”时有僧问三句意旨。明安解释第一句为:“白云覆青山,青山不露顶。”第二句为:“宝殿无人空侍立,不种梧桐免凤来。”第三句:“手指空时天地转,回途石马出纱笼。”明安“三句”的根本意旨,仍然在于使学道者不住空有,明了世间一切生灭变化的本质。尽管禅林中有“临天下,曹一角”之说,但宋代以后,禅宗五家中,毕竟只有曹洞宗与临济宗流传,而其余三家均失传。后来,曹洞宗又传入日本,分宗立派。近代以来,又远播欧美,影响深远

·随喜转发· https://t.cn/RyhHQ82

本科【#306】先知书I 第十九课|以赛亚书40–55章分析(二)
原创: 谢慧儿 义工每周精选 今天

先知书I

第十九课

以赛亚书40–55章分析(二)

谢慧儿

一.

神饶恕以色列,等待他们回转

(赛42:14–43:21)

1. 主题─旷野的大道、以色列神的仆人、地的再生、从列国来的试炼等。

2. 赛42:18–20呼吁耳聋的要听,眼瞎的要看。

3. 赛43:1“雅各啊,创造你的耶和华;以色列啊,造成你的那位,现在如此说:你不要害怕!因为我救赎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属我的。”

4. 赛43:5“不要害怕,因我与你同在”。

5. 赛43:8“你要将有眼而瞎、有耳而聋的民都带出来。”

6. 赛43:10、11“耶和华说:‘你们是我的见证,我所拣选的仆人。既是这样,便可以知道,且信服我,又明白我就是耶和华,在我以前没有真神,在我以后也必没有。惟有我是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

7. 赛43:15“我是耶和华你们的圣者,是创造以色列的,是你们的君王。”

8. 赛43:18、19“不要记念从前的事……看哪,我要作一件新事……我必在旷野开道路,在沙漠开江河。”鼓励以色列人注目于神将要做的新事。

二.

神要涂抹子民的过犯,救赎他们;

虚无的偶像不能与神相比

(赛43:22–44:23)

1. 赛43:25“惟有我为自己的缘故涂抹你的过犯,我也不记念你的罪恶。”

2. 赛44:21–22“雅各,以色列啊,你是我的仆人,要记念这些事。以色列啊,你是我的仆人,我造就你,必不忘记你。我涂抹了你的过犯,像厚云消散;我涂抹了你的罪恶,如薄云灭没。你当归向我,因我救赎了你。”

三.

神兴起居鲁士(旧译“古列”)救以色列

脱离巴比伦(赛44:24–45章)

1. 赛44:24“从你出胎,造就你的救赎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耶和华是创造万物的,是独自铺张诸天、铺开大地的。谁与我同在呢?”

2. 赛44:28“居鲁士……必成就我所喜悦的”。

3. 赛45:5、6“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你虽不认识我,我必给你束腰。从日出之地到日落之处,使人都知道除了我以外,没有别神。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

4. 唯有耶和华是真神,也唯有耶和华能拯救以色列。

四.

巴比伦的倾倒(赛46–47章)

1. 赛46:9“你们要追念上古的事,因为我是神,并无别神;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

2. 结果巴比伦真的灭亡了,就如神所说的一样。

五.

以色列当听,把得救赎的荣耀归给神

(赛48章)

1. 赛48:3“早先的事”,就是先前的事。

2. 赛48:6“从今以后,我将新事,就是你所不知道的隐密事指示你。”

3. 赛48:12“我是首先的,也是末后的。”

六.

神必不忘记他的百姓

(赛49:1–50:3)

1. 赛49:1–6是第二首仆人之歌。

2. 赛49:11“我必使我的众山成为大道,我的大路也被修高。”

3. 赛49:13“诸天哪,应当欢呼!大地啊,应当快乐!众山哪,应当发声歌唱!因为耶和华已经安慰〔参赛40:1〕他的百姓,也要怜恤他困苦之民。”

4. 49:14–15“锡安说:‘耶和华离弃了我,主忘记了我。’妇人焉能忘记她吃奶的婴孩,不怜恤她所生的儿子?即或有忘记的,我却不忘记你。’”

5. 赛49:23是总结─等候神的必不至羞愧。

七.

第三首仆人之歌

(赛50:14–52:12)

1. 赛50:4–9是第三首仆人之歌。

2. 赛51:3“耶和华已经安慰锡安。”

3. 赛51:12–13:“惟有我,是安慰你们的。你是谁?竟怕那必死的人,怕那要变如草的世人,却忘记铺张诸天、立定地基、创造你的耶和华。”

4. 赛51:17“耶路撒冷啊,兴起!兴起!站起来!你从耶和华手中喝了他忿怒之杯,喝了那使人东倒西歪的爵,以至喝尽。”

5. 赛52:9“耶路撒冷的荒场啊,要发起欢声,一同歌唱,因为耶和华安慰了他的百姓,救赎了耶路撒冷。”

八.

第四首仆人之歌

(赛52:13–52:12)

1. 赛52:13“我的仆人……必被高举上升”。“高举”、“上升”等用字,与神“高高的”宝座”(赛6章)是相同的形容词。

2. 赛53:10“耶和华却定意将他压伤,使他受痛苦;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他必看见后裔,并且延长年日,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

九.

救恩的邀请(赛54–55章)

1. 赛54:1“你这不怀孕、不生养的,要歌唱!你这未曾经过产难的,要发声歌唱,扬声欢呼。因为没有丈夫的比有丈夫的儿女更多。这是耶和华说的。”

2. 赛55章─因为神要拯救以色列民,神的子民要歌唱。

十.

以赛亚书的“仆人之歌”

A. 引言

1. “仆人”一词,在赛40–66章共出现31次。其中20次是单数,在赛39–53章;11次是复数,在赛54–66章。其中11次的单数,以及11次的复数,都是指以色列。

2. 单数的“仆人”(共20次)─赛41:8、9,42:1、19(两次),43:10,44:1、2、21(两次)、26,45:4,48:20,49:3、5、6、7,50:10,52:13,53:11。其中赛41:8、9,42:19(两次),44:1、2、21(两次),45:4,48:20,49:3的“仆人”,都是清楚指以色列的。

3. 复数的“仆人”(共11次)─赛54:17,56:6,63:17,65:8、9、13(3次)、14、15,66:14。

B. 4首“仆人之歌”

1. 赛42:1–4(/7/9)

2. 赛49:1–6(/7/13)

3. 赛50:4–9(/11)

4. 赛52:13–53:12

C. 以色列与不知名仆人的差别

D. “仆人之歌”的上下文(赛40–55章)

1. 第一个大段落(赛40–48章)

a. 引言(赛40:1–11)─赛40:8“惟有我们神的话,必永远立定!”

b. 神的超越与可靠(赛40:12–31)

c. 以色列人不必惊惶,神必扶持(赛41:8–20)。

d. 上主与偶像的对比(赛41:21–29)─世上的偶像和君王都是虚无、虚空的。

e. 【第一首仆人之歌(赛42:1–4)】

2. 第二个大段落(赛49–55章)

a. 【第二首仆人之歌(赛49:1–6)】

b. 【第三首仆人之歌(赛50:4–9)】

c. 【第四首仆人之歌(赛52:13–53:12)】

d. 结论(赛55:6–13)─赛55:11“我口所出的话……决不徒然返回”。神的话必然成就,呼应赛40:8“神的话,必永远立定!”

十一.

以赛亚书40–55章主题:

上主的超越[5]

上主是创造的主,独一真神,比巴比伦的神祇超越。

A. 神是创造的主

1. 神的创造、神的掌管(赛40:12–26)

a. 赛40:12–17─赛40:12–14指出上主创造天地,不需要他人的帮忙。神也掌管受造之物。对比:巴比伦的多神传统。

b. 赛40:18–26─神是无可比拟的,他也掌管君王,包括巴比伦以及“创造”的万象。

2. 神是自有永有的主(赛43:10–13)─赛43:10“耶和华说……在我以前没有神被造出来,在我以后也必没有。’”《新》。

3. 拥有绝对主权(赛45:9–13)─创造天地的主,拥有绝对的主权,包括拣选居鲁士作为拯救他百姓的工具。

4. 有目的的创造(赛45:18–19)─神的创造是有目的的,神也不在隐密、黑暗之地说话,他要人荣耀他。对比:巴比伦神祇创造人的目的,是要人来服侍他。

B. 神不是人手所造的(赛46:1–4)

“彼勒”、“尼波”成为重担。对比:赛46:3–4上主却背负他的子民。

C. 神是预知未来的神

1. 赛41:21–29─唯有上主有预知未来的能力。

2. 赛55:8–11─雨雪从天而降,神的话同样有效。

D. 神是能够和愿意拯救人的主

赛40:1–2、27–31,42:9,43:1–19,48:3、6,54:7–8,都有提及。

E. 结论─人存在终极的目的是荣耀神(赛40:3–5,41:17–20,43:5–7)

《威斯敏斯特教理問答》(Westminster Catechism)第一条问题:人生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答案:荣耀神,并且永远享受他。

《参学六祖法宝坛经体会》·第七十讲·上

参学《六祖坛经》体会70·上

如来心法奥妙深,一句弥陀成佛因。
纯印心法摄万象,不离自性始出尘。

《楞严经》有两句话:初心入三昧,迟速不同伦。这两句经要对学佛的人来说,就是告诉我们切不可方向错,修行是修自己的清净心。最捷径的方法,莫过念阿弥陀佛,以佛号伏住烦恼,使妄念、分别、执著的心不起,人们对方法的选择与成佛的难易,必须谨慎又谨慎,即契理又契机,又稳妥,不偏为宜,它直接关系到当生能不能成就的大事。尤其在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末法时期,更要慎之又慎,真是错之千里,万劫不得人身!这里的三昧,是指定,息虑宁心,心定一处而不动,就叫三昧。修这个定法,有快慢之别,故称迟速不同伦。况且,初学佛的人,无不将意识思惟法则当究竟,这样必定有能执和所执。还没有离开意识内在所生的妄想尘障,而成凡夫心修凡夫法。所以纯印老人让我入不思惟境界讲法。为什么呢?因为语言文字都是抽象的表示,它不能证入空寂本觉的自性,老人一生也是表修清净心而成就,叫和光同尘,心不著相,她不供仙神佛像等,免误导众生向外求、向像求。

顿渐品第八
从这个题目就可以看出,佛法可分顿法和渐法。此品记述南顿北渐的分途弘化,以及惠能、神秀两位大师门下徒众不免有违言的情形,所以“顿渐”作为品题。实则法无二致,唯一乘妙法,本无顿渐之别。因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迷心觅外法,心外觅佛,未悟自性,小根者闻大乘很难接受,易生诽谤而造重罪,故施权以令渐修。此品用意,使之如来大教,法唯一乘,本平等施予。机缘有早晚,有正邪,有善恶,根性有利有钝,但法没有顿渐。融顿渐之机,共入如来一乘平等之教。正如古人所表示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凡闻法者,皆到如来一切智地之本旨。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一日,命门人志诚曰:“汝聪明多智,可为吾到曹溪听法。若有所闻,尽心记取,还为吾说。”
译文:
六祖居住曹溪宝林寺,神秀大师居住在荆南的玉泉寺,就是现今的湖北省当阳县。那时两宗都弘化极盛,人称南能北秀,而有南顿北渐的分别。一般人都不了解两宗的宗趣。六祖对大众说:“佛法本是一宗,人有南北之别;佛法本只一种,只缘人有见性迟速不同。怎么能说有顿渐之别呢?佛法无顿渐之分,但人的根器有利有钝,所以才有顿渐之称。”然而神秀的徒众,常常讥笑南宗六祖:“一个字也不认识,还有什么可取的长处呢?”神秀听了这话后就说:“他已得无师自悟的佛智了,深深证悟到最上乘的境界,我不如他。而且我的师父五祖,亲自传授衣法给他,岂是空说?我恨不能远道前往亲近他,在这里枉受国家对我的恩宠,你们不要留住在这里,可前往曹溪参访要决!”有一天,神秀命令他的门徒志诚说:“你天资聪明而富才智,可以为我到曹溪去听法。倘若有闻所未闻,要尽心力好好记取,回来再讲给我听。”
论议:
佛门的心法,乃一心二门:一、真如门,出世法;二、生灭门,入世法)。像人天乘、二乘人、缘觉法,二乘所修的是四谛(苦集灭道),圆觉所修的十二因缘,这都是生灭门。虽然他们出了三界,但是还有变异生死。禅学也有二门:顿门、渐门。若由真如门入者,可直指真心,彻悟真性,直证真如;一真一切真,一中一切中,皆流入萨婆若海,直显妙真如心,不必假借方便,当下即是,亦无步骤渐次,无欠无增,不添不减。此即顿门禅。由生灭门入者,着眼在妄想心上。以虚幻为真实,以幻智修离幻妄。为道日损而损之又损,幻妄日离而遣之又遣,务使妄心逐渐消除,直至损无可损,遣无可遣,最终求得解脱;犹如为明镜拂拭尘埃,须要下一番功夫,心还它一分明朗,去掉一分妄心,即证一分菩提;妄心减,菩提增,阶梯渐次,按步就班,循序渐进。这就是所谓渐门禅。修只是期待顿悟,绝非盲修瞎练。渐门与顿门之悟无二无别。六祖说:“只是一宗一种。”可见顿渐二宗之分,只缘“人有南北,根有利钝、悟证有迟速”,非法有二殊。神秀大师且以居处遥远不克亲近为恨,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遣徒去曹溪听法。其心态的光明,修养的纯粹,实为今人所难及。僧赞僧,佛法兴,四众若能如神秀大师这样,何患佛法不兴盛。秀师实亦大可钦佩!两宗纷争,皆门下徒众所为,非二位祖师之心啊!
“时,祖师居曹溪宝林,神秀大师在荆南玉泉寺。于时两宗盛化,人皆称南能北秀,故有南北二宗顿渐之分,而学者莫知宗趣。”这段经文就告诉我们,对南北顿渐的误解,六祖特别明确提出法无顿渐,人有利钝。当时六祖居岭南,曹溪宝林山南华寺,传佛心宗。神秀大师居湖北荆州当阳山玉泉寺,演畅圣教。时人称南能北秀,有南顿北渐之说。但何名顿渐,其差别在哪里?学者亦莫知宗旨之所归趣。实佛教乃三乘同轨,万法归一。一者心也。千法万法不出一心,千心万心,皆出于我之真心,真心者我之本体也。心者天地万物之本,一切惟心造。法无顿渐,人有愚聪,神秀大师,虽未传心印(纯印),亦非常之人,怎可偏抑而厚非呢?
“师谓众曰:法本一宗,人有南北。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何名顿渐?法无顿渐,人有利钝,故名顿渐。”这段经文告诉我们,所谓顿渐,乃是人之根性利钝,有人一闻千悟,一念不生,前后际断。有人读遍了大藏经,听遍了法师语,尚如木偶探海,不知深浅,不解经意。所以法无顿渐,因人而异。皆如来宣说,趣真实利,开启实相妙慧,终入一佛乘。顿者,顿见圆理,顿起圆行,顿入圆位,顿证菩提,一切皆圆皆顿。“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所谓渐者,对教理行位,皆依次第,渐解渐悟,渐修渐进,故名为渐。因机利钝而有顿渐之教,实则法本一宗,诸法平等,本无顿渐。六祖答神会说:“听法顿中渐,悟法渐中顿。修行顿中渐,证果顿中顿。顿渐是常因,悟中不迷闷。”又顿悟利根人闻此一心法门,不假推寻,立即悟明心地。从初发心时,便观诸法实相,如镜顿现,断惑证真,无须次第修证,一见一切见,一闻一切闻,一断一切断,一证一切证。虽修一观,圆融三观,虽修一行,圆赅万行,圆见三谛,顿证如来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德秘藏,故名为顿;所谓渐者,钝根人闻如来心法,“心印、纯印”天机口诀,务必多闻,方渐渐了解、渐渐起行,方达究竟。三观次第修,三惑(见思、尘沙、无明)次第而断,三谛次第而证,历三大阿僧祇劫,方证佛道,故名为渐。顿渐在人,而非法之顿渐。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若明心地,了达心宗,无法不圆。六尘皆是真宗,万法无非妙理。若执文字相,徒生知解。若识本心、见本性,与识字不识字没有什么关系。虽识言教,而不识心,犹如认指为月,如何指归?讥人者,适自讥耳。犹向空吐口水,自身受害。
“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可见,自古以来,历代高僧贤达之士,皆以护法为心,皆互相钦重,无门庭知见。岂同沽名钓誉之流,虽名弘法,实以邪乱正。故佛法不倒于外道,唯倒于教内弟子而已!唐六祖至今千余年,时像法中,尚有门户之争,难怪今时佛门四众,自赞毁他,离间信众,心怀嫉妒,横生讥毁,不惜灭佛正法,殊为可愍可悲!秀师明哲,反嘉六祖得无师智,悟最上乘,非己所及,并荐诸门人,宜往曹溪参决,悟心印无上妙法,秀师德行实为后人之表率。

未完待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确实意识到上一次我看天仙的剧还是十几年前在课堂上,和投缘的同学一起用mp4偷偷看神雕侠侣,被小龙女美晕,想起金庸说看到刘亦菲,世人才会相信小龙女的美貌不是他瞎写
  • 古时文人骚客,生花妙笔,洋洋洒洒,踏遍整个大明湖,留下不少诗词,大明湖的青石阶和江南的拱桥都只是一种等待,却终是没能等到红药的绽放,而斯人已去,韶光华影,徒悲叹
  • 经常说婚姻需要经营,有差异、有距离、有想象、有创新,这样的婚姻生活不乏味、不呆板、不累、不腻,更何况还有共同的爱情结晶牵绊。高级别的门当户对,是善良、格局、理念
  • 洋甘菊的花不起眼,但是它的生长能力强,而且传说洋甘菊是贡献给太阳神的一种花,能治疗热病,古埃及人认为洋甘菊是月亮的药草,有抗忧郁、清凉温和的作用,洋甘菊能安抚情
  • 随着电视剧改变的,首先是人们家里的酒柜,烧刀子、特区、女儿红,在80年代末变成了清一色的人头马,这些酒几乎都不为喝,名义上是为了招待贵客,实则是为了装点。记得小
  • 销售的心都盯在这对意向很明确的大概率是夫妇身上,他说,那边有一款,你问那边穿我这样衣服的人。” ​毛主席全程面容严肃,他厉声说道:“卫生部的工作只服务了全国1
  • 加上一年一度的满赠大优惠,相信聪明的你一定能掌握最科学省钱的变美方法[太开心][太开心]详情请戳网页版链接:手机端请复制淘口令:¥ViCv05H08Wo¥后打开
  • #护肤分享# |闪子的护肤最近都有在认真护肤吗~整理了几个我最近的护肤爱用物,宝宝们来抄作业啦天气丹乳液作为家的断货王,它的效果绝对不是盖的!无敌好用,味道清新
  • 我认为关于他们之间的关系被编造了许多内容,特别是他离开骑士的方式,就是欧文申请交易最终去了凯尔特人,这件事上关于他们的关系存在许多编造的东西。我认为关于他们之间
  • #“福报”不对等的两个人,在一起啥感觉?如果你们之间,福报和业力完全不对等了,前世的债也还得差不多了,恩怨也了结了,你们就到了必须分开的时候。
  • 睡前逛一逛,发现我们可怜的小苞米们在经历磕空气,找刀,满ch写文,算星盘塔罗牌玄学后,终于疯了[awsl][awsl]但是什么让我们磕不停歇呢?如果这都不准的话
  • 就像我和朋友聊完“接受”这个话题后,没再顺着聊如何做好心理建设,而是跳着聊起了医疗的最终签字权。但这里也必须厘清一个事实,我们不是没有困惑、焦虑,也不是没有痛苦
  • 草间曾说明这些视觉特色都来自于她的幻觉,她认为这些点组成了一面无限大的补捉网(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 交流与探索[图片]精神病院里的绘画者
  • 然而,华能集团的一名技术工人却在铅酸蓄电池身上实现了这一梦想,发明了一种能让铅酸蓄电池"起死回生"的方法。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华能集团辛
  • (这个就很[喵喵],二哥哥“我得走了”沉香依依不舍“那你有空一定要常来看我啊”[喵喵]这俩是真的很亲呢啊)戏台上说阴间有一本生死簿,阳间的人什么时候死,活多大岁
  • 摩登兄弟超话 #中考加油# 【追逐梦想,绵阳公安交警为你加油!#刘宇宁白愁飞# #刘宇宁说英雄谁是英雄# #摩登兄弟[超话]#☾˚‧º·ʜᴀ͟ᴘ͟ᴘ͟ʏᴇᴠ
  • 官宣 :我们是CKU首家授权指定合作学校——北京派特盟宠物美容培训学校 ,办学十三年之久,为了给学员们提供优质的教学条件,特聘请台湾KCT/CKU审查员吴逸
  • 虽然你们有些活了不到一两年的时间,但那也是你们的一生,就还在这里陪着我吧,只要我活着,你们的生命就会和我一样长久。母亲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3、离不开您的怀抱,
  • 好看的照片有几张就够了,299专属外景 套系[机智][机智],咱们家风格都是随便玩,随便疯,随便霍霍[耶][耶],这个套系只限量100套[机智]平时没有这个低价
  • 司汤达在他的书《Naples and Florence: A Journey from Milan to Reggio》中记述了他于1817年游览佛罗伦斯时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