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水火,安走白道】

善导大师于《玄义分》说“安乐能人(弥陀)显彰别意之弘愿”,然而阿弥陀佛究竟在《观经》之何处“显彰弘愿”呢?
是在《正宗分》十三观之第七“华座观”之初,此即是“显彰弘愿,韦提入信”之处。亦即华座观之初,释尊表明要宣说“除苦恼法”之时,阿弥陀佛应释尊之声,立即显现在空中让韦提希夫人观看,善导大师解释此处而言“应声即现,证得往生”。意谓“除苦恼法”在于弥陀本身,凡是全凭弥陀救度的业深障重之苦恼众生,其苦恼立即消除,决定往生,不断烦恼得涅槃,此后只要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亦即韦提希夫人之见佛,不单单只是眼触佛体,而是领解深信这便是救度自己的佛;换言之,即是彻见弥陀之愿力。此意第九“真身观”言:
观佛身故亦见佛心,佛心者大慈悲是,以无缘慈摄诸众生。

见佛身即见佛心,见佛心即悟佛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在于救度眼前丑恶卑贱、怯弱无力的自己,这便是入信,亦即是得到“信喜悟”的无生法忍(信心不退),这与《大经》十八愿成就文所说“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同一意趣。
昙鸾大师说“名即法”“名体不二”“名体一如”;见佛身而起信(见佛得忍)与闻其名而起信(闻名不退),所入门户不同,终归一致,故闻与见毕竟同样都是体悟到弥陀大愿业力的慈悲救度,此谓之“闻见一致”。

为了具体显明此义,大师在三心释中设立“二河白道喻”,说明行走白道的行者,在自觉贪欲、瞋恚之心强盛,无法止息,进退皆死,必堕地狱的当下,忽然听闻阿弥陀佛救度的招唤之声说:
汝一心正念直来,我能护汝,众不畏堕于水火之难。
突闻此语,如雷贯心,豁然醒悟,信眼开朗,不可思议,叹未曾有,立即住于大安心大满足的境地(不退转),净土法门所说的见佛或闻名即是这种心境的体悟。“二河喻”可说是行者心路历程的具体描绘,而阿弥陀佛招唤之声即是第十八愿的具体内涵,如下表:

弥陀唤声 ……………………第十八愿
汝——————十方众生
一心—————至心信乐欲生(信心)
正念—————乃至十念(念佛)
直来—————若不生者
护汝—————不取正觉
不畏(慈悲)—————唯除逆谤(智慧)

行者被阿弥陀佛的光明(智慧)所照,清楚地知道自己是个贪瞋、逆谤、三定死、无救之机,而与此同时阿弥陀佛“我能救汝,不要畏惧”的慈悲救度之声贯入身心,成为不畏水火,安走白道的机法两种深信的念佛人;此亦即是“真身观”所言之“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之意。

所谓“直来”,即是不须绕远路,不踌躇;亦即若不能改变原样,就以当下的模样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此即不顾自己之贪瞋,唯直仰弥陀愿力之白道,唯任凭弥陀慈悲之救度;所谓“信顺二尊之意,不顾水火二河,念念无遗,乘彼愿力之道”。

男女缁素,智愚善恶,随其根机,只要念佛,毫无限制;若有限制,则十方众生绝对不堪。

故“直来”的召唤是弥陀悲心的极致,愿力的高峰;这也正显示弥陀之“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本愿是“超世愿”。

所谓“超世愿”即是超越十方三世诸佛的悲愿,以弥陀本愿力之不思议,使不能救度的人被救,不能往生的人往生;故弥陀本愿名为“超世悲愿”,此道亦名为“超世直道”。

由于弥陀在因地时发起“十方众生,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超世愿”,也由于完成了这空前绝后的超世愿,故此佛名为“南无阿弥陀佛”。因此,阿弥陀佛与其他诸佛迥别,五浊恶世的贪瞋凡夫、极重恶人,十方诸佛无此愿力可救,无此净土可容;十方诸佛中唯有弥陀一佛有此愿力可救,有此报土可容。故弥陀的超世愿是超越十方三世诸佛的“弘愿”,因而释尊于《大阿弥陀经》之中金口极赞南无阿弥陀佛是:

诸佛之王,光明之尊。

如果我等念佛仍然堕落地狱,阿弥陀佛的立场就站不住,阿弥陀佛就失去了所以为阿弥陀佛的身份。

当我沉溺大海,无力上浮,即将灭顶之时,阿弥陀佛躬身跳入海中把我抱上岸来,不但使我重生,且获得不退转。

当我将堕地狱时,始发现阿弥陀佛已在此伫候十劫。

在这三学不成、三毒难断的当下,闻到了直来的悲唤,于是大安心大满足地行走白道,过着生活即信心、信心即念佛的日子。

又,行走于白道的行者终于闻到弥陀唤声而获救,推其因也要归功于释尊的发遣,“二河喻”言:

东岸忽闻人唤声:“仁者!但决定寻此道行,必无死难,若住即死。”

而《玄义分》第一“序题门”之后半也预先显明释尊发遣与弥陀来迎的“二尊遣唤”、“二尊一致”之大悲而言:

仰惟释迦此方发遣,弥陀即彼国来迎;彼唤此遣,岂容不去也。

“二尊遣唤”之中,弥陀招唤之经证已于华座观之初的“住立空中尊”看出,此亦即是弥陀自己显彰弘愿;而释尊发遣之经证又是出在《观经》之何处呢?是在最后之《流通分》的“付嘱阿难”之文: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二尊之意无别,二尊之意一致,这边发遣,那边招引,都是弥陀弘愿的自然作用,目的在于主动地、平等地、无条件地救度水深火热中的群萌。

二尊之恩,粉身叵报,碎骨难谢,《般舟赞》言:

不蒙弥陀弘誓力,
何时何劫出娑婆。

得免娑婆长劫苦,
今日见佛释迦恩。

若非本师知识劝,
弥陀净土云何入。

又,前面所说的“见佛入信”或“见佛得忍”是唯指念佛之机,彻见弥陀悲心,于称名必生之弥陀悲愿决定深信而言,学佛者或有梦中见佛、静坐中见佛、念佛中见佛,甚或危难中蒙佛菩萨现身解救,这些都是寻常感应,与机法二种深信不可等同而语。

——慧净上人

佛堂讲话(第一天)
初勿贪多但求相续: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倘若没有一定的数目,只是随便念念,日子久了就会忘记的。在家居士们,既要办家里的事,又要办社会上的事,实在忙的很!然而正因为太忙,才需要定下一定的课程,方不致于因为事忙而把念佛忘记了。那么,究竟一天应当念多少佛号呢?这要依著各人的因缘,自己斟酌参订;他人无法代为规定的。每日念数千声,数万声都好。但每日至少须念“十念”。“十念法”出在《观无量寿经》;是“下品下生”的功课。所以每天至少须念“十念”佛。否则,不但不能“入品”,恐怕也就不能往生了!“十念”的念法,是这样的:每日清早,漱洗以后,面对西方,合掌端立,心存观想,口念南无阿弥陀佛,尽一口气为一念,即以合掌之十指,默记十口气之数,念完十口气的佛号,再念一遍“回向偈”,即算功课完成。回向偈有多种,以四句的为简单明了;偈曰:“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广度一切诸含识”。至于念佛的声音:或高声念,或低声念,或者默念,亦要看家庭的环境而定,不可拘泥。
一、念佛须知了生死。
今天得和诸上善人聚会一处,诚属殊胜因缘。‘打七’乃是常事;衲僧来此参加佛七,承诸位檀越真诚的发心。利益一方有情众生。真是功德无量!衲僧能够和诸上善人在这打七用功,感觉非常荣幸!
打佛七,只须一心念佛,不须讲话,所谓‘行起解绝’。若是在念佛堂中讲话,那是‘打闲岔’。既是打闲岔,为什么还要讲话呢?因为我们众生和诸佛不同,‘众生以差别为性’,其根机不是一样的。在座诸位出家师父,及各位老居士,不但自己会用功,而且能够领导别人用功,自然不须要讲话。但有一般人,须要听讲以后,才能提起精神,精进办道,那就必须讲讲说说,以作助道之缘了。尤其是道场中,有初发心的人,他们对于打七的意义,尚不甚明白,是则更须要讲话了。
打七的目的在甚么地方?在‘了生死’!若对此目的不明,则念佛就没有甚么意思了。普通人到寺里来念佛,为的是向佛祷告,希望能够消灾免难。求消灾免难固然是好,但这不是佛的本意。还有一种人,因为现生常常遇到不如意的事;到这里念佛,求佛保佑,希望来世能够事事如意。求来世如意固然也好,但仍非佛的本意。另有一种人,觉得人生没有意思,即使大富大贵也没有多大快乐;希望以念佛的功德,能够升天。来生得能升天,这固然也是好,但亦非佛的本意。
佛的本意在那里?在令众生‘了生死’!为什么要了生死?因为生死轮回是大苦!
今天所讲的话,可分成三段:
第一、学佛应先知苦:倘若不知苦,则学佛亦学不好。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修行成佛,说法度生,首先度五个人,即是憍陈如等五比丘。所说之法,就是‘四谛法’。四谛法之第一就是‘苦谛’,可见‘知苦’是何等重要了!‘谛’就是真实之理,一切众生,皆在受苦,这是真实不虚的。但众生迷而不觉,总以为有快乐可得。不知不但地上的众生是苦,天上的众生亦还是苦,所以谓之‘苦谛’。苦必有因,‘集’就是因。‘集’是聚集起来的意思,前生所造的种种业,聚集起来,招感今生的苦果,今生的苦果,决定是前生的‘集因’招感来的,所以谓之‘集谛’。佛说我自己没有苦,我的苦已‘灭’了。‘灭’就是寂灭,也就是涅槃,涅槃就是佛果。证得寂灭的佛果,真实灭除一切苦恼,所以谓之‘灭谛’。佛果由何而来?由‘道谛’而来。若能修‘道’,一定证‘灭’,所以谓之‘道谛’。现在明白了佛说的四谛法。我们要‘证灭’,就必须‘修道’。修道为的‘断集’,断集必先‘知苦’。所以第一段先讲‘学佛应先知苦’。
第二、次观人生之苦:人生有八种苦,第一是‘生苦’:人生出胎,‘呱呱堕地’,即是证明‘生苦’。设若生而不苦,小孩子落地,应当不呱呱的哭了。第二是‘老苦’:老苦的证明很多,在这念佛堂里面,多半是老年人,老年人的‘六根’都‘暗钝’了。例如:念弥陀经,老年人大都不能背诵,记忆力很差,赶不上青年人,这是‘意根暗钝’了。又如我们要学‘炉香赞’,为甚么总唱不好,不如青年人学得快呢?因为是‘舌根暗钝’了。我们‘绕佛’时,感觉脚酸,‘打坐’时,两脚都盘不起来,勉强盘起来,疼的要命,这是‘身根暗钝’了。总之,老年人的鼻根眼根耳根,都不如青年人,这就是‘老苦’。第三是‘病苦’:在现时代,医药的价钱很贵,生病本来是苦,而因医药价贵,负担不起医药费,真是苦上加苦!我们若能留心观察,就知道有了病是多么痛苦了。第四是‘死苦’:一听到‘死’,谁都不高兴,为什么不愿意听这个字呢?因为‘死苦’太苦了啊!
前面所讲的生老病死苦,无论富贵贫贱都免不了。还有四种苦,有的人受的多,有的人受的少。第五‘爱别离苦’:有了六亲眷属,就有恩有爱,倘若最爱的人别离了,这是多么痛苦的事啊!大多数家眷都不能团圆,有的家眷已经死了,那是‘死别’!有的家眷留在大陆不能见面,那是‘生离’!不但有此爱别离苦,就是天涯海角亦有此苦;你想,有的是丈夫死了,有的是太太死了,有的是父母别世了,有的是儿女夭亡了,这种爱别离苦,谁能免得了呢?第六‘怨憎会苦’:你的怨家对头讨厌憎恨的人,偏偏要聚会在一处,想离都离不开;你在北,他在北与你相会;你到南,他到南与你相会。这种怨憎会苦,才令人难得忍受呢!第七‘求不得苦’:我们所求的事情很多,大都不得满愿,这就是求不得苦。例如:我们的念佛会,为甚么白天人少,晚上人多呢?因为居土们白天都要去做事,想来念佛不得来,只得晚上稍有空闲,方能参加,欲求在这佛七之内,好好地用七天功而不可得,亦是一种求不得苦。第八‘五阴炽盛苦’:‘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色阴’是身,‘受想行识’四阴是心,简单讲一句,这是身心之苦。我对于此苦,另有一种很浅显的解释,叫做‘健康苦’。世上的人,大多不知道有苦,若对他说‘生苦’,他说生时我不知道。若对他说‘老苦’,他说我现在还没老。若对他说‘病苦’,他说我从来没有害过病。若对他说‘死苦’,他说死还未到。若对他说‘爱别离苦’,他说我的家眷团聚没有别离。若对他说‘怨憎会苦’,他说我没有怨恨憎恶的人。若对他说‘求不得苦’,他说我凡事都很如意。如此说来,这种人就没有苦了吗?有的,有的是‘五阴炽盛苦’。我们试看,现在社会上的凶杀案、抢盗案、奸淫案,真是太多了!为什么有这种案件发生呢?因为有一般人的身心太健康了。他们受了心理上的支配,生理上的冲动,坐卧不安,无事生非,所以才造出许多杀盗淫的罪业来。他们的身心不能安宁,好像给火烧著似的,故曰:‘五阴炽盛苦’。连前面所讲的七种苦,合起来叫做人生八苦。这八种苦,只是苦的大纲,每种苦中,都含有无量无边的苦。我们学佛的人,须观察自己,观察他人,是不是有上面所讲的八种痛苦?如能观察到人生确实是‘苦’,那就与佛道相近了。
第三、再观轮回之苦:我们既观察了知人生之苦,那就应当进一步观察轮回之苦。因为人生只不过数十年的光阴,虽然受苦,而为时甚暂;假若像世人所说的‘人死如灯灭’,并没有什么来生来世,那这苦不算大苦。如世尊所说轮回之苦,方是大苦哩!三界以内,有三善道,有三恶道。今生若造恶业,来生就堕三恶道。今生若造善业,来生就转三善遗。头出头没,永不停止,这就是所谓‘六道轮回’。
有智慧的人就要观察:人生之苦,乃是短暂的小苦,而这死此生彼,生生死死,永无了时的轮回之苦,真是大苦!欲脱此苦,须‘了生死’。能发起‘了生死’的心,是则可谓入于佛道了。
佛说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皆可‘了生死’。其中有‘念佛法门’为最容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即可超出六道轮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永了生死之苦,常得究竟之乐。若能真发‘了生死’的心而念佛,方与佛之本意相应。
本来念佛用功时,不须要讲话;因有初发心的人,故不得不讲,然而讲话总是‘打闲岔’,大家还是好好念佛吧!

    今明背捨觀行,多先從内起,内觀即成,然後以不净心觀外。云何觀内?行者端身正心,諦觀足大拇指,想如大豆脹黑,亦如脚茧之相。於静心中觀此相成,即復想脹起如梨豆大,如是乃至見一拇指如鸡卵大。次觀二指、三、四、五指亦然。次觀脚法,復見肿脹,乃至脚心、脚踵、脚踝、膝、髀、髋,悉見肿脹。次觀次觀右脚亦如是。復當静心諦想大小便道、腰、脊、腹、背、胸、胁,悉見肿脹。復當静心諦觀左胛、臂肘、掌、五指,悉見肿脹,乃至右胛亦復如是。復當静心諦觀頸項、頭、頷、額,悉見肿脹,心生厭悪。復當觀壞脓烂血污不净,大小便道蟲脓流出。腹既坼破,見諸内脏及三十六物臭烂不净,心生厭悪。自觀己身甚於死狗,觀外所爱男女之身,亦復如是,不可爱樂。廣說如九想,但除散燒二想為異耳。
   行者修此觀時,若欲界煩惱未息,當久住此觀中,令厭心純熟。若離貪爱,是時應當進觀白骨,一心静定諦觀眉間,想皮肉裂開見白骨如爪大,的的分明。次當以心向上,裂開皮肉,即見額骨及髪際骨,凝然而開,即見骨相。復觀頂骨,亦見皮肉脱落,髑髅骨出。復當定心,從頭向下,想皮肉皆随心漸漸剥落至足。皮肉既脱,但見骨人節節相拄,端坐不動。行者爾時即定心諦觀此骨從因缘生,依因指骨以拄足骨,依因足骨以拄踝骨,依因踝骨以拄膝骨,依因膝骨以拄髀骨,依因髀骨以拄髋骨,依因髋骨以拄腰骨,依因腰骨以拄脊骨,依因脊骨以拄肋骨,復因脊骨上拄項骨,依因項骨以拄額骨,依因額骨以拄牙齒、上有髑髅,復因項骨以拄肩骨,依肩骨以拄臂骨,依因臂骨以拄腕骨,依因腕骨以拄掌骨,依因掌骨以拄指骨,如是展轉相依有三百六十骨。一一諦觀,知大知小知强知軟,共相依假,是中無主無我。何者是身見?出入息但是風氣,亦復非身非我。觀受觀心乃至觀法,悉知虚誑,無主無我。作此觀已即破我見,憍慢五欲亦皆除滅。爾時復當定心,從頭至足,從足至頭,循身諦觀,深觀白骨,乃經百千許遍,骨人筋骨既盡,骨色如珂如贝深觀不已。即見骨上白光煜爚。見是相已,即當諦觀眉間,當觀時亦見白光煜煜,悉來趣心。行者不取光相,但定心眉間。若心恬然任運自在,善根開發,即於眉間見八色光明旋轉而出,遍照十方,皆息明净。
     八色者,謂地、水、火、風、青、黄、赤、白,普照大地。見地色如黄白净地,見水色如渊中澄清之水,見火色如無烟薪清净之火,見風色如無塵清風,見青色如金精山,見黄色如薝蔔華,見赤色如春朝霞,見白色如珂雪。随是色相悉有光耀,雖復見色分明而無形質可得,此色超勝,非世所有。是相發時,行者心定安隠,喜樂無量,不可文載也。
    行者復當從頭至足,深練骨人,還復攝心諦觀於額,住心缘中,復見八色光明旋轉而出。如是次第定心觀髪際、頂、两耳孔、眉骨、眼骨、鼻、口、齒、頷骨、頸項骨,從上至下,三百六十諸骨諸節悉見八色光明旋轉而出。行者攝心轉細,從頭至足,從足至頭,觀此骨人悉見遍身放光,普照一切,悉皆明净。若是菩薩大士,咸於光中見諸佛像。若行人善根劣弱,乃至四禪方得見諸佛像。
     行者既光明照耀,定心喜樂倍上所得,是名正初背捨相。所以者何?内骨人未滅故,故名内有色相;見外八種光明及欲界不净境故,故言以是不净心觀外色。外色有二種:如欲界不净,此是不净外色;八種清净之色是出世間色界之色,故名外色。行者見内外不净色故,背捨欲界,心不喜樂。見八種净色故,即知根本初禪無明暗蔽,虚誑不實,境界粗劣,即能棄捨,心不染著。故論言:「背是净洁五欲,離是著心,故名背捨。」復次,摩訶衍云,:初禪一背捨。當知背捨即是無漏初禪,若是初禪即便具有五支之義,今當分别。如行者從初不净觀來,乃至煉骨人光耀,即是觀禪欲界定相。次攝心眉間,泯然定住,即是觀禪未到地相。八種光明旋轉而出,覺此八色昔所未見,心大惊悟,即是觀禪覺支之相。分别八色,其相各異,非世所有,即是觀支。庆心踊跃,即是喜支。恬憺之法,怡悦娱心,即是樂支。雖睹此色,無颠倒想,三昧不動,即是一心支。今畧事分别此無漏觀禪五支之相,當知與上根本、特勝、通明中五支条然有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就 像 郑合 惠 子 说 的,谈 恋 爱 的 对 象 需 要 谨 慎, 也 永 远 不 要 失 去 去 爱 的 信 心~最 后 我 们 潇潇 准备好 开 始
  • 其实,回顾两人在《爸爸去哪儿》中的表现,王诗龄和森碟都是非常可爱又善良的小朋友。即便第一次和自己的爸爸外出生活,各种问题层出不穷,两个小朋友却表现得远比同龄人懂
  • 他战战兢兢的给家里打电话:“爸,我好像出现了什么返祖现象,咱们家有什么妖怪血统吗?” 庄九析表情惊讶,脱口而出:“包吃包住随便还给钱,竟有如此好事?
  • 前一秒,所有人还在为她的毕业庆祝,下一秒,她最爱的男人就当众宣布了这条喜讯! 前一秒,所有人还在为她的毕业庆祝,下一秒,她最爱的男人就当众宣布了这条喜讯!
  • 彼女は,声を聞くのは難しい,一琴一一孤独,歳月は波なしと言った何度も言ったのに、文句を言っても始まらない、抱きしめて。私はあなたのことを10回考えています。私は
  • 生活,需要一点阳光,生命,需要一些勇敢,纠结过去,担心未来,都不如抓住当下,过去是梦,未来是影,现在才是真真切切的人生。日子不是用来将就的,你表现得越卑微,一些
  • 我们人活着,有一半时间都在睡觉,一个好枕头,比起一台好车,对我们的身心帮助都要更大,当初我向大家介绍1.0枕头的时候,他们家老是爆仓,动不动就有人来跟我抱怨,想
  •  但比较有意思的事,后者并不是没观察到新技术的应用,但是往往抱着一种看不起、看不上的态度,最后就成了追不上。你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女生总是生气,大问题小细节都是发
  • 今年3月份的时候因为考研失败试着去网站填了一下材料,但是没有交申请费,然后最近一直收到澳国立的邮件[允悲]bg双非一本法学,均分87【班长回复】注册过后他是一直
  • 还有蒜蓉蒸鲍鱼、蒸生蚝,都是比较平常的菜,但是他们家调的酱绝对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酱料了。推荐菜品:1⃣️满满肥牛卷 上来就是一整碗肉肉,就是直接让肉食爱好者的破防
  • 冰岛苔原是绿叶木质调,钢铁森林里未曾体验过的绿叶、植被、苔藓,融合出极致清新的草木香,我不会什么华丽的词语,只想暴风吸入...感觉肺部都得到了净化,大自然的味道
  • ”尤其是后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款香插就胜在这份独特的意境。 By the way,小暑Minor Heat arrives,“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中
  • ⚠️请勿申请超话主持及小主持,主持之职皆为歌迷会管理组成员担任,也请不要为此在超话内刷屏发帖,不然会屏蔽的哦~ibin超话屏蔽规则❌与【彬哥】个人无关的帖❌臆测
  • 忙里偷闲做一些喜欢的事[熊猫]吃掉两张失败的蛋皮后终于get到做蛋包饭的技能[熊猫]伐开心 靖宝宝感冒又睡了(其实是爱撒娇的大爷)[熊猫]曲奇做的很满意 放进袋
  • 古时候下马镇,有个年轻郎中叫赵小龙,虽说年轻,可他医术高超,而且心善,经常免费给穷苦老百姓治病。话说赵小龙不仅医术了得,而且相貌英俊,以至于当时有不少年轻女子,
  • 】《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规定》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广州市社会医疗保险规定》将于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 [笑而不语]哈哈哈哈,挺轻松的纯恋爱文,只有46章,一下子就看完了,最近好爱小短篇,不虐心不撕x的文啊,嘻嘻~[害羞]#娱乐圈文##娱乐圈甜文##言情小说[超话
  • 心事,要藏在自己心里,一旦说出来,就成了别人嘴里的故事,如果心不设防,受伤是早晚的事。生气,是最愚蠢的事人啊,别总生气,控制一下自己的暴脾气。
  • 演《贺先生的恋恋不忘》男主角的魏哲鸣,戴上眼镜后气质一下就起来了,非常适合当霸总。演《贺先生的恋恋不忘》男主角的魏哲鸣,戴上眼镜后气质一下就起来了,非常适合当霸
  • 作为“食品安全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度参与者的岐山天缘,在行业中率先提出用“致良知+”构筑食品安全的防控体系;22年的发展和创新的实践中,始终秉承“好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