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琪森: 从汉字形态说到书法美学
“人不仅在意识中以理智的方式,而且也以实际工作活动的方式,表现了他自己,从而在自己所创造的那个世界中观察他自己”。马克思在《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的这段话,深深地启迪我们在自己所创造的书法文字形态中观察其美的内在本质与外观形式。
书法美的内在本质——
1.书法美的物化形态
  线条是文字的媒介或元素、是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特定的物化形态。由此可见,线条是书法美的起源。
  我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在《中国书法里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说:“罗丹说的这根通贯宇宙、遍及于万物的线,中国的先民极早就在书法里、在殷虚甲骨文、在商周钟鼎文、在汉隶八分及晋唐的真行草书里,做出极丰盛的,创造性的反映了”。
  由隶书开始而后发展形成的楷书、行书、草书(包括章草),更是使物化形态的线条趋向表现书法美的极致。作为书法美的物化形态的线条,在甲骨文、金文、石鼓、小篆时期,是属于繁化的线条,程度不同地受着“依类象形”的限制。而到了隶、楷、行、草时期,则是属于净化的线条,不再受到限制,充分发挥线条自身的转折起伏。笔情自身的酣畅遒劲,墨色自身的枯湿浓淡,折射出的情感气势、审美意识,构成了丰富深邃的美学境界。
2.书法美的内容特征
  书法艺术内容的特征,往往取决于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殊性(文字形态)和把握方式的特殊性(笔墨线条)的统一,因此,书法文字的内容对其所具有的书法美学价值不是决定性的,关键是笔墨线条所反映的艺术水平的高低、雅俗。
  甲骨文、金文、小篆,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人来说是看不懂的(不识),但甲骨文的坚劲峻丽,金文的古朴雄逸、小篆的典雅秀美,依然为当代人的审美所接受。又如张旭的狂草《古诗四帖》、《肚痛帖》、怀素的狂草《自叙帖》、《苦笋帖》等,他们那潇洒不羁、跌宕豪放,“挥毫落纸如云烟”的笔墨线条之美,深为人们欣赏并赞叹不已。
  作为书法美的内容特征是文字线条本身,但书法家在书写时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审美意识,通过线条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诉诸内心生活”。孙过庭分析王羲之诉诸于线条中的不同情感元素,说他“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瑰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又纵横争折暨乎兰亭兴集,思逸神超”。
3.书法美的双重特性
  作为书法艺术物化形态的线条是“有诸于中而形诸外,得于心而应于手”,是书法家主观世界的表现,而不是客观世界的再现。汉代蔡邕在《笔论》中说“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这就构成了书法美的双重特性,表现性中带有相对的再现性。
  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提到:“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书法家们运用手中的笔把“万殊”提炼、简化、浓缩成了“一相”,净化为线条本身的效应。所以,不管是书法艺术的笔墨线条,还是结构章法,是以主观的形式概括象征客观世界某个对象,是“意象”,而不是“具象”。书法美中的表现性越丰富、越生动,其再现性就越丰满、越多样。
4.书法美的本质属性
  书法艺术的物化形态是线条,而线条是构成文字符号的材料,线条与文字的特征规定了书法美的本质属性:是抽象线条的艺术组合。
  书法美的抽象本质属性较鲜明地表现在外在与内在两个方面。书法线条在表现外在的具体事物时,是提炼、集中、概括,是对原物形象高度的抽象。在表现内在的思想感情时,也是诉诸、变汇、通融,是对思想感情内在的抽象。书法线条在逻辑发展过程中摆脱了外在与内在的束缚,从而获得了相对的自由,从一元化(依类象形)走向多元化(异类而求),书法线条的抽象性也就获得了更大的丰富性、普遍性与概括性。
书法美的外观形式——
  艺术作品的形式就是内容的存在方式。书法美的外观形式的构成因素与表现形态,就是运笔点画线条与结构章法的有规律的组合。
1.运笔点画的形态
  书法以用笔为上。书法是靠运笔点画所产生的线条来组合结构、章法,书法家正是通过运笔点画来赋予线条各种美的形态:方圆粗细、曲直动静等。
  由于书法运笔的方法不同,可以使点画线条呈现出方笔、圆笔之分。方笔以“折”为使转,在书写每个字的点画线条时行笔断而复起,其收锋为“外拓”法。圆笔以“转”为使转,行笔换而不断,其收锋为“内擫”法。方笔用法如魏碑中的《张猛龙》,圆笔用法则如魏碑中的《郑文公》。而方圆并用的运笔方法,就会产生刚劲中寓灵秀,婉约中含峻奇的形式美感。
  线条曲直动静的形态美是更强烈而多变的。曲与直、动与静在书法作品中互为关照,互相映衬。从随体结诎的篆书、波磔多姿的隶书、点画多变的楷书、行云流水的行书、龙飞凤舞的草书,其曲直动静的发展越来越强烈,书法美的线条形式遵遁着这样一个轨迹。草书线条的曲直动静之美可谓是集书法形式美的大成,是极精致的。刘熙载《艺概》中指出:“书家无篆圣、隶圣、而有草圣。盖草之道千变万化,执持寻逐,失之愈远”。狂素(怀素)颠张(张旭)的草书线条形态“矫若游龙,疾若惊蛇”,其曲直回旋、动静奇逸,的确是千态万姿,不可端倪的。
2.运笔点画的节奏
  书法线条在纸上运动的形式不是平拖直划一抹而就,而是富有节奏韵律变化的轻重徐疾、抑扬顿挫的运动,在笔情墨韵中激荡着情感的旋律,形式美中渗透进了强烈的音乐节奏性。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把书称之为“无声之音”。虞世南在《笔髓论》中也认为书法有似于音乐演奏,“鼓瑟纶音,妙响随意而生。”
3.运笔点画的墨色
  运笔点画的墨色是构成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也是书法所特有的艺术功能。我国历来有“墨分五色”说,墨是一色而何来五色?这就需要在运笔用墨中不断地变化,使墨色枯湿浓淡、燥润妍险各呈其态而自然替换,浓纤间出、风神洒落,可见墨色之美是丰富而多彩的。
  墨色的枯湿浓淡、燥润妍险从宏观上来讲贯穿于整个书法创作过程中,每一件书法作品对此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且枯与淡、湿与浓、燥与险、润与妍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的,表现了相应的神彩、形质、气势与力感。宋四大家之一的米芾是使用墨色的高手,他具有精湛的运笔水平,使笔能翻转起伏、跌宕跳跃,因而墨色变化多端,《多景楼帖》就充分体现了他的这种“带燥方润,将浓遂枯”的墨色特点。
4.结构的疏密虚实与俯仰顾盼
  书法艺术的结构,是指每个字点画线条之间的搭配组合,“积画成字”。书法美的结构形式是多变的,但不外乎疏密虚实与俯仰顾盼。
  无论何种书体都有笔画繁简之分,偏旁部首的大小之别,就要进行疏密虚实的处理,使密处见疏,实处见疏,以此来互为约束,彼此协调。行草虚实疏密则表现得更为明显,并以牵丝连笔来挪让相接。
  如果说疏密虚实主要是为了结构协调相融,那么俯仰顾盼则是为了结构承接相应。单结构的字也不例外,米芾留下的大量行草墨迹中,字的结构大都是高低俯仰,左右顾盼,长短错综的状态。《蜀素帖》中“青松劲挺姿凌霄”等字,其结构的攲正相依、俯仰造势,都是形态多变而气势洒脱。
  宗白华曾在分析中国画中的空间意识时指出:“它是基于中国的特有艺术书法的空间表现力。”书法结构形式中的点画线条,边旁部首都是在占据一定的空间位置后,然后进行或疏密虚实、或俯仰顾盼、或险绝奇拙的艺术组合的,成为一个个“上下相望、左右相近。四隅相招,大小相和时长短阔狭,临时变适”、“八方点画环拱中心”的“空间单位”。因此,“书法中所谓气势,所谓结构,所谓力透纸背,都是表现这书法的空间意境。一件表现生动的艺术品,必然地同时表现空间感”。
5.章法的行气布白与呼应离合
  章法是书法形式美的宏观现象,给人直观的整体美感。“古人论书,以章法为一大条”。书法的积字以成篇必须经过章法的艺术处理才能产生行气布白与呼应离合的效果,行气即字与字之间的呼应连贯,布白即字与行、行与行之间的离合聚让。
  章法形式美的样式是多种的,既有“纵横无列无行”、也有“纵有行、横无列”、“纵有行、横有列”。但无论哪一种样式都是以行气布白、呼应离合、气脉相通作为组合原则与内在规律的。
  行书、草书的章法,则疏密有致、参差跌宕,纯任自然,最大地发挥了章法形式美的功能。如王羲之写的《中秋帖》,行气布白风神洒落,“中秋”二字左右攲侧,映带而连。
(来源:人民网,本文节选自《从汉字形态说到书法美学》,有删减)

霍金“复活”,给黑洞选了个“泄密者”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离世,震惊了整个世界,也遗憾了整个世界。原以为,霍金的研究也因此划上了句号。不想,半年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复活”了,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arXiv网站上以《黑洞熵和软毛》为题,发表了其最新科学研究论文成果的预印版。这一消息在被著名学术期刊《科学》网站以《霍金最后论文的发出》为新闻发布后,再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最后的论文,到底是写了啥?

“贪食”属性引谜团 丢失的信息去哪儿了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物理学的一大基础理论。这一理论预言宇宙中存在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黑洞。黑洞可由质量、电荷和自转三个特征完整定义。在这个“洞”中,光都很难“逃逸”,更遑论速度低于光速的其他物质。因此,黑洞就像一只“只进不出”的“貔貅”。假设,黑洞自身最终会消失,那么被黑洞“吞噬”的物体所携带的信息,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

不过,吞噬所有物质和信息的黑洞,却与物理学的另一基础理论量子力学产生了矛盾。根据量子力学,一个物体的所有性质都由其状态决定,物体的状态则由波函数所表征。换言之,在获得了物体在某一个具体时刻的波函数后,其此前或此后的任意时刻波函数,都能被当前波函数所决定。因此,物体的信息必须守恒。

这两大理论得出的关于信息丢失与否的矛盾,被称为黑洞信息悖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及其高能爆发现象研究小组负责人苟利军从熵的角度,解释了黑洞的种种“传奇”。

霍金曾与合作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黑洞热力学定理。那个定理的最直接推论就是黑洞没有熵,物体掉进黑洞就完全消失了,包括信息。熵反映了黑洞中存储信息量的多少。这就意味着,因为黑洞的存在,通过某种方式,我们可以实现宇宙中熵的减少,这与我们所熟知的宇宙熵增加原理相违背。正是因为这一违背之前原理的推论, 才促使霍金发现了霍金辐射,而有了更让人困惑的黑洞信息悖论。

合作伙伴“代笔”论文 解霍金几十年之困

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论文共同作者马尔科姆·佩里表示,四十多年来,信息悖论问题始终是霍金生命的重心。让霍金“复活”的论文,由其在剑桥大学与哈佛大学工作的三位合作伙伴执笔。论文研究的,正是困扰了霍金几十年的问题:掉进黑洞中的物体,所携带的信息是否会丢失?这些信息能否从黑洞中“逃”出?

此前,霍金曾提出,除了质量、电荷和自转等三特征外,黑洞应当还具有温度这一特征。

霍金认为,传统的黑洞研究只考虑了广义相对论。但如果“叠加”上量子力学,则会发现,在空间的任一地方,都会存在粒子和反粒子对,它们会在瞬间产生和湮灭。这些粒子对的能量越高,寿命就越短。

如果在黑洞的边界,即视界上,有一瞬间产生的反粒子被黑洞吸收,那么与该反粒子成对、本该同步湮灭的粒子则可能不会湮灭,而成为了一个持续存在的真实粒子。从外界的角度看,就类似于黑洞发射出了一个粒子。此即霍金辐射。从这一角度看,黑洞并非绝对黑,也并非一只“貔貅”。

苟利军解释说,根据经典广义相对论,黑洞没有任何辐射,也不会有光子辐射出来,它所对应的温度则为绝对零度。“但一旦考虑到有光子辐射出来,那么黑洞就不再是一个没有温度的天体。”

天文学家过去认为,由于黑洞会不断产生辐射并且散失到太空中,黑洞的终极命运将是彻底蒸发、消失于无形,信息也随之消失殆尽。但在2016年,霍金提出黑洞的“软毛”可以保存黑洞熵的部分信息。所谓软毛,是黑洞视界面附近的光子。它们来自黑洞蒸发过程中的辐射。霍金和同事们在此次新发表的论文中,对于“软毛”如何携带熵信息进行了论证。“我们发现‘软毛’确实能做到这一点。”马尔科姆·佩里说。

“如果没有‘软毛’,黑洞就会成为一个神秘莫测的球。”苟利军说。虽然目前霍金的最后一篇遗作仅仅是彻底解决悖论的第一步,还需要很多后续的努力,但是它为我们解决黑洞信息悖论问题提供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另类声音有新见解世间或许本无“洞”

黑洞信息悖论问题扑朔迷离,而黑洞本身也并非获得了所有科学家的认同。甚至,有少数科学家认为,世界或许从来没有黑洞。天体物理学家曾提出过无数关于黑洞内部究竟长什么样的假设,在美国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乔治·凯普林看来,这些猜想可能都是“无用功”。他认为,那些“黑洞”或许就是一个个甜甜圈状的暗能量星。

2005年,乔治·凯普林在接受《自然》期刊采访时曾表示:“黑洞不存在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在他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劳克林此前合作研究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一套名为“暗能量星”的黑洞替代模型。他认为,一颗正在坍缩的恒星中蓄积了巨大能量,足以使恒星中的质子和中子衰变成光子气体和其他基本粒子,同时产生所谓的“真空能液滴”。这些物质会形成“凝聚”态的时空,就像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可以转化为液体一样。这些凝聚态时空中含有的暗能量密度远比恒星周围的时空高得多。这可以提供足够大的压力,抵挡引力的作用,从而阻止奇点形成。而时空中如果没有奇点,也就不可能存在黑洞。被大多数科学家当作黑洞的坍缩恒星其实可以被描述为时空正在发生相变的区域。

当然,这一观点在天体物理学界鲜有人支持。在过去十年中,乔治·凯普林在这方面论文的引用次数仅为个位数。而相比之下,他在粒子物理学领域最热门的论文引用次数多达600多次。

俞慧友

#昆明人大微科普# 【霍金“复活”,给黑洞选了个“泄密者”】

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的离世,震惊了整个世界,也遗憾了整个世界。原以为,霍金的研究也因此划上了句号。不想,半年后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复活”了,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arXiv网站上以《黑洞熵和软毛》为题,发表了其最新科学研究论文成果的预印版。这一消息在被著名学术期刊《科学》网站以《霍金最后论文的发出》为新闻发布后,再度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最后的论文,到底是写了啥?

“贪食”属性引谜团 丢失的信息去哪儿了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物理学的一大基础理论。这一理论预言宇宙中存在一种质量极大的天体——黑洞。黑洞可由质量、电荷和自转三个特征完整定义。在这个“洞”中,光都很难“逃逸”,更遑论速度低于光速的其他物质。因此,黑洞就像一只“只进不出”的“貔貅”。假设,黑洞自身最终会消失,那么被黑洞“吞噬”的物体所携带的信息,自然也就随之消失了。

不过,吞噬所有物质和信息的黑洞,却与物理学的另一基础理论量子力学产生了矛盾。根据量子力学,一个物体的所有性质都由其状态决定,物体的状态则由波函数所表征。换言之,在获得了物体在某一个具体时刻的波函数后,其此前或此后的任意时刻波函数,都能被当前波函数所决定。因此,物体的信息必须守恒。

这两大理论得出的关于信息丢失与否的矛盾,被称为黑洞信息悖论。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黑洞及其高能爆发现象研究小组负责人苟利军从熵的角度,解释了黑洞的种种“传奇”。

霍金曾与合作者在上世纪70年代提出黑洞热力学定理。那个定理的最直接推论就是黑洞没有熵,物体掉进黑洞就完全消失了,包括信息。熵反映了黑洞中存储信息量的多少。这就意味着,因为黑洞的存在,通过某种方式,我们可以实现宇宙中熵的减少,这与我们所熟知的宇宙熵增加原理相违背。正是因为这一违背之前原理的推论, 才促使霍金发现了霍金辐射,而有了更让人困惑的黑洞信息悖论。

合作伙伴“代笔”论文 解霍金几十年之困

剑桥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论文共同作者马尔科姆·佩里表示,四十多年来,信息悖论问题始终是霍金生命的重心。让霍金“复活”的论文,由其在剑桥大学与哈佛大学工作的三位合作伙伴执笔。论文研究的,正是困扰了霍金几十年的问题:掉进黑洞中的物体,所携带的信息是否会丢失?这些信息能否从黑洞中“逃”出?

此前,霍金曾提出,除了质量、电荷和自转等三特征外,黑洞应当还具有温度这一特征。

霍金认为,传统的黑洞研究只考虑了广义相对论。但如果“叠加”上量子力学,则会发现,在空间的任一地方,都会存在粒子和反粒子对,它们会在瞬间产生和湮灭。这些粒子对的能量越高,寿命就越短。

如果在黑洞的边界,即视界上,有一瞬间产生的反粒子被黑洞吸收,那么与该反粒子成对、本该同步湮灭的粒子则可能不会湮灭,而成为了一个持续存在的真实粒子。从外界的角度看,就类似于黑洞发射出了一个粒子。此即霍金辐射。从这一角度看,黑洞并非绝对黑,也并非一只“貔貅”。

苟利军解释说,根据经典广义相对论,黑洞没有任何辐射,也不会有光子辐射出来,它所对应的温度则为绝对零度。“但一旦考虑到有光子辐射出来,那么黑洞就不再是一个没有温度的天体。”

天文学家过去认为,由于黑洞会不断产生辐射并且散失到太空中,黑洞的终极命运将是彻底蒸发、消失于无形,信息也随之消失殆尽。但在2016年,霍金提出黑洞的“软毛”可以保存黑洞熵的部分信息。所谓软毛,是黑洞视界面附近的光子。它们来自黑洞蒸发过程中的辐射。霍金和同事们在此次新发表的论文中,对于“软毛”如何携带熵信息进行了论证。“我们发现‘软毛’确实能做到这一点。”马尔科姆·佩里说。

“如果没有‘软毛’,黑洞就会成为一个神秘莫测的球。”苟利军说。虽然目前霍金的最后一篇遗作仅仅是彻底解决悖论的第一步,还需要很多后续的努力,但是它为我们解决黑洞信息悖论问题提供了一个努力的方向。

另类声音有新见解世间或许本无“洞”

黑洞信息悖论问题扑朔迷离,而黑洞本身也并非获得了所有科学家的认同。甚至,有少数科学家认为,世界或许从来没有黑洞。天体物理学家曾提出过无数关于黑洞内部究竟长什么样的假设,在美国劳伦斯利佛摩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乔治·凯普林看来,这些猜想可能都是“无用功”。他认为,那些“黑洞”或许就是一个个甜甜圈状的暗能量星。

2005年,乔治·凯普林在接受《自然》期刊采访时曾表示:“黑洞不存在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在他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罗伯特·劳克林此前合作研究的基础上,他又提出了一套名为“暗能量星”的黑洞替代模型。他认为,一颗正在坍缩的恒星中蓄积了巨大能量,足以使恒星中的质子和中子衰变成光子气体和其他基本粒子,同时产生所谓的“真空能液滴”。这些物质会形成“凝聚”态的时空,就像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可以转化为液体一样。这些凝聚态时空中含有的暗能量密度远比恒星周围的时空高得多。这可以提供足够大的压力,抵挡引力的作用,从而阻止奇点形成。而时空中如果没有奇点,也就不可能存在黑洞。被大多数科学家当作黑洞的坍缩恒星其实可以被描述为时空正在发生相变的区域。

当然,这一观点在天体物理学界鲜有人支持。在过去十年中,乔治·凯普林在这方面论文的引用次数仅为个位数。而相比之下,他在粒子物理学领域最热门的论文引用次数多达600多次。(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十万个为什么》是惘闻乐队最新专辑的名字,也是一套中国孩子都很熟悉的科普书籍。比较广泛的说法,原作者伊林引用了诺奖得主吉卜林的“Пять тысяч Где,C
  • 打假此人视频链接:【罗永浩:直播运作得好,会成为一个新品牌的超级孵化器】6月30日,在巨量引擎的“抖音广告修炼学堂之直播大师课”中,罗永浩首谈直播心得,他认为,
  • 菲中了解协会理事长黄奇昭主持论坛邀请DR. ROMMEL BANLAOI主讲「美国大选与中美对抗:对菲律宾的政治和安全影响」菲律宾中国了解协会(APCU)讯:
  • 我告诉她说:“你看你今生为人都这么苦,现在又得了重病,难道还没有苦够吗?我们要想脱离这个苦海,只有依靠阿弥陀佛。我们的妈妈是往生了,我们的妈妈肯定是往生了!
  • 2018年,该院面对一批批入院的“特殊老人”尤其是重度失能、失智老人,与辖区内的904医院建立了“军地共建”合作,904医院选派最强的专家医疗团队,定期有针对性
  • SURFACES China 2020将于2020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中国及全球的瓷砖、石材、地板、地毯、弹性地材、墙面材料等行业的领先
  • 所有的一切都会更好的成就你。#海绵心理学##郑爽好美#逐渐成长就是逐渐孤独的过程要学会左右逢源要学会消化不良情绪要学会维系社会关系要学会放低自己 谦虚谨言慎行很
  • #读书##读书笔记##好书推荐##读书打卡##易烊千玺让我成为更好的人[超话]#Day9今天继续看了《你当像鸟飞向你的山》不得不说 原生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太
  • 雖然老爸總是說不工作可不行,但他不知道15歲到現在命我已經拼夠拼累了,我的夢想其實是做全職家庭主婦,養一堆小娃和一個大娃[偷笑]種花 喝茶 讀書 逗小娃⋯⋯老了
  •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 学业精进挺在前,学海无涯苦也甜。为人父母都一般,千叮万嘱说不完。
  •   芊雅  “芊”字指茂盛,充满活力,美丽的意思,同时也是女孩起名宜用字,因为带有“艹”字形,寓意衣食无忧、舒适自在。瑾、瑜两字均代表着美玉,是非常雅致的内涵。
  • ↓↓↓△活动时间:【预报名期(第一阶段)】9月30日8:00~10月2日7:59该阶段为预报名阶段,在此期间,有公会的玩家可以报名,进入活动期后,将与其他参与预
  • “人这一生就是为了摆脱他人的期待,成为我们自己”来自豆瓣一篇影评感谢推荐给我这部好剧的蒸饺集美,在26岁的年纪,很庆幸遇到的人事物和经历过的一切,这一生都是在发
  •   1968年,蒙塔希诺·布鲁奈罗获得了DOC级别,恰逢联合会的成立,许多酒庄开始为布鲁奈罗的生产扩大葡萄园的面积,并为酒窖更新换代。本周购买享有预购专属价格哦
  • 新的记事本是上次长辈来看我的时候带给我的,搭扣是U 盘,封底是充电宝,我都有点舍不得拿来用。憨憨就这样一个人无聊无聊无聊好久没有写过记事本️今天翻出来居然有上个
  • 当你以不开心的心态来挽回,他会感受到你的消极,进一步远离你,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一样,最终你也将会失去挽回的希望。有一些人选择了挽回,但同样对挽回有所曲解,同样
  • 小七看到这个真相的时候也是吃了一惊,但还是让自己冷静了下来,毕竟咱是搞研究的,看问题要客观:1,这一类行业并不能左右我们的经济自主权,外资品牌进入还能满足大家多
  • 我们之间,是信任,和任何时候都确定不会被丢下的安全感。我发现一种特别舒服的关系:并不总是你一言我一语的秒回,有时候更愿意把我现在看到的所有东西,一股脑儿地发给你
  • 【北京疾控:#北京将全面启动流感疫苗接种#,采用统一组织和提前预约避免人员聚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微信号9月24日消息,2020年流感疫苗接种工作即将于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