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老和尚:菩薩修六波羅蜜,以布施波羅蜜為首。

發布:淨心淡淡

日期:2019/2/28 16:41:00

閱讀:測速度,不顯示



提示:繁體版為簡體版的濃縮版(不含評論和相關文章),如果需要看全版,請將域名中的big5改成www即可。

 

  今日有幾位廣東居士入山禮佛,供齋結緣,請我上堂說幾句話,我是空空如也的。謹略述《四十二章經》一部分的故事,與各位結緣。

  佛言:“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離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嗔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誰能過此難關,誰就了脫生死。

  生值佛世,何以說難呢?若無善根福德因緣,不說遇著佛,遇菩薩羅漢也難。《智度論》雲:“捨衛城有九億家,三億明見佛,三億信而不見,三億不見不聞。”佛二十五年在彼尚爾,若得多信,利益無窮。佛在捨衛城二十五年,尚有三億家不見不聞的,以其無善根福德因緣,故雖生值佛世,尚不見不聞;與佛同時在世,相隔很遠,不見佛不聞佛的人更多。故無善根之人,雖生佛世也無用處,而且就算在佛身邊,為佛弟子,若不依教奉行,也會招墮,如提婆達多是佛的兄弟,善星比丘為佛侍者二十年,不修行還墮地獄,城東老母與佛同年同月同日同時生,與佛無緣,不願見佛,可知見佛聞法之難了。

  現今佛不在世,善知識代佛弘法,親近之也能了生脫死,但善根淺薄的,會善知識也難,縱有緣見面聞法,不明所說之義,也無益處。華嚴初祖杜順和尚,是文殊菩薩化身,有弟子親近很久,不知他的偉大,一日告假,要朝五台山禮文殊去,師贈以偈曰:“游子漫波波,台山禮土坡。文殊只這是,何處覓彌陀!”弟子不會意,乃至五台山腳,見一老人,謂之曰:“文殊今在終南山,杜順和尚是也。”弟子趨歸,師已於十一月十五日坐亡。至今關中於是日作文殊忌齋。不具眼識人,雖在善知識面前也認不得他是善知識。又大陽警玄禅師座下,平侍者心地不好,結果叛師離道,收場在三岔路上被老虎吃掉。已會善知識可算不難了,但不依教修行,雖會善知識也無用處。

  貧窮布施難,豪貴學道難,因貧窮的雖欲布施,有心無力,勉強布施,就會影響自己的生活,所以為難;豪貴人家,有力布施,不能放下身心去學道,也是為難。難易是對待法,精進勇猛,有大願力,難的會變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變為難。難之與易在人不在法,貴能融通,則一切無礙。貧的是前世不施,故感今果,正應盡力布施;豪貴的人身份高,辦事不為難,正好學道。

  佛弟子阿那律,此雲無貧,或曰如意,他過去劫中貧窮。一日,在田裡干活,其妻送來稗子飯,適有一辟支佛僧,向他化飯。他說:“這飯很粗,不堪供養大德,請到我家另供好飯吧!”僧曰:“現已正午,若到汝家便過了午;過午我不能吃,就化你這稗子飯吃好了。”他就以稗子飯供養此僧。因此功德,感果九十一劫生天為天王,世世無貧,事事如意。做人王天王不稀奇,由供僧種下善根,得為釋迦座下弟子,聞法悟道成羅漢,天眼第一,這更難得。以一飯之因,就有如是好果,貧窮布施比富貴布施功德更大。可見能打破難關,則貧窮布施亦非難也。

  菩薩修六波羅蜜,以布施波羅蜜為首。布施之義說來很多,略說有三:一財施,捨財濟貧也;二法施,說法度他也;三無畏施,救人之危難也。又,一淨施,謂布施時,不求世間之名譽福利等報,但為資助出世之善根,及涅槃之因,以清淨心而布施也;二不淨施,謂以妄心求福報而行布施也。身尚能捨,身外之物更不消說了。

  來的四位廣東居士,干山萬水,朝山禮佛,布施結緣,已經難得。既為求出離法而來,則要發長遠心,有進無退,恭敬三寶,不要分相.見好的固然要敬,見不好的也莫起憎心。有憎愛心,就有煩惱,就脫不了生死,憎心一起道心就退,不可不慎!

人在爱欲中,独生独死独去来 | 极乐号

一个人如果不知道五浊恶世的秽污痛苦,就会迷恋而不晓得要离开;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极乐世界的清净安乐,无有众苦,就不晓得欣慕而愿生净土。
01
爱欲荣华,不可常保

《大经》言:

爱欲荣华,
不可常保,
皆当别离,
无可乐者。

这短短四句法语,已经彻底显明了人生的实相。

有一句话说“爱不重,不生娑婆”,我们既然投生到娑婆世界来,表示每个人都有很深重的爱欲和烦恼,因为贪求五欲,所以广造杀、盗、淫、妄、酒等种种罪业。

有关杀生,《楞严经》有一句经文说得很彻底:

汝负我命,
我还汝债,
以是因缘,
经百千劫,
常在生死。

就男女的情欲来讲,则说:

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一切众生之所以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受苦不休,论其根本就是“爱欲”——贪爱追求世间的财、色、名、食、睡,导致生生世世相互结冤,结怨,而轮回无尽,受苦无穷。

生在这个世间,每个人内心都充满着爱欲,都是在追求荣华富贵。然而,“种种欲望求不得,纵使求得又如何”,求不得时固然苦,即使追求到了,最后都不可能常保。

再怎样恩爱的骨肉,或者是夫妻,最后都一定要分离,古人说:

父母恩深终须别,
夫妻义重也分离;
人生似鸟同林宿,
大限来时各自飞。

再怎样拥有金银财宝,最后一毛钱也带不走,古人说:

金也空,银也空,
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
黄泉路上不相逢。

所以,现在的拥有,不是真正的拥有;现在的相守,最后也会分开,而难再相逢相聚,即便相逢也互不认识。再怎样的富贵荣华,当他要死的时候,能够右手握金,左手握银,而欢喜满足地带着离开吗?不可能。

大部分情形是:

贫贱的人反而能视死如解脱,所以能够洒然而去;而一生富贵的人往往因为拥有娇妻美眷、恩爱家人、金银财宝,临命终时难分难舍,痛苦比贫贱的人更炽盛。

人生的相聚,夫妻也好,父子母女也好,兄弟、六亲眷属,乃至同参道友、一般朋友、一般团体,或者是生存在这个社会、国家,甚至出生在这个地球上,无非都是缘。因为有了这个缘,才投生到地球来,投生到这个国家,投生到某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这个缘,是绝不可能投生到这里的。

怎样的缘呢?

祖师大德开示说,人生相聚,无非是讨债还债,或者报恩报怨。

为了讨债还债,为了报恩报怨,就出生在某个环境,出生为某对夫妻的儿女;身体强弱,脑力智愚,一生成败,穷通贵贱,或者与谁结婚,生几个儿女,这都有他的缘,否则是不可能来这里投胎的。

佛说:“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如果这辈子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家庭美满,事业发达,就晓得过去世彼此都曾经结过好因好缘,而且积德行善,所以才有这样幸福的一世;如果夫妻个性不同,说话不投机,彼此相看互不顺眼,儿女又不孝顺,家庭时常争吵,事业总是亏本,人生种种都不顺利,就表示过去世彼此没有结好因好缘,少行善积德,所以这辈子彼此相聚,就有这些恩怨挫折。

过去的生生世世,当然我们无从得知;可是检讨今生今世,追根究本,就晓得过去我们播了怎样的种,才会导致现在的收成。尽管我们播种时无知,但是最后就晓得当初播种的是什么样的种子。就好像半夜我们到仓库去,在黑暗当中抓了一把种子到外面播种,当时并不晓得是什么种子,可是总有一天会知道,当它开花结果的时候,就晓得当初抓的是怎样的种子了。

人生都是一个缘,不是报恩就是报怨,不是讨债就是还债,只要债还完了,业了了,就一定会离开这个世间;如果业债还没有结清,要离开是不可能的。

我们学佛者要认清这个事实,碰到逆境时,要知道这是我们过去播下的,不是上帝安排的,也不是阎罗王判定的,完全是我们自己安排,造作而来的,应该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甘心承受,这样才能还清这个债务。不然旧债未还,又加新殃,岂不是永远都在结冤结怨?永远都在冤冤相报?

人有生必有死,就像做梦,终有醒来的时候。所以,身体再怎么健康长寿,彼此再怎么恩爱,最后还是会转变,会离开,不是究竟的。因此,《无量寿经》明显开示我们人生的实相:“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

02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苦乐之地,
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请问大家,我们孤独不孤独?(众答:孤独。)

结婚的人,有先生,有太太,有儿女,有眷属,现在又有同参道友,怎么会孤独呢?是不是将来死了,各自随业受报去,所以才孤独呢?其实不是。

凡夫都有贪、瞋、痴、慢、疑,因此一定有各自的烦恼与执著。既然这样,就不可能彻底体谅对方,包容对方,怜惜对方,彼此也就不敢倾诉心中的种种烦恼。夫妻再怎么恩爱,儿女再怎么孝顺,再怎么相聚一堂,内心还是孤独。

有句俗语说“心事谁人知”,谁敢把内心全部掏出来跟人倾诉呢?又有谁能够互相理解而相互包容呢?所以,再怎样恩爱的夫妻,也很难尽情地倾诉心中的苦闷、烦恼与秘密。

一个人的时候,固然孤独;家亲眷属相聚一堂,也还是孤独的。

所以说“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03
我们的苦,佛都包容

彻底而言,如果我们的起心动念像电视或计算机的荧幕,不需要我们诉说,自然就会随时呈现出来,我们无法选择、控制,大家都能看到,这样我们还敢出门吗?我想大家都不敢出门了,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妄想、杂念、烦恼,也都有不可告人之事。但是鬼神就有他心通,佛菩萨也有他心通,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行为,都在他们的视线与听闻所及之范围内,他们都看得到,听得到。

爱欲烦恼不重,就不会出生在这个五浊恶世之中,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就应该彼此体谅包容。

五浊恶世的众生都是恶人,都是一丘之貉,所以要彼此同情,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既然如此,别人也是一样;别人会那么做,表示我也会。只是今天我没有碰到那样的因缘而已,如果碰到和他相同的因缘,他就是我,我就是他。所以要彼此同情,彼此体谅。

有一句话说:

在业力的推动下,没有人是故意的;智者悲悯有情,凡夫互相谴责。

这句话很具悲悯,又通情达理。如果大家把这句话时刻谨记在脑海里,吟咏在心中,自然会逐渐转化个性气质,也会给自己带来温暖和谐的生活空间。

在宇宙之中,真正了解我们,包容我们,体谅我们,不嫌厌我们,甚至不惜污染,亲自跳进五浊恶世的苦海抱住我们,救我们到岸上的,只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阿弥陀佛智慧无量,慈悲无尽。我们的苦,我们的业力,身不由己,他都看到了,都听到了,都知道了。

他是佛,没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冤亲平等,自他一体,把我们每个人都看成他的独生儿女,看成他自己。像我们这样烦恼强盛,业障深重,心性刚强,难调难伏的众生,无人可救,无处可归,庆幸有弥陀主动、平等的救度,又建设极乐世界让我们众生有归依处。

不管是圣人、凡夫,善人、恶人,只要到了无为涅槃的极乐世界,所有的烦恼就会完全融化。就像路面的水,不管清净的、肮脏的,一旦进了大海,立刻跟大海的水一样;再怎样的破铜烂铁,一旦投入大冶烘炉,就立刻变铁成金,转凡成圣。

《读书会》
池上新晴偶得过,芙蓉寂寞照寒波,
相看莫厌秋情薄,若在春风怨更多。

《读书会》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①槛(kǎn):栏杆。

  ②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③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④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翻译
  栏杆(槛在这里念kǎn,栏杆的意思)外,菊花被轻烟笼罩,好象含着愁;兰叶上挂着露珠,好象在哭泣。罗幕闲垂,空气微冷;一双燕子飞去了。明月不知道离别的愁苦。斜斜地把月光照进屋子里,直到天明。

  昨天夜里,秋风吹落碧树的叶子。我独自登上高楼,看路消失在天涯。想寄一封信。但是山水迢迢,我想念的人在哪里呢?

赏析
  此为晏殊写闺思的名篇。词之上片运用移情于景的手法,选取眼前的景物,注入主人公的感情,点出离恨;下片承离恨而来,通过高楼独望把主人公望眼欲穿的神态生动地表现出来。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把此词“昨夜西风”三句和柳永、辛弃疾的词句一起比作治学的三种境界,足见此词之负盛名。全词深婉中见含蓄,广远中有蕴涵。

  起句写秋晓庭圃中的景物。菊花笼罩着一层轻烟薄雾,看上去似乎脉脉含愁;兰花上沾有露珠,看起来又象默默饮泣。兰和菊本就含有某种象喻色彩(象喻品格的幽洁),这里用“愁烟”、“泣露”将它们人格化,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透露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愁”、“泣”二字,刻画痕迹较显,与大晏词珠圆玉润的语言风格有所不同,但借外物抒写心情、渲染气氛、塑造主人公形象方面自有其作用。

  次句“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写新秋清晨,罗幕之间荡漾着一缕轻寒,燕子双双穿过帘幕飞走了。

  这两种现象之间本不一定存联系,但充满哀愁、对节候特别敏感的主人公眼中,那燕子似乎是因为不耐罗幕轻寒而飞去。这里,与其说是写燕子的感觉,不如说是写帘幕中人的感受,而且不只是生理上感到初秋的轻寒,而且心理上也荡漾着因孤孑凄凄而引起的寒意。燕的双飞,更反托出人的孤独。这两句纯写客观物象,表情非常微婉含蓄。接下来两句“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从今晨回溯昨夜,明点“离恨”,情感也从隐微转为强烈。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触。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过片承上“到晓”,折回写今晨登高望远。“独上”应上“离恨”,反照“双飞”,而“望尽天涯”正从一夜无眠生出,脉理细密。“西风凋碧树”,不仅是登楼即目所见,而且包含有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回忆。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足见西风之劲厉肃杀,“凋”字正传出这一自然界的显著变化给予主人公的强烈感受。景既萧索,人又孤独,几乎言尽的情况下,作者又出人意料地展现出一片无限广远寥廓的境界:“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固然有凭高望远的苍茫之感,也有不见所思的空虚怅惘,但这所向空阔、毫无窒碍的境界却又给主人公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使其从狭小的帘幕庭院的忧伤愁闷转向对广远境界的骋望,这是从“望尽”一词中可以体味出来的。这三句尽管包含望而不见的伤离意绪,但感情是悲壮的,没有纤柔颓靡的气息;语言也洗净铅华,纯用白描。这三句是此词中流传千古的佳句。

  高楼骋望,不见所思,因而想到音书寄远:“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彩笺,这里指题诗的诗笺;尺素,指书信。两句一纵一收,将主人公音书寄远的强烈愿望与音书无寄的可悲现实对照起来写,更加突出了“满目山河空念远”的悲慨,词也就这渺茫无着落的怅惘中结束。“山长水阔”和“望尽天涯”相应,再一次展示了令人神往的境界,而“知何处”的慨叹则更增加曳不尽的情致。

  婉约派词人许多伤离怀远之作中,这是一首颇负盛名的词。它不仅具有情致深婉的共同特点,而且具有一般婉约词少见的寥阔高远的特色。它不离婉约词,却又某些方面超越了婉约词。 https://t.cn/R2WxlG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白法又叫善法,身口意三门能引无罪安乐的行为都是白法,也就能增长守护一切福德18、增长妙称遍满三界念诵地藏咒能增长美名周遍三界。三十七菩提分法都围绕一个智慧见圣谛
  • | 我永远钟爱木质香迪奥旷野,刚喷时一股清爽的卡拉布里亚香柠檬味扑面而来,唤醒了慵懒涣散的我,慢慢降龙涎香醚的琥珀木香调又把我带到了一片旷野的大森林,灵魂深处的
  • 【类型】:Single en suite,包括private bathroom,queen-size bed, wardrobe, desk and chair
  • 他数度赴德国和法国留学,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心理学和文化史(实在惊讶一个人可以同时学这么多不同领域的知识)!《林帝佑居士简介》 林帝佑居士,自幼与佛、道有缘,
  •  小编 说:此故事改编自清代的《夜谭随录》。时间一长,这女子就劝他。
  • 就算有一天我们可能变成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 但是 我还是希望 我曾是带给过你快乐的 虽然 我爱你的方式 让你不开心了 但我对你曾经的我好 都是真的 我很感谢你出现
  • #电商号福利周##微博好物生活节##种草花花万物# [打call][打call]这两天品饮古树茶,惊喜的发现,这款2013年云南勐海春海茶厂 易武刮风寨古树(蓝
  • 关于爱情,你能想到,最幸福的样子,是怎样的?那时,若是有人问起,幸福是什么样子,你便可以把这一生关于他的风景,都娓娓道来。
  • 如果时光能重来,我一定好好读书..我不怕死亡,我怕忘记,忘记每一个有你的晨昏……我不怕死亡,我怕忘记,忘记灰树叶飘荡的池塘……我不怕死亡,我怕忘记,飞驰的时光…
  • 现在通过这样的观察,我们要明白物质世界也好,有情世界也好,其中没有一个是不生灭的,都在一刹那一刹那地变化,这是从细微的角度来说。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可以成为角落的
  • 防御指南: 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台风应急和抢险工作; 2.停止集会、停课、停业(除特殊行业外); 3.回港避风的船舶要视情况采取积极措施,妥善安排
  • 书法行业师资质量如何提升?当书法培训引起重视,书法专业老师缺口如何弥补?
  • 在蒋小奇看来,刘建宽落马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8年时间实在太过漫长。在蒋小奇看来,刘建宽落马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8年时间实在太过漫长。
  • #招财猫理财##招财猫理财# 三条大路走中央,人间正道是沧桑,我是在广州做点小本生意,得知#招财猫理财# 出事儿当时我一下子差点崩溃掉,本来平时就不怎么懂得理财
  • Pâtisserie# #太原私人蛋糕定制# #奶油蛋糕# #法式慕斯蛋糕# #喷砂蛋糕# #巧克力蛋糕# #法式甜品# #太原婚礼甜品台# #甜品台私人订制#
  • 有时候还是会怀疑在一起的意义,更多的是觉得自己好像没有付出什么、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回去这几天,老公的言语和行为都表现出:有你很好很心安。在八字中比劫代表的就是自
  • すゑひろがりず の「最新東京見聞録」!【daidainew】ロマンティックなレースにうっとり…人気のナイティガウンが並びました明日のオンラインショップにお気に入
  • 【西班牙驻华大使高度赞扬中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决心|Embajador de España en China elogia altamente la determ
  • 沃尔玛人行天桥项目位于桃花仑路建设银行路口,天桥长26米,步梯净宽1.8米,主梁宽3米,目前项目处于前期阶段,正在进行规划调整,计划于2022年实施。主要功能为
  • ”希望LNNUers都能找到那个对的人,为你写诗[太阳](图源网络)适合不开心时发的文案1、手掌就那么大,握不住的东西太多了。2、怎么可以对淋在雨里的小孩说要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