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言说
——高古雅逸观大篆
许慎《说文解字》:“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孳乳有派生、演变、滋益之义。)而寖多(寖多为逐渐增多)也。”。即指事、会意、形声之字依象形而出。而《周易·系辞》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此乃依于自然取象而成卦之法,其应该对造字及汉字之演化及派生,备启发之大用。
而“独体为文,合体为字”之说亦是存在的,是以,才有了“说文解字”,那么,“文”和“字”合之即为文字。诚而寻常之声音亦有声和音差异之存在,皆“二”而阴阳存也,是言兽有声无音、禽有声无声。音者余韵也,而书法之“飞白”似可目为书之余韵也(飞白共其他笔画、即墨笔虚实相生,充盈着意态飞动而畅神之艺术美,虚胜实之一相也),飞白书能见者亦非多也,若见有则余味无穷也(见余已呈现之书法逸作及莲梗用笔可以感知)。亦由此思及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麒伯年轻时因闻古琴飘出那袅袅泛音而以为为乐之至美觉受,后来在古筝高手弦响中亦曾闻得些许雄浑之泛音,颇为惬意。何为“我道一以贯之”,此之然也,缘之于中华传统理念所成之事物,如书、画、篆刻、音乐、诗词、文章等等之审美,皆是相通的,而兼备诸能而又能专之者,则不简单,为丰盈之造就,更加了得哦。
是以,汉字之美,不独只形象,其源于客观物象及理趣,包括天地万物和人,而备宇宙思维、或自然观,而人生存于天地自然间,那么,文字之內蕴亦就相与应,而阴阳五行之构成于文字中亦备焉,如金、木、水、火、土之偏旁;又见有“日”和“月”之偏旁,那么合之而为“明”,这个真的高明啊。而汉字能于刻铸入钟鼎中产生了流丽多姿之金文(广义的大篆,包括金文),而后演化变易随时而出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成为备审美特质、备韵趣之东方艺术表现形式,文字能作成艺术,真的不凡,宜惜知贵。
大篆,盖起源于西周后期。小篆,则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后,亦乃其时统一文字之产物,即取消了其它六国文字,同时在秦国原有大篆、籀文(石鼓文:为至今仍尚存的籀文的代表,是周宣王太史籀所书,因刻于石鼓上而得名,是流传最早的刻石文字,为石刻之祖)基础上简化演变而成。
小篆存而可用之字,数量比大篆多。那么,一般而言,笔者在创作时,若能写成大篆的,就不会用小篆;即使只有小篆可用,亦会将用笔向大篆之意象靠近一些(于刻印中之造字亦然);诚如有茶水可饮,就不会喝白开水差不多是相似之取向哟,盖缘于对大篆和小篆之审美差异、或审美取向之认知,大篆其姿韵天纵,构字盖灵动蕴趣,那是周代先民充分发挥想像力以及丰盈创造力之产物,更因地域不同而字态多见异趣。而小篆由于对书体进行标准化规格,或多或少会让性灵缺失,但存字体形相,若遇到文化素养与灵智乏善可陈者书之,则意趣平淡,韵味难觅,有些小篆一看还真有些小气象之感觉,若内在学养不足者写出来的小篆会是难以注目的。单调乏趣少灵气之作难以悦目怡神。但然,有些小篆由于笔画比大篆多,结构不同,会比大篆较好看,则会取用小篆,如当印之空间大而须选笔画多的,当同一字而小篆笔画较大篆多者,当选用小篆。笔者于此不独只是介绍创作体会,更是呈现作学问等须客观如实之气度,不能写文赞大篆而有意贬小篆。一切都应言之可信,以理服人。
小篆之特点,盖为笔画横平竖直,圆劲均匀,粗细基本一致,行笔布字以均衡与对称为度,乃小篆特有之形态。
而大篆之为书,则用笔、线条多依性情、意趣及艺术表现力而出,更缘载体、即器形差异(如各款青铜器物形制、大小、方圆等不同)而令书写随形就势更多变,遂使大篆之为书能流韵丰姿,百观而不厌,想彼时上古中人,性灵丰盈而想像力极其丰富(观三星堆“青铜面具”那极其夸张的眼睛和耳朵是那么超乎想像的存在而格外引人注目,更堪寻思,尤其是耳朵之设计造型那高简灵逸、流韵隽趣而传神之至,见图十。这应是“小篆”之字所未能理解之“审美故事”;但,大篆可能还是可以能够理解的,诚如观大篆之《中山王篆书》可以意会意会而意思意思,见图十一,中山王书笔锋锐颖,灵秀豪纵,遒逸非凡)。大篆或线条粗细不匀或简练生动,或姿韵天纵,真是耐人觅趣。
小篆虽然亦有体态美、线条美,但变化与超脱之审美张力皆不及大篆。字体一当单调成势而少了意兴之抒写,则去艺术特质亦远,当然,小篆亦有能写得耐看一些者,然其人,定修养不俗。大篆由于地域杂布而随器物形制不同而异,除先民备审美意趣自觉外,更缘各彰性灵而让大篆书迹美意纷呈,字形体势因长短各异而别致,而造就了流丽丰韵多姿而传神之大篆。
当书体被“标准化”后,是便于交流、读写、行文、通用,即实用性强,那么,相对的艺术灵应及能动性就较为有限了。但那是二千多前年的事情。如今,诸多字体进入书写审美、即艺术之域,就应着眼于艺术特质而看重审美张力及抒写性了。那么取乎上者,大篆也。
拟把戈壁滩风励石与江河石同置,问会看好那一样。当把大篆写至佳境,而能逸韵传神,其美妙,难言置。

二〇二二年八月七日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七夕将至,你最喜欢的古诗词有哪些?[心] #七成95后00后有七夕送礼拖延症#

1.“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
去年南京大雪时,刚好看到这句,心生欢喜。

2.“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
朋友让我想几句关于长安的诗,最先想起的便是它。

3.“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该是多么浪漫的一个人,借着一丝酒意,在抒写天真。

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
我没有走过很远的路,也没有爱过几个人,却早早地生出了这般悲凉的心境。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至简的词句,那夜的风雪,那夜归人的心境,尽到眼前来。

6.“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也是刘长卿的诗句。

7.“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每年入夏都会发这样一条动态,特别是午睡醒来,抬眼看见窗外的绿叶与阳光,太有代入感了。

8.“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曾和一个朋友关于“生”和“吹”在微博争论了很多,后来发现是版本问题,我更爱“秋风生渭水”,多了些磅礴之气。

9.“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黄景仁最有名的诗句当属“似此星辰非昨夜”和“百无一用是书生”了,而我偏爱这句,时过境迁,世事两茫茫。

10.“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又是时过境迁的沧桑感,年岁渐长,我好像有些懂得了这其中凄凉。

11.“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愁,似乎是文人骚客亘古不变的主题,写愁的名句太多,我只是刚好想到这一句。

12.“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轻狂。”
从前有人问我“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我便回了这句。

13.“占得人间一味愚。”
东坡写这句时,应该是有些置气的意思,他沉浮的一生不过刚刚开始。可细看来,大智如愚,也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哲学吧。

14.“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这大约是我心里最有江南味的诗句了。

15.“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忘了尘世种种,忘了年岁几何,这应该就是归隐的最高境界了吧。

16.“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如果上一句的隐居生活给人的感觉清冷的,那这一句是不是多了些明朗的色彩呢?

17.“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私以为,这是最动人的情话。

18.“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我已经很久没见过你了,以及我很想你。

19.“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年少时读到这句,暗自心疼好久。

20.“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来自东坡男神,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

21.“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说到写梅的名句,我首先想起的是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句的风格是明快的,梅影横窗瘦却加入词人重重心绪,平添几分萧瑟。

22.“半衾幽梦香初散,满纸春心墨未干。”
忘了在哪看到的,应当是站在女子的视角,如此大胆地袒露相思。

23.“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白居易怀念元稹的句子,毕竟是真爱啊……

24.“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鱼玄机这句戳了多少女子的心!

25.“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似君。”
这首《有所思》特别长,我只记得这一句了,思念至极,会模糊了一个人的感官。

26.“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我们分别太久了,以至于我已经忘记了悲伤本身。

27.“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初见这句便念念不忘,人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孤独的吧。

28.“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世事一场大梦,追忆似水流年。

29.“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以前看过一句乐府诗“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同样的惆怅,人生最大的寂寞大约就是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了吧。

30.“此生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潦倒孤寂的身影,做着一个铁马冰河的梦。

31.“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一度很喜欢晏几道这个不务正业的官二代,又一个游遍花丛的多情才子。

32.“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早春去拙政园时正值雨天,留听阁外几枝枯荷七零八落,可不就是留得枯荷听雨声么。

3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从“数枝开”到“一枝开”,那种欣喜与灵动,跃然纸上。

34.“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
天色净朗,雪后初晴。

35.“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
钱塘苏小小,这一抹香魂,引得多少才子心驰神往。

36.“从此音尘各悄然,春山如黛草如烟。”
也是黄景仁的诗句,微博看过一句话“最好的前任要像死了一样”。

37.“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这是罗隐与云英重逢之时写下的诗句,天大地大,两个失意之人惺惺相惜。

38.“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山河破碎,是陆游终其一生的憾事,弥留之际仍心心念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39.“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
也是小山词,也说离愁别绪。

40.“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每年樱花开都会想起这句,以前翻过苏曼殊的作品,颇多惊艳之句。有时会想,如若相遇,他便是赠我一钵无情泪也不算遗憾。

41.“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思怀,直入我心。

42.“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八辈子也写不出来,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一句。

4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雪夜寒深,仿佛身临其境。

文/青薇
来源:知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自2020起开始连载新篇章《空母伊吹 GREAT GAME》就如同漫画中所描绘的那样,日本近年来借助炒作“中国威胁论”不断突破和平宪法和“专守防卫”限制,到今天
  • ”#Harper’s BAZAAR ART 展讯#博物馆每日资讯2021\3\41.【中国举重博物馆举行动工仪式】2021年3月1日,中国举重博物馆动工仪式在广
  • #KarinaAkopova# 我哇哇大哭Akopova ins更新,发现Bazin前女伴兼现女友Evdokimova有参与他俩的造型设计经历那么多挫折还是选择
  • 【合肥的二手房指导价,为何迟迟不公布?】#合肥楼市# 今年,二手房指导价已经成了楼市调控的标配。到目前为止已有13个城市建立二手房指导价机制。这里面的合肥比较有
  • 这两本书都是比较实用的百科类全书,基本涵盖了新手妈妈会遇到的所有问题,准备这两本就足够让你掌握很全面的喂养知识。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以及快速修复伤口的
  • ✨相害生肖:蛇(指冲突,不和谐,比相冲弱一些)✨三合生肖:马、狗(指明合,光明正大、投缘)✨六合生肖:猪(指暗合,指帮助你的贵人或物件)☯︎✨服饰五行色彩搭配指
  • 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5例(陕西12例,广东8例,福建7例,天津3例,上海2例,湖南2例,重庆1例)含5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2例,湖南2例,广东1例)
  • 催动质量档次高的异性桃花缘法:1、卧室门在西北方的大龄青年,把床摆放在东北方催旺桃花。(五)奇门求姻缘法1、用清水加盐,磨墨,然后将自己的名字、八字、现住在哪里
  • 当天演讲活动的问答环节,一名记者的问题涉及“印太地区”和“中国影响力”她称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正越来越大,不仅是在“印太地区”在印度北部的邻近国家也一样,印度打算如
  • 在战后英国经济不景气及皇家海军经费大减的情況下,加上种种原因,光辉级四舰当中,最终只有胜利号在1950-1958年进行了不停改完又改的大规模改装。胜利号原定于1
  • 【Heredera de la técnica batik | “蜡染姑娘”传承非遗技艺】Zhang Juanjuan, de la etnia Miao, m
  • 在经历了人员变动后,老WE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回忆,而微笑也在2014年8月31日宣布退役——“大王只是去巡山了”#英雄联盟#自从智明星通的王牌作品《列王的纷争》(
  • #全世界最好的NCT[超话]##NCT_DREAM[超话]#【相关】220831TPOP Stage【蓝T】更新NCT DREAM相关资源by KY/翻译by
  • 此外,依据公司《奖惩管理制度》“年度内受过三次记过或两次记过性停岗的,视为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一律无偿解除劳动合同”之规定,经折算,贾玉梁所犯错误并不符合该规
  • 还有就是蓝调的美学;我常常思考它意味着什么,我觉得它从时间之初就与我们共生了。我单纯地喜欢,这个对“蓝调(blues)”的美国式定义和表达,给世界带来了对这个词
  • 第一、二句,写人们去玄都观看花的情景,展示出大道上人欢马叫、川流不息的热闹场面,看花回来的人们,“无人不道”花的艳丽,呈现出心满意足的神态;第三、四句,表面上写
  • 还有三十一号楼那个女人(下次再用这个理由来闹就把她的照片发上来)每次都说自己收不到信息,不是管家没告诉她就是网格员没通知她,不知道她怎么就那么出奇,每次必定专把
  • A:不是尽管,而是正是因为没有义务,对待所爱之物才会精雕细琢… B:“为爱发电”和“拿钱办事”真的不一样。版图扩张也不能说停止了,而是从2D转向了3D,现在大
  • 电子社保卡是社保卡的线上形态,与实体社保卡一一对应,功能相通,快去申领吧!Did you know that Chinese ink sticks made o
  • 连续了不到两个月她的症状减轻很多,女孩子们都试试吧[心]只能说真是狗狗,得到同意的时候,就立马摇着尾巴把自己送上家门了,真的是少年浓烈的欲望沉浸其中,cg还是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