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登上《河南日报》,这次是专版!

8月17日,《河南日报》“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出彩中原”栏目中,专版报道我区《用心工作 有解思维 奋力谱写偃师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新时代,是不懈奋斗、再创辉煌的新时代。

7月30日,偃师区召开2022年上半年经济工作会议,发布该区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年中“成绩单”亮眼提气: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2%,居洛阳市各县(区)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5.2%,居洛阳市各县(区)第2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7%,居洛阳市各县(区)第2位,实现了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超半”目标。

近年来,偃师区认真落实党中央、省委、洛阳市委的部署要求,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紧紧扭住产业发展、城市提质、乡村振兴“三项重点工作”,坚持“用心工作、有解思维”,持续强化“答卷意识”,推动重点工作落实落细,在洛阳加快“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中勇担当、敢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产业蓬勃发展 为县域经济增势赋能

从“成绩单”不难看出,今年上半年,偃师区的各项工作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稳中向优的良好态势,“稳”字背后,是产业蓬勃发展提供的强劲支持。

产业是一个地方的发展根基。偃师区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全局工作的首要任务,锚定工业高质量发展“15246”目标,以科技创新、龙头培育、对标提升、提质增效等“十大行动”为抓手,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产业兴区战略,加快重振偃师产业发展新辉煌。

项目是经济建设的生命线。偃师区始终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大干快上,年度计划投资148亿元的29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3.55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90.24%。“三个一批”活动共实施“签约一批”项目6个、总投资117亿元、开工率100%,“开工一批”项目15个、总投资86亿元、投产率91.6%,“投产一批”项目18个、总投资73.7亿元、达效率100%。同时,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133.78亿元,均已开工建设,开工率100%。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把握风口、顺势而为至关重要。偃师区聚焦风口产业精准发力,形成了“四新六特两优”产业发展思路,构建了“一区三园八特色”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无机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双百亿新材料产业集群和智能装备制造百亿级产业集群,目前金泉实业、力锋科技等项目建成投产,建龙微纳吸附产业园提升改造、优箔金属年产15万吨电池箔、龙海电子玻璃信息显示超薄基板等项目加快建设;传统产业向风口产业关联转型快速推进,共实施500万元以上“三大改造”项目90个、总投资98.5亿元、完成投资26.9亿元。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偃师区在洛阳市率先探索实行重大产业项目“拿地即开工”,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以营商的“软环境”造就发展的“硬实力”。优箔金属年产15万吨电池箔作为洛阳市首例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项目,去年10月底洽谈、11月底办理土地手续,今年1月开工,创造了全流程40天完成的承诺服务偃师速度。在全省2021年度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综合评价中,位列全省县(市)第5名,在2020年度第8名的基础上挺进前5名,连续两年位居洛阳市第1名。

与此同时,偃师区深入开展“万人助万企”活动,建立“133”企业服务机制,帮助634家企业解决问题1100余个;建立“小升规”“专精特新”、龙头企业培育后备库,其中13家企业入选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9家企业进入市重点上市企业后备库。安排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扶持重点企业,累计兑现43笔、1.2亿元。减税降费2.19亿元,引导金融机构发放贷款22.3亿元。

一批重大项目的招引、落地、达产,强力引领着偃师产业转型升级的恢宏巨变!

文明创建不断深化 城市“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漫步在首阳山森林公园,享受生态建设带来的绿色福利;来全民健身中心,赛一场酣畅淋漓的篮球比赛;到祥和巷社区,上楼坐电梯、出门进游园,感受老旧小区改造带来的便捷舒适……

一个个新变化,是偃师区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为总抓手,落实城市提质“351”工作举措,着力推进“文化进社区”等重点工作,围绕群众需求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提升城市内涵和品质带来的新体验。古都已然翻开百姓期待的新篇章。

基础设施持续完善。谋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9项,滨河路、华夏西路提升改造,荣泰路、聚贤路北延等4条道路完工,乔村西路、民康巷、河洛巷北段、河洛巷南段等4条背街小巷改造完成,首阳路、槐新路雨水泵站完工,泰和路污水管道连接工程、老城湖临时排水渠及泵站完工。完成老旧小区改造6个、惠及居民206户,建成安置房419套、安置群众473户。

治理水平持续提高。推动公共服务进社区,实施首阳山体育公园、滨河游园体育运动公园、党群服务中心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12项;全力推进老旧小区物业全覆盖,预计2022年年底,全区物业覆盖率由目前的25%提升至80%;深入开展交通秩序百日集中整治、市容环境专项整治、城市清洁集中行动,集中治理流动摊贩、店外经营、“牛皮癣”等顽疾,城区更加整洁、有序、优美。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PM10、PM2.5和优良天数等主要指标全面优于市定目标,伊洛河出境断面水质达到Ⅲ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100%;中州渠偃师段全线22公里实现历史性通水,空气质量考核连续五个月在洛阳市环都市区中量化排名第一;完成营造林1万亩、森林抚育2000亩,绿化村庄20个,打造森林特色小镇2个、沿黄干流森林乡村示范村6个。

文化活动持续丰富。2022年以来,偃师区按照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有保障的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真正做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的触角就延伸到哪里。此外,积极探索“部门发动、协会带动”的模式,推动该区59个文化协会与各社区合作,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进社区”活动,让各具特色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健康成长,不断激发文化创造热情,使基层文化更具活力。

通过系列有效措施的实施,偃师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深化,古都“颜值”更高“气质”更佳。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为群众幸福生活“加码”

8月4日,在大口镇铁村的一处谷子地里,村民黄跃甫和杨俊武正在忙着用无人机给庄稼喷洒农药。今年,他们依托村里的粮食加工厂,承包300余亩撂荒地种植谷子,目前长势良好。“现在乡村振兴政策这么好,咱自己再不加把劲儿干说不过去啊!”黄跃甫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乐呵呵地说。

在偃师大地,像黄跃甫和杨俊武一样,借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谋求发展的群众还有很多。

乡村兴则民族兴。长期以来,偃师区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按“151”工作部署,认真实践、大胆探索,坚持典型带动,全面布局发力,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实施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该区坚持“四个不摘”,积极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常态化排查和集中排查,今年以来,共纳入监测对象12户54人,风险消除6户26人。谋划实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28个,增强“造血”功能。

“五大抓手”持续发力。该区122个村(社区)完成“三清两建”,清收土地10.9万余亩、固定资产及资金6164余万元。出台7个方面20项乡贤返乡创业支持政策,新增返乡创业790人。乡村运营有序推进,召开全区乡村运营商招募大会,推介乡村运营项目73个,现场签约项目20个,完成32个示范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集镇建设加速推进,谋划实施项目95个,完成投资18.2亿元。“三变”改革初见成效,探索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户+乡贤+农户”“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公司+农户”等13种发展模式,成功打造崔河村、翟东村“三变”改革偃师样板。

宜居乡村建设持续推进。该区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抓手,按照治理“六乱”、开展“六清”标准要求,清理垃圾堆、残垣断壁,拆除私搭乱建,治理空心宅院等61500余处;完成农户改厕900座,首批52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加快实施。

一项项乡村振兴举措,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幸福、越过越红火,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中流击水,举目千里,奋进者在一次次闯关中不断成长。“以更足的干劲、更实的举措、更优的作风,冲刺三季度、决胜四季度,高质量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全年红’目标,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偃师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来源:《河南日报》 记者:田宜龙 范坤鹏 焦可艳 牛朝霞

图片:刘龙选 刘海洋 摄)

#媒体聚焦兰州新区# #喜迎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周年##媒体聚焦##兰州新区##奋进十年路##解码十年# 【十年砺剑绘宏图 勇立潮头再扬帆——兰州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十年成就回眸】2012年8月,兰州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全国第五个、西北第一个国家级新区。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国家赋予兰州新区重大的战略定位和目标使命: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向西开放的重要战略平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以下简称“极、地、台、区”)。

勇当标杆,敢为闯将!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敢为人先,系统改革破坚冰;激发动能,产业集聚壮实体;先行先试,创新开放建高地……

在困难障碍和风险挑战面前,兰州新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精准把握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不断深化营商环境等各领域改革,一跃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当年一笔一画勾勒的发展蓝图,已化作春潮涌动、千帆竞发的壮美画卷。

十年来,兰州新区从秦王川的一片荒滩崛起为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改革势如破竹 发展蓄力腾飞

工地塔吊林立,建设如火如荼;车间全速生产,马不停蹄;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和中川北站物流园,货运班列和各类货车车水马龙,一派繁忙……

这是兰州新区普通的一天,也是新区开放发展十年来的生动截图。

回首建设之初,荒滩之地,百业待兴,发展何处落笔?改革如何“破题”?

新区向“新”,兰州新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突破条条框框,打破桎梏藩篱,坚持以“管理效率最高、运营成本最低、服务水平最优”为目标,在行政审批、干部人事、商事制度、国资国企、绿色金融等领域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全省复制推广,有效激活了发展动能。

2014年11月,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工作开启。兰州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科创平台建设、成果转化、科技项目管理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要素供给、政策兑现、人才引进科创生态,高科技企业、高层次人才、高水平成果、高能级平台加速集聚。目前,兰州新区科技进步贡献率61%,获批“国家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入选第二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

兰州新区持续深化“放管服”,在全省率先推行政务服务365天不打烊、电子证照跨区域核验等。
2017年3月23日兰州新区全面启动国资国企改革,将原国有控股、参股的61户企业整合重组为市政投资、城市发展、金融投资、农业发展、商贸物流、科技文旅6家集团公司,新组建石化、水务2家集团公司。2022年新成立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临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两家国有集团公司,引导十家企业发挥国企投资牵引、筑巢引凤、优化生态功能,商投集团入列中国“500强”,开发建设主力军作用充分彰显。

2017年6月,全面启动全员聘用制、全员绩效考核、全员绩效薪酬,彻底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扫除干部身份障碍,面向全国各条战线精准选招干部,不拘一格选贤任能。

兰州新区在全国率先推行“蓝图管控+容缺受理+区域评估+代办服务”审批综合服务模式,有效实施“承诺制、零收费、信息化、代办制”改革举措,项目投资、企业开办、不动产登记等审批时限全国最短。市场环境不断优化,营业执照办理从改革前的7到9个工作日到现今即时即办、立等可取,市场主体年均增长30%以上。在全国率先打造365天24小时不打烊的商事登记模式。

国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和普惠金融示范区落地新区,绿色金融改革成绩全省领先。

十年过去,播撒下的改革“良种”,结出了丰硕的发展成果,兰州新区不断创造着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奇迹。

十年来,兰州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亿元关口,增长近60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1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5倍,常住人口增长5倍、城镇化率超过70%,特色优势产业多点开花,综合改革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一座功能完备、产业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生态优美的现代化新城初见雏形,成为全省乃至西北经济最活跃的地区。

2022年上半年,兰州新区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锚定全年目标任务,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稳岗拓岗等重点工作,实现GDP增长13%,经济增速持续领跑国家级新区。

聚力集群强链 产业全面“开花”

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动力。

快速落地的项目、不断增长的数字、率先实现的突破……在兰州新区,产业集聚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兰州新区始终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培育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绿色化工、新材料、数据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商贸物流、航空产业和临空经济、现代农业、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文化旅游等优势产业集群。十年来,累计引进产业项目1080个、总投资5280亿元,产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年均分别增长50%、40%以上,实体经济主战场地位凸显。

走进位于兰州新区的兰石集团,一排排生产装备高效运转,“机械手臂”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线上“忙活”,工人们在各自岗位认真装配、调试、喷漆……全力以赴确保加氢反应器、脱硫反应器、核电机组等一批重点产品按时完工。

2012年,通过“出城入园”,兰石集团实现了由单一石化装备向高端能源装备、高端通用装备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生产能力和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迅速实现营业收入由40亿向60亿的大幅跨越。

兰州新区在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推动形成石化重型装备、高端医疗装备、核能配套、新能源装备及电工电器等产业体系,一路不懈接力,重振“兰州制造”辉煌。

2022年6月14日,位于兰州新区的甘肃海亮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5万吨高性能铜箔材料项目一期首条生产线试产成功,标志着项目建设不到半年时间实现投产出箔,创造了新的“新区速度”。

近年来,兰州新区快速布局发展新材料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100平方公里新材料产业园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新能源、光电、建筑等新材料产业,引进落地宝武、海亮、道氏、宏宇、德福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世界最大的高性能铜箔产业园将在这里诞生,“十四五”末产值将超过1000亿元,打造新能源“储能之谷”。

围绕向西开放重要战略平台定位,兰州新区先后建成运营综合保税区、航空港、铁路口岸、国际通信专用通道,构建起“一区一港一口岸一通道”立体化开放平台,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额实现倍数增长,对全省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带动效应凸显。

与此同时,兰州新区各项产业展现蓬勃发展之势。
绿色化工园区内,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中试研究与成果转化基地、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液态阳光”等一批科技前沿项目先后落地,近百种产品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入驻孵化航天特种材料、新型抗肿瘤药、抗艾滋病药、新冠防治药等“专精特新”项目145个,一批“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实现自主研发生产。

兰州新区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十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名单,标志着西北首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中心落户兰州新区。城市矿产与表面处理产业园、临空经济产业园等加快建设。佛慈、和盛堂等生物医药产业高质快速增长,“西部药谷”建设加速推进。全域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种养加、产供销、游购娱产业链全面构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走在全省前列。

推动智治善治 新城宜居宜业

今年7月3日,第三届“集聚英才·汇智新区”人才智力交流大会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双选会在兰州新区举办,吸引3.5万余名求职者到场参加。
城市的核心是人。兰州新区以产聚才、以才促产、产才融合,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

目前,兰州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7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9.5%,现有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省领军人才等国家级、省级人才100余人,博士300余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超过5万人。

人才住房、职称晋升、子女入学、就医、“零门槛”落户等优惠政策同步落实,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拴心留才”一流环境加速形成。

2021年8月起,兰州新区累计承接安置舟曲避险搬迁群众达到11批次1700户6851人,完成了搬迁群众的住房、就业、教育、医疗等生产生活保障工作,推动灾后易地安置和生态移民安置工作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有机衔接,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虹吸效应不断增强,背后是“智治+善治”的城市治理现代化新路,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温度、更会思考,让居民生活更便捷、更舒适。

2022年3月18日,兰州新区“数字政府”系统成功上线,实现与全省数字政府系统同步运行,5500条事项实现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率达98.74%;重点打造“一云、二网、三平台+N个应用”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格局,加快构建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十年来,兰州新区教育事业发展投入超过280亿元,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37所,职教园区为全省乃至西部地区建设发展提供科技创新型、技能应用型人才保障;基层医疗服务网络不断完善,逐渐形成了“十五分钟医疗服务圈”,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不出新区”。累计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千余场次,“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加速释放西北旅游集散地、都市休闲游乐新城的品牌效应。兰州新区完成约160万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建设,使城区绿化达到“春季见花、夏季见绿、秋季见果、冬季见景”。

如今,兰州新区核心区30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全面配套,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改善,青山碧水蓝天交相呼应,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十载奋进,九万里风鹏正举;昂首阔步,再迎下一个十年。

兰州新区锚定了新的目标: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常住人口超过100万人,2035年建成经济繁荣、生态秀美、和谐宜居、具有强大引领示范效应的现代化国家级新区。

兰州新区正全力践行国家“极、地、台、区”战略定位,在全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实施“四强”行动中先发力、带好头,全力打造西北地区产业发展集聚区、集成改革先行区、创新驱动引领区、生态治理示范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城市建设新标杆。(新甘肃·甘肃日报)
https://t.cn/A6SGT5j0

#带你创业#【萧县妇联举办女农民培训班】为深化“乡村振兴 巾帼行动”,促进妇女在乡村振兴中进一步提升创业创新本领,引领农村妇女发展特色农业。近日,萧县妇联联合萧县农广校举办高素质女农民培训班,50余名巾帼致富带头人参加了此次培训。

培训采取理论和实地观摩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女农民,进一步发挥妇女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通讯员:曾淑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为了拍出完美的照片,我选择了一张esteban抱着的特写,这展示了他的胜利果实#alpinef1车队#《Virgin and Child》165.7 x 109
  • #期货[超话]# #投资[超话]# #美原油[超话]# 美原油:极端之后的精准价格修正,规则交易让你随心所欲,特别说明:我们提供的内盘、外盘交易系统,都是限额授
  • 而且我期待了超久的任嘉伦的新剧《乌鸦小姐与蜥蜴先生》今天也要播出了,这对我来说就是他送给我的生日礼物了[抱一抱]#冒个泡#[给你小心心] #宝宝的少女心# 今年
  • 可口可乐零度停产 口感更好的Coke Zero Sugar取而代之随着消费升级以及人们更加注重健康,以往的高糖分饮料已经越来越不受欢迎了。虽然口味比不上普通可乐
  • #考研[超话]##考研# 君君,投稿[跪了][跪了]我们论文要交初稿了,我论文就只弄了个开题,之前学校暑假补课的时候开了一门毕业论文指导课,现在说要把初稿交出来
  • #sky光遇# 遇到一个雨妈还跟监护人藕断丝连就去云野找cp,找到我脑壳上,吓得我当场跪下已经有预感接了那根蜡烛之后,我可能就变成下一个瓜里的主角了[doge]
  • 这碗看似平凡的土豆面,是福州陈素华研发的新产品,在6月获得了2021CHA中国美食烹饪锦标赛·米粉专项赛特金奖。配菜只有香肠的清爽度曾在推特上引发了热议。
  • 如果你曾被爱情伤透了心,甚至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失去了爱的能力,我必须给你们强烈推荐这一款白金套装,手镯法戒上面满满的经文增强魅力,招财守财和祖传的6金锁心符印
  • 这话确认了虎的状态,我觉得很燃,与其说是一种自我放逐更像是找回了自我,143话惠说“我们现在没空考虑自己,只能不断地救人,说到底这本就应该是你的行动原理”后边没
  • 五、展歇让文物教技艺八年间展歇通过与核心观众互动,传播孔府服饰文化和技艺,充分实现了展览的社会教化作用。展前 展中 展后——孔府服饰展活化探索基于发现和回应社会
  • 其植物来源红景天(学名:Rhodiola rosea L.)景天科植物,多年生草本。#广州图库[超话]#【贵州瓜馥木】(学名:Fissistigma walli
  • 10.我想带一个人,回云深不知处,带回去藏起来。重回金陵台,魏婴依然是各大仙门世家眼里的众矢之的,但是这一次蓝湛宁愿与全世界为敌,也要护魏婴周全。
  • [来]直达链接;[来]中亚海外购;[此款中亚prime会员满200元免运费]海盗船的内存条一直是高端品牌的代表之一,口碑向来非常高,而Vengeance“复仇”
  •  他说“要先给我们打造好私人影院的氛围,才能开始过这个生日。)哦对了,感觉校正时的参考线很酷也拍下来分享给你们哈哈 他家客厅是比较小的,当时投影仪摆放的位置距离
  • 周周真的公开表扬对象每天找我吧啦吧啦聊了很多 夸奖哦看的出来很认可燕教授以前吃过别的 被伤害过 代谢也乱了关注我好久,才决定试试,因为看着健康,我做了8年了,骗
  • 9、金字塔的建造者很可能奴隶。在古埃及,当时人们,戴假发、涂抹油脂、化妆,这些都是古埃及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 今年Met Gala的主题是「美国时尚」来看看各位明星们红毯发挥得如何 Rihanna穿着Balenciaga高定与A$AP Rocky压轴入场,Lil Nas
  • ”成分介绍⬇️温和AHA酸群—甘醇酸+扁桃酸+乳酸=去除堆积死皮细胞加速胶原蛋白再生~双重抗氧化—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苹果和保湿的猕猴桃洁净消炎—含有佛手柑可以
  • ​‎ ͏ 强力而有‮的效‬法事❣想让对方更爱你❣这‮是就‬每个女‮都人‬应该做一‮的套‬忠情锁‮大爱‬法‼️‼️#宝们咨询加v:jiameili618##微博开
  • 今天我看到这句话,颇有感触:If you didn't come from a healthy family, make sure a healthy fa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