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像真正的修行人那样,去思考和对待他人,从人与人的因缘中汲取养分,让彼此这一世的相遇,不再白白浪费。
既然深爱着亲友,就努力让自己的爱具足实义——把因果和无常的视角,融入到你与他的相处中,让他看到你的豁达、放松、喜乐,让他看到原来放下才是爱的开始,攥紧只能将对方推远…… ​​​

​——扎西持林

平时我跟许多人接触的过程中,常发现他们的苦受、烦恼、忧愁,大多数都是求不得苦。尤其是现在的世间人,因看得太多、听得太多,以致所追求的目标和花样也很多。他们见到别人穿高档衣服,吃美味佳肴,住奢华豪宅、开高级轿车,自己没有的话,就会特别伤心。而我们学佛的人完全不同,尤其是观过轮回痛苦的人,对世间一切不会特别执着。如果各方面因缘具足,你有这些外在条件,那去享用也可以,但若实在得不到,自己也能坦然接受,并不会苦苦强求。

我自己有一个想法,现在噶举派的弟子,只认为自己的上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呢,各个也都有一位特别的上师,他们只信仰自己的上师,但对其他的上师就不太理会,这样一来,整个噶举教派,就会有一些因缘不具足。噶玛噶举教派,从历史上来说,是属于噶玛巴,是由噶玛巴杜松虔巴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教派,所以呢,希望将来这个教法能够弘扬的话,那就需要对历代的噶玛巴有信仰。虽然只对自己的上师恭敬并不是不妥,但是就因缘上来讲,就必须以具有将开山祖师噶玛巴与自己的上师,视为无二无别的这种想法与态度,来持诵「噶玛巴千诺」,如此,我觉得这不光是弟子对上师修行方面有独特的利益,对于整个噶玛噶举教派的弘扬方面,也有独特的利益,这是我觉得的。

——第十七世大宝法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