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五台山论道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大师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智玄大师问道:“施主以钱敲门,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 韩楚风答道:“我们就走。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了。”

智玄大师说:“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僧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 丁元英把“神话”、“扶贫”的来龙去脉以及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 智玄大师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参悟,心做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智玄大师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丁元英说道:“谢大师!”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韩楚风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智玄大师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智玄大师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哪,哈哈哈……”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智玄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智玄大师过了许久黯然感叹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丁元英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智玄大师走到书案近前,写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智玄大师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韩楚风看后说:“精妙!九字之境,无证而证。” 丁元英说:“谢大师开示。” 智玄大师说道:“贫僧与施主的一阕之缘今日圆了上阕,贫僧九字不实之处还望施主修正。下阕贫僧不改了,留半阕缘待续,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想改下阕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阕再来圆续半阕之缘。”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

智玄大师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

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 韩楚风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 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韩楚风说:“刚才有话没敢说,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现在可以说了。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丁元英说:“不敢当,不敢当。”话音刚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自嘲道:“咱们怎么转起文来了?可别恍恍惚惚以为自己也是大师了。” 韩楚风说:“惯性,惯性,一下子收不回来了。”

韩楚风说:“这趟如果不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只是你我都有谤佛之嫌,也不怕下了地狱?” 丁元英说:“没有地狱,天堂焉在?总得有人在地狱呆着,咱们就算上一个,不然天堂就没着落了。” 韩楚风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韩楚风说:“可以,当然可以。只是你一向对女人敬而远之,这个弯子转得太大了。” 丁元英说:“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韩楚风感叹道:“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一看,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道家性命双修之学:逆炼成仙,混合神炁!

#道教[超话]#
内丹学一般以炁为命,以神为性,故性命指神炁。性命之学,儒道诸家皆有之,但解释不同。《易·乾·家》:“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此论以后被宋明理学和心学所发展。

内丹学认为人体之生成,乃父母初交时一点先天元炁而立命;至十月胎圆,又得先天祖气一点元阳而有性。此时元炁为命,元神为性,性命不分,处于混沌的先天状态;至降生时,元神归于心,元炁归于肾,由先天分判为后天之性命,始成长为人。内丹学要由人逆炼成仙,便发展出混合神炁的性命之学。

历代丹家对性命的解释
#守护神白虎#

历代丹家对性命的解释都不外将命归为炁、形、身,将性归为神、心。

《西山群仙会真记·养心》:“从道受生谓之性,自一票形谓之命。”

《入药镜》:“是性命,非神气”。王道渊注:“性即神也,命即气也。性命混合,乃先天之体也。神气运化,乃后天之用也。故曰‘是性命,非神气’也。”彭好古注:“在天者成性,在地者立命,遂有性命之分。”

李攀龙注:“性,火也。命,水也。性命,水火之本源也。……性命即铅汞,铅汞即性命。性命即神气,神气即性命。”

张伯端《悟真篇自序》:“老释以性命学开方便门,教人修种,以逃生死。……仲尼极臻乎性命之奥也。……盖欲序正人伦,施仁义礼乐之教,故于无为之道,未尝显言,但以命术寓诸易象,性法混诸微言耳。至于庄子推穷物累追逐之性,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皆切几之。”

王重阳《金关玉锁诀》:“精为性,血为命。”

邱处机《大丹直指》:“金丹之秘,在于一性一命而已。性者,天也,常潜于顶。命者,地也,常潜于脐。顶者,性根也。脐者,命蒂也。一根一蒂,天地之元也,祖也。……顶中之性者,铅也,虎也,水也,金也,日也,意也,坎也,坤也,戊也,姹女也,玉关也。脐中之命者,汞也,龙也,火也,根也,月也,魄也,离也,乾也,己也,婴儿也,金台也。”

李道纯《中和集》:“夫性者,先天至神一灵之谓也。命者,先天至精一气之谓也。精神,性命之根也。性之造化系乎心,命之造化系乎身。见解智识出于心也,思虑念想,心役性也。举动应酬出于身也,语默视听,身累命也。命有身累,则有生有死,性受心役,则有往有来,是知身心两字,精神之舍也。精神乃性命之本也。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其名虽二,其理一也。”

尹真人弟子《性命圭旨》:“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氰员是也。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则谓之命,在人则谓之性。性命实非有两,况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圣人之学,尽性而至命,谓性者神之始,神本于性,而性则未始神,神所由以灵。命者气之始,气本于命,而命则未始气,气所由以生。”

伍守阳《天仙正理直论》:“得生之理者,一阴一阳,为一性一命,二者全而为人也。”“一神一炁,即是一阴一阳。”

柳华阳《金仙证论》:“凡学道之士,能识神炁之道,即是阴阳性命之道也。”

李涵虚《道窍谈》:“后天之道,神气也。先天之道,性命也。”

道教南北二宗:先性后命与先命后性

#守护神玄武#

成熟形态的道教内丹学各门派皆主双修性命,但在修性修命的先后、主次及下手处等方面则各持己见。其中南北二宗的区别最大。

张伯端《悟真篇》:“虚心实腹义俱深,只为虚心要识心,不若炼铅先实腹,且教收取满堂金。”彭好古注:“虚心是性功上事,实腹是命功上事。……不若炼铅服食先实其腹,使金精之气充溢于身,然后行抱一之功,以虚其心,则性命双修,形神俱妙,大修之事毕矣。”(仇兆鳌《悟真篇集注》)仇兆鳌补注:“心之所以不虚者,缘汞无铅伏,故触境易摇,不若炼铅以制伏之,使心有所含育也。南宗先命而后性,于此章见之。”

北宗三分命功,七分性功。以清净为主,以“识心见性”为首要。

王重阳说:“只要心中清净两个字,其余都不是修行。”(《重阳全真集》卷十)马钰说:“清净者,清为清其心源,净为净其炁海。”(《丹阳真人语录》)邱处机说:“吾宗惟贵见性,水火配合其次也。”(《长春祖师语录》)

其他内丹门派:尽性了命

#守护神玄武#
其他内丹门派亦都以“尽性了命”为修炼的终极目标。如李道纯:“仙师云:炼金丹不达性,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真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诚哉言欤!高上之士,性命兼达: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则命基永固,心虚澄则性本圆明。性因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别无死无生:至于混成圆顿,至人无为,性命双全,形神俱妙也。”(《中和集》)

又如尹真人弟子说:“神气虽有二用,性命则当双修也哉。”

“君子修天赋之性,克气质之性;修形气之命,付分定之命。分言之则二,合言之则一,其中有理。是以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吾身之神气合,而后吾身之性命见矣。性不离命,命不离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后吾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见矣。夫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乃是吾之真性命也。”#守护神朱雀##守护神青龙#

【净土资粮】生信(3) - 信因。信果。(黄念祖居士)

[桃花]信因。信果。
因和果也是一对。因果问题很重要,一个人若真深信了因果,就不同于普通人了。若真信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便知一切皆有前因,用不着贪求、计较、分别和营谋,便减少无穷的烦恼与过失。欲深知因果,必须明三世因果。三世即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佛经说:“欲知过去因,现在受者是。欲知将来果,现在作者是。”现在我们都得人身,这是由于过去生中,曾种持五戒之类的善因。至补在座诸位,能来参加当前殊胜的”念佛七”道场,其中许多位还是久修居士、出家大德、寺院长老,这都是过去多生的善因,不于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佛所种诸善根。这说明欲知过去所种的因,只看当前所受的果,就清楚了。至于将来的果呢?那只看现在所种的因。现在大家从发菩提心,打七念佛为因,所得之果就是往生极乐,莲池化生,证不退转,都是阿鞞跋致,并且等同在兜率内院的弥勒大士。可见三世因果极为重要。

但世人对此很难生信。所幸当前国内外有识之士,重视了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能记忆前生的实例,并且已有用英文写出的专题报导。至于我自己最近也听到青海省会附近所出现的一件实例。该地村中有一个幼童在初能说话后,即向父母说,我不是你们的孩子,我父是××,我母是××,我名××,我村是×××。于是这一奇闻立即传播出去。所巧者这幼童所说其前生父母,离开他的家只十几个村。听到后即去访问,相见之下,证实无误。孩子认识来者正是前世父母,父母证明童子即是已故爱子。于是这一幼童就有了两套父母。这一事实很能说明问题。更有趣的是:上海某居士(电机工程师)最近亲自在各地调查,在我国西南发现了另一实例,与上述者如出一辙。

至于人死如灯灭之说,看来要站不住脚了。大科学家们,已有了新的体会,例如大科学家薛定鄂,是量子力学的权威,近来研究生命科学,薛氏说:“我在母胎时,并不是我生命的开始,我是依照了过去的蓝图,而出现我的生命。我的死亡,也并非我生命的结束。”薛氏之说生前已有蓝图,死后生命并不结束,恰恰否定了人死灯灭之俗论。至于”蓝图”等。则相似补我教所说阿赖耶识,即第八识。此识含藏一切种子,我们的现在世与将来世都决定于此识中的种子。所以我常说佛教是极科学的。我是学自然科学的,我了解科学,我敢这样说。

因果不虚,欲免恶果,必须不造恶因。欲求善果,务要先种善因。故云”菩萨畏因”,先从因上努力。众生颠倒,不明因果之理,例如恶徒行凶,当宣布立即枪决时,吓得双腿都软了,这就叫众生畏果。遇到恶果,便害怕了。他如知道畏因,便不至于行凶作恶,肆无忌惮,当然也就是避免死刑的恶果。

在信因之中,最殊胜之因,莫过于《要解》所说:“深信散乱持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 散乱心中念佛,都会成了成佛的种子。例如经典中说,佛在世时有一老人来求出家,舍利弗用慧眼观察,看出老人八万劫以来,未种善因,不准出家。老人大哭,佛听到后,叫舍利弗准他出家。因为老人在八万劫前是一樵夫,一次在山中打柴遇虎,逃避上树。虎过后,放心了,念了一声”南无佛”。此一老人在八万劫前,在惊乱中念了一声佛,八万劫后,凭此善因,遇佛出家,后证阿罗汉果。又如《法华经》说:“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由上可见,散乱之心,称佛名号,尚有这样殊胜功德,何况一心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乱的境界,焉有不能往生之理?信愿持名是往生的亲因,从此妙因必得往生的妙果。

正果老法师在起香日开示大众” 克期取证”,可见这个道场不是通常地随喜结缘,而是要在这七天之内达到一心不乱。念佛达到一心不乱就决定往生。曾有人问蕅益大师说:“人若在念佛七日念得一心不乱之后,又造恶业,仍能往生否?” 大师答得好,大师说:“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更无起惑造业之事。” 我现在做个比喻,例如烧开水,水烧开后,便已消毒,可以放心饮用。纵然放凉了,也是凉开水,依然可以食用。反之,这一壶水,今天放在炉上,烧五分钟,拿下来放凉,明天又放在炉上烧五分钟。这样烧一百年,始终不能当开水用。大家蒸饭,也是同样道理,要一口气成功,免成夹生饭。我们用功,也正是这个道理。现在的道场就是希望在这几天之内把水烧开,这就是克期取证。经中所说的一日,是指二十四小时。所以在道场内要一心念佛,出道场回到家中仍应一心念佛。不要回家就看电视等,心就乱了。家务尽量安排好,可以在七日之内,下至只是一日,专心持念。

我们现在所念这本《阿弥陀经》是姚秦时代罗什大师所译,要求念到一心不乱,唐玄奘大师所译此经中则把这一心不乱译为”系念不乱”,两译合参便知罗什大师的”一心”才相当于玄奘大师的”系念”,就是说一心是指专心持念心不散乱。不是指事一心与理一心。因事一心则消除了见思二惑,理一心则可破无明,都是甚深境界。现在合参两译,知道"一心"同于"系念",所以我们真实发心,老实念佛,绵绵密密,精进不已,以此为因,必得往生极乐的妙果。至于现在达到一心不乱也是可能的。往生时品位就更高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浙江:考前14天申领健康码并申报健康状况考生须于考前14天通过“浙里办”或“支付宝APP”完成浙江“健康码”(浙江省内各市“健康码”可通用)申领,并如实申报考前
  • 苏宸-罗云熙;我爱你,爱到不知该如何继续爱你,如果没有那些事情,我们 是不是真的能一直在一起。 苏宸-罗云熙;我爱你,爱到不知该如何继续爱你,如果没有那些事情
  • 老子开的药方是:要自然就必须无为,不以主观的欲望来破坏天然,不用矫揉造作代替自己的天性,只有无为才有自然,同时无为的本身也是自然,因而人们把它们合称自然无为。既
  • 正确,可以拍照感到不安我怕被我的摄影表演所吸引,终于在我的巧妙伪装下,拍了她的照片虽然是幻影但是我很满意可能是电话中的信息,改变了女孩的决定,收起电话,上车离开
  • ⭕️⭕️此号非Lisa本人微博账号⭕️⭕️⭕️⭕️Lisa本人账号1.因为他是马嘉祺 所以丁程鑫会不顾一切奔向他 因为他是丁程鑫 所以马嘉祺会担心紧张 直到他离
  • 如何学著照见不落印象,佛法叫不著相,不著相就是即相离相,这是真功夫,这是大修行人。执持名号,愿见弥陀,诚多善根、最胜善根、不可思议善根。
  • #善解童贞在中国##江阴发布# 【江阴这户家庭“全国最美”你一定也认识!多年来,胡士勇全家谨记“爱拼才会赢,有舍才有得”的家风家训,创新创业、恪守勤俭、勤劳致富
  • 每日提问箱7.14 #娃圈提问箱# 1️⃣请问这是谁家的崽崽2️⃣问问这套娃衣[开学季]3️⃣问问图上娃衣,感谢[舔屏]4️⃣bot好,想再问问上次没解码出来的
  • 美食攻略:右玉馅饼、右玉盐煎羊肉、莜面块垒、右玉混糖饼No.4 忻州市晋北锁钥 | 揽崇山风光好-享古城自在多推荐路线:穿越林海领略芦芽风光-夜游秀容古城特色介
  • 董回答说:很难找到一个可以爱上我的人,不管是和孩子离婚的还是弟弟。作为一个女星,董自然不缺少追求者,但要找到一个爱自己、能接受孩子的男人真的不容易。
  • 人生也是如此,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很多,并非要执着于一条路;学着与生活和解,适时地转一个弯,或许会别有天地。你要知道,路的旁边也是路,懂得转弯的人,总会在“山重水复
  • 昨天发的钱还没捂热就又花掉还贴钱了我婆说金价跌到400以下了她准备买两个小金块Biu和老二各一块我觉得价格差不多就让婆帮忙捎两块今天Biu和小老二(小名还在纠结
  • 【内蒙古曝光8起违法广告典型案例】7月12日,呼和浩特晚报记者从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了解到,今年以来,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在全区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广告市场整治行动,针
  • 《临沂市回收平面钢模板.回收圆柱钢模板.回收安全爬梯.回收基坑马道.临沂市回收盖梁平台.回收墩柱平台.回收安全梯笼-鑫汉通材企业丨钢模板.安全爬梯.安全梯笼.基
  • 蹦蹦地球游戏厅真的爆炸好看 李英智几乎承包了我所有的笑点 她真的太好笑了[允悲]ep3的试帽子跟找钱包封神 笑抽我了 你可以永远相信老罗的综艺 以后就米有新西游
  • 庄河气象#庄河生活[超话]##青城播报#【五一期间,内蒙古高速公路禁止这些车通行!】为确保2020年“五一”节日期间高速公路通行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
  • 最近,有不少市民在长春市的大街小巷发现了一幅幅色彩丰富、个性张扬的涂鸦,其作者署名均为“OM”随着“OM”新作不断出现在长春街头,这位作者在网络上走红,被网友称
  • 恋爱一定要和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爱的人谈 花一定会再次绽放的 人啊 都是被爱才越可爱的 只希望在这么拥挤又速食的世界 红灯能久一点 终点会晚些到
  • #西藏旅行##拉萨##自定义旅行# [舔屏] #山南旅行# [憧憬]西藏山南旅游景点打卡——羊卓雍措 [舔屏]不同时刻阳光的照射,羊湖会显现出不同层次、极其丰富
  • “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冲击,我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展现出了我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这充分说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