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奥迪Q5 e-tron作为奥迪品牌在国内上市的第一款出自MEB平台的纯电动车型,定位于豪华中大型SUV,并提供6座/7座布局。它的出现填补了传统豪华品牌大空间6座/7座纯电动车的空缺,可以说是产品精准定位,抓住了用户的购车需求。那这款车的动态表现到底如何?是否能满足用户的预期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探究一番吧。
静态回顾:
此次试驾的车型为指导价37.65万元的奥迪Q5 e-tron 2022款e-tron 40星耀型锦衣套装,这款也是目前Q5 e-tron中受关注度较高的配置,所以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比较期待这款车的动态表现。
外观方面,Q5 e-tron为了优化风阻系数,采用了电动车常见的封闭式前格栅,同时搭配扁平化设计镜面的Logo,使其看起来很有未来感。前格栅向左右两侧延展至大灯,形成无边框的视觉效果。大灯采用智能矩阵式全LED大灯,可以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定制4种独特的日间行车灯模式,具有一定可玩性。
车身侧面,MEB平台短前/后悬、长轴距的设计特征显现而出。车身四周的防擦条采用了灰色亮面设计,这样在凸显SUV调性的同时,又比常规的麻面塑料材质显得更加高级和有质感。e-tron 40版本的车型都采用了20英寸的轮圈,虽然尺寸可观,但与硕大的车身搭配还是有些显小。
车尾造型保持了奥迪品牌一贯的圆润饱满设计,贯穿式尾灯也没太多新奇之处,毕竟这在奥迪车型上已经非常普遍了。后保险杠的银色装饰护板上又有“e-tron”标识出现,总共数来车身上下一共出现了四处“e-tron”标识,而且都以银色饰版做衬,显出了电动车应该的那种科技氛围。
进入车内,作为崇尚科技豪华的奥迪,Q5 e-tron的内饰将这种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有棱有角、层次分明的中控台令人眼前一亮。该车配备的10.25英寸增强数字仪表和11.6英寸MMI信息娱乐中控屏,构建了最直接有效的人车交互方式。
与驾驶相关的按键区域以岛台的形式独立划分出来,这种新颖的设计不仅丰富了内饰的层次感,而且提升了空间利用率。
方向盘采用了全新造型的四辐式造型,搭配扁平化的Logo,强调了全新一代数字虚拟座舱的设计理念。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采用了触控式,除了常规的按压触控外,还可以以滑动的形式操作部分功能,稍作适应后,使用感受还算便捷。
此次试驾的车型为标配的7座布局,6座布局是40 e-tron版本的选装配置或50 e-tron版本标配。该车前排的运动型座椅有着不错的包裹性,并且标配座椅电动调节和加热功能。第二排座椅椅背能够调节,舒适性还不错。第三排座椅可以50:50放平,不会侵占过多的后备厢空间,不过第三排的空间略微局促,应付临时的短途通勤还算凑合,长途那就不建议了。
试驾感受:
动力方面,e-tron 40版为后置后驱的单电机版,电机最大功率150kW,最大扭矩310N·m,至于匹配的是电动车常见的1挡固定齿比变速箱。电池类型为三元锂电池,容量83.4kWh,CLTC续航里程为560km。
Q5 e-tron与大众ID.系列一样,上车踩刹车就可启动车辆,省去了传统概念中的点火步骤。车辆的换挡杆采用了滑块式的电子机构,实际使用与MQB EVO平台的拨杆式换挡无异,独立P挡按键,前推R挡,后拉D挡。
作为电动车,Q5 e-tron的加速踏板设定的还是比较线性的,可以说从油车上下来,马上驾驶该车,大脑也不需要过多的适应就能柔和地控制动力输出。不过电动机迅速的扭矩响应,在稍微深踩加速踏板后也能得到体现,在车流量较大的地面道路行驶时,脚腕不需要太大的动作就能完成加速或超车,瞬间加速的体感要比同等动力的燃油车更迅猛。
与ID.系列一样,Q5 e-tron也不能设置动能回收等力度,需要通过切换B挡实现动能回收。当使用D挡时,该车松开加速踏板后的反应与油车没太大区别,能够保持一个很线性的滑动状态。而切换到B挡后,松开加速踏板就会有比较明显的动能回收的拖拽感。另外,它的方向盘上还配备了控制动能回收的拨片,该拨片在D挡中可以使用,拨动“-”拨片可以分为三挡提升调节回收力度,反之降低。
Q5 e-tron的刹车脚感是属于比较柔和的类型,轻踩时有一定的虚位,这对于走走停停的拥堵路况来说,可以让驾驶员有一个比较轻松的状态,不用时时刻刻绷着神经去控制刹车。遇到紧急情况或激烈驾驶时,刹车的中后段调校会使刹车总泵有个持续有力的推力去推动四个轮子的分泵工作,整个刹车过程虽然急促,但不棘手。
该车的方向盘质感也继承了奥迪一贯的扎实手感,指向性也很精准,甚至会比部分同品牌的燃油车型感觉更加“顺从”,这对于经常需要变道、超车的城市驾驶而言,可以用“得心应手”来形容,是相当不错的体验。
悬架方面,Q5 e-tron的减振器对于道路上的井盖、小坑洼等颠簸,整体处理得还算干脆。快速过弯时,车辆悬架又能带来很好的支撑性,感觉四个车轮紧紧地趴在路面上,姿态非常稳健。但是后排的感受明显不如前排,经过连续颠簸时,后排会有过多且生硬的回弹,容易造成晕车。
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在Q5 e-tron上为全系标配,有别于传统HUD,AR-HUD显示的信息由近场和远场两部分信息组成。其中下方的近场信息视距约2.5m,可显示车速、限速、道路标识和驾驶辅助等信息,而位于上半部分的远场信息视距在10m左右,可以直接将导航箭头、自适应车距和车道保持等信息直接“投射”在前方道路上,与前方的道路进行融合,实现3D立体的视觉效果。
编辑点评:奥迪Q5 e-tron作为一款在国内“横空出世”的车型,它在海外并没有同款的存在。不过在奥迪品牌和MEB平台的双背书下,整辆车从内外饰到行驶质感的完整度很高。相信肯定有一部分人会觉得它是一辆上汽奥迪的魔改车型,但如果换个角度去看待它,大空间、多座椅、传统豪华和纯电动的结合,恰好也弥补了市场的空缺,或许有一天它的销量会让纯粹主义者大跌眼镜。

#成都##公共交通# 我们从成都市人民政府官网了解到,《成都市“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和物流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印发,从提升枢纽能级到形成低碳交通运输结构,描绘了成都交通未来五年的新蓝图。

门户枢纽四向通达,基本形成“137”高铁交通圈

放眼《规划》,提升枢纽能级被放在重要位置。《规划》提出,在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中“四极”之一的作用进一步彰显,泛欧泛亚空港陆港“双枢纽”能级显著提升,基本实现四向综合交通走廊通江达海抵边,基本建成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具体来说,在航空方面,基本形成协同运行、差异发展的“国际枢纽+区域枢纽”两场运行格局,国际(地区)航线达140条以上,实现国际航空客货运航线稳定运行,航空年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8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力争达到100万吨。

铁路方面,基本建成“1环15射”成都铁路枢纽网络,成都境内铁路里程达到1100公里;铁路集装箱吞吐量120万TEU,国际班列开行数量5000列;基本形成畅达国内主要城市群的“137”高铁交通圈(至重庆1小时,至长江中游、关中、黔中、滇中等周边城市群3小时,至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经济区7小时交通圈);建成“4主3辅”(成都站、成都东站、天府站、简州新城站为主,成都南站、成都西站、十陵南站为辅)铁路客运枢纽体系。

高速公路方面,成都境内高速公路里程将突破1500公里。基本建成覆盖全域、畅接全省、辐射中西部、通达全国的“3绕17射”高速公路网,形成“3820”高速公路交通圈(至重庆3小时、至周边省会城市8小时、至北上广20小时)。

区域交通协同联动,基本实现都市圈1小时通勤

在区域协同发展方面,《规划》聚焦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极核”和成都都市圈发展“主干”功能,以“干支联动”引领五大经济区域协同发展,主动下好“先手棋”,加快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共建“1轴1网7联”区域协同交通互联一张网。

围绕打造面向世界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加快建设由“4条高速铁路+3条普速铁路+4条高速公路”组成的多通道体系,联动实施枢纽协同、结构优化和能力提升行动,实现成渝“双核”之间1小时通达。

在成都都市圈建设方面,《规划》聚焦建设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成都都市圈,做强全省“主干”功能,全面推动成都都市圈交通基础设施同城同网,加快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和高速公路、快速路、城市轴线一体化布局,推动打造“2环20射”轨道网、“3绕20射”高速公路网和“2轴31线”城际快速公路网,基本实现都市圈1小时通勤。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核心功能,加快打造市域“3环19射8联”快速路网。

运输服务便捷高效,新增调整接驳地铁公交100条

在和市民日常出行息息相关的运输服务方面,《规划》着眼打造高品质的出行服务体系,提升综合客运服务水平则是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规划内容,将推动“互联网+道路客运”加速发展,鼓励客运班线小型化、定制化发展,为旅客提供城际“门到门”运输服务。在加快铁路通道项目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成都与周边城市及市域内铁路公交化运营,形成市域30分钟、成都平原城市群及成渝1小时交通圈。《规划》提出将优化铁路公交化票制票价,根据客流情况,建立多档次、灵活升降的票价体系,结合客流需求,采用丰富多元的购票方式。

在公共交通出行方面,《规划》则提出,依托轨道交通站点持续优化快速公交、高峰快线、主干公交、社区公交等公交体系,新增及调整公交接驳地铁线路100条。此外,还将推动提升常规公交准点率,通勤时段常规公交平均车速提高至18公里/小时,平均候车时间降低至5分钟。

绿色低碳智慧安全,公交出租车将全面新能源化

此次《规划》还明确提出要建设低碳环保的交通运输体系。具体来说,到2025年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60%,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达65%,绿色出行比例达70%以上,推动实现中心城区建成区平均通勤时间下降到35分钟左右。

推广新能源车,作为形成低碳交通运输结构的重要举措之一。《规划》提出,2025年底全市公交车(除预留应急运力外)、巡游出租车全面实现新能源化(纯电动或氢能源)。

“智慧”是解决未来交通发展的关键。为此,《规划》提出推动高层次科技创新和智慧交通发展。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未来成都交通将更智慧,《规划》聚焦一站式、个性化出行服务,试点打造跨方式、跨区域、多模式一体化公众服务场景。持续推广停车场智能化升级改造,完善成都市智能停车综合管理平台,充分挖掘既有停车设施资源潜力,实现停车预约、共享、支付等多种便捷服务。推进成德眉资都市圈、成渝双城联程客运“一卡通”和“一码通”。

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面临形势与未来方向
一、中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物流大国。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快递等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吞吐量、包裹量位居世界前列。

物流基础设施取得重大成就,物流服务网络不断扩展。形成了以"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铁网络,"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地市、覆盖重要县市"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为主体的内河航道体系。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了"县县通"。邮政基础网络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物流装备与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物流技术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无人化、柔性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例如,数字化技术大大推进了智能物流发展,大数据智能分单、分仓,库存前置,末端配送,及时送达、定时送达、智能终端服务等越来越普及,差错率越来越少,消费者体验不断提升。

物流市场不断扩大,市场主体日趋多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也是最重要的物流市场之一。国内物流市场主体众多。有一批大型骨干物流企业集团、大量中小物流企业。有国有、民营、外资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富有活力、大量涌现。国内物流市场竞争激烈,市场不断细分,新增需求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中国是物流模式创新最活跃国家。电商物流、快递、配送、平台物流、末端物流等发展迅速。

物流与产业、地区联动程度更为明显。物流融入农业、工业、服务业,降低物流成本,提升供需对接能力。物流增强了地区与外部市场连接能力,改善着地区发展环境,为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创造了条件。

物流深度融进供应链体系。物流与商流、信息流、资金流耦合加强,物流与生产、流通、消费合作加深。

二、中国物流业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与短板

主要表现为:粗放式发展特征明显,结构性矛盾突出,全球连接能力不强,应急物流薄弱,供应链发展滞后。

市场集中度低。企业多小散,行业利润率低。

集约化水平不高。互联互通、社会协同、组织化程度、综合性系统性有待提升,全社会物流成本偏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多式联运、综合物流等发展滞后。

结构性矛盾突出。铁路物流、航空物流、冷链物流发展严重滞后。物流基础设施结构性短缺,如货运机场至今仍为空白。农村、西部地区物流发展滞后。、服务质量不理想,质量体系、标准体系、物流大数据平台等建设有待加强。

国际竞争力弱。全球连接能力、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弱,难以提供高水平全球物流服务,物流的国际化能力亟待提升。

应急物流薄弱。应急物资保障效果不理想。难以实现第一时间把正确数量、质量的应急物资以正确的方式送达目的地。

不可持续问题。如安全、环境污染问题凸现。

供应链发展滞后。供应链体系的韧性不足。关键环节的控制力、管理水平、供应链创新等存在明显短板。供应链运作效率低、缺乏链主企业、缺乏备链计划,供应链敏捷化、数字化、生态化、绿色化、安全化、平台化水平不高。

三、中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十四五"及未来更长一段时期,中国的工业化、数字化、市场化、城镇化、国际化、绿色化、多元化将持续推进,物流业发展的需求、技术供给、制度、资源环境均会发生重大变化。工业化全方位、立体式推进,从工业2.0迈向工业3.0、4.0和5.0,驱动以往单一、各自发展的物流业态向联接、联合、联动、共利、共赢、共享的综合物流与一体化物流转变;

新产业革命推动着中国从消费互联网大国向产业互联网大国迈进,加之消费升级和市场细分,电子商务物流、数字物流、智能物流、平台物流、协同物流、共享物流、末端物流、快递、配送等会快速发展,数据驱动将成为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市场体系完善与政府职能转变,市场将在更广领域配置资源,充分竞争的市场将提高物流产业集中度;要素成本上涨、土地、资源环境、安全约束加强,对精益物流、绿色物流提出迫切要求;迈向高收入国家,要求加快发展更好服务于民、方便于民、受益于民的民生物流;中国推动着东西方互动的全球化,以"一带一路"物流为突破口的全球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体系建设将深入推进。受新冠疫情的冲击,全球物流与供应链格局将发生重大调整,全球物流与供应链体系、结构与空间分布会有很大变化,供应链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中国物流业正处在国内外深刻变革的进程,物流业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改善物流绩效,增强物流流能力,推动物流业由大变强,是应对全球变革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国家竞争力、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繁荣市场、推进国际化、保障民生与供应链安全,均有重大的意义。

四、物流强国建设需实施"七大战略"

物流业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强国战略的制定,要有全球视角、战略思维、紧扣国情,把物流业发展放到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中加以考虑。中国物流业应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国际国内,统筹城乡,紧紧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机遇,以"完善体系,优化网络,调整结构、价值创造、整合资源、联动发展、一体化运作、节能环保、惠及民生"为着力点,以更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为保障,构筑起面向未来的物流和供应链服务体系。

到2035年,中国要成为世界物流强国。物流服务体系全面完善,物流网络省际互通、市县互达、城乡兼顾,乡乡有网点,村村有物流。物流结构全面优化,物流服务功能和水平全面提高,物流资源全面协同,物流与制造业、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和农业全面联动,物流业与互联网、物联网全面融合,物流数字化、智能化程度全面实现,物流国际竞争力全面增强,物流创新全面突破,物流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改善,物流现代化全面推进,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全面体现。全社会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约为8%,拥有5-8家国际竞争力很强的跨国物流企业集团和全球供应链服务企业集团,拥有大量专业化、精细化和特色化中小物流企业群体。到2050年,中国要成为世界领先的物流强国,引领全球物流业发展。

为此,需实施"七大战略":

网络化战略。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完善和优化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组织网络、运营网络和信息网络,构筑统筹国际国内、东中西、沿海和内地、城市与农村、省市县乡、社会化与自营的不同层级、不同功能、有效衔接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精细化战略。满足不断分层化、分散化和精细化的市场,紧扣用户体验、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的需求,使物流服务精准定位、精细服务、精细管理、精确评价,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智能化战略。把握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应用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物流资源的全方位连接和安全、高效、灵敏、实时、可控、人性的智能物流服务。

联动战略。着眼于物流业服务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内在要求, 加强物流资源和供应链整合,提升物流服务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推动物流业与各次产业、地区经济互动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桥梁、纽带、助推器、总调度等作用。

全球化战略。把握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变化的新特点,本着"利他共生,共创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深化国际合作,打造全球物流和供应链体系,主动参与国际分工,提升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影响力,提升全球连接、全球服务、提供全球解决方案的能力。

可持续战略。着眼于生态文明、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和安全等,实现土地、能源、资源的集约和节约,减少污染、降低排放,最大程度减少物流活动的负面影响。

创新战略。通过理念、制度、服务、商业模式、组织、流程、管理、品牌、渠道和技术等方面创新,使物流业创造更多价值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国家要抓好三大战略工程

建设物流强国是一项系统工程,有诸多重大任务,但关键的任务是:构建强大、智能、绿色的国家物流系统;打造连接世界的全球物流体系;推进物流现代化。

国家物流系统是从总体和长远的角度,着眼于国民经济总效率总效益,根据物流活动的时空范围、物流业务间的内在联系、物流发展规律,通过市场和政府力量的有机结合,优化配置物流资源,形成一个涵盖交通运输、邮政、快递、配送、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等在内的跨行业、跨地区、多层次、全方位联接的综合物流系统,具有"互联互通、社会协同、全方位集成、大规模定制"等功能特征。强大、智能、绿色国家物流系统的构建,有利于消除 "孤岛"效应,提升全社会物流资源互联互通与综合协同的能力,有利于为生产、流通、消费、各次产业、人民生活提供更优的物流服务,有利于为用户创造价值、为企业提升能力、为社会节约资源、为国家赢得竞争优势,为经济、社会、生态乃至军事提供强大的物流保障。

全球物流体系是中国连接各国各地区的物流服务体系,服务于中国的全球生产网络和贸易网络及世界各国的发展。全球物流体系由 "四梁""八柱"构成,"八柱",即国际铁路运输网络、国际公路运输网络、国际航空运输网络、国际海运网络、国际管道网络、国际快递网络、国际仓储网络和国际配送网络;"四梁",即全球物流信息系统、全球物流标准体系、全球物流政策体系和全球物流运营体系。全球物流体系的建设,将大大增强中国连接世界的能力,支撑中国实现"全球买、全球卖、全球造、全球运、全球递",也为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安全提供重要支撑。

物流现代化是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未来物流转变的过程,是物流业全面、持续升级的方向。要加快推进物流业发展理念与模式现代化、基础设施现代化、要素与技术装备现代化、组织运营现代化、绿色化以及制度现代化。

六、物流企业要提升六大能力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面对变化的形势,面对增加的不确定性与风险,挑战与机遇并存。物流企业需持续推动升级、提升能力与质量水平,构建起面向未来、更具韧性、竞争力、持续发展能力的物流服务体系,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做好准备。

提升连接能力:包括物流网络连接、信息连接、数据连接、客户连接等。

提升响应能力:能够对市场做出灵敏反应,灵活变化。

提升定制能力:能够满足市场日益细分与个性化需求。

提升增值能力:能够为客户创造更多价值。

提升安全保障能力:能够守住安全底线,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提升绿色发展能力:秉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理念,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可持续发展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辰菲你们两个发生任何不好的事我都会特别特别伤心,可能没人知道你俩对我而言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存在,你们治好了我,一度把我从抑郁崩溃的边缘给拉了回来,那几天我真的快不
  • 至于评论里提到的前枪手Joel Campbell虽然按我们的标准翻“霍埃尔”但一方面他说的是es不是pt,另一方面中美洲包括很多ESP本地人given name
  • 补了一下漫画,选拔故事中期会完结,之后对战真正的日本足联,角色用的都是类似必杀的球技,也没有杀人足球那么夸张,漫画分镜充满速度和力量。#王者荣耀[超话]#真是服
  • 近日,东丽区法院强制腾退了一处商业楼房,完美回答了这一问题。#澜久[超话]#一个小脑洞,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不妥删夏之光迫不及待拿出手机编辑短信“小捷,你快看,
  • (图文来源:卷毛国学小课堂)人海茫茫,自成一局:识局、破局、做局的人生智慧​在这纷扰喧嚣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一颗独特的星辰,在人生的海洋中独自闪耀。【苹果第三代
  • 两人有两个女儿,郑云灿长得很是漂亮大气,离婚后两人也是各自精彩,不会因为孩子影响自己的人生[萌萌哒R]·明星就是明星,不管怎么样都可以生活得很好,我很惊讶的是,
  • 男士高仿a货机械手表不过,加薇 p eym ey (无空格)当这家公司繁荣了120年以后却遭遇了日本石英表技术的冲击。“俄罗斯制造的直升机在同样的条件下、在同样
  • 你是一个能给别人带来能量的人,也许你自己不会觉得,但真的每次看你我都觉得好像不开心都能被你感染成欢脱的氛围,你真是一个很温暖的人(甜妹[可怜])。#普通人变好看
  • 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都充满了力量和自信,仿佛她就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这个瞬间,我被叶奈法的强大和美丽所震撼。
  • @黄俊捷H如果追求同价位高配的高画质,我还是看好Mini LED技术的电视,尺寸的话,现在好像很少人看55、65的,都是看75、85,所以我也花时间研究了一下。
  • 品牌字母标注科技网格面料鞋舌,monogram花卉点缀减震橡胶外底,鞋带的套索扣援引登山靴元素 Size-45(45定做不退换) 工厂价 迪奥dior202
  • 『从变循环发动机的发展看未来航空动力的发展趋势』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TEyMTc5Mw==&mi
  • 如果你也渴望一场自由的灵魂之旅,那就不要犹豫,背上行囊,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路,去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宁静与力量!但最激动人心的,还是那一路上的风景如画,仿佛每一公
  • 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故事与难处,多多体贴这个世界,你才能够在世界找到温暖。你所遇见的每个人,#读书[超话]#都在苦苦挣扎着与什么对抗,所以你必须亲切待人。
  • 《好嗨哟-百度》严少辰·好嗨哟https://mbd.baidu.com/ug_share/mbox/4a83aa9e65/share?product=sear
  • [彩虹屁]微笑是连接彼此的桥梁,宝宝的微笑通过这座桥梁,将爱与关怀传递给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一同守护宝宝的笑容,让它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宝藏。1、2、3茄子[嘻
  • 5)关火后放入切碎的大葱碎,搅匀即可。用剩下的水将水发黄豆煮10分钟后捞出。
  • 总之本应该一切正常的,但是那天我上到四楼的时候,突然听到好像有人打开锁好的单元门进来了,刚开始并没有非常在意,因为可能是楼里的其他人回家嘛,或者是出去拿外卖什么
  • 不论是谁,我希望在我之后接手卡利亚里的人也能有和我一样的情感。拉涅利将自己的决定告诉天空体育:“命运希望我在卡利亚里结束这个轮回,我将在这里结束我作为俱乐部主教
  • 具有优雅经典的外形,从美钻,从简约的设计,从百搭耐用的不锈钢材质,都可以看出这款腕表的清新脱俗。具有优雅经典的外形,从美钻,从简约的设计,从百搭耐用的不锈钢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