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圣灵大姐姐——细谈:松静空
大家早上好,刚刚看到大家问:这个空是怎么一个过程?
那么我来说说这个空是怎么空下来,空又是什么感觉,空生妙有,空生空灭。
在刚修行修炼的时候,想做到这个空是很难的,因为我们身上有堵,心灵通道没有打开,这个时候你在打坐是静不下来的。只要你打坐,头脑里面就像电影一样不停的在播放。你越是不想它(指杂念)它越是要出来,这个现在是正常的,你不用刻意的去关注,压住他,不让他流走。
这个时候让他就像放电影一样出去,让他自然流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减少,或者是没有。
刚刚开始的时候,首先你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手机一定关上,门窗关好。放松之前一定要找一个姿势,比如说坐躺卧都可以,双盘单盘都不重要。大道就是简单,没有刻意的姿势让你非要怎样。在空之前必须先入静,你连静都静不了,怎么松?怎么空?做不到。在入静之前首先是松。那么你找到一个姿势躺坐卧都可以,先让自己松下来。这个松就是内心特别的平静,而且没有任何的压力开始松下来。这个松下来有一个过程也有一个时间,那就是慢慢的开始入静,这个入静就是没有任何的烦恼,头脑里面什么都没有,松松静静的感觉。这个状态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为你头脑里面,内心里面必须要干干净净,这是要一个过程。等松也松了,静也静了,这个空就快了。这个空是不会一下就空了,刚开始的时候会局部的空,比如说后背突然好像有个窟窿一样没了,或者是一个脚或者是手不见了,这是局部的空。当你能做到这一点的时候,是要经过好长时间的,你不要着急。那么再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你身体不见了,被虚化了。这个空你不用着急,也不用想我怎么了,我到哪里去了,只要你一想你就又空不下来了,又出来了。这就是松静空整个的过程,正在打坐也好,躺坐卧的时候也好,都是这样做的。那么松静空的时候听着音乐,不是脑子在听,而是用心在听,当这个音乐穿透你内在的时候,你跟着这个音乐进入另一个频道,切换到里面去了,那个时候就一下子进入另一个空间,空了。但是意识也在,这个时候就是什么都没有,这个是整个过程。
你能经常这样做,而且随时随地这样做,你想这样做就这样做,就是一个混混沌沌,似睡非睡,恍恍惚惚的这个状态,就是你做到了空。那么你经常这样训练自己,而且经常这样来去自由的做到这个空,就说明你修好了,很容易很简单找到了那个点。这是我们说的打坐时候或者是躺坐卧的时候,在修行修炼的时候做到空的这种感觉。下面再说说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怎样去空,这个空才是我们真正活在当下的快乐时光,是一直保持这样空的状态。如果在现实生活当中,你一直保持空的状态是什么感觉,第一是没有任何的压力,恐惧和束缚,内在是欢喜的,看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看什么事都不是事,只是在当下的那一刻把事情解决就是了,在解决的过程中,以道为中心,没有我,该干嘛就干嘛,不想东不想西。就是专注做当下的那个事情就好了。这个时候就是你能经常这样去做,而且无时无刻的都在这个状态里,你就是在空的状态,你就是在道中。这个就是在生活中修行修炼,也就是说,我们说行在道中,乐在道中,就是活在道中,就是在当下的那一刻你是快乐的,幸福的,爱满满的。我们修行修炼,在打坐的时候学会空。找到这个空的感觉,找到空了之后,其实是为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去空,在现实生活中做任何事情都在空的状态。这个时候是我们真正的修行修炼,来引导我们在现实生活做到空。无论你是打坐也好,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做到空的时候,就是在无为状态,无我状态就是进入道境了。这个时候智慧就好迸发,就是直觉灵感都会来了,你做做的事情会既简单又容易。是因为那个时候进入这个道的通道之后,所有的能量,所有的智慧就在当下,可以用到,也就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你经常这样去做的话,轻松自如的做事和做人,根本不需要动脑筋的完成所有当下的事,而且恰到好处。也就是我经常说的,用智慧来行完全的道,轻轻松松的生活。关于在现实生活中做到的空和修行修炼当中的空的状态,这就是我自己的感受与体验。因为对于这个空来说,你只要做到了这几点就特别简单,就在空的状态下,所以说你空的时候是很舒服的,第一,做任何事情,不需要动脑筋,智慧就会到达,在当下的那一刻,直觉灵感就来了,做事做人游刃有余,在当下的时候很简单,做出的事情还很简单,这就是我的亲身感受,谢谢大家聆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为奶盖打的不尽人意[允悲][允悲])从最初的“照抄照搬”到现在的“融合创新”古树红茶茶茶基地珍珠奶茶诞生,可能炒的红茶更香,DIY点缀水平上升,不过不得不说
  •   【詹学姐,廷烨整理出来好多曾经的物件,他说要丢到垃圾场去呢】第6章  我盯着那条信息,久的那颗在我脸上滚动的鸡蛋都冷了,也不知道该回什么。  岑穗眼眶红红的
  • 虽然个人亲子鉴定的委托流程相对简单,但是个人亲子鉴定使用的仪器、试剂盒以及检测的方法和司法亲子鉴定的完全一致。因为亲子鉴定不属于常规的医疗服务,且DNA亲子鉴定
  • ”不说魂魄关系,单说这个时刻喜欢游离的魂,家乡民间说人在熟睡的时候,这个不老实的魂就开始四处游荡,这就是梦,一旦魂流连忘返,或者其它外在因素使得魂不能如期返回人
  • #SEVENTEEN[超话]# 1. 八粉昨晚的避雷贴确实被屏蔽,这也是导致八粉愤怒的原因之一,图1 2.这次事情抖艾特8的不仅有唯粉,cpf也有团粉,因此才
  • 那些色彩斑斓的画面,仿佛是大自然的调色板,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丰富与多彩。这个瞬间,仿佛我成为了它的知己,分享着它的芳香和美丽。
  • 真的有好多想說的,票是香港的五迷姊姊搶到的二連,我們認識很久了卻一直沒能一起看。/其實寫到這裡,我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麼,我想說的好多好多。
  • 其实我是更喜欢一口气打完的感觉的,本来打算五一的时候通关结果被幸白这件事搞得心烦意乱…在学校每天都好忙,除了作业以外还有为了生日阵的事情焦头烂额整理谷子,只有晚
  • 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
  • 今天某某为大家带来一款集齐多重功能于一身的复杂表款,某某型号:L2.673.4.78.6浪琴表拥有悠久而卓越的传统,从一开始,它就以恒定的质量和变幻的风格蜚声国
  • 愿你风再大也吹散不了你的笑容,雨再大也挡不住你的热情,我的少年成毅,向阳而生!网宣组送群全面重组‼️原送的群解散欢迎果果们拖家带口加入☀️成毅的网宣组-送热冲刺
  • 爽文分享‼《赫连柒萧颐川》全章节无弹窗阅读[吐][挤眼]Kj
  • [哈哈][哈哈][哈哈]2024.5.14健身房运动第一天,请继续坚持哦还有一个月没写微博啦这一个月处于离职期,但是发生的故事却非常非常的多,导致我现在又胖又病
  • 看来是肖安琴的善心让吴兴国对她惦记上了,但因为找不到她,所以才会对跟她差不多类型的女孩下手。当家中的老母亲得知凶手被捕的消息时,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了,在经历
  • 在电影中,当男主角发现他的云端女友竟同时与六百四十一人陷入爱河时,AI的回应中透露出一种别样的恋爱观:“但心不是一个会被填满的盒子。这不会让我对你的爱减少一点。
  • 我好像摇了摇头,然后说:我不想走进苦难素的 感觉我们infj是这样的 我想如果真的去支教 那一定会共情山区里小孩们的遭遇 共情他们糟糕的生活环境 共情他们一年半
  • #REI怜[超话]##直井怜0203生日快乐# 怜宝宝生日快乐[抱一抱]这是真正入坑后陪你过的第一个生日了解你和你们的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你在我心中的形象逐渐立
  • 但现在,我们面对的是我妈的生死问题,希望你能放下过去的恩怨,先考虑我妈的健康。我决定换个方式,试图唤起妻子的同情心:“老婆,那可是我妈啊,她辛辛苦苦养大我,现在
  • 咖啡的香气弥漫在家中的每一个角落,仿佛都能让人感受到幸福的味道☺️。#微博影像年##家的美味自由角# 每个早晨,我都期待着那一杯香浓的咖啡☕️。
  • 其次,你应该对不同品牌和型号的智慧导览屏进行比较。通过合理的选择和考虑,你可以购买到适合自己需求的智慧导览屏,并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和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