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年间,在完成广西田州思田靖乱及平定了为祸上百年的断藤峡土匪患乱后,本就抱病赴任的两广巡抚王阳明因肺病加重,终于病倒,于是给嘉靖皇帝上疏《乞恩暂容回籍就医养病疏》后,不等朝廷批复,便把广西政务交由郧阳巡抚林富代管,由广西布政使王大用带亲兵数人陪同从南宁启程,乘船东归,告老还乡。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铺码头舟中。弥留之际的王阳明,让家童把唯一在身边的弟子周积叫进船舱,然后徐徐睁开眼睛对他说:“吾去矣。”周积泣不成声,问先生有何遗言,王阳明微笑道:“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便阖目而逝。
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称其为王文成公。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这是第一个、也是最著名的版本,记载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四的《年谱三》中。这个年谱,是由王阳明的高足及最亲近弟子之一的钱德洪编纂的。

【王阳明临终留下8个字的遗言,为何说它是阳明心学的真谛 - 原创 千面略懂先生 2022-01-01】

王阳明曾留下八字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有人说这八个字是理解阳明心学的真谛,这是为何呢?

这八个字的核心在于“此心光明”,何为“此心光明”呢?在阳明心学中“光明”意味着人具有自觉的道德意识,具有理想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些正是阳明心学的核心,而要理解阳明心学必须以此为基础。

1. 致良知‍‍

“此心光明”意味对良知的发现。
作为儒家学说的一门,由王阳明所发展的心学,继承陆九渊的思想,强调“我心即理”,反对程朱(程颐、朱熹)理学通过追求外在事物的“格物”、“至理”说。
王阳明认为,外在事物是无穷尽的,不断的追求外在事物只会让自身沦陷在纷繁错乱的事物表象之中,最终迷失自身。
因此王阳明强调从内心去求得“理”。“理”可以生化出宇宙的万事万物,而人恰好具有灵气,人心能领略宇宙生化的精要,所以“心即理也”,这“心”便是良知。
“良知”一词最早是由孟子所提出来的,指的是一种道德的意识,即“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不需要通过思考就知道的事情就是良知。
后来,王阳明将“良知”的范畴扩大,他说:“良知者,心之本体”,又说:“夫心之本体,即天理也;天理之昭明灵觉,所谓良知也。”在这里,王阳明是将良知看做“吾心”,将两者等同起来。
同时,他又说:“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弊,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在这王阳明又将心和理等同起来,认为天地万物的流动都是因为人心的变化。

有一回王阳明的友人问他:“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既来看此花,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这便是“心即理也”,也就是良知即理,由此可以看出王阳明将人的地位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将人的道德意识抬到宇宙的创造者的地位。

王阳明在晚年的时候才提出“致良知”的思想,他认为这是“圣人教人的第一义”,这一思想也可以看做是王阳明思想的结晶。
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先天所具有的道德观念,这些道德观念都是圣人所传下来的潜藏在人的心中的,但良知总会蒙蔽,蒙蔽的原因在于人“欲”。
为了得到良知,必须去“人欲”。因此“致良知”也是一个“去蔽”的过程。达到了“致良知”便可算得上“此心光明”。

2. 克己去蔽

与“致良知”相联系的是克己,这是“致良知”的前提,也是达到“此心光明”境界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

“此心光明”的境界就是具有独立的人格。王阳明所提倡的道德不是社会外在强制要求的道德,而是完全的出自个人的内在心愿,因此才算独立的人格。

个人的独立总是相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因而就会产生社会与个人,公与私的矛盾问题。要处理好这些关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克己,其次通过克己而“为己”。

何为“克己”?
王阳明说:“人之学者,亦惟去其私欲之蔽以自明其明德,复其天地万物一体之本然而已矣。”
在王阳明看来,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善的本性,但是现实的人因为外在的物欲的诱惑会产生私欲,这些私欲就会遮蔽善的本性,也就是“其私欲之蔽”,唯有去除私欲才能恢复心的本然之善,才能“以自明其明德”。
因此“克己”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的本善,在恢复人的本善之后就消除了对象与人的对立,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只有消除了物与人之间的间隔,人才能够真正的完整,
王阳明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只有达到万物一体的境界才能称得上“仁”,才是一个完整的自我。
这便是“为己”。
“为己”是道德的完善,不是对功利的追求,这是儒家思想一贯的非功利的特征。达到“为己”其实也是达到“无我”的境界,王阳明自己也说:“圣人之学以无我为本。”
他认为圣人都是追求“无我”的,其实这一境界就是他所说的“光明”,心中没有了私欲的小我,去除了私欲对良知的遮蔽,人心才出现光明。

3. 知行合一

王阳明所说的“光明”也意味着知行合一。真正的“光明”不仅仅是重视修心,更重要的是付诸于实践,念头一发动便可以付诸行动。
我们明白王阳明是反对朱熹的涵养功夫的,提倡“知行合一”。在王阳明看来,能知和行事不可以分开而谈,必须两者合一。
他强调:“如果将知和行看做是两件事去做,以为得先有知,然后才能行。这种做法只能是知也知不了,行也行不了。”
他还表示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也就是说,知和行是合而为一,合成一体的。
我们前面说王阳明追求的是道德的自我完善,但如果产生的是恶的念头,那知行合一不就是行的是恶的行为吗?
其实不是这样的,王阳明对念头进行了限制,他说:“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
这句话的意思是,产生的“知”如果是善的,那就可以“行”,如果是不善的,那就需要将不善的念头彻底断绝,因此知行合一是善知产善行。
知行合一在某种程度是将涵养、内察、践行合为一体。这一功夫既离不开“心上功夫”,也离不开“身上功夫”。
真正的“此心光明”不仅仅是“心上功夫”,更是将“心上功夫”放在事上磨练。

总之,在某种意义上,阳明心学可以说是对光明的追求,它是以对良知的追求而“去蔽”,将在现实中产生的私欲去除掉,以达到内心的光明的过程。

与此同时,它所强调的光明不是单纯的内在功夫,而是要将内在功夫运用于外界,达到“胸次悠然,上下与天地同流”的最高境界。

这种最高境界便是天人合一的光明境界,这种内心的光明也必将给人生带来光明。因此,我们可以说王阳明临终时所说的八个字——“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蕴含着阳明心学的真谛。

『王阳明临终留下8个字的遗言,为何说它是阳明心学的真谛?』https://t.cn/A6abdgui

“靡曼皓齿,郑为之音,务以乐之,名曰伐性之斧”的解释是:”贪图美色和淫靡之音,追求自己的享乐,我们把这些东西叫做砍伐本性的斧头。“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的第二篇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佛说如何放下一段感情[鲜花][蜡烛][礼物][心]

放下一段感情,结束一段牵挂,

看淡了一切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佛经中的一切说教和修行法门,

目的都是让人对治心中的烦恼,

让心得到自在解脱。

一切的问题 都以佛门的智慧来解决

比如恋情破裂,在佛门中看来,

就是因缘聚散的过程,

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

烦恼越来越多,生活里的不快乐,

很多时候,

就是因为我们拒绝面对和解决问题,

从而造成负“重”前行。

佛教认为:

嗔恚是贪嗔痴三毒中的最重毒

嗔恚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

嗔,是对自己的一种损害[蜡烛]

嗔念太重易发的怒火 先伤害自身

《内经》指出:怒伤肝,怒则气上。

人一生气,就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

这时候对肝、胃、心脏都有影响,

极易患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
为了一点小事生气,别人没受到什么伤害
自己身体就先受损害了,这样做得不偿失

放下嗔念,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保护。

嗔,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人与人之间其实哪有这么多隔阂,

遇到问题其实只要双方静下心来,

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的办法,

哪还会节外生枝,惹出一大堆事。

你生的气,没有人活该受你的罪,

我们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怒气,

避免让无辜的人受难。

生气于己于人都不是好事,

没必要生气时最好还是不生气,

何必给自己徒增很多麻烦呢?

看开一点,和这个世界为友,

而不是和这个世界为敌,

活得也自在洒脱 )

佛说如何放下一段感情 [鲜花][蜡烛][礼物][心]

放下一段感情,结束一段牵挂,
看淡了一切也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今天小编带你听听
佛说如何放下一段感情,
了断红尘牵绊。还需要斩断欲望的根。
我本尘土,时间一过化为泥土。

佛门中有句话“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有人说学佛就是放下,
对外界的一切来去无意。
其实,对于这句话的理解,
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
小编觉得,放下,并非就是放弃自我。

众所周知,佛陀是一位觉悟的智者
那么他佛陀到底悟到了什么道理呢?
佛经中讲,
世间的万事万物,是相互依存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这层关系有学者把它解释成“蝴蝶效应”,《阿含经》云:[蜡烛]
“ 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
佛陀认为
事物是依因缘和合而成,[蜡烛]
一切的生灭变化,都是缘聚缘散。[蜡烛]

佛陀悟到的道理,
既不是一成不变的恒久存在,
也不是玄之又玄的虚无主义,
而是依因缘而起的般若空性。[蜡烛]
也就是说,佛门中谈“空”,
是让众生从现象中把握事物的本性为空;并且,能够依照空的实相,
去思考我们所处现象界的缘起性空。
如果能够正确地领悟了“空”的含义,
生活中我们就能够在随顺因缘的基础上,乐观生活,努力创造因缘,
让原来不够圆满的事情,最终圆满起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佛陀的说教是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
并非让我们消极遁世。
不过,我们在才开始学佛的时候,
常将“空”理解成否定周围一切事物,
这样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过失,
从而混淆“放弃”与“放下”的概念。

佛说放下,并非就是放弃自我。
佛经中的一切说教和修行法门,[蜡烛]
目的都是让人对治心中的烦恼,[蜡烛]
让心得到自在解脱。[蜡烛]

学佛,千万不能
绕过面对、思考、解决的过程,
直接去谈“放下”,
这种态度,并非是佛门提倡的放下,
而是放弃自我。
生活中的经验告诉我们,面对任何问题,都必须弄清楚才可以解决,
不能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和稀泥”。
不经历面对直接放下,
其实是在逃避问题和责任。

那么,人为什么会选择逃避问题和责任呢影视剧中,
许多人物角色因为感情变故等原因,
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其实,他们面前还有很多条路可以选择,比如恋情破裂,在佛门中看来,[蜡烛]
就是因缘聚散的过程,[蜡烛]
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蜡烛]

在小编看来,
有过执著的人,才能放下执著,
只有真正面对问题的人,
才会真正放下问题。
所以说,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
不要以所谓的“放下”为由逃避它,
不妨把它摊开,以佛门的智慧,[蜡烛]
去思考其中的道理。想要事情圆满解决,就去努力创造因缘。如果不去面对,
而一味空谈放下,问题会越积累越多,
烦恼也越来越多,生活里的不快乐,[蜡烛]
很多时候,[蜡烛]
就是因为我们拒绝面对和解决问题,[蜡烛]
从而造成负“重”前行。[蜡烛]

《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
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什么是嗔,就是仇恨心和愤怒心太重,
嗔念重的人以损害别人的情来获得快感。我们都是感情动物,
稍微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就控制不住自己,容易产生情绪上的波动在我们的种种情绪之中,
要数嗔的危害最大,
佛教也认为嗔恚是三毒中最重的、[蜡烛]
其咎最深,也是各种心病中最难治的。[蜡烛]

嗔,是对自己的一种损害[蜡烛]

嗔念太重的人容易发怒,
别人稍微做了点让他不顺心的事,
甚至可能别人并没有做让他不高兴的事,而他就是看别人不顺眼,
怒火在发泄到别人身上前,
首先要对自己造成伤害。

([蜡烛]嗔念太重易发的怒火 先伤害自身)

《内经》指出:怒伤肝,怒则气上。[蜡烛]
人一生气,就会心跳加快、血压上升,
这时候对肝、胃、心脏都有影响,
极易患冠心病、脑中风、高血压。
为了一点小事生气,
别人没受到什么伤害,
自己身体就先受损害了,
这样做得不偿失。

放下嗔念,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保护。

嗔,是对他人的一种伤害

人与人之间的冲突,
社会上的矛盾,国家间的战争,
大多是由于嗔念作祟,
最后造成了无法弥补的伤害。
生气其实对解决问题毫无意义,
你生气只是因为别人和你观点不一致,
别人惹到你了,不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只是一味地发怒,指责他人,
对别人大打出手,
问题其实根本没有得到解决,
而别人却无辜受害。

人与人之间其实哪有这么多隔阂,
遇到问题其实只要双方静下心来,
心平气和地商量解决的办法,
哪还会节外生枝,惹出一大堆事。

你生的气,没有人活该受你的罪,
我们都应该控制自己的怒气,
避免让无辜的人受难。

嗔,是自己看不开

为什么很多人容易发怒、
容易产生仇恨心理,
其实就是因为看不开。
如果能怀着一颗宽容的心
看待别人、看待这个世界,
那么很多事情其实都不值得生气。

我们总会为一些小事
和自己生气、和别人生气,
有些人好像一天
不和别人生气,不和别人争吵几句,
那这一天好像就活不下去。
其实只要看开一点、视野宽广一些,
那么很多的事情都是不值得生气的,
生气于己于人都不是好事,
没必要生气时最好还是不生气,
何必给自己徒增很多麻烦呢?

看开一点,和这个世界为友,
而不是和这个世界为敌,
活得也自在洒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要说二次元幻想世界作品的话还是最喜欢骨王和网购美食这两部了,简单来说主角都属于虽然有能力但是主观无欲无求,是客观情况让主角被动做些事,配角全都很喜欢主角甚至非常
  • 洗澡的时候想了好多,问了自己很多,喜欢22年的他们什么,为什么现在开始没有当初的热情了。 总之骂也骂过了,确实当下爽了,但是现在就是有点空虚。 也不是讨厌谁,只
  • 可能她也了解一些我和那位同学的事情,她竟然开始安慰我,当时那种心情真的无法形容[可怜]然后她就刹不住了,开始疯狂夸夸模式,真好呀,我很希望和同学们成为亦师亦友的
  • · 【福田】 1、深圳市儿童乐园 深圳的老牌游乐园,足有182000㎡,有各种各样的游乐设施:旋转木马、碰碰车、摩天轮、海盗船...... · 【罗湖】 1、
  • 诚心念修此心咒,可得无量功德、无尽利益。于出行人而言,举手间多为善事,投足处多行正道,持此真言,可消灾息祸,出入平安!
  • 今日优选:豪恩汽电301488,无人驾驶+汽车零部件来大理❗️❗️不可错过的美食大理不仅好玩,更好吃给大家分享几家宝藏店都是我自己去吃过的味道真的没得说!大理正
  • 现在市场上假表泛滥,象江诗丹顿,爱彼,或者伯爵,劳力士这样的一,二线名表还好一些,大都为精仿表,所以通常都是说明了当精仿表卖;然而象西铁城,天梭,精工,西铁城手
  • 感情方面运势平平,你会考虑很多事,想要和伴侣长久发展下去,但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就好。感情方面运势尚佳,你没那么挑剔了,面对伴侣的包容度也高了一些。
  • 让我困惑的点是:她到底想不想和好。让你本来想跟我好,但是听到我说这话、又不想跟我好。
  • 同时,她也是《孩子们自己写的诗(第二季)》的插图作者,喜欢画画,相信圣诞老人,理想和愿望一直在变。今天节目的主要内容有:《这首曲子令人忘却俗事,听了神清气爽!
  • 3.不得不说这张真的好好看 我真的爱死(拿命换的照片子)哈哈哈哈4.介张我也好喜欢 哈哈 看到海绵宝宝这个动图 我一下子就p上去了 不愧是我5.同上6and
  • 一点点三亚碎片 1️⃣是我们四个半夜刚落地三亚饿得不行随便找了一家大排档吃完饭出来准备回酒店的时候 潮湿得有些发闷还夹杂着海风咸味的空气 耳边还是飞机降落时的嗡
  • 而不是拘泥于小小的情爱之间不放过自己你应该去爱这山、这水、这世间万物,以及鲜花与你自己。而不是拘泥于小小的情爱之间不放过自己你应该去爱这山、这水、这世间万物,以
  • “阿辰,阿燃,你们和那个贫穷女的游戏,玩得怎么样了?”她脚步一滞,停在了原地。“阿辰,阿燃,你们和那个贫穷女的游戏,玩得怎么样了?”她脚步一滞,停在了原地。
  • 弟弟二次元浓度太高了 为了hanser(应该是这么叫)全套周边怒砸钱 在主题餐厅吃饭的时候另一桌一看就很小的弟弟来问哥哥姐姐你们也是xxx粉吗 (太有礼貌了)然
  • 像林允,超声炮也是每年都做的项目清单之一~2、热玛吉热玛吉侧重解决松弛问题,主攻紧致皮肤,可以改善松弛的面颊和颈部皮肤,清晰下颌线轮廓。(下)上一条微博给大家分
  • [微笑])20240413杭州生日特别场20240421成都场❤️正主-@刘畅木法沙 @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追~@鞠婧祎 @朱一龙 @季肖冰@王乐
  • 被驯化了近一万年,可还是躲着人跑,好奇养猫的人是怎么建立亲密关系的?宝贝憨态可掬,每个小动作似乎都是调皮可爱的代名词,但有时候,这些小动作其实是在向你发出紧急的
  • 骗人,坑人钱财迟早要遭报应!!! 因果论心不论事。骗人是为一己私利,是恶因,自己终会得被别人骗得果报。如是为他人好,为避免病人忧虑害怕隐瞒已得绝症病情,这是善
  • 一年后B终于没忍住对A表白了,莫名其妙被卷入AC之间,三个人同居后慢慢喜欢上了C(A真的不当人啊前几章看的人火大,A对B的态度连个玩具都不如,还是C比较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