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二心同一体性-劝兼念观音-印祖文钞菁华录白话译注

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二心同一体性

原文:

84.须知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故得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良由众生心之本体,与菩萨之心息息相通;以故凡遇极大险难,举念即获感应。又菩萨现身,不专现有情身,即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亦随机现。必使到绝地者,复登通衢;无躲避处,得大遮蔽。种种救护,难尽宣说。(文钞续编)《历朝观音像》序

85.吾人之心,与菩萨之心,同一体性。吾人由迷悖故,仗此心性,起惑造业,受诸苦恼。若知即此起贪瞋痴之心,即是菩萨圆证戒定慧之心,则起心动念,何一非菩萨显神通、说妙法乎?(文钞三编)复卓智立书

白话译文:

84.要知道菩萨无心,以众生之心为心;菩萨无境,以众生之境为境。所以能够有感即通,不谋而应。这是由于众生心的本体,与菩萨的心息息相通。因此凡是遇极大险难时,众生一产生向观世音菩萨求救的念头,即获感应。还有菩萨现身救苦,不一定只现有情众生身,其他如山河树木、桥梁船筏、楼台房舍、墙壁村落,也会随机显现。观世音菩萨一定要使已入绝境的众生,再走上四通八达的大道;没有地方躲藏的众生,得到大遮蔽。菩萨的种种救护,难以说尽。

85.我们的心,与菩萨的心,同一体性。我们由于一念迷惑,背离觉性,用自己的妄心,起惑造业,受尽各种苦恼。如果我们知道产生贪嗔痴的心,即是菩萨圆证戒定慧的心,则起心动念,哪一念不是菩萨在显神通、说妙法呢?

按:《观经》言:“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众生之自性,即诸佛之法身。离开众生心,非别有诸佛法身。性体不二,诸心非一,由性起用,用必摄体,故言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性体绝待,非自非他,而自而他,非入而入,心即性故。如“心作心是”之理,不可执“心外而入”,以心无外故,自佛他佛本不二故。又,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诸佛妙用,即众生性德外显。性不离修,须至诚称念感佛;修不离性,普门示现自性本具。诸佛众生心体,如一室千灯,互具遍具互摄遍摄,佛是众生心中之佛,众生是佛心中之众生。佛本无为无不为,非有心非无心,离四句绝百非,又四门圆融门门互摄自在无碍。佛神通力用依众生心念而增上,随顺菩提正道之念,佛力冥加而外显;起惑造业贪嗔痴之念,佛力不随而内隐。故言以众生之心为心,以众生念为念。至诚感通,一心称念必得感应。感应又分多种类,显感显应,冥感冥应,显感冥应,冥感显应等。学佛人多有疑惑,经中开示种种殊胜妙用,为何自己称念观音却少得感应?问题多是出自“修德”上。就算心外取法,心外有佛,但只要能修出一定的功德,仍然可得菩萨感应,具体内容可参阅下文:《一心称名离苦解脱 如何一心称念观音必感应?》、《什么叫至心?至心的标准是什么?》《学佛感应的浅释-可许则许》。

诸供养中

法供养最
随喜转发

功德无量

南无阿弥陀佛
[合十][合十][合十]

信则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愿则厌离娑婆,欣求极乐。
行则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信自者,信我现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团,亦非缘影;竖无初后,横绝边涯;终日随缘,终日不变。十方虚空微尘国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现物。我虽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决定得生自心本具极乐,更无疑虑。是名信自。
信他者,信释迦如来决无诳语,弥陀世尊决无虚愿,六方诸佛广长舌决无二言。随顺诸佛真实教诲,决志求生,更无疑惑。是名信他。
信因者,深信散乱称名,犹为成佛种子,况一心不乱,安得不生净土。是名信因。
信果者,深信净土,诸善聚会,皆从念佛三昧得生;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亦如影必随形,响必应声,决无虚弃。是名信果。
信事者,深信只今现前一念不可尽故,依心所现十方世界亦不可尽。实有极乐国在十万亿土外,最极清净庄严,不同庄生寓言。是名信事。
信理者,深信十万亿土,实不出我今现前介尔一念心外,以吾现前一念心性实无外故。又深信西方依正主伴,皆吾现前一念心中所现影。全事即理,全妄即真,全修即性,全他即自。我心遍故,佛心亦遍,一切众生心性亦遍;譬如一室千灯,光光互遍,重重交摄,不相妨碍。是名信理。
如此信已,则娑婆即自心所感之秽,而自心秽,理应厌离;极乐即自心所感之净,而自心净,理应欣求。厌秽须舍至究竟,方无可舍;欣净须取至究竟,方无可取。故《妙宗》云:取舍若极,与不取舍亦非异辙。设不从事取舍,但尚不取不舍,即是执理废事,既废于事,理亦不圆。若达全事即理,则取亦即理,舍亦即理,一取一舍,无非法界。故次信而明愿也。

——蕅益大师《弥陀要解》节选 https://t.cn/AigyUjla

是佛,还是魔?念佛不可错认消息!

敬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
根据祖师大德的教言,专门就念佛的人魔境的辨别与对治给大家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有些念佛的人见解不纯正,以妄心希求好境界,就特别容易出现魔障,所以念佛时,念着念着佛就现前了。根据印祖等大德的教言,这时要小心鉴别,不能错认消息!如果佛现前,这时候要用智慧,根据经论、祖师的窍决来勘验。这些必须要了知,到用功的时候才能分辨。
首先,是关于佛光的三个方面。
1、光明是否刺眼(耀眼)
现出的佛菩萨光明刺眼,那肯定是魔的境界。佛陀来现光明肯定非常柔和。
2、佛光没有影子,魔化现佛有影子
3、光明是否明显
佛现是明显的,魔现是模糊的。(有些希求胜境的人,一修法就很快出现幻境,他还不到魔来考验的层次,或者就不说是魔现这么严重,但绝对不能算是正确的征相,这是肯定的。)

4、三十二相是否清晰
从三十二相上看,三十二相模模糊糊,肯定是魔化现,佛陀化现肯定是非常清明的。
5、心的当下是否清净
如果境界现前时,心非常欢喜或恐惧,凡使心波动很大的,都不是好境界。佛陀现前,我们内心肯定非常安宁、清净。而魔王现前呢,往往内心欢喜莫名,其实一欢喜就魔入心窍了。魔王的绝招有二,硬魔恐吓令起恐惧心,软魔诱惑令起欢喜心。所以欢喜不一定是好事情,它使你的心波动,正念一动,完了!魔趁虚而入了!
《印光大师文钞》:“魔境胜境之分别,在与经教合不合上分。果是圣境,令人一见,心地直下清净,了无躁妄取著之心。若是魔境,则见之心便不清净,便生取著躁妄等心。又佛光虽极明耀,而不耀眼,若光或耀眼,便非真佛。”
另外,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里也提到两个要点来作简别。

6、是否与经教相合
莲池大师在《弥陀疏钞》中说:“不与修多罗合者,是为魔事。”(修多罗是梵音,就是佛经。)与经教不合,就是看到的阿弥陀佛以及极乐世界的庄严,跟《净土三经》不相合。到时候出境界,阿弥陀佛现出来,你跟经文作对照,如果不合,说明现的相有问题。西方三圣的身相,《观经》有详细介绍,比如,大势至菩萨头顶有一个宝瓶,而现出来的大势至菩萨不是这样,那说明与经教不合。
古德大师《疏钞演义》还有这样的解释:“修多罗中谓,应身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报身有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好。若相好之数,或多寡不定,悉为魔事。”三十二相不全,缺了几相,比如佛的无见顶相没有,肉髻也没有,或者虽然有三十二相的数,但跟经中不同,经中讲的身金色相,而现绿色,那就有问题。
当然,有些人不识字,或见识短浅,不知道三十二相,也会有另外的情况。因为这种人只知道或只局限在世人画的那种不精准的三十二相上,甚至把佛画得与一般人没有很大不同的相,他心目中的阿弥陀佛跟人类的色身一样,他也是这样祈祷,如果真的是三十二相现前,他非但不起欢喜心,反而恐惧,那他一般只会见到他想像中的阿弥陀佛身相,这个很有可能,但这并非真正观修相应的见佛,也不能一概说这是魔障。

7、是否与当前行门相合
《疏钞》说:“不与本所修合者,是为魔事。”你如果修的什么法门,最后现出来的与所修不相合,这个要小心。“单修禅人,本所修因,唯心无境故,外有佛现,悉置不论,以果不协因故。今念佛人一生忆佛,临终见佛,因果相符,何得概为魔事?”只就修禅宗的来说,“魔来魔斩,佛来佛斩”,现出什么相来都要打破,而修念佛、生起次第,见佛见本尊,因果是相顺的,则不能一概断定是魔事,而要具体看。
《疏钞演义》:“唯观坐相,今见卧相等。”如果你只观想坐式的阿弥陀佛,但是现出来的是躺着的,那也要小心。或者你观的佛是站着的,现出来却是坐着的,这也跟你所观不符,肯定有问题。
或者有这样的情况:你一向念阿弥陀佛,却出来一尊观世音菩萨,这就与修行不相应,要小心了。因为你念的是阿弥陀佛,怎么会现其他的呢?这必须要非常谨慎。
当然,观世音菩萨与阿弥陀佛一同出现,这是可以的,或者,平时你既念佛又念观世音菩萨,现出观世音菩萨也是可以的。因为本身佛菩萨本来就是不可分的,特别西方三圣是同一坛城,你都在忆念、都在祈祷,那全部现出来或只现其中一两尊是可以的。但是如果你修阿弥陀佛,最后却现个地藏王菩萨,或者,你本来观白毫相光,却现一个佛的眼睛——绀目澄清四大海,这说明修错了,肯定是魔现。
这是根据《疏钞》对魔现、佛现作了两方面的辨析。前面根据《印光大师文钞》《念佛三昧宝王论》等归纳而讲了五个要点,再加上这两点,就是可以从七个方面来勘验。

8、以唯心所现唯识无境的理论来勘验
不管是佛现前还是魔现前,都是唯心所现,离不开自己的心识,离不开往昔的业力、修行的功德力,并没有心外独立真实存在的佛或魔。了知只是心识的幻现,都是你八识当中现出来的一个相分而已,就好像照片里的影像一样。这样不去执著,若是真佛现前境界便会更殊胜;若是魔现,以唯识观一勘验,魔境马上就会消失。
9、以中观空性无相无念的理论来勘验
或者就以《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作勘验。不一定现佛菩萨本尊,乃至于任何的境界,都可以用此来验证。一切境界都不要执著,知道这一切并非真实存在,这样一勘验,魔障就会马上消失,如果是好境界,就会增上你的境界,修行就会更上一层楼。
《印光大师文钞》:”佛现,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之理勘,则愈显。魔现,以此理勘,则便隐,此勘验真伪之大冶洪炉也。”
10、以正确征相之标准来勘验
就是看相续有没有进步,烦恼有没有减少。佛现肯定有正方向的加持力,能增上你的修行;而魔现就不会这样了。
当然,以上仅就念佛的人出现境界时如何分辨作了介绍。若从总的方面来说,《楞严经》应该是讲得最透彻、最广的,大家可以看一下。
本文摘自念西法师《弥陀疏钞十义略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考上北大“寒门女孩”爆红高价代言找上门:不接受
  • 服务员调包茅台!趁客人微醉悄悄换走!
  • 家暴案牵出杀人犯:11年竟不知丈夫真名
  • 碧桂园回应欠债9000亿是正常范围???
  • 网红商场内遇害怎么回事?什么内幕
  • 悲剧!一家5口游泳失踪,4人遇难,只有爷爷逃了出来!
  • 家乐福回应退中国:太离奇了!
  • 乔丹谈特朗普推特抨击詹姆斯:我支持勒布朗
  • 总统演讲现场爆炸 委内瑞拉总统遭无人机袭击
  • 【娱乐】张馨予宣布结婚!男方是特种兵,网友:闷声干大事的人
  • 巴西劳工党确认卢拉为该党总统候选人
  • 王菲与两女儿同台 窦靖童直白回应笑翻现场
  • 北极圈罕见高温30℃!究竟是谁在“焖烧”地球?
  • 马杜罗遇袭后发声:指责委内瑞拉极右翼,称邻国总统应负责
  • 哀悼 | 女相声表演艺术家魏文华中午在津逝世!回顾代表作
  • 莫斯科上空掠过飞碟云,网友惊呼“外星人降临”!真相是…
  • 一线教师获百万奖:从教二十余年 开设5门课程
  • 【讨论】旅游买回黄金米:为什么叫黄金米啊?能吃吗?
  • 电竞国家队登上央视 Uzi成名前辛酸史
  • 祖孙过漫水桥遇难!河道无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