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君一肖[超话]#
最近一直在看各位老师写的文,各种类型,各种剧情,各种相遇的场景。
每一位老师的文字都特别美好,就好像真的是在播放他俩的电影,讲他们的故事,我们坐在下面安静地咧开嘴笑。
很多人问我,也有很多人跟我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还相信CP是真的?
静下心想想,是啊,究竟相信的是什么,依据在哪里,怎么就掉进坑里爬也爬不出来了。
三百多万果子甚至更多到底我们信的,我们等的是两个人,一个承诺,一段故事,一个官宣,还是?
其实哪有那么复杂,不过就是真情实感。他和他的真情实感,果子们心里跳动的真情实感。
我一直相信感情是具备脆弱又坚强的两面性,而脆弱依附于坚强,坚强又来源于脆弱。
大家所写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是基于我们每一个人心底最美好的愿望。
看着一篇篇不同的文字,一会哭,一会笑,一会又揪心跟着难受。代入的是他们,是我们,是每一个心向阳光的果子。
我始终都坚信他们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每一天都过着文里的生活,幸福快乐,平安顺遂,甜甜蜜蜜。
套用《继承者们》中的一句话,我的生活一团乱麻,但是遇见你们是我不幸中的万幸。
请一定追寻自己的心狠狠地相爱吧,就像明天是世界末日一样。
不要害怕,不要胆怯,哪怕真有天塌的那一天,所有果子也可以拼了命为我们曾经誓死守护的人儿万劫不复!
你们望向彼此的坚定眼神,就是那个夏天,以后每一个夏天最美的月色。
不管在哪一个时空,哪一个朝代,博君一肖就始终会遇到,会相爱。

和蚂蚁相伴80年,一生活得像孩子

  2021年12月26日,“20世纪最后一位博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离世,享年92岁。
  威尔逊的研究生涯是从蚂蚁开始的,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跨越了80余年。就在2020年,已经91岁高龄的威尔逊出版了自己的最后一部作品——《蚂蚁的世界》。
  似乎是对生命的结尾有所察觉,威尔逊把时间留给了毕生挚爱,他精心挑选了26个蚂蚁的故事,同时也把自己重要的人生片段浓缩在了里面。
  近日,威尔逊这本遗作的中文版正式面市。

威尔逊的13岁

  早在20世纪初,红火蚁入侵了北美,而威尔逊是在北美最早意识到红火蚁入侵的人之一,那一年他13岁。入侵事件可能是威尔逊少年时代最重要的发现。
  1942年,他在美国莫比尔一块挖开的土地中发现一座约30厘米高的蚁丘,里面满是他从未见过的蚂蚁。结果发现它们是入侵红火蚁。
  对于整个美国历史来说,红火蚁都是一个宿命般的物种。
  20世纪50年代,入侵红火蚁扩散到了全美。当时,美国农业部和化工企业计划用大规模喷洒杀虫剂的方式消灭它们。
  已经成为蚂蚁专家的威尔逊非常反对这么做。因为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传统方法不仅杀不死红火蚁,还会让农药处理区的其他生物和人类暴露在危险中。
  然而,威尔逊没能阻止这个计划。结果是红火蚁又在夏威夷登陆,而后到澳大利亚、新西兰、中国建立了滩头阵地,真正成为了国际性问题。
  因为蚂蚁,威尔逊参与并见证了一段环境史,这也是《蚂蚁的世界》26个故事中的一个。
  威尔逊一生写过30多本书,绝大多数是学术性的。他自认,直到这本书,才把蚁学作为一场身体和智力上的探险,以讲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
  而这些蚂蚁的故事不仅跟科学发现有关,也包含了威尔逊在不同时间段里的人生经历。“这本书带有相当的个人回忆录的色彩,他的一生似乎都浓缩在了这些故事里。”本书译者之一、科普作家冉浩认为。
  威尔逊熟谙大众的口味和兴趣,用科学知识加人生故事的写作方式,保证了这本书最佳的阅读体验。
  “他有着一个顶尖科学家的头脑,同时也拥有一个成熟作家的文笔。”冉浩评价说,两种能力的完美结合,让威尔逊成为了科普作者中十分难得的存在。

为什么是蚂蚁

  威尔逊一生发现了约450种蚂蚁,几乎站在了蚂蚁分类学金字塔的顶端。但真正让威尔逊名声大噪的,是他在对蚂蚁的潜心研究中,把种群生物学、动物行为学以及进化理论有机融合,开创了生物学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社会生物学”。
  冉浩介绍,在如今的社会生物学领域,蚂蚁是非常典型的模式生物,这里有着最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也构成了本书最为精彩的部分。
  蚂蚁社会几乎就是“女性”世界,雌性蚂蚁拥有完全的主导权,所有忙于劳动、忙于探索外部环境或参战(全面的蚂蚁战争)的蚂蚁都是雌性。相比雌性,雄性蚂蚁就显得格外可怜,它们一生中唯一的作用就是在婚飞时与其他蚁群中的处女蚁后交配。
  威尔逊把这样的雄性蚂蚁形容为一群会飞的“精子导弹”。“导弹”一经发射,不管成功与否,都会被蚁群遗弃,并在之后的几小时或最多几天内死于雨水、高温或捕食者的爪牙之下。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许多蚂蚁类群会吃掉受伤或死亡的同类。年老或残疾的工蚁会按照既定准则离开巢穴,不给蚁群造成任何负担。死在巢穴里的蚂蚁会被丢弃在原地,而严重受伤或垂死的蚂蚁,则会被自己的姐妹直接吃掉。
  威尔逊发现,蚂蚁还是所有动物中最好战的,同物种不同蚁群间的斗争最为激烈,通常以斩草除根为目标。
  他曾见过到处散落着“战士”尸体的战场,发现绝大多数是年老的雌蚁。成年工蚁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蚁群发展会从事越来越危险的工作。因为“对蚂蚁来说,服务蚁群就是一切。自然死亡将近时,老年工蚁在最后的日子里从事危险活动是对蚁群更有利的选择”。
  在威尔逊看来,蚂蚁利用这些超乎人类想象的社会组织策略,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迄今为止被发现、定名并详细研究的蚂蚁已经超过1.5万种,相当于鸟类和哺乳动物物种数的总和,地球上蚂蚁的总重量大约与全人类的体重相当。
  除了高寒地带以外,蚂蚁渗透到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各个角落。它们在1~100毫克量级陆生食肉动物中占据统治地位,是名副其实的“推动世界运行的小生物”,至少在陆生动物中是如此。
  曾有人问威尔逊“为什么要研究蚂蚁”,他反问说:“蚂蚁如此有趣,为什么不人人都来研究蚂蚁?”

他“如愿穿越到了1亿年前的那片森林”

   “每个孩子都有一段喜爱昆虫的时光,而我始终没有从中走出来。”直至人生的终点,威尔逊都没有丧失对自然界强烈的好奇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一生都活得像个孩子。
  对小时候的他来说,这是一场激动人心的探险,长大后,这场探险变成了现代生态学中一项重要的数据收集工作——全物种生物多样性编目,这也是他未竟的事业。
  这样的经历让威尔逊十分希望本书能够吸引那些有意在科学事业上有所发展的学生,在他看来,即使从十岁开始培养这种兴趣也不算太早。
   “被子植物与昆虫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协同演化关系,植物供养昆虫,昆虫帮助它们播种繁衍,因此,被子植物和昆虫互相成就了彼此。” 冉浩解释,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并不由个头大小决定,但昆虫就因为它们的外形而难以进入人们的关注圈。
  阅读《蚂蚁的世界》,有助于改变人们的认知。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威尔逊讲到了蚂蚁祖先演化的故事,其中就包括近期在缅甸琥珀研究中颇受瞩目的一类具有大颚的捕食性蚂蚁——哈迪斯蚁,它们生活在大约1亿年前。
  威尔逊问自己,如果魔法允许他前往地球史上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待上几个小时,他会选择去往地球的哪个时代和哪个地方。他的答案是——1亿年前的一片到处都是蚂蚁(包括哈迪斯蚁属)的中生代森林。
   “也许老爷子不是离开了,而是如愿穿越到了1亿年前的那片森林。”这是冉浩给偶像最真挚的祝福。

  来源:科学导报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说,自你在佛前,求与我相遇的那一刻起,我整整失眠了500年。你是否就是我为缘几经轮回的那个人。
  • 我永远不会背弃,我我们芦苇,会陪鹿晗度过这一个又一个暴风雨。第二眼,就注定忘不了你。
  • 狐厂大拷问又采访业内了,这次主题是cpf被利用的一生,重点内容如下:1:cpf炒热了暑假档,棣欣引力和吴露可逃2:80%都是靠营销出来的,前期后期各种物料和舆论
  • 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
  • 内政部发声明说:“布兰森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向新加坡人证明我们的做法是错误的,以及说明新加坡为什么应废除那些让人民免受毒品祸害的法律。内政部也表示,布兰森有权发表
  • A:根据#专升本#对应专业指导目录来看,经济贸易类同样可以对照10个本科招生专业,分别为: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商务
  • #我爱北海道#春天的雨,夏天的花,秋天的叶,冬天的雪。除此之外,因为这里四周环海,所以海鲜也是相当的丰富哟!
  • #武大靖[超话]#【赛事咨询】-短道速滑精英联赛长春站大靖参赛项目及开赛时间如图1️⃣机场前往比赛场地路线图如图2️⃣火车站前往比赛场地路线图如图3️⃣票务信息
  • #鞠婧祎[超话]#jjy#鞠婧祎仙剑奇侠传四# jjy#鞠婧祎韩菱纱# 7.9快手直播 . 日落周而复始,我爱鞠婧祎年年又年年
  • 下附胡夏小哥哥《伤心童话》歌词伤心童话-(电视剧《伤心童话》主题曲)- 胡夏看马路上的雨伞下是你们吧在讲着谁回谁的家甜蜜吗看网路上的流言下是别人吧又写了谁和谁的
  • 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应把营商环境和“五城同创”摆在事关全局的突出位置,对照“一方案三清单”和“1+5”实施方案,主动认领任务,高标准、严要求、不折不扣完成既定工
  • 此次复招,应用物理学专业也有出于“为未来的电子信息高端行业岗位,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的考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停招4年的专业复招了】最近,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理学
  • Cordura ® 小挎包已经补货,缺货的湖蓝色面料暂时补不到了,因为是进口的,周期太长了,要去到三四月份了。新店搜:阿慕良品 数码配件 MESAP 先关注一下
  • #现货黄金白银TD原油[超话]#无论黄金TD的第二波,还是白银TD第三波都已经做进去了,那么现在就按照计划耐心持有即可。 #TD白银投资[超话]#无论黄金TD的
  • 但是常温下冷的也好吃,软糯有嚼劲【茶果】4元/块我买的是绿豆口味的,这个第一口觉得很奇妙困惑?刘宇宁粉丝:你直播吃东西 我们也爱看 不要不吃饭就来陪我们刘宇
  • 粉丝名要么叫饺子要么叫饺饺者有些名字一看就奇奇怪怪,而且说实话谁能看到那个名字就知道那个名字对左航的含义,而且本身就是要以左航的角度出发,别整天整一些很奇怪的名
  • #考研[超话]#【考研打卡】Day274万物皆可番茄锅——今天是云吞今天开始先停药一段时间啦,但是晚上吃完葱油卤肉拌面喝了一杯无糖奶茶还是有点不得劲,回来一直打
  • 。。
  • (这真的很难得诶)夏天的味道,内心世界,单身Go,很扯的雨天,像你这样的朋友,夜车,天黑请闭眼,花吃泡面男,拉过勾的,那笨蛋是我,音乐给人带来的力量与温暖就是陆
  • 说到户型,这个没什么可说的,马马虎虎的,不惊艳但也没什么槽点,作为一个低密纯大户型纯板楼产品,弄几个好点的户型应该是基本要求的。现在他们拿证了,看了一下价格(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