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经修行》——余秋雨

三,那些否定

空,是一个坐标。由它一比,世间很多重大的物态、心态、生态,都由重变轻,由大变小,甚至变得没有意义了。

因此,要阐释空,仰望空,逼近空,触及空,必须运用一系列减除之法,断灭之法,否定之法。

《心经》虽然短简短,却用了大量的否定词,例如“不”和“无”的整齐排列。确实,只有经过“不”和“无”的大扫除,才能真正开拓出的“空”空间,

先说“不”。

《心经》说,在空相中,“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把这几个“不”都翻译成了“无所谓”,即“无所谓诞生和灭亡,无所谓污垢和洁净,无所谓增加和减少”。这里的“无所谓”不是没有,事实上,生活灭,垢和零,增和减还是存在的,但是没有绝对意义,也没有固定差异。

生是灭的开始,因此生中隐藏着灭。反之,灭中有包含着生,或启动着另一番生。因此,没有纯粹的生,也没有纯粹的灭。它们之间,并不是彻底对立。

垢和净也是一样。“水至清则无鱼”,净和垢历来并存,只是比例变动而已,而且,大净中很可能潜伏着大垢,“含剧毒而无迹”;大垢中也可能隐藏着大净,“出淤泥而不染”。

增和减更难判定。似增实减,似减实增的情形,比比皆是。结果,增也无所谓增,减也无所谓减,非增非减,不增不减,归之于空。

总之,空门,就是打通之门。把生和灭之间的门打通,把垢和净之间的门打通,把增和减之间的门打通,打通了,也就进入“空门”。空的最大、最常见障碍,是一座座关着的门,关着的门,就是强行切割之门,互相觊觎之门,自寻烦恼之门。因此,《心经》对这些关着的门,说了那么多“不”,要它们全部打通。

《心经》用的最多的否定字,是“无”。

在空的世界,各种障碍都要接受“无”的荡涤。大致以下几种——

第一种,荡涤感觉障碍。人们常常会相信“眼见为实”,“亲耳听到”,“亲口尝过”,而佛教则对人的感觉保持怀疑。直接感觉到的一切,极有可能是表象、暂相、假象。因此《心静》指出,从受,想,行,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等等感觉系统所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都不可完全信赖,都不要过于在乎,甚至都可以视之为无,这也说明。“看破”之“看”,与一般的视觉,并不相同。

第二种,荡涤界限障碍。人们走上感觉误区之后,又会设置很多界限,作为认识世界的栏杆和台阶。其实这些界限都是心造的,实际并不存在。《心经》里所说的“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也就是指从最初的视觉到最后的意识,人们划出很多界线,都应该撤除。世上很多学者和行政官员一直以“划界”作为自己的行为主轴,其实都是在做分化世界的事情。在佛教看来,所有的划界有时是需要的,但说到底还是在设置障碍。因此,也要视界为无。

第三种,荡涤生存障碍。很多智者和哲人,老是在研究人类生存的很多麻烦课题。例如,明白和愚黯、衰老和死亡、痛苦和灭亡、机智和收获等等。佛教认为,这些问题没有归向,无从解决,因此也就无法成立。《心经》所说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那么重要的一系列难题,答案都是“无”。历来都是人类生存的大课题。明黯老死,似乎更是有更事关及生存等级。《心经》认为没有这种等级,也不应期待这些问题的解决。自认的机智和收获,更没有着眼的必要。但这些人人都看重的思维山峦都归之于无,空的境界才能真正出现。

那么多“无”,概括起来也就是“无常”。“无常”二字,对世界种种固定性、规律性、必然性、周期性、逻辑性提出了根本的怀疑。因此,正是“无常”,可以排除一系列障碍。无常,初一听让人心神不定。但是,当它宣布,原来让人心神安定的那些“规律”和,“必然”都不可靠。人们的心神也就会搁置在“小安定”后获得的“大安定”。

既然整体是无常,那就不要那么多预测、判断、分析了。来什么就是什么,当下面对,即时处理。也就是说,从“失去依靠”走向了“不必依靠”。

因无常而不必依靠,那就叫“自在”。

如果这一系列障碍都得以排除,那么,由这些障碍带来的精神恶果也可以避免了。也就是《心经》所说的“心无挂碍”,“无有恐怖”。正是这两个“无”,可以使人“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只可惜,以上一系列被“无”所否定的东西,世人常常不舍得丢弃,那么,随之也就无法丢弃那些挂碍、恐怖、颠倒梦想了。

一连串的否定,组成了一场“空们大扫除”。为的是挣脱种种现状,达到没有障碍的“如来”境界。

四,度化众生

《心经》认为,以“无”入“空”,排除障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同是一个“智”,小机智徒增障碍,被佛经称为“漏智”,属于排除之列。排除了小机智,就能开启大智慧,那就是“般若”。般若智慧的核心是度化,因此又称“般若波罗蜜多”,即“大智慧度化”,简称“智度”。佛典中,有《大智度论》。

度,是脱离苦海到彼岸。小乘佛教,重在个人解脱,大乘佛教,重在众生度化。个人解脱的理由和程序都已经说得很清楚。那么,从逻辑上,为什么还要拓展成众生度化呢?

有人说,这是佛教随从了普世道德,不在乎自身逻辑。对此,我不能同意,我认为佛教由“度己”而导致“度人”的逻辑,很清晰,下面,且让我略加梳理。

如前所述,佛教在阐明“空”的学说时,着力排除种种界定,拆卸道道门槛。很快就碰到了最重要的一个界定,那就是“他我”之间的界定。遇到了最后一道门槛,那就是“人己”之间的门槛。

“我”是什么?显然,不管在生理意义、伦理意义还是社会意义上,都是“性空”。生理意义上的“我”,是速朽的皮囊,伦理意义上的“我”,是随着亲情关系必然陨灭而不知自己是谁的孤鸟,社会意义上的“我”,是被一堆人造身份所堆垒而成的空洞名号。正如前面已经说到,一切“拥有”,都是“假有”,那么,接下来,一切“拥有者”本人,也是空相,富人的钱财是空,高官的权位是空,而重要的是富人和高官本身,也是空。那么,不是高官和富人的普通人呢?也一样,都是空相。

现代西方思维中,“我”是一切的出发点。我的存在,我的权利,我的成败,我的性格……这便是欲望的渊藪,冲突的本体,烦恼的根源。

佛教以很大的力度,对“我”提出了质疑。不是质疑我个人的优缺点,而是质疑“我”这个概念本身的存在基点。质疑的结果,是主张放弃对“我”的执着,即破除“我执”。

我前面说到,《心经》里包涵了那么多“无”,都可以概括为“无常”,其实,在“无常”后面还隐藏着一个最根本的“无”,那就是“无我”。

历代不少佛教学者把“缘起性空,无常无我”八个字当作佛教的精髓,我很赞成。

在世界各大宗教派别和哲学派别中,佛教明确地提出了对自我个体放弃、消融和超越,显示出非同一般的成熟等级。

佛教当然可以与那些主张个体圆满、个体成功的学说共存于世,但它又不能不指出,一切“完满”和“成功”都不可能真实。因此所谓“完满的个体”、“成功的个体”必然承载着多重虚假。扩而大之,一个世界如果真的存在很多“完满的个体”和“成功的个体”,或者企图“完满”或“成功”的个体,那他们一定会与周边的世界天天产生区隔和争斗,因此这个世界必定是一个喧闹和恐怖的天地。而这些以“完满”,“成功”自许者的下场也一定是苦,而且是难言之苦。

佛教正是因为破除“我执”,主张“无我”,才让那些自许“完满”,自许“成功”的欲望和追求真正断灭。简言之,因“无我”,才“灭苦”。

需要说明的是,后来禅宗中有“我即是佛”的说法,此“我”与“无我”并不矛盾。此“我”无欲,此“我”无名,只是作为一个精神宅体的例证,说明“人人皆有佛性”,可由可由切身做起。恰恰是佛性,能够有力抵挡“我”的“自性”。

正因为“人人皆有佛性”,度化众人也就有了可能。如果人人都以“佛”自认,那就不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我”,这恰恰是到达了更高意义上的“与我”境界。

“人人皆有佛性”,但人人又不能单独完满,因此任何一个人都不应该企求单独解脱。如果单独解脱了,而周围的众人还困于重重障碍之中,那么,这个自以为的“解脱”了个人还会寸步难行。如果别人没有解脱,那么,为了防护自己解脱必须划出人我之界。这么一划界,空境便顿时消失,解脱也无从说起。

诚如谚语所说,一滴清水无救于一缸污水,而一滴污水却能把一缸清水毁坏。一个修行者即使把自己修炼成的一滴最纯净的清水,却没有与周边污水分割的“薄膜”,那么,这滴清水怎么存在?同样,如果大家都成了纯净的清水,却还有一滴仍然污浊,那么,大家的纯净还能保持吗?因此,佛教必然指向整体关怀,普世行善,无界救助。要解脱,也要大家一起解脱。

更重要的是,佛教既然“无我”,也就无所谓“度己”。“度己”之说,不符合“无我”的宏旨。“无我”的空境,必把大千世界作为唯一主体,达到前面所说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境界,发誓引渡每一个“兄弟”。

由此可知,佛教从“度己”跃升为“度人”思维十分清晰,并不是随意地从众悦众。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心经》最后那个咒语,呼唤得那么恳切:“接谛,接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珂。”我的翻译是:“去吧,去,到彼岸去,赶快觉悟!”对于这几句咒语,《心经》自己还反复推崇“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而且“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可见,在佛教看来,头等重要的大事是“度人”。

于是,作为佛教修行最高、最后目标的“涅槃”,也与“到彼岸去”连在一起了。《大智度论》在阐释“波罗蜜”时说:“涅槃为彼岸”。度人到彼岸的修行者称为“菩萨”,他们的“大誓愿”就是“度一切众生”。

在中国民间,菩萨常常被当作偶像,其实,他们只是修行者,因觉悟而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反对伤害。菩萨把佛教本义和民间企盼融成一体,组成了“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高尚信仰。

婚姻的真相:跟谁过其实都一样(精辟)

李思圆 读文摘精选 

 01 

有人曾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却认为,没有婚姻做保障,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我倒认为,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最终都是跟自己过。

见过许多痴男怨女,为情所困。准确说,女性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情况占大多数。

她们太容易,把感情看作生命的全部。

可是当她们真正得到了后,又会发现,诸多不悦意。

比如,当初她们想要跟一个人在一起,无论任何条件都可以接受。

可真在一起后发现,经济拮据,婆媳不合,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件件都让你后悔嫁错了人。

而男性当初娶一个姑娘,也仅仅因为喜欢她的单纯漂亮,可后来,长久相处后,发现她的公主脾气,任性刁蛮,不通情理的一面时,又感到心好累。

于是他们互相指责,埋怨,冷战。

很多人甚至都想过,不跟他/她过了,重新再做选择,可能结果就会不一样。

但真正智慧的人,会懂得:

1. 无论跟谁过,首先要学会跟自己过。

2.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也要接纳对方的不完美。

3. 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位大师说,无论跟谁在一起,其实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我们总认为,一个人过得是否幸福,要看对方是否对你好,是否珍惜你,是否心疼你。

可这样的好运气,并非人人拥有。

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经营好婚姻,远比拥有好婚姻,更实在。

 02 

认识一个姐,她对我说,结婚8年,受够了丈夫。

若不是看孩子的份上,早就离了。

她咬牙切齿的说着,对方的各种不是,仿佛他就是她的克星,如今她生活的不幸,皆因这个人造得孽。

当然不排除遇人不淑,但更多时候,我们的情绪,都依附在对方身上。

我们想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改造对方,可结果总不如意。

你想他多金,他却是个工薪阶层。

你想他浪漫,他却务实到不行。

你想他多陪你,他偏偏要去搬砖。

更多时候,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完全理想的对象,可是即便你拥有无数次选择的权利,也不一定能找到这样十全十美的人。

甚至再优秀的人,身上也有你无法忍受的缺点。

也许有些问题,两个人之间,可以完善和改进。可有些性格,却不那么容易纠正和改正。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想要彻底改变一个人,可是这原本就是违背人性的事。

许多人,总是因为对方的优点,与其结合。

可是真正能让两个人过得长久的,是要看,你能否有足够的度量和胸怀,容忍对方的缺点。

通常我们比较容易高估自己的容忍度,又特别容易低估对方的缺点值。

所以许多痛苦,就源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隔着遥远的距离。

 03 

一个四十来岁,离异的男性说,以后不准备再婚了,即便重新找伴,也并不会如大家所想精挑细选,反复斟酌,再三考虑,而是只要能和和睦睦过日子就行。
刚开始我觉得,这是消极的看破红尘的表现。因为好不容易离开了错的,难道不应该是去找个对的,为什么要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后来听他解释说,跟谁在一起,都难免有意见相左,三观不合,拌嘴唠嗑的时候。

选择一个适合的人,远比一个合适的人更容易细水长流的过下去。

而且如今都是成年人了,生活不单单是你情我爱,你侬我侬,耳鬓厮磨。

而是夹杂了责任,压力以及许多数不清的小忧小恼。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互为伙伴,然后一起升级打怪。也许可以跟你看烟花的人,不一定可以跟你柴米油盐。可以跟你闲庭信步的人,也不一定能和你同甘共苦。如果非要固执的,去找一个既喜欢的,又要会过生活的,同时还能尽善尽美的人,几乎没有。而找到喜欢的人,是个缘分。能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更是不可多得。要保持一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态度。有时所谓的夫妻,就是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眼,但是两个不顺眼的人,还能一起过,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缘分。

 04 

也许对于爱情,分手,不过是跌打扭伤,很快就能复原。但一旦踏入婚姻,离婚,就是伤筋动骨的大事。
也许在感情里,那个觉得,跟谁过,其实都一样的人,一定比那个跟谁过,一定不一样的人幸福。因为从主观来说,当你摆正心态,不去刻意强求,反而能,顺着沟沟坎坎,努力过下去。从客观上讲,无论跟谁在一起,矛盾是在所难免的,遇到问题,不逃避,去面对,才是应该有的态度。一个人唯有自身,具备强大的能力,婚姻顺遂,自然是锦上添花,婚姻不幸,也最多是伤及皮毛。企图靠婚姻去改变命运,追求幸福,寻找归宿的人,注定会过得很疲惫。我们和另一半,通常是一起面对风雨,而不是互相掀起风雨,又或者是给对方带来风雨,懂了这一点,自然就不会,过得那么累。#就这一刻#

婚姻的真相:跟谁过其实都一样(精辟)

李思圆 读文摘精选 

 01 

有人曾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有人却认为,没有婚姻做保障,爱情将死无葬身之地。

其实我倒认为,无论是爱情,还是婚姻,最终都是跟自己过。

见过许多痴男怨女,为情所困。准确说,女性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情况占大多数。

她们太容易,把感情看作生命的全部。

可是当她们真正得到了后,又会发现,诸多不悦意。

比如,当初她们想要跟一个人在一起,无论任何条件都可以接受。

可真在一起后发现,经济拮据,婆媳不合,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件件都让你后悔嫁错了人。

而男性当初娶一个姑娘,也仅仅因为喜欢她的单纯漂亮,可后来,长久相处后,发现她的公主脾气,任性刁蛮,不通情理的一面时,又感到心好累。

于是他们互相指责,埋怨,冷战。

很多人甚至都想过,不跟他/她过了,重新再做选择,可能结果就会不一样。

但真正智慧的人,会懂得:

1. 无论跟谁过,首先要学会跟自己过。

2. 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也要接纳对方的不完美。

3. 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

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位大师说,无论跟谁在一起,其实都是一场自我的修行。

我们总认为,一个人过得是否幸福,要看对方是否对你好,是否珍惜你,是否心疼你。

可这样的好运气,并非人人拥有。

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经营好婚姻,远比拥有好婚姻,更实在。

 02 

认识一个姐,她对我说,结婚8年,受够了丈夫。

若不是看孩子的份上,早就离了。

她咬牙切齿的说着,对方的各种不是,仿佛他就是她的克星,如今她生活的不幸,皆因这个人造得孽。

当然不排除遇人不淑,但更多时候,我们的情绪,都依附在对方身上。

我们想要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改造对方,可结果总不如意。

你想他多金,他却是个工薪阶层。

你想他浪漫,他却务实到不行。

你想他多陪你,他偏偏要去搬砖。

更多时候,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完全理想的对象,可是即便你拥有无数次选择的权利,也不一定能找到这样十全十美的人。

甚至再优秀的人,身上也有你无法忍受的缺点。

也许有些问题,两个人之间,可以完善和改进。可有些性格,却不那么容易纠正和改正。

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想要彻底改变一个人,可是这原本就是违背人性的事。

许多人,总是因为对方的优点,与其结合。

可是真正能让两个人过得长久的,是要看,你能否有足够的度量和胸怀,容忍对方的缺点。

通常我们比较容易高估自己的容忍度,又特别容易低估对方的缺点值。

所以许多痛苦,就源于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是隔着遥远的距离。

 03 

一个四十来岁,离异的男性说,以后不准备再婚了,即便重新找伴,也并不会如大家所想精挑细选,反复斟酌,再三考虑,而是只要能和和睦睦过日子就行。
刚开始我觉得,这是消极的看破红尘的表现。因为好不容易离开了错的,难道不应该是去找个对的,为什么要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后来听他解释说,跟谁在一起,都难免有意见相左,三观不合,拌嘴唠嗑的时候。

选择一个适合的人,远比一个合适的人更容易细水长流的过下去。

而且如今都是成年人了,生活不单单是你情我爱,你侬我侬,耳鬓厮磨。

而是夹杂了责任,压力以及许多数不清的小忧小恼。婚姻的本质,是两个人互为伙伴,然后一起升级打怪。也许可以跟你看烟花的人,不一定可以跟你柴米油盐。可以跟你闲庭信步的人,也不一定能和你同甘共苦。如果非要固执的,去找一个既喜欢的,又要会过生活的,同时还能尽善尽美的人,几乎没有。而找到喜欢的人,是个缘分。能跟喜欢的人在一起,更是不可多得。要保持一种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态度。有时所谓的夫妻,就是你看我不顺眼,我看你不顺眼,但是两个不顺眼的人,还能一起过,这也是一种特别的缘分。

 04 

也许对于爱情,分手,不过是跌打扭伤,很快就能复原。但一旦踏入婚姻,离婚,就是伤筋动骨的大事。
也许在感情里,那个觉得,跟谁过,其实都一样的人,一定比那个跟谁过,一定不一样的人幸福。因为从主观来说,当你摆正心态,不去刻意强求,反而能,顺着沟沟坎坎,努力过下去。从客观上讲,无论跟谁在一起,矛盾是在所难免的,遇到问题,不逃避,去面对,才是应该有的态度。一个人唯有自身,具备强大的能力,婚姻顺遂,自然是锦上添花,婚姻不幸,也最多是伤及皮毛。企图靠婚姻去改变命运,追求幸福,寻找归宿的人,注定会过得很疲惫。我们和另一半,通常是一起面对风雨,而不是互相掀起风雨,又或者是给对方带来风雨,懂了这一点,自然就不会,过得那么累。 https://t.cn/RyhK4jf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想起提问箱里讲过这么一条尽管我讲了我流春迈里,小春其实不咋在乎麦到底爱不爱自己,但万一、万一他有哪一刻落寞地想到,可能是被同事刺激到了、可能看电影被刺激到了,总
  • 所以没有一点负担地拒绝了这个邀请,不知道现在已经离婚的她还有没有勇气拒绝“妈妈”的戏份。大S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她只比王大陆大15岁,演妈妈或许没有问题,可演一
  • 北京经开区总工会主席安春玲一行走进企业园区,向企业职工详细介绍工会服务项目,吸引更多职工认识工会、加入工会,享受工会服务。作品被中国、美国、法国、新加坡、马来西
  • 佛陀的法音《一转眼十五年就过去了,也许下一个十五年你都活不到了》让我深思:人世间我们一直想要的荣华富贵和闲情安逸只是一场短暂的梦,难道还要继续在贪嗔痴爱、喜怒哀
  • 最惨是他第一任妻子(搜下就知道多惨)第二惨的是奈保尔的弟弟,然后是保罗,奈保尔点名一家昂贵餐馆吃饭,把保罗的钱包都榨干了(保罗当时还是穷作家)这顿饭后,当月的房
  • ?通过角色之间的故事,也希望让观众感受到成长的正能量,珍惜友情亲情和身边的美好。
  • 有付出就有收获,你爱他她会比你爱他更爱你!!
  • 虽然这两年时间疫情反反复复,演唱会能办与否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周末愉快#这个策划真的让许多人在繁忙琐碎的生活里有了安静下来的时光,也让很多音乐人有了和大家交流
  • 在2020年,YOHANIX 与副线 BLACX 合并,给品牌注入了全新的意义。整个系列都围绕着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展开:实现社会化,是实现幸福生活的最佳方式吗?
  • 但“张同学”的出圈难以复制,而真正在乡村赚到钱的大多是把直播当做新农具的“真农人”。在给大家带来快乐的同时,刘妈妈超高的人气也让她的电商事业不断进阶,仅2020
  • !关键不在于这些吧,如果你家长逼你嫁一个你一点也不喜欢的男的,整天你旁边“你在干嘛 你吃了吗 你在找什么 你看他一眼立马:我就知道你心里是有我的”…你还觉得甜吗
  • 稻禧是一家将传统文化与素食相融合的净素餐厅,无论是环境或菜品,都精致又考究。 就连区块链都兴起了素食革命,石头币既将掀起全球素食浪潮,要求持币人,以素食为主题,
  • 请同学们做好考试准备哦~[给你小心心]#税务师#刚刚,北京市注册税务师协会发布了税务师延期考试北京考区应试人员有关事宜的公告:1、考试前14天申领北京健康宝,并
  • 私もそうなりたい。!
  • 机务维修行业迎来新的春天为切实提升机务维修技术水平,改善一线机务维修人员工作生活条件,促进机务维修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水平提升,今年初,民航局出台了提高机务人员职业
  • 那几年,江一燕的绯闻可是接连不断,瓜料不停,连当时活跃在娱乐圈的卓伟都坦言:“江一燕曾主动联系自己,要求去跟拍她的八卦新闻,不过当时他觉得她咖位太小,拒绝了”。
  • 在日常工作中,坚持从小事做起,用心搭建警民连心桥;让每一位满怀期待、焦急办事的群众带着满意微笑离去,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的理念。年轻是我们唯一拥有权利去编织梦
  • 一段突然的告白,她亮明身份,与他行同陌路;从此,叔嫂有别,从此萧郎是故人。 一段突然的告白,她亮明身份,与他行同陌路;从此,叔嫂有别,从此萧郎是故人。
  • 更是为了让我们永远铭记12.9这个神圣而又伟大的日子,牢记国耻,永远不忘日本对中华民族的侵略。#阳光信用[超话]##每日一善听了一首歌,这首歌真的激励到我了,为
  • ---------------------------A-on STORE Powered by A!SMART STAFF(旧:L-MART)11月19日#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