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相学《相法心鑑》秘传金口诀,看相不求人!

阳生阴育,天尊地卑。

赋绝通玄,大父亲传于心鑑。

术高神异,麻衣点度于希夷。

实口传而心授,皆意领而知。

蠢蠢群生,按五行而取像。

纷繁品彙,列八卦以开颐。

验风土之厚薄,识人物之贤愚。

间其年甲高低,知其运限兴衰。

观形貌而可取,分贵贱以无疑。

清奇乖僻,骨法见而贵必殊。

老幼嫩弱,气色浊而贫可知。

听其声而审其滞与不滞,察其神而观乎离与不离。

无神必寿夭,无声必命危。

声韵似破锣,终身独孤。

神清如电灼,才学众推。

南人似北相,家有青蚨而綰紫綬。

北人类南相,身登翰苑而穿朱衣。

瘦人木刑,见重金而最怕瘦。

肥人土局,遇浊水而岂嫌肥。

火尖水下,未年不遂。

金方土耸,初主为魁。

形色焦枯,夭折易相。

面皮绷急,寿不可期。

鱼尾陷枯,安有贤妻俊妾。

蚕囊绽裂,必无亲子孙枝。

準小鼻狭而最慳最吝,齿疏唇薄而多是多非。

眼露睛凸,性刚气暴。

色昏神散,梦杳魂飞。

腐肉横生,夭亡之兆。

人中急促,速死之期。

赤脉贯瞳,性恶而亡填沟壑。

螣蛇入口,项折而倒死街衢。

阴阳不宜相反,君臣要得正。

三阴三阳俱陷,难为子息。

鱼尾奸门尽露,岂获贤妻。

妇人口角痣生,亲夫早丧。

男子眼下黑见,有子先归。

龙宫要乎平满,子位岂宜偏亏。

卧蚕盈满而多男足女,泪堂深广而无妾少妻。

眉清而平,生性无偏无党。

睛明而转,处心知变知机。

手如绵囊,终身享清闲之福禄。

面似灰袋,半世遭夭折而伤悲。

头额尖而早被刑害,骨法见而显达不迟。

五岳相朝,仕路早登于金闕。

四渎俱美,显官正守于边陲。

耳白过面而名标虎榜,睛黑如漆而身到凤池。

声誉视乎两耳,及第在于双眉。

文官娟秀,挂金鱼而朝玉闕。

武将乖僻,佩虎符而拜丹墀。

法令显见耸金缕,镇江山之永固。

虎眉露凸连牛角,保社稷以无危。

龙瞻虎视,而平定北狄。

燕頷狼顾,而清荡东夷。

背厚腰圆,九州威镇。

面方耳大,四海名驰。

剑眉骨纵而性好杀,駢肋胸阔而戢多奇。

贵宦有全于五露,富贵岂削于两颐。

天地必相朝揖,岳瀆勿要倾欹。

地阁厚而多田宅,天仓阔而实鎡基。

家肥屋润,膞厚面肥。

四仓丰盈而玉簪珠履,九州平满而金锁银匙。

口阔唇方,必定有财有禄。

鼻隆颐满,果真丰食丰衣。

金匱甲匱丰盈,库中青趺聚积。

日角辅角平起,厩中宝马交驰。

耳有垂珠更朝口,毫长一寸可延期。

行若龙奔,英雄出众。

坐如虎踞,富贵当时。

发越观乎神情,厚实视于面皮。

气清出自丹田,贮积千鍾之粟。

背隆挺拔肩膞,堆积万斛之珠。

貌古形殊,富格先观于面颊。

神清精实,寿毫早见于双眉。

项绦明而彭祖再生于中国,法令长而寿星永现于南箕。

相貌厚实,坐立如虎;

背膞丰起,气息如龟;

福厚积而背腰圆,美德高而腹乳垂。

人中长,仓库满,福禄全美。

寿骨高,準头厚,富贵双奇。

鱼尾笏纹朝耳,非寿星而其谁。

龙宫黄气盘眼,有阴騭而孰知。

三甲三壬,遐龄永保。

四反三露,寒贱何依。

口小唇掀,食难充腹。

肩寒齿露,身无所居。

四瀆皆浊,五岳俱离;

背陷胸窄,眉散齿疏;

行时手足褰製,坐时眼目偷窥;

天仓陷,祖业破败。

地角尖,资产灰飞。

面上阔下尖是反形,初年劳碌。

身上短下长为逆局,一世迁移。

相貌昏昏若尘垢,气色黯黯比污泥。

井灶露而厨无粮米,肉体怯而舍没塘池。

耳反无轮兮,田园卖尽。

頦尖少肉兮,家业迁移。

顶偏斜视手常摆,唇薄肩束口似吹。

眉浓眉淡散,口阔口上下;

鼻乳仰天钱无百贯。

仓库陷缺,食不充飢。

对人言,未语而面常羞怯。

与人行,未动而足失东西。

齿缺而语多妄诞,言汛而信不可期。

格局察乎杂与不杂,气色观乎移与不移。

形象取乎似乎,祸福不差毫厘。

赋语详熟,果真神见。

相法明鑑,参透玄机

经典相学《相法心鑑》秘传金口诀,看相不求人!

阳生阴育,天尊地卑。

赋绝通玄,大父亲传于心鑑。

术高神异,麻衣点度于希夷。

实口传而心授,皆意领而知。

蠢蠢群生,按五行而取像。

纷繁品彙,列八卦以开颐。

验风土之厚薄,识人物之贤愚。

间其年甲高低,知其运限兴衰。

观形貌而可取,分贵贱以无疑。

清奇乖僻,骨法见而贵必殊。

老幼嫩弱,气色浊而贫可知。

听其声而审其滞与不滞,察其神而观乎离与不离。

无神必寿夭,无声必命危。

声韵似破锣,终身独孤。

神清如电灼,才学众推。

南人似北相,家有青蚨而綰紫綬。

北人类南相,身登翰苑而穿朱衣。

瘦人木刑,见重金而最怕瘦。

肥人土局,遇浊水而岂嫌肥。

火尖水下,未年不遂。

金方土耸,初主为魁。

形色焦枯,夭折易相。

面皮绷急,寿不可期。

鱼尾陷枯,安有贤妻俊妾。

蚕囊绽裂,必无亲子孙枝。

準小鼻狭而最慳最吝,齿疏唇薄而多是多非。

眼露睛凸,性刚气暴。

色昏神散,梦杳魂飞。

腐肉横生,夭亡之兆。

人中急促,速死之期。

赤脉贯瞳,性恶而亡填沟壑。

螣蛇入口,项折而倒死街衢。

阴阳不宜相反,君臣要得正。

三阴三阳俱陷,难为子息。

鱼尾奸门尽露,岂获贤妻。

妇人口角痣生,亲夫早丧。

男子眼下黑见,有子先归。

龙宫要乎平满,子位岂宜偏亏。

卧蚕盈满而多男足女,泪堂深广而无妾少妻。

眉清而平,生性无偏无党。

睛明而转,处心知变知机。

手如绵囊,终身享清闲之福禄。

面似灰袋,半世遭夭折而伤悲。

头额尖而早被刑害,骨法见而显达不迟。

五岳相朝,仕路早登于金闕。

四渎俱美,显官正守于边陲。

耳白过面而名标虎榜,睛黑如漆而身到凤池。

声誉视乎两耳,及第在于双眉。

文官娟秀,挂金鱼而朝玉闕。

武将乖僻,佩虎符而拜丹墀。

法令显见耸金缕,镇江山之永固。

虎眉露凸连牛角,保社稷以无危。

龙瞻虎视,而平定北狄。

燕頷狼顾,而清荡东夷。

背厚腰圆,九州威镇。

面方耳大,四海名驰。

剑眉骨纵而性好杀,駢肋胸阔而戢多奇。

贵宦有全于五露,富贵岂削于两颐。

天地必相朝揖,岳瀆勿要倾欹。

地阁厚而多田宅,天仓阔而实鎡基。

家肥屋润,膞厚面肥。

四仓丰盈而玉簪珠履,九州平满而金锁银匙。

口阔唇方,必定有财有禄。

鼻隆颐满,果真丰食丰衣。

金匱甲匱丰盈,库中青趺聚积。

日角辅角平起,厩中宝马交驰。

耳有垂珠更朝口,毫长一寸可延期。

行若龙奔,英雄出众。

坐如虎踞,富贵当时。

发越观乎神情,厚实视于面皮。

气清出自丹田,贮积千鍾之粟。

背隆挺拔肩膞,堆积万斛之珠。

貌古形殊,富格先观于面颊。

神清精实,寿毫早见于双眉。

项绦明而彭祖再生于中国,法令长而寿星永现于南箕。

相貌厚实,坐立如虎;

背膞丰起,气息如龟;

福厚积而背腰圆,美德高而腹乳垂。

人中长,仓库满,福禄全美。

寿骨高,準头厚,富贵双奇。

鱼尾笏纹朝耳,非寿星而其谁。

龙宫黄气盘眼,有阴騭而孰知。

三甲三壬,遐龄永保。

四反三露,寒贱何依。

口小唇掀,食难充腹。

肩寒齿露,身无所居。

四瀆皆浊,五岳俱离;

背陷胸窄,眉散齿疏;

行时手足褰製,坐时眼目偷窥;

天仓陷,祖业破败。

地角尖,资产灰飞。

面上阔下尖是反形,初年劳碌。

身上短下长为逆局,一世迁移。

相貌昏昏若尘垢,气色黯黯比污泥。

井灶露而厨无粮米,肉体怯而舍没塘池。

耳反无轮兮,田园卖尽。

頦尖少肉兮,家业迁移。

顶偏斜视手常摆,唇薄肩束口似吹。

眉浓眉淡散,口阔口上下;

鼻乳仰天钱无百贯。

仓库陷缺,食不充飢。

对人言,未语而面常羞怯。

与人行,未动而足失东西。

齿缺而语多妄诞,言汛而信不可期。

格局察乎杂与不杂,气色观乎移与不移。

形象取乎似乎,祸福不差毫厘。

赋语详熟,果真神见。

相法明鑑,参透玄机

https://weibo.com/u/3876373543
我欲隐罗浮——博物馆藏几种不同版本的《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绘画中。葛洪(284-364)是晋代有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据《晋书》记载,他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迹,析理入微”,因立军功,被封以高官,但“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为由辞去不就。后来听说交阯(今越南)盛产炼丹用的丹砂,遂要求派去做“句漏令”,得到首肯后,他便携妻儿千里迢迢赴任。到达广州时,因刺史邓岳极力挽留,就有到附近罗浮山隐居的想法,于是便有移居罗浮山之举。葛洪在罗浮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留下了代表名著《抱朴子》。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就有不少人画过这一故事。现存的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水准最为精湛。在此之后的明清两代,这一主题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刻划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

王蒙(1308-1385)是元代山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为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外甥。这件《葛稚川移居图》被认为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

在王蒙的艺术生涯中,他并没有到过罗浮山的记录。所以在画中,他是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加上意象山水相融合,表现岭南地区山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景象。图中作者将青绿、花青、红色、曙红以及浅绛、焦墨等交互使用,形成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在王蒙传世的画作中,该图较为特出: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将罗浮山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来,是乃因避乱而移居、远离尘嚣的出世者心仪之地。

王蒙在画中自题曰:“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钤朱文方印“叔明”,另一印则漫漶不清。题识虽并未注明年款,但从内容及画风看,当为王蒙早年所作,反映其早期画风。

王蒙的其他作品如《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代表作都旨在描写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唯独《葛稚川移居图》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折射。至于现代画家惠孝同(1902-1979)认为其“画中的人物和走兽,画的尚不够成熟,主次不分,形象也欠生动;款字也写得弱了一些,这是这幅作品美中不足之处”,显然是苛责了。作为一个以山水见长的画家,王蒙在画中表现出的艺术技巧实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作为王蒙作品中的精品佳构,《葛稚川移居图》历经元明清以来诸家鉴藏,流传有序,其印鉴与书画著录均清晰地再现其传播与鉴藏的历程。画中的鉴藏印有:朱文方印“怡亲王宝”、“孙煜峰”、“大王主人珍玩”、“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弘一斋”、朱文圆印“安”、白文方印“子孙永保”、“子京所藏”、“仪周鉴赏”、“虚斋审定”、“孙煜峰印”、朱文长方印“虚斋之清品”、“潞河张翼藏书画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印”、朱文椭圆印“寄敖”,另有右下侧“圣”字上方一白文长方印模糊不可辨。据此可知,该画曾经明代项元汴(1525-1590)、清代安岐(1683-?)、怡亲王、晚清张翼(燕谋)、庞莱臣(1864-1949)及现代孙煜峰(1901-1967)等人递藏。

在明清以降的书画著录中,这件《葛稚川移居图》也多次被提及。明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著录:“纸本,中挂幅,着色,山水,为日章作”,另一书画鉴藏家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在著录王蒙的题识之后,描述其绘画云:“此图稚川执杖,左携一鹿,后老妻骑牛抱一小儿,二童随之,重山复岭,秀润之笔,非寻常恅草之比”,图中实为“右携一鹿”,当为误记。

郁氏对此画的风格给予肯定,称其为“秀润之笔”。而与郁逢庆大致同时的汪珂玉(1587-?)在其《珊瑚网》中也著录该图的题识,连描述的语句也与郁氏近乎一致,仅“恅草”变为“潦草”,所以有论者经考订,认为汪珂玉《珊瑚网》有袭录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的嫌疑,是很有道理的。但因汪氏《珊瑚网》的影响要比《郁氏书画题跋记》大得多,反而促进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书画的二次传播,《葛稚川移居图》即是其例。

画中以披麻皴画山石,间以解索皴和折带皴相补充,所写飞瀑流泉、崇山峻岭与满山树木相映成趣,使人物的颠沛流离与环境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其绘画主题得以凸显。

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著录《稚川移居图并识》,除实录王蒙题识外,并引用汪氏《珊瑚网》评语⑧,这算是对郁氏评述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再次传播了,可谓是书画鉴藏史上一件无奈又极富趣味的事。晚清时期,李葆恂(1859-1915)的《无益有益斋读画诗》也提及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直幅》。其后的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在其《虚斋名画续录》中也著录此画,除实录王蒙的题识外,他对画作本身也作了描述:“纸本,高四尺三寸七分,阔一尺八寸三分,设色山水人物,稚川手执羽扇携鹿度桥,前导有负筐篮者,有歇担山坡者,后一妇抱小孩骑牛,一仆牵之而行,其余男女僮仆负物随从,山上茅屋数间,位置井井,屋前及山半有童子作迎眺状,重山复岭,碧树丹柯,秀润缜密,实为希有之真迹。左下角楷书一圣字,系项子京编字记号,另草书小押,其文莫辨题款前六字篆书,这是现在所见此画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前最晚的书画著录。

事实上,王蒙并非仅作过这一件《葛稚川移居图》,在顾文彬(1811-1889)的《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顾氏曾收藏一件《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作者这样描绘:“通幅用焦墨,间设浅赭色。峰峦迥互,楼阁参差;一丫髻童立庭除,供汛扫之役,坡下苍头奴担胡卢书剑前导,一婢抱琴踵其后,一童负囊曳牛,稚川绛衣坐其上,手一卷读,妇与两儿,一草角儿,抱鸟圆并跨牯上,一仆左牵之,右又牵一羊;一婢肩竹竿提鸡笼,次第前行”。很显然,这是一幅以墨笔为主,间杂浅赭色的山水画,构图及画中人物造型与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也大相径庭。

在这幅画中,画中主角葛洪坐于牛背之上,其他人物也各有不同,且画面中多出一只羊。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十人,而该《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则至少有十一人。该画题识:“香光居士王蒙写”,上方尚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陶复初、钱岳及蒙城乐远题跋。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及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之上述《葛稚川移居图》,并再引述《六研斋三笔》提及王蒙的第三件《葛稚川移居图》:“余于项氏见。阔幅悬轴,绢素沈厚,布置雄伟……翁媪骑乘一牸、一牯……婢仆四五人,蓬头赤脚,不施严饰,一力奋而前驱,意皆望莽苍进发,盖移居在途景”,据此可知这是描绘葛洪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画作为绢本,葛稚川和妇孺皆坐于牛背之上,画中有一雄一雌两牛,婢仆四五人,大致七八人左右。在该书中,顾氏称王蒙“作《稚川移居图》甚多,惜未能一一对勘耳”。

此外,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著录一件王蒙的《葛仙翁移居图》:“钱塘王孝廉藏王叔明纸画《葛仙翁移居图》,长一丈二尺,阔几二尺,上有袁清容题,今在檇李项元汴”,这是一幅纸本山水画,但上有袁清容题跋,与上述三件作品均相异,故应是王蒙的第四件《葛稚川移居图》了。另在《佩文斋书画谱》中尚著录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文字极为简略,仅有“王叔明隶书图上”数字,故无法判定是否为以上四件之一,抑或另有他作,姑妄存此备考。

在王蒙之后,尚有明代画家尤求、丁云鹏、郑重及清初胡慥、萧晨等人的《葛稚川移居图》行世,使这一绘画主题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明 尤求 《葛洪移居图》卷局部
尤求的《葛稚川移居图》(大英博物馆藏)为一画卷,写葛洪骑于毛驴之上,扬鞭抖缰,后有一壮汉挑筐行于桥上,筐中有宝剑、葫芦、茶壶、锅碗、斗笠等,另有一书童肩背古琴紧随驴后,前有两书童作先导,一人背着八仙桌,一人挑着葫芦、书籍、铜壶等什物。

所写山水为近景,用白描之法,与王蒙画中所用的高远和深远之法大为迥异。作者款识曰:“长洲尤求制”,钤朱文方印“凤丘”和白文方印“长洲尤求”。其题笺为:“明尤子求游旅图逸品。千卷楼主人了酓氏藏”,鉴藏印有:朱文方印“一贯轩长物”、“君子乃乐”、“了酓藏过”和朱文币形印“金匮宝藏陈氏仁涛”。拖尾有近人吴湖帆(1894-1968)题跋:“《葛稚川移居图》出自宋人院本,元钱玉潭、王叔明俱有之,此卷盖马钦山本也。笔精墨意,不在宋人下。余近得子求画《相如属赋图》,与此彷佛,皆子求得意笔也。庚午十月,访镜波兄于月波楼,翦灯夜话,出此共赏,同观者陈君子清。吴湖帆题”,概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源流,并言钱玉潭(钱选)、王叔明(王蒙),称此卷乃仿马钦山本。“马钦山”即南宋画家马远。此画与王蒙之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描绘的只是截取葛洪等一行五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对罗浮山的风貌则较少渲染。

丁云鹏的《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崇山峻岭中,葛洪骑牛行于桥上,后有一羊及挑着古琴、经卷的书童紧随,前方右侧一妇人怀抱小孩骑牛,一人牵着缰绳回顾中,左侧则有一书童跟随其后,画中共六人。该画与王蒙之作较为接近,尤其是桥的造型与王蒙之笔如出一辙,应当是有所本。所写远景为飞瀑和茅屋,山石陡峭,有小斧劈皴痕迹。作者并无款识,仅钤白文方印“丁云鹏印”和朱文方印“南羽”。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有嘉庆、宣统等鉴藏印多枚。此画是明清时期所见《葛稚川移居图》中与王蒙之作最为接近者。

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自题曰:“葛仙翁移居图,壬子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黄鹤山樵”即王蒙。画中在山脚溪流左侧,一妇人怀抱小孩与葛洪各骑一牛,前面各有一书童执引,一书童担着家具物什,一书童手捧一鹅,肩背葫芦,画中另有一羊与二犬随行。山上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在纵深处山路蜿蜒,飞流直下,峭壁林立,云雾缭绕,一派远离尘嚣的仙境之象。从画面构图看,与上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并不接近,但极有可能源自目前已失传的、《佩文斋书画谱》中著录的王蒙《葛仙翁移居图》。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等三朝帝王藏印。此画也和丁云鹏《葛洪移居图》一样,与王蒙画风最为接近。清 胡慥 《葛洪移居图》 扇面

胡慥《葛洪移居图》扇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葛洪骑于牛背上在前方引导,不时回顾四盼,后有一人拉车跟随,车上各种杂货累积,妻儿坐于山石后的另一辆车上,一人在后推行,另有一脚夫挑担随侍车侧。因扇面乃咫尺之属,故作者描写的场景乃截取其中一段,并无崇山峻岭,但从溪山行旅中,可以想见路遥山深。作者题识曰:“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朱文长方印“胡慥”。“癸巳”乃清顺治十年(1653年)。

萧晨《葛洪移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在深山古松下,葛洪右手执杖,头略望后倾,站立于山石旁,其妻手执纨扇立于后侧,一白发老妇(或为葛洪之母)双手合十,面朝葛洪夫妇;前方两书童整理包裹行囊,另有两童抬着桶(或为其他什物)拾阶而上,一牛歇息于坡脚。很明显,这是葛洪在移居途中稍事休整的场景,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构思略有不同。作者题识曰:“丹砂勾漏得还无,女伴追随有鲍姑。更欲移家向何处,夜深门闲独看炉。癸亥春日写图为道翁并题博正,兰陵醉客萧晨”,其中“丹砂”和“勾漏”(句漏)都是和葛洪有关的用典。
清 萧晨《葛洪移居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行世的所有作品中,应该还有不少《葛稚川移居图》画作。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元代王蒙之后,葛稚川移居的故事最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在这个故事里,既寄托了避世而遁入罗浮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是对王蒙以来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是传统山水画嬗变与演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探讨以王蒙为代表的《葛稚川移居图》,其意义显然已超越其绘画本身。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伊五说,“这里面装的是小孩的魂,刚刚那个乘马的是经过的游神,他已经偷了无数个灵魂了,倘若不是遇到我,这下,又该平白无故死一个小孩了。看到这篇故事的时候,我在想,
  • #金泰亨最强center##金泰亨声动梁尘# 【推特】170325 官推更新泰亨相关2p [#今天的防弹] 稍等一会 就与你见面Happy BTS Conc
  • 我想,他真是世界最好的兔兔(评论区回复的都已关哦)我是一个养兔人,曾经以为养兔兔要给他买兔粮,要给他打扫,要给他洗澡澡。#小飞侠互粉[超话]# 来啦来啦[羞嗒嗒
  • 我想食吖.....[可怜][可怜] #down的日常感知##吃货down#10.5假期第5日,b仔又参加婚宴,衰仔就系中意五光十色,喜庆热闹嘅场面,又鼓掌又干杯
  • 其实qq不怎么发空间,但vx连朋友圈都不发,所以如果想监督还是+qq吧(。6,不看小英雄,不看mxtx的作品,其他大众雷点应该也不沾吧。
  • 无论,你我喜不喜欢,眷不眷恋,它终将义无反顾的收起,那些绽过的一路馨香,退到一帘斜雨如织,退到一片白云悠然。所幸今生,你我在最深的红尘,可以微笑着遇见,然后擦肩
  • 在感情上的发展也是会比较好,能收获较好的正缘,但是婚后需要收起自己的小心思,不然会损坏运势#在感情中经济独立有多重要# 方糖和丈夫想送爸妈出去旅游,结果方糖父
  • 陕西丝路春晚对这些传统的、经典的丝路文化元素进行了精挑细选和完美再现,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眼万年」「一梦千年」的穿越感。顺应国风,引领国潮,陕西丝路春晚让丝路文化
  • 也不是,网友们攀比的工具世界上还是有很多好人的,请不要让明星的好意让你没说成了恶意#明天过后YSX[超话]#6月11日张天爱发布的一条微博,微博的大概内容是愿意
  • 我们被功名富贵、五欲六尘束缚的人生,假如也有那么一点“禅”的闲情逸致,也那么样的逍遥参访、云游,也体会那么一点禅的味道,人生不是就美化了吗?禅师们云游参访,不是
  • 我的男孩,我陪着你 有时候我一下班,进门就会看到落日的黄昏,如果此刻最爱的人不在我身边,我一定不喜欢黄昏!并且倍感落寞和孤独。我承认在某一刻我是个浪漫的人,
  • ”张少群说,他从未去过绵阳,之前对绵阳的了解也只局限于“5·12”汶川大地震,参加这次推介会才了解到,原来绵阳在历史文化、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还蕴藏着如此丰厚
  • 哦,那是莫莫啊,那没事了[doge]懂得都懂p4“我不能在水里憋太久”p5选把柄[doge]甜甜会:“……[疑问]那就没有[吃瓜]”p6黑化甜甜,让咱有一种,这
  • 所以你看,其实,在感情中里,有些事情就是不值得原谅的。因为有的时候我们也会玩着手机吃着可口的饭菜,却没有想到这是家里最亲爱的女人在厨房里辛苦准备的;我们有时候看
  • #任嘉伦[超话]# rjl#任嘉伦粉丝的公益故事# rjl#任嘉伦公益正能量# 「热爱自己热爱的东西,人生才会充满意义」 任嘉伦粉丝公益故事,“任”意绽
  • 属虎人属五行属木,其中74年出生的虎属人,甲寅虎年,纳音为大溪水,俗称“水虎”到10月下旬,在55年“金羊”的帮助下,有机会构建“未金生寅水”生财局,待着,运势
  • 我爱章小蕙 与胡因梦 爱她们身上的灵 美丽的外表只是加分项胡因梦有着画画与音乐天赋 她对占星有研究 也是一位占星师 翻译过好几本占星书籍 目前正在看 章小蕙
  • (经典好文)顶尖老板思想 2022-06-17脸,就是一个人的面子,中国人特别爱面子,甚至有人认为面子比命还重要,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聪明的
  • #沉默cp[超话]#你两又成功把我整哭了[泪]你们两就是爱情这个词最好的解释你喜欢出去玩我就带你到处旅游看世界你喜欢宅在家里我就陪你在家里享受二人世界你说房子是
  • 原文:#每天学点占星学[超话]#今天医疗占星师和你们聊聊晚饭 现在996社畜很多根本无法拥有固定晚餐时间经常忙到晚饭忘记吃然后直接变宵夜都说工作是为了好好吃饭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