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百人讲百年】山西省测绘学会:测量经天纬地 描绘大美山河

  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作为国家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前期性、公益性事业,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测绘成果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资源,是政府宏观调控、区域协调发展、自然资源管理、城乡建设规划、资源调查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综合治理、重大灾害防治等各项工作不可或缺的基础地理信息支撑。
  山西省测绘学会成立于1964年,已经度过了57个春秋,作为全省测绘事业发展的见证者、记录者和助推者,伴随着山西测绘事业一同成长。

  年湮代远的测绘历史

  早在西晋时期,山西闻喜县人裴秀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创立“制图六体”,以“计里画方”方法绘制地图,开创了中国古代地图绘制学,为中国明代以前制图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明末清初,西方测绘技术传入中国。在全国测量天文点时,在山西实测8个点,为实测地图开创了门径。后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以山西为中心建立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各军分区作战参谋部门,相继增设测绘人员,除收集、翻印和修测山西省1:50000地形图外,还绘制部队行军路线图、行政区划图。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第一兵团随营学校(即晋中公学,驻太谷县)曾讲授测量学课程,培养测绘人员。
  新中国成立以后,山西测绘事业百废待兴。1950年开始在交通、城建、煤炭等部门组建了各自的专业测绘队伍。9年后,山西省测绘管理处成立,山西省有了统一的测绘管理机构。1969年,山西省完成全省第一代1:50000地形图,开始采用航测方法测绘1:10000地形图。山西省地图集编纂委员会成立后,编制出版了《山西省普通地图集》《山西省自然地图集》等,开创了山西地图编制的新阶段。

  与时俱进的测绘保障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山西省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对测绘事业的保障服务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尤其是进入21世纪,全省测绘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建成全国领先的数字化测绘生产基地,实现传统测绘体系向数字化测绘体系转变的历史性跨越。
  2001年,山西省加快实施“数字山西”战略,启动了数字山西地理空间框架建设。2009年,建成了全国首家地级市地理空间框架——数字太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项目。该项目建立了全覆盖、多尺度、多类型、多时态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成了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依托数字太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搭建的环保、药监、基准地价、人防、公共服务5个应用示范系统取得明显成效。此后,全省各市、县的数字城市(县域)地理空间框架建设陆续启动。数字山西战略的实施加快了地理信息资源共享,推进了测绘地理信息成果的社会化应用,为市、县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地理信息支撑。
  2013年4月,山西省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正式启动,历时3年,完成了普查数据采集、标准时点核准、数据库建设和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首次全面查清了全省各类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现状、空间分布,准确掌握了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禀赋和空间特征,掌握了山西省地理国情“家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之撑。从2016年开始,按年度开展地理国情常态化监测工作。地理国情监测通过对地理国情进行动态测绘、统计,从地理的角度来综合分析和研究国情,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和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进入2021年,围绕自然资源部“两统一”职责履行,适当调整地理国情监测技术方案,以保证监测成果满足山西省国土变更调查、耕地保护、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用途管制、权益管理、生态保护修复、督察执法、林草湿保护等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在全面推进测绘科技进步、加强测绘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充分发挥技术、装备、人才和海量基础地理信息等优势,在应对突发事件、重大灾害监测和处置等方面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测绘保障服务。”学会理事长王喜瑞介绍道,“2003年、2020年面对肆虐的非典、新冠疫情,省测绘地理信息单位每天向省政府提供疫情趋势图,建成了《山西省防治非典(新冠)信息通信系统》《山西省防治非典(新冠)应急指挥系统》,为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组成的联合考察组在山西考察赶制了英文版《山西省地图》,为省交警部门制作了《山西省防非典交警警力分布图》等测绘成果,辅助省疫情防控部门科学应对疫情,保证防控工作及时到位。另外,分别在2008年山西襄汾溃坝事故、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2009年古交屯兰煤矿矿难、2010年青海省玉树县地震、2010年乡宁县王家岭煤矿特大透水事故、2012年长治市天脊化工厂苯胺泄露事故、2013年2月临汾市曲亭水库溃坝事故、2013吕梁市交口县山体滑坡等特大灾害事故发生后,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单位第一时间派专业技术人员携带数字航空摄影装备赶往灾区,完成航空摄影和数据处理,为灾情处置、灾后重建提供了及时、可靠的技术支撑。”

  勇于担当的测绘助手

  学会突出学术性、技术性的办会特点,围绕模拟化、数字化及向智能化转型的各个技术发展阶段的关键技术和业务特点,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通过培训交流,在隧道测量、地面沉陷观测、《山西省地名数据库》与《山西省大地成果数据库》建设、新型测距仪的检测以及触觉地图研制等各时期的前沿或关键技术方面均取得‘山西经验与构想’,为国内同行所汲取借鉴。”学会理事长王喜瑞告诉记者,“学会组织技术人员赴北京、西安、青岛,对全国的测绘新技术进行全面考察,制定测绘行业发展规划;组团赴英国等境外进行采矿沉陷损害及防治等学术考察,向我省有关部门提出相关的合理化建议。”在开展技术交流的同时,第九届理事会坚持工作创新,于2020年11月24日采取“线下研讨+线上直播”的形式,组织2000余人开展“党建+学术”研讨活动,丰富了研讨内容,创新了活动形式,增强了活动效果。
  学会通过开展论文评选活动,促进测绘新理论、新技术的萌生与交流。学会秘书长李朝新告诉记者:“历届学会评选出的论文曾有5篇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57篇荣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数篇论文在中国测绘学会学术年会上进行了交流分享,一篇论文被列入莫斯科国际矿山测量会议上的专题报告,数篇论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有力地促进了测绘新理论、新技术的发展。”
  据了解,学会在及时组织开展“全国科普日”宣传活动的同时,立足测绘行业的特点,曾先后在四川峨眉山、广西南宁、太原市迎泽公园、海南三亚以及榆社县云竹湖等多地组织开展了定向越野活动,增强了参赛者的读图识图技能,提高了测绘行业的社会影响力。学会还在太原科技馆开展了《我国卫星导航技术发展态势》《新一代卫星导航系统》等测绘新技术讲座,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热点技术的关注。除此之外,学会还摄制了《航空摄影测量》《保护测量标志》两部测绘科普电视片,组织开展了“8.29”全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宣传日等多项活动。2021年,根据中共山西省科技类社会组织行业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百场中国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的有关精神要求,学会推选山西省测绘学会专职副秘书长赵卫平,学会理事、中晋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斌两名同志入选省科协科学家精神宣讲团。两名同志分别深入山西省能源学院、山西金瓯土地矿产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宣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起尊重科学、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上,党和国家为测绘工作明确了“两支撑一提升”的工作定位,即“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行业需求,支撑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能力和水平”。山西省测绘学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统领,认真履职、扎实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思想库、学术交流主渠道、科技创新催化剂、测绘文化传播者的重要作用。坚持“四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不断增强学会凝聚力和影响力,为山西省测绘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科学导报

如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但在过去几年间,数字化转型难、成功率低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仅有20%。这固然与数字化转型仍处在初级阶段密切相关,但怎么转、转什么、靠什么来转,这些转型的细节,才是影响数字化转型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要跨越这一鸿沟,就必须探索一条更为根本的数字化转型之“道”。Know-How,这一最早形容中世纪手工作坊师傅向徒弟传授的“技术诀窍”,同样也可以看作是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路径。如果用一个中国企业都耳熟能详的词来描述,那就是——“懂行”。

作战有“道”,才能带领队伍驶出转型深水区。为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在2021年4月正式启动懂行中国行2021,现已走过武汉、石家庄、南宁、南昌、成都、海口、南京、长春、黄山、天津等地,通过不断深入行业、下沉地市,与各地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者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的道与功,达成了基于转型战术之上的“懂行”共识。

“新数字鸿沟”显现,数字化转型迎来新考验

今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新基建”、数字乡村等多项政策的落实,正在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注入新内涵;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深入、产业数字革命升级、数字乡村蓝图绘就,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启航新征程等更是被写入到经济向前跃动的脉搏里。

不过,新征程也带来了新挑战。尤其在迈入智能时代的今天,联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不断下沉,已经融入到城市、产业、行业以及个体的日常生活与衣食住行中,“新数字鸿沟”已然出现在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里。对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指出,“新数字鸿沟”一方面是行业与信息化、数字化之间的鸿沟,另一方面是从个体到组织的数字普及率与发展差距的鸿沟。换句话说,“新数字鸿沟”也同时意味着懂行业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行业。

尽管转型是共识,但面对“新数字鸿沟”,数字化转型路径也并非意味着“条条大路通罗马”。企业在转型之初如若不能想清楚转型之“道”,久而久之,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纵使不少企业不断打破原有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但是大量数据仍然未能被有效发掘和应用。由各个部门先后建立起的数字化转型系统与平台也因为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和统筹运营,反而在打破信息孤岛的过程中,再次形成新的数字壁垒。

可以说,没有转型之“道”的指引,在“新数字鸿沟”不断扩大、转型需求和实现路径不明晰的背景下展开数字化转型,无疑是在消除烟囱的道路上,建立起了新的“烟囱”。这也会成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新瓶颈,致使数字化转型投资回报不尽如人意。

跨越新数字鸿沟

“懂行”共识才是转型之“道”

那么,转型之“道”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力往一处使”?为了应对和跨越“新数字鸿沟”这一挑战,“懂行”就变得尤为重要。

千行百业要达成“懂行”共识,就要构建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能力型”生态,不断将联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最新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以“懂行”共识驱动各行各业不断扩大价值空间,在企业内部、行业之间、产业上下游之间形成广泛的同频共振,进而反哺“懂行”价值的创造与传递,才能不断助力千行百业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不断传递“懂行”价值,达成“懂行”共识,这也正是懂行中国行2021的使命之一。在此期间,“懂行”共识的形成和发酵更是进一步在企业、行业、产业之间卷起共振效应,推动企业内技术与业务、产业链上下游、不同行业之间技业融合日益深入,由此所产生的“懂行”价值正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中逐步显现。如今,一个持续创造新价值的“懂行”共识循环已经形成。

扎根祖国大地,更扎根千行百业:

跟随“懂行”闯四方

伴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的“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已成为当下各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懂行中国行2021已经走过的各地来看,统一共识、凝心聚力,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已是各区域发力的锚点。

6月,在壮美广西云数字峰会暨懂行中国行2021峰会现场,北港集团作为广西国企数字化转型典型代表,深入分享了如何将云、联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到业务场景中,推进北港数字化转型。

在此基础上,7月,北港集团OCC数字化运营管控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的打造正是基于港口实际业务场景,以实现业务数字化;并通过数字平台沉淀数据资产。北部湾港调度中心副主任杨远明说,通过集装箱实时可视平台,包括锚地有多少船、他们等了多少时间、指标是多少、谁超了目标、什么原因,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实时移动情况下对所有的业务及时了解,并且可以及时干预把控。目前,通过OCC数字化运营平台可以对集装箱实现全程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堵塞并进行预警,提醒运营人员及时干预,协同各方联合处理,有效缩短了运输全程周期。

在吉林,一汽集团通过与华为建立高性能计算联合创新实验室,一方面为集团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在帮助集团进一步探索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一汽集团也在借鉴华为自身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的“懂行”特质,合作共建数字化平台,并基于华为5G工业互联网在车联网领域进行联合应用创新。

可以看到,如今“懂行”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成为各行各业实现高价值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共识、新引擎。唯有“懂行”,才能真正实现数字技术与丰富应用场景的融合;更好地释放数字技术价值助力客户业务创新;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保驾护航。

从懂行中国行所走过的这些区域的实践可以看出,在各地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懂行”作为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共识已经初步形成,由此带来的企业、行业、产业的共振效应也正在显现,进而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从“懂行”共识形成,到共振效应显现,数字化转型最快、最稳、最有效的路径已经显现。

亮点推荐:

雷点吐槽:

十月,懂行中国行2021将继续远航。10月13日,相约第十六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华为将携懂行中国行2021·华为榆林碳中和能源峰会,为所有参会嘉宾献上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如今,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但在过去几年间,数字化转型难、成功率低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难题。来自麦肯锡的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率仅有20%。这固然与数字化转型仍处在初级阶段密切相关,但怎么转、转什么、靠什么来转,这些转型的细节,才是影响数字化转型成功率的关键所在。

要跨越这一鸿沟,就必须探索一条更为根本的数字化转型之“道”。Know-How,这一最早形容中世纪手工作坊师傅向徒弟传授的“技术诀窍”,同样也可以看作是如今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根本路径。如果用一个中国企业都耳熟能详的词来描述,那就是——“懂行”。

作战有“道”,才能带领队伍驶出转型深水区。为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在2021年4月正式启动懂行中国行2021,现已走过武汉、石家庄、南宁、南昌、成都、海口、南京、长春、黄山、天津等地,通过不断深入行业、下沉地市,与各地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者和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探讨数字化转型的道与功,达成了基于转型战术之上的“懂行”共识。

“新数字鸿沟”显现,数字化转型迎来新考验

今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碳达峰”、“碳中和”、“新基建”、数字乡村等多项政策的落实,正在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注入新内涵;同时,智慧城市建设深入、产业数字革命升级、数字乡村蓝图绘就,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启航新征程等更是被写入到经济向前跃动的脉搏里。

不过,新征程也带来了新挑战。尤其在迈入智能时代的今天,联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不断下沉,已经融入到城市、产业、行业以及个体的日常生活与衣食住行中,“新数字鸿沟”已然出现在产业行业转型升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里。对此,华为中国政企业务总裁吴辉指出,“新数字鸿沟”一方面是行业与信息化、数字化之间的鸿沟,另一方面是从个体到组织的数字普及率与发展差距的鸿沟。换句话说,“新数字鸿沟”也同时意味着懂行业的人不懂技术,懂技术的人不懂行业。

尽管转型是共识,但面对“新数字鸿沟”,数字化转型路径也并非意味着“条条大路通罗马”。企业在转型之初如若不能想清楚转型之“道”,久而久之,在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纵使不少企业不断打破原有的数据壁垒和信息孤岛,但是大量数据仍然未能被有效发掘和应用。由各个部门先后建立起的数字化转型系统与平台也因为缺乏统一规划设计和统筹运营,反而在打破信息孤岛的过程中,再次形成新的数字壁垒。

可以说,没有转型之“道”的指引,在“新数字鸿沟”不断扩大、转型需求和实现路径不明晰的背景下展开数字化转型,无疑是在消除烟囱的道路上,建立起了新的“烟囱”。这也会成为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新瓶颈,致使数字化转型投资回报不尽如人意。

跨越新数字鸿沟

“懂行”共识才是转型之“道”

那么,转型之“道”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实现“力往一处使”?为了应对和跨越“新数字鸿沟”这一挑战,“懂行”就变得尤为重要。

千行百业要达成“懂行”共识,就要构建既懂行业又懂技术的“能力型”生态,不断将联接、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最新数字技术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以“懂行”共识驱动各行各业不断扩大价值空间,在企业内部、行业之间、产业上下游之间形成广泛的同频共振,进而反哺“懂行”价值的创造与传递,才能不断助力千行百业客户数字化转型成功,迈向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不断传递“懂行”价值,达成“懂行”共识,这也正是懂行中国行2021的使命之一。在此期间,“懂行”共识的形成和发酵更是进一步在企业、行业、产业之间卷起共振效应,推动企业内技术与业务、产业链上下游、不同行业之间技业融合日益深入,由此所产生的“懂行”价值正在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转型升级中逐步显现。如今,一个持续创造新价值的“懂行”共识循环已经形成。

扎根祖国大地,更扎根千行百业:

跟随“懂行”闯四方

伴随着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强调的“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已成为当下各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懂行中国行2021已经走过的各地来看,统一共识、凝心聚力,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已是各区域发力的锚点。

6月,在壮美广西云数字峰会暨懂行中国行2021峰会现场,北港集团作为广西国企数字化转型典型代表,深入分享了如何将云、联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全面融入到业务场景中,推进北港数字化转型。

在此基础上,7月,北港集团OCC数字化运营管控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的打造正是基于港口实际业务场景,以实现业务数字化;并通过数字平台沉淀数据资产。北部湾港调度中心副主任杨远明说,通过集装箱实时可视平台,包括锚地有多少船、他们等了多少时间、指标是多少、谁超了目标、什么原因,都可以看得很清楚,实时移动情况下对所有的业务及时了解,并且可以及时干预把控。目前,通过OCC数字化运营平台可以对集装箱实现全程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堵塞并进行预警,提醒运营人员及时干预,协同各方联合处理,有效缩短了运输全程周期。

在吉林,一汽集团通过与华为建立高性能计算联合创新实验室,一方面为集团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也在帮助集团进一步探索汽车产业在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等方面的创新发展。在此基础上,一汽集团也在借鉴华为自身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上的“懂行”特质,合作共建数字化平台,并基于华为5G工业互联网在车联网领域进行联合应用创新。

可以看到,如今“懂行”已经不再局限于一城一地,而是成为各行各业实现高价值创造、高质量发展的新共识、新引擎。唯有“懂行”,才能真正实现数字技术与丰富应用场景的融合;更好地释放数字技术价值助力客户业务创新;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保驾护航。

从懂行中国行所走过的这些区域的实践可以看出,在各地的数字化转型实践中,“懂行”作为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共识已经初步形成,由此带来的企业、行业、产业的共振效应也正在显现,进而加速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从“懂行”共识形成,到共振效应显现,数字化转型最快、最稳、最有效的路径已经显现。

十月,懂行中国行2021将继续远航。10月13日,相约第十六届榆林国际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产业博览会,华为将携懂行中国行2021·华为榆林碳中和能源峰会,为所有参会嘉宾献上更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成功案例! https://t.cn/RxBNOWw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5G-DIVE是H2020 5G-PPP计划的一部分,由欧盟委员会和台两个地区产业与学术领域的合作资助下组成,联盟成员包含12个合作伙伴:马德里卡洛斯三世大学(
  • #春天有什么想做的事#《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当我真正开始爱自己
  • 如果该网友实在是想在3月14日那天结婚,图个“一生一世”的好彩头,那也可求之于己,把3月14日择定为举办庄重的婚礼仪式的日子,而不是要求婚姻登记处变更正常作息制
  • 只要通过积极的、科学的正规治疗,就可以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延长生命。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受益于靶向治疗,靶向药克唑替尼/赛可瑞(Crizotinib)是是ALK融
  • 但是接下来他和lhr、dzj他们的综艺要来了,会博很大的路人盘和好感5.成毅很自律,为了保持身材基本已经戒糖了,朋友聚会也是一点儿甜的都不沾。是为妹妹筹钱的哥哥
  • 本赛季五大联赛过人次数榜:阿达玛-特劳雷(狼队) 105次梅西(巴塞罗那) 100次哈维-加兰(韦斯卡) 82次德保罗(乌迪内斯) 79次赞博-安古伊萨(富勒姆
  • 2、如果是弘法,完全可以采取别的方式;办展览开座谈会,宣传的完全是个人的书画造诣,这与弘法有关么?知道当时这些报纸一个整版的价位么?
  • ║╰⊙═⊙╯╰═⊙═⊙══⊙╯7⃣☁*°生活在一点一点的变甜变可爱八月一定会更好Ⱉฅ8⃣≋≋甜 甜 的 七 月 末 ║╰⊙═⊙╯╰═⊙═⊙══⊙╯7⃣☁*°  
  • 今天给大家介绍我最近的爱宠红油油,我的抗衰老肌底液及精华… DECENCIA黛世希是POLA集团旗下敏感肌专用品牌,专注敏感肌研发有13年历史。放心大胆的入吧,
  • 而文学艺术形式中最便于与图片结合的是诗词和对联!智能手机的普及带来图片拍摄和传送的无比便利!
  • 【#你在深圳有归属感吗#】网友说事:在深圳真的一点归属感都没啊……家是在东莞,毕业后在深圳上班。#深圳[地点]#【#你在深圳有归属感吗#】网友说事:在深圳真的一
  • 带给佩戴者强力的运气支持旺财运、招财 在危难的时候会给善亲强力的第六感同时强力助力佩戴者的讲话说服能力 可以快速促进销售非常适合做生意得善亲 或者想要创业的
  •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部剧的导演王晶在随后的“澄清会”上,否认张、谢两人故意殴打王伯昭,并称王在炒作,没有艺德。”虽然这件事后来风平浪静,但是张卫健和谢霆锋两人的口
  • 在当地时间周二上午的辩论会上,巴萨主席候选人之一的拉波尔塔说道:“梅西他做事不是只看钱的,他想要的是一支能赢得荣誉的具有竞争力的球队,我相信他一定会听从我的建议
  • 。。
  • 本周多场路跑赛事宣布延期虽然之前一段时间马拉松恢复热浪一波又一波的到来,但近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两天突然迎来了冷静期,并没有大家期待的等来各个大赛的进一步消
  • Là vùng sản xuất cam giấy chính của Trung Quốc, ngành sản xuất cam giấy Vũ Minh
  • 它确实有一个模糊的参考法尤姆肖像(图4).你知道, 法尤姆是为特定的目的画的特定的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经成为匿名的。很有趣的一点是,看到这些肖像画,
  • 美媒日前引述白宮官員表示,拜登政府計劃在半導體、5G、生物科技及人工智能(AI)等多個領域上,與不同國家組成聯盟抗衡中國,以確保中國不能進口某些技術,阻止中國成
  • 有一天,乞丐群主,心生惭愧,他向乞丐们说:“我们大家都是罪苦的人,现在依仗佛陀和圣僧们的福德,得到施主们救济。有一天,乞丐群主,心生惭愧,他向乞丐们说:“我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