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耳朵都是客观存在的,为何心经中说“无眼耳鼻舌身意”?

学佛之人平日里肯定时常听到这么一句话,叫做“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思来道去,这句话其实一点也没说错;

对于禅修之人而言,既得人身又闻佛法,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事情。而天下佛法芸芸,我们一般最常听闻到的恐怕也就是《般若心经》,即所谓的《心经》。
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里,《心经》有“经中之王”的称誉,虽只有短短260字,但里面蕴含着无限禅机,可供世人参悟。

然而,现实中热衷《心经》且能读和背者数不胜数,但要说真正能领悟其中含义之人,却又是凤毛麟角般罕见,因为里面确实有一些禅语太过深奥,若不是道行高深之人,只怕也只能学一些皮毛。

就好比《心经》中有一句话叫做“无眼耳鼻舌身意”,这句话就让很多佛弟子深感迷惑,因为我们用手摸摸脸,眼耳鼻舌明明都客观存在的事实,又怎样说“无眼耳鼻舌身意”?

怀揣着对问题的探索精神,我翻阅了诸多佛家典录,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找了一个比较权威的答案。

刚开始还不了解,看完之后我瞠目结舌,今日便借此机会给大家讲解一下我所得到的答案,对比一下,看和你们的认知是否有什么出入的地方吧。

01
“无眼耳鼻舌身意”实际上是“悟眼耳鼻舌身意”

这里先给大家分析一下《心经》中所说的“眼耳鼻舌身意”究竟是什么。
在佛家,"眼耳鼻舌身意"又被称之为"六根",也称为"六情", 为"十二处"的"内六处", "十八界"的"六根界"。

"六根"并不特指我们身体的器官,不是指我们人体的眼睛、鼻子、口舌、耳朵, 而是相对的六个境界,即色、声、香、味、触、法;生长出相应的"六识", 亦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那么为什么说“无眼耳鼻舌身意”,不是“悟眼耳鼻舌身意”呢?这一点还得从佛学大师南怀瑾南师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中找答案。

南师曾说过:“六根,根以能生为义,根是积业润生。”这句话意思是说,六根是一个人积业的关键,人们过去之所以会犯下罪业,往往也是因六根而起的。
举些简单的例子:当一个人着眼看色看财时,在看的过程中就会造下罪业,如见财起盗心,见色起淫心等等,这便是于眼根而积业。

又或者平日里听闻恶语谣言,自己没有充耳不听也罢,若经自己口舌,对事情以添油加醋,捏造是非善恶,导致事态无法挽回之时,那就是因耳根起祸、因舌根积业。

由此就不难得知,“无六根”不是要割除六根,说到底其实是要“悟六根”,悟什么,悟六根空即是清净。

佛门有言,眼根空,则生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五眼具足,世事皆可明理,难得一叶障目;耳根空,则杜听一切妄语、绮语、恶语,难因耳根作业,鼻舌身意亦如是。

换言之,“眼耳鼻舌身意”名为六根,实为六贼,禅修者唯有以般若观照,见到诸法的实相是空相,悟“眼耳鼻舌身意”,是悟空,悟清净,心中自定者,自然就会归显出自身的本性佛性来了。

02
想要做到“无眼耳鼻舌身意”,最重要的意识得空

《心经》中讲:“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其言下之意,就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恪除六尘。

意思就是所看之物要不分美丑,充闻之事要不分好坏,所嗅之物不分香臭,所尝食物不分甜苦,身体的感触也不要过于敏感。

可事实就是,尽管经文中已经把悟空相的要领说得明明白白,有的人也尽力去做了,可是发现自己还是做不到,这又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主要是自我的意识,还没有达到放空的境界。“眼耳鼻舌身意”虽同为六根,但前五个都是实际存在的客观事实,而最后一个“意”,却是无实相的。
换句话来说,它更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主观意识,对于前五根有着不容忽视的控制作用。

就好比当一个人看到一个女孩,我们虽然眼中可以看到她的容貌身材,但如果意识上对女孩无感,那么即便在外人眼中对方再美丽,自己也不会有想拥有她的冲动。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也许会明白,我们真真切切,所闻所见所尝所触碰到的一切事物,都需要调取大脑里的主观意识才能对其美丑,香臭等判断做出答案。
那么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人的大脑意识,才是六根中最重要的。

故此,修行之人不能强迫自己与外界断绝接触,那么做只会让自己变得很辛苦,也达不到六根悟空的目的。

要想真正做到“无眼耳鼻舌身意”,就要真真正正的改变大脑里储存的意识,在修行过程中增长智慧。

要改变自己看世界万物的主观意识,弃恶扬善,改变内心以及脑海中的尘俗念想,才能因此入定,彻悟无眼耳鼻舌身意的无上禅机。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否对“无眼耳鼻舌身意”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其实说来说去,《心经》中的二百六十字,无非就是在阐述其要义,即悟及本心,也就是见及本心。

因为万物所呈现出来的状态,皆是人本心所产生的幻象,故此,如果一个人在看外物时,有“观自在”的意识,便可由外物见心相,进入禅宗所说的 “顿悟”状态,觉悟得道,便是迟早的事情了。 https://t.cn/z8LSiWp

#R1SE最近怎么了#很多人认为佛教消极、悲观,这都是不了解佛教教义的偏颇之词,其实佛教既不过分悲观,也不过分乐观。佛告诉我们,要用正确的眼光去看世界、看人生,没有必要刻意地悲观,也没有必要过分地美化。如果把人生过于理想化,则不会有任何的危机意识,一旦发生不测,就难以接受、痛苦万分。

有个美国海军上将在越战中沦为战俘时总结出的著名心得就是:“乐观者最早死!”。他与一帮战友一起被关在监狱里。其中越乐观的人,就越容易先别人而死去,因为他们总是会有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比如,他们会告诉自己和他人:圣诞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自由!结果圣诞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没有获得自由。然后他们又会说:复活节的时候我们会获得释放!复活节来了又走了,他们仍然被关押着,这样一次又一次地期望,之后一次又一次地失望,最后心碎而死。

所以,保持必要的危机意识,就会多一些面对压力与痛苦的能力。

人有创造性,能夠改变可以改变的一切;人又有适应性,能夠适应不可改变的一切。能夠改变的,大胆去改变;不能改变的,顺从去适应。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是辯证地看世界,看问题。

人既要解放思想,打破陈规旧矩,努力去改变现有的一切,有所创造,有所发现,有所前进。又要面对现实,顺其自然,对不能改变,或暂时不能改变的东西,采取妥协的态度,去顺应之,服从之。只有如此,才有适者生存一说。如果撞倒南墙不知回头,只有碰得头破血流。螳臂挡车,能挡住么?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世上最欣慰的事,可能就是重逢了曾经走失的自己。世上最欣慰的事,可能就是重逢了曾经走失的自己。
  •   但“房价泡沫”是事实存在的,如果是投资,房价“横盘”就意味...公众号:"木讷爱情诗集"之《飞天》:天空飘着小气球,……在这苍茫的天空,
  • 那么,百果园和聚之粮品的「店中店」模式,一来可以让百果园轻松的打入当地的市场,二来也可以让喜欢吃品质水果的消费者看到另一个重视品质的品牌,实现双赢。两个品牌都有
  • 你你可以有正确的三观,但你不是当事人,又何必在网络上一吐为快,好似你是正义的化身要消灭所有黑暗力量,但你我都知道那有什么完美的人,自己也许某一天也会做不好的事情
  • “宁芙”在上一条,可能被限流了,有兴趣的可以翻回去看,小而温柔的展,又很喜欢这个主题概念,虽然很快就能看完,但还是心里感觉到宁静。沈星移和杨坚差不多的体型吧,但
  • 第63876例:35岁新加坡籍男子,慈善组织Nur Insan员工,病源未明,5月29日出现症状,同一天确诊。第63865例:37岁新加坡籍女子,CCG Log
  • 不老村自然博物夏令营第一期结营啦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夏令营,让孩子在自然中舒展既能让孩子们欢乐趣玩 ,又能得到能力成长在这里,孩子们每天亲近大自然、撒欢奔跑、一起
  • 不管时光赐予我们的是温柔,还是沧桑,都别成为我们拒绝成长的理由。渐渐地明白,幸福是用来感受的,伤痛是用来成长的,一颗心在繁华过后依然温润如初,就是对岁月最好的温
  • 5时55分,增援编队抵达,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抗洪抢险工作。目前,降雨仍在持续,救援仍未停止,郑州消防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一定要密切关注天气,减少出行,绕行积
  • 经过一个多月的媒体推介、记者走盘,以及网民提名、投票以及专家评审,最终甄选出了一批改变城市面貌,为城市增添靓丽风景的责任房企、品质楼盘和风云人物,全方位展现了行
  • 还排队排来的[作揖]我爸真的是我减肥的绊脚石他老是买我喜欢吃的[悲伤]今儿晚上这个龙虾尾我真的太爱了!这个脱单秘籍真的惊到我了呕心沥血!
  • !)其他游戏请看图[鲜花]qq偶尔掉落生活相关 微博偶尔掉落追星相关(浓度很低 姐妹们放心加 不追大众雷点 偶尔关注北极圈小糊豆)是话唠但人很懒 最近也比较忙
  • 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背包,就找到了故乡,乡村是每个人最初的故土,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人类不再以造物者自居,而是心怀对自然的感恩,对每一寸土地致以崇高
  • 从本质之上讲,其实是你的沟通有问题,这让他觉得你不在同一张频道里面,不再是唯一适合彼此的人,所以他会说你不合适。最适合你的方法是用你正确的方法来拯救你的男朋友。
  • 【转发的事情就拜托了(含抽奖)】今年7月24日@野兽大都汇 摊位B-14「梅拉德本铺」这次也带了自己画的漫画新刊来参展,同时摊位上还有@恶犬黄石想杀生 的《一家
  • 公益不为作秀,传播公益价值和偶像价值观美学是我们选择出发的衷由。“如果有能力,记得把爱传递下去”刘雨昕粉丝一直将偶像的话铭记于心,同时在刘雨昕身体力行的影响下,
  • 心细,即以明睿的智慧处事,三思而行,审时度势,先谋后动,利人利己,事半功倍。心细,即以明睿的智慧处事,三思而行,审时度势,先谋后动,利人利己,事半功倍。
  • 快来康康牛爸牛妈是怎么做的吧~[牛牛哒]#牛爸一家那些事# 一年之中最热的日子#三伏天#就要来了,牛妈听说“冬病要夏治”而且贴三伏贴会有更神奇的疗效,于是便打算
  • 当我们深深领悟成长的意义以后,我们的烦恼就一扫光。#实时养号[超话]#回头仰望我们成长路上的那一串串足迹,我们发现自己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我们有摔倒放声大哭的时
  • 我不劝退,也不鼓励,只说客观情况) 总之,建议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职业规划,进而决定自己是否需要考研、考什么专业和学校。我不劝退,也不鼓励,只说客观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