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无生灭,此岂非涅槃。
自性不生不灭,这难道不就是涅槃吗?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金刚经》的方法更直截了当,就是三个字:不执著;或者是四个字:无住生心。不修不整也不散乱,只是觉照一切。觉照一切是生心,不修不整不散乱是无住。虽然有此觉照却找不到觉照的主体。

  生清净心,生心就是生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修六度之心。清净就是不住布施等六度之相。

  那么,清净心到底怎么个生法呢?就是经上所讲:“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众生之所以流转生死,一直多少亿个大劫都还是生死凡夫,病根就在一个“住”字,“住”就是执著。六根对六尘,眼见色而住于色,比如我们会分别这是白色,那朵花是红色等等,其实这就叫二取实执。你有能取、有所取,你执著于它实有,这无明实执是生死轮回的根本;如果无明实执不破,你怎么修,你也难以成就,只是种一点种子。分别这是长方形,那是三角形等等,总是分别这些色法,依色法而生心,分别执著;乃至于意根对法尘而住于法,处处粘缚,无由解脱。遇到什么执著什么,所以叫做遍计所执性。

  二乘声闻缘觉之所以为二乘,其病根也都在一个“住”字,所以要无住,无住生心。因为他虽不住世间诸法,但住着涅槃,还有细微的所知障,所以就沉滞于化城,不得到宝所。

  权教菩萨之所以为权教,其病根也在一个“住”字,虽修六度万行,而住着于六度的事相,所以“三轮未能空,不得到彼岸”。

  《现观庄严论》中弥勒菩萨开示说:“谓有执常有,谓无执断见。是故于有无,智者不应住。”这就产生无住生心。无住。

  佛法如果你没有传承,自己以凡夫心去测度,往往闹笑话。凡夫就是这样,一听到有,就执著于它常有,不知道那其实只是现相有,没有什么本体,只是缘起有。一说空就认为什么都没有,那更错了,“无所得中无尽得”,佛性中有无尽的宝藏,有无形的金子,只是没有做成金器首饰,你看不见罢了。

  我们说“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无念不是没有念头,而是不执著于念头,一切无住。(无我不是真的没有我,而是不执着于自我)。首先是保持正念消融妄念。然后“邪正俱打却,菩提性宛然。”性德彻底显发,一切无所住,而又活泼泼的,这才是无念为宗。无相为体也不是没有相,千万不要误解。

  一切相都不会障碍我们的本性,关键是破掉对种种相的执著,无论什么相都不要执着,世间的相、染污的相固然不要执著,出世间的相也不能执著。我们一直都在说,小乘四果不可得,佛因地得授记不可得,得无生法忍不可得,都是要破执著。相存不存在?当然存在,但对相的执著就让我们难以解脱,所以要能非常深入地思惟。

  所以就可以知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应无所住是见真心之体的方法,如果真正的是极无所住了,你就是见性,见到本性了。五祖弘忍禅师就会称赞你:“若能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则名大丈夫、天人师、佛。”所以《金刚经》号为极无住宗。这是了义大中观见,最圆满、最透彻的经典。

  “而生其心”,那真心的相和用也就现前了,所以体相用都具足。

  如果无所住,不生其心,就是有体不起作用,就住在涅槃里,就是堕在空里,空的一边,这就是二乘;生心而有所住就是处处执著的六道凡夫。破两边是中观。

  如果从究竟义上、最圆满的见地上来说,“应无所住“是最甚深的无缘大空性法。这个无缘不是没有缘,一定不要搞错,无缘是什么?无缘是不被缘起所束缚,这样的甚深大空性法。“而生其心”是光明无为法,这就是现空双运,显现的和这个大空性双运,也就是我们说,我们这个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双运,彻底显发圆满成就。

  一切佛法不相矛盾。中观是说般若波罗蜜的体,法相唯识(或者说瑜伽行派)是说它的修,如来藏是它的果;所以就是见地、行持和果位三者是一体,不过都是从不同层面来说大般若法。

  有些人没有通透理解,他学唯识就会执著于唯识,就觉得中观不究竟;他学中观就拼命去批驳瑜伽行派。其实都是执著于法相,都是没有真正透脱。

  所以我们要知道“应无所住”是指本来清净,“而生其心”就是指任运自成;本来清净,任运自成这个就是般若三昧。所以我们才能恍然大悟,哦,原来六祖大师他为什么能因为这一句经文而豁然大悟?这就很了不起了,六祖大师以后一千多年,中国的佛教都是依靠这一句话才兴盛起来。如果没有六祖大师悟到这一句经文,他没有得到祖师衣钵,或者是神秀禅师得到了,那后续中国的佛法有没有这么兴盛,那就很难说。所以说五百人中眼独开,开后世中国佛法成为佛教的第二故乡,六祖大师是最有贡献的。

  他是从哪里出生的?就是从这句经文出生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听完这句话以后马上就发心去求法,虽然当时他家里面很穷困,卖柴为生,住的是个破烂的小茅棚,其实那就是真正的庄严佛净土了。为什么?悟道是真正的庄严。我们现在的种种庄严都是从那个小茅棚的庄严而开始,而得到的。所以我们要能够真正地通达,怎样来成就清净心。

  更透彻一点说,要真正成就清净心的话,我们是一定要能破执著。种种凡夫也好,二乘也好,权教菩萨也好,病根都在一个“住”字,这个“住”就是执著。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法华经》五百罗汉皆大欢喜
(第一百二十一段)
【我等闻无上,安隐授记声,欢喜未曾有,礼无量智佛。今于世尊前,自悔诸过咎,于无量佛宝,得少涅槃分,如无智愚人,便自以为足。譬如贫穷人,往至亲友家,其家甚大富,具设诸肴膳。以无价宝珠,系著内衣里,默与而舍去,时卧不觉知。是人既已起,游行诣他国,求衣食自济,资生甚艰难,得少便为足,更不愿好者。不觉内衣里,有无价宝珠。
与珠之亲友,后见此贫人,苦切责之已,示以所系珠。贫人见此珠,其心大欢喜,富有诸财物,五欲而自恣。我等亦如是,世尊于长夜,常愍见教化,令种无上愿。我等无智故,不觉亦不知,得少涅槃分,自足不求余。今佛觉悟我,言非实灭度,得佛无上慧,尔乃为真灭。我今从佛闻,授记庄严事,及转次受决,身心遍欢喜。】
憍陈如尊者说:我们听了佛说的无上《妙法莲华经》,知道自己的佛性从未丢失,心里非常踏实、非常“安隐”即安住于轻安禅定中,又亲自听到了佛为我们授记的音声,心里更有一种从未得到过的欢喜。我们真诚地顶礼“无量智佛”。
以上说的“无量智佛”是指佛具有无量智,无量智又称为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含有凡夫的世间智、声闻的三十七道品智、缘觉的十二因缘智、菩萨的四摄六度智、如来的十力四无畏等最最上智。这总括一切的无漏智唯佛所得,所以佛能以一种智慧觉知一切道法及一切众生生死轮回之因、随业受报之果,了达诸法之寂灭相、以及圣凡各类千差万别之种性。
诸佛如来以金刚般若,力断生相灭相等一切相,心量广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无所不遍,以唯一真实,显诸法实相,不需作意,本心自然显照一切妄法,由此破邪显正、灭妄显真,于自性中起大智用,普施无量方便法,随顺不同根性之一切众生,开示种种不同法义,令其各各得解、各各受益。于禅定、智慧等诸法,自在无碍,并尽知诸法总相、别相等种种差别相,这所有的一切相、一切法,皆以一般若智统摄。如此则名:得一切种智。
憍陈如尊者说:我们这些声闻众,今天在世尊面前,对以前不正确的认识表示深深的悔过,后悔自己当初不能信受大乘无量多的佛宝,却乐于小乘的一点涅槃境界,就像一个乞丐,能讨得一口饭吃、一件衣穿,就心满意足而别无他求了。我们就犹如这种没有智慧的乞丐,得到一丁点并不究竟的解脱法就非常满足了。
憍陈如尊者说:打个比喻,我们这种乐受小法的人,就好比一个穷人,到一个大富大贵的“亲友”家去作客,亲友用“诸肴膳”即各种美味佳肴招待自己,又悄悄地放了一颗“无价宝珠”在自己的内衣里,然后悄然离去。
这里说的大富贵“亲友”比喻佛;“诸肴膳”比喻佛宣讲的二乘方便法;“无价宝珠”比喻一乘《妙法莲华经》;“时卧不觉知”之“时卧”、比喻无明;“不觉知”比喻在无明中忘失了自己本来具有的佛性。
穷人离开亲友的富贵之家后,辗转流落,“游行”到了“他国”。“游行”比喻离开大乘佛法、“他国”比喻三界。穷人流落他国后,为了衣能遮体,食能果腹,四处打工,生活非常艰难,能挣得一口饭吃就非常满足了,不敢去奢望更好的。
这几句比喻小乘人得少为足,偏安于空,法味清贫。纵欲不如凡夫、自在不如菩萨;上不想学大乘、下不想当凡夫。所修小法,有很大的局限性,进退维谷,因而感到艰难。在这种艰难的困境中,却不知道自己内衣里面有一颗无价宝珠,后送宝的亲友又遇到了这个穷人,见这个人有宝不用,还是那么穷,又心疼地责怪他,并指出他身上有宝,何须外求而保命。这比喻的是、不要心外求法!
穷人在富人的指示下见到了自己身上的无价之宝,心生大欢喜,一下拥有了无量多的财富,在五欲中能随意享用了。这几句比喻佛出世后,又见到了这些仍在修小乘法的人,于是用方便法开启他们自有的如来宝藏,指明无上菩提,人人本具、不假外求,这本具之菩提,具足如来一切智慧德相,转凡夫财色名食睡五欲为菩萨五欲,菩萨五欲即:
1、人乘欲:如果有人求来世再得人身者,如来即授予五戒法,使其想得人身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2、天乘欲:如果有人求来世到天堂去享天福者,如来即授予十善法,使其想到天堂去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3、声闻欲:如果有人求解脱生死烦恼者,如来即授予四圣谛法,使其想得小乘涅槃的欲望尽能如愿实现。
4、缘觉欲:如果有人求辟支佛道者,如来即授予十二因缘法,使其想得二乘涅槃的欲望尽能实现。
5、菩萨欲:如果有人求正等正觉者,如来即授予四摄六度法,使其想得菩萨道的欲望尽能实现。
菩萨用以上所说这五欲,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自利可为法自在,对机施教,随缘起用,当处解脱;利他则可使一切众生的欲望,都能得到各自想得到的真实利益。
憍陈如说:我们在世尊的开示下,得到了衣中宝,得到了菩萨五欲,非常快乐。回想以前我们修小乘法的时候,正如以上的比喻,贫子不识衣中宝,在乞食中得少为足。世尊见众生在无明长夜里,流转于生死,常发大慈悲,用种种教化,引导众生发求证无上菩提的大愿,我们这些没有智慧的小乘人,对自性如来藏,不觉不知,得到刚离开三界的小涅槃,就自足自大而不想再学其他的了。
今天佛用大智慧觉悟我们,指明我们得到的涅槃不是真灭度,真灭度是要得到佛的一切智慧德相,要得到佛的一切智慧德相,就必须要得到如来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成就如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种种福德功德,灭除两种生死,得三身四智,永远享受“常、乐、我、净。”这样才是真灭度。
憍陈如说:我们五百个阿罗汉由此而明白了世尊所开示的无上妙法,又得到了佛亲自为我们授记,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教我们转告得了授记而因事没来参加法会的人,当于何时成佛?成佛后的状况如何?这些天大的好事,使我们的身心都充满了大欢喜。
《法华经》第八品<五百弟子授记品>到这里就介绍完了。本品是佛成功地劝导了已证得阿罗汉果位的五百人,放弃小乘涅槃、转修大乘菩萨道,并为他们授当来成佛记。得授记的人,痛悔以前乐于小法,并用贫子衣中宝作比喻,深责自己智慧低下,执空不前、贪享涅槃,不求如来真实义。后在佛的开示下,豁然间大彻大悟,都得到了成佛授记,使这五百个阿罗汉、由衷地感到皆大欢喜。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川黛文化x三丽鸥联名# 2022/3.21 20:00春系列设计 #川黛直播预告# 奇迹川黛|初春旗袍穿搭合集~ 下午好~活动最后一天,来看直播啦!@川黛时光
  • 我自己在翻译行业混迹了20多年,始终认为中国翻译行业面临着两大几乎无解的难题:1、外语和专业的脱节问题;2、机器翻译与语料建设的脱节问题。详情浏览:北京元培翻译
  • 【#上海来浙返浙人员健康管理措施#6月14日更新】6月14日,浙江省防控办发布最新省外来浙返浙人员健康管理措施。via浙江发布【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举行“赶考路上
  • 《乘风破浪的姐姐》节目策划的意义在于它呈现出来的是一群30+女人的精神状态,而这份精神才恰恰是我们需要看到的。#爱情应该有的样子#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
  • #唐山被打女孩最新情况##唐山公安局路北分局局长等被查##唐山打人事件涉事烧烤店已搬空#【浙江省外来浙返浙人员健康管理措施 6月16日更新】#浙疫战我们能赢##
  • 啧啧晚安咯~#蛋饺日记# 011-4.跨年那天跟娜娜一起 海鲜啤酒锅和好久没吃到的明太子西葫芦 就很好5.又来了几个朋友 续摊顺道蹭了个倒数6.?什么鬼照片服了
  • 若右耳相理比左耳佳者,主异性缘比较佳【男左女右】耳孔小主度量小,轮翻【往后翻】廓露者,主自立外向、精明干练、缺点;幼年运差,幼年不得父母照顾,中年要防破败婚姻变
  • ”而如我一般的存在,有幸捡拾几颗近乎长生的骨骼,它活了很久,也死了很久,在那样久远的时间里,我只是很微小的一粒芥子,此刻面对它,如同瞻仰浸润于深海的、死去神灵的
  • 但善根浅薄的,会善知识也难,纵有缘见面闻法,不明所说之义,也无益处。现今佛不在世,善知识代佛弘法,亲近之也能了生脱死。
  • 今天上午帮院长监考 有两个大二的班级有些女生看起来乖乖的很青涩然后一个有点傻傻憨憨的男生让我觉得可爱收卷时 我叫了两个班的学委 两个女孩子看起来都很文静 但与
  • 四、改名刻印:改名能够化解许多命理问题,为李嘉诚儿媳改名“王俪桥”随后成功生下男孩的,那位香港小神仙贾璐铭就认为:“算命改变不了风水,姓名可改变人的命运。这个相
  • 你撒娇呀,奥特曼小怪兽加菲猫甚至小鱼干都打成了一团,他们也想替我抱抱你。你撒娇呀,奥特曼小怪兽加菲猫甚至小鱼干都打成了一团,他们也想替我抱抱你。
  • 本来计划先治疗一个疗程再复查一下,可小美家里有重要的事,无奈先暂停治疗了,等她恢复治疗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男方手术治疗,女方也进行了卵巢手术,可还是怀不上。
  • 上一次和姐姐视频☺️是她在医院一边啃鸭子一边吐槽怎么还没规律阵痛全然没有准妈妈的焦虑和害怕团子平安到来姐夫的产前焦虑一扫而空每天沉浸在当爸爸的快乐中分享着第一次
  • 求还是麻衣酱~跳绳,跳了三首歌(也许)跳跳停停,停停跳跳,下次真的不喝奶茶再来运动了,真的会尿裤子[哆啦A梦害怕],下次再也不吃那么杂了(也就炸鸡加珍珠奶茶,哭
  • 一直梦想走遍祖国,看大好河山,游酣畅美景[抱一抱]刚工作那几年微薄工资全花旅行上,穷游,去的地方也不多,收获却不少。真的很佩服背着相机走天下的人,这本《中国瞬间
  • 拴q了 跑路才来欧 才来暮光之境……233抽+自选礼盒出全员 连暮光之境都跑出来了……光头 早知如此 你当初头那么铁干嘛可惜我在大润发杀了十年的鱼 我的心早就和
  • #阴阳师手游[超话]#真心谢谢平安京不是zen做的,在平安京我感觉不到阴阳师一样的的内部恨之类的感觉,当时退坑阴阳师是因为真的对阴阳师越来越失望,我在阴阳师唯一
  • 拉升房价增速的办法:第一是把经济搞上去,让增速重回8%以上,这几乎不可能;第二是继续大幅提高城镇化率,在当下城市人口不减少的情况下,远期城镇化率已超70%,没有
  • 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静时修止动修观,历历情人挂目前,若将此心以学道, 即生成佛有何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