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大样本双盲实验】

“双盲试验”其实只是论证某种药物的效果是否好于安慰剂的一个很简单的试验。

它并不是针对中医去设计的,也不是针对西医去设计的。事实上,每年每月每时每分每秒都有很多药物在开展各种各样的双盲试验。

试验方法很简单:

一种药物A,号称可以治疗疾病X。

所以,我们寻找200个得了疾病X的患者。然后,我们把100份药物A,100份淀粉,随机的分配给这200个患者。发药物的人并不知道自己发的是淀粉还是药物,患者也不知道自己吃的是淀粉还是药物。

然后经过若干周期后,我们来“揭盲”,对比这200个患者,究竟是吃100份药物A的人效果更好,还是吃100份淀粉的人效果更好。如果是药物A效果更好,那么药物A就通过了这次实验。

如果是吃淀粉的人效果更好,那么药物A的效果就弱于淀粉。。。那么,大家只要吃淀粉就好。毕竟,淀粉比较便宜。

需要说明的是,双盲试验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实验,你吃的几乎所有通过国家药监局认证的“药”字“准”字现代药物,都必须要通过这类实验,而且是好几次。

双盲实验的背后,其实隐含了三个假设:

1:所有的药物,默认都是没有用的。

2:所有的药物,都必须通过各种实验证明自己有用。

3:所有的药物,都必须通过各种实验证明自己“最”有用。

补充说明一下,双盲试验并不是只做一次,过关了就过关了。基于刚才的三条假设,一个药物,哪怕已经卖了100年,还是要不停的进行双盲试验。人们在试验中,加入各种各样的变量:

比如,一个药物通过了基于感冒的双盲试验。

那么过几年,人们会开始对这个药物进行“重度感冒情况下”的双盲试验。

再过几年,人们会开始对这个药物进行“重度感冒,且伴随糖尿病”的双盲试验。

再过几年,人们可能会开始对这个药物进行“重度感冒,且伴随糖尿病”的双盲试验,但是参与人数,要从200人变成20000人。

再过几年,人们可能会开始对这个药物进行“重度感冒,且伴随糖尿病”的双盲试验,但是参与人数,要从200人变成20000人,实验周期要从2个月变成2年。

实验的疾病范围越窄(就是适应症越清晰),参与实验的人数越多,实验的持续周期越长,这个实验的价值就越高。

有时候,这些实验即使失败了,不会直接把这个药物打入地狱,但是会加入很多的限制,或者,被更先进的药物所替代。

TIP:不是所有的中药都不敢参加双盲实验的,事实上,有一些不严谨(其实就是骗子)的中医厂商和医生,会开展非常潦草的双盲实验。

比如,给100个(数量太少)阿兹海默症患者吃某种中成药,50个用药组,50个对照组,但是观察时间只有9周,其实,像这种慢性、长期疾病,那么少数量的患者,那么短时间的观察,根本不符合统计学的基本样本要求,实际上是毫无意义的。

你做上20次这样的实验,只要挑其中成果好的几次来汇报,看上去,就好像你发明了什么治疗慢性病的神药一样,其实毫无意义,基本和骗术没区别。很多号称能治疗慢性病的中成药,都是这么去做实验的。

而且,双盲试验并不是全部的医学试验。事实上,现代医学就是那么【矫情】,他们设计了无数试验方法,【动物毒理试验,体外试验,药理试验,真实世界观察试验,单盲实验,黄金药物标准比对实验.....】

你会发现,所有的这些实验,似乎都有一个倾向,那就是:好像有一股力量,在千方百计的论证“这个药,是没有用的。”

希望所有懵懵懂懂的中医轻信者(就是没多想就轻信的中医粉,执着的脑残中医粉是不可能没明白的),都能明白一个道理:

说中医是一种应该被现代医学抛弃的玄学,并不是因为中医通不过双盲试验。双盲试验只是一个简单的论证题,用来简单的说明中医的漏洞而已。

中医的根本问题在于:方法论和逻辑。

从刚才对双盲实验的解释,其实你可以认真的去理解一下它背后的方法论和逻辑,那就是现代循证医学,也是一切自然科学的基础:

【”我们今天的一切结论都可能是错的!

我们要反复实验,改进我们的结论!“】

而中医作为一种传统玄学,它的方法论和逻辑基础是:

【“我们古代的一个圣贤总是对的!

我们要寻找一切蛛丝马迹,甚至不惜概念偷换,来论证他是对的!”】

客观的讲,中医并不是一无是处,古典中医也不能说就彻头彻尾是骗术,但是,它更多的意义是古人在哲学、科学、思辩能力还不发达的情况下,对人体、自然、生物的一种猜测。

这种猜测,从现代科学论的观点来,一方面,它是我们现代医学的“基础”,我们的第一个实验总是从猜测开始的,但是另一方面,“它永远是错的”,因为我们将通过不停的作实验、积累经验、不停的去改进它。

我们做一个实验,否定或者改进一个猜测,然后得出一个新的猜测,然后,进入下一个实验......

现代医学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将人类的平均寿命从40岁提升到今天的发达城市89岁的。

现代医学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将古代人完全无法理解和攻克的疾病一一攻克的。

现代医学就是这样一步步走来,所以特别战战兢兢,因为他们知道:“我今天的治疗方法,总是错的(至少,是不够好的)”。

别说2000年前的西方医学疗法和观点了。即使是50年前的肿瘤治疗方法,基本上已经全部被推翻,根本没有一条,可以上得了今天的指南了。

今天,没有医生会直接给1CM以下的甲状腺肿瘤患者直接手术;今天,没有医生会在不区别腺癌和鳞癌的情况下给与化疗方案;今天,第一代的粗制合成环磷酰胺类化疗药物我们只能在博物馆里看到;放射理性疗法的技术几乎是两年一个更新,五年大变样。

就在几个月前,人类千辛万苦甚至获得了诺贝尔奖发现的PD-L1药物,可以说让很多晚期肿瘤患者看到了希望,但是在通过多次临床双盲试验和长时间真实世界观察后,还是被FDA从“四期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推荐治疗方案中移走了,而只保留了“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效果不佳”这样的推荐描述。

医学,就是这样的;医学,以否定昨天的医学,作为进步的第一基础。

而中医粉呢,还在那里登坛作法:2000年前的古人,他想出了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永远正确,任何做实验去否定这个观点的,都资本家收买的居心叵测的........

自我怀疑和否定都不敢的东西,也敢称科学?

【运行两周年,#中国天眼大成果登《自然》封面#】1月6日凌晨,《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了“中国天眼”(FAST)的最新成果。

在该成果中,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等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通过FAST平台,采用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首次获得原恒星核包层中的高置信度的塞曼效应测量结果。研究发现,星际介质具有连贯性的磁场结构,异于标准模型预测,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的“磁通量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观测证据。#中国天眼重磅成果发布##中国天眼考虑1%观测时间对中小学生开放#

记者了解到,这是FAST产出的系列重大成果之一。自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至今,FAST已运行近两周年,基于超高灵敏度的明显优势,它已成为中低频射电天文领域的观天利器。

相关论文链接:
https://t.cn/A6JAu1Px
https://t.cn/A6MNMGUc
https://t.cn/A6JAu1PJ
https://t.cn/A6JAu1Pi

△ 又一重磅,挑战恒星磁场的标准模型

磁场在恒星、行星和生命的产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过程复杂。“磁通量问题”是恒星形成中经典三大难题之一,分子云的星际磁场强度测量是全球天文界的共性挑战。

恒星诞生于分子云中,分子云中的致密区域发生塌缩,最终形成恒星。恒星磁场的标准模型认为,在恒星形成的过程中,磁场和重力是相互抗衡的力量,在分子云密度高的地方,重力越大,磁场也越强。按照这一模型,一颗恒星的形成过程中,重力和磁场不断拉扯,以至于恒星的形成需要上千万年。

但是,要测量分子云的星际磁场强度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目前,可用于测量磁场强度的唯一手段就是“塞曼效应”。1896年,荷兰物理学家塞曼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即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的谱线。根据光谱的变化,科学家就可以反推出磁场的强度。

但是,要探测分子云的塞曼效应却难度很大。“分子和磁场的作用普遍非常弱,塞曼效应也非常弱。”李菂说。

为了更好地测量出星际磁场,李菂团队另辟蹊径,原创出一种通过测量氢原子的谱线来测量星际磁场的方法——“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原子对磁场的响应会比分子强,氢原子是宇宙中丰度最高的元素,广泛存在于宇宙的不同时期,也是不同尺度物质分布的最佳示踪物之一。”李菂说。

FAST为李菂等人提出的新方法创造了应用的机会。“FAST望远镜是探测暗弱中性氢源的利器。”李菂说。

通过FAST望远镜,他们测量了L1544 分子云包层的磁场强度,首次实现了原创的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塞曼效应的探测,也实现了利用原子辐射手段来探测分子云磁场的从0到1的突破。

研究人员发现,与标准模型的预测结果不同,星际介质从恒星外围的冷中性气体,到原恒星核,具有基本一致的、连贯性的磁场结构。“由此,我们将恒星形成的时间从上千万年减少到百万年。”李菂说。

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者的关注。未参与此项研究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理查德·克鲁切尔(Richard Crutcher)评价:“通过观测中性氢窄自吸收线的塞曼效应,FAST首次揭示了在恒星形成的早期阶段,磁压不足以阻止引力收缩,这与恒星形成的标准理论不一致。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恒星形成的天体物理过程至关重要,并显示了 FAST 在解决重大天体物理问题方面的潜力。”

△ 运行两年,FAST产出一系列大成果

从2020年1月11日通过国家验收至今,两年来,来自FAST的好消息频传。仅2021年,FAST就产出了不少重要成果。

2021年10月14日,《自然》杂志发表了FAST获得迄今最大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的成果。快速射电暴(FRB)是宇宙中最明亮射电爆发现象,由于起源未知,它成为天文学研究的热点。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利用FAST对快速射电暴FRB121102进行观测,在约50天内探测到1652次爆发事件,获得迄今最大的快速射电暴爆发事件样本,超过此前本领域所有文章发表的爆发事件总量,这一成果还首次揭示出快速射电暴爆发率的完整能谱及其双峰结构。

“FAST多科学目标巡天已经发现至少6例新快速射电暴,正在为揭示这一宇宙中神秘现象的机制、推进这一天文学全新的领域做出独特的贡献。”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王培说。

2021年5月,国内学术期刊《天文和天体物理学研究》发表了FAST持续发现毫秒脉冲星的成果。发现脉冲星是国际大型射电望远镜观测的主要科学目标之一,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韩金林领导的FAST重大优先项目“银道面脉冲星快照巡天”在不到两年时间,累计观测了约620个机时,完成了计划搜寻天区的8%。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曼彻斯特(Manchester)教授评价“发现这么多脉冲星令人印象深刻”,“发现如此众多毫秒脉冲星,是一个显著的成就”。

“截至目前,该项目新发现279颗脉冲星,其中65个为毫秒脉冲星,在双星系统中的有22颗。”韩金林说。

2021年12月,国内学术期刊《中国科学》以封面及编辑点评文章形式发表了FAST开展多波段合作观测的成果。在这项成果中,国家天文台科研人员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将FAST与高能波段的重要空间天文设施——费米伽马射线天文台大视场望远镜(Fermi-LAT)相结合,进行天地一体化协同和后随观测,发现了多颗脉冲星,多波段合作观测不仅开启了FAST脉冲星搜索新方向,而且打开了研究脉冲星电磁辐射机制的新途径,为研究中子星星族演化和探测引力波提供了更多样本。

△ 面向未来,观天利器正摩拳擦掌

FAST频繁产出大成果,与其运行效率和观测质量密不可分。“一年来,中科院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力做好FAST的开放运行和科学研究工作,在第一时间就成立了FAST科学委员会、时间分配委员会、用户委员会,统筹规划科技方向,遴选重大项目,制定数据开放的政策,充分发挥FAST的科技效果,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出。”中科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周琪院士说。

在体制机制的保障下,2021年,FAST的年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已远超国际同行预期的工作效率,为FAST科学产出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2021年,FAST一半的机时用于优先和重大科学项目,45%的时间用于自由申请的项目,包括10%的时间用于国际开放项目,5%的时间用于应急观测。”中科院院士、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说,“FAST正在考虑面向全国中小学生开放1%的观测时间,目前相关申请、遴选方法仍在讨论之中。”

他介绍,FAST的优先科学目标包括研究快速射电暴的物理机制、搜寻脉冲星、利用脉冲星测时阵列探测引力波、通过21厘米中性氢辐射探测星系和宇宙大尺度结构,此外,FAST的另一使命是寻找地外文明,包括寻找第二地球、截获外星人通讯以及寻找生命分子。

2021年3月31日,FAST正式向全球开放共享,向全球天文学家征集观测申请。此次征集收到来自不同国家共7216小时的观测申请,最终14个国家(不含中国)的27份国际项目获得批准,并于2021年8月启动科学观测。“中国射电望远镜发展坚持走‘独立自主’与‘国际合作’的道路。”武向平说。

关于未来,武向平表示,FAST将在快速射电暴起源与物理机制、中性氢宇宙研究、脉冲星搜寻与物理研究、脉冲星测时与低频引力波探测等方向产出深化人类对宇宙认知的科学成果。https://t.cn/A6JAu1P6

月球上空,中国黑科技厉害了

月球轨道对接技术是嫦娥五号任务中“四大关键技术”之一,更是中国首次、乃至人类首次的技术创新。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6日清晨,嫦娥五号任务的上升器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在环月轨道成功进行了交会对接。这一“太空之吻”的成功意味着,继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地外天体的起飞之后,嫦娥五号实现了中国航天的又一个首次——月球轨道交会对接。环球时报-环球网记者从嫦娥五号交会对接核心设备——交会对接微波雷达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了解到,该微波雷达作为中远距离测量的唯一手段,成功引导中国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该对接技术是嫦娥五号任务中“四大关键技术”之一,更是中国首次、乃至人类首次的技术创新。

中国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模拟动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提供)

比神舟飞船载人对接难度更大

据研制单位介绍,执行本次对接任务的微波雷达是一组成对产品,由雷达主机和应答机组成,分别安装在嫦娥五号探测器的轨道器和上升器上。当轨道器、上升器相距约100公里时,微波雷达开始工作,不断为导航控制分系统提供两航天器之间的相对运动参数,并进行双向空空通信,两航天器根据雷达提供信号调整飞行姿态,直至轨道器上的对接机构捕获、锁定上升器。随后,上升器中的月壤样品和容器转移。

轨道器逐渐接近上升器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总工程师孙武介绍,此前的载人航天工程任务中,我国航天器在近地轨道进行过多次交会对接,都应用了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5所研制的微波雷达,五战五捷的表现足以证明,我国已经成功掌握交会对接技术。但不同的是,这次是在距离38万公里之外的月球轨道,难度更大。

“与近地轨道相比,月球轨道没有卫星导航等服务资源,微波通信是中远距离的唯一手段。月轨环境更复杂,要克服月球引力影响,所以自动交会对接对微波雷达提出的要求极为苛刻。为此,研制单位攻克了相位干涉仪测角、大宽角度测量等关键技术。”孙武重点介绍了微波雷达产品应对月球轨道环境的新挑战。

因嫦娥五号的轨道器和上升器交会对接,是体量相差巨大的“大追小”复杂受力过程,采用了抱爪式的弱撞击对接机构。对接要体现“手拉手”。这样一来,需要微波雷达的测角精度更高。

图 轨道器与上升器完成交会对接 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微波雷达项目的主任设计师贺中琴介绍说,微波雷达主要作用在100公里到20米的中远程范围,精度的提高使两个航天器在距离20米时,上升器对接机构抱爪的锁定圆面的半径缩小了几厘米。这几个厘米,大幅提升了精准对接的胜算。此外,装有对接用应答机的上升器在落月时难免形成扬尘,这些肉眼不可见的干扰将会严重降低测角精度。

为确保安全度过月球之旅,设计人员在应答机上安装了特殊材料的防尘罩,“就像给‘千里眼’戴上了‘护目镜’,‘嫦娥’的这双‘千里眼’,就不会变成‘近视眼’,甚至‘全盲’了。”设计师纪博已经是第二次参与交会对接任务,说起自己的产品,她自豪与兴奋地打起了比方。

微波雷达不仅更可靠还能在轨“打电话”

据孙武介绍,“我们为这次交会对接打造的,不仅是‘千里眼’,还是‘顺风耳’,升级后的它更小巧、更强大、更可靠。”

微波雷达在保证交会对接测量“本职工作”的同时,升级了航天器之间双向空空通信的“第二职业”,从雷达与应答机之间“一问一答”的传输方式,升级至轨道器与上升器之间的“沟通对话”,实现了遥控指令和遥测参数的双向传输。

“以前就像老师上课点名,雷达发消息,应答机答‘到’。而现在它们不仅自己要通话,还要负责上升器和轨道器之间的信息传递。”贺中琴说。

同时,在此前“天舟”、“天宫”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已经实现减重一半的基础上,这次再进一步开展了轻量化的改进,将产品重量又减轻了数公斤。

“哪怕一克的重量减轻,对月壤采样任务的意义,都是巨大的。”孙武表示。

据研制单位介绍,对接微波雷达在月球轨道的完美表现见证了我国首次在地外天体实现无人交会对接技术。孙武表示,“我们已整装待发,向月球进发!向更遥远的深空进发!向更广阔的领域进发!”

番外

2吨多的小胖子如何“追上”小姑娘,手把手教你操作秘籍

12月3日晚,嫦娥五号上升器顺利完成点火起飞,成功携带样品进入到预定的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嫦娥五号上升器与环月等待的轨返组合体完成交会对接动作,将月球样品顺利转移到返回器中。

在环月轨道中运行的轨返组合体重达2.3吨左右,怎样顺利和体重仅有400公斤左右的上升器“牵手”成功?来看看嫦娥五号探测器的专属秘籍!

一、最紧要的是耐心——等待

12月1日,嫦娥五号着上组合体与轨返组合体分离,顺利落月,开展“挖土”和封装工作。与此同时,轨返组合体则在环月轨道上继续飞行,安静、耐心地等待与装载月壤的上升器再次见面。重达2.3吨的小胖子——轨返组合体一边数着星星,一边算着与上升器再次见面的日子,在两天时间内完成4次调相控制,在距离月表200X200公里的圆形轨道上哼哧哼哧地完成长跑。胖小伙很有耐心,在与上升器再次见面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力争以最帅气的姿态等待上升器的到来。

二、最巧妙的是沟通——灵犀

体重有800公斤左右的小姑娘——上升器在上升过程中成功“瘦身”到400公斤左右,以更苗条的身姿冲入15X180公里的环月椭圆轨道,通过与轨返组合体之间巧妙的沟通方式——远程导引,进行四次轨道控制,进入到210X210公里的环月圆轨道上,在预定的交班点停留在轨返组合体的前方50公里处。在进入到交班点后的4个小时,轨返组合体就开始用更加亲近的沟通的方式——近程导引与上升器进行沟通,双方通过自己携带的敏感器,即微波雷达互换信息,轨返组合体开始主动向上升器靠近。

三、最需要的是心态——冷静

小胖子看到心仪的对象出现时有些激动,但仍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步骤,分阶段地向上升器靠拢。轨返组合体为自己设置了四个停泊点,分别来观察自己与上升器的姿态和状态,是否一切是按照预期方案进行,50公里、5公里、1公里、100米,每一次停泊观察都是对最终靠近时间和地点的精确把握。越到最后,轨返组合体反而更加冷静,飞快进行精准计算和调整。

四、最重要的是积累——实力

小胖子能够有如今冷静精准地判断,来源于五院研制团队对交会对接任务的深厚功力积累。在中国的太空探索历程中,近地轨道交会对接技术正在快速地进步着。

2012年6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2013年6月,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顺利进行了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这些都标志着我国近地轨道交会对接技术的成熟。

飞船是在近地轨道上完成与空间站的交会对接,通信距离相对较近,并且能够得到导航卫星的定位帮助,地面控制的精度更高。而此次嫦娥五号轨返组合体要在距离地球38万公里的环月轨道上追逐上升器,这就对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轨道返回组合体要能够适应更大的偏差,在没有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全自主地做出向心仪对象靠近的各个决策,这不仅是国内首次,更是国际首次。

五、最牢靠的是细节——细致

载人飞船与空间站交会对接是在近地轨道上采用撞击式的方法完成,此次小胖子却要采用更加浪漫的方式,与上升器“牵手”对接。轨返组合体身上安装了3个对接机构主动件,又称为“抱爪”,在运动过程中完全贴近上升器,主动用“抱爪”紧扣上升器身上的对接机构被动件,将上升器拉入怀中,完成这次亲密的“抱紧式”交会对接。轨返组合体重达2.3吨,在运行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将身姿轻盈的上升器撞飞,这需要小胖子对于速度、位置都有极为细致的把握,对微重力环境、热环境等有极为细心的考虑,用极高的控制精度来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

不仅交会对接的过程精巧细致,交会对接的产品设计也极为精密。在多器之间月球样品的通畅转移,对各分系统的设计精度、装配精度和制造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指标分配时,装配精度要达到毫米级,制造精度要达到微米级。总体设计部研制团队要攻克装配环节多、精度测量难、精度调整要求高等难关,以保证产品总体偏差满足要求。

仅以样品舱的舱盖为例,产品经历了总体设计部机构分系统团队的8年打磨,在重量指标极其苛刻的前提下,样品舱盖能够满足多器以及多个分系统之间的复杂接口关系,在样本容器完成对接转移后,通过精密的单向止回机构将月球样品稳稳地固定在样品舱内,堪称嫦娥五号探测器的“终极藏宝箱”。

2吨多胖小伙追上心仪小姑娘的操作秘籍已经手把手教你操作,后续就一起期待嫦娥五号探测器携带月球土特产重新迎入地球的怀抱吧!
https://t.cn/A6qZ2b4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印心法华楞严[超话]# 《法华经222个未曾有法》 请看经文 81: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
  • [星島日報報導] 蔡少芬衰怕醜避與大明星交談 蔡少芬(Ada)在最新一集的內地節目《請吃飯的姐姐》,分享初入行時被誤會的經歷,她坦言未入行前,自己性格十分內向
  • #今天##全运会# 1983年9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运动会在上海开幕。这是第一次在首都北京以外的城市举办全运会。其会徽首次运用中西文结合的表现手法,图
  • 【卖方研报】负极行业解读及杉杉股份会议纪要20210917 一、公司高管简要介绍情况 公司今年有很多变化:今年 2 月完成了偏光片业务的交割,从 2 月 1 号
  • #博君一肖[超话]# 初次超话贴[太开心][太开心]#博君一肖##博君一肖[超话]# [太开心][太开心] 我与博君一肖 高三从2020年11月开始喜欢博肖,
  • Burt Glinn 的职业生涯中拍摄了许多著名面孔,但也许没有比 Lesley Hornby 更为人所知的了,这位模特以崔姬(Twiggy)的艺名出道,名声响
  • 17年底—21年 近四年没有感冒过 自从怀孕生娃 我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度可以说是100分 因为怕自己生病无法照顾孩子 所以不允许自己身体出现问题 这一点我和嘟爸
  • 立体思维、图像思维、平面思维、线性思维到点状思维的过程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
  • 去@萨维尔的福克 的店里试样,花呢外套快好了。 新店上次来的时候还没好,这次来已经成型,非常之专业,老师傅还在兢兢业业地工作,三下五除二解决了我的困扰。 特
  • #整形茗医# 闫沛霞 女,毕业于兰州大学口腔医学专业。从事口腔临床综合治疗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熟练掌握牙齿微创美学修复、各种牙齿缺失的固定修复、牙
  • 立体思维、图像思维、平面思维、线性思维到点状思维的过程 原创:熊春锦 德慧智 道德人生最幸福,德才兼备最快乐! 传播:国学丨文化丨亲子丨教育丨中医 | 健
  • #燕京理工学院##我在燕理等你#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背起行囊,离开家乡,怀揣着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新一届小萌新们踏进燕理的大门,即将在此开启人生新的征程
  • 愿意帮助你的人,不是因为又傻又笨,而是因为对你在意;好话谁都会说,但是行动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不要冷落那些,在你难过时陪着你,在你困难时帮助你的人;若不是珍惜,谁
  • Meh! 渝北区约克郡南区(重光地铁站3c出口) 85/人 ☕这家店的门头韩系工业风满满,店外还有一大块草坪,穿上森系的衣服去拍拍拍,绝对出片哦 - ☕店内装修
  • 今天要开学了,有点紧张,想要姐姐陪我进校,不知道进不进得去哇‍需要帮忙啦!要交学费哇,学费还没交完[并不简单]需要拿快递,需要收拾东西,希望有48小时内的核酸可
  • 辛苦各位肖战 王一博 赵丽颖 易烊千玺 王俊凯 王源 华晨宇 龚俊 姚琛 刘宇 米卡 周柯宇 林墨 力丸 赞多 胡烨韬 林俊杰 陈立农 蔡徐坤 张颜齐 林
  • #米博士护肤课堂# 神经酰胺是皮肤屏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含量多达40-50%,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防水的屏障,防止水分流失,修护皮肤脂质屏障。然而随着年龄的
  • 原材料价格狂涨,企业负担压力巨大,百姓购买能力有限,苦不堪言《有色金属及电线类原材料价同比上涨 铜价飙升企业反应几何|原材料|铜价|有色金属|电线|电缆》有色金
  • 好吧 或许gj当初是对的 小众回归小众是一种保护 anyway 利益至上的资本cndb 只是想找个乐子因为你们要赚钱把我们的路越封越死,当枪使完又可以找下一
  • 【速看!河口大学建设时间地点已确定!】提问: 请问河口的大学还建吗?现在进行哪一步了?大约什么时候动工?具体位置在哪里? 回复: 您好,感谢您对河口教育的关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