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大禹陵庙历史悠久,地位崇高,除受到历代朝廷的祭祀与修缮之外,其位于稽山鉴水的地理环境,旖旎的自然风光,也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竞相来此拜谒、雅游、赋诗作词,从而成为禹陵乃至越地历史上一道璀璨而悠远的人文风景线。宋代作为一个文化鼎盛、文人辈出的时代,在禹陵的悠久历史上自然也留下了浓重的一笔。然而毕竟时隔近千年,宋代留下的遗迹已寥寥可数,因此尽可能从禹陵至今仍存的实物、或者可身临其境的环境出发,去真切体验和感悟宋韵文化,还原一场“千回大宋”的禹陵雅游。
一、千年雅游图

北宋时期,鉴湖面积广阔,水域种植十分普遍,莲藕与菱角的种植量尤其大。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游览鉴湖时题诗,“天风吹到芰荷乡。”①关于芰荷究竟是菱与荷两种植物,还是专指荷的一种类别,当时就有人专门就此物进行辨别,陆游便是其一,“芰,菱也。今人谓卷荷为伎荷。伎,立也。卷荷出水面,亭亭植立,故谓之伎荷。或作芰,非是。”②芰,指的是菱;荷,指的是莲。因有一种卷荷长出水面之后十分笔直,便被称作伎荷。但有时被误作芰荷,以致混淆视听了。秦观称越州(今浙江绍兴)为菱与荷的故乡,足见鉴湖等水域种植了大量的菱角与莲藕。南宋绍熙元年(1190),洪迈出知绍兴府(今浙江绍兴),称“会稽镜湖,在唐日广袤三百里。后来贫民盗占为田,今之视昔,不及十分之一也”。③南宋中期的鉴湖已被侵盗得支离破碎,然而荷花的种植面积仍旧很大,“大率越多陂湖,莲最富”。④以鉴湖为代表的越州湖泊大都种有荷花,莲藕的产量极高。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性,盗湖除了种植水稻外,也用于种植莲藕等经济作物。禹陵所处的会稽山脚正是鉴湖南端的湖岸线,禹池也属于鉴湖水域,其中特产一种罗文藕,“它皆不逮,其梢纤细者,可和芥为菹,甚美。”⑤挑选比较细长的罗文藕,可以和芥菜一起制成腌菜,味道鲜美、爽口,是别的藕无法相比的。

同年,秦观游历会稽禹庙,留下了经典诗句,“碧云暮合稽山暗,红芰秋开鉴水香。”⑥时值夏秋之交,禹庙下的鉴湖禹池中正是菱花盛开的季节,傍晚时分太阳渐渐下山,会稽山也变得黯淡,湖面上盛开的菱花,阵阵清香向坐在船上的秦观扑面而来。

这已是诗中有画,这幅千年前的宋韵雅游图,试问谁人不向往呢?机缘巧合的是,千年后的大禹陵景区仍然保留了这一画面。夏季,湖面上开满了“莲叶何田田”的荷花,还有那青黄不一的莲蓬,拗一个下来,不免有辛弃疾笔下“溪头卧剥莲蓬”的悠闲自得。秋天,湖面上早已铺满了碧绿的菱叶,间或点缀着红白相间的菱花。两者竞相生长,俨然仅留下容一条乌篷船穿梭其间的水路。如果坐在乌篷船上,在会稽山的掩映之下,此情此景已然回到了千年前。
二、摩崖、石刻

“窆石”和“梅梁”分别是会稽大禹陵、庙的代名词,秦观在《谒禹庙》一诗中以“一代衣冠埋石窆,千年风雨锁梅梁。”之句将二者作为兴象,凸出了会稽大禹陵庙的悠久历史,用典也十分贴切。
窆石上曾有一处北宋晚期的题刻。“宣和中,杨时有题名。”⑦杨时(1053——1135),字中立,号龟山,世称龟山先生,北宋理学家。杨时四十多岁时,仍励志求学,专程跑到洛阳去拜理学家程颐为师。一天,他便与朋友游酢一起去拜见程颐,但恰巧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当时外面开始下雪,但二人求师心切,便恭敬地站在门外,不言不动。等了大半天之后,程颐才醒过来。这时,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而二人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成语“程门立雪”就源于此,表示求学者尊师重教和虔诚求学的品质。只可惜在后代不断地翻拓与摩挲间,这处题刻已无法辨识。

窆石上还保留着一处高四十四公分,宽八公分的隶书阴刻,“会稽令赵与陞来游,男孟握侍。”赵与陞,嘉兴府(今浙江嘉兴)人,宝庆二年(1226)进士;赵孟握,绍定二年(1229)进士。赵与陞是宋太祖的第十世孙,与宋理宗同一辈;其子赵孟握是宋太祖的第十一世孙,与书法大家赵孟頫同一辈。南宋中后期,当时在会稽县任职的赵与陞带着儿子游览会稽禹庙,在窆石亭驻足良久,最终写下此句刻于窆石上。

位于禹庙宰牲房旁的山脚下,有一处隶书阳刻“菲饮泉”三字的摩崖石刻,高二十六公分,宽六十二公分。“大禹寺在县南一十二里……西偏有泉名菲饮,有亭覆之。绍兴中,王编修钰题名大字刻泉上。”⑧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由负责文史修撰工作的编修官王钰题写,至今保存完好。

“菲饮”二字出自《论语·泰伯篇第八》。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孔子认为,禹是无可挑剔的:吃得很节俭,祭祀祖先却很丰盛;穿得很朴素,礼服的衣帽却很华美;住得很简陋,农田水利却尽力修好。孔子以夏禹为榜样,为后世帝王树立了标杆。
三、咸若亭

现在“大禹陵”碑一侧的咸若亭,年岁由来已久。置身青松翠柏之间,同时在蓝天绿竹的映衬之下,此处意境之高雅,实在是别处无法媲美的。

古代设立放生池的做法十分普遍,咸若亭则是其配套建筑,宋代也不例外。在越州设立放生池的历史,现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天宝二年(743)贺知章乞求设立。随着岁月的变迁,鉴湖被不断蚕食,以致宋代重大节日期间放生没有固定场所。隆兴二年(1164),朝廷允许在绍兴府东南一十里划出二百七十顷作为放生池,并在池边修建咸若亭一座,并由陆游的老师曾几写文章记录这件事情。⑨绍兴末年,曾几迁居到绍兴府城内的大中禹迹寺,过着十分清雅朴素的生活,平时就在寺内种些竹子,看书赋诗,作诗曰:“手自栽培千箇竹,身常枕藉一床书。”此外,亭楣上还有两处题刻:一处“咸若古亭”,另一处“好生遗化”。大意是万物都能够尽享生命;牢记前人教化,爱惜生命,不杀生,转而放生。

无独有偶,淳祐八年(1248),肇庆府(今广东肇庆)也在放生池处修建了一座亭子,并撰写文章记录了这件事。“其后役起,重阳而落之,腊题曰咸若,谓万物无不蒙被帝泽,非止斯亭岁所放者也。”⑩九月初九日亭子落成,十二月题名“咸若亭”,寓意天地万物都处在皇帝的恩泽之下,不仅限于在咸若亭放生的动物。

禹陵内的这座咸若亭,从石工及保存的程度看,上层屋檐部分为清代中后期风格,宋元时期风格的六根六边形石柱以及基座部分的年代暂时无法确定。虽有一部分为后代修缮,但从历史源流的角度讲仍属于宋代建筑。这与今位于绍兴城内的八字桥、广宁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后代多次修缮,但仍将它们视作宋代桥梁。
四、禹陵宋韵传千年

宋代距今已千年,多少宋代遗迹已堙没在过往的岁月中,因此仍保留在大禹陵庙内为数不多的南宋遗迹,便显得更加弥足珍贵。既可以坐在乌篷船中,观赏禹池内的荷花与菱花,也可以到咸若亭处抚松听竹,或者观摩窆石宋刻、“菲饮泉”摩崖。禹陵宋韵的故事在古籍经典中更是俯拾皆是。大到朝廷、官府对大禹陵庙的告祭、修缮,小到乡野百姓拜禹王、逛庙会等等,不胜枚举。亲身感受之余,静静聆听那一段史实往事,不经意间使这段穿越之旅的意境得到了升华,犹如置身于那高贵典雅,又不失人间烟火气的岁月当中。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俨然是一场集可观、可玩、可品、可悟于一体的穿越千年的“禹陵宋韵游”。

[参考文献]
①(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8《游鉴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338页。
②(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北京:中华书局,第126页。
③(宋)洪迈:《夷坚志》己卷8《镜湖大镜》,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1364页。
④(宋)张淏:《宝庆会稽续志》卷4《果》,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139页。
⑤(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7《草部》,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第7030页。
⑥(宋)秦观撰,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卷8《谒禹庙》,第340页。
⑦(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1《石》,第6909页。
⑧(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7《寺院》,第6830页。
⑨(宋)施宿等:《嘉泰会稽志》卷10《池》,第6899页。
⑩曾枣庄、刘琳等编:《全宋文》卷7943《肇庆府放生咸若亭记》,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第90页。

此文原创:柳哲霖 转发至绍兴市大禹文化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寻美绍兴# #寻美浙江# #寻美中国# #绍兴风景看不停#

吾曾欲学手谈,初不耐久坐,今则耳目日昏,力有未逮,终不成。每闻人谈棋,常言某着极高明,妙手也。盖此处落子则乾坤扭转,甚而大局可定也。然未闻一局皆妙手也。黑白对弈,往来百手,以布局始,辅以定势,其势渐厚,待到中盘,短兵相接,乃成胶着。若可出其不意,算其遗漏,则胜负可判,此为妙手也。一局之中,堪称妙者,寥寥也。本手为局,妙手为解;本手为体,妙手为用,棋之道也!或有专求妙手者,其不识体用之理,落于下乘,反成俗手,正所谓缘木求鱼。世间万物一理,塔之凌云,乃有九层之基;大江横流,皆因万水之汇。见其高,更见其所以高;知其博,更知其所以博,则其离大道未远矣。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心斋随笔》第76章[作揖][鲜花]

文 / 乐樵山人

【1】禅宗十牛图

宋代廓庵禅师《十牛图颂》,乃改作清居禅师《八牛图》而成,依图次第,指出禅者由修行、开悟、调伏业识,终至见性,进而入世化众之心路历程。若修行者,能了解从过程之实际情况,更不会走错方向,故行者宜多体会此《十牛图》之真实内涵。

《十牛图》与《信心铭》《证道歌》《坐禅仪》合印,称四部录,在禅林影响尤深。禅宗用图画、文字,将开悟之过程和在各个阶段之体验,表现出来,系统地描绘出由修行而开悟而入世之心路历程,此即为著名的《牧牛图》及其图颂,体现以禅入诗、以诗寓禅之理趣。禅宗假借牛为心之意象,牧牛犹如牧心,即找回迷失之自我本性。

自宋代以降,此一主题作品甚多,然以清居、廓庵、自得三人,最为著名。廓庵思远,乃五祖法演禅师之法孙,曾在常德梁山为住持,属临济宗一脉。廓庵禅师约生活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前后。

住鼎州梁山廓庵和尚《十牛图颂》序曰:“夫诸佛真源,众生本有。因迷也沉沦三界,因悟也顿出四生。所以有诸佛而可成,有众生而可作。是故先贤悲悯,广设多途,理出偏圆,教与顿渐。从粗及细,自浅至深。末后目瞬青莲,引得头陀微笑。正法眼藏,自此流通天上人间,此方他界。得其理也,超宗越格,如鸟道而无踪迹。得其事也,滞句迷言,若灵龟而曳尾。

间有清居禅师,观众生之根器,应病施方,作牧牛以为图,随机设教。初从渐白,显力量之未充;次至纯真,表根机之渐照;乃至人牛不见故,标心法双亡。其理也,已尽根源;其法也,尚存莎笠。遂使浅根疑误,中下纷纭。或疑之落空亡也,或唤作堕常见。

今观则公禅师,拟前贤之模范,出自己之胸襟,十颂佳篇,交光相映。初从失处,终至还源。善应群机,如救饥渴。慈远是以探寻妙义,采拾玄微。如水母以寻餐,依海虾而为目。初自寻牛,终至入廛。强起波澜,横生头角。尚无心而可觅,何有牛而可寻。泊至入廛,是何魔魅。况是起祢不了,殃及儿孙。不揆荒唐,试为提倡。”

【2】廓庵和尚《牧牛图颂》

一、寻牛

【序曰】

从来不失,何用追寻?
由背觉以成疏,在向尘而遂失。
家山渐远,歧路俄差。
得失炽然,是非蜂起。

【颂曰】

忙忙拨草去追寻,水阔山遥路更深。
力尽神疲无处觅,但闻枫树晚蝉吟。

石鼓夷和尚【和曰】

只管区区向外寻,不知脚底已泥深。
几回芳草斜阳里,一曲新丰空自吟。

坏衲琏和尚【和曰】

本无踪迹是谁寻,误入烟萝深处深。
手把鼻头同归客,水边林下自沉吟。

二、见迹

【序曰】

依经解义,阅教知踪。
明众金为一器,体万物为自己。
正邪不辨,真伪奚分?
未入斯门,权为见迹。

【颂曰】

水边林下迹偏多,芳草离披见也么?
纵是深山更深处,辽天鼻孔怎藏他。

石鼓夷和尚【和曰】

枯木岩前差路多,草窠里辊觉非么?
脚跟若也随他去,未免当头蹉过他。

坏衲琏和尚【和曰】

见牛人少觅牛多,山北山南见也么?
明暗一条来去路,个中认取别无他。

三、见牛

【序曰】

从声得入,见处逢源。
六根门着着无差,动用中头头显露。
水中盐味,色里胶青。
眨上眉毛,非是他物。

【颂曰】

黄鹂枝上一声声,日暖风和岸柳青。
只此更无回避处,森森头角画难成。

石鼓夷和尚【和曰】

识得形容认得声,戴崧从此妙丹青。
彻头彻尾浑相似,仔细看来未十成。

坏衲琏和尚【和曰】

蓦地相逢见面呈,此牛非白亦非青。
点头自许微微笑,一段风光画不成。

四、得牛

【序曰】

久埋郊外,今日逢渠。
由境胜以难追,恋芳丛而不已。
顽心尚勇,野性犹存。
欲得纯和,必加鞭楚。

【颂曰】

竭尽精神获得渠,心强力壮卒难除。
有时才到高原上,又入烟云深处居。

石鼓夷和尚【和曰】

牢把绳头莫放渠,几多毛病未曾除。
徐徐蓦鼻牵将去,且要回头识旧居。

坏衲琏和尚【和曰】

芳草连天捉得渠,鼻头绳索未全除。
分明照见归家路,绿水青山暂寄居。

五、牧牛

【序曰】

前思才起,后念相随。
由觉故以成真,在迷故而为妄。
不唯境有,惟自心生。
鼻索牢牵,不容拟议。

【颂曰】

鞭索时时不离身,恐伊纵步入埃尘。
相将牧得纯和也,羁锁无拘自逐人。

石鼓夷和尚【和曰】

共分山林寄此身,有时亦踏马蹄尘。
不曾犯者人苗稼,来往空劳背上人。

坏衲琏和尚【和曰】

牧来纯熟自通身,虽在尘中不染尘。
弄来却得蹉跎力,林下相进笑杀人。

六、骑牛归家

【序曰】

干戈已罢,得失还无。
唱樵子之村歌,吹儿童之野曲。
横身牛上,目视云霄。
呼唤不回,牢笼不住。

【颂曰】

骑牛迤逦欲还家,羌笛声声送晚霞。
一拍一歌无限意,知音何必鼓唇牙。

石鼓夷和尚【和曰】

指点前坡即是家,旋吹桐角出烟霞。
忽然变作还乡曲,未必知音肯伯牙。

坏衲琏和尚【和曰】

倒骑得得自归家,箬笠蓑衣带晚霞。
步步清风行处稳,不将寸草挂唇牙。

七、忘牛存人

【序曰】

法无二法,牛且为宗。
喻蹄兔之异名,显筌鱼之差别。
如金出矿,似月离云。
一道寒光,威音劫外。

【颂曰】

骑牛已得到家山,牛也空兮人也闲。
红日三竿犹作梦,鞭绳空顿草堂间。

石鼓夷和尚【和曰】

栏内无牛趁出山,烟蓑雨笠亦空闲。
行歌行乐无拘系,赢得一身天地间。

坏衲琏和尚【和曰】

归来何处不家山,物我相忘镇日闲。
须信通玄峰顶上,个中浑不类人间。

八、人牛俱忘

【序曰】

凡情脱落,圣意皆空。
有佛处不用遨游,无佛处急须走过。
两头不着,千眼难窥。
百鸟衔花,一场懡锣。

【颂曰】

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寥廓信难通。
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

石鼓夷和尚【和曰】

惭愧众生界已空,个中消息若为通。
后无来若前无去,未审凭谁继此宗。

坏衲琏和尚【和曰】

一锤击碎太虚空,凡情无踪路不通。
明月堂前风飒飒,百川无水不朝宗。

九、返本还源

【序曰】

本来清净,不受一尘。
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
不同幻化,岂假修治?
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颂曰】

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
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

石鼓夷和尚【和曰】

灵机不随有无功,见色闻声岂用聋。
昨夜金乌飞入海,晓天依旧一轮红。

坏衲琏和尚【和曰】

用尽机关费尽功,惺惺底事不如聋。
草鞋根断来时路,百鸟不啼花乱红。

十、入廛垂手

【序曰】

柴门独掩,千圣不知。
埋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
提瓢入市,策杖还家。
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颂曰】

露胸跣足入廛来,抹土涂灰笑满腮。
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

石鼓夷和尚【和曰】

者汉亲从异类来,分明马面与驴腮。
一挥铁棒如风疾,万户千门尽击开。

坏衲琏和尚【和曰】

袖里金锤劈面来,胡言汉语笑盈腮。
相逢若解不相识,楼阁门庭八字开。

弘安戊寅仲秋之后一日书于十牛图后。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遵循内心的指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活着,每一天,都是最好的生活。重要的是,有生的日子怎么过。
  • 不联系你的人,不过因为不在意你,别给自己和对方找那么多借口。一直觉得 七月是属于我的 [挤眼] 时至今日 已经到了 花信年华 活了两轮 8771天啦 [
  • 【2021西部国际物博会在蓉开幕】7月26日,为期三天的2021西部国际物流与交通融合发展大会暨2021西部国际物流与交通博览会在成都开幕。作为物流、交通行业全
  • 就是电动门,主驾电动门,其他电吸门。现在的结果是致使电动车,汽车行业高速发展。
  • 释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东坡的词句道尽了人生无奈,蝶无片瓦遮风雨,一草一叶落处便为家,在百花丛中寻首清香自由自在的飞舞,好不畅快,但它也
  • 创作热情沸腾了夜的安谧,响声回荡在所有训练营场景中。#偶像梦幻祭[超话]#让我看看是谁还在不知疲惫地推着ss4?
  • 不羁的流水如同天河倒泻,壶口成为天险,许多慷慨激昂的故事在这里演绎。多少缠绵的故事遗留在这里,那千年的烟雨,仿佛在诉说着一幕幕凄美忧伤的爱恨别离。
  • “我们村属于深度贫困村,当时条件比较艰苦,她一来就直接在村里住下了,说‘我就是来驻村的,不怕苦’。”百坭村党支部书记周昌战难忘昔日场景:“她说自己也是从大山里走
  • 如果说雪花,也是一朵花,我想她一定是一朵清芬的花,无论尘世有多少风霜,也是不染纤尘,那种超凡的冷静与肃然,让人听起来,是禅意,是清绝。在这飘雪的日子里,人的心都
  • 他说他特别喜欢中国,也很欢迎每一位中国人,他吃完就起身要走,无论我们怎么说服他都不收我们的钱。大概这世上的善意总是在人与人之间传递的吧。
  • 生活不光有诗和远方,还有措手不及的烦恼,生活虽不易,我们依旧年轻。而且电缆电线随意就扔在我自家的管道井里,(我家的管道井成了联通的设备间)我想问问,这么多户的通
  • 应对量产需求,佛吉亚正在法国艾伦乔伊(Allenjoie)建造一家专用于储氢系统生产的新工厂以扩大产能。应对量产需求,佛吉亚正在法国艾伦乔伊(Allenjoie
  • 在最起初,仿佛仍是一场极为平常的相遇,若不是心中有着贮藏已久的盼望,也许就会错过了在风里云里已经互相传告着的,那隐隐流动的讯息。但是,俗事也是可以入诗的,俗务也
  • #读史知天下# 【刘备身边一普通小兵,投降曹操后一飞冲天,经此九战名扬天下】据《三国志》中记载:田豫居身清白,规略明练。牵招秉义壮烈,威绩显著。……而豫位止小州
  • 无羁 闻笛声 独惆怅 云深夜未央 是与非 都过往 醒来了 怎能当梦一场 红尘中 毁誉得失如何去量 萧萧血热刀锋凉 山高水远 又闻琴响 陈情未绝 卧荻花月如霜
  • 南京新增38例确诊详情:多人在机场工作,含3名高校宿管来源:微信公众号“健康南京”根据省卫健委7月26日发布,2021年7月25日0-24时,南京市新增新型冠状
  • 北京隆鼻记录:肋软骨隆鼻后,朋友们都说太自然了,看不出来是做的,这2w多真的不是白花滴常问的:合肥隆胸哪里做的好,杭州肋骨鼻哪里做的好,郑州抽脂哪里做的好,重庆
  • 还有人没看「 我在他乡挺好的 」这部剧吗,赚了我一大波眼泪的好看(看到孙千算意外之喜,我还蛮好感她的她在这部剧里的角色是那种任性、无理取闹但却又心口不一真实得有
  • 请关注作品,官宣只认肖战工作室和肖战本人官宣✨肖战,我喜欢你最后,肖战粉丝小飞侠祝大家快乐追星,心情愉悦!请关注作品,官宣只认肖战工作室和肖战本人官宣✨肖战,我
  • 很多东西其实逻辑都是有迹可循的 我是觉得把握涨跌幅逻辑至关重要了不是一味的追求勤快的复盘 什么roe也是需要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的。赣锋拥有很多的矿产资源 天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