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超话]#悟虚卷-符咒篇
一、(咒的真意):很多修者把咒认为是咒语或者是咒文,顾名思义认为咒是口中发出的语言,或者认为咒是一种神秘的文字,这两种普遍的认识都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咒应该称为咒音,是一种声音,但不是口中发出的声音,而是一种‘大道之音’何为道之音?最初咒是有修行者在法定境界或者虚空听到的各种自然的声音,这种声音时有时无,虚无缥缈,不可力得只能缘遇,后来修行者发现每当遇到这种声音时,如果可以把身到神的状态调整到尽量接近这种道音的状态(现可以理解为频率),就可以更好的感悟道境,和天道融合,可以更轻松的使用五行力量等很多益处,后来一代代修行者用尽量可以表达这种声音的文字和符号把感悟的大道之音记录下来,慢慢的就形成了咒,意为‘道之音律’这就是咒的来源及真意。
二、(咒的修法):现在很多人修行咒经时就是按照标注的拼音,从前到尾快速的读一遍,这就算自己做完了一遍功课,这样修行咒是完全错误的方法,没有一点意义和作用。修者修行咒时应该放松打坐,先把精神调整到一种空灵的状态,然后一个字一个字的轻声念出,声音逐渐扩大,我这里说一字一字修是指一回只念一个字,在法定境界中念的同时,要把自己观想在虚空当中,渐渐的好像听到从远方慢慢的、模模糊糊、有远至近传来这个咒的声音,自己在虚空中轻声的跟着学语出这种声音的韵律并感悟这种道音的意境,慢慢的就会感觉自己随着这个道音远去走过了时光的长河消失在虚空。直到这时回醒以后才算这一个咒音(一字)修完一遍,以上为肉身修行咒的正传标准方法。
三、(修咒的意义):肉身阶段修咒经只能按照标注的文字发音观想修行,实际上并不会真正的听到这种大道之音,但是文字符号确不能表达出这个道音(咒)的万分之一,肉身修咒就好比,人们表达风声用呼呼的风来形容,后人把这个呼字写下来了,然后教给一个聋人,这个聋人只看你的口型念出了这个字,这样的话他是不可能会准确的念出这个字的发音甚至说不出来,因为他从来不曾听到过任何声音。所以色身修咒的唯一意义就是,先大概模糊的熟悉一下这种声音以便将来真的遇到时可以更好地把握道境。
四、(修咒者的一些错误认识):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肉身不必懂咒的意义,那是要地仙或者菩萨境界以上才会开始懂得,我只要天天念念或者说念多少遍以后就可以去极乐世界或者别的正法世界,这样的说法有对有错,对是确实最少要到菩萨或地仙以上境界才可以偶尔听到感悟这种道音也是就是咒的。错是说‘念多少遍咒就可以去极乐或正法世界’这可以说是一个“美好的想法而已”吾不知道这是谁发明异想天开的玩笑让很多人当真了,吾修行数劫以来从没见过一个佛道同门的师兄弟是单纯的因为念了几遍咒就去极乐世界或者正法世界的,包括我哪个不是历经重重劫难,走过万难证道路才去的正法世界。我在这里给大家再郑重的讲一遍去正法的条件以后修者自己把握,不要自误。第一种就是真信真愿真行,何解?真信就是心理要完全的相信,愿是发大愿将来去正法世界修行,这可不是指你发个愿心里也相信但是该干什么违戒律的事还做就妄想可以去了。而是在行动上也要严格按照各种戒律做事,并且修心养善,弘扬真法做出了大贡献,积累了大功德,自己做的善行功德足以抵消了前世今生修行之前做过的种种业因你才可以去极乐世界和其他正法世界,这是第一种不用修行就可以去的条件,去了以后是属于不入门修者,到那后一般会先分到正法世界外围修行,直修到和他人去时一样的境界了才可真正入门,此法虽然不用修行感觉说起来也简单实际上很难成就,现在来说没几个人可以真正全部做到做好。第二种就是靠自己修行,一步步走过去,只要到那就是属于入门弟子,这是正法世界大部分修者走过的路,虽然也很难,但是可以看到自己一点一点的接近希望,修行的同时也要修心境积累功德,目标明确,锻炼道心,等到那以后修者已经从身到心境都有了一个很大的跨越,不是靠第一种方法去的修者可以比拟的,这种方法自己可以看到可以把握,不像第一种方法有些自认为都做好了难到真的都做好了吗?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最终能不能去。所以更多的修者都是选择第二条路这也是吾和大部分师兄弟选择走过的路,要记住‘道’在脚下要靠自己走过去,‘求’过去的始终不是自己走过的路,基础不稳将来证道之路更难,三灾九难过不去无人可替。此所谓:道非所求,乐非所得。吾之忠言望切记在心!
                                             

 

星道子

菩提道禅话

作者:释明仪

走在修行路上或走在人生路上,要善于了悟“出离法”,善于践行“出离法”,还要善于避免种种苦、种种错、种种盲从。借助于良好的定力和出众的智慧,活得平安健康长寿快乐衣食无忧不缺钱花,就无需为了出离各种忧愁痛苦无助而煞费心机。

出离轮回,不要迷失当下,修行在当下,悟在跟前的生活中或每天的修行中。

修行佛法的路上,贯穿始终的一件事就是践行菩萨道,离开“菩萨道”的践行,不容易成就真正意义上的“转凡成圣”。

出家做僧人荷担如来家业,即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佛法僧三宝的振兴和昌盛,必须仰赖着僧宝住持寺庙禅院这样一种法相才能得以完成,没有僧宝的佛教即非圆满的佛教。

菩萨道而言,以不同的身份济世利人,也是一种菩萨道的随喜。比如发愿发心做一个好警察、好医生、好军人、好农民、好工人、好老师、好科学家,用自己遵纪守法勤恳智慧的人生来感化苍生勉励人我,这当也是一种菩萨道的践行,也是一种无畏施的随喜。善知识们不蛊惑人心,不动摇人心,不误导生命。善知识们的所作所为,一是个人的修福修慧或成佛大愿,一是帮助或助力别的生命完现一个慈悲善良智慧光明无愚的自我,有的人的所作所为却是在让别人因为自卑或盲从变成一个迷失自我的人。

于修行佛法的路上,既要坚定着于佛法僧三宝的信仰,又要取舍有道的完成一辈子的佛法修行。“七菩提分”中的“择法觉知、精进觉知、舍觉知、除觉知、喜觉知、念觉知、定力觉知”,这七种妙法都是无比让人受益的。

“择法觉知”,指的是要懂得辨别选择,比如谁是真正的善知识,谁是伪善知识,要善于区分辨别,从而于从师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南辕北辙就会让人背道而驰,越下功夫错的越厉害,而“心外求法”也会让人变成看似在勤奋修行佛法、其实是在搞“相似佛法”。

聪明的人善于用心,懂得发愿叫自己于人生路上越来越有智慧、于修行路上越来越能通达“正精进”,而不是修行多年或活了多年始终是一个水平。

修行佛法的人身体要爱护好,身体的健康状况给力,人更容易思维敏捷悟性优良,离开良好的思考能力和较好的“悟性”谈学佛谈修行,很难有皆大欢喜的成就。疲劳无度很容易让人脑力疲软心力萎靡,从而容易被自己错误的境界缠缚或被别人牵制住。一个脑力疲软或心智昏昏的人,很难看懂自己的错误、自己的弱点缺点,也不容易把来自外界的逆缘违缘看明白看清楚。

《金刚经》上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平常所说的“需破人法二执时,正确的破人法二执”,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也就是佛法中常说的“中道,圆通”。

《金刚经》上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很多人不以为然,其实这是不对的。有人在你附近落水了被你发现,你却还在那打坐或念佛,不知道出离法执想办法救人,这就是执着于“修行”的凡夫相。有人落水了,自己不会游泳,却跳下水救人,这就是执着于“善法”的凡夫相。修行佛法,归根结底就是围绕着慈悲心、智慧般若、定力,在下功夫用功夫。不能是偏重于慈悲心的修行却不重视智慧和定力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定力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智慧的修证完善,也不能是偏重于智慧却丝毫不用心于慈悲心和定力的修证完善。

有的出家人不修行四摄六度中的“布施”一法,也是不好的,虽说法布施第一殊胜,无畏施和钱财物件布施,能让人更方便于体验慈悲心相应菩萨道。僧宝也分圣贤僧和凡夫僧,有的僧人可能是十方三世诸佛菩萨的应化身,有的僧人只是芸芸众生通过多生多世的修福修慧结佛缘得以现僧相做僧宝,修行“布施贫苦、帮助无助”和“供僧”不仅是居士应当为、也是僧众应当为。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中有“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这个“三法印”,无常二字好懂,然而佛说“无常法“主要说的是万事万物都在迁流变化生住异灭着,并非有意特指受苦或悲剧性的无常,在佛的“无垢识”和“大圆镜智”中是没有众生相的起心动念的。诸法无我”讲的并不是叫大家放弃自我,而是说的众生世界的万有都是“因缘生因缘灭”的“缘起法”,这种“缘起法”的本身是无我的,也就是常说的“缘起性空”,有些事情讲的是“事在人为”,有些事情是靠“佛菩萨加持”的。做了一件坏事,是一种缘起法,可以靠着自己的努力和贵人帮助及佛菩萨加持,不会一直坏下去错下去,如果由坏变好、这种不好的缘起法就被我们“出离”了。做一件好事,也是一种缘起法,有的人好来好去,结果又变成了坏人,可见好的缘起法也是无自性的,靠自己把握和善缘提携。活成一个不害人害己不自欺欺人的人,保任着一颗慈悲智慧光明恒悟的心如如不动,由“实证”超越纯理论纯信仰,此也可以说是相应《心经》所言“究竟涅槃”。依“法眼”来判定,成佛谓之“究竟涅槃”,或曰“无余涅槃”,然修行路上的每次进步每一种蜕变都可言之为“究竟涅槃”,乔达摩悉达多太子于修行路上的不停进步和“示现成佛”自然也是“究竟涅槃”,众生相境界容易只是把圆寂坐化称作涅槃,谓佛圆寂老僧示寂为涅槃也只能是一种方便言语。

所谓寂静,乃是指的修行人证入了“诸法实相”、“法相真如”,内心合于《金刚经》所言“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之境界。通俗来说,一个人修行修出了平常心和大智慧及很好的定力,能够很给力的适应人间生活,能够于人间岁月的生活中巧妙的利人利己自觉觉他,如此则能活出叫烦恼寂灭心境静恬的生命境界。利人利己自觉觉他,不能只看到利人两个字而心头没有利己两个字,也不能只看到利己两个字而心头没有利人两个字,不能只看到觉他看不到自觉两个字,也不能只看到自觉看不到觉他两个字,完全抛弃“中道”很容易搞成形似外道徒心境的修行,佛法博大精深贵在触类旁通返求诸己。

稳住自己的起心动念,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动作,让“身口意”始终利人利己或自觉觉他,这就是大修行人的境界。

结尾做偈子一个如是惭愧云:“人间百花竞芬芳,芸芸佛子证心香,若无愚痴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忧《修行篇》:

在善恶关头,你怎么“善用其心”?

依着事、依着境,境就是外面的境界相。事,每一件事情,你怎么发愿?
“善用其心”,听起来好懂,做起来非常难!我们所谓的厉害关头,生死休咎,在利害得失之间,这就看你的道业,看你的善根力。这当然有过去的,但主要是现在,你能“善用其心”吗?
善用其心,能够使誓愿坚固不动摇
《净行品》的每一个偈颂都加上“愿”字,愿是什么?誓愿,坚固你的心,把你“善用其心”这个善,坚固不动摇。
烦恼业,一个烦恼一个业,一个现行的,一个过去的。那时候心里就不直了,弯弯曲曲的,这就是曲业。面对身口意三业的过,现在“善用其心”,把它翻过来。
翻过去怎么翻?业变成德,把三业的业变成德。愿什么呢?愿一切都成善法,成就善业,所以叫“善用其心”。念念使你的心成就善业,成就佛果。这样才是佛门的法器,也就是盛法的器皿。
所谓的“大是大非,不拘小节”,不是我今天这个戒犯了、那个戒犯了,这是小事。一个成佛,一个堕三涂,在我们,谁都选择要成佛,但是做起来可就是堕三涂了。这得有智慧,要“善用其心”。
“善用其心”这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
另一种善用其心——不昧因果
另一种,你怎么“善用其心”?对未来的因果,在因果律当中,无穷无尽的因果当中,不昧宿因。自己过去的善因一定要保持,恶因一定要消失。
在身口意三业之间,能够“善用其心”,这不是语言,也不是文字。用你的思维,用你的智慧观察。不要为现世身心一时的幸福,这会给你带来无量劫的、千百万亿年的灾害。要分别清楚,这样才能“善用其心”。又能够觉察宁舍现世的一段的生命,得到无量劫的法乐、法喜。“善用其心”,莫忘三宝。你的心,这是常的,你这个身是分段的,很快就消失了。
我们要做的都是三宝的事,成就道业,了脱生死,解脱自在,向这个目标精进,这是我们的愿。发这个愿,愿它成就“善用其心”,成就我们的道业。

善用其心的好处——障碍消除

“善用其心”,第一个好处是什么呢?障碍消除。要得到胜妙的功德,障碍消除才能得到。这个时候使你缘念,念佛、念法、念僧,念佛法僧三宝,那时候你的心就无挂碍了。
学不通,学不懂,学不懂进入不了。修行呢?又修行不起来,障碍很多。一种是外界的,一种是心里的,不过主要是心里的。三世诸佛所有走的道路,过去、现在、未来就是诸佛之道,你不能进入。过去没有进入,没能成道,现在你又赶上末法,佛不住世。未来的诸佛成道你能遇到、遇不到?有没有这个因缘?
一切诸佛行菩萨道成佛的时候,就是为了利益众生,是以众生为根本。那你怎么“善用其心”呢?随众生住,随众生行、随众生的种种类类。众生的种种类类,你变蚂蚁也是一类。有没有菩萨在蚂蚁道里行菩萨道的?一定是有的,使蚂蚁能变成人。
所以“善用其心”就是要随众生住,住在众生当中,恒不舍离众生。不舍离的意思就是不离开众生,一天跟众生在一起。在这个时候,想让众生得到好处。这个好处是指出世间的,不是指世间的升官发财,让生活好一点,并不是这个意思。
得到的利益都是出世的利益。你怎么让他得到出世的利益?这不是简单的,这要“善用其心”。在佛的教法当中,有的是表理的,有的是表事的。表事的叫你在做事的当中,你怎么样观想,把理贯穿到事当中去。

心,是一切的根源!

佛陀说人生十二大妄想:言说妄想、所说事妄想、相妄想、利妄想、自性妄想、因妄想、见妄想、成妄想、生妄想、不生妄想、相续妄想、缚不缚妄想。

烦恼不自在是因为妄想无处不在,当一个念头下去另一个念头就升起来,相继不断的产生人就快乐不了,一切妄想皆是虚妄,过去的就安心让他过去,没到来的就静下心来等待它的到来,不多想、不幻想一切就会自在解脱。
荷泽神会问六祖惠能:“佛法根源从何而起?”六祖答:“一切众生心里出。”
荷泽神会是禅宗六祖晚年的一位少年弟子,当时是个沙弥,年纪很小,但颇受六祖器重。
神会问六祖:“佛法的根源从何处来?”佛法的根源即指禅法的根源,也就是智慧的根源。智慧的根源是解脱、涅盘和般若,亦即离苦得乐的结果及方法。

通过佛法看到的是众生的烦恼,运用佛法达到的是解脱自在。一般人以为,佛法出于佛说,六祖却说,佛法的根源是出于一切众生的自心。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只要烦恼的心不动,那就是智慧的心;只要烦恼的心尚在波动,智能的心就显现不出其功能。

佛的心和众生的心是属于同一个源头,虽然佛的心是智慧,众生的心是烦恼,可是它们的本质完全一样,一个是稳定而不动,所以是智慧,一个是起伏而不定,所以是烦恼。
稳定不动的智慧有照明的功能,起伏不定的烦恼在于产生种种人我、是非、得失、利害等等的心理现象。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只要烦恼的心不动,那就是智慧的心;只要烦恼的心尚在波动,智慧的心就显现不出其功能。以海水为例,波平如镜时,可以反映种种影像,风吹浪涌时,便无法反映任何景物了。
而只要众生能够修行而使自己的心平静安定,不再受大小环境的影响和困扰,那就是与诸佛完全相同的智慧心现前。因此,佛法的根源并非外来,每一位众生心中,都有现成的佛法。所以可说:“众生是诸佛心中的众生,诸佛是众生心中的诸佛”,佛心和众生心,是心心相通的。所不同的是,诸佛已经开悟,所以心能安定而不被境风动摇;众生还在执迷不悟,所以经常随着各种情况起落,而被困扰,也困扰他人。[合十][合十][合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骁龙8强大的算力铺垫下,iQOO 9系列通过先进的镜头技术和领先的AI Deglare、RAWHDR算法,可有效消除炫光、“鬼影”等各类夜间拍摄的光学问题,先
  • 早上吃到了心心念念的饺子,而且一大早起床刚好是小学生上学的时间,跟着一群朝气蓬勃(实则不相上学)的小孩子呼吸新鲜空气心血来潮去翻了翻q音乐的歌单,发现好多以前听
  • #ada的美食之旅[超话]# 在上海之巅享云端晚餐是一种什么体验Lounge 552十一假期去哪玩当然要来一次上海中心顶楼LOUNGE 552超高速电梯带你直入
  • 【让“大数据”持续助力鹤城经济发展】“大数据”时代悄然来临,备受关注的齐齐哈尔首届大数据应用博览会,吸引着众多行业“大咖”前来会跳舞的机器人、无人机操作、VR全
  • 男人当初哄女人上床的时候,用尽了温柔和耐性,甜言蜜语,山盟海誓,恨不得跪地表忠心了……终于她成了满眼都是你的女人,为你烫平衬衣,等你夜归,为你做饭,为你着迷……
  • 逆境时更要静心,一味地抱怨找客观理由,会使你的心态越来越乱。价值观正确,所走的路就不会走错。
  • #plog#20221003 特殊的一天知道了结果 可还的在这样的环境中继续时刻做好离开的准备,让自己适应外面的世界再苦再难 这条路也是自己选的所以的难过伤心都
  • 小姐姐叫刘哈哈,我想喜欢的人心性也差不多吧,我朋友们叫我江哈哈,玩游戏他们直接说,你看视频全是你高分贝的笑声,下次游戏输了直接给我们滚到大街上笑三分钟再回来[笑
  • 没有父辈的养育之恩,不会有我辈的立世之机。枢木朱雀这段宛如品客[可爱],“如果你觉得布里塔尼亚不好,那你就去加入他改变他,从此之后你是什么样布里塔尼亚就是什么样
  • ”老子回答:“牙齿之所以都掉了,是因为它过于刚强;而舌头知道何时展现柔弱的一面,所以能够存在得更长久。”老子回答:“牙齿之所以都掉了,是因为它过于刚强;而舌头知
  • 不擅长用文字表述的我,竟然也能写出这么长的一段话,也许是这十几天来,真的太想念了,有太多话想要说了。因为我们是你的小朋友,所以总是和我们说别担心没关系,现在你的
  • 在这座名为鸠兹的古镇上,徽州的文化风俗正逐渐“鲜活”起来,通过建筑上的马头墙和小青瓦、铁画中的铁墨和砧砚,以及凤冠霞帔上的细密针脚,一个以“徽商文化”为主题的景
  • #敬老爱老养老# 心系桑榆晚,殷殷敬老情,在#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到来之际,个旧市委、市政府组织9个慰问组,由市级领导带队,分别看望慰问了我市部分离退休干
  • 【✨真维斯 服饰专场✨】品类齐全,价格低至19.9起,比和平时的活动都要划算[赢牛奶]【沫晗依美服饰专场】简约优雅的设计风格,将职场女性的知性和优雅诠释得淋漓尽
  • 【Q】2022年Circle榜单基准单一专辑销量超过200万张的4个组合 &xe627;防弹少年团超话Proof(2个版本) 6月10日发行 销量33
  • 简单的,平淡的,守候着,不惊不扰,让心游走在那一抹微蓝,那一抹念,已悄悄挂在眉梢,默默收藏在永远里。雨夜,丰盈了遐想的羽翼,握住你的手散步,浪漫情怀在夜里缱绻,
  • 朋友圈发的 但却能深深引起我的共鸣 好多都是我想和你说的 其实从我们同桌那会 我就能感受的到 我们两不合适 老吵 老在消耗对方 精力与时间 但我一切都要从我亲你
  • 所以二胎真的没带纠结的,果断奶粉哈哈哈哈哈,我月子里要好好睡觉,阿姨带娃睡,这样儿子也可以和我睡,也不怕儿子误伤到我,并且我时不时的眩晕没办法让我坚持母乳~ 真
  • Ray_Ins電車待ちさえちゃん 懐かしい雰囲気の駅がかわいい!!都心からちょっと足をのばして路面電車を降りると、まるで時が止まったかのような「ザ・昭和レトロ」
  • “融合基础设施”“网络基础设施”等不停在地屏上跳跃,展现新区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产业图谱,囊括了从顶层设计到智慧中枢到智慧应用等一批知名企业。目前,“城市大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