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这或许也是我不喜欢删聊天记录的原因,它承载了太多美好,虽然也夹杂了很多物是人非的撕裂感。

每当想翻看,总是会最先想起最甜的那部分

我相信在我们说出这些话的时候是真挚地,对未来充满热情、善意和期盼的,是什么消磨掉了这些热忱?可能没有答案。

或许仅仅只是:
你高估了你的的承受能力,我也低估了我的敏感程度。
我高估里你对我的耐心与包容,你也低估了我对你的依赖和期待。
你没有兑现你的承诺,而我变成了我以为永远不会变成的样子。

可能就是这些话都犹言在耳,让我一时迷了心智认了真,渐渐失去了平衡自我和共处的分寸感,不合时宜地动用了过分的期待,变得偏执,变的患得患失,像只困兽。

但是,你知道吗?我曾真心期待跟你有一个Happy Ending,也曾坚定相信过,就在那许许多多我至今回忆起来,仍觉得幸福到不真实的时刻。我想如数家珍地把它们藏进回忆里,也想把它们书写在文字里揉进时光↓

1.大家相约爬山,对于从小最不擅长的就是体力活动的我,爬山可能是我最厌恶的选项之一。可是在你的一再劝说下,我直视你的眼睛问你,你很想我去吗,你点了点头,我竟就鬼迷心窍就应允了下来。那天,你拿出水为我扭开瓶盖递到手里,我喝了一口扭上瓶盖,你又从我手里抢走,还顺便把我手机也揣进裤兜。我笑着说一个手机能消耗我多少体力?你沉默却也没把手机还我。在过马路时顺势牵我的手,又在马路边礼貌放开,我僵直的胳膊突然有点不知道往哪摆。

2.我在群里随口说了句想喝芒果西米露,你发来私信问我地址。我推辞马上要回家,玩笑话不用当真。我意外被失控的车惊吓,跟你吐槽了一嘴,你一惊一乍地询问了一路。日暮时分,我正准备下楼倒垃圾,却接了你的信息,跟我说你扶老奶奶过马路,得到的奖励是两碗芒果西米露。而下一刻,你说你在我们第一次单独相约的路口,我跑过去,发现你手里拿着那两碗西米露。

3.湖边的初吻,心跳如擂鼓。其实你不知道在你第一次突然靠近时我就已经心猿意马,只是因为害羞只好佯装不懂你的意图。为了缓解尴尬,我再看远处的招牌,你突然靠近,这次没有退回。睁开眼的时候我不知道怎么看你,只好学鸵鸟把头埋进你的颈窝,你问我会不会唐突,其实我心里开了花却不能跟你说。害羞是真的,但幸福也是真的。凌晨两点你把我送回家,一路上紧盯不放,最后自己独自打车离开。你不嫌夜色渐晚,我也不想念家里温暖的大床。那天你说欠我个仪式。但那天,我成为了你的女朋友。

4.我生理期时在公开场所不小心把坐垫染污,慌忙坐下向你求助,你二话不说卷起坐垫收好,我担心男孩子拿这种东西会让你尴尬,可你不置一语把袋子收在身后不让我拿走。回到房间,你毫不嫌弃拿起我的鞋,二话不说为我洗好弄脏的椅垫,我问你不会脏吗,我自己洗吧,你说这有啥,这不是应该的吗?

5.我向你袒露我过去的感情经历令我高度缺乏安全感,而现在这段关系突如其来的反转也让我有太多不真实感,但同时我觉得我因为过去的人而把这种防备心理加诸在你身上对你很不公,自责自己这样的心态很糟糕。你说叫我自我一点,拿回骄傲,不用小心翼翼,不用斟酌用词,你说你不会因为我的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而厌倦反感。你说,你陪我克服那些不好的回忆,你说,如果会让我有不真实感,不安全感,那一定是你的问题,是你做的还不够。所以在朋友向我提出姐弟恋的风险,叫我谨慎考虑时,我很坚定的表示你能接住并化解我所有负面情绪。

6.我们第一次约会,从认识以来就没有发过一条朋友圈的你主动晒出电影票根和场地。吃饭前因为一句话把我惹哭了,哄了一路,坐在饭桌前你一边帮我擦眼泪一边说:不哭了,生气也不能不吃饭呀,我错了,我们先存档,吃完饭再生气好不好。我当即被你无厘头却又很暖心的方案逗笑了。饭后走在路上,你牵着我耐心地询问我刚才怎么想的,我说你不是知道我生气的原因吗?你说你虽然知道原因但是不知道我的具体想法,你想知道我的心路历程,才能避免再次犯错。我当时在想,这谁听了还能气的起来可就太不识好歹了!

7.公园的长椅上,我躺在你腿上,你不停的往我身上喷花露水,生怕蚊子多咬我一口,腿麻了也不让我坐起来。你教我打你喜欢的游戏,耐心地告诉我页面怎么操作。当时我心里在想,如果能这么一直一起虚度光阴,好像也不错?

8.母亲节前夕,你让我陪你回家见奶奶。我很震惊,也确实没有准备,就拒绝了。包括后来端午的家庭聚餐,你也提出带我一起参加,虽然我仍然没答应。但是那些时刻,我真的有一种安定和踏实感。

好多好多这样的当下,我真的能真切的体会被人捧在手心的爱着的幸福感。也是这些瞬间,我坚信时光可以很长很长,我再也不想要什么顾虑和防备,我开始由被动变得主动,开始会索取敢要求,也会对他人炫耀你的存在。但是或许是我不断递增的需求感,和时间流逝后趋于平淡的日常相处质量没有能够同步,之间产生了关于期待值的巨大落差,我开始敏感焦虑患得患失,给你带来了无形的压力和不适感。也就是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慢慢走向岔路,在彼此的消耗中走向散场。

可能世界上没有一种感情能如初生般热烈,也没有人能守住每一个承诺。但是我们都少了点信心,少了点决心,少了点勇气。那些无用的骄傲,困住了两个人,输给了缘分,输给了“不适合”。

辜负了相遇,我真的很遗憾。但是茫茫人生,谁又能保证全然不遗憾呢?虽然千般不舍,万点不甘,我还是想祝福你能遇到,你勇敢奔赴,不惧付出的那位良人,哪怕那个人不再是我。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生死狙击之死神游戏986、987章
  • 全球超富把钱花在哪了?
  • 黄磊为家人做手工水饺,孙莉视角下的他满脸幸福
  • 南沙聚侨进口商品直销中心!五一假期进口货低至5折,无需预约,不限购,现金或刷卡均可,付款后直接带走.(促销时间1号至10号)
  • 朱婷18分瓦基弗银行3-1舒耐 取小组赛两连胜
  • 男子自称是来自2030年的"时空旅行者" ,并通过测谎
  • 生活丨60秒极速入睡法
  • 九大刮油食物,怎么吃都不怕胖
  • 减肥不是自虐,复习BBC《关于减肥的十件事》
  • 淮安的哥连续6年为乘客发现金红包。
  • 狗奴都被骗过 原来他们不是真心的
  • 中华大地无数被医生工作耽误了的段子手啊
  • 罗志祥:“叫你们老板出来”阿信回应:“我等你十年了!!!”
  • 《还珠格格第三部》已过14年,蒋勤勤性感刘涛逆袭,小燕子最惨
  • 今日礼葬,西点录取华裔小英雄王孟杰,全美学生掀起控枪浪潮
  • 世纪复合?比伯与赛琳娜长达八年感情大戏!
  • 爱尔兰6岁小女孩给NASA写信:把冥王星还给我!
  • 王源为了见易烊千玺,穿的裤子都别有用心!
  • 林志颖钟汉良元彬昔日合照
  • 景区摇钱树被摇断 这个景区是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