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势突围!青海日均游客突破20万人次】#青海[超话]# #青海#
暑期以来,从西宁周边游到省内大环线,一条条定位在青海各地的微博、朋友圈让大家看到了暑期旅游的火热场景。

据最新数据统计,青海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6月以来“青海旅游”互联网搜索指数逐步攀升、平均每日20万游客游青海……这背后,是青海旅游又一次的逆势突围。

青海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日前,携程发布6月和7月的旅游数据:随着暑期进入高峰,国内旅游市场不断升温。西宁上榜最受游客喜爱的私家团目的地城市、青海上榜全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暑期旅游经济随着青海气温的升高日渐火热,7月20日以来,我省多个景区接待游客数量陆续突破万人次,日渐丰富的旅游产品更为游客增添了“新口味”。

市民李杰在西宁市城中区莫家街经营着一家特产店,6月以来,李杰晚上回家的时间从19时延长至23时,手机里的进账记录也让他看到了旅游市场复苏的提速。

“暑期以来,省外的游客明显增多,店里枸杞、牛肉干、黄蘑菇、蜂蜜的销量还不错。像袋装牛肉干,一个月能卖出差不多500袋,其次卖得最好的就是枸杞,游客们对青海枸杞的评价都很高。”李杰一边帮顾客装货,一边介绍。

不仅特产店销售火热,凉爽的天气让西宁的夜更加热闹。在新千美食广场、唐道·637街区、力盟商业街区等繁华地段,各地口音交织在一起。景区酒店外,旅游大巴车一字排开的场景,让市民感觉到,青海的旅游热起来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入青游客更看重旅游的安全性和品质,小规模、私密性、个性化的私家团线路最受青睐。

今年,我省各地文旅部门推出两百余条旅游线路,通过旅游线路串联起青海东西部旅游资源。一批赏美景、尝美食、享民俗、品文化的乡村旅游、生态旅游产品备受青睐,各地推出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了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

6月以来日均20万游客游青海

超10000人——这是茶卡盐湖景区8月1日单日客流量;而在5月份,景区的单日客流量最高为600人。

“6月以来,大量省外的游客来青海看盐湖、看草原、看国家公园,景区游客人数成倍增长,也让旅游从业者感到市场复苏的信心。”青海茶卡盐湖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栋介绍,为了丰富旅游业态,今年茶卡盐湖新增采盐体验、民族特色歌舞演出等多项游乐体验项目和网红打卡点,并推出高考毕业生优惠活动,让游客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通过体验了解茶卡大青盐的发展历程。

这个夏季,青海旅游有多热?一组数据告诉你: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6月至7月,全省日均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青海旅游环线自驾游、租车游、包车游、团队游、定制游在暑期激增,旅游市场再次迎来小高峰。

不仅如此,6月以来,青海旅游关注度持续上升。“青海旅游”互联网搜索指数逐步攀升,整体环比增加28%。青海湖、茶卡盐湖、塔尔寺景区等热点景区搜索指数环比平均上涨20%,全省热门景区搜索度整体呈现大幅增长的态势。露营游、微度假、生态游持续升温,自驾游成省内外游客共同出行方式。

环湖赛的火热开赛引领着更多人选择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再次掀起青海的骑行热潮。在线上线下,环湖赛车手们途经的路线,成为旅游博主推荐的热门路线。

海北藏族自治州达玉部落相关负责人介绍,环青海湖每40公里左右都有驿站可以给游客提供自行车租赁、休息补给等服务。随着环湖周边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游客的体验更多元,在环湖过程中可以选择自驾、摩托、骑马等多种方式。

据统计,7月20日以来,环湖周边自行车服务驿站日接待骑行游客超过3000人次,预计每天在青海湖沿线环湖骑行的游客能达到万人。

铁路共计发送旅客93万人次

今年,西宁在众多旅游城市中“C位出道”,上榜十大最受游客喜爱的私家团目的地城市。当全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飙升至35摄氏度以上,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到西宁享受清凉一夏。

“铁公机”直观感受着青海的旅游热。8月1日上午,西宁火车站出站口,闸机口排起长队,游客们有序扫码登记等待出站。根据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统计,6月至7月铁路共计发送旅客93万人次。

“青海旅游破圈突围的背后,是大美青海旅游名气的不断提升、旅游新业态的加速发展,也离不开青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青海省华运国际旅行社负责人王继善告诉记者,7月23日19时40分,随着Y971次列车驶出西宁站,“天路格桑花”进藏旅游专列开行,68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开启青藏之旅,这是文旅部宣布恢复旅游专列业务后,青海的首趟暑期旅游专列。

在旅游行业从业十多年,王继善感受着各地交通的发展变化。他说,在青海,立体的交通网络,让省内外游客感受到“诗与远方”不再遥远,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支撑和服务青海旅游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

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投入路网建设和环西宁两小时交通圈的构建,环青海湖、祁连、门源、互助等地以风景观光为主的旅游交通更加便利。315国道和青藏公路成为国内公路文化的标志性符号,青海成为国内自驾游的重要目的地,每年进入青海的自驾游车辆呈增长趋势。

“大美青海”话题播放量突破23亿人次

“不管是旅游景区的蝶变,还是旅游企业的矢志坚守。青海各地文旅部门、文旅企业都在苦练内功、创新转型、努力突围。”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常红安说。

今年,省文化和旅游厅下达省级文化旅游发展专项引导资金1.89亿元,暂退质保金8807.9万元,推出30条优惠措施,帮助文旅企业纾困解难。为活跃文旅市场,我省持续开展文旅惠民消费主题活动,分批分期发放涵盖旅游景区、旅游住宿、旅游演艺、文旅产品、旅游线路产品等领域的文旅消费券2000万元,直接拉动消费3556.69万元。

常红安分析,这个夏季,随着我省露营游、微度假、城市生态游等旅游新业态持续升温,旺盛的市场需求为青海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全省各地乡村旅游景区景点通过增加景观设计、更新娱乐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延长产业链等方式丰富市场供给,提升了乡村旅游的竞争力、吸引力。

线上青海旅游热度高,线下景区景点也纷纷推出优惠措施,让青海文旅市场“热”起来。

我省通过举办非遗进景区、微视频大赛、农(牧)家乐美食大赛、“歪果仁带你游青海”、第十九届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等线上线下活动600余场次,开展群众文化活动2200场次,培育特色文旅品牌,助力文旅企业纾困。此外,举办“摄影家与青海”“共话青海情”展播活动,“大美青海”话题播放量突破23亿人次。

(西海全媒体记者 吴梦婷)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合肥十年# #牢记嘱托 合肥答卷# 【数字化浪潮”席卷而来 合肥跑出发展“加速度”】

数字产业、数字技术、数字农业……“数字+”正成为解锁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与此同时,“智慧场景”不断汇聚,也让合肥拥有了更加智能的“城市大脑”。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有着广阔的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十年蜕变,合肥正在经历全面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

  “数”看企业蜕变 传统行业快速转型

  以“顺风耳”图聆工业云平台为数字底座,提供“尖刀”应用,在帮助企业解决“老问题”时,利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找到“新解法”。这是合肥本土大数据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所打造的,安徽省首个政企联合打造的市场化运作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

  厚植产业新土壤,一批本土大数据企业蓬勃生长,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2021年9月16日开展大数据企业认定工作以来,合肥共认定774家企业为2021年合肥市大数据企业,认定数量较2020年增长108%,目前有效期内大数据企业已超千家。

  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当下,一批传统企业紧抓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驱动产业融合创新,实现效率升级和利润增长的“华丽转身”。

  在安徽海神黄酒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由数字化生产设备、5G、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建立起来的黄酒制造执行系统正在有条不紊运作,整个流程完全实现自动化操作。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车间的数字化改造投入了900多万元,项目使用3年来,公司生产效率提升263.58%,人均产量由原来的每人每天1200瓶提高为4363瓶,销售额和利润额分别增长51%和103%。

  2020年合肥市数字经济规模超4000亿元,占GDP比重超四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左右,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2021年9月,在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中,合肥市荣登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并获评数字经济发展新一线城市。

  2022年3月17日,《合肥市“十四五”数字合肥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4%,建成5G基站2.5万个,行业型和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大数据企业超过200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过2000家。

  根植沃土,合肥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数”说产业飞跃 大数据赋能亮出“合肥智慧”

  7月24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拉开帷幕,不少“合肥元素”惊艳大会,5G卫星互联网全球宽带通信系统、数字地球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产品、车联网大数据、量子加密对讲机等新兴技术产品亮出“合肥智慧”。

  其中,合肥本土企业云玺量子科技受邀参展,带去的量子智能办公外设、量子安全智能印章、量子安全智能签字笔等产品让人眼前一亮。总经理童迎伟感慨,面对数字办公的新兴市场,云玺量子创新融合量子安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量子安全智能办公生态,从量子信息技术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离不开合肥完善的产业链培育。

  创新玩转数字,产业加“数”前行。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到数字车间、智慧工厂,在这背后,是合肥数字经济产业近十年来的厚积薄发。

  数字战场,“战新”打先锋。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合肥以产业发展为基础,聚焦“大智移云”“芯屏汽合”,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合肥数字产业跻身长三角前五。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第一批战新产业集群,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安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产业跻身全国城市“八强”,中国声谷实现“双千”目标,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近300家。

  十年间,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万家企业登云”超1.3万家,累计建设117家智能工厂和1107个数字化车间;培育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5家,高新区入选首批12个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数字农业紧跟步伐,“智慧农业谷”、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河区大圩农业物联网小镇等一批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加快推进。

  产业蓬勃发展,为创新提供蝶变沃土。“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串珠成链,让产业与创新相辅相成。

  十年来,合肥发挥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全国领先的数字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原创性成果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聚沙成塔,如今,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应不断释放。蜀山、包河、高新、庐阳4个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培育等领域不断传出好消息,一座生长于江淮、辐射向全球的数字经济高地正加速崛起。

  “数”闯技术蓝海 不断扩宽创新边界

  子女放心不下独居老人,双职工父母担心孩子不按规定时间回家……十年前,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繁琐难题,如今在社区“智慧大脑”的支持下,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一智能管理系统来自于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的“福居智联,智慧社区”项目,安装上“智慧大脑”的社区将各种智能化设备与社区联动,完成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3月,合肥公布首批83个数字经济经典应用场景,“智慧社区”项目位列其中,此外,场景覆盖工业、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每个场景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智慧大脑”,在数字算力的支持下飞速运转,城市变得更加“聪明”。

  “智慧场景”不断汇聚,合肥也拥有了更智能的“城市大脑”,背后是能力支撑平台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2019年10月,合肥能力支撑平台投入使用,作为安徽省首个政务信息能力整合支撑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打通全市100余个市直部门、12个区县部门近200个信息系统,累计汇集338亿条数据,深度治理23亿条,建设3000余个信息能力;能力调用量超过1亿次,共计减少1亿多次材料提交及审核工作。

  中小学报名“指尖办”,人才安居“零跑腿”,贷款流程从10天缩短到3分钟……数字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合肥,正在展现一幅数据赋能的新图景。

  在“科里科气”的合肥,创新乘数效应日益叠加,这股“智慧风”必然吹向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带。

  2021年6月,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运行,我国先进计算阵营再添重要一员,为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增添动力。运营一年以来,“巢湖明月”深度融合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计算、量子计算等先进计算技术,服务于合肥科技创新、战新产业发展、民生政务等领域;2021年9月,合肥量子城域网正式启动建设,对涉及国计民生的网络信息系统保驾护航,助力全球领先的“量子中心”……

  依托优越的创新环境,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强,数字赋能于具有合肥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必然能在一条崭新而独特的赛道上,闯出一片“新蓝海”。

  正所谓“手中有‘术’,心中有‘术’”,有了“数”的加持,未来生活势必越来越有滋有味。

  (合报全媒体记者 李润媛 刘小容/文 王浩/摄)

【#创新合肥 加“数”前行#】数字产业、数字技术、数字农业……“数字+”正成为解锁产业转型升级的“密码”,与此同时,“智慧场景”不断汇聚,也让合肥拥有了更加智能的“城市大脑”。
  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合肥有着广阔的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十年蜕变,合肥正在经历全面数字化转型,着力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数字经济高地。

  “数”看企业蜕变 传统行业快速转型

  以“顺风耳”图聆工业云平台为“数字底座”,提供“尖刀”应用,在帮助企业在解决老问题时,利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找到新解法。这是合肥本土大数据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所打造的,安徽省首个政企联合打造的市场化运作的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羚羊工业互联网平台。

  厚植产业新土壤,一批本土大数据企业蓬勃生长,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2021年9月16日开展大数据企业认定工作以来,合肥共认定774家企业为2021年合肥市大数据企业,认定数量较2020年增长108%,目前有效期内大数据企业已超千家。

  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当下,一批传统企业紧抓住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机遇,驱动产业融合创新,实现效率升级和利润增长的华丽转身。

  在安徽海神黄酒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由数字化生产设备、5G、数据综合管理系统建立起来的黄酒制造执行系统正在有条不紊地运作,整个流程完全实现自动化操作。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车间的数字化改造投入了900多万元,项目使用3年来,公司生产效率提升263.58%,人均产量由原来的每人每天1200瓶提高为4363瓶,销售额和利润额分别增长51%和103%。

  2020年合肥市数字经济规模超4000亿元,占GDP比重超四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左右,连续三年被评为安徽省发展数字经济成效明显地区。

  2021年9月,在赛迪顾问数字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发布《2021中国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白皮书》中,合肥市荣登2021数字经济城市发展百强榜,并获评数字经济发展新一线城市。

  2022年3月17日,《合肥市“十四五”数字合肥发展规划》正式印发,提出到2025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4%,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将达到14%,建成5G基站2.5万个,行业型和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大数据企业超过2000家,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超过2000家。

  根植沃土,合肥数字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

  “数”说产业飞跃 大数据赋能亮出“合肥智慧”

  7月24日,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拉开帷幕,不少“合肥元素”惊艳大会,5G卫星互联网全球宽带通信系统、数字地球基础平台和应用平台产品、车联网大数据、量子加密对讲机等新兴技术产品亮出“合肥智慧”。

  其中,合肥本土企业云玺量子科技受邀参展,带去的量子智能办公外设、量子安全智能印章、量子安全智能签字笔等产品让人眼前一亮。总经理童迎伟感慨,面对数字办公的新兴市场,云玺量子创新融合量子安全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打造量子安全智能办公生态,从量子信息技术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离不开合肥完善的产业链培育。

  创新玩转数字,产业加“数”前行。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到数字车间、智慧工厂,在这背后,是合肥数字经济产业近十年来的厚积薄发。

  数字战场,“战新”打先锋。顺应数字经济发展浪潮,合肥以产业发展为基础,聚焦“大智移云”“芯屏汽合”,打造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芯屏汽合”“急终生智”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20长三角数字经济发展报告》,合肥数字产业跻身长三角前五。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3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第一批战新产业集群,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安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安徽合肥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产业跻身全国城市“八强”,中国声谷实现“双千”目标,集成电路产业集聚企业近300家。

  十年间,产业数字化加速推进。“万家企业登云”超1.3万家,累计建设117家智能工厂和1107个数字化车间;培育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25家,高新区入选首批12个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数字农业紧跟步伐,“智慧农业谷”、庐江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包河区大圩农业物联网小镇等一批数字农业试点示范加快推进。

  产业蓬勃发展,为创新提供蝶变沃土。“原始创新-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串珠成链,让产业与创新相辅相成。

  十年来,合肥发挥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优势,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集成电路、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开展全国领先的数字技术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不断突破,量子通信、铁基超导等原创性成果在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聚沙成塔,如今,数字经济产业集聚效应不断释放。蜀山、包河、高新、庐阳4个市级数字经济产业创新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数据开放共享、应用场景创新、产业生态培育等领域不断传出好消息,一座生长于江淮、辐射向全球的数字经济高地正加速崛起。

  “数”闯技术蓝海 不断拓宽创新边界

  子女放心不下独居老人,双职工父母担心孩子不按规定时间回家……十年前,这都是日常生活中的繁琐难题,如今在社区“智慧大脑”的支持下,这些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这一智能管理系统来自于中徽建技术有限公司的“福居智联 智慧社区”项目,安装上“智慧大脑”的社区将各种智能化设备与社区联动,完成服务居民的“最后一公里”。

  2022年3月,合肥公布首批83个数字经济经典应用场景,“智慧社区”项目位列其中,此外,场景覆盖工业、农业、服务业、建筑业等领域,每个场景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智慧大脑”,在数字算力的支持下飞速运转,城市变得更“聪明”。

  “智慧场景”不断汇聚,合肥也拥有了更智能的“城市大脑”,背后是能力支撑平台超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2019年10月,合肥能力支撑平台投入使用,作为安徽省首个政务信息能力整合支撑平台,截至目前,平台已打通全市100余个市直部门、12个区县部门近200个信息系统,累计汇集338亿条数据,深度治理23亿条,建设3000余个信息能力;能力调用量超过1亿次,共计减少1亿多次材料提交及审核工作。

  中小学报名“指尖办”,人才安居“零跑腿”,贷款流程从10天缩短到3分钟……数字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合肥,正在展现一幅数据赋能的新图景。

  在“科里科气”的合肥,创新乘数效应日益叠加,这股“智慧风”必然吹向科技创新的前沿地带。

  2021年6月,合肥先进计算中心“巢湖明月”运行,我国先进计算阵营再添重要一员,为合肥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增添动力。运营一年以来,“巢湖明月”深度融合超级计算、人工智能计算、量子计算等先进计算技术,服务于合肥科技创新、战新产业发展、民生政务等领域;2021年9月,合肥量子城域网正式启动建设,对涉及国计民生的网络信息系统保驾护航,助力全球领先的“量子中心”……

  依托优越的创新环境,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榜前20强,数字赋能于具有合肥特色的自主创新体系,必然能在一条崭新而独特的赛道上,闯出一片“新蓝海”。

  正所谓“手中有‘术’,心中有‘术’”,有了“数”的加持,未来生活势必越来越有滋有味。

  合报全媒体记者 李润媛 刘小容/文 王浩/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冬季寒冷时期的常温状态,在通风良好的阴暗处保存,大约4个月。室温超过20℃的话,容易发芽和腐烂,所以温度高时用冰箱保存吧。
  • 我便循着幽幽的梅香,在一抹清浅里,携一怀不变的初衷,让生命在似水流年留下的痕里,寂静,安然!我本无意,却甘愿在有你的流年里,静守一池墨香,与岁月共醉!
  • 十年银行人突然放弃金融经验,跨界到互联网新零售行业,令整个家族错愕不已;他是有多想不开,舍弃光鲜靓丽的投行岗位,去到一个大家看不懂的微商行业;有什么魔力驱使他对
  • 翻到一张看设计师时候的截图 这本书整体上不是很戳我 看得比较艰难 但感情线一些部分写得很动人“他之所以爱上这个人,就是敬佩他有百折不挠的勇气,没道理自己得偿所愿
  • 【#女子租房养20多只流浪狗惹争议# 派出所:将尽快劝其迁走】河北衡水桃城区彭杜乡北田村,一名50多岁的女子租民房喂养了20多只流浪狗,当地村民投诉扰民和存在不
  • 关于我是大冤种这件事3.16出差淮南,今天刚好第十四天合肥地铁开始全面行程码+安康码早上出门还好好的,甚至下班后去振兴路也是好好的等十点钟准备回来,就带字星,上
  • 从基本面来看,锰硅方面,供给端增量有限,3月全国锰硅产量增幅较为明显,但近几周已明显出现短期见顶迹象,上周全国周度产量继续小幅回落,环比减少0.6%至20734
  • 因为一些原因,家里不得不把猪猪送给姐姐,昨天晚上梦到我暑假回家,爸爸牵着猪猪来高铁站接我回家,猪猪每次看到我都会愣住,然后躲在爸爸后面,等我走进它确认是我后,每
  • 进了柳园收费站,靠边,重新设置了导航到小草湖,看到导航上预计15:30到达,不禁有些紧张,只希望千万不能在星星峡安检、疫检时耽搁超过15分钟,否则还要加一次油、
  • ✔️文科生的思维只能理解到这了,好神奇的量子世界,也许是未知的物理知识还没有被发现所以难以解释,只能被盖上灵异的帽子,但这么看来,说不定平行时空什么的真的存在呢
  • #年轻人该先长见识还是先长本事#先长见识能更加的融入这个社会,并且有可以更加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的可爱,可以治愈一切不可爱熬过无人问津的日子,才有诗和远方
  • 2016年神情屡屡不振的王宝强,几乎是在律师的搀扶下走进了法院,一纸诉状将马蓉告上了法庭,王宝强起诉离婚的钱据说都是借的,他发现马蓉出轨后,复查时发现自己连有几
  • [好喜欢][好喜欢] [礼物][礼物]第二幅北渊王长意 他是风自海上来,和煦美好也生生不息 他是大海的精魂,坚韧不屈亦奔腾不止 如你一样纯善赤诚 向心而行 永远
  • 神奇动物真神奇,有被电影里中氛围渲染到,画面滤镜质感不错,演员们有种气质的浪漫美在,小雀斑带着群龙虾那段太好笑了吧~魔法的魅力有点意思,里面的宠物小可爱太有趣了
  • 有些朋友喜欢住顶楼,而顶楼设计成金字形状,卧床之上就是屋脊之下,这样的布局会使得卧室气场缭乱,人睡其中,不能安宁,对事业财运尤其不好。特别是体积比较大的挂灯,看
  • 如何让家族的先人离苦得乐 《地藏菩萨本愿经》梦参老和尚讲解  【复次观世音菩萨。若未来世有男子女人。或乳哺时。或三岁五岁。十岁以下。亡失父母。乃及亡失兄弟姊
  • 小指月说,怒则气上,会失眠,会头痛,会口苦,会咽干,会肋胀,会血压高,会耳鸣,会吐血...... 张从正《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曰,怒气所至,为呕血
  • 在有人向他的院子扔砖头时,在有人踹了他家的大门时,在有人用无人机拍照他家庭内景时他都表现出了无可奈何——实际上这样的态度是应对事件的一种方式,可以让人知道自己是
  • 然而电影上映后,无数人都被打脸,电影意外的好看,他们的合作也相当的有默契。不少观众还以为,这是安排好的互动,根本没有看出来这是一场事故。
  • 吃的东西多了,再怎么清淡新鲜,也需要调味;辣椒、花椒等重口调料不行(上火的哟~)盐和香料也不能多放(热气的哟~);兼顾咸鲜的酱油,还有天然提味作用,自然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