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诸法皆空,为何因果不空?

文/耀行法师

一提到“因果”二字,一些人往往会认为“因果”是宗教性的,宿命论的,甚至封建迷信的。另一些人认为,佛教讲四大皆空,诸法皆空,“因果”是来吓唬人的。

所以,大多数人对于“因果”生不起敬畏之心,不知善恶终有报,为所欲为,造无量恶业。待到自食其果,才后悔莫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因果”。

首先,“因果”无处不在

作为一个佛教的专有名字,“因果”是佛教世界观中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诠释。但“因果”绝非是宗教性质的。相反,因果是普遍性的。

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是指“因”和“缘”。以种子为根本的因,促成种子发芽、生长结果的因素,如土壤,空气,温度,湿度,虫子,雨水等等,这些但凡一切与种子发生关系,使之发生性质变化的因素都是种子的“缘”。“因”与众“缘”和合后所产生的果实来作为对“因”和“缘”的回报,这就是“果”。因此,“因果”又叫“因缘果报”。

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的状态描述而已。所以,不管我们信佛与否,“因果”就在这里,任何人都需要面对。这就是一个“因果”的世界。

其次,“因果”不是宿命论,更不封建迷信

宿命论主张一切事物的发展早已成定局,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而佛教讲“因果”,恰恰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运行规律,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

我们如果想得到一个怎样的“果”,就要先具备一个相应的“因”,以及促成“因”变为“果”的一切条件因素。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真正学佛的人,不会去执着自己前世是谁。也不会卜算自己的将来会怎么样。因为,现在所受用的一切果报,都是自己亲手种下的因。而当下我们对于一切境界的取舍抉择造作,都将决定着自己未来的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各种困境。相信自己的命运是靠自己来改造。明白“诸恶莫”便是断恶因,“众善奉行”便是修善因,“自净其意”便是悟道因。



第三,“因”与“果”不是相等的

人们总说: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今天拍死一只蚊子,大不了自己将来做蚊子被拍死,一命抵一命。

可实际上,“因”“果”不是同等的。若是同等的,那么种一斤的种子,辛勤忙一年后只能收一斤的粮食,农民伯伯岂不是得饿死了。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这便是对“因果”不同等性的描述。因与果的不平等性是错综复杂的,非佛不能究竟明了。

所以《地藏经》讲: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

面对“因果”,我们应当生起敬畏之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四,因与果不是同时的

有些人总是埋怨:自己明明一直在做善事,为何却没有好报?他人为非作歹却好运连连?难道真是好人没好报,坏人活千年?

很多初学佛的人,乐于布施,意在“舍一得万报”。想马上获取丰厚的回报。殊不知,因果不是同时的。

现在我们所受的一切苦乐果报,必定是曾经种下的因。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善恶业,只能为将来播种。

设想一下,我们刚刚播到地里的种子,还没有发芽,我们就要收获果实,这是绝不可能的。在我们新种的种子没有成熟的这段时间里,所享用的一切果子必定都是我们曾经播种并已经成熟了的果子。

所以,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不要为眼前不公平的现象而使我们退失道心。要深信因果,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第五,“因果”以诸法的空性而立

常言道:诸法皆空,因果不空。初学佛的人便会因这句话产生疑问:因果也属于诸法范畴啊?为何说诸法是性空的,却又说因果不空呢?前后句不是正好矛盾吗?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果的“不空”,不是指因果“没有性空”,而是说因果“不断灭空”,有“不昧因果”的含义。因果,即是因缘果报,是一切万法发展状态的描述,即是"缘起性空"。改为“诸法皆空,因果不昧”,大家就好理解了。

“诸法皆空,因果不空”,前一个“皆空”是指因果万法是非实有存在,从“性空”的角度说。后一个“不空”是指因果万法是众缘和合,从“缘起”的角度来说。

是说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众缘和合的,其性质本空,无有自性,并非实有存在。也正因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状态是空无自性的,是缘起的,便以“因、缘、果、报”的众缘和合过程,来表现事物“性空而缘起”的特性。

所以,学佛人不应堕空见,拔无因果。也不可执着于有见,认为万法实有存在。应明了一切假有如幻的事物都以因果来呈现,应不昧因果,不落空有两边。 https://t.cn/RyhTnAA

佛说诸法皆空,为何因果不空?

耀行法师

(一)

一提到“因果”二字,一些人往往会认为“因果”是宗教性的,宿命论的,甚至封建迷信的。另一些人认为,佛教讲四大皆空,诸法皆空,“因果”是来吓唬人的。

所以,大多数人对于“因果”生不起敬畏之心,不知善恶终有报,为所欲为,造无量恶业。待到自食其果,才后悔莫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因果”。

首先,“因果”无处不在
作为一个佛教的专有名字,“因果”是佛教世界观中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诠释。但“因果”绝非是宗教性质的。相反,因果是普遍性的。

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是指“因”和“缘”。以种子为根本的因,促成种子发芽、生长结果的因素,如土壤,空气,温度,湿度,虫子,雨水等等,这些但凡一切与种子发生关系,使之发生性质变化的因素都是种子的“缘”。“因”与众“缘”和合后所产生的果实来作为对“因”和“缘”的回报,这就是“果”。因此,“因果”又叫“因缘果报”。

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的状态描述而已。所以,不管我们信佛与否,“因果”就在这里,任何人都需要面对。这就是一个“因果”的世界。

其次,“因果”不是宿命论,更不封建迷信

宿命论主张一切事物的发展早已成定局,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而佛教讲“因果”,恰恰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运行规律,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

我们如果想得到一个怎样的“果”,就要先具备一个相应的“因”,以及促成“因”变为“果”的一切条件因素。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真正学佛的人,不会去执着自己前世是谁。也不会卜算自己的将来会怎么样。因为,现在所受用的一切果报,都是自己亲手种下的因。而当下我们对于一切境界的取舍抉择造作,都将决定着自己未来的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各种困境。相信自己的命运是靠自己来改造。明白“诸恶莫”便是断恶因,“众善奉行”便是修善因,“自净其意”便是悟道因。

仁慈分享 https://t.cn/R0RZqA6

佛说诸法皆空,为何因果不空?

文/耀行法师

一提到“因果”二字,一些人往往会认为“因果”是宗教性的,宿命论的,甚至封建迷信的。另一些人认为,佛教讲四大皆空,诸法皆空,“因果”是来吓唬人的。

所以,大多数人对于“因果”生不起敬畏之心,不知善恶终有报,为所欲为,造无量恶业。待到自食其果,才后悔莫及。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因果”。

首先,“因果”无处不在

作为一个佛教的专有名字,“因果”是佛教世界观中对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诠释。但“因果”绝非是宗教性质的。相反,因果是普遍性的。

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因”是指“因”和“缘”。以种子为根本的因,促成种子发芽、生长结果的因素,如土壤,空气,温度,湿度,虫子,雨水等等,这些但凡一切与种子发生关系,使之发生性质变化的因素都是种子的“缘”。“因”与众“缘”和合后所产生的果实来作为对“因”和“缘”的回报,这就是“果”。因此,“因果”又叫“因缘果报”。

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阶段性的状态描述而已。所以,不管我们信佛与否,“因果”就在这里,任何人都需要面对。这就是一个“因果”的世界。

其次,“因果”不是宿命论,更不封建迷信

宿命论主张一切事物的发展早已成定局,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而佛教讲“因果”,恰恰是为了帮助人们了解事物发展的运行规律,从而改变自身的命运。

我们如果想得到一个怎样的“果”,就要先具备一个相应的“因”,以及促成“因”变为“果”的一切条件因素。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预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真正学佛的人,不会去执着自己前世是谁。也不会卜算自己的将来会怎么样。因为,现在所受用的一切果报,都是自己亲手种下的因。而当下我们对于一切境界的取舍抉择造作,都将决定着自己未来的果。

这样,我们就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来面对人生的各种困境。相信自己的命运是靠自己来改造。明白“诸恶莫”便是断恶因,“众善奉行”便是修善因,“自净其意”便是悟道因。

第三,“因”与“果”不是相等的

人们总说:以牙还牙,以血还血。今天拍死一只蚊子,大不了自己将来做蚊子被拍死,一命抵一命。

可实际上,“因”“果”不是同等的。若是同等的,那么种一斤的种子,辛勤忙一年后只能收一斤的粮食,农民伯伯岂不是得饿死了。

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担粮。这便是对“因果”不同等性的描述。因与果的不平等性是错综复杂的,非佛不能究竟明了。

所以《地藏经》讲:南阎浮提行恶众生,业感如是。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是故众生莫轻小恶,以为无罪。死后有报,纤毫受之。

面对“因果”,我们应当生起敬畏之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第四,因与果不是同时的

有些人总是埋怨:自己明明一直在做善事,为何却没有好报?他人为非作歹却好运连连?难道真是好人没好报,坏人活千年?

很多初学佛的人,乐于布施,意在“舍一得万报”。想马上获取丰厚的回报。殊不知,因果不是同时的。

现在我们所受的一切苦乐果报,必定是曾经种下的因。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善恶业,只能为将来播种。

设想一下,我们刚刚播到地里的种子,还没有发芽,我们就要收获果实,这是绝不可能的。在我们新种的种子没有成熟的这段时间里,所享用的一切果子必定都是我们曾经播种并已经成熟了的果子。

所以,吃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不要为眼前不公平的现象而使我们退失道心。要深信因果,接受现实,积极面对。

第五,“因果”以诸法的空性而立

常言道:诸法皆空,因果不空。初学佛的人便会因这句话产生疑问:因果也属于诸法范畴啊?为何说诸法是性空的,却又说因果不空呢?前后句不是正好矛盾吗?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因果的“不空”,不是指因果“没有性空”,而是说因果“不断灭空”,有“不昧因果”的含义。因果,即是因缘果报,是一切万法发展状态的描述,即是"缘起性空"。改为“诸法皆空,因果不昧”,大家就好理解了。

“诸法皆空,因果不空”,前一个“皆空”是指因果万法是非实有存在,从“性空”的角度说。后一个“不空”是指因果万法是众缘和合,从“缘起”的角度来说。

是说一切事物都是缘起的,众缘和合的,其性质本空,无有自性,并非实有存在。也正因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状态是空无自性的,是缘起的,便以“因、缘、果、报”的众缘和合过程,来表现事物“性空而缘起”的特性。

所以,学佛人不应堕空见,拔无因果。也不可执着于有见,认为万法实有存在。应明了一切假有如幻的事物都以因果来呈现,应不昧因果,不落空有两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鸥鸟浅飞,草岸边那些摄影人像钓鱼翁一样的耐心守候,只为了拍下自已心仪的一瞬吧。 #大自然的美##中国最美山峰##蓝天下山峰##自然界的美##自然光线##风光狗的
  • 优雅是品牌的基本价值,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全球所有浪琴表业务的指导原则。关键词:浪琴系列的手表有什么推荐吗,美度(mido)手表回收_美度维修点_某某网站未来世界
  • 好像是端午吧……老师:中午你可以去值班房睡觉—-和受到震惊的护长睡了午觉—然后的然后,就是被老师各种阴阳“你这样的话,中午可不能午睡了”来这个医院的意义就是更爱
  • 对此,有网友说,去一家蛋糕店买蛋糕,远远看到一张牌子写着半价,结果去付款的时候却被告知要买第 二件才是半价,半价用的是大字,第 二件用的是小字体,店家都喜欢
  • 所有人都清楚地知道我和他不可能有未来,这是我唯一一次抱着早晚要分开的心态谈恋爱,而我又是如此地害怕分别。z计划都在这里了 懒得拼长图显得有点多 官周明天翻另一个
  • 4天工作制离我们有多远,多国考虑实施四天工作制短时间内,国内想要落实4天制很难,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是靠着人口红利去和别国竞争的。生活中面对的都是现实
  • 现在,我已经成功地将TPE汽车脚垫融入我的生活,享受着它带来的种种好处。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TPE汽车脚垫的使用寿命长,可以长期保持良好的状态。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追星嘛,就好比天上的星星有时候看得见,有时候看不见,但都在心中闪烁不停。@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
  • #联通科技创新##“联通好服务 用心为客户”服务承诺升级# 河南濮阳服务之星张文义 【舍身忘我之无止境的满意追求】“张师傅,快点,快点,电话不通了,有紧急通知需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刘宇宁南珩离十六# #摩登兄弟[超话]# 刘宇宁卓不凡刘宇宁天行健简单的喜欢最长远, 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 懂你的人最温暖。@摩登兄弟刘
  • 8.人间本不该令我这么欣喜的,但是你来了9.这世间本就是各自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10.一开始的斗志和千劲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坚持下去的勇气11. 透支
  • ——《红楼梦·第五回》这句话说尽了人间冷暖,你的财富和地位,决定了别人对待你的态度,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红楼梦·第五回》人和人相处,如果走的太
  • #读书##阅读##好书推荐# ✨️新书推荐《金庸:儒侠人生》内容简介本书作者,曾陪同金庸回乡,以及为《鹿鼎记》寻根,作者和金庸与夫人,在那秋天最美好的行走中,甚
  • 新品拂悦,它真的很强,高端玩家必备,我们群里姐妹都要买这个,无论是伸缩震动都有,直达敏[抱一抱]感点。小海豹,逗豆鸟之后出的小海豹我终于入手了,个人觉得比鸟更好
  • 小金蛋:安心入门的健康加油站刚开始准备吃鱼油的姐妹们建议入手小金蛋,和王牌产品小千金同样的成分,体型小巧一些更好入口,不会卡嗓子。一般吃过WHC家鱼油的朋友都不
  • 武夷山#武夷山做亲子鉴定的医院##武夷山哪里有亲子鉴定##武夷山孕期亲子鉴定收费标准#武夷山万核基因可以做亲子鉴定咨询,地址:武夷山市武夷街道418号武夷山亲子
  • 如果我最好的朋友的最好的朋友不是我的话我应该特别难过 ,对这段感情付出会有所保留。像梦一样的两天 认识了一个人 闯进了我平静的生活 然后又突然的离开了 会感到一
  • 白K金首饰白色K金也是比较百搭的颜色,适合夏天的大部分衣服,镶有各种宝石的白色K金会给这个夏天添加更加完美的点缀的作用。黑色黑色帽子在夏天,也是我们平常见得最多
  • 双子座的人从不停歇,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驱使着他们不断地追寻新的知识和体验,在追求未知的旅程中,双子座不仅满足了自己的好奇心,更在分享与交流中,点亮了无数灵魂的
  • 莫言:《战争与和平》是好小说,是真正的历史小说,真正的战争小说,真正地展示了历史画面的好小说。《红楼梦》之所以能够不断地流传,就在于它是在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