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莫名感到孤独# 开始独居的第一年,曾有朋友告诫我,一个人在家几乎可以做任何事情,但最好不要在下午4点左右独自入眠,否则你将在黄昏之际醒来,躺在床上听见窗外孩子们的玩耍声,楼下老人的聊天声,看着夕阳一点点落尽,继而感觉无比孤独。

在诸多深刻的情感反应中,孤独并不是最特别的一种。事实上,它在生命之初就已经与我们相伴,当父母把婴儿从怀中放到一旁,他/她会第一次体会到孤独的感觉。之后随着缓慢与他人建立联结,结成各种社会关系,物理意义上“缺乏陪伴”带来的孤独感可能会逐渐消退,但精神上无所依凭的感受却会出现在一生中的各个阶段,比如骤然失去具有意义的人,各种原因导致社会关系重大变动,都会让人在悲伤之余感到孤独。

不仅如此,即使是那些身处关系中的人也会感受到孤独。《庄子·则阳》中曾写到一种叫作“陆沉”的状态,即“自埋于民,自藏于畔⋯⋯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比喻人虽然在人群中,却不愿与周围的人相互融合,好像沉入陆地一般。这或许是对“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最古老的描述之一,因为自觉不被理解,或是说出的话得不到预期回应,期待落空后的孤独感往往更为强烈。更多时候,它还会来自带有缺陷的亲密关系,身处这种境遇中的人会觉得无法与身边的人进行情感或观念上的沟通,从而带来“同床异梦”的不适体验。

现代社会中,孤独也是最早被观察到的时代症候。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孤独”一词成为社会研究者和文学家们使用的高频词,并被不断诗化、浪漫化和标签化,以致如今人们提到大都会中相互隔绝的个体,脑中总会出现爱德华·霍珀的那些经典画作:一间房、一扇窗、一盏灯、一个失神的人。也是从这时开始,孤独不再属于“老而无子”“幼而无父”的社会边缘群体,而是成了属于全社会大众的日常经验。

人们也开始思考孤独带来的麻烦。从个体意义上说,孤独感会缓慢损害个人身心健康,世界不同地区的跟踪调查都表明,它对大脑、心脏和免疫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降低预期寿命,由孤独带来的情感空白还会加大陷入不良生活方式的风险;而在更广泛的层面,孤独还可能诱发更严重的社会问题。比如政治理论家汉娜·阿伦特就认为,孤独正是极权统治的根基。孤独切断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孤独中,人们丧失了体验其他事物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样的个体,更容易被极权的强制性逻辑和集体激情所吸引。

不幸的是,如今我们或许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孤独的时代。英国经济学者诺瑞纳·赫兹在2020年的作品《孤独世纪》中指出,早在疫情前,孤独已经成为21世纪的代名词。在美国,每五个人中有三个人觉得孤独;在英国,每八个人中就有一个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可依靠的朋友;在日本,有老年人为了缓解社会孤立感,不惜选择犯罪入狱。

为什么当代社会的孤独有增无减?精神分析学家弗罗姆·瑞茨曼认为,孤独作为一种主观的情绪感受,实际来自于人们“拥有的联结”与“渴望的联结”之间的差异,换句话说,也许不仅是因为我们拥有的更少,也是因为我们渴望的更多了。

比如,全世界连接在一起的社交媒体究竟是孤独的成因,还是孤独的结果?过往的研究者认为,数字化的社交关系有时会让我们有人陪伴,却无须付出友谊,因此会带来更彻底的孤独。如果说个体的人际网络原本可以分为内中外三层,最能影响人们联结感的主要是最内侧的亲密层,社交媒体则将中层和外层的弱关系通通拉进了我们的日常范畴,产生一种“被陪伴”的幻觉。当这种幻觉被打破时,就更容易产生身处“人群”中却倍感孤独的感觉。

《孤独传》的作者费伊·邦德·艾伯蒂则发现,线上社交分享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人们的孤独感,唯一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拥有相应程度的线下关系——“当社交媒体是一个人与这个世界之间唯一的沟通方式,孤独的现象就会更常见。”

2020年后,疫情进一步加重了线下联结的缺失,面对面互动的减少,使孤独成为伴随新冠而来的“时代瘟疫”。2022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简报称,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的发病率大幅增加了25%,在那些社交互动受到限制的地区,心理健康恶化情况也更加严重。

同时,经由互联网实时传播,比过去更密集的新闻事件也可能加重个体的孤独感。在极短时间内发酵的全民话题和日趋极化的网络发声,有时会引发自我怀疑和对群体的不信任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孤独情绪。更严重的是,这类观点讨论还会带来个人与线下社会支持之间的撕裂,因此有人选择不与家人、朋友和伴侣讨论新闻和社会事件,以此规避意见分歧,这又带来了新的不被理解的感受。

不过,最感孤独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需要我们主动建立联结的时刻。无论是世卫组织还是阿伦特,面对孤独给出的第一个建议都是重建社群联结。在新冠时代,我们不仅需要努力巩固原有的亲密关系,和最亲近的家人、朋友保持哪怕每周一次的会面和通信,也可以通过与熟人以外的人交往来重建对社群的信任。比如加入某个线上社区,对楼下的邻居问好,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孤独感。

孤独本质上是自省,或者说是自我凝视的结果。日本汉学家斯波六郎认为,孤独感是“自己的想法无法与他人相通,感觉到只有自己被遗弃后,自己看着自己时,生发出的一种心境”。因此,避免孤独——如果你愿意的话——可行方法之一是停止自我凝视。很多空巢老人在描述自己的孤独时,都会说一切是从孩子离家的时候开始,孩子的离开不仅带走了陪伴,也使他们丧失了一部分生活的意义,而后者带来的孤独感更为强烈。因此也有心理学家建议,挑战孤独的第一步是主动释放善意,试着像一个怀抱孩子的母亲那样去爱和关注某个人、某件事,个人的孤独感也会随之减轻

最后,自我凝视有时也可以成为自我关怀的契机。精神分析学家提出,人之所以能够忍受孤独,得益于童年时获得了父母的积极照料,他们最终会将这种照料内化成自我关爱和自我陪伴,将孤独时期视为一段无人干扰,完全属于自我的时光。这就是变“消极孤独”为“积极独处”的第一步——就像伊丽莎白·毕肖普在49岁那年写给朋友的一封信里提到的那样——“我一直梦想成为一名灯塔看守人,绝对孤独,没有人打扰我读书,或只是坐在那儿,虽然这样的梦想在16岁左右被严厉驳回,但它总在我心里盘旋⋯⋯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经历孤独,或者至少经历一段时间⋯⋯也许它是一种经常性的需要。”

《为什么我会莫名感到孤独?》 文 | 魏倩

(本文源自三联数字刊2022年第16期)

一对如此契合的“灵魂伴侣”,为什么最后还是分道扬镳,可能是这部电影留给人们最大的深思。具体而言,这其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思考:

1. 男女主角是否真的“完全一致”?

电影花费了很长的篇幅细致地描绘了男女主角喜欢同样的剧集、漫画、小说、音乐、游戏……甚者穿着同样的运动鞋,在恋爱的前几年,他们是如此的“步调一致”,以至于他们分手后令观众无限唏嘘。但事实上,这种所谓的“一致”也只是在文学这个大范围的基本一致,在其他方面(比如职业的发展、对待金钱的态度、生活与工作的兼顾等等)却并不一致。甚至在文学这个大范围里,两个人也并不完全相同,比如电影中表达了男主角并不喜欢木乃伊展览,女主角也并不喜欢热气球模型。

2. “完全一致”是否才能维系情感?

不可否认,在情感的初期,如果双方拥有共同的兴趣爱好确实能够使得双方相互吸引。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分歧开始显现,“一致”的作用开始下降,如何处理好这些分歧变得更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必要的沟通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公开课中提到,情感破裂的一个主要的原因在于双方过于聚焦于对方的缺陷和不足等负面因素,而对对方的优点和美德视而不见。在电影中,男主角因为忙于工作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女主角相处,男主角可以和女主角进行沟通,说明这种选择能够切实地夯实双方感情所必要的物质基础,让女主角可以依然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女主角也需要理解自己之所以能“岁月静好”是因为男主角的“负重前行”,重新对这一段关系进行审视。

寻找另一半并不是去找另一个“海尔兄弟”,而事实上也并不存在一个翻版的“世另我”,这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给我的启发。

今日好书推荐《#生活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
作者:程碧

这几年,人们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物质层面有一个飙升期,而后突如其来的疫情又多少打击了这一现状,我们会经历一个内心失衡、感到迷茫的阶段。

未来会怎样?

《生活就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适合经历了疫情后的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不是一本空想的鸡汤文学,而是作者有亲身经历的积极生活的书。16、7岁的时候,程碧就想当作家,一直到30岁才出版第一本书。而后又创办了图书公司。这是程碧的第三本书了。

她想表达的是,无论外界的环境怎么变,生命的本质还是要去努力追寻自己想要的生活,选择一件你喜欢的事情持续做下去,一路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步履不停,远处会有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一路会经历很多暗淡时刻,但每一步都离自己想要的生活更近。

全书总共分了4个大部分,书写了生命中一些奇妙的事情:那些温馨难忘的旧日时光;那些生命中无用却动人的小事;那些与食物有关的生活;还有那些为了梦想努力工作的日子。

知名插画师三乖为本书倾情创作了50余幅精美插图,全书彩色印刷。

#杂书趣读屋##读书##好书推荐##好书分享##读书[超话]# https://t.cn/zRP3KW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每日一善# [悲伤]#阳光信用# 当年大禹治水就总结出了一个道理:堵不如疏。性格方面也是一样,与其让性格为你的事业让路,不如顺应性格优势去发展合适的事业。
  • 后来就种草了家用脱毛仪,选Ulike也是因为朋友推荐还有它宣传不痛(在美容院脱的时候真的蛮痛的 脱完还有用冰毛巾敷十几分钟) 我用Ulike也已经大半年了,现在
  • #阳光信用# [微风]#每日一善# 人之初者,性本善也,人以善为本,事以诚为信,说话要以实为准,做事要有责任心,与人相处要真心,不可欺弱小,不可瞒人心,做人要做
  • 我妈说前天的水不能喝了,事情是这样的,她在淘米,我和她说你别放生水,问咋回事,随后给的回复还是用新鲜水,有事说救命我不太会说,熟悉的人问题不大,一般我会说出大事
  •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他错了,他们也知道错了,他还年轻,他为他的错付出了应有的代价。#随手拍# 好多天之前流行让男朋友跳蜜蜂狗的舞,我想让小田给我跳,但他就是不
  • 十月二日[国庆过得真快乐] 再次来到广州感受北京路 国庆假期人山人海的气氛(虽然最后吃的是不用排队的泰国菜[doge]) 走在东山口的街道上,仿佛自己已经在
  • 无症状感染者407女,37岁,现居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V区11栋。无症状感染者401女,20岁,现居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V区11栋。
  • 说着我的眼光被墙壁上电视机的内容吸引过去:旧事快讯:我国接纳到一段来自外太空的神奇讯号… 我扭头对也末尾吃早餐的老爸说:看,对方的首先舰队快抵达了,咱们和外星
  • 盛喃神情沉默地望着面前的成绩表:“你这个年级第一,应该不是抄来的吧?”“是,”靳一懒洋洋地给她批改着试卷,没抬头答,“抄你的。
  • 热水器、洗衣机、油烟机一应俱全,拎包入住,包采暖物业,可押一付三 13555861673 ️号联系网友投稿:千万不要随便收留人回家,之前找工作的时候认识一个很
  • 三、支撑的作用,这里的支撑就是回调过程的支撑点,有时候也会有跌穿支撑的时候,难道跌穿之后就不是支撑了吗,这里并不能这样理解。关注我,我是微兰,我带大家看懂市场的
  • 生活感悟:1.人只能享受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东西~即使占有也会白浪费……2.任何事情只要开始了,并且时不时会坚持做一些,哪怕很微小……完成也只是时间问题了…3.其实
  • #上海流浪猫领养[超话]# 上海浦东的一只玳瑁小不点 昨天吃饭的时候捡的 特别粘人喜欢呆在人身上(赶他走也会自己跳上来的那种)不伸爪子不抓人不咬人 遇到人会打呼
  • 待连续3次核酸检测结果阴性后,每户每天可安排1人在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到社区指定地点购买生活物资,并在小区内进行适当非聚集性活动等。需转封控管理区域外就医
  • 这些党项人,过去被认为是长城需要抵御的对象,如今生活在长城边,长城还保护着他们的生活,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又很少——绵延2万多公里的长城中,其实
  • 近期剁手总结:1.入手了号称“油皮亲妈”的dw,持妆久,但真的不适合我,什么用了就是妈生皮,我如果生下来是这样的皮肤,我妈早把我扔了……9月20日买的,9月22
  • 可他查阅了国内外所有蒸汽机车模型店和加工厂,却没有找到一列胜利6型,为此,自己手工打造一个胜利6蒸汽机车模型的想法在他内心深处倔强地扎根生长。那时,每次在包西机
  • 增进夫妻感情的要诀夫妻之间需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当夫妻之间彼此信任,并且很相信对方,这样就能更加没有保留的敞开自己,安全感从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信任来建立的,当婚姻失去
  • 不难看出多特在招募欧洲年轻天才方面一直有着独到之处,继20岁的哈兰德和16岁的穆科科之后,里霍夫预计也将成为多特青年军的一员。首先,他20岁就打入大师赛决赛,追
  • ➢ 用过于清爽的保湿精华吧,不到中午就开始紧绷了,➢ 更别说压制嘴角起皮,能压住的第二天就闷出两个新闭口TAT 【重油皮困难户】春夏可以选择直接【控油水和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