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推荐语#
长歌行经典语录(不完全统计)
“强者攻,弱者守,若是力不如人,就只能韬光养晦,才能等到成长壮大,反守为攻之际。虽难受,但不得不受。如此才能存活下来,蛰伏图强。”——李世民

“长歌,我还教过你一句话: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李世民

“朕是大唐之主,亦是大唐之民,护卫家国,是朕万死也要尽到的责任。”——李世民

“我想在有生之年,得见盛世大唐。我要亲手击杀这乱世,并狠狠给它还上一刀。”——李长歌

“在外⾏⾛多时,便欲发的明⽩,国安泰,⽅得万户安居乐业,国强盛,⽅得百姓⽆虑⽆忧,过往荣誉皆属⼩我,到如今,终于能够放下,道恰政治,泽润民⽣,各尽其能,天下晏然,⼤有盛世之像,⼆叔,多谢你,终不负⼤唐,不负百姓。”——李长歌

“人固有一死,跟着师父去走心中的道,阿窦觉得值。苟延残喘的生活,比死更可怕。 ”——阿窦

“孰为男子,孰为女子,我从未去正视过这个问题。先生们是男子,武能定国,个个惊采绝绝,集天下之大能,可我与他们又有什么不同?父亲妻妾们是女子,个个灿然华服,雪肌云鬓,个个心思千回百转,可是这又与我何干?”——李长歌

“我刚逃出长安的时候,只觉已失无可失,天地之间再无掣肘,也曾谋划向幽州、㮶州借兵回攻,可经历很多事后,方知自己错了。场场战事背后,那万千血肉之躯,他们又何辜?”——李长歌

“我已失家,不愿再失大唐。”——李长歌

“谁说女子不如男,我命由我不由天。”——李长歌

“我不信命,我只信事在人为。”——李长歌

“我要亲手击杀这乱世,并狠狠地还上一刀。” ——李长歌

“我幼时承先生教诲,诸子百家略有涉猎,却是最不喜道家的无为。因为与人争方能安身,与天争方能立命,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如此坚信,可就在这几日,我才意识到,是我错了。
我不争,不会害得如弟弟一般的人,为我而丧命;我不争,不会让待我如父一般的人,身首异处;我不争,将全副身家托付给我的朋友,也不会置身险境,他至亲之人,也因我而死。曾经有一位长辈托孤于我,教我找寻自己的道,大道无为,原来如此。”——李长歌(悟道)

“人的一生,身边的人总是会一个接一个地离开。信任新人,告别故人,都是人生中很难的事情。与其说她幸运,不如说是我,我何其幸运,还能遇到想珍惜的人。”——李长歌

“在遇见他之前,我从未想过可以与一个人生死与共,在遇见他之后,我从未想过与其他人共度余生。”——李长歌

“杜尚书不必⾃作多情,我替你挨这⼀⼑⽆⾮是⼤唐如今离不开杜如晦。”——李长歌

“辩解,辩解有用吗?人们只会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阿诗勒隼

“曾有人和我说过,有些人像水一样柔和,包容万物。而有些人,则似火一般,只会愈发熊熊地燃烧。靠近的人都会被灼伤,若是强行呆在一起,只会化为灰烬。”——阿诗勒隼

“李十四,我劝你还是设法给我活下去!哪怕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杀了我!有朝一日能够替公孙恒报仇!公孙恒的仇,㮶州军民的仇你难道忘了吗?可笑公孙恒,竟将后事托付给你这种懦夫!若我是你,我就想方设法在鹰师立稳脚跟,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对方的信任,再伺机而动一击绝杀!”——阿诗勒隼

“攻或不攻,何时攻,我自有考量。”——阿诗勒隼

“人不是为了复命而活,不是为了功劳而活,而是为了自己觉得值得的事情而活。”——魏叔玉

“一个人若是执念太深,便会失了本心。”——魏叔玉

“我们脚下的⼟地,是⼤唐的⼟地,这芸芸的百姓仍然是⼤唐的⼦民。”——魏徵

“思危所以求安,虑退所以能进,惧乱所以保治,戒亡所以获存。”——房玄龄

“我要守住的,不是一座军事要塞,而是万户安居,生生不息的㮶州城。”——公孙恒

“我问你此⽣志向如何,你说纵然世道崎岖,也要踏平坎坷,平四⽅乱,守⼀世安,我还笑你狂傲,这⼀诺,放⼼吧,军民的冬⾐已经备好,来年春⽇的种⼦,也尚有库存。”——公孙夫人

“⼈⽣有死,死得其所。这是他作为这守城之军最⼤的荣耀。”——公孙夫人

“即使是一尾池鱼,我也不敢说一动一念尽在掌握,何况是人。想要算无遗策也好,想要万无一失也罢,算都只是术罢了,道,才是根本。能救下的人在眼前,岂能不救,救下眼前就顾不到以后,那又如何。此道无他,凭心而行,后果自负而已。”——静澹真人

“这世上有千万人为红尘裹挟,逃无可逃,只能挣扎求生。某读圣贤书,食君之禄,不愿袖手度此一生。某愿为牛马走,陪陛下这一程,看看我等能否开创清平盛世!”——杜如晦

“现在你可明白了,何为家,何为国,何为百姓,何为天下吗?”——秦老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制作一枚男表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制作女表则是非常难的,因为女性的心思会很难猜,有时候女性想要黑白经典的款式,有时候她们想要色彩斑斓的,有时候想要佩戴男表。有人
  • 他这个人物写得就太好了,好到了这个人的性格,你就不用演,它就立在你面前。” 袁指导的这段话被我写进了日记,在我漫长的工作生活中,我都是用这一句话来勉励我:“每当
  •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生命、家庭与责任的故事,它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让我看到了那个特殊年代下人们的无奈、挣扎和痛苦。对于我来说,《蛙》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是一个
  • 受不了一点最近发现小区群里进了一位"代表/代言人",这位人物进群不打招呼一进来就是张贴各种公告与过时新闻,不过在小区其它人向ta问及具体问题
  • 高考过去了十年了好友介绍梁先生给我认识也十年了早上跟他开玩笑说早知道会嫁给他,当初就不该通过好友申请[笑哈哈][笑哈哈][笑哈哈]你这么忙这么没时间陪我,我还能
  • [老师爱你]超喜欢科室的好姐姐们[给你小心心]好幸运好幸福=阿华田/三角函数[春游家族]称呼随意爱喝羊奶粉前世@樱河琥珀玩原神 @偶像梦梦祭2 (点进去是我小号
  • 现在上小学,经常也是名列前茅,现在已经把大悲咒背会了,据说这个暑假要把严咒背会!!!我也是醉了,这天界的孩子,真的是比不了啊,极乐的再来人我们娑婆世界的生命,是
  • (我对这个人没有什么兴趣,也不想搞成对线挂人…总之,我想说的是,科普的本质是释义,是引导不懂的人对某件事有正确的认知边界。[拜拜]最近因为某个视频的抽象结论,我
  • 在新政的加持之下,不少前期犹豫应不应该出售的客户开始果断了,之前已经不看房的客户也开始有点心动了。房住不炒的着重在新荔湾上有更准确的体现。
  • 搭载信芯?AI画质芯片,画面控制更人性化 作为海信电视在2024年重磅推出的画质王者产品,海信电视E5NPro还搭载了信芯?AI画质芯片,具备强大的图像调校能
  • 何处安放的相思,化成了柔情的爱意,在为谁浅唱低呤。何处安放的相思,化成了柔情的爱意,在为谁浅唱低呤。
  • 索林冰凉的躯体再一次躺在比尔博怀中,霍比特人终于绝望地明白一个道理,关心则乱,他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他和索林不能以这种关系进行远征。从最开始与矮人正常交流,到最后
  • 和黄亦玫一样,希望能够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真诚坦荡地去面对一切,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和进取的心,找到自我,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好爱哦]当一个人的内心充盈着希
  • 第三次就是在伦敦,也是拍一个小短片- 我甚至觉得连短片都算不上,因为组员啥事不干,剧情,拍摄,storyboard,脚本,剪辑全是我在弄(对你没看错,我一个完全
  • (我记得《红楼梦》里也有一个给我类似感觉的场景,王夫人逼死金钏时,电视剧镜头就是从一个高处往下,看着场景里一众人。开头那一段像是童话故事的结尾,主人公们牵着手走
  •   胡建毓是热爱生活的人,她给自家庭院起了一个很文艺的名字——毓笺花舍。  胡建毓是热爱生活的人,她给自家庭院起了一个很文艺的名字——毓笺花舍。
  • 曾几何时,俄罗斯也想过与美国握手言和,但是事实告诉普京:美国主导的北约,不会错过任何针对俄罗斯的机会。事实表明,俄罗斯不是在逞口舌之勇,或许是为了敲打美国与北约
  •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
  • 本命盘反馈~父母职业的定向以及个人发展的规划还有需要注意的事项有的人天生就适合搞教育或者是很适合一些教育气息氛围浓厚的工作环境以及身边的人 自己的父母另一半都很
  • 权顺荣是恶鬼 这真不是开玩笑的 他就是那种就算你死了再看一遍他的视频都会死灰复燃的程度 爱上此人你就完蛋了 你这辈子就毁了 不论活着还是死了只要一想起这个名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