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同修,当我知道自己轮回过程中所受的种种苦时,我非常伤心地哭了。我是一个极难流泪的人,当时我想,我出家那一世已修到很高程度了,为什么还要贪恋人天福报、不求生净土呢?只因这一个贪字,临命终时一念之差,竟沦入三恶道十次,可谓红尘一念心,轮回六百年!怎不叫人伤心后悔呢?六百年!多么宝贵的时间,就这样懵懵懂懂地遭受轮回,又怎不让人愧疚流泪呢! 我由一个不信任何鬼神的人,学佛后成为一个相信因果、敬畏生命的人,而且又真实地见到自己果报轮回的历程,又怎么不感激本师释逝牟尼佛、本尊观世音菩萨,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诸大菩萨的慈悲加持呢?!当一个佛子跪在自己的本师、本尊面前时,他明白了自己的宿命,在学佛的道路上又迈进一步的时候,又怎么不惕厉奋进呢? 当时我想,我该拿什么来报答佛、菩萨的大恩大德?只有好好学佛念佛,求生净土。想到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今世好不容易重得人身,再不好好修行就太对不起诸佛菩萨,太对不起父母众生了!古德常讲:“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生不向佛国去,更待何生了此身!”今生必须抓紧时间念佛,要不然,待死神一到,不知所趣。当一个人快死的时候,三口粗气一出,你心里是否是只有一个正念——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花开见佛,长随佛学,直至成佛。我做到了吗?没有!我睡觉时做梦妄念很多。如果修到连做梦都是正念了,临命终时必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发誓:今后要时时牢记戒条,用持戒这个金刚利剑,斩掉五欲六尘,消灭三毒十恶。时时痛念无常,常思四圣谛,修慈悲心,视一切众生为我累生累劫之父母,牢牢记住***三宝的恩德,念念不忘无上菩提,勇猛精进,持戒念佛,永不退转,直至成佛,解救六道有情众生,度己度人,不度尽众生,誓不成佛。 一世比丘,不求生净土,只得两世人间福报;得生人间,忘失菩提,不知积善积德,反而造下种种恶因,结果一世不如一世,堕落到三恶道十次。以极苦的果报,还清债后,再投生人世,蹉跎岁月六百年,可见三世怨,难解脱,因果报应不差毫厘!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没有轮回到饿鬼、地狱道受苦?这是因为我前生出家学佛的功德好处,所以能投胎富人家,尽管造业,也只在三恶道的畜生道中轮回,恶缘尽时,佛种子一遇善缘,又会发芽,所以今生又出家学佛。一个人种下佛种后,这颗种子永远不变质;只要遇到适宜的水土和温度,她就会发芽、开花、结果的。一句佛号即是大光明藏,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不是我说的,而是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略论》中多处说到的。出家修行五十年,不求出离自纠缠,只为来生修福报,轮回世上六百年。富贵犹如刀头蜜,三恶道中把债还,吃他半斤还八两,飞禽走兽轮流遍。 参禅明了宿世事,师是圣来我是凡。 今生方信三世怨,念佛深结净土缘。 精进念佛永不退,直登菩提上品莲。 三宝弟子 释寂空 一九九五年十月十七日 写于四川中江 【附录2】印光大师谈圆泽禅师的教训 未有所证,自然不出轮回;即令有所证,尚未断尽烦惑,亦难出离生死。至如唐之圆泽禅师,则已能知过去未来,而尚不能了生死,况但去得好者,岂能即了之乎?! 唐李源之父,守东都,安禄山反,杀之。李源遂不愿为官,以自己洛阳住宅,改作慧林寺,请圆泽做和尚,伊亦在寺修行。过几年,李源要朝峨嵋,邀圆泽同行。圆泽要由陜西,李源因不愿至京,一定要从荆州水道。圆泽已预知自己不能再来,遂将后事一一开明,夹于经中,但不发表,遂同李源乘船去。 至荆州上游,将进峡,其地水险,未暮即停。忽见一妇,著锦裤,在江边汲水。圆泽一见,双目下泪。李源问故,圆泽曰:‘我不肯由此道去者,即为怖见此妇故。此妇怀孕已三年,候我为子。若不见,犹可避免;今既见之,非为彼子不可矣。汝宜念咒,助我速生。至第三日,当来我家看我,我见汝一笑为信。过十二年,八月十五夜,至杭州天竺葛洪井畔来会我。’说毕,圆泽坐脱,妇即生子。三日,李源往视,一见,其孩即笑。后李源回慧林,见经中预言后事之字,益信其为非常人。 越十二年,李源即往杭州。至八月十五夜,至所约处候之。忽隔河一放牛童子,骑牛背,以鞭敲牛角,唱曰:‘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故人远相访,此身虽易性常存。’李源闻之,遂相问讯。谈叙既毕,又唱曰,‘身前身后事茫茫,欲话因缘恐断肠,吴越江山游已遍,却回烟棹上瞿塘。’遂乘牛而去。 各位试想,此种身分(能知过去未来),尚了不脱生死,况但话头看得恰当,去得好,即能了乎?仗自力了生死,有如此之难;仗佛力了生死,有如彼之易。而世人犹舍佛力而仗自力,真莫名其妙!今可以二语为之说破,(不靠佛力者)即是要显‘我是上等人,不肯做平常不稀奇的事’之障见耳。愿一切人,详思此五人之往事,如丧考妣,如救头燃,自利利他,以修净业,方可不虚此生此遇也!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契理契机,至顿至圆,洵为当今之惟一无上法门。惟现在之人,或者自高自大,谓‘既云众生即佛,则我即是佛,何必再念佛’。或以为‘我既是苦恼凡夫,何遽能了生脱死,惟求来生不失人身可矣’。此两种人,皆不明因果之故。 需知众生即佛者,谓其具有佛性之真因耳。设不修念佛妙行,佛性无由显现,何能即得了生死、成佛道之实果?譬如宝镜蒙尘,光明不现,实未稍失。若肯用力揩磨,即可照见一切也。至言‘我是苦恼凡夫,不能生西方,了生脱死,以至成佛’者,乃业深障重,自甘堕落之言。夫今世之人,有为下棋斗牌而不顾生死者,不知若干。若能以此勤劳,修行念佛,何患不往生西方,上证佛果。 …… ……禅则专仗自力,非宿根成熟者,不能得其实益。净则兼仗佛力,凡具真信愿行者,皆可带业往生。其间难易,相去天渊。故宋初永明延寿禅师,以古佛身示生世间,彻悟一心,圆修万行,日行一百八件佛事,夜往别峰,行道念佛。深恐后世学者不明宗要,特作一四料简偈,俾知所趋。其偈曰: ‘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若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 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它去。 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 此八十字,乃如来一代时教之纲要,学者即生了脱之玄谟。学者先需详知何者为禅,何者为净土,何者为有禅,何者为有净土。禅与净土,乃约理,约教,而言。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而论。理教,则二法了无异致。机修,则二法大相悬殊。语虽相似,意大不同。极需注意,方不负永明大师一片婆心也。 (录自《印光大师护国息灾法语》) 须知西方极乐世界,莫说凡夫不能到,即使小乘圣人亦不能到。以彼系大乘不思议境界故也。小圣回心向大即能到。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蕅益大师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乃千佛出世不易之铁案也。能信得及,许汝西方有分。 (印光大师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请常念那摩阿弥陀佛,那摩观世音菩萨! https://t.cn/RJ2IpDz

【我们读经应该怎么读?】选自犟牛老居士《学佛问答》

我们读经应该怎么读?

答:两句话:“会了则会,拟思即差。”你去悟吧!这句话我要再一解释那更错了,越解释你越糊涂。

也就是说,明了即明了,不要再思考。明白没?明白了,明白我再想明白明白,我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错了,就是这么读经;读经不解义,老老实实念,就哇啦哇啦念,就这么读经。因为读经修定力,它是修你的定力,这就是读经典的方法。我们现在犯毛病就犯在这块儿,一读经:今天读有个新的见解,明天读又有个新的见解,认为自己开悟了。其实是耽误了,耽误了你修行,干扰了你的清净心,是把你自己自误了。

“但尽凡心,别做圣解;若做圣解,必入泥犁。”好可怕,同修,但尽凡心,什么是凡心?分别、妄想、执著的心都是凡心,你把这个心去掉,但尽凡心。别做圣解,别以为自己是圣人,圣人的话我来给你解释解释,经典不是圣人的话吗?别做圣解:“佛是这么说的,这个意思我明白了,佛是告诉这个事的!”就错了,别做圣解,若做圣解必入泥犁;你若是这么去读经、去诵经,肯定是进入地狱道。这就是“地狱门前僧道多”,就这么进去的,因为歪解了圣言量,歪解了圣言量,你再去给别人讲,就贻误了别人,这个果报可不得了。

若说十八层地狱有没有十九层?说没有。没有,可有人在那里叫唤。这是怎么回事?十八层地狱里头这位老兄不服气,直跺脚,结果他这一跺脚底下说话了:“老兄你安静点吧,你这一跺脚,这土都落得我满身满脸!”这位老兄说:“我这十八层地狱是最底层了,底下怎么还有呢?”于是他就问底下这位老兄:“老兄你是干什么的?”底下说话了:“我是教书匠,我是当老师的!”为什么当老师的就跑十九层去了?因为他误人的慧命,他不好好教导,我们这些所谓的老师。讲佛法的老师也是这样,用凡夫心去解圣言量,你不是误导人吗?误导人就上十九层。哪些人去的?就这些人去的。

我在刚入佛门的时候,我们梅河就好出善知识,给讲经典。我当时觉得很羡慕:讲得好,一句句都给掰开了,佛这个意思是什么?这句话佛的意思是什么?……现在我明白了,这都是什么?十九层地狱就是这样人往里进,就等着他呢!这句话我再说一遍,对读经你就“但尽凡心,别做圣解;若做圣解,必入泥犁。”因为清净心中一法不生、一法不立。我这样讲不知道同修能不能明白?一法不生,要生一法就是凡夫,没有法。说佛法,佛法也没有,因为佛法就是世间法,世间法就是佛法。一法不生,若生一法,这不就有东西了吗?清净心里哪能装东西?那佛怎么讲的?佛是这样讲的:“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佛说没有法,你偏来个法,你就生起来个法。错没错?所以一法不生,一法不立,在心里头立上一法,就不是佛法了。

我们念佛也是一样,立一个阿弥陀佛就错。那如何做?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要是有念就错了。说无念还错,无念落到空边,有念落到有见,你说错不错?那怎么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天天阿弥陀佛,这里面又有无念还念,念而又无念,这就是佛法。

实际真正的圆融法中间也没有,这叫什么?去掉两边不要中间。这又糊涂了,这是怎么回事?说有中间,有中间就是菩萨,是大乘佛法、是菩萨道、是中道;但是到如来的果地,如来的见解,中道也没有。为什么没有?我一说你就明白了,若有中道必然有两边,没有两边怎么能有中道呢?《金刚经》里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不住在两边,也不住在中间,这是真的心,这就是你的本体。

什么叫住?住就是滞住,住就是攀缘,住就是执著住就是著相,住就必然是住在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住。执著于色声香味触法就是有住了,和清净心就不相应了。它错在什么地方?就错在住在幻有上,色声香味触法本来是幻觉,不是真实。什么是真实的?永恒不变是真实,这些东西都有变,都是无常的,所以它不是真实的,它是幻有,你所住就住在幻有上。

所谓无所住就是不住善恶、不住是非、不住人我、不住空有、不住正邪、不住迷悟,凡是分别的一端都不住;所谓无住,就是不住对待的两边。所以怎么来辨别邪正?今天我所讲的全是辨别邪正。你看和我那标题绝对相应——邪正辨疑嘛!我们怎么分别?现在为什么要讲这个?不讲这个了不得了,现在骗人的把戏太多了,变着花样儿来骗人;都是举着大佛,都是佛、都是法……可了不得,要不懂得这个很难修。一步走错,一步一个坑、一步一个坑,都入火坑,都入地狱的火坑啊!所以不要住对待的两边,不住在对待的两边;那中间呢?中间也不住,这就是圆融了,就是如如了。

而生其心是什么意思?只要不住相,必然生空寂妙明、能生万法之心。而生其心就是别著相,这叫而生其心。你不著相,妙明本体必然现前。我们念佛也是一样,我不住于念,又不离开念。不住念又不离开念,这就叫作“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念佛修心,修心必须要念佛,这个方法非常殊胜,而且快捷又稳妥。我们有念是心,无念是性。心是性的用,性是心的体。只要心性合一,则能背尘合觉。这样修当生即可成就,所以真实的修行不能离开生活。

正如纯印老人家讲的:“在生活中要事事不走心!”只要平常无心,无心就是平常心。方才我讲平常心,什么是平常心?无心就是平常心,不走心就是平常心,一走心就不是平常心了,变成凡心了。无心是本体心,走心是凡心,是搞分别执著的心。只要我们平常心现前,那么我们的生活照样穿衣吃饭,这就是困了睡、渴了饮,就是真的无相修行。我们说困了睡、渴了饮,那我们现在也能做到。但做到你是搞分别,睡觉有个睡觉的相,穿衣有个穿衣的相,吃饭有个吃饭的相,好吃、坏吃不都是相吗?都是搞分别,真正修行没有啊!

我讲过,纯印老人家吃邻居不要的发霉、长毛都变绿了,连猪都不吃的苞米面。我们一吃又辣又苦,那绝对吃不了;但她老人家一边吃一边吧嗒嘴:“这多香啊,哪有苦啊辣啊!”你看老人晚上闭着灯能纫针、能做活,我们行吗?因为她没有分别,哪有白天黑天啊?她是没分别,她是平常心去修道,如果你这样修、这样做,愚痴的人和有求、贪心重的凡夫必然讥笑你,而大智慧者他必然能理解你。向自心之外用功夫、做文章的人,就是自作聪明的人,是自己认为自己聪明的人,实际他并非是聪明者,这就叫作:

学佛觅悟门,选法趣不同。

普为净土客,莲蕊却不红。

金砖陪梵呗,心香住晚风。

花絮果自茂,果落始自空。

日月两盏灯,奥妙在其中。

人间一台戏,谁解其中意。

化佛送纯印,应劫百年生。

纯印乃心法,菩提在自心。

般若人人有,何须求外因。

实性即佛性,空身是法身。

齐白石与黄宾虹绘画异同比较

闻是艺术
01-26 16:33文化达人
我们比较同类艺术顶尖人物的艺术作品时无疑是一件很难的事。但我们必须来做这项工作,因为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发现他们各自的骄人处,才能明晓他们之所以形成骄人的原因,这对于后人的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启发。我们今天的诸多从事书画艺术者往往对大师羡慕有加,而对大师究竟如何形成了骄人处却知之甚略;他们往往关注大师最高成果,却忽视了大师何以能由低至高爬坡成功的技巧选择。当我们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他们各自的特点便会凸现出来。
说到齐白石和黄宾虹,人们都知道他们同是近代国画领域具有完美继承与开拓成功的顶峰式艺术巨匠。但是当我们将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时便会清晰地看到他们虽属于同一类型,但在艺术风格上的取向上却是完全相对立的,似乎有些水火不同炉的感觉。不过,如果细加排比一下我们就会感觉到在本质上他们有着惊人相似的一面。
中国传统国画所秉承的基础是对笔墨的虔诚守护和追求。对于每一个国画家来说,在他们的创作中可以轻视构图、色彩、内容,但所示与人的笔墨必须是不苟的。似乎笔墨便是人的操守一样,人可以贫穷如洗,可以目不识丁,也可以毫无社会地位,但必须有德行,否则便不配是正人君子;国画虽云远看其势近看其质,但对于“质”有着更重要的强调。这质就是笔墨,就是与正人君子相匹配的德行。我们说到国画的笔墨似乎给人的印象只是单纯的指笔墨有无功力,其实并不是完全如此的。功力只是其中的一方面。那么难道笔墨的表现还有其它的内容吗?是的。

国画中的笔墨除了必须表现出书法的韵味外,还必须恰当的发挥它组合的美感来。如果仅有功力而不能得到恰当的组合那么它就成了吴冠中所说的“无意味的笔墨”,非但失去了美感且有搅局的破坏美感的形成作用。在国画笔墨中形成了两种对笔墨运用的极致的形式:一种是积墨法。这种手法一般由淡起笔,等到第一次墨迹略干时再接着画,如此反复皴擦点染,甚至上了颜色以后还可再皴、再勾,直至画足为止。积墨法追求使物象具有厚重蓬松的立体与质感,为此画面既要浑然一体,又要笔迹显露,墨色生动,光彩焕发,避讳画面灰暗板滞。再有就是使用积墨法不限定时间,即使一幅画完成了,如果认为还需要添加,随时可以再接着添加。积墨法的笔墨不厌其多,以表现得当为准则,且需要行笔灵活,无论用中锋还是侧锋,笔线都应参差有序的交错,使之聚散得当,笔笔有力,行笔有度。
另一种是减笔法,这种笔法为南宋画院的梁楷所创,它要求尽量的减少用笔,用笔虽减却能起到以一当十的功效,为此它要求画家不但用笔要果断历练准确恰当,且要因物象形,强调一次性,尽量避免复笔描绘,为此要求画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书法功力。相对积墨法而言,无疑减笔法更强调书法用笔的质量,用笔的质量将决定着作品的品质,为此减笔法的用笔难度更大些。

我们以上所说所对应的就是黄宾虹和齐白石。社会及学术界普遍认为他们两位一位是以积墨极至而成功者,一位是以减笔大写意而得道者。这里声明一下,我们这里所谈的成功不是以市场为参照而是单纯从艺术角度来评判的。

黄宾虹一生对国画都在执著的探讨着,一般都认为他早年画传统虽然使用技法也属于积墨法,但直至暮年才将积墨作到了登峰造极,不但形成了独特的个人风貌,且将积墨达到黑中透亮、浑厚华滋、远观严整近看凌乱的这一最高的黑密厚重境界形式美展示在世人面前。黄宾虹注重笔墨的运用,凌乱的笔墨包括了长短不一、粗细干湿不等、深浅有别线段外,尚有许多种不同的点法,这些都是草书韵味十足的,并非无书法功力的“水货”点线。

黄宾虹十分重视书法性用笔,他将行草书笔法灵活地运用到积墨法中,他认为“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堕石。”他的山水画构图大多为竖长,内容也基本为传统近中远三段式:近处为屋宇、石、土坡、水面、树木,中景为山体、屋宇树木,远景为远山。他的画作大都为平远、高远,总之是很传统的山水画式样。能够欣赏他的作品的基本属于内行,因为他的画供人欣赏的基本不在内容。那么美术作品欣赏的不在内容又在什么呢?答曰:笔墨味道和笔墨构建的空灵厚重透彻的空间景象。

黄宾虹具有精湛的书法功底,在用积墨法创作中,书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其实他的顶级作品并非只有黑的一种,尚有一类“近视之几无物象,唯远观始景物粲然。”(傅雷评黄宾虹画作语)单纯彰显笔的作品,此类以点线构成的作品并不追求黑。因此欣赏他这样的作品就像欣赏用红木制作的优美家具,必须同时欣赏构建的材质,即画面的笔墨。我们知道,书画界具有精湛的书法技能者不少,但能运用在国画创作中并能使书法起到巨大作用的却寥寥。内中的道理就在于,一般画家是利用书法使所绘富有骨力和韵味,而黄宾虹则大异其趣,他是将所绘内容视为彰显书法笔墨意趣的场所。就这一点来说,他本人也不见得主观已经认识到,但他努力的结果即从他大量的作品中确是可以得到印证。请看他的作品(图1,2)这两张并不以黑为特色的作品,是以山水画面作为笔墨的依托,表现的是草书点线的笔意情趣。这样说并不是说没有了画意,只是说在画意美感的背后尚有另一层书法的美感在。也可以说这里是用具有书法美感的笔意体现了画意。历史上出现过这一类以表现书法意趣的文人绘画,但他们远不能与黄宾虹比肩。因为他们对于笔墨的运用远不如黄宾虹丰富精妙,对画面的处理也远不如黄宾虹饱满苍润多姿多彩。黄宾虹以线条为主的画和以黑著称的作品到底哪个是他自己认为的“我或者可以成功了”的作品呢?似乎应当是这些以线条组合的作品,因为就绘画的表现本质来说“近视之几无物象,唯远观始景物粲然”才是“不似之似”最高境界的表现手法,而黑中透亮浑厚华滋仅是一种具有可复制性的美感形式。前者没有固有的规律可循,作到需要有精湛的书法功力和对绘画天才的理解;后者有固定的程式和终极目标模式,只要对这个工艺流程明晰并不难做到。黄宾虹也有一些花鸟画,虽然占据他总体的不多,但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他将绘画视为书法之一斑。
请看(图三),这样的作品画的虽然是花,但书法的味道似乎更胜于画所展示的美。如果这里没有精湛的书法技艺支撑,观者或许或认为这是个中学生所画,而正因为有书法用笔的原因,一下便扭转了乾坤,成为了大师之作!这么说吧,以黄宾虹的美术功力,他完全可以画得与前人、今人一模一样,他的作品中就有那样的,但那样的作品远不如这样的有味道也是不争事实!齐白石涉猎的内容有人物、花鸟、山水,请看他的山水画(图4),这里的柳树、土坡都用灵活的书法线勾勒出,书法的味道几乎盖过了画的味道。再看他的花鸟画(图5),坚挺的松干,尤其是对柔韧的马尾松松针的用笔,书法意趣十足。画面的内容很简单,我们试想,如果没有精湛的书法技艺支撑,这两幅画不仅大为失色,且还能称为画吗?齐白石类似的内容简单的作品很多,之所以他的大师地位坚不可摧,正因为书法成为了他绘画底蕴的堡垒,当人们面对他们的作品时,解析其中美的因果,最终必定会归结到书法美的决定作用。
总之,齐白石与黄宾虹的绘画都极端重视书法意趣的体现,不管他们主观上意识到没有,实际上他们都是将画面主要的作为展示书法笔墨的场所。就山水画来说,黄宾虹最高境界的“点线构成山水”以凌乱的点线组合成妙不可言生动的山水图,颇具有现代艺术味道,它强调的点线形式美颇接近现代西方的野兽派、立体派。不过只能说是接近,因为他独有的书法味道的点线是野兽派、立体派绝对没有的。而这乃是他作品的灵魂。齐白石的山水追求笔墨的意趣,是纯粹的减笔国粹式。在此方面较黄宾虹更鲜活,更富有诗的味道。在花鸟画方面,黄宾虹不如齐白石的鲜活和富有朝气,他强调孤芳自赏的文人气韵。齐白石的画文人气息虽强,但更追求贴近生活和市场化的民俗味道。他们一个是在书斋内起舞,在埋头探索中自娱,不求有看客捧场;一个是在市场上周旋,既要体现自我价值又要在其中讨生活。(自:香港特区画报) https://t.cn/z8AkI3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的心在疯狂滴血[泪][泪][泪]主要是我没有做好功课,不知道海水珠原来那么贵,当然也是因为我是在那个本身均价就贵的商城里买的。去年11月份,也是在她家店买了一
  • )第一次拍没有拍单独的TT然后导致不好做图55之后有机会一定补上・ᴗ・̥̥̥ 抽3位12.22抽1位52年末开奖(不抽宿伏、辱骂过伏黑惠的人,会查成分看主页,一
  • 其实你已经很幸福了,吃饱穿暖,没病没灾,隔三差五还能吃顿好的,偶尔还能睡到自然醒,肥嘟嘟的一身福气,人这辈子要是能逃过天灾、躲过战乱、不遇歹人、不生大病,这已经
  • #微博权重拯救计划# ​【区域负责人ID公示&区域群审核】大家好,感谢各位小气球的积极报名参与,截至目前,我们收到了十余份区域负责人的有效报名表。(也烦
  • #ch3thailand泰国三台[超话]# #泰国三台# #泰剧囚笼[超话]#dang dang dang 本周天气预报:周一:有雨,阴冷;[傻眼]周二:局部有
  • #元宇宙# 自发展与元宇宙概念相关的业务以来,米虫元宇宙董事会认为,作为数位身份载体,虚拟数位人从第二代互联网(Web2.0)世界里的辅助角色逐渐成为第三代互联
  •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子曰:“於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
  • 她是带着厌世感的高冷脸,今天,我们就来分析一下郑秀晶的颜值吧~轮廓先说外轮廓,窄长脸,骨感较重、颧骨偏高、脸型略方、下颌带着力量感,额头饱满,上庭略长。鼻子鼻子
  • ” 想到这里,我轻叹一声,也不知道贺淮屿现在过的怎么样。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储朝晖表示,说到底还是管理理念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上其实并不存在困难,“很多大学管理者认为不开放校园,就把所谓的风险屏蔽在了校园之外,但实际上这么做的弊端是更多
  • 再次感谢耳光观影团,能抽中这个难得的名额,而且是在6排中间位置,超赞的视角。再次感谢耳光观影团,能抽中这个难得的名额,而且是在6排中间位置,超赞的视角。
  • 【活动规则】带并发布.说说你对的期待,票票将随机抽取两位友友,请你来看!第一毫无疑问的Incomplete Ruler其实原本应该会是佐宫剧场版主题曲的结果
  • #FreenBecky[超话]# You are my sunshinemy only sunshineYou make me happywhen skies
  • 你对生命下结论的那一刻,你所做的其实是破坏了它原本的可能性,而整个灵性进程就是关于这一点的。只有那时你才能触碰到生命,否则你能触碰到的就只有你脑中荒唐的结论,你
  • [墨红精华洁颜蜜] 入眼都不刺激的洗护合一洁颜蜜,以花养肤,用的墨红冷萃液作为基底,搭配双核氨基酸表活就非常地温和,皮肤敏感不舒服的时候都可以用,清洁力也到位的
  • #EXO[超话]# 韩国9点西瓜实时日榜(12点截止EXO-初雪【1位】日榜+1(日冠)(TOP100收听暴涨中!嘟嘟-流星【24位】图表1(收听走势图表2(差
  • #NIO Day 2023#同事强烈建议NIO Day歌单加首《旅行》放最后做个大合唱,这首太适合社区跟这届NIO Day主题了,不信:只有青山藏在白云间(Bl
  • #航天员在太空也追剧下饭# 原价:42.0 优惠:3.0 #神卷# 卷后:【¥39】 Lavi儿童卫衣加绒女童冬季中大童上衣男童圆领套头羊胎绒休闲童装2 羊胎
  •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 好吧是我是我还是我,我的腿腿承受了太多。晚上给他喝了水水,骗他说这是牛牛,喝了两次,也喝了一些咯,喝第三次的时候硬是不喝了,真的就是狼来了的故事,第三次就不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