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都市报

【普通帮扶干部镜头里的泸州脱贫故事】
乌蒙山险,赤水河深,云贵川三省鸡鸣相闻;冬去春来,蝴蝶飞舞,漫山遍野的红籽果娇艳欲滴;雪山关下,奢香故里,汉、彝、苗民族世代在这片红土地上劳作。

从2016年起,作为泸州市文广旅系统的帮扶干部、也是摄影爱好者的王奇杰,背上简易行囊、挎上照相机,一头扎进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跟踪拍摄扶贫攻坚历程。

扶贫干部披着星光入户、乡亲顶着烈日挥汗、孩子迎着朝霞上学,姑娘伴着芦笙起舞……在3年的时间里,王奇杰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田坝村的脱贫历程,完成了全市首部扶贫题材日记体纪实摄影图文书《我的田坝我的村——扶贫攻坚第一线摄影纪实》。

今天,我们跟随王奇杰的镜头,看看叙永县水潦彝族乡一个普通村寨脱贫路上的点点滴滴。

【镜头一:育苗 】
大山里的“花朵”浇灌人
时间:2018年5月

在叙永县水潦彝族乡田坝村,75岁老人曾安文是花朵的“浇灌人”。这位民办教师从1964年开始在村小任教,退休数年后又在家里办起了“花朵幼儿园”,让一代代“山里娃”根深叶茂。

下午放学,一路洒满欢笑,孩子们蹦蹦跳跳着回家。这时,曾安文坐在屋前的青石板上,腿上放着一本书,左手逐页翻看,右手握笔不时备注。

“班上20多个孩子,最大的7岁,最小的3岁,父母大多在外地打工,如果去乡上的幼儿园,孩子们要走10多里路……”一阵忙活,曾安文抬头眼望前方,嘴里不由喃喃地说。自儿子和老伴相继离世,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会感到温暖和快乐。

曾安文从村小退休后,于2013年起在家办幼儿园

18年前,曾安文并不孤单。那时,家中刚刚添了一个可爱的孙女,退休后享受着天伦之乐。可惜不久,儿子放牛回家时不慎从高山上摔下,医院抢救无效身亡;2013年,老伴又因病去世。那时,一闭上眼睛,泪水哗哗地流。每天睁开眼睛,不得不重复昨天的枯燥:一个人担水、种地、洗衣、做饭……

2013年底,曾安文在家办起“花朵幼儿园”。一名老师,几张破旧的课桌,20多名孩子挤在一起,曾安文再次回到三尺讲台。没有其他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曾安文一股脑儿“单挑”。从早到晚,上下午各两节课,因长时间站立,曾安文左腿常常打颤,越来越不听使唤。

其实,之前在村小教书的最后几年里,曾安文站在讲台上也不会感到很吃力。2002年的一天,狂风暴雨,村小教室到处漏雨,曾安文跑去教室抢修,不慎摔断左腿。“我从小在这里读书,高中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教书,前前后后待了50多年。”曾安文这样解释他的奋不顾身:学校是我的家,学生是我的亲人。

“一杯茶慢慢斟,献给领导表表心,天远路远来走访,又费力来又操心……四杯茶慢慢斟,党的话儿我们要听,好好读书练本领,长大为人民献青春。”每年“六一”儿童节,一些爱心企业、单位给幼儿园赠送礼品,曾安文都会领着孩子们唱自创的《敬茶歌》。他认为,孩子们不仅要学好知识,还要懂得感恩。

50余载教书生涯,究竟教过多少学生,曾安文早已记不清楚。不少孩子已考上大学,一个接一个地走出大山。每逢春节或寒暑期,学生来看望他时,曾安文的脸颊上总是挂满灿烂的笑容。

【镜头二:吐绿】
苗族大妈的三个心愿
时间:2016年3月

一嘟噜、一连串,绽放赤水河山崖的红籽果,富含有机酸、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质元素,口感偏涩,学名“火棘”。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过乌蒙山区时,战士们纷纷采摘下“火棘”充饥,从此又名“红军果”。早年的灾荒年月,红籽果也是当地老百姓的“救命粮”,一家人上山采摘红籽果,晒干后磨成粉状,搅合玉米面蒸熟,作为备用口粮。

今年65岁的蔡友珍,和儿子王明远相依为命。小时候,蔡友珍曾摘红籽果度饥荒,听父母讲述红军故事。

苗族蔡大妈有三个心愿

2016年3月8日,王奇杰第一次来到田坝村,走进蔡友珍的家里。面对远道而来的帮扶干部,蔡友珍吐露出三个心愿:治好儿子的病,把没有盖完的房子盖好,娶儿媳妇抱大孙子。通过走访,王奇杰逐渐摸清蔡友珍的家底:没有劳动力,山上粮食少,喂不起猪,仅喂了几只鸡,靠卖鸡蛋度日。显然,如果只靠老人孱弱的双肩,无法改变家里命运。

村民的期盼就是扶贫干部解决问题的方向,几番思考,王奇杰和驻村第一书记给蔡友珍家开出“脱贫药方”:尽快治好她儿子的病,恢复劳动能力后安排外出务工;政策兜底,解决温饱问题,给她安排一个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岗位;发展养殖业,增加收入……

又一轮红籽果花开花落,当王奇杰再次来到蔡友珍家里时,碰到刚打工回来的王明远。一年前,小伙子还病怏怏地躺在床上,如今精神抖擞。王明远兴奋地说:“去年病治好后就去云南建筑工地打工了,前几天抽空回家修房子,下半年就能搬新家了,日子越过越红火。”

话音刚落,蔡友珍从屋里出来,老人逐一细数着家里一年来的变化:乡里给她安排打扫卫生的公益岗位,每月400元工资,今年又多养了10多只鸡,还喂了两头猪,儿子已经打工赚钱了,新房也快要修好了。“等搬进新家那天,我要杀猪庆祝。”母子俩正乐呵呵,只听得咔嚓一声,王奇杰拍下这动人的瞬间。

蔡友珍搬进新家,杀猪庆祝

2016年以来,田坝村共有81个像王明远这样的贫困户外出务工,全村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发展核桃种植2800余亩、烤烟600亩,养殖肉牛679头、生猪880头“。外出务工+种植业+养殖业”成为该村脱贫路上的“三驾马车”。此外,田坝村还完成蓄水池的防渗透处理,安装人畜饮水管道10千米,为该村180户、1300余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镜头三:离别】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时间:2019年4月

“人间最美四月天”,赤水河沿岸的一片片翠竹林,郁郁葱葱,展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将要告别这块梦牵魂绕的土地,田坝村第一书记许建军心里别有一番滋味。

“你是党员,退伍军人,眼下田坝村进入脱贫攻坚关键期……”2017年5月,因组织安排,许建军来到田坝村。当时小山村离泸州城区210公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但交通闭塞,产业单一,自然灾害频繁。

两年的坚守,田坝村实现“社社通”水泥公路、户户有安全住房、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由过去的2200多元提高到5500多元,2018年如期摘掉贫困村帽子。

2019年4月4日,许建军要卸任第一书记离开田坝村了。上午,许建军来到党群服务中心,和村社干部们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话别会。这个消息立刻传遍山村,许建军刚走出会议室,村民纷纷围上前。

第一书记许建军和群众道别

“许书记真的要走啊”“许书记,可不可以不走,我们舍不得你”“你要常回来看我们哟”……村民们依依不舍地拉着许建军的手说。

历经冬寒,方知春暖。雪山关漫长的冬天已经过去,变暖的不只是天气,还有乡亲们的心。纵有万般不舍,分手的时刻终究还是到了,人群中不知谁高喊了一句:“大家让条路出来,站成一排,都可以和许书记握手。”拥抱!握手!话别!拭泪!当许建军的身影越来越远,村民们脑海中泛起了浓浓的回忆。

陈国珍60多岁了,10年前老伴去世,有两个女儿,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在外打工,她一个人孤苦伶仃地住在破旧的老房子里,许建军帮她申请易地搬迁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无数次,患病时帮她买药,赶集时开车接送。对于陈国珍老人而言,许书记就是她的亲人。

贫困户王超元是彝族人,住房严重漏水,许建军多方协调,帮助申请到D级危房改造资金,还鼓励他发展种养殖业脱贫致富。临近春节,许建军会带上礼品入户慰问。

2018年,许建军被叙永县机关工委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当有人问用怎样的词来表达两年的驻村感受时,许建军的答案是“难忘”,难忘所有乡亲、难忘所有经历、难忘所有变化。

【镜头四:绽放】
脱贫后不一样的花山节
时间:2019年2月

2019年春节,田坝村迎来最喜庆的节日——花山节(也叫踩山节)。这是一个苗族、彝族、汉族杂居的传统村落,每年相继举办寨头苗寨的花山节、九家沟苗寨的踩山节、二月二苗湾彝寨的龙头节、五月寨头苗寨的野草莓采摘节等。

村民一路走来一路歌,欢欢喜喜过踩山节

田坝村四社寨头苗寨有119户652人,和田坝村一样,在2018年摘掉了“贫困帽”。又是一年花山节,正月初三清晨,苗家儿女身着盛装,走出家门聚集在新建成的文化广场上,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在庄严的国歌声中,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活动组织者黄显光说:“今年花山节升国旗,田坝村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我们在欢庆脱贫的同时,也要借此机会表达苗家人感恩党、爱祖国的心情,饮水不忘挖井人。”立起的花杆是新的、升起的国旗是新的,换上的服装也是新的……王奇杰在现场用相机记录下这一刻。

立花杆、吹芦笙、跳苗舞、敬米酒,一场盛大狂欢中,同时洋溢着默默温情,那些热恋中的青年男女相约桥下或是到树林中对歌,交换腰带等定情信物,一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芦笙迎宾朋,美酒敬远客

“尽管田坝村实现整村脱贫,但脱贫致富的‘三驾马车’还要不断加油。今年二月二,龙抬头,村民马上投入春耕,以一个丰收年迎接明年花山节。”许建军说出自己内心的话。

悠悠芦笙越千年,田坝旧貌换新颜!如今,田坝村仅仅是初战告捷,接下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必定会创造出一个红籽果般美好的新光景,将火辣传奇抒写在赤水河畔。

来源:川江号客户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 【青岛西海岸新区:防疫情保畅通“两不误”】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青岛西海岸新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疫情防控精神,在区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施策,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新区交通运输局坚守防控第一线,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提高通行效率,确保防疫情保畅通“两不误”,全力推动复工复产。

联防联控,18处关口密织防控大网

“有到过湖北孝感的车辆,可能会从铁山检查站下高速,请相关部门注意……”

日前,青岛西海岸新区铁山检查站突然接到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命令,根据线索,某公司员工驾驶一辆青岛牌照白色越野车,已行驶至日照区域高速公路。这辆车曾到达湖北孝感并停留,根据研判,车辆很有可能从隐珠、黄山、铁山等收费站驶离高速。

接到命令后,在沈海高速铁山检查站,正准备与上一班执勤人员做工作交接的新区交通运输局公路中心工作人员姚平,立刻提前上岗布置现场,将检查岗从一车道分为两车道,医护人员立即准备留置观察室,同时铁山街道派10人队伍增援,确保疫区车辆不入新区。

半小时后,一辆白色越野车缓缓驶来,但是车牌号码与掌握信息不符。疫情当前,不能大意,为确保排除潜在疫情隐患,姚平协调镇街、公安交警上前对驾驶人进行询问。经过耐心疏导、沟通,执勤人员最终确定这就是从疫区回青的车辆。随后姚平按照要求,通知该公司所属街道,由属地街道工作人员将车辆带走,并做相关处置。

“类似的突发事件在新区每一个检查站都有可能发生,我们作为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有情况必须立即响应,严格服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挥,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打好这场阻击战。”完成任务后,姚平同铁山检查站执勤人员舒了一口气,继续投入到检查工作中。

“我们在全区高速公路、国省道等关键路口,设置了18个检测点,由交通、公安、卫健、所在镇街、区直部门、退伍军人等部门工作人员组成联合检查组,实行‘1名处级干部带1支队伍严守1处卡口’的方式,建立‘调度指挥-督促检查-发现问题-调度指挥’自上而下的闭环工作体系,24小时全天候值守,逐车逐人进行登记检查,保证疫情防控工作不出纰漏。”新区交通运输局局长刘学宏告诉记者。

目前,新区18处高速公路出口和普通国省道卡口累计出动执勤人员3.6万人次,检查车辆55.3万辆次,测量体温102.9万人次,劝返车辆502辆次,劝返人员763人次,牢牢守住了进出新区的第一道防线。

服务抗“疫”,免费接送“逆行者”

“米图出行党员先锋抗‘疫’志愿服务车队成立后,我们平均每天收到十多个求助电话,西海岸新区这边电话居多,不仅有医生护士打来电话,还有更多抗战在抗疫一线其他的群体打来电话。” 交运集团青岛温馨巴士公司总经理助理范喜慧说。

2月4日,新区交通运输局联合交运集团黄岛发展事业部和西海岸发展事业部成立“米图出行西海岸新区党员先锋抗疫志愿服务车队”,军人、警察、医护、交通等一线工作人员,在执行紧急任务出行遇到困难时,志愿服务车队将提供免费接送服务。

“米图出行”由交运集团官方运营,车辆均具备合法合规的运营资质,驾驶人员均为交运集团正式聘用员工,依托于微信小程序,可为乘客提供服务到门的预约出行体验。

疫情发生后,志愿服务车队组织20名驾驶技术精湛的党员,作为首批驾驶员,配备20部米图出行商务车。每辆服务用车都配备洗手液、一次性医用口罩、红外线体温检测仪、消毒喷壶以及84消毒液和酒精,对每一位乘客都测量体温,并认真做好各项记录。同时,进行一次全车内外各部位的严格消毒通风后,才能进行下一次服务。

“我们全部志愿者实施24小时待命,警察、医生、军人等防疫一线工作人员,随时可以拨打96650来预订车辆。”交运集团西海岸事业部旅游客运处处长韩太隆表示。

甘当“店小二”,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2月12日早上7时许,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前湾港路上的海尔工业园,交运集团的22辆大巴车鱼贯驶出园区,分为14条线路,奔赴省内除青岛外的其他15个地市,上门接送近500名海尔员工返岗复工。

“为最大限度保障新区企业的复工投产需求,我们积极落实国家、省市企业复工包车政策,建立‘一企一策一档’精准服务制度,督促指导运输企业采取包车‘点对点’方式接送复工人员,精准开展面向职工、学生等重要群体定制化运输服务。”刘学宏介绍,他们简化用工企业、运输企业办理包车流程,并协调包车途径地市交通部门,减少途中逗留时间,降低了用工人员和驾驶员被感染的风险,第一时间帮助用工企业接回复工人员,大大提高了用工企业复工生产时间和效率。目前,新区运输企业己调配117辆包车,帮助海尔、海信、北船重工等区内13家用工企业,顺利接回2812名复工人员。

区交通运输局还创新帮扶措施,组建经济运行专班,积极做好交通运输企业复工,确保各类物资“运得进、输的出”,审核办理59张应急保障物资车辆通行证,确保液氧、粮油等物资正常运输。对承担民生保障运输的企业车辆,简化业务审核和车辆审验流程,确保一个窗口办结。截至2月22日,新区170家规上交通运输企业,己复工161家,复工率达94.71%。规模较大的25家亿元以上企业,实现全部复工。

畅通“微循环”,保障市民便捷出行

“目前,新区一些企业陆续开始复工复产,为方便复工企业职工通勤出行,我们集团积极与复工企业负责人对接,相继为山东港口青岛港、海信、海尔等5家企业提供定制公交服务,安全护送员工出行。”青岛真情巴士集团营运部部长徐博文介绍。

据悉,定制公交专线根据员工住址设置站点,每天早晚上下班时间发车。与传统公交车相比,定制公交专线快速直达、准时准点、无需换乘,更重要的是,杜绝了员工与社会上其他人群接触。“为防控疫情,保障乘客安全,我们坚持对所有营运车辆进行‘一圈一消毒’。”徐博文介绍说。同时,发车前对驾驶员进行岗前体温测量,要求驾驶员及乘客全程佩戴口罩,并且全程开窗通风。

城市公共交通是现代城市的命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目前,新区主城区线路畅通,城区市民购物、上班等出行有保障。新区公交企业真情巴士和温馨巴士,采取驾驶员每班次登记报告、线路巡查、查看实时车载监控等措施,根据客流随时调整发车时间。如发现线路的客流增加,会增加运行班次。公交两家企业编制了应急预案,出现大客流或突发客流,会立刻调集备用车辆疏散,公交运力能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通过公交智能监控系统,我们会根据客流量变化适时调整运行公交线路,确保城市交通运行顺畅。”真情巴士集团安全管理部部长薛济军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就算无人问津也好,技不如人也罢。去年一个同学说她家一个亲戚也是半月板损伤,是用伯济堂贴好的,我就也坚持着试试,没想到竟然慢慢也调理好了,
  • 像这样的曲子也不得不受到偏爱虽然不是下满功夫的构成和特征的代码,但是如同呼吸一口写完的这第一小节之后,我就很喜欢这首歌。虽然一开始没有想发行的意思,但这首歌很合
  • #歧视广西人# 我知道,广西的确发生过一些比较恶劣的情况并且现在仍有一部分相关事件在发生,而我本身的过去也不是很光彩。总不能到未来某一天,会出现广西人都是诈骗犯
  • 窗口处光影交错,美不胜收为了解决客厅没有落地窗的问题,设计师在窗户下做了飘窗柜,增加了空间的延伸性与层次性,形成落地窗的既视感,同时增加了客厅的收纳空间。️客厅
  • 很难做到啊…因为我开不了口说放弃,所以我只能认命自己半夜爬起来给它们冲奶粉了,如果我能变得更心硬一些就好了,这个世上最怕没有能力的人还总是心软,自己都过得不好,
  • 如果把我工作的一天拍给她们看一下,估计会有不少人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所以谁也不用羡慕谁,都是自找(自己选择)的酸甜苦辣。长大后才发现他们说的也不全对,只是我们换
  • 嘻嘻~天气可能因为菜菜回来而雨转晴吧~几天没见菜菜今天见到有些许激动跟想念,还有点不敢看他(没有做坏事)可能这就是小别胜新婚,去到南滨看了他哥哥的结婚记录笑死了
  • 图:2018年以来,碧桂园已售未结收入持续增长 资料来源:公司公告事实上,由于房地产行业预售制的特殊性,尽管物业在出售时已经产生销售额,但必须
  • 3,买相比拼装小屋比较高级的为手办和粘土人定制的尺寸,比如前天发的bemoe那套和居酒屋,贵,没有太多小配件,但是也就没那么多需要自己动手的地方,相较而言结实
  • 国风不需要明星加持,不需要粉丝效应,不要商业,不要流量,更希望看到的是一群真正喜欢古风文化的自来水狂欢,二次元古风圈地自萌就够了 #oner[超话]#[心]#O
  • ”之类的[笑cry]然后我当然羞于告诉别人…带着矛盾和负罪感纠结了半天,直到又在首页刷到有人发了没p的原图,左看右看确认了半天才发现是虚惊一场[允悲]这件事证明
  • 尽管它以后的标准或类型会发生流变,但那个当下“好”的认知会获得一种叙事同一性的确认与担保:十岁喜欢武侠,二十岁喜欢仙侠,三十岁喜欢科幻,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偏好
  • 曝光行动|2022(九十九)客货运车辆逾期未检验以下车辆均为面包车,均已到检验日期。机动车未按规定定期进行安全技术检验仍上路行驶的,交警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约不等于简单,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经过创新得出设计和思路的延展,不是简单"堆砌"和平淡的"摆放",在家具配置上,白亮光系
  • [爱心]我为什么要做健康产业,因为:1⃣️我坚信每一个家庭每个人都想要拥有健康,没有健康一切等于零2⃣️我坚信传播一份健康就是一份功德,卖健康卖资讯。〖2017
  • 要是我哪天没更请大力催我[doge]#战山为王流浪营[超话]#铛铛铛,知胖健身科普小课堂久违的又来了[鼓掌],肖老师的李宁运动直播大家看了吧,他昨天一直在吸气呼
  • 我再不想一个人带娃了[裂开][裂开]3.家属院好多花花草草,好多果树,总能在不经意间就看到不同的果树,都很甜,神奇4.西西在这里交到了好多好朋友,他很喜欢这里,
  • 颜真卿的书法之美,源自于他的人品之美,就像忠臣烈士、道德君子,“不袭前迹,挺然奇伟”。现在有一些人甘愿做手机的“奴隶”总是盯着手机这一方寸屏幕,不愿深入广阔天地
  • 放下不是什么都不做当我还是个年轻比丘,刚开始修行时,坐禅会受到声音的干扰,我自问:“该怎么做才能让心平静下来?”学会常思己过,不责于人,才真正窥见了“大道”的门
  • 事与愿违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把心愿与意愿搞混了,当成了一回事。其实心愿是人生命题,暗含投生前的灵魂协议,即生命蓝图,而意愿则主要来自投生后的编程,由经历、选择、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