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
两汉 · 贾谊

秦 孝 公 据 崤 函 之 固 , 拥 雍 州 之 地 , 君 臣 固 守 以 窥 周 室 , 有 席 卷 天 下 , 包 举 宇 内 , 囊 括 四 海 之 意 , 并 吞 八 荒 之 心 。

当 是 时 也 , 商 君 佐 之 , 内 立 法 度 , 务 耕 织 , 修 守 战 之 具 , 外 连 衡 而 斗 诸 侯 。

于 是 秦 人 拱 手 而 取 西 河 之 外 。

孝 公 既 没 , 惠 文 、 武 、 昭 襄 蒙 故 业 , 因 遗 策 , 南 取 汉 中 , 西 举 巴 、 蜀 , 东 割 膏 腴 之 地 , 北 收 要 害 之 郡 。

诸 侯 恐 惧 , 会 盟 而 谋 弱 秦 , 不 爱 珍 器 重 宝 肥 饶 之 地 , 以 致 天 下 之 士 , 合 从 缔 交 , 相 与 为 一 。

当 此 之 时 , 齐 有 孟 尝 , 赵 有 平 原 , 楚 有 春 申 , 魏 有 信 陵 。

此 四 君 者 , 皆 明 智 而 忠 信 , 宽 厚 而 爱 人 , 尊 贤 而 重 士 , 约 从 离 衡 , 兼 韩 、 魏 、 燕 、 楚 、 齐 、 赵 、 宋 、 卫 、 中 山 之 众 。

于 是 六 国 之 士 , 有 宁 越 、 徐 尚 、 苏 秦 、 杜 赫 之 属 为 之 谋 , 齐 明 、 周 最 、 陈 轸 、 召 滑 、 楼 缓 、 翟 景 、 苏 厉 、 乐 毅 之 徒 通 其 意 , 吴 起 、 孙 膑 、 带 佗 、 倪 良 、 王 廖 、 田 忌 、 廉 颇 、 赵 奢 之 伦 制 其 兵 。

尝 以 十 倍 之 地 , 百 万 之 众 , 叩 关 而 攻 秦 。

秦 人 开 关 延 敌 , 九 国 之 师 , 逡 巡 而 不 敢 进 。

秦 无 亡 矢 遗 镞 之 费 , 而 天 下 诸 侯 已 困 矣 。

于 是 从 散 约 败 , 争 割 地 而 赂 秦 。

秦 有 余 力 而 制 其 弊 , 追 亡 逐 北 , 伏 尸 百 万 , 流 血 漂 橹 ; 因 利 乘 便 , 宰 割 天 下 , 分 裂 山 河 。

强 国 请 服 , 弱 国 入 朝 。

延 及 孝 文 王 、 庄 襄 王 , 享 国 之 日 浅 , 国 家 无 事 。

及 至 始 皇 , 奋 六 世 之 余 烈 , 振 长 策 而 御 宇 内 , 吞 二 周 而 亡 诸 侯 , 履 至 尊 而 制 六 合 , 执 敲 扑 而 鞭 笞 天 下 , 威 振 四 海 。

南 取 百 越 之 地 , 以 为 桂 林 、 象 郡 ; 百 越 之 君 , 俯 首 系 颈 , 委 命 下 吏 。

乃 使 蒙 恬 北 筑 长 城 而 守 藩 篱 , 却 匈 奴 七 百 余 里 ; 胡 人 不 敢 南 下 而 牧 马 , 士 不 敢 弯 弓 而 报 怨 。

于 是 废 先 王 之 道 , 焚 百 家 之 言 , 以 愚 黔 首 ; 隳 名 城 , 杀 豪 杰 ; 收 天 下 之 兵 , 聚 之 咸 阳 , 销 锋 镝 , 铸 以 为 金 人 十 二 , 以 弱 天 下 之 民 。

然 后 践 华 为 城 , 因 河 为 池 , 据 亿 丈 之 城 , 临 不 测 之 渊 , 以 为 固 。

良 将 劲 弩 守 要 害 之 处 , 信 臣 精 卒 陈 利 兵 而 谁 何 。

天 下 已 定 , 始 皇 之 心 , 自 以 为 关 中 之 固 , 金 城 千 里 , 子 孙 帝 王 万 世 之 业 也 。

始 皇 既 没 , 余 威 震 于 殊 俗 。

然 陈 涉 瓮 牖 绳 枢 之 子 , 氓 隶 之 人 , 而 迁 徙 之 徒 也 ; 才 能 不 及 中 人 , 非 有 仲 尼 , 墨 翟 之 贤 , 陶 朱 、 猗 顿 之 富 ; 蹑 足 行 伍 之 间 , 而 倔 起 阡 陌 之 中 , 率 疲 弊 之 卒 , 将 数 百 之 众 , 转 而 攻 秦 ; 斩 木 为 兵 , 揭 竿 为 旗 , 天 下 云 集 响 应 , 赢 粮 而 景 从 。

山 东 豪 俊 遂 并 起 而 亡 秦 族 矣 。

且 夫 天 下 非 小 弱 也 , 雍 州 之 地 , 崤 函 之 固 , 自 若 也 。

陈 涉 之 位 , 非 尊 于 齐 、 楚 、 燕 、 赵 、 韩 、 魏 、 宋 、 卫 、 中 山 之 君 也 ; 锄 櫌 棘 矜 , 非 铦 于 钩 戟 长 铩 也 ; 谪 戍 之 众 , 非 抗 于 九 国 之 师 也 ; 深 谋 远 虑 , 行 军 用 兵 之 道 , 非 及 向 时 之 士 也 。

然 而 成 败 异 变 , 功 业 相 反 , 何 也 ?

试 使 山 东 之 国 与 陈 涉 度 长 絜 大 , 比 权 量 力 , 则 不 可 同 年 而 语 矣 。

然 秦 以 区 区 之 地 , 致 万 乘 之 势 , 序 八 州 而 朝 同 列 , 百 有 余 年 矣 ; 然 后 以 六 合 为 家 , 崤 函 为 宫 ; 一 夫 作 难 而 七 庙 隳 , 身 死 人 手 , 为 天 下 笑 者 , 何 也 ?

仁 义 不 施 而 攻 守 之 势 异 也 。

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给曹丕“招黑”的两个传说】 因为“七步诗”上了热搜,曹植自然而然也被热搜了。前不久,《国家人文历史》杂志推出封面故事《曹操·缔造魏国》,并以系列文章介绍曹操纵横捭阖的故事。这中间,都绕不开曹丕。
  曹丕即魏文帝,在位七年。他的文治武功虽然并非特别出色,但也不能说平庸无为。那为什么对他的评价偏低呢?很显然,“七步诗”“心机男”抢甄氏的故事,都一直在给他“招黑”。尽管这两个故事或被证伪,或最多“莫须有”,但因流传太广,很多人仅凭朴素的满腔义愤,就恨起他来,曹丕确实有点冤。
  曹丕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传说往往“更让人相信”
  从两个故事说起。最为人熟悉的,莫过于他逼曹植写“七步诗”了。
  《世说新语·文学》篇记载了这件事:魏文帝曹丕命令曹植,七步以内写成一首诗,否则杀头。没想到,曹植七步之内,吟出那首流传至今的《煮豆诗》。
  虽然不少学者从各种角度论证,这个故事应不属实,但丝毫不影响其广泛流传,并为大家津津乐道。
  这个故事形成的效果,类似如今娱乐圈里那种“虐粉”套路带来的结果,粉丝们因为同情自己的“爱豆”受到打压,反而加倍支持。那么,曹丕不挨骂谁挨骂?
  娶到甄氏的故事里,曹丕妥妥地被塑造成了“心机男”,这对他又是一个大大的减分项。
  甄氏原本是袁绍儿子袁熙的夫人,才貌俱佳,家世也很显赫。按某些“趣历史”的表述,曹操攻打邺城,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想据甄氏为己有。意想不到的是,曹丕捷足先登。原来,曹丕也早已听闻甄氏貌美,借此机会率先冲进袁府,抓到甄氏,并大大方方地请求曹操,把她赐给自己为妻。事已至此,曹操也没办法了。曹丕计谋得逞,顺利抱得美人归。但是,“心机男”的称号也就坐实了。如此心机,岂能不令人鄙薄。
  围绕甄氏的故事至此并没结束。排在“建安七子”首位的孔融,因为曾拿这件事讽刺过曹操,引来杀身之祸。听说曹丕娶了甄氏一事后,孔融一本正经地对曹操说,这事再正常不过了,以前,武王伐纣,就把妲己赐给了周公。本来,曹操一直感觉此事有点夺人妻室之嫌,闻听有这样的历史掌故,非常高兴,于是,赶紧向孔融打听,语出何典?孔融回答,以今例古,应当如此。曹操这才明白,孔融是在讽刺自己,心里暗恨不已。在此之前,孔融经常对曹操傲慢无礼,早已惹得曹操大为不满,他这番“过嘴瘾”无异于火上浇油。最终,曹操借别人奏免之机,把孔融杀头了事。孔融作为一位名士,如此丧命还是引起很多人的惋惜与不平。尽管关系间接,这件事的一大块罪过,也被记到了曹丕头上。
  还有一个说法,曹植名作《洛神赋》,也与甄氏有关。据说,曹植也是非常倾慕甄氏,思慕而不得,于是以甄氏为“蓝本”,下笔千言,洋洋洒洒,写下了这篇辞采华茂、气度雍容的赋中名篇。当然,这也是无稽之谈,好事者附会而已。但是,那些相信这个故事而为曹植鸣不平的人,还是把责任追到曹丕那里。
  种种传说,虽不是事实,编造故事的人可能觉得有趣,像相声中甩了个“包袱”,但对于曹丕的名声来说,却极有杀伤力。这么多“黑料”,曹丕名声能好到哪里去?
选拔人才“勿拘老幼”
  按正史记载,曹丕在文治武功方面,都还能够称得上有所作为。
  曹丕去世后谥号“文”,当然与他好文、“文治”有关。《三国志·魏书》评价曹丕“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
  曹丕之好文,一是诗文创作颇有成绩,二是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简而言之,他留下了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燕歌行》,开七言诗创作风气之先。文学理论方面,写出了《典论·论文》,许多观点卓有见识,影响至今。
  在文治方面,他非常重视文化和选拔人才。《三国志·魏书》记载,黄初二年,曹丕即位后的第二年,因为注意到“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睹蒸尝之位”,遂下诏设宗圣侯,奉孔子祀,并命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万户吏卒以守卫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
  黄初三年,曹丕下诏选拔人才,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若限年然后取士,是吕尚、周晋不显于前世也。其令郡国所选,勿拘老幼;儒通经术,吏达文法,到皆试用。有司纠故不以实者”。这个选拔人才的标准可谓不拘一格,明确要求选才不要受年龄等条件限制,真正有才华的人就要擢拔,而且明确命令政府部门对那些“不以实”取才,仍然机械呆板按条文操作的,进行监督和纠正。
  这些政策,对文化和文学的发展,都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文治方面的举措,曹魏政权也是一脉相承的。曹操生活的年代,鹿逸中原,群雄纷争。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最大可能地笼络人才,曹操主张“唯才是举”,提出“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可以量才适用。提出这样的主张,可能也与曹操本人的经历有关。《三国志·魏书》记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可见,他虽然小时候很聪明,但并未走那条由学入仕之路,反而有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
  据了解,东汉官僚选拔采取“察举制”,至汉顺帝阳嘉元年,尚书令左雄上书“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同时要求官员考察对象必须满足基层任职“满岁”的条件,朝廷同意并颁行。汉桓帝本初元年,对基层任职时间的要求进一步延长,必须满10年才可以。按专栏作家江上苇的说法,曹操举孝廉,“时年20岁不到——无论是按照阳嘉制的很年40岁,还是按本初诏的基层锻炼10年,他哪项都不满足。”更何况,他还“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各种条件都不具备,曹操仍然被成功荐举。这样一个特殊经历,可能让曹操认识到,如果严格按照那些条条框框,许多像自己一样的人才,会被拒之门外。这与现实需要严重不符。所以,他后来颁布《求贤令》,提出要“唯才是举”;后又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要求举荐“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者,而且强调“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至曹丕,如上所述,同样要求“以实”取才,起到了承上启下、延续文脉的作用。
  曹叡(魏明帝)做太子时,即“唯潜思书籍而已”。即位后,认为“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曾下诏要求各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他还认为,“世之质文,随教而变”,要求选拔任用有真才实学者,“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后来,还曾专门下诏,把曹丕所著《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可惜,魏明帝时,已经“大权偏据”,诏令也被臣僚们当成例行公事,还有谁愿意去推行落实呢。
厚葬都是“愚俗所为”
  此外,在军事与社会治理方面的为政理念,也颇能显示曹丕与众不同的个性。
  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使当了皇帝后,曹丕仍然面对诸多军事行动,包括魏国内部发生的叛乱。或许是厌倦了刀兵生涯,或许是心存悲悯,他一直希望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魏书》中记载,山贼郑甘、王照及卢水胡率众投降,时已嗣位丞相、魏王的曹丕非常得意,在众多谋士臣僚面前,接连列举出历史上很多先例,证明自己力排众议、不必用兵而让对手来降的策略有效、有功。曹丕还特别表示,“吾今说此,非自是也,徒以为坐而降之,其功大于动兵革也。”能够运筹帷幄,尽最大努力避免刀兵相见,不战而屈人之兵,确实值得称道。
  主张简葬,并以身作则。按《三国志·魏书》,曹丕将陵地选在首阳山,对于身后事,通过“终制”作了详细交代。其中,明确提出,陵墓需“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即不封土,不种树,不建寝殿,不造园林,不修神道。曹丕认为,“夫葬也者,藏也,欲人之不得见也。”葬了,就要像藏起来一样,让别人找不到。那些大造陵墓,招摇厚葬的,纯粹是“愚俗所为”。此前已经有无数实际例子说明,厚葬更容易被盗墓。一旦陵墓被盗挖,对于逝者,无异于受刑,如同“戮而重戮,死而重死”。所以曹丕反复叮嘱,如果不按他所说的办,就是不忠不孝。曹丕去世后,他的丧葬事宜即按“终制”执行。
  曹丕主张简葬,并非突然异想天开。首先,是有思想基础的,这方面与曹操一脉相承。另外,应该也有多方面的现实考量。客观而言,他有为自己打算的因素,希望百年以后,能真正入土为安。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为治国算计。毕竟,长年不断的战争,给社会生产带来了极大破坏,如果再兴厚葬之风,必然会造成社会生产和财富的极大浪费,由此又会挤压其他需求。比如,军队筹集物资就会遇到更多难题。如果军队连养活自己都成问题,战斗力又如何保障?倡导简葬,节约资源,类似一系列问题都能得到有效消除或缓解。事实也是如此。
  从这些政策来看,曹丕还是很有远虑的。有远虑,则大致能把握和顺应大势。但是,他当了七年皇帝就去世了,很多政策的效果可能才刚刚显现,有的甚至因为世乱而根本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这应该也是导致他在社会评价上拿“低分”的一个原因。如果他能多在位几年,又会是什么情形?有没有可能拿出一整套令人惊叹的治国良策,直接改变天下版图?这个问题肯定又是众说纷纭。怎么想象大可天马行空,也不必较真,因为历史都已经发生,再离谱的想象也不过是图个乐而已。总之,曹丕属于那些八卦传说的受害者,反过来说,正是凭借那些传说,曹丕才为更多人知晓,这也算历史的一个补偿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美国现第二例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紫荆快讯# 当地时间3月1日,美国华盛顿州卫生部门称,该州金郡1名新冠肺炎患者死亡,成为全美第二例因新冠肺炎死亡的病例。据
  • 22.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22.我为你翻山越岭,却无心看风景。
  • #京东物流#京东小哥援驰的事情刷屏,二十多天来做出这样的决策,不论过程如何、纠结与否、得失盘桓也好、将计就计也罢……结果是值得点赞的。#上海回应封控小区为何还会
  • カレー喫茶あけさか謹製色とりどりのカレーをどうぞ⚡️【イロドリミドリ新聞部 twi:“Happy Birth Day 芹菜4月21日今天,是追寻着欢乐的气息、以
  • 央视文案才是顶级天花板文案1.日落跌入昭昭星野,人间忽晚,山河以似秋.——央视2.是微风,是晚霞,是心跳,是无可替代.——董卿3.勇敢的人,不是不落泪的人,而是
  • 但是你要知道,你这样的行为是在给对方造成压力,因为谁也不想每天都生活在别人的监视之下。所以你要努力的让Ta去想到你的好,而不是用错的方式跟Ta谈判,这样换来的只
  • 于不净观中再观一切法,无常无我、无一真实,作如上观,自然不生执着,如此则我执即破,破我执如《清净道论》中文译本所说:“修持不净观,能够获得初禅。五、还:此时将所
  • 当然了,可能剧方拉投资能力强找到个金主爸爸说不满意男主,往高了找,多出来的钱算我的,那也不是不行,那要平台也同意,这里面就涉及更复杂的博弈了,就要说到第三点3、
  • >> 命运从一开始就不公平,人一生下来就有走运的和不走运的>> 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 第9章 记忆与印象1&g
  • 现在的我不再需要那些慰问的礼物, 我只是想要得道你的祝福, 就像经常迟到却不会缺席的冬天一样 你好, 十八岁,日后请多多指教。最初,母亲想把周冬雨带在身边,但
  • 所以在做决策的时候,我们要有这样的精神:第一看基础比率,第二看自己到底特殊不特殊,找到了这个特殊之处才能找到你和别人的不同。在决策的艺术中,作者还提到了另一种方
  • 生肖属马我们都知道,我觉得做事大方活泼,进入农历五月,生肖属马的人也有一个积极的心态面对所有的事情,有乐观的信心,你们做事的时候千万不要盲目追随只要自己一步一个
  • #不定期更新的恋爱日记#『藤原拓海和高桥凉介』最近情绪很差可能被人被关了一个月后情绪低落已经达到了巅峰了吧想想好傻哦因为自己情绪低落对于任何事情很敏感动不动就会
  • [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 这相关部门甚至连超市都不敢罚吗?[并不简单][并不简单][并不简单]我和颜姐真的有一种缘分在回想到3.31号我在老家看到一
  • “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记于世界第二十七个阅读日早上起来还沉浸在昨天大哥没有理我的悲伤情绪中,忽然vikki发消息说你起来去练滑板没,敷衍的做了一些早
  • 只是,悠然淡泊的心情,时时被五颜六色的妇女旅游团打破,还有摄影水平菜鸟级的大叔硬是霸占景点研究如何拍照。古人通过天井晨沐朝霞,夜观星斗,虽是坐井观天,但也寓含徽
  • 魔王子:你若愿意也可以找第二个夫婿,既然容许一夫两女,那便也该容许一女两夫,这才是公平[允悲]聊聊争合,妒合争者,争斗;妒者,妒忌争合、妒合,即是两干合一干之谓
  • 偶像包袱重是与生俱来的,特别特别特别特别要面子希望以后他媳妇儿可以做仰望他的小粉丝,那估计两个人会少去很多矛盾吧[亲亲]每天都超爱我的小哥哥她曾苦恋林正英为他泣
  • 感情线有些锁链状,但很长,品行善良,恋爱中虽然会出现些波折,但总体没什么影响,注意烂桃花即可,能在合适的时间内找到自己的正缘,想必婚姻还是能幸福的。女:五行为水
  • 周一到周六每天都是有料好物大放送~今天首秀主播-知名网络博主「王婉莹」登场曾获得“2018年环球旅游小姐优秀奖” 人美优秀的小姐姐来了呦[好爱哦]接下来这六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