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热爱,就是想做的事情不会随随便便地做,不想做的事情尽量不勉强自己做;就是不怕落俗,但浪漫不死;就是竭尽全力之后,允许自己颗粒无收;就是在庸常的生活中拥有讨好自己的能力,就是相信有无数条道路可以通向明天,就是会想方设法地找到被生活藏起来的糖果。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一辈子很长,如果不快乐,那就更长了。真心想要做点儿什么,就要假装没有观众。既然登上了生活的贼船,那就做个快乐的海盗。我们站着,不说话,就不会腰疼。你远道而来这人世间,想必也是因为热爱吧。你要快乐,不必正常。要活得漂亮,还要耐脏。就算你是对的,也不用非得证明别人错了。

不是“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而是“唯前途和父母不可辜负”。
#plog纪念册#

#三联美食# 常熟是江南一方福地,古来唤作“虞城”,得名于境内一座“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

说起虞山,是绕不过兴福寺的,南朝出了一位“爱江山更爱佛祖”的“和尚皇帝”。上既有天子以身事佛,下亦不乏刺史舍宅为寺。

于是,兴福寺成了“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的江南名刹。很多年前,我从虞山北麓一路下行,石径幽长,寺前涧泉淙淙,林后幽鸟鸣啭,古柏森森,一抹黄墙掩映在烟岚环翠间;落红有声,禅院安静得很。

一股萦绕着泥土的山林气息与与古刹中浮漾着的梵音浑然一体,融入悠远静穆的空气中,传递着禅的灵性。一如唐朝诗人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中所述“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模样。

游罢兴福寺,不吃上一碗本土蕈油面是引以为憾的。在虞山脚下、兴福寺隔壁,有一块被古树环绕的盆地,这是一个市井烟火气十足的露天茶馆,稀疏凌乱地摆着几十张四方桌和竹椅,两三人一桌摆龙门阵,一支烟、一杯茶,从茶米油盐聊到风花雪月,不经意间时光就从指缝中溜走了。

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泡在茶水中的城市”,若你来到常熟,便会被如火如荼的喝茶场面惊倒。常熟人喝茶,不似广东人那般注重茶点精致,叉烧包、虾饺……济济一堂,亦不及福建人喝功夫茶那般讲究茶道艺术,他们不讲究地点,不拘泥于场合,甚至连喝什么茶叶也无所谓,山林间、园林里、庭前屋后、街头巷尾……

一只热水瓶、一个玻璃杯、几钱茶叶,两三老友围坐,处处皆是茶馆。一杯茶,并不是常熟人的全部,一碗面,在常熟人心目中同样占有重要位置。常熟人的一天,是被一碗面叫醒的。

我找到了老字号面馆“望岳楼”,打量起价目牌,浇头花样倒是不少:大排、爆鱼、焖肉、素浇……与苏式汤面相差无几,价格在几块到十几块钱不等,唯独蕈油面,30元一碗,这个鹤立鸡群的价位,吸引了我的眼球,怀揣着十二分新鲜和好奇,咬咬牙点了一碗蕈油面。

蕈油面的“浇头”很简单,即采自虞山上的松树蕈,美食家李渔在《闲情偶寄》里夸赞此物:“求至鲜至美之物于笋之外,其惟蕈乎!”用蕈作“浇头”的面,鲜到眉毛也掉下来,因此,当地有“尝过松树蕈,三日不思荤”的说法。

说起“蕈”这种菌类,《吴菌谱》中记载“出于树者为蕈,生于地者为菌”,可见,只有从树底下长出来的菌物方有资格唤作“蕈”。虞山又称“乌目山”,因吴王直系先祖虞仲卒葬于此,遂更名“虞山”,帝王陵地,松柏成荫,密林的滋养造就了得天独厚的菌类生存环境,虞山上野生菌蕈诸如鸡枞菌、鸡脯蕈……林林总总约有几十种,其中,更为高级罕见的松树蕈,对环境要求几近苛刻,除了只生长在适宜温度、湿度的松柏混交针叶林地,还“嫌老爱嫩”专挑树龄短的“鲜肉”松底下扎根。每逢黄梅、初秋两季,山上的松树蕈才开始生长,一个个形似蘑菇,色呈淡棕,等过了季,顿消逝的无影无踪。

山里人凌晨两三点钟就要上山采蕈,趁露珠未干,把蕈采下来,当地人管采蕈叫“捉蕈”,或蕈与人参相似,长脚会跑,故有“捉”字一说,采摘之难,可见一斑,松树蕈稀少难觅,到底长在哪里,无迹可寻,须一处处仔细翻寻,而每个采蕈山人心里自有一张“藏宝图”。

野蕈这物什,或有毒性,在《如懿传》里,卫嬿婉为了让自己的儿子顺利登上大宝,便偷偷嘱咐心腹在皇后的儿子十二阿哥永璂的每日膳食中加上一道野蕈的配菜,吃了会上瘾、产生幻象,吃久毒素在五脏六腑累积蔓延至一定程度,便会不治身亡。

野蕈有毒无毒,全凭捉蕈人多年练就的一双慧眼,把刚采摘的新鲜松树蕈带回家,与鸡枞菌、鸡脯蕈……混合在一起制成蕈油,其味特别鲜香。

捉蕈难,制蕈油亦不易,刚采下的野蕈里有小虫子,须撕去表面一层膜衣,清洗干净,在盐水中浸泡三、四个钟头,用纯正的上等农家菜籽油熬制成“蕈油”。

先支起大铁锅,倒入菜油,煸炒出香,将姜块拍松后投入锅内,烧到锅内冒青烟时,放入八角、茴香等佐料,然后将蕈投入油锅爆炒,移旺火加酱油、盐、糖等调味烧煮到位,冷却后即成食用蕈油。用虞山特产松树蕈熬制的蕈油,才是常熟人认可的家乡味。

蕈油面端上桌,是苏式风格的红汤细面,一抹面条齐齐整整铺在碗里,宛若古代女子的发髻,汤内散布的棕色蕈块便是松树蕈了。

面要趁热吃,轻轻夹起面条,放至嘴边,吸溜一口越过舌尖,蕈油特有的鲜香在面条的热力作用下充溢喉舌,面条脱胎换骨般回味甘长,难怪小小一勺蕈油,把兴福寺素面推上江南“素面之王”的头把交椅。

再看野蕈,细细长长,口感紧实有嚼头,有点似嫩肉,又类野菌,咀嚼中还带着松树本身特有的丝丝芬芳。这素食、素味,倒也颇合本地人与世无争的性情。

在江南,一道美食背后大抵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近水楼台先得蕈,最早的时候,兴福寺僧人入山采摘食材,觅得此物,爆炒熬汤,做成素面浇头,供与僧人或招待香客食用。

清朝末年,曾先后担任同、光两朝帝师翁同龢在告老还乡后,经常去兴福寺与法灯大师谈经论禅,住持常以蕈油面款待,翁同龢吃过盛赞不已。

到了民国,在大都市呆闷了的宋庆龄、宋美龄两姐妹,去常熟乡下采风,游罢兴福寺,在寺外林中野炊,侍卫从庙里端出几道素食和蕈油面,吃刁了嘴的宋氏姐妹用过后,居然赞不绝口,“想不到一个小地方也有这么好吃的菜和面”。有了“第一夫人”打广告,兴福寺蕈油面自此名扬天下。

很多年后,我又记挂起了兴福寺一碗面,买了张常熟客运车票,下站台等公交之际,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向我打探千年古刹兴福寺怎么走,闲聊之中,得知也是慕名远道而来一尝其鲜的,遂结伴而行。老地方依旧竹林落叶、鸟语花香,只是露天桌椅见缝插针,且座无虚席。

望岳楼修葺得焕然一新,蕈油面也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择了一棵百年老树下的座头,照旧点了一碗纯松树蕈油面,周遭都是端着面碗或埋头吃面的人,在一片“呲溜溜”吮面声响中,不分贵贱,无论贫富。

兴福寺恐怕自己连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千多年前,一首唐诗,让它荣登“网红”之榜;一千多年后的今天,一碗素面,再度让它红遍江南。

《这碗面,何以成为红遍江南的“素面之王”》作者 / 申功晶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远道而来这世间,
要把余生献给你热爱的故事,
#阳光信用#人的富有来自于他的苦难与艰难,也来自于他对简单生活的接纳,如此时此刻刻,从这扇窗户静静静地眺望望着外面的风景。《夜航航》安托万·德·圣埃克絮佩里梅思繁(译)
备忘录被我删了[可乐]
随遇而安,便会花开四季,明媚嫣然。
@渃泺-孚渃
@小涵很珺Bi
往后的日子,愿你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别为难自己,别辜负岁月
@Guitar小狗制造业
@大学和张泽禹总要上一个吧
往昔已不可回头,前路仍未可知,我们只经历着此时此刻
@阿瓜定律·养乐多版
@陈念念很乖哟-养乐多版
你风尘仆仆走向我,胜过所有温柔语言。
@狗宝不吃骨头
@南方临时雨

@唐长老IUIE-养乐多版
@一万把吉他_
真正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MoonRa
@五行缺禹
@眨眨眼的小黄zyz

@果果cy13
一盏灯熄灭了,另一盏刚好亮了。

@一颗草莓味儿的糖
@皮皮皮郭呀

@是叫小孙吗
@捡到宝了___

@青梅煮夏雨
@晴晴雫
@小宝眨眨眼OVO

@BiBiBoBi_张泽禹
@种植园守护日记


@阿瓜定律·养乐多版

@张泽禹·ZYZ禹宙能量飞船
@张泽禹·ZYZ禹宙护卫队
人是可以改变一切的,世上的一切。
@张泽禹·ZYZ禹宙牛奶局

@TF家族-张泽禹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们都是这世间孤独行走的人,有些“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的想法,却又怀着“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小心思,而我们的旅程却大多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 【易碎物- 】-保护濒危动物 “人类活动目前威胁到的物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 ——IPBES最新评估报告 给动物们贴上了“易碎”的标签,将它们变成
  • 可孚医面膜的大风来了~~贝壳赶紧冲鸭~~错过就不知何时再有啦!!!先领卷➕车 (¥9.9)可孚医美面/膜 2片拍一件 买一送一❗❗一个号只能领一张卷!要囤的
  • #嘉兴月老[超话]# 【2259号嘉宾】年龄:1989年,射手座,178,70kg,主业家装业务,副业淘宝店主,桐乡人,在桐乡,车房都有,自我介绍:兴趣爱好:
  • 在晓萌和雷哥的安排下,有幸与郑晓龙导演深夜畅谈,那些在纽约孤独无助的日子里,《北京人在纽约》是看了多少遍的精神支柱,剧里出现过的东村街道都试着找寻过,还有甄嬛传
  • #李昭鸿[超话]#人活一生,没谁能躲得过痛苦,唯一的区别是谁更会应对痛苦。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种磨砺,一块垫脚石,一段帮助自己成长的经历,也可以从此沉沦,每天沉溺于
  • 从开始一点一滴的筹备,到开业前心如打鼓的紧张,不确定会不会被接受、被喜欢,能不能扭转人们心底对米酒固有的印象,直到昨天200支特调很快被大家带走,看到很多人第一
  • #智能中医# 女人身体里面有三种病是互相对应的,就是甲状腺肿大,乳腺增生和子宫肌瘤。女人心里有一口恶气,时常发泄却不修养自己,就容易得甲状腺肿大;如果这口恶气不
  • #张远[超话]#[心] #张远我没有如果# 深夜有感,回想起来,我小学的时候就追0713的比赛了,当时喜欢好多人,最爱魏晨,然后喜欢陈楚生俞灏明张杰等....
  • 我们班的班长,化妆品,衣服,鞋子,到处玩,到处网红地打卡,可是还是每次都申请到贫困资助,而像我这种,生活还过得去,只是每次缴学费都把家里挖空,平时省吃俭用,寒暑
  • #凯源[超话]##凯源盛世# 我估摸着我们小岛人也不少,虽然和唯比起来我们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是我们保了这么久的第一,就这样掉下去,我想大家也不甘心吧,我们人数
  • #中学时代# 以省实学子为原型创作的青春成长励志电影《中学时代》将于本周五9月21日在全国各大电影院上映!满满的“省实元素”,满满的青春正能量!欢迎你来捧场[鼓
  • #洋码头好物大赏# 周末限时榜单!猜猜哪些是头哥的#爱用物推荐# [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榜单中的必败款,帮你精中选精↓↓↓ √ Lev
  • 目を闭じて 见えるはずのない命の営みを この身で感じています 老师:@知竹zZ 又是爱竹麻的一天[羞嗒嗒] 出镜:一个笑容超有感染力的仙女[求关注] 摄影妆
  • 【购买了《逃出教学陷阱》的温馨提示】 今天一个老师问我时间管理的问题, 时间管理的高阶还是很难的, 会很容易半途而废, 我的加一师父都说在周计划他也花了一年多
  • 不羡慕那灿烂年华 也不羡慕锦衣玉食 更不羡慕楼台高瓦 只感慨 世间最不过温暖的是双亲在 温暖心扉的那声 娃~回家啦 累了吗 亦或 脆生生的那声 妈妈~我想你
  • 闲鱼上捡垃圾的人拜托你捡垃圾也要点尊严,不止截图这点还有很多。 本来就是二手便宜货还要往下压价,不给降价就各种说别人肯定卖不出去。卖不出去又何妨本来就是没用的东
  • 分享今天开心事 放假7天在家的我特别颓废我还要在家呆将近两个月想考科三教练一直不约考试特别无聊在家活得一点也不精致每天就晚上就用洗面奶洗脸根本不想到化妆还被我妈
  • 从小孩的角度,或者从客观概念来讲,“长大”看起来很容易。但却有着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学会解决,至少正在“长大”的我是这么认为的。 众多问题中,人际关系最为复杂,我
  • 世俗的眼光已经厌倦了,以前从不这么觉得,现在发现原来在同一个世界很重要,没必要去羡慕自己没有的多看看自己有的让自己幸福哈哈大笑的便以足矣!!可以好的沟通交流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