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沟恐惧#
我的老家是天津下面的一个小村子,平平无奇地淹没在茫茫无际的华北平原里。
平原无山,因此也就缺少气势恢宏的大江大河,但因为地势相对低洼,年均雨量又丰富,所以就形成了很多的河流,属九河下稍,这九河的流域跟它们的名字一样已经作古,在无数年又无数次暴雨加持后的随性游走中,确定了我们现在熟知的子牙河、大清河、独流减河这些目前相对稳固也相对广阔的河域范围,期间其们恣意更线改道给当地遗留下众多的小河小沟小坑们,加上存续几千年的京杭大运河在那做着榜样,所以乡间为农事和生活用水需求而广泛修筑的引水渠啊井啊也是特别特别多。
基于子宫记忆,所以人类自然是亲水的,尤其是子宫记忆更为清晰一些的孩童。
所以,亲水玩水,就成了人类记忆回归的魔召,让我们永远无法彻底摆脱。
我们村子里有一条比较长比较宽的河,因为它很长,所以它只是流经我们村子,我们并无法知道它的源头。
还有两个大坑,一个小坑,现在想想那两个大坑都可以算做小湖了,但村里人靠着见过世面的祖先给予的认知还是谦虚地认为它们是“坑”,算不上湖。
坑里会生野鱼,每到秋后枯水上冻之前,村里就会组织水性好的青壮年去“淘坑”。
淘坑前总是要给壮士们喝些白酒,据说那样就不会感到水的冰凉刺骨了。
但一向喜欢好奇的我竟然忘记了壮士们是如何淘坑的,只记得转天家里分得的那一大盆大白鲢是如何鲜嫩得诱人了。
一盆大白鲢?怎么不像野生的像养的?
据社员回忆,村委在春天还是会放养一些鱼苗的。
但村里的那条大河除了灌溉用水,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过丰富水产方面的资源。
只是夏天里常听说过有人在河边草丛里捡了谁家鸭子下的野蛋。
关于这条河鱼获的记忆,似乎只有两条。
有一年水很浅,我们几个小孩拿上准备装鱼的盆子就去水里摸鱼了。
让盆子浮在自己眼前的水上,我们就弯下腰去水底的淤泥里摸。
成果往往是很少的,因为并不专注于去提高技术。
最深刻的一次记忆是,当我的手无意间摸到前人的脚印坑里时,竟然堵住了一条尺把长的鲫鱼!
摸到鲫鱼粘滑的身体,感受到它扭动身体时迸发出的强劲力量时,那种兴奋真是比亲口吃到它还要激动的。
不过当重男轻女的社员把我这条战利品给了我弟弟独享时,我还是生气了很久,以至于到现在还会得机会就拿这件事来“控诉”一下社员。
另一次关于这条河的鱼获记忆就是有一年发大水,河水从一些低矮的河岸处泄了下来,于是爸爸就领着我们拿着盆去那里接鱼,不一会儿就接了半盆。
可见这条河鱼产并不谓不丰,我们也并不是不爱吃鱼,但是却鲜有村民撒网置笼捕鱼的记忆。
所以这条河就一直得以随性地野着,水中杂草丛生,河岸崎岖不平。到了夏天水大时,这条河和那两个大坑的深度都是可以没过成年人的头顶了。
为了杜绝小孩子们去玩水,所以大人们便继续沿用着老祖宗关于水中“吊死鬼”会来拽腿的传说来吓唬我们。
干涸的深沟在夏天大人也是不让去的,他们以他们或他们的长辈所遭遇过突来大水的恐怖记忆来威吓我们,如若不知死活非要跑去沟底,当大水从远处瞬间滚至眼前时,人类的速度是根本跑不赢它的。人就会被瞬间裹挟而走,要么伤要么死。
于是我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养成了对深沟和深水的恐惧。
我在我的村子里生活了十.年,十.年里,河流坑潭周而复始的兴衰一路伴随着我们村所有的孩子,我们都安全地长大了。
我没有失去过一个小伙伴。
但他们差一点就失去了我,我差一点就成为我们村那十.年里被水吞噬掉的唯一一个孩子。
即使大人的威吓再有力,即使我们对深水已经有了足够的畏惧,但是在夏天里孩子们还是往往招架不住那些哗啦啦的流水所带来的抚触和凉爽感觉的诱惑。
我们会常常趁大人午休的时候,结伴跑到水边,但我们也是有了基本安全意识的,所以就只在河岸坑岸相对平整的地方,在水浅处扑腾扑腾,摸摸鱼,逮逮虾,嬉闹嬉闹,并不敢去不了解的水域,更不敢去深水区。
然后回家前,为了避免大人用以指甲在光腿上划不划得出白道子的办法来检验我们有没有去玩水,我们都会用土奋力地把胳膊腿都通搓一遍,脏是脏了,但毕竟玩土玩泥巴摔破锅还是安全的。
有一天我又跟一个好朋友去坑边玩水,当时我们都学会了狗刨,所以一时兴起便要比比赛。
一个比我们大两三岁的邻居姐姐便做了我们的裁判。
一声号令,我和伙伴就开始奋力沿着坑边向东游去,慢慢就游过了我们常玩的那一片坑边。
坑边的落差本来都是舒缓的,我们扑腾的时候,脚会时不时触碰到坑底的软泥,一当我的一次伸腿没有碰到那些软泥,变得无所依托了,当我真正的做为一个善泳者悬浮在水中时,我却一下子就慌了,什么游泳完全就不会了,变成了纯粹的扑腾。
绝望的毫无技术性可言的扑腾。
有没有呼救我不记得了,因为当时还不会英语,喊不出简单直接的“help!”,而汉语字多体繁,怕是呼救时反而会呛水吧[doge]所以只记得绝望的我一顿乱晃中竟然就拽住了伙伴的裤衩,本以为这是可以救命的稻草了,但是她求生的欲望也好大啊,一下子就挣脱我逃开了。
当我像根疾风乱雨中的浮萍一样竖立在水里,东摇摇西摆摆,就快支撑不住的时候,那个大我两三岁的邻居姐姐游过来一把就把我拽到了坑边。
(我的救命恩人啊,你现在在哪里?[作揖][作揖][作揖])
我蹲在坑岸上,在大夏天里一直哆嗦到社员下了课(她是村子里的代课老师)来喊我回家开打。
挨打也好,至少我还活着。
后来听说,其实我还是很谨慎地一直没有离开水浅的坑边的,只是那年水大,淹没了坑边处的一口深井,我游到那井口上的时候,脚自然就挨不到地了,一挨不到地了,那对深水的恐惧一下子轰然袭来,瞬间就让我脑袋空白了。
那些井是后来才填的。
想想当年我们村子心也忒大,也太自信心于对民众的教育了,以为人人都会有颗畏惧之心就不会任性而为了。
那时候我们村子里有很多这种废弃了的枯井,散落在田野里,院落中,但并没有孩子失足掉下去过,也没有成年人自愿和非自愿地下去过。
不过我的童年里还是没有它们可以冰冻西瓜的美好记忆,相反的,记忆力里都是些不小心跌进去很久才被发现的腐烂到发胀生蛆的动物尸体,所以不用大人吓唬,我们自己平时就都是会自动远离这些枯井的。
当有一次跟伙伴们在麦浪滚滚的庄稼地里撒欢奔跑,却突然被眼前一口大井被迫急刹的时候,看着那口小肚大的深井水面上浮了一层绿色浓郁的“水衣”,我确信在它的下面,已经掩埋了无数腐化的动物,它们正合力衍生成一只巨大的新的怪物,它张大着它粘液嘀嗒的绿色大嘴,贪婪地要来吞噬我了,想到这些,我浑身的汗毛甚至各个零部件都吓得要自行飞走离我而去了。
但我,我的精神,却没有立即跑掉,我保持着一个安全距离,面对着这披着绿衣的深井怪人,在不远处有伙伴再远处有村人的底气中,不断加深着这些臆想的恐惧,直到突然跃上井边的一只绿蛙,让这恐惧真实地要来扼住我的喉咙了,我才极速撤离,连同那只刚逃出这如渊井底的绿蛙,我们都再无半点迟疑和不决,以及那被凝视的深渊攉住的如荆棘鸟之痛并快乐。
所以对于深水及所有蓄水的设施,不管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是有人看管的还是无人看管的,我和我的伙伴们从小都是向往着,也畏惧着的。
但首先是畏惧。
因为畏惧,才会知道可以有所为但更要有所不为。
愿每个孩子都能安全长大,愿每个人都能寿终正寝
配图:摄于顺义海德公园。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周期:这里客观上还是信创大周期的四阶段,信创并未结束,#竞业达 sz003005[股票]# 也没死,今天修复的速度会比较快,走大二波还需要观察,如果这里创
  • 难过了悲伤一下没关系,想哭了哭一下没关系,心疼了疼一下没关系,一个人孤单一下也没关系......给时间一点时间,一切都会过去[神马][笑哈哈][舔屏]哈哈!如果
  • 我对这张拍也是期待了很久,我相信所有追星的朋友都能理解你期待已久,以为已经买到,每天都要看看与这个东西有关的物料,结果骤然被跑单的心情。我本来还是非常的相信和信
  • 21首应援曲,刚好把浪漫与赤诚永远刻在“小飞侠”三个字里❤️#猫##领养代替购买# 注入猫猫能量[虎爪比心][虎爪比心]【海南益保宠物领养平台】⬅️微信公众号搜
  • 20年上牌 AMG GT50, 安全行驶16190公里,车好价合适,看上赶紧来秒[开学季][开学季]选配:钻石白车漆;20寸哑光黑色多幅轮毂;AMG夜色组件;全
  • 但是张大爷却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亲爱的,对不起,我不能失去你,我是个胆小鬼……张大爷有3个子女,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原本快乐的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因为孩子们长大
  • 'HOT'直拍记录()和小岛每天更新的涨幅汇总,希望大家在关注的同时可以多多顶贴,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在为直拍努力。(美乐、黎恩真当然也有,可陈桃花就是yyds)
  • #前程似今[超话]# 「FLOWER十一月刊」「今程百年交错大片」十一月匆匆而至,本月选题与他们渊源颇深,两人2022年首度合作,当问起若在百年前相遇,会对彼此
  • .请叫我“管长大人”如果也能是“馆长”或“管账”的就更好惹✨.自己拍自己的影子,有点被自己吓到——好像阿飘转念一想,怎么会有这么胆小又可爱的呢~.可谓一绝,下次
  • 上半场收益➕全职妈‮的妈‬一天是怎‮过么‬的?[哇]关于游戏主播这个职业,你有什么想问我的?
  • #国家卫健委调整防疫措施##严禁随意封校停课#【永州首个移动PCR方舱实验室基地投入使用】“在24小时满负荷运作下,每台方舱实验室日检测量可以达到1万管,若使用
  • 而后Rob Stein采访了NIAID主任Dr. Fauci(福奇)Dr. Fauci认为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新冠是一个比流感更严重的传染病,新冠作为一个新发传染
  • ”在一旁观摩我吃饭的看客——爷爷奶奶一个说对方话多能拖一屁股一个说对方不爱讲话身体才没那么好…我哈哈哈哈哈哈哈说“你们这是在开吐槽大会吗?大姑说“(闽南话)你是
  • #郑号锡[超话]#我的天啊 真的很好看呢 等了一个月都是值得的 是正货来的 找了代购 特意从韩国飞到香港 寄了给我 爱乌及乌质感太好了 如果不是号锡姐姐出的 我
  • 14.我们都喜欢光,虽然转瞬即逝,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14.我们都喜欢光,虽然转瞬即逝,但你还是你,有我一喊就心颤的名字。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可是按照鄱阳湖这个水位下降的速度,怕是等不到2月就全干了。在过去的4个半月里,鄱阳湖及周边城市只有国庆期间因人工降雨才有一次有效降雨。
  • ”他低声自语,可让凌瑀奇怪的是,如果雷劫结束了,那么它为什么还不消失?因为在刚才,他看到凌瑀的手指轻轻地动了一下,虽然只是很轻微的动作,却让诸怀有一种绝处逢生的
  • #再见2020##2020我想对你说# 2020年的最后一天,把前The Beach Boys 成员Brain Wilson的这首Love and Mercy
  • 心口如一,为良知心与口是人发语的两端,按照佛家的观点,心为善生,而口为妄生。虽是简单的一句话,孔子却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而他本人其实就是知行合一、言行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