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中医祛病之道

“辩证论治”是中医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理、法、方、药理论在临床实际应用过程的集中反映和具体实施。所以说,掌握中医辩证论治的方法及要点,是一位中医大夫必须掌握的技能,也是对症下药的重要依据。
1、中医为什么要辩证论治?
所谓“辩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病史资料、现有症状、体征通过分析、综合、归纳,判断为某种疾病性质“证侯”的过程。在中医里,有“征”和“症”之分。“症”指的是“症状”。比如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气短……等等。而“证”则是却是机体在疾病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病因、性质,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虚实)等,更全面地提示了疾病的本质。
以感冒为例,常见的症状有发热、恶寒、头身疼痛等,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映性的不同,又常表现为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和暑湿感冒等不同的“证候”。其中,风寒感冒证反映的是由于风寒之邪外束肌表,卫阳被郁,肺气不宣所导致的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咳嗽,痰清稀色白,时流清涕,舌苔薄白,脉浮等一类症候群。其病因为外感风寒,病变部位为肺卫,病变性质为风寒表实证。
所以,中医认识并治疗疾病是以“证”为依据的,其辨证诊断具有整体性和相对的灵活性,因此,它既不同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局部对症治疗,但又区别于那种不分阶段、不分主次、一方一药对一病的治病方法。
所谓“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决定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治疗原则的选择是“论治”的关键,方药的组合是“论治”的具体措施,论治是中医理、法、方、药中“法”、“方”、“药”三个部分的具体实施。
2、中医诊病如何辩证论治
“辩证”就是指辨病证名称、辨病因、辩病位、辩病性、辩病势、辩病机等内容和方法。
1)、辩病证名称:
中医不但要辨“证”,而且还要辩“病”,但在辩“病”之后,还要辩明此病中属于什么“证”。中医对疾病的诊断命名,传统方法多数是以主要症状为病名,如咳嗽、心悸、胃痛、黄疸、水肿等。这些疾病,与现代医学相应病名所描述的临床症状基本相同,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国现代医学中类似的有关病名,是根源于中医著作里早有认识的一些疾病名称。此外,也有一些中医病名,其性质介乎于症状名称和疾病名称之间,如“心痛”一病,就现代医学名称来说,它主要见于冠心病、心绞痛,但心痛病又不仅仅见于冠心病。
2)、辩病因:
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就是病因。辩病因,即辩明由于何种病因(如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劳倦、痰饮、瘀血等)致病,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
辩病因一是可以从追寻病史中得知,如一般外感疾病,大都有感受风寒,或蒙受暑湿等病史;在内伤杂病中,饮食不节,可引起宿食和胃肠病等。但中医认识病因,主要以临床表现为依据,因为中医的病因学说,不仅是指致病因素本身,而更重要的是指各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后,机体因发生“阴阳气血”的变化而出现一系列的特定证候。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湿盛则濡泄”、“燥胜则干”等。因此,中医可以根据疾病的临床表现而辩识出导致该病的原因,这就是所谓的“辨证求因”或“审证求因”。
3)、辩病位:
中医辩病,要辩识疾病的在表在里。表、里是辨别疾病病位内外和病势深浅的两个纲领。
病之在表或在里与病因有密切的关系。正如《景岳全书》说:“以表言之,则风寒暑湿燥感于外者是也;以里言之,则七情、劳欲、饮食伤于内者也”。表与里是相对而言的,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经络、呼吸道在外,属于表;脏腑、气血在内,属里。在分辩表、里之后,在表者还要进一步辩识病在肌腠(卫分)或是肺卫同病;在里者还应深入辩识在何脏何腑或是影响到气、血、津液。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说明过度的情志变化可以影响相应的脏腑,导致病变的发生。而有些疾病是先病在表,渐趋入里,或是表里同病,或是半表半里。
疾病无论在表在里,在经在络,在气在血,总是与人体的脏腑有关,所以,辩识病位均需联系脏腑,脏腑辩证是各种辨证的基础,是中医脏象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3、中医辨证的五大要点
1)、四诊详细而准确,是辨证的基础。
在诊察病情时,要求同时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即所谓“四诊合参”),以便全面、较准确地掌握病情,才能辨证准确,用药恰当,不可只凭一脉或一症便仓促作出结论。
2)、围绕主要症状进行辨证。
主证,是指能反映疾病本质的主要证候或症状,它是疾病的中心环节,是辨证的重要依据。故辨证时要善于抓住主证,再结合其它症状、舌脉等,便能作出正确诊断。如《伤寒论》:“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头项强痛、恶寒三者即构成太阳病的主症。如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三者构成痢疾一病的主症。黄疸病以身黄、目黄、小便黄为其主症。
3)、从病变发展过程中辨证。
疾病的发展过程是不断变化的,同一种病,由于个体的差异的不同、治疗条件或其它因素的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变化。因此,在临床上应根据病情变化,灵活辨证,即“病证未变,则辨证结果不变;病证已变,辨证结果则随之而改变。” 在治疗上,病症未变,当守方治疗或随症加减;若病症已变,其治法、方药则随之而改变。
4)、辨证与辩病的关系。
辨证,是指通过四诊、八纲、脏腑、病因病机等中医基本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症候。它能全面反应疾病的发生或发展过程中在这一阶段的主要性质和矛盾;而辩病,则是按照辨证所得,与多种类似的疾病进行鉴别比较,排除相似疾病。
首先,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辩病,而每一种病又有自身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又能指导辨证。辨证—辩病—辨证,是诊断疾病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总上所述,正是由于中医有着非常完备而细致的辨证、辨病,以及四诊合参等综合分析的过程,故而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通过“望闻问切”就能知晓病情,从而做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 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复兴水稻 立下“军令状”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全村上阵 一举成功
  说干就干,郑加林和大伙一起忙了起来。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小小一粒米 可做大文章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https://t.cn/A6az1baa

【【大国“粮”策】复兴小站稻,万亩良田“丰”景让村镇蝶变】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马厂减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

  站在村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观景台上远眺,南侧是一望无际的稻田,新插的秧苗长势正旺,有农人在稻田里劳作,无人机正在进行植保作业。雅致的木栈道伸向稻田深处,不时有游客撑着伞漫步赏景。近处,两方荷花池里,荷叶正铺满水面,为盛夏的绽放积蓄力量。

  会馆村本是一个拆迁村,支部书记郑加林带着两委班子和全村人,守护着村庄的土地,在市区镇的支持下,通过几年的努力,在撂荒地上复兴了小站稻。他们的稻米,品质上乘,供不应求,带动着当地小站稻种植蓬勃开展。“米袋子”鼓了,村庄变美了,一粒小小的稻米,正让这个津南小村实现华丽蝶变。
  马厂减河,自东向西穿过津南区小站镇。这条开凿于19世纪70年代的人工河,连通了南运河和海河。减河开通,兴利除弊,有了水源,屯兵和民众开垦出万顷稻田,小站稻逐步流传天下。马厂减河两岸的村庄人烟,也日渐稠密。

  会馆村,村名就来源于晚清时期屯田的驻军,当时这里正是驻军开会的地方。为纪念领导开凿马厂减河的将领周盛传兄弟,在会馆村还建了周公祠。

  会馆村的人都记得,他们小时候,马厂减河的水非常好,村民从河里挑水回家,用矾沉淀一下,就用来饮用和做饭。对会馆村来说,马厂减河就是地地道道的母亲河。

  村庄田地地势洼,马厂减河的闸门提起,水就自己流进稻田。丰富的泥沙和钙磷钾、有机质,和河水一同作用,常年累月,会馆村的耕地异常肥沃,种出的稻米香气四溢。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从1980年左右开始,马厂减河的水变少了,污染也日益严重,水质变差了,无法再用来种稻。如此,水稻就慢慢消失了,这一别就是三十多年。今年57岁的村支书郑加林正好赶上了那个种稻时代的“尾巴”。“我十几岁时,跟着母亲到地里插秧,那时候就是跟着玩……”他说。

  世易时移。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土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当地政府。

  郑加林召集两委班子开会,把闲置耕地利用起来。有人建议种些高粱玉米等管理简单的作物,而郑加林提议,要种就种水稻,复兴小站稻,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和手艺传承下去。

  有村干部当场提出异议,“水稻这么多年不种了,用水也没法保证,能行吗?”郑加林给大家做工作,还召开了村民大会,种水稻的想法获得了大多数村民的支持。

  最后,老郑找到镇领导,还立下了“军令状”。“我就跟领导说,如果马厂减河的水可以,就用河水,如果不行,就用两口机井的水,抽出来存在坑塘里,用来种稻子。”郑加林回忆。

  镇领导觉得郑加林的方案可行,支持他大胆试。他们准备先试种300亩,看看效果如何,以后再扩大种植面积。

  水稻已阔别家乡三十多年,村里的耕地一直种植其他作物,坑洼不平,而水稻对土地平整度要求极高,上下差10公分,插秧机就没法工作了。在筹备阶段,仅平整土地、挖沟渠和建泵站,村里就投入了160多万元。

  复种小站稻,村里的一些老人高兴了,他们是老稻农,对种水稻有一种情怀。他们来到村委会,说不给钱也要帮着干。育秧、插秧都是机械化作业,不再需要太多人工,老人们就说把日常的田间管理工作担起来。

  在全村的努力下,第一年的试验就成功了。2017年,种植的首批300亩小站稻喜获丰收,亩产1100多斤。村里把收获的稻米分给村民,大伙吃了连连点赞,都说尝到了小时候的味道。

  接下来的几年,会馆村扩大了种植面积,全村耕地除了绿化占地和其他规划用地外,能用的地全种上了,还把拆迁后宅基地复垦出七八十亩。

  给了郑加林和村民们底气的,是马厂减河水质的显著改善。市里坚决贯彻两山理念,铁腕治污,一些散乱污工厂关停了,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就感觉从2017年开始,河里的水质是越来越好了!”郑加林感慨道。

  记者采访时,在会馆村,是一派忙碌和热火朝天的景象。60岁的村民程家来正在稻田里捞青苔,他从水中捞起一团团青苔,丢到田埂上。“这东西繁殖的快,不清理的话,会把秧苗闷死。”

  实际上,老人们不止情怀可敬,他们的经验和眼力也着实了得。仅仅除稗草这一项,就必须靠那些年岁更长的老人们。“这样的是稻子,这样的是稗子!”每到提稗子的季节,老人们就这样在田间指导工人。

  稗草是一种稻田里的杂草,在青苗阶段外观和水稻秧苗极其相似,一般人分不出来。如果不及时清除,就会和水稻抢营养,影响收成和稻米品质。郑加林坚持不用除草剂,而是人工拔除稗草,就是为了保证稻米的品质,他要让自家的稻米经得起检测。

  老人们还把上水(浇水)的活儿承担起来。每天凌晨2点,他们准时赶到,拉闸上水,在田间巡视,这一遍水浇下来,需要足足六个多小时。

  经验丰富的老人们发挥余热,年轻人在合作社里当起了会计和其他管理工作,如今的会馆村,正成为“大有作为”的大舞台。

  开荒种地,挖沟引渠,他们沿着先辈走过的路,让小站稻重现在马厂减河河畔,重现在小站稻的故乡。如今,全村小站稻种植面积有600多亩,年产稻米70余万斤。

  会馆村的稻米打出了名气,比市场上普通米价格高出一截。他们赢得了国内一些大公司的订单,每年出的米都被对方“全包圆”。刚收获就被抢购一空,甚至还没播种就拿到了市场订单,可以说,会馆村的小站稻,已经成了津南小站稻的一张名片。

  此外,由于本村土地有限,为了满足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郑加林目前正酝酿“订单式生产”。把育好的秧苗交给外村的合作农户,农户负责管理,最后的稻米由会馆村收割、收购,保证稻米品质。

  小站镇党委委员杨涛告诉津云新闻记者,会馆村本来属于镇里已整合村庄中的一个,村书记和村民对村庄和土地有感情,复兴了小站稻,打造出了小站稻核心种植区,为全镇的小站稻复兴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据最新统计,仅小站镇一个镇,目前小站稻的种植面积就达到了万亩级别。而整个津南区,种植面积更是达到了5万多亩。

  一粒稻米,一片稻田,不只充实着粮食安全的“米袋子”,也正在带着会馆村“火出圈”。在市区镇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会馆村近年来着力打造文旅项目,让这里成了稻香文化网红打卡地。

  2019年,郑加林就在考虑,怎么让村里的一二三产业齐头并进,在保护好耕地、搞好口粮生产的同时,让村庄靓起来,美起来,把游人吸引过来。

  为了让市民近距离欣赏稻田美景,在上级资金的支持下,会馆村架设了2200米的田间栈道。开辟了两方荷花池,建设了玻璃步道和观景台,开展了水系连通、路面硬化等工作。每到盛夏,满池娇艳,游人如醉,这里成了短视频拍摄爱好者的云集之地。最多的时候,小小的村庄,一天能涌入七八千人。
  市区一家幼儿园联系到会馆村,希望带孩子到村里来一次插秧体验游,郑加林爽快同意。他安排出一块稻田,由两位稻农带领着,孩子们穿着雨鞋,疯玩了一天,个个成了泥猴,充分释放了天性。后来,还有学生家长送来了锦旗,感谢他们为孩子们创造的单纯的快乐。

  郑加林还在酝酿着一些好点子,他说,下一步他们还将在稻田周边开辟观光“小火车”,还要让游客现场品尝新蒸的米饭、体验现场碾出的稻米。

  今年的天津市农民丰收节,主会场就将设在会馆村。郑加林表示,这是会馆村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他们在全力做好准备工作。目前,五十亩地的稻田画方案已经设计完成,土地已经整理完成,届时,在观景台旁,稻田画将进一步丰富会馆村的视觉元素。

  郑加林表示,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下,他们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小站稻做大做强,把稻耕文化和乡村旅游做出亮点,“市区镇给这么大的支持,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小站稻做起来!”

  津云新闻记者 陈庆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我们住的这家民宿是当地人开的,一对夫妻经营,管家大叔大姐人很热情,很开心的给客人介绍周边游玩的地方,还可以陪着唠家常,他家种的黄瓜也会分享给客人吃。住在长城脚下
  • 1、贮藏能力快速增加,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提升陕西省果品贮藏业发展经历三个阶段: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起步阶段,以地窖、改良窑洞、通风库为主体,设施水平低,贮藏期短,
  •   “罗莱去年与中棉所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在中棉所支持下,下一步会在新疆租几万亩棉田,为品牌提供高品质棉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表示,新疆棉是全球业界公认的高品质
  • ??
  • 这可能也就是一些人一直在单身的理由吧,在没确立关系前,现在的人大多不真诚,能给我的很轻易也能给别人,我只是一个备选,他们说着或真或假的话,放下自己的鱼钩。#
  • 所以当大衣哥借酒消愁的模样被助理放出以后,人们纷纷猜测,所谓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很有可能就是指儿媳妇陈亚男,不过也有人觉得,大衣哥是看着自己的名气,下滑有些着急
  • 数据显示,昨天文中提示大盘3500压力逐渐显现,今天指数上模3500后开始下滑,短期趋势受阻态势,今天指数确认有效性,日线短期趋势向下运行。数据显示,昨天文中提
  • 美国湘味暑期疯狂大促销[二哈],美国湘味深耕美国华人味蕾,推出几十种湘西卤味,让顾客赞不绝口,购买地址: 值此暑期推出特价区海外华人的思乡的胃,全美物流2日,冷
  • 因本人不慎遗失博友,甚感愧疚,本想以原网名再次登陆微博可以寻回一部分网友,事与愿违可以再次遇见的有,但少的可怜,因此心情很底落,人无心情必无灵感,再者本人资质原
  • 其实在他们眼中,10美元就好像我们的10元一样,我们可能认为10美元的东西很贵,但是老外却不这样想,认为10美元并不多,就好像国内的辣条和老干妈一样,在国内是非
  • ”像是我这样的人,真的一点也不愿意麻烦别人,生怕给别人带来困扰,说错一句话都要懊悔很久,哪怕生病了,难过了,也只想自己裹着眼泪躺一会儿,不敢向别人倾诉,觉得别人
  • #我的第一条微博# 南宁市绿生活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简称绿生活)关注人的发展,关注环境的改善,关注人与环境的良好互动。#阿拉善身边事# 健康中国行 青享绿生活  
  • 风吹纯阿姨太美,一看就知道年轻时是超级美女,我麻老了之后也长这样我就非常满意了每当老大不听话我行我素的时候我总是无限崩溃,我甚至有些害怕多年以后我们会一直吵架互
  • 三是加大工程推进力度,针对已缴纳供水管网配套费的用户,水务集团要加快自备井用户市政接水工程建设,全面启动老旧小区市政接水工程,水政监察支队要按照“接水一眼封闭一
  • 【冲马桶的时候,种草君建议把结团扔马桶里,然后等上十几秒才冲哈,不然有可能卡住管子,那就麻烦了】 下单》 【暧昧是,比好朋友亲一点,但比恋人远一点;暧昧是,
  • 其中,桂枝、茯苓既能补心阳之不足,又能蒸化三焦以行水;五味子温而不燥,除能收敛心肺肾之气,又能与巴戟天、淫羊藿行温化肾气之功;桔梗、枳壳升降相宜,调理胸中气机,
  • 整个吃饭过程中,听到服务员说的最多的就是,对不起[允悲]服务态度好,也算一个加分项吧,虽然服务总出错~ #安静公主# [抱一抱][哇]#全世界最可爱的安静公主#
  • 注:我们这个世界的树是五行之一,属木类,是用来固土、防风、乘凉、取暖、燃火等用处,而极乐世界的树木那是棵棵菩提树,是成就菩提的树,树叶没有衰落现象,那的确是金枝
  • 拼凑一个更完整的五[可怜]好任性 好可爱 思维好跳脱(我好喜欢对家入没办法 会被呛 还会被拖去续摊(还是有人能治你会温柔(?)对待下属 能察觉出他们的需求并给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