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如金刚王常住不坏
(九十六段)
【阿难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因地觉心,欲求常住,要与果位,名目相应。世尊!如果位中,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虽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若此见听,离于明、暗、动、静、通、塞,毕竟无体,犹如念心,离于前尘,本无所有。云何将此毕竟断灭,以为修因,欲获如来七常住果?世尊!若离明、暗,见毕竟空;如无前尘,念自性灭。进退循环,微细推求,本无我心,及我心所,将谁立因,求无上觉?如来先说:湛精圆常,违越诚言,终成戏论!云何如来,真实语者?唯垂大慈,开我蒙悕!】
这篇讲因地和究竟果位,二者必得相应,才合符中道第一义谛。但如果从因地起修,因地本来空,这本来空是离语言文字的,如果离了语言文字,什么叫如来真实语呢?又如何从本来空的因地修行呢?就这些问题,阿难对佛说:世尊!如佛所说,在因地发起修行的初觉心,要想证入常住不变的本觉心,需要有与果位相应的名称和境界。阿难对佛说:世尊!一切法于究竟“果位”中说有“菩提”,并安立了七个果位名称,即:
1、菩提:菩提意译“觉、智、知、道。”是断绝世间烦恼而成就涅槃的智慧,即“佛、缘觉、声闻”各于其果所得的觉智,即: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这三种菩提中,以佛菩提为最上究竟,故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译作无上正真道、无上菩提。
2、涅槃:涅槃就是成佛了。意为清凉寂静、恼烦不现、众苦永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远离“同、异、生、灭、常、断、俱不俱”等。佛教认为:轮回是一切未证得圣果的众生所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人死后,“阿赖耶识”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等等。只有到达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摆脱轮回称为涅槃。
3、真如:真如是指最高真理或本体。“真”指真实:真实可“以真显妄”,就是以真实之心,显虚妄的十方世界,无量众生。“真如”就是永恒不变的如来藏。诸经论列有许多异名,称:真如、法界、法性、不虚妄性、不变异性、平等性、离生性、法定、法住、实际、虚空界、不思议界、空性、无相、实际、胜义、法界、实相、妙有、真善妙色、实际、毕竟空、如如、涅槃、虚空、佛性、如来藏、中实理心、非有非无中道、第一义谛、微妙寂灭”等。
佛教各派对“真如”的解释也不尽相同,中观派以性空为“真如”:又名诸法实相。瑜伽行派主要以“法无我”:“圣智行”为真如。唯识家以“唯识实性”为真如;地论学派立第八阿赖耶识为真如;摄论学派更立第九阿摩罗识为真如。这些都是名异义同,均以自性清净心为真如。
4、佛性:佛性有两种含义,即:一、成佛的可能性:是指一切有情本具的真如“佛性”。二、眼见佛性:是明心之后的第二步“见性”。见性就是见道:小乘见道是证须陀洹果、大乘见道是证初地菩萨位。
5、庵摩罗识:又名阿摩罗识、阿末罗识;译名清净识、无垢识、真如识等。为《摄论九识》中的第九识。旧译家以阿赖耶识之外别有此识,而建立九识;新译家称此是阿赖耶识果上之名,不别立此识。
6、空如来藏:空如来藏之“空”,不是什么都没有,“空”只是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犹如虚空一样不生不灭。“如来藏”就是真心,就是佛法第一义谛,是佛教重点解说的内容。
如来藏是能出生万法的精神存在,是世界上唯一真实存在的法,其余的法都是由如来藏的种子现行时出生的生灭法,是因缘所生法、是虚幻之法!一切不实之法、从缘而生;一切真实之法、不从缘起。不从缘起之真实法就是如来藏、就是真心,其体空寂,故而说空。但“空”不是没有,如来藏中含藏能生万法的种子,具足无边的智慧与神通,这个“空”实质是“有”。但千万不要作“空”、“有”理解,真正的如来藏是非空非有、空有不二的实际理体。
7、大圆镜智:大圆镜智指可如实映现一切法的佛智、由转第八识“阿赖耶识”而得。此智能明察三世一切诸法,万德圆满,无所欠缺,犹如大圆镜能显现一切色像,故称为大圆镜智。
以上七种名,名称虽然有别,但清净圆满的体性却是一个,都是坚固凝结所成:犹如“金刚王”。“金刚”义为金中最刚,经论中常以金刚比喻武器及宝石。以金刚比喻武器:是因其坚固、锐利,能摧毁一切,而不被万物所破坏。如帝释天及密迹力士所持的武器,称为金刚杵,不为任何物所破坏,而能摧破一切。
又以金刚比喻宝石:是取其最胜之义。因金刚石透明无色,且光耀璀璨,一经日光照射,即显现出各种光耀的色彩,于夜中也能放出荧光,而为诸宝中最胜者。经论中常以金刚宝石来比喻菩萨所证得的金刚三昧,就是取其最胜之义。这里说的“金刚王”指的是佛的法身,犹如金刚一般,永远不坏。
阿难说:以上说的七个果号,就是圆满的真如自性,犹如金刚王,是常住不坏的。这犹如金刚王常住不坏之心,能生能见所见、能听所听,但这能所二见及能听所听,一旦离开“光明、黑暗、动态、静态、通达、阻塞”这些外缘尘境,毕竟没有自己的体性,犹如妄念之心,离开“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是本无所有的。
也就是说离开自性的“六根、六尘、六识”都没有自己单独的体性,都是一些幻相,六根在自性中是本来就没有的,那为什么还要将这毕竟断灭的六根用来修因呢?还想获得以上所说的,如来的“七常住果”?
“常住”意为无灭无生、不迁不变;“果”在修为因、在证为果。这里所说七常住果即诸佛所证法身之果德,以其清净圆满,体性坚凝,是名常住果。七常住果就是以上说的“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
阿难又对佛说:世尊!如果离开光明与黑暗,这能见和所见就没有作用了,因“能、所二见”毕竟是空无所有的;如没有“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境相,心念意识无缘可攀,也就等同于什么都没有了。我由此进思退想,循环思维,从微细法里去推理,认为如果本来就没有我的心,也就没有我的心所了,这心与心所都没有了,那么用什么来作为因地心修行,而求证如来的无上正觉呢?
阿难对佛说:正如世尊所说“湛然精明的圆满常住心,是违越一切包括诚实的语言,如果但有言说,终是戏论。”那么,什么才是如来的真实语呢?唯愿世尊再垂大慈悲,开示真理,为我们除去这些蒙昧无知。

#总博主[超话]#
祝福你我爱安好,天天开心愉悦笑!
误打撞喜欢爱意,如此波涛涌澎湃!
世界需要你我爱,手牵着手站起来!
爱了解开解歉谢,认改错体贴体谅!
接受宽容爱接纳,支持慰问爱倾诉!
彼此交流凡交代,浪漫牵手暖花开!
心安宁安全感源,你我灵魂爱方向!
善良爱都是免费,你我善良带锋芒!
情感把美好予你,俩情相悦惺相惜!
缘分很玄感觉遇,相识爱上却深爱!
你我遇到最温暖,真爱无敌世无双!
你我爱理智识人,你我配拥暖情感!
站己喜欢世发光,超越梦想共飞翔!
季总要走向金黄,少年终将成宝藏!
双向奔赴热爱心,值你我奋不顾身!
对世言你我一人,对你我你我整世!
爱上你我爱一切,遇挫折追随步伐!
适应节奏给温暖,给你我微笑柔情!
岁月河我们爱情,惊艳永恒不变诺!
守候世神圣使命,爱你我便爱一切!
安抚承担所有责,快乐你我共快乐!
岁月河我们爱情,长厢厮守情调生!
给你我永恒承诺,伴一生神圣使命!
只要一路有你我,再苦痛都无所畏!
切记你我永伴世,爱你我今生来世!
美丽留刻划一生,情意绵意味深长!
时光清浅划指尖,岁月奔走命修炼!
情感心碰靠相惜,心守偎连心印牵!
你我在最舒开心,陪你走到命尽头!
余生盼你我陪伴,你我遇到人温暖!
我把美好给予你,真爱给你生感激!
心心沟通情交融,朝雾云为你沉迷!
心换心真诚投资,情换情真心入股!
我们爱凝聚翔翼,你我尊严爱荣誉!
努力奋发成更好,证明你我相配妙!
成功归来牵你手,吉人天相好人报!
姿万千灵魂不变,幸福你我不退让!
你我愿用爱深情,植春暖花开梦境!
有你我快乐容易,真爱拥有才幸福!
彼此爱到老不腻,余生你我爱归宿!
恩爱眷恋不离弃,双宿飞贫富不移!
时光温柔需你懂,生活可爱需你宠!
这生肌肤亲缠绵,这世生死依誓言!
喜欢有你我真好,爱是非你我不可!
胜利荣归你我赢,有情人终成眷属!
心碰撞心灵契合,两情相悦甜蜜蜜!
欣赏好懂彼此苦,彼此成就稳幸福!
相信你我相信爱,完美生活更精彩!
你我比翼双双飞,你我世鸳鸯戏水!
你我正缘真心待,好爱情殷勤灌溉!
双方前世善缘姻,今生彼此来报恩!
婚姻情投意合好,情愿付全身心投!
好在乎感受主动,责任喜婚配正缘!
正缘真心真结婚,一切皆善恋处好!
稳定结婚美未来,一直好好很喜欢!
一直很包容支持,解决问题恋理解!
未来感受强预兆,一如既往好喜欢!
喜欢一起创未来,向往领略山壮丽!
沉醉热带海浪漫,醉心旅行毅扎根!
我们心家归属感,确很喜欢归属感!
认真虑未来归宿,恋爱开心姻择准!
未来心婚姻生活,恋人你我归属感!
长择属性未来伴,具备属性期望求!
备共通意义长择,责任感强诚稳重!
经济独立长择属,适合结婚纳入常!
贤良淑德心好妻,爱坚决处理理论!
智慧人生真力量,慈悲人生真宝藏!
忠厚持家久兴旺,诗书继世长昌盛!
侠义情怀千年唱,承载和平美心愿!
千家万户吉太平,千秋万代繁昌盛!
生命尊严后人念,生命意义人典范!
真美善代代弘扬,红红火火到永远!
加油加油再加油,智慧精英天之骄!

#每日一道# 【我命在我不在天,道教修行是如何“得道成仙”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以得道成仙为最终旨归,无论外丹术还是内丹术都只为了修道成仙。只有长生久视、成仙成真,才能标志着得道。道教因其追求长生不死的神仙思想而区别于世界上的其他宗教,故又被称为神仙道教。

“仙”在中国古代神话和宗教中认为是靠修炼得道而长生不死的人,或是能达到至高神界的人物。《说文》:“仙,人在山上貌,从人山。”《释名•释长幼》中有:“老而不死曰仙。仙,遷也,遷入山林也。故其制字,人旁作山也。”《说文》解释“僊”时又说:“僊,长生僊去,从人僊。”僊,本意用作动词,表示“轻舞飞升”之意。如《诗经•宾之初道》中有:“屡舞僊僊”。“仙”字,早期都写作“僊”。神仙的概念,最早追溯到《山海经》、《列仙传》等中的神话故事。

道家道教经典中也有对于神仙的描述。例如,《庄子》书中有很多关于神人、至人、真人、圣人的描述。《齐物论》说:“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大宗师》:“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不忘其所始,不求其所终;受而喜之,忘而复之,是之谓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谓真人。”后来道教的有关仙的思想可以说最早是继承于这些观念。例如,葛洪说:“列仙主人,盈乎竹素矣。”(《论仙》),“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对俗》)

“成仙”的追求自古有之,只不过道教将神仙之说理论化、宗教化并且实践化了。悬置道教“得道成仙”之现实是否可行不论,事实上道教的神仙观念和“得道成仙”的追求蕴含着丰富的生命美学的意蕴。这种美学意蕴体现在“逍遥”二字之上。体现在道得仙成的精神境界之逍遥、生死观念上的逍遥、追求成仙路径之逍遥。如此“逍遥”的美学意蕴对于现代社会中,异化、物化的个人来说,无疑具有着纯净心灵的作用。

一、 得道:精神之逍遥

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中,有对自由自在境界追求的“逸”、“游”的性格。在飘逸、游弋、逃逸、出游的同时,也具有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归”、“返”的性格。道家道教所提倡的“道”正满足了人们“出离”与“回归”二争力的融合。

老子所述的“无形大象”之道,“先天地生”而孕育万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具有着“弱”、“柔”、“虚”、“静”、“冲”、“朴”等特点。道“惟恍惟惚”,无法用逻辑语言来形容,故在老庄那里“运用了大量的形而上下混然不分的‘大象’来投射出、引发出至道的意境。像‘冲’、‘虚’、‘谷’、‘水’、‘婴孩’、‘风’、‘山木’、‘解牛之刃’等等。”

而一旦把握了道、体道之后,便可以逍遥而无待。“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庄子•大宗师》)

而“道”不是一个高高悬起的神秘之物,道可以体现在任何人、事、物之中。“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蝼蚁。’曰:‘何其下邪?’曰:‘在稊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甓。’曰:‘何其愈甚邪?’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庄子曰:‘夫子之问也,固不及质。正获之问于监市履狶也,每下愈况。汝唯莫必,无乎逃物。至道若是,大言亦然。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庄子•知北游》)

正因为“道”是周遍咸的,所以体道的“逍遥”不是厌世的或者是形而上的。也没有人能够在实在的意义上离世独立。如此体道的精神样态是“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睨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人生的境域,无论悲苦喜乐,就是道的境域。没有什么形而上的终极,世间就是终极。如此之体道是真正意义上的逍遥。

这种周遍咸的道的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道教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观念。例如,葛洪说:“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之位,犹宫室也。四肢之列,犹郊境也。骨节之分,犹百官也。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故知治身,则能治国。”(《抱朴子内篇•对俗》再如,杜光庭曾说:“老君垂教,以清静为用,无为为宗,清静则国泰身安,无为则道成人化。”

二、 成仙:生死观念之逍遥

道教重视“生”,重“人”,重“肉体”。如:《太平经》说:“天地之性,万二千物,人命最重。”《无上秘要》卷五说:“天地万物,人为最贵也”、“夫人是有生最灵者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说:“夫禀气含灵,唯人为贵。”葛洪的《抱朴子内篇》说:“有生最灵,莫过乎人。” 道教注重对人体生命的保养、“保精爱气啬神”。

《太平经》说:“人有一身,与精神常合并也。形者乃主死,精神者乃主生。常合即吉,去则凶。无精神则死,有精神则生。常合即为一,可以长存也。常患精神离散,不聚于身中,反令使随人念而游行也。故圣人教其守一,言当守一身也。念而不休,精神自来,莫不相应,百病自除,此即长生久视之符也。”(《太平经合校》卷一三七~一五三《太平经钞》壬部一九上) 追求肉体不死、羽化升仙,表现出道教企图达到对于生命的自主自控,即身成仙的逍遥自在。

一方面,道教非常重视肉体;另一方面,道教亦表现出在境界上对生死问题超越的“逍遥”。一般观点认为道教和道家的生死观是矛盾的。例如认为葛洪重肉体长生,而庄子就是对死置之度外。其实,葛洪是从修仙的迫切实践角度来谈生死、成仙。他怕人们不重视“生”,错过了即身成仙的机会,人唯一能够把握的就是生命。葛洪说:“天之大德曰生。生者,好物也。是以道家之所至秘而重者,莫过乎长生之方也。”(《抱朴子•勤求》)而庄子讲的是一种“亦可……亦可……”的境界。拥有一种“无待”、“无累”的境界,便亦可接受生,亦可接受死。“古之真人,不知说生,不知恶死。”(《庄子•大宗师》)“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

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庄子•齐物论》)在对待形神问题上,陶弘景也有“亦离亦合”的观点。陶弘景说:“凡质象所结,不过形神。形神合时,则是人是物;形神若离,则是灵是鬼。其非离非合,佛法所摄;亦离亦合,仙道所依。” 简单地说,佛教生死观的思维方式是“非……非……”的双遣方式,从缘起入手,让人体悟“空”,从而破我执、法执。道教的生死观讲究形神亦离亦合,亦可离亦可合。思维方式是“亦可……亦可……”、“方……方……”。讲究一种对肉体生命的自控自主,讲究修炼之方法,同时又对肉体生命并不执着,对得道成仙、长生不死的目标不存在“机心”,天然自然,随遇而安,逍遥自在。

其实,在道教修炼成仙的过程中,如果存在着对“生”执着的“机心”,就会存在着羁绊和束缚。“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庄子•天地》)当“生”成为一种束缚心灵的追求目标,人就“有累”、“有待”,心灵的世界就会背遮蔽。“富贵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这样就达不到体道的逍遥自在,就一定不会“得道成仙”。只有超越时空、超越生死、物我两忘的“撄宁”之逍遥境界,才能成就最终的“得道成仙”。

三、 以何得道成仙:方法之逍遥

道教是一个非常重实践的宗教。要达到“得道成仙”,有许多的方法,如符箓、咒语、服食、房中、存神等等。然而只有到达方法上的超越与逍遥,从依技成仙转化为依艺成仙,才能真正得道成仙。

实践证明,存有机心的外丹服食等技术方法,不能解决得道成仙的问题。故道教非常重视内丹术,强调性命双修,重视内在精神涵养与外在炼形体和服食的结合。

在精神内养的方法上,《庄子》重视心斋、坐忘。“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庄子•人间世》)“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大宗师》)。

道教修炼中也重视这种“忘”、“斋”、“化”的内在精神涵养方式,如谭峭说:“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是以古圣人穷通塞之端,得造化之源,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化书》)

“技”,只是纯粹的方法;忘掉“技”之后的“艺”,是融合了“道”的出神入化的“逍遥”。在《庄子•达生》中讲的“削木为鐻”的巧匠梓庆的故事,《庄子•田子方》中宋元君将画图的故事,以及《庄子•养神主》中著名的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都是在如此心斋、坐忘、体道工夫之下,使得无论是雕刻、绘画甚或是解牛,都成为鬼斧神工的“艺”而非仅仅是“技”。“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

道教“得道成仙”正是在此多重“逍遥”的美学意蕴下,才真正具有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气魄。

文章来源:网络资料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29、睡不着,在数羊的时候,突然有一只小羊站了出来对我说:“请你用心一点,你已经数过我一次了。29、睡不着,在数羊的时候,突然有一只小羊站了出来对我说:“请你用
  • 高级的快乐是灵魂的快乐,那是付出、奉献,让他人因为你的存在而快乐!初级的快乐是肉体的快乐,那是饱、暖、物、欲。
  • 首先谢谢各位认真阅读我置顶的宝子[心] 其次感谢宝子的维权[心] lof的号是我本人开的 但是后来我卸载啦 现在就是由我亲友帮忙打理 清水小沅这个号
  • 5.基本功比赛—明明不努力,却还抱怨着因为生病,因为时间赶。今天社区七点就让我走了 我都不好意思了 那个点负责人说 社区有人就换我们下,之前有时晚是真的没人换
  • 這個重要,「當行實語之善」跟人往來真誠心,說實話,他騙我,我不騙他。我要靠這個口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我哪有時間說閒話。
  • 蝴蝶结的设计一下子让黑白配色显得生动了不少,而且还有着不错的减龄效果,一点都不用担心会显得小气幼稚。这条裙装采用的是抹胸的款式,所以对于肩颈部位会暴露出更多
  • 我8.29要抱宝宝出来,您8.25突然病重,我和妹妹阿姨一起从漳州赶回家,路上我很不安,就一直在想,外婆是不是要投胎到我肚肚里面做我的小宝宝呢?他们说这可能是回
  • 把这件事情分享给男神、女神,他们都说“应该是骗子,挂电话是因为我说了不认识,对方没得骗了” 事后想想也确实是,电话号码都有问题,虽然反诈意识薄弱,但是每次运
  • 加上它现在已经四岁了,平时又常吃湿粮,牙齿开始发黄了,牙结石也开始形成了前段时间带小米去体检的时候,我也问过它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医生给我推荐了这个「博乐丹洁牙粉」
  • 人生何处不相逢,但有些转身,真的就是一生,从此后会无期,永不相见。  35、你的开心,有太多人可以和你分享,不一定要是情人。
  • ‮期逾‬黑户‮复修‬花钱不说最‮要重‬的是当你需‮时要‬会有很多‮烦麻‬事[玫瑰]无聊线下配资,一手资方 限南京配资1.25-1.5 大黑户 有当逾 有执行
  • 本来以为接下来的她,在娱乐圈的发展应该是稳步前进的,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情窦初开的她却陷入了情网。刚开始刘琳被他的才情和魅力所深深地吸引着,即使身边很多人都劝她,可
  • 都向往着自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但回头想想自己有多少想法因为时间、金钱、害怕、犹豫而被局限了,你的能力一直没配得上想法,什么时候能抛开一切付诸于行动中。再次回归
  • 跟着奶奶走进海螺里面,来到了大海边,度过一个治愈的夏天~猜猜这是哪部作品?#猜书名# #夏天# 暑假里,小男孩从海边度假回来,跟妈妈一起去看望奶奶。
  •   老年人也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之乐”:在易俗社里欣赏秦腔折子戏,在老城根下和着“自乐班”的吹奏吼两嗓子;书院门赏字画,闻墨香,博物馆里看老物件,谈古论
  • 绝大部分人之所以歌颂苦难,或者是宣传正能量之类的无非是为了中年以后能够不辛苦,可以在西湖边、洱海畔、雪山下、火炉旁喝一杯氤氲惬意的中年下午茶。同样的人同样的努力
  • 在你意图所向的全部领域都设定这种觉醒的力量,在不可撼动的安全中经历你的生活,并把你的礼物带给这个世界。你能回应宇宙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宁静来看待人事物,当你不再用
  • 9月8日(木)【京都·烤鳗鱼名店排行榜】第位は京都市中京区西大文字町にある「うなぎ 昊-そら-」。#罗云熙追光者# [新鲜好柿]#罗云熙罗本# [新鲜好柿]#罗
  • #有哪些适合元旦跨年的文案分享# 1、所求皆如愿,所行皆坦途多喜乐,长安宁新年好,旧年也很好 2、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人间一趟,看见太阳 3、长路浩浩荡荡万事尽可
  • 面对校园暴力 他们是有尝试去反抗不过反抗过后也是充满了无奈与痛楚不过邪恶永远不可能战胜胜利的光 他们的前方是光明的未来 希望不会泯灭 他们演的挺好的 不同的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