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学典:《论语.宪问》14.6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南宫适:前506年-?,名适(kuò),或名韬,字子容,亦称南宫括、南容。言语谨慎,崇尚道德。古注多说即鲁大夫南宫敬叔,《正义》:“注以适为南官敬叔,误。”
▲羿善射:羿:yì,上古神话传说中就有三个弈皆善于射箭。一个是尧时射掉九个太阳的弈;一个是帝喾时候的射师;一个是夏朝有穷国的君主,曾夺夏太康的王位,后沉迷于打猎,被其臣寒浞所杀。古注多以为是此人。
▲奡荡舟:奡:ào,传说中寒浞的儿子,以力大著称,后来为夏少康所杀,春秋传作“浇”。荡舟:一说为:陆地行舟。邢昺《论语注疏》:“荡,推也。能陆地推舟而行。” 一说为:长于水战。刘宝楠《论语正义》引顾炎武《日知录》中的话:“古人以左右冲杀为荡阵,其锐卒谓之跳荡,别帅谓之荡主。”用舟师冲锋陷阵。《竹书纪年》:“浇伐斟寻(寒国大将浇,攻打夏国首都斟寻),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荡舟即覆舟,謂奡力大能荡覆敌舟。
▲禹稷躬稼:禹:夏朝的开国之君,善于治水,注重发展农业。稷:jì,指后稷,周人的始祖,尧舜时的农官,又为谷神,善于耕种。躬稼:躬,亲身;稼,农业活动。意为:亲为农事。

■现代翻译:南宫适问孔子说:“后羿擅长射箭,奡力大无穷,能陆地行舟,可他们都不得好死。大禹、后稷亲自参加农事,却得到了而天下。”孔子不回答。南宫适退出后,孔子说:“君子啊这个人!崇尚仁德啊这个人!”

●何晏等《论语集解》:孔安国曰:“适,南宫敬叔,鲁大夫。羿,有穷国之君,篡夏后相之位。其臣寒浞杀之,因其室而生奡。奡多力,能陆地行舟,为夏后少康所杀。此二子者,皆不得以寿终。”马融曰:“禹尽力于沟洫,稷播百谷,故曰躬稼。禹及其身,稷及后世,皆王。适意欲以禹、稷比孔子。孔子谦,故不答也。”孔安国曰:“贱不义而贵有德,故曰君子。”

●皇侃《论语义疏》:羿奡二人虽能射及多力,俱为人所杀,不终天寿,故云俱不得其死然。淮南子云:“尧时有十日并出,草木焦枯,尧命羿令射之,中其九日,日中乌皆死焉。奡者古时多力人也,能陆地推舟也。夏时羿篡夏后相之位,其位号有穷,不修德政,好田猎,臣寒浞杀之而篡其位,夏后少康亦夏禹后世子孙,又杀奡而自立为为天子也。俱不得其死然。”禹身治沟洫,手足肼胝,勤劳九州;稷播种百谷。二人立有德为民,禹即身为天子,稷子孙为天子。孔子知适以禹稷比己,故谦而不答也。适出后而美之,欲天下皆知尚德也。若人如此人也,言适知贱于羿奡,贵重禹稷。羿奡之不义,故适贱之;禹稷有德,故贵重也。

●刑昺《论语注疏》:此章贱不义而贵有德也。羿奡此二子者,皆不得其寿终而死焉。禹尽力于沟洫,洪水既除,烝民乃粒;稷播种百谷,皆以身亲稼穑,故曰禹、稷躬稼也。禹受舜禅;稷及后世,至文、武皆王天下,故曰而有天下也。适意欲以禹、稷比孔子,孔子谦,故不答也。以其贱奡、羿之不义,贵禹、稷之有德,故美之。

●陈祥道《论语全解》:善射荡舟,力也;躬稼,德也。南宫适贱羿奡,而贵禹稷,尚德也。自其成德而言之,则曰“君子哉若人”;自其所言而言之,则曰“尚徳哉若人”。禹与稷均曰躬稼,稷与禹均曰有天下者,禹暨稷奏庶艰食,则禹稷之躬稼可也;文武之功起于后稷,则稷谓之有天下可也。适言而当故夫子不答。好稼学稼为利也,躬稼为徳也。《传》曰:“后稷封殖于天下 。”

●朱熹《论语集注》:南宫适,即南容也。禹平水土暨稷播种,身亲稼穑之事。禹受舜禅而有天下,稷之后至周武王亦有天下。适之意盖以羿奡比当世之有权力者,而以禹稷比孔子也。故孔子不答。然适之言如此,可谓君子之人,而有尚德之心矣,不可以不与。故俟其出而赞美之。

●张栻《癸巳论语解》:方是时天下以力相高,而不知贵德。南宫适之言谓强力不可恃,而德之为尊也。夫子不答者,以其有禹稷之言,答之则是已当之也。而以其言之善,则从而美之,使学者知尚德之意也。言禹稷之德,而独称其躬稼者,举其见于行事之实也。南宫适亦知言哉。

●清《四书解义》:此一章书见圣贤尚徳不尚力也。从来有天下者孰得孰失确有可凭,如有穷之君名羿最善射,寒浞之子名奡能陆地行舟,可谓勇力过人,何难陵压一世郤,俱不得善终。若夏禹之尽力沟洫,后稷之教民稼穑,不过务民本业,绝无奇异可矜,而禹则及其身,稷则及其子孙,郤皆有天下。此时夫子黙然不答,可否已在意中。孔子复赞美之曰:今观适之所言,进禹稷而退羿奡,盖尚徳不尚力可知己。其人品之高诚为君子之人,心术之正诚为尚徳之人也。古今尚力者亡,尚徳者昌,观周家卜年八百之久,而嬴秦氏不过二世而灭,得失昭然可见。

●刘宝楠《论语正义》:凌氏鸣喈解义:“适疾时君好力战,不修民事而问,夫子为尊者讳,故不答。夫子善其不斥言时事,得古人援古讽今之义,知有天下以德服,不以力服也。”适之言,乃降祥降殃之理,其称禹、稷,正以讽时君当尽心民事也。注谓“以禹、稷比孔子”,误。不义者不得其死,有德者皆有天下,此天道福善祸淫。适两举之,是贱不义而贵有德也。若夫不义者不得祸,或反得福,有德者不得福,或反得祸,变数也。君子不以变数疑常数,故荀子荣辱篇云:“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危也;汙僈(污秽,卑污)突盗,常危之术也,然而未必不安也。故君子道其常,而小人道其怪。”

●钱穆《论语新解》:禹治水,稷教稼,或说以“躬稼”切稷,“有天下”切禹,互带说之。或说:躬稼,谓禹、稷皆身侪(一般人)庶人,亲历田亩也。南宮适之意,羿与奡皆恃强力,能灭人国,但不能以善终。禹治水,稷教稼,有大功德于人,故禹及身有天下,稷之后为周代,亦有天下。可见力不足恃而惟德为可贵。其义已尽,语又淺露,无须复答。且南宮适言下,殆以禹、稷比孔子,故孔子不之答。然南宮适所言则是,故俟其出而称叹之。或曰:适之所见为知命,孔子所教乃立命,惟知命乃可以语立命,故孔子赞之。

★此章记德与力的关联。勇力不足凭恃,仁德泽被天下。康有为说:“盖德与力,自古分疆,而有力者终不如有德。有力者终于不如有德!”古语有云:“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即是也。关于孔子不回答南宫括的问话,历来有多种解释。一说:南宫括隐约以大禹、后稷比喻孔子,以弈、奡比喻当世的掌权者,孔子谦逊,又为当世尊者讳,故不答。何晏、皇侃、刑昺、程颢等皆认为如此。刘宝楠以为“误”。一说,孔子虽不答,却默认首肯。陈祥道、张栻、谢良佐等以为是。一说,南宫括问得过于粗疏,如禹、稷得天下,并非仅仅因为他们身躬稼穑之事,更有其他原因;孔子不好回答,所以不答。杨时等义如此,朱子亦近此义。 https://t.cn/RxRVHIh

《佛说四十二章经》:断欲绝求(2⃣️)

佛言:出家沙门者,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对于佛陀所讲的各种甚深微妙的道理,我们要能够通达了解。

悟就是觉悟、了解。要能了解无为法。什么是无为法?无为法是对有为法讲的。世间一切事事物物,有形的,无形的,都称为法。世间任何物质,都是有所作为,有所造作的,因此,称为有为法。《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所有的森罗万象,都是有为法,都是无常的。

无为法,是有为法的反面,是我们的本性,我们本来就具足了,不加以造作,也是永远不灭的。我们必须悟解无为法──我们的本性,也就是真如佛性。这个真如佛性,一旦能够觉悟、了解了,就可以认识它本来的面目。它是个什么样子的呢?是“内无所得,外无所求”的。

什么叫“内无所得”呢?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真如佛性,只是我们在迷昧当中,不能觉悟,不能了解我们有这么一个宝贝。既然这个真如佛性是人人本来具足的,所以一旦我们到了成佛的时候,并无所得,这叫做“在圣不增,在凡不减”。成了佛,并不会多一个,没有成佛、没有觉悟,也不会减少什么,本来就是具足的,所以说是“内无所得”。

无为的真心,对“内”既然无所得,对“外”也是“无所求”的。“内无所得,外无所求”的真如佛性,不是人家给我们的,也不是我们没有,突然间有了。内与外是相对待的,内心既然是本来具足,当然也不必向外去追求,所以真如佛性是一种无为法,不是造作的,是人人本已具足的。

心不系道,亦不结业。

心,指我们的本心,系,是束缚,道,是指圣道。譬如要证四果阿罗汉,必须修四谛、三十七道品,这就是道。但是,如果时时刻刻的有修道这个观念,为修持这个名目所系缚了,反而不能得到真正的自在。一个真正的修行人,心要能够很超然的,不为种种的修持法门所束缚。

《金刚经》说“如来说法如筏喻者”,佛所说的许许多多佛法,不可以执着,不要被法的法门所系缚了,法只是个譬喻,好像一个“筏”。我们要过河,从这边到那边去,必须靠这个筏摆渡,但是,过了河以后,这个筏对我们就没有用了。因此佛经说“过河需用筏,到岸不需舟。”心不系道,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的心既不要时时刻刻为所修持的圣道所束缚,“亦不结业”。我们内心能够很坦然、很超然的,不为烦恼所包围,不去造许多的业,这个时候,就能够得到自在了。

无念无作,非修非证。

无念,念是意念,属于心理状态。我们的念头,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好像水一样源源不绝的。但是,一个人的修持功夫到了家的话,这个念头(也是妄念)就不存在了,完全是正念现前。也就是已经没有迁流的妄念,到达了灵明无为的境界。

无作,没有造作的行为。无念无作,非修非证,都是形容我们的真如法性(真实的本性),本来就是这样,没有念,也没有造作,这种殊胜的境界,在我们没有证得真如佛性之前,也等于是说食数宝,没有真正地证到它的真面目。

讲到非修非证,本来我们学佛,必须下功夫去修持的,成佛也好,做菩萨也好,没有不修持的,但这个地方却说非修,不需要修持;非证,也不需要去实证。岂不是矛盾?要知道修证,本来包含了出世因果的道理,可是,真如本性、真空佛性,或是理体,它是不需要经过修证,本来永远具足的,因此,不需要经过种种的修证了。

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为道。

历,就是经历;诸位,指修持佛法的等级,好像前面所讲的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果,是一级一级修证的,这是小乘修持的阶次。至于大乘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共五十二个位次,也是一级一级慢慢地修证的。

现在所讲的真如境界,是从凡夫位,不需要一步一步去修持,一下子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达到那个最崇高的、无上的位置。这是修学佛法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完全在我们学佛的过程当中,一天一天地修学,才能一步步达到那种地步──道,我们的本性。

本章主要就是学佛必须断欲,把五欲断除,并且要去除贪爱,有这样的修持,将来有一天,一定可以证得我们的佛性。#佛法看世间##修行##佛学大智慧##遇见艺术#

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恕我直言、不喜欢坛儿那你的人生将毫无乐趣可言、你整个人就已经失去了品味和格调可以说是!#黑梨日更# 人类出厂品控工程师 有这样的职业吗 想去工作已知老虎在孟加拉
  • 本项目片区内地形坡度较大,表面起伏,高低错落,便于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山城独有的人文景观,在场地的各个交通引入节点上,景观设计了各种形态代表各个时期重庆建筑特色
  • 硰!歃!
  • 天爱小姐姐最皮,还和张靓颖在评论区,欢乐互动~欢乐互动ing~这张集体剪刀手的照片,虽然很美,但是我还是要批评一下,照片应该引导正能量,而不是引导我掉进爱情的河
  • ”热火中锋戴德蒙赛后对约维奇说道:“搞什么鬼,你还在上高中?”安东尼回答道:“有的,我踢奥运会时的球衣,那件球衣我一直保存着,还有我在曼联首秀对阵阿森纳进球时的
  • Benjamin Co医学博士当天也特别就对接种疫苗有恐惧感者及老年人是否可以接种等重要课题,向大家加以说明指点。至于60岁以上长者是否可以接种,因政府根据
  • 肖战的选剧眼光一直都十分精准,在《余生请多指教》中,他让小说中的医生男神有了脸,这一次饰演姐弟恋中的弟弟形象,想必又要成就一个经典。 目前来看,这部剧放出
  • 点[赞啊] ,请5个姐妹吃雪糕 明天开[星星]菜菜官网:[星星]超级搜:需要什么直接来菜菜网站搜,你们想要的基本都有 1.美食:2.美妆:3.内衣:4.鞋品:5
  • 记得一路路过大理喜洲的稻田路过一条大号的金毛 还跟他合影了路过现在已经是摄影基地的各种建设中的基地(当时拍照不要钱 当然了设施也没有现在好)然后路过建设中的
  • 肖战顾魏好苏,顾医生我喜欢你,肖战我爱你不要垂头丧气,抬起头来就能迎面撞上美丽的夕阳,就这样走下午也许就撞进了辽阔的未来生活就像白开水你每天都在喝,不要羡慕的饮
  • ” 梨花小姐 他出轨了,家里人不让我去找他,他现在跟那个小三在一起呢,她21;不用给他带孩子,他挣了钱只给她一个人花,她可以跟他说走就走,说玩就玩,说疯就疯,每
  • 19.9到手100抽*2包➕赠10抽*2包女孩子可以多囤一点湿厕纸~来大姨妈的时候更安心~19.9到手100抽*2包➕赠10抽*2包女孩子可以多囤一点湿厕纸~来
  • 11、 不要说照片不像本人了,你爹千变万化!12、 你要说我好看,我就说我是p的。18、理想生活,坚持干饭!19、拍了拍自己! ! !20、妈不认,满意! sk
  • 从3月25日零时起,在做好健康管理、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对持有湖北健康码“绿码”的外出务工人员,经核酸检测合格后,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的办法集中精准输送,确
  • 即使这样还想坚持,不愿意分手的男孩子真的很有魅力吧还好我们终于是走过了那段难熬的日子,10.6终于又见到了,果然不管有怎样的问题,只要见到对方就都解决了。3月初
  • 康田物业工程、客服,保安均喜获三等奖,保洁也获得了优秀奖,恭喜我们的参赛选手,是你们的努力为我们赢得了荣誉!用你们的热情给WINNER最好的应援,用你们的行动谱
  • 因为哥哥从小超重,我得了过度喂养ptsd,米一多吃我就焦虑,一天就给吃五顿再多就不给。不知道为啥,睡不着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心情好的时候,都想做
  • 如果你是一直想尝试皮肤医美,又不知怎么下手的小仙女,不妨从光子嫩肤开始,打开令人惊喜的医美护肤大门~随做随走,性价比又高,是真的香呢~注意啦,现在玩找茬游戏就能
  • 赣州、鹰潭先行试点】#省内新闻#2016年起,我省不再举行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2017年起,除2015年及以前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生、全日制教育硕士可以
  • 点了老李的饭+老公一款饮料(饮料挺好喝的[嘻嘻])得到2个杯垫也满意(虽然想要2个白起[失望])最后50元一个一样随机的钥匙扣和一位周夫人换了,多谢!发现到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