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问题只在超载?盼彻查,用真相回应公众诉求

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引发了舆论震荡。据最新官方通报,事故造成3辆小车被压,致 3死亡2伤。

比具体伤亡数字更具冲击力的,是现场视频。有行车记录仪拍下了事发瞬间,场面惊心动魄,宛如电影画面。那轰的一声响,俨然隔着屏幕都能听见。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个会先到”,又被很多人念及。

消除公众安全焦虑的最好方式,就是彻查责任,真正让“桥都坚固,路都安全”。

对于事发原因,官方的初步分析是,运输车辆超载所致。但就目前看,仍有几点疑问需要解开。

一, 当地应对是否都得力?

面对这么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公众在惊愕与祈祷之余,必定会生出大量疑问:实时伤亡数据,事故现场处理情况,事发桥梁建造与维护情况,肇事车辆情况等。

事发后,当地有些救护部门迅速赶到了现场,这呼应了救灾从速的民众期许。

但就舆情应对看,当地仍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到位。

比如,到目前为止,当地只发出了两波通告,通报的信息还挺单薄。虽然事情进展详查需要时间,但通过实时调查进展与结果的及时发布,增强事故的能见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显然很有必要。

比如,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报道,事故发生9小时后,当地政府新闻办微博连发两条无关信息,对于该事故只字未提。有记者现场连线政府值班热线,对方表示不知详情,而宣传部门负责人电话持续无人接听。

在网上,有人将这跟抓造谣者速度比照着看。这并不妥当,却也表明这样的舆情应对来得有些后知后觉。

又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记者介绍,他们赶赴现场之际,事发现场拉起封锁线阻止媒体拍摄。

这或许有露谨慎起见的考虑,但面对公众的热切呼应,回应上显然要有更具速度和透明度。

二,问题只在超载车辆?

在官方通报中,经初步分析,认定事故的直接肇事者,正是那辆事发时行驶于高架桥上方的红色超载货车。

那辆货车真的超载了吗?据新京报记者采访,有无锡钢铁行业人士称,散落在红色货车的四个钢卷,每个重量都有在27吨至28吨之间。以散落的四个钢卷每个28吨计算,四个钢卷重量至少为112吨。

此前网友爆料称,当时是一辆钢材市场的加长车(就是那辆红色货车)违规超载,应载65吨实载187吨,车辆经过时候由于严重超载产生共振,导致桥梁侧翻。

各种信息指向了大卡车超载。但如果有安全冗余设计或者限超之类的举措,超载的大卡车或许还无法导致高架桥侧翻。

有专业人士就分析,涉事高架桥属于单柱式桥墩梁式桥,单柱墩受力不尽合理,单侧超载容易造成倾覆。货车上桥后走在桥面的一侧,桥梁自重不足以平衡车辆超载产生的力矩,侧向力导致了侧翻。

还有人提出解决办法:桥梁支座外移,减小重载货车走外侧车道时的力矩,或者柱墩与桥面同宽;重载货车只能走中间车道,或者不允许重载货车上桥。

这里面的很多特征,跟当年哈尔滨桥梁侧翻事故发生的原因如出一辙。当时的事发桥梁,单侧同向行驶的4辆货车核载总量为102吨,实载总量为395吨,车、货总重量将近500吨,最终导致了4台货车翻落,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这次事故原因除了超载之外,又是否跟柱墩设计、荷载不利布置等有关?

三,设计、施工方到底是谁?

桥塌了,很多人最直接的反应,可能是追问工程质量。

官方文件显示,这项工程曾被工程监管部门——无锡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评为优良级工程。

无锡市审计局2007年发布的《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的公告》显示,312国道无锡段曾在2003年进行过扩建工程,于当年9月开工建设,2005年6月建成通车,2005年11月工程交工验收。值得注意的是,该工程用时22个月完成,通车至今已近15年。

《公告》中提到,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的总体设计单位是江苏省交通科学院有限公司等;主要监理单位有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监理单位;主要施工单位有无锡交通工程总公司、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

可耐人寻味的是,事发后,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江苏省交科院迅速回应,称这一工程与己无关,具体的声明将在随后公布。

不只是苏交科,被矛头所指的中设集团也发布公告,澄清无锡垮塌高架桥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事项与公司无关。

问题来了:作为官方报告中的工程承建方,第一时间出来撇清关系,这锅甩得掉吗?如果不是他们,真正的施工方到底是谁?

在此事故中,若桥梁、道路工程有质量问题,或者设计有纰漏,那可能涉及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多个环节。廓清每个环节上的责任,显然不可或缺。

四,超载通行没人管?

据相关人士介绍,这座已经建成近15年桥,常年有密集的载重货车通行。

原因就在于,在事发的高架桥两侧,分布着多个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包括一大型的钢材城、型材城及木材市场等。这些大宗货物的运输都要经过此桥。

这座桥侧翻于昨日,看起来似乎是个偶然事件,但偶然背后没准又有海恩法则在发威。

就在昨晚,一篇发表于2017年4月24日 的旧文《无锡的快速内环高架还能用多久?》,被重新翻出,迅速上了10万+。

文中就提醒道,无锡快速内环,不应该放行“卡车”,不然将很难达到其设计使用的年限——50年。

他的话更像一种预言:“一旦载重卡车压坏高架道路,造成桥梁断裂倒塌等,正在行驶中的小汽车,是无法预知和预防的,必定是灭顶之灾!”

虽然事发桥梁属于外环,但是回头看他的那句话,已经离“一语成谶”无限接近了。

而如今看来,侧翻桥梁的路段,不仅“卡车”通行,可能一直存在超载情况。

据当地人士介绍,事发路段“货车超载是常事,前些年有一辆车拉300吨的,现在超载管得严,但一辆车也都是拉150吨左右”。

根据最新货车超限超载规定,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都将视为超重。如果照150吨计算,那么超载已达200%之多。

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超载通行,没人管吗?

而据红星新闻报道,近两年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多次下发“限超”规定,紧抓超载。但此次的事故,无疑说明,当地交通部门,在超载监管工作方面,仍有不足和疏漏。

五,该怎么避免类似事故再发?

保障城市道路、桥梁安全,需要全系统各个环节来共同出力。

就事前建造而言从设计、施工到监管、验收,每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做到无差错、无纰漏,这才是为公众的生命安全负责。

而就事后的管理、维护而言,则同样需要交警、运管、路政三部门相互协调、认真负责。

管理和维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需要持之以恒。对道路、桥梁安全进行定期排查、维护,对货车多行路段、桥梁严抓限超,这些本都是应有的常规举措。

就这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显然有很多地方需要“亡羊补牢”。

该“补牢”的,不只是某个部门。这起高架桥侧翻事故,足以让很多单位、部门和个体引以为诫:维护城市道路、桥梁安全,是对行人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这需要施工方的全面考量,需要交通系统部门的警醒,也需要出行者的自觉。

而当务之急,还有人员的救助及事故处理善后工作。伤员和亡故者,他们的医疗费用和赔偿金,谁来埋单?受害者及其家属,他们的悲伤、愤怒与诉求又该由谁受理?这其中,事故责任主体的确定尤为重要。

希望当地摁下彻查键,用真相与妥善善后回应不幸者和公众的诉求。 https://t.cn/Rf2n3OC

五问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问题只在超载?

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引发了舆论震荡。据最新官方通报,事故造成3辆小车被压,致 3死亡2伤。

比具体伤亡数字更具冲击力的,是现场视频。有行车记录仪拍下了事发瞬间,场面惊心动魄,宛如电影画面。那轰的一声响,俨然隔着屏幕都能听见。

五问无锡高架桥侧翻事故:问题只在超载?

“你永远都不知道,明天和未来哪个会先到”,又被很多人念及。

消除公众安全焦虑的最好方式,就是彻查责任,真正让“桥都坚固,路都安全”。

对于事发原因,官方的初步分析是,运输车辆超载所致。但就目前看,仍有几点疑问需要解开。

一, 当地应对是否都得力?

面对这么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公众在惊愕与祈祷之余,必定会生出大量疑问:实时伤亡数据,事故现场处理情况,事发桥梁建造与维护情况,肇事车辆情况等。

事发后,当地有些救护部门迅速赶到了现场,这呼应了救灾从速的民众期许。

但就舆情应对看,当地仍有些地方做得还不到位。

比如,到目前为止,当地只发出了两波通告,通报的信息还挺单薄。虽然事情进展详查需要时间,但通过实时调查进展与结果的及时发布,增强事故的能见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显然很有必要。

比如,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报道,事故发生9小时后,当地政府新闻办微博连发两条无关信息,对于该事故只字未提。有记者现场连线政府值班热线,对方表示不知详情,而宣传部门负责人电话持续无人接听。

在网上,有人将这跟抓造谣者速度比照着看。这并不妥当,却也表明这样的舆情应对来得有些后知后觉。

又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交通广播记者介绍,他们赶赴现场之际,事发现场拉起封锁线阻止媒体拍摄。

这或许有露谨慎起见的考虑,但面对公众的热切呼应,回应上显然要有更具速度和透明度。

二,问题只在超载车辆?

在官方通报中,经初步分析,认定事故的直接肇事者,正是那辆事发时行驶于高架桥上方的红色超载货车。

那辆货车真的超载了吗?据新京报记者采访,有无锡钢铁行业人士称,散落在红色货车的四个钢卷,每个重量都有在27吨至28吨之间。以散落的四个钢卷每个28吨计算,四个钢卷重量至少为112吨。

此前网友爆料称,当时是一辆钢材市场的加长车(就是那辆红色货车)违规超载,应载65吨实载187吨,车辆经过时候由于严重超载产生共振,导致桥梁侧翻。

各种信息指向了大卡车超载。但如果有安全冗余设计或者限超之类的举措,超载的大卡车或许还无法导致高架桥侧翻。

有专业人士就分析,涉事高架桥属于单柱式桥墩梁式桥,单柱墩受力不尽合理,单侧超载容易造成倾覆。货车上桥后走在桥面的一侧,桥梁自重不足以平衡车辆超载产生的力矩,侧向力导致了侧翻。

还有人提出解决办法:桥梁支座外移,减小重载货车走外侧车道时的力矩,或者柱墩与桥面同宽;重载货车只能走中间车道,或者不允许重载货车上桥。

这里面的很多特征,跟当年哈尔滨桥梁侧翻事故发生的原因如出一辙。当时的事发桥梁,单侧同向行驶的4辆货车核载总量为102吨,实载总量为395吨,车、货总重量将近500吨,最终导致了4台货车翻落,造成3人死亡、5人受伤的重大事故。

这次事故原因除了超载之外,又是否跟柱墩设计、荷载不利布置等有关?

三,设计、施工方到底是谁?

桥塌了,很多人最直接的反应,可能是追问工程质量。

官方文件显示,这项工程曾被工程监管部门——无锡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评为优良级工程。

无锡市审计局2007年发布的《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竣工决算审计结果的公告》显示,312国道无锡段曾在2003年进行过扩建工程,于当年9月开工建设,2005年6月建成通车,2005年11月工程交工验收。值得注意的是,该工程用时22个月完成,通车至今已近15年。

《公告》中提到,312国道无锡段扩建工程的总体设计单位是江苏省交通科学院有限公司等;主要监理单位有江苏科兴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等监理单位;主要施工单位有无锡交通工程总公司、东盟营造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等有关单位。

可耐人寻味的是,事发后,作为A股上市公司的江苏省交科院迅速回应,称这一工程与己无关,具体的声明将在随后公布。

不只是苏交科,被矛头所指的中设集团也发布公告,澄清无锡垮塌高架桥的设计、施工、监理等事项与公司无关。

问题来了:作为官方报告中的工程承建方,第一时间出来撇清关系,这锅甩得掉吗?如果不是他们,真正的施工方到底是谁?

在此事故中,若桥梁、道路工程有质量问题,或者设计有纰漏,那可能涉及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等多个环节。廓清每个环节上的责任,显然不可或缺。

四,超载通行没人管?

据相关人士介绍,这座已经建成近15年桥,常年有密集的载重货车通行。

原因就在于,在事发的高架桥两侧,分布着多个大型的专业批发市场,包括一大型的钢材城、型材城及木材市场等。这些大宗货物的运输都要经过此桥。

这座桥侧翻于昨日,看起来似乎是个偶然事件,但偶然背后没准又有海恩法则在发威。

就在昨晚,一篇发表于2017年4月24日 的旧文《无锡的快速内环高架还能用多久?》,被重新翻出,迅速上了10万+。

文中就提醒道,无锡快速内环,不应该放行“卡车”,不然将很难达到其设计使用的年限——50年。

他的话更像一种预言:“一旦载重卡车压坏高架道路,造成桥梁断裂倒塌等,正在行驶中的小汽车,是无法预知和预防的,必定是灭顶之灾!”

虽然事发桥梁属于外环,但是回头看他的那句话,已经离“一语成谶”无限接近了。

而如今看来,侧翻桥梁的路段,不仅“卡车”通行,可能一直存在超载情况。

据当地人士介绍,事发路段“货车超载是常事,前些年有一辆车拉300吨的,现在超载管得严,但一辆车也都是拉150吨左右”。

根据最新货车超限超载规定,六轴及六轴以上车辆,其车货总重超过55吨的,都将视为超重。如果照150吨计算,那么超载已达200%之多。

这不得不让人质疑,超载通行,没人管吗?

而据红星新闻报道,近两年无锡市交通运输局,多次下发“限超”规定,紧抓超载。但此次的事故,无疑说明,当地交通部门,在超载监管工作方面,仍有不足和疏漏。

五,该怎么避免类似事故再发?

保障城市道路、桥梁安全,需要全系统各个环节来共同出力。

就事前建造而言从设计、施工到监管、验收,每个环节都需要一丝不苟、环环相扣。做到无差错、无纰漏,这才是为公众的生命安全负责。

而就事后的管理、维护而言,则同样需要交警、运管、路政三部门相互协调、认真负责。

管理和维护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更需要持之以恒。对道路、桥梁安全进行定期排查、维护,对货车多行路段、桥梁严抓限超,这些本都是应有的常规举措。

就这次事故暴露出的问题看,显然有很多地方需要“亡羊补牢”。

该“补牢”的,不只是某个部门。这起高架桥侧翻事故,足以让很多单位、部门和个体引以为诫:维护城市道路、桥梁安全,是对行人生命安全的基本保障。这需要施工方的全面考量,需要交通系统部门的警醒,也需要出行者的自觉。

而当务之急,还有人员的救助及事故处理善后工作。伤员和亡故者,他们的医疗费用和赔偿金,谁来埋单?受害者及其家属,他们的悲伤、愤怒与诉求又该由谁受理?这其中,事故责任主体的确定尤为重要。

希望当地摁下彻查键,用真相与妥善善后回应不幸者和公众的诉求。

汽车质量家:www.autoqa.cn

上海沐睿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创新型的汽车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具备Reach、VOC、ELV环保法规评估一站式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从初步想法到最终产品的全程支持,包括:项目的确定、设计、开发,直到材料、组件和系统的测试。此外,还包括项目管理和人员调配等服务。近十年来,整合汽车行业咨询,从车身、底盘、电子电器、智能化、动力系统、内外饰、环保法规等多方面纵向数据积累,并成功通过以品质创新,加强技术合作,孵化多家二方及三方实验室能力提升,与学术界和政府多方面协作的创新中心,促进自主创新和开放合作。

To B 企业如何做营销推广提升产品的知名度、获取潜在客户?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其实还有个问题要先回答,即To B企业要不要做营销推广?答案是肯定的,有的企业可能会说了,我们没有做营销推广,不也一样活的好好的吗?那只能说活的还不够好。

To B企业做营销推广的作用是如虎添翼而非锦上添花,有了这一点共识,我们继续往下讲。

既然To B企业做营销推广的作用很大,很重要,接下来的问题便成了如何做才能更有效果呢?

这里从两个方面来讲解:效果广告和品牌广告。

效果广告

效果广告指的是花出多少钱,回来多少钱都能算的出来的广告,这样的广告简单、直接、高效。To B企业做营销推广,首先要做效果广告,其目的是为了增强广告投放的信心,俗话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如果一上来就投品牌广告,几十上百万砸出去,短期内回不了本,等待我们的将是再就业。

To B企业做效果广告,投放搜索竞价、信息流广告即可。搜索主要以PC端为主,信息流以移动端为主。搜索广告我们掰着指头就可以数出来有哪些渠道:百度、360和搜狗。不管是哪个行业的To B企业,这三个渠道是首先要做的。

其次信息流广告,以头条系广告为主,我们公司以及同行在头条上面投放的广告,效果也还不错。

在投放头条广告之前也是受一个案例的启发,说有一个做机械加工的公司,面对的是生产制造型企业,无意中投放了头条广告(估计是头条的销售厉害),没想到竟然获得了几个订单,要知道,头条在我们的印象中是以消磨时间为主的娱乐APP,竟然能做成业务,太不可思议了。

我们也开户尝试性的投放了下,果然有获得线索,所以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多尝试些新的平台,万一有效果就赚了。

To B企业投放移动端的效果广告可以选择聚合平台,比如智汇推,如果行业属性或者用户属性极为明显的,可以投放垂直类的APP,比如业务针对的是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在移动APP上面,可以选择喜马拉雅这样的平台,投放到经管类用户群上面。

移动端的广告投放是需要通过试错来不断积累经验的,一个成功的广告投放人员,至少要烧掉500万预算才算及格。

选择对的平台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是有能投放出效果的运营人员,最基本的要求是会数据分析。

分析数据是为了算出投入产出比,比如在某平台每月投放100万广告费,是多还是少呢?这个无法判断,如果回收低于100万,那么这个广告预算就多了,如果回收超过100万,那么少废话,直接加码到1000万,上不封顶。

还是拿头条广告来举例,看其他家在上面投出了效果,一些To B企业也跃跃欲试,试过后,有的摘到了果子,有的皮都没见到。是这个平台没效果吗?不是,是自己没做好而已。

做效果广告如果算不出来投入产出比,最基本的获客成本要算出来。即获得1个客户需要花多少钱。拿这个数字和同行去对比,看高了还是低了,就知道自己做的工作好还是差了。

品牌广告

效果广告优点是亲兄弟,明算账,缺点是今天投放了就有,明天不投放了,不好意思,整个世界就没有了你的声音,且获客成本是逐步攀升的。

这也是为什么要投放品牌广告的原因,品牌弥补了效果广告的缺点,只要品牌植入到了用户心智,且你别犯大的错误,今后用户都是你的人了。

做品牌投放看似是个无底洞,实则投放好了,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品牌广告首先要投放新闻,覆盖知名媒体,网易、新浪、搜狐、腾讯等等先投一波走起。

上新闻的目的,一方面是有大机构背书,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另外是让百度收录,日后用户了解公司信息时,知道公司做过哪些大事。

To B企业的另外一个品牌投放渠道可以选择科技财经类网站,投放这样的网站对内容的要求较高,且不能有软广性质,可以联系网站上的作者来写,不过价格不低。

我咨询过写我们这个行业的文章,单写一篇报价4000元,还不包括发布。而且一篇文章的阅读量有限,写多篇文章,批量投放只适合有足够多钱烧的企业。

To B企业也可以借助上下游企业做品牌,比如装修行业里面面向企业提供家具服务的公司,可以借助装修公司和业主进行品牌露出做推广。

一旦公司的品牌知名度被打响,与之合作的企业会更乐意做品牌露出的,因为这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一种方式,不过难的是看你怎么去和上下游去谈了。

To B企业做品牌推广,自媒体也是不错的选择。自媒体的数量虽然多,不过也就那么几个,这里面选择哪些平台去发布不难,难得是如何做出优质的内容,即宣传了公司,同时用户又乐意阅读,就好比做出用户喜欢看的广告一样,难度很高。

做品牌推广还有一种取巧的做法是事件营销,是小企业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起来的不二法门。做事件营销常用的方法是露肉,这个你懂的,但凡是三俗的内容,特别容易获得传播。

现在管的严了,用这种方式的企业少了。靠真本事做事件营销就难多了,你看现在都没啥热点了,即使有,也是无意中被传播开的,比如乔什么萝。

做品牌推广需要时间积累的,不像效果广告当天投放当天见效果,比如汽车广告在用户心中埋下的种子,也许要十几年后才会成长为果实,做品牌要耐得住寂寞。

最后

To B企业做营销推广的确不如To C产品花样多,而且不做的话,也能活的下去,但是想做的更大、更强,营销推广是必然要做的。如果你们的企业还没有做营销推广,不如现在就从最简单的新闻投放开始做起吧。

深圳市网坛科技社交云商基于大数据,AI算法提供新零售解决方案 , 打造品牌销售闭环,深度挖掘社群流量,助力商家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解决获客难,广告费持续走高,不依托第三方平台,全渠道覆盖,把数据还给品牌商自己。实现品牌线上服务与线下体验相结合的新模式。支持小程序,APP,手机,电脑,公众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或许我只是在用我一腔孤勇 去乞讨一份生活的权利,可我还是想踏进浪中,去看看更遥远的海想不到什么精彩的句子,只是觉得世界真精彩啊,涌入人流的时候,像是蜉蝣在树木间
  • 饱睡了一完[哇]就没去上班了,早起英概课不是很好听现在写作课老师在介绍电影,是我喜欢的捏[哇]又被刺激想去看简爱和呼啸山庄的英文原著了昨晚轰炸抱怨了很多很多东西
  • 有些奇怪,当公子唱出同样的歌词时,就没什么犹疑了[思考]也许,是这个公子太有魅力太深情太深情了;也许,是能够感受到不再是小女子一个人的独白,而是一种平等的情义两
  • #拍一拍中秋月亮#白天太累了回家就昏倒狠狠睡了一觉十二点准时醒了[微笑]然后想起来爸妈说要祭月就赶紧支棱摊子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对虽然我家这个窗户看不到月亮小时候
  • 寒冷不断向市中心侵蚀, 我也只能贴在别人的墙壁上, 贪婪地享受这难得的春宵。根据“超弦理论”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由一种东西组成,那就是薄而振动的「弦」。
  • 【防晒很重要】[嘿哈][嘿哈]防晒这东西,就像5元的停车费一样,不愿意给守车大爷,突然有一张200元违章罚单贴在车上的时候,真恨不得给自己一耳光,早知道就给5元
  • 我想,这正是终日与泥土打交道所获得的回馈吧云纹、鱼纹、青铜纹饰……我是粗人,并不清楚也未深究这些元素的来由,但旁观了它们从生涩到逐步长成的过程,也感受到了从紧张
  • 另一方面:有机物的化学结构不同,其降解过程也会不同,如:糖类;脂类;蛋白质20221018​华为手机mate40 5G记录​准备卖力高澜湖小区(力高澜湖国际)1
  • 如果你想做一个好人,就要和好人为伍;想变得优秀,就要亲近更优秀的人。01人品好的人,是你最大的贵人。
  • 宿迁安徽徐州厦门福州南京花艺[赞啊]培训就是因为小溪在遇到障碍时,插花[赞啊]培训懂得转弯懂得绕道而行,当一时绕不过去时,它懂得静下心来,慢慢地积蓄力量,慢慢地
  • 热爱生活☀️自然阳光~积极参与本次活动,就有可能收获自然阳光精心准备的惊喜好礼哦~惊喜好礼与参与方式详见p2,赶紧来评论并转发本活动吧~也许锦鲤就是你!#自然阳
  • 不管是赢是输,小编相信我们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的新生们都是最棒的!在运动场上使出洪荒之力,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此次运动会画上圆满的句号,在此感谢参赛的每一位小
  • 不可压倒一切,但你也不能被一切压倒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成功并非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努力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会有那
  • 这样做的好处呢,就是能够让那些有孩子的家庭,也能够正常地上下班,孩子有人带,自己老婆的工作也没有丢,家中的收入也增加许多。女人如果什么事全都依着自己的男人,有可
  • 当你为了他捧出一颗真心,他却总是忽视你的存在;当你小心翼翼地保护着你们之间的感情,他却总说冷漠的话,做过分的事,来刺痛你的心。你也会难受,为什么自己的努力,换不
  • Before sunrise 昨天的before sunset 和班里同学去玩密室 日式中恐 其实只有jumpscare很吓人 去KTV 我发现我喜欢合唱的时候
  • 宝马集团车辆连接平台副总裁 Nicolai Krämer 称,与当前一代宝马车型相比,新平台可处理大约三倍的车辆数据量。宝马和亚马逊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定制云软件
  • 宝藏零食来推荐咯~我可真是个平平无奇的小买手,这个阿宽红油面其实我刚发现的啦,后悔没有早点发现!在我这的模式,全靠随着时间一个客人一个客人沉淀下来的这几年,纯
  • 儒家系统的“九州”“九州”说作为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地理观念之一,对后世中国的政治和文化具有很多的影响,尤其是《尚书·禹贡》中所述的“九州”框架与内容成为后世理解华
  • “我们制定了周密的运行计划和人员计划,根据VMC的功能区,配备了固定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为媒体记者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打造‘高寒但有温度,艰苦但很温馨’的场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