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闻法随喜功德无量
(第一百八十段)
【于汝意云何?是大施主所得功德,宁为多否?弥勒白佛言:世尊!是人功德甚多,无量无边,若是施主、但施众生一切乐具,功德无量,何况令得阿罗汉果。佛告弥勒:我今分明语汝,是人以一切乐具、施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六趣众生,又令得阿罗汉果,所得功德,不如是第五十人闻法华经一偈、随喜功德,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不及其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知。
阿逸多!如是第五十人辗转闻法华经随喜功德,尚无量无边阿僧祇,何况最初于会中、闻而随喜者,其福复胜,无量无边阿僧祇、不可得比。又、阿逸多!若人为是经故,往诣僧坊,若坐、若立、须臾听受,缘是功德,转身所生,得好上妙象、马、车乘、珍宝辇舆,及乘天宫。】
佛问弥勒菩萨:你意下如何?这个“大施主”布施了无量多的世界中的无量多的十二类众生,又度了无量多的人分别成就了初至四果阿罗汉,所得功德多不多?这里说的大施主指具足财施、法施、无畏施者、名“大施主”。
弥勒菩萨对佛说:世尊!此人所得功德很多,多得无量无边,单就施予六道十二类众生那么多的欲乐珍宝,金钱财物,就已经功德无量了,何况又讲经传法,使众生脱离生死而证得阿罗汉果,功德更是大得不可估量!
佛告诉弥勒菩萨说:我今天再明白地给你讲,此人施无量多的财宝予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那么多的“六趣”众生,又度了无量多的人成阿罗汉,功德虽然很大,但不如辗转听闻随喜《法华经》至第五十个人的功德大。这里说的“六趣”是什么意思呢?六趣指众生由业因之差别而趣向之处,又名六道、六凡。所谓六趣,是以三事为由,即: 一因、二缘、三果。
因者、以妄惑为因;缘者、以造业为缘;果者、以受报为果。此六趣中,分三善三恶, 三恶即三恶趣,又名三涂。涂者、途义。有火途、血途、刀途。指依恶业所感赴之处,是为 恶道。又因恶业有重有轻,而分三处、即:地狱、畜生、 饿鬼。这三恶道是:
一、地狱:梵名那落迦、 译作无幸处;又名泥黎。此处翻译为苦具,是恶人受苦痛之处。有八寒、八热、一百三十六座地狱等。其中众生,受苦无穷,经劫无量,最苦无比。在三涂中称为火途,指地狱趣受猛火烧炙之处。
二、 饿鬼:此界有情众生,常受饥饿之苦,故有此名。有九鬼 、三十六鬼之分,在三途中,称为刀途。指饿鬼趣向,受刀剑棍杖逼迫之处。
三、畜生:梵名底栗车。译作傍生、横生。是说其身形傍生横行,性鲁钝,不能自立,畜养于人类,故有此名。如禽兽鱼虫等之属类。由愚痴而造作恶业的众生,死后为畜生。在三途中称为血途,指畜生趣向互相吞食之处。
另有三趣即三善道又名三善趣:是依善业所感赴之处。因善业有轻有重,而分别有三、即:阿修罗、人类、天人。这三善道是:
1、阿修罗:又译作非天、非类、不端正。这类众生好行斗诤,而谄曲诈慢,故多诸苦趣。虽福报邻天、而德不及天,故名非天。阿修罗分布在四道中、即:鬼道阿修罗、畜生道阿修罗、人道阿修罗、天道阿修罗。其中人道和天道阿修罗属于善道、而鬼道和畜生道阿修罗属于恶道。
2、人类:梵语搜赊。《三藏法数》说:“人者忍也、于世违顺之境,皆能安忍。”也就是说,人类的忍耐和忍受力,都强于其他道的众生,这种忍耐和忍受,对顺逆二境、善恶诸法,都能忍,对善能忍、对恶也能忍,这类人有成就圣道的基因。如果对善不能忍、对恶也不能忍,就会形成业因而生业果。所以,六道众生都从人道中成,今生得人身者,皆是前世修五戒十善,感报所生。
3、天:梵名提婆。有四层含义、即:一、天体:指运行日月星辰的整个虚空宇宙。二、天界:天界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天有此三界、故名天界。三、天神:是掌管和护持诸天的无量多的天主和天神。四、天人:指生活在各天界中的普通人民。
以上所说天体和天界,是非意识性的物理现象,只有天主、天神和天人才具有人一般的情感和意识,人们常说求上天保佑,不是求空洞洞的天来保佑,而求的是天主及天神的保佑,民间常有祭天和拜天的仪式,这也是祭拜的天主或天神,所以,在拜天的时候,最好选择一位天神来拜,比如选四天王中的一位、或选忉利天主、大梵天主等,这样直接与天神沟通,会有心想事成等意想不到的效果。
笼统的天有光明之义、自然之义、清净之义、自在之义、最深之义。是受人间以上,胜妙果报之所,其乐胜、身胜,世间无比。其分别甚多,但总名为“天趣”。以上所说三善三恶之处、合称六道或六趣。
其实,六道都是人们因无明所生之幻相,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人,就会感悟到:“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悟了道的人,这梦里的六趣、就是妙有;觉后的空空、就是真空。六道轮回,就是一场梦,梦醒了,梦中的六道,既没有三善、也没有三恶,全是非善非恶的奇妙之境;而真空中,本来没有三千大千世界、本来没有一物一尘,于此则心无羁绊,是真大自在。
得真大自在者,在梦中也能做主,梦中能做主即是禅定,定中能做到事事不迷,念念清净,不失愿力,已顿超三界,可随愿力往生诸佛净土,自当成就无上菩提。
佛说:大施主施无量多的财宝与四百万亿阿僧祇世界那么多的六趣众生,又做法布施,使这所有的众生都证得了阿罗汉果,此人所得功德虽然大得无量,但不如第五十个辗转听闻到《法华经》中“一偈”并能随喜的人。这里说的一偈是什么意思呢?
“一偈”于《杂语》规定中,限定字数句数,以三字乃至八字为一句,以四句为一偈。如本经上文所说:“恶世末法时,能持是经者,则为已如上,具足诸供养。”随喜这四句就意味着具足了种种布施和种种供养。一般要求:以四句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称为一偈。
佛说:大施主所得功德不及辗转听闻《法华经》中一偈而生欢喜的人所得功德的百分、千分、百千万亿分之一,以至用最高级的计算机都不能算出其功德到底有多大、用最好的比喻法也是难以形容的!
佛又对弥勒菩萨说:阿逸多!这第五十个人是辗转听闻到《法华经》的,他所得的随喜功德,就有无量无边阿僧祇劫那么多,何况是最初的第一个人,因听闻《法华经》中的一偈而随喜,那么这个人所得功德比间接听法的第五十个人,又要超胜得多,所得福德之多,就是用无量无边阿僧祇劫来比喻,也是不可比的。
佛又对弥勒菩萨说:阿逸多!如果有人为了《法华经》,去拜访僧坊寺院,或站着、或坐着,只用了“须臾”时间,须臾经计算等于2880秒、即48分钟。若人在这48分钟的时间里,听到有人讲《法华经》而随喜,以此因缘所得功德,来世将生大富贵之家或帝王之家,享受最为殊妙的象马车乘,和帝王乘坐的珍宝辇舆。或往生到天上,驾乘七宝宫殿到处旅游,自由自在,十分快乐!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初译

如是我闻:

一时,佛初得道,在摩伽陀国伽耶山祠,与大比丘众千人俱。其先悉是结发仙人,皆阿罗汉,所作已办,心得自在,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解脱。菩萨万人,皆从十方世界来集,有大 威德,皆得诸忍、诸陀罗尼、诸深三昧,具诸神通。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香象菩萨、勇施菩萨、随智行菩萨以为上首。如是等菩萨大众百千万亿,其数无量。并诸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大众围绕。

尔时,世尊入诸佛甚深三昧,如实谛观诸法性相,而作是念:“我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一切智慧;除诸重担,度三有险道;灭无明,得真明;拔邪箭,断渴爱;成法船,击法鼓,吹法螺,建法幢;转生死种,示涅槃性;闭塞邪道,开于正路;离诸恶业,示于福田。我今当观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何法得?何等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以身得?为以心得?若以身得,身则无知、无作,如草、木、瓦、石,四大所造,从父母生,以衣服、饮食、卧具、澡浴而得存立,必归败坏,无常磨灭。而是菩提,但有名字,世俗故说,无形无色,无定无相,无向无入无道,过诸言说,出于三界,无见无闻,无觉无知,亦无所得,亦无戏论,无问无示,无有文字,无语言道。若以心得,心从众缘生,众缘生故空如幻,无处无相无性,亦无所有。于是中得菩提者,所用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法皆空,但有名字,以世俗故,而有言说。是皆忆想分别,实无所有,无有根本,亦无体相,无受无著,无染无离,一相所谓无相。是故,于此法中,无有得者,无所用法,亦无菩提。如是通达,是则名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文殊师利法王子在大会中,立佛右面,执大宝盖以覆佛上。时,文殊师利默知世尊所念如是,即白佛言:“世尊!若菩提如是相者,善男子善女人云何发心?”

佛告文殊师利:“善男子、善女人,当随菩提相而发其心。”

“世尊!菩提相者,当云何说?”

佛告文殊师利:“菩提相者,出于三界,过世俗法,语言道断,灭诸发无发是发菩提心。文殊师利,是故菩萨应灭诸发发菩提心,无发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者,如如法性相如实际,无分别,不缘身心,是发菩提心。不著诸法,不增不减,不异不一,是发菩提心。如镜中像,如热时焰,如影,如响,如水中月,应当如是发菩提心。”

尔时,会中有天子名月净光德,得阿惟越致,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菩萨缘何事故行菩萨道?”

文殊师利言:“汝可于此问于世尊。”

佛即告文殊师利:“汝答月净光德天子所问菩萨行法。”

文殊师利谓天子言:“汝可善听,我今当说。天子当知,诸菩萨道以大悲为本,缘于众生。”

天子言:“菩萨大悲以何为本?”

文殊师利言:“以直心为本。”

又问:“直心以何为本?”

答言:“于一切众生以等心为本。”

又问:“等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无别异行为本。”

又问:“无别异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深净心为本。”

又问:“深净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本。”

又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以何为本?”

答言:“以六波罗蜜为本。”

又问:“六波罗蜜以何为本?”

答言:“以方便慧为本。”

又问:“方便慧以何为本?”

答言:“以不放逸为本。”

又问:“不放逸以何为本?”

答言:“以三善行为本。”

又问:“三善行以何为本?”

答言:“以十善业道为本。”

又问:“十善业道以何为本?”

答言:“以摄六根为本。”

又问:“摄六根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忆念为本。”

又问:“正忆念以何为本?”

答言:“以正观为本。”

又问:“正观以何为本?”

答言:“以坚念不忘为本。”

天子言:“文殊师利,菩萨有几心能摄因、能摄果?”

文殊师利言:“天子,诸菩萨有四心能摄因、能摄果。何等为四?一者,初发心;二者,行道心;三者,不退转心;四者,一生补处心。初发心为行道心作因缘,行道心为不退转心作因缘,不退转心为一生补处心作因缘。复次,天子,当知初发心如种谷田中,行道心如谷子增长,不退转心如华果始成,补处心如华果有用。又,初发心如车匠集材,行道心如斫治材木,不退转心如安施材木,一生补处心如车成运致。又,初发心如月新生,行道心如月五日,不退转心如月十日,一生补处心如月十四日,如来智慧如月十五日。又,初发心能过声闻地,行道心能过辟支佛地,不退转心能过不定地,一生补处心安住定地。又初发心如学初章,行道心如学第二章,不退转心如能以章为用,一生补处心如通达深经。又,初发心从因生,行道心从智生,不退转心从断生,补处心从果生。又,初发心因势力,行道心智势力,不退转心断势力,补处心果势力。又,初发心如病者求药,行道心如分别药,不退转心如病服药,补处心如病得瘥。又,初发心法王家生,行道心学法王法,不退转心能具足学法王法,补处心学法王法能得自在。”

尔时,大众中有天子,名定光明主,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定光明主天子语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等是菩萨摩诃萨略道,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文殊师利言:“天子,菩萨摩诃萨略道有二,以是略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方便;二者,慧。摄善法名为方便,分散诸法名为慧。又,方便名为随众生行,慧名不转一切法相;方便名待应众生心,慧名不待一切法;方便名和合诸法,慧名舍离诸法;方便名起因缘,慧名灭因缘;方便名知分别诸法,慧名不分别法性;方便名庄严佛土,慧名庄严佛土无所分别;方便名知众生诸根利钝,慧名不得众生;方便名能至道场,慧名能得一切佛法。天子,当知菩萨摩诃萨复有二道,以是二道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等为二?一者,助道;二者,断道。助道者,五波罗蜜;断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道,何等为二?一者,有系道;二者,无系道。有系道者,五波罗蜜;无系道者,般若波罗蜜。复有二道:一者,有量道;二者,无量道。有量道者,取相分别;无量道者,不取相分别。复有二道:一者,智道;二者断道。智道者,初地至七地;断道者,八地至十地。”

尔时,会中有菩萨名随智勇行,问文殊师利法王子言:“何谓为菩萨义?何谓为菩萨智?”

文殊师利言:“善男子,义名无用,智名有用。何谓义名无用?义是无为,无为法于法无用非用。又义者,非染相,非离相,是义于法无用非用。又义不增不减,于法无用非用。天子,何谓为智?智是忍道,道是心所用非无用,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智功归于断,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智名善知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十二因缘是处非处,是故,智名有用非无用。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智,何等为十?一者,因智;二者,果智;三者,义智;四者,方便智;五者,慧智;六者,摄智;七者,波罗蜜智;八者,大悲智;九者,成就众生智;十者,不著一切法智。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发,何等为十?一者,身发,欲令众生身业清净故。二者,口发,欲令众生口业清净故;三者,意发,欲令众生意业清净故;四者,内发,一切内物不贪著故;五者,外发,欲令众生住正行故;六者,智发,具足佛智故;七者,慈发,示一切功德庄严故;八者,众生成熟发,守护智慧药故;九者,有为智发,具足定聚故;十者,无为智发,心不著三界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行,何等为十?一者,波罗蜜行;二者,摄行;三者,慧行;四者,方便行;五者,大悲行;六者,求助慧法行;七者,求助智法行;八者,心清净行;九者,观诸谛行;十者,一切所爱无贪著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有十思惟尽,何等为十?一者,思惟事尽;二者,思惟爱尽;三者,思惟法尽;四者,思惟烦恼尽;五者,思惟见尽;六者,思惟助道尽;七者,思惟受尽;八者,思惟不著尽;九者,思惟结使尽;十者,思惟助道场行尽。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治法,何等为十?一者,治悭贪心,雨布施雨故;二者,治破戒心,三法清净故;三者,治瞋恚心,修行慈忍故;四者,治懈怠心,求佛法无厌故;五者,治不善觉观心,得禅定解脱自在故;六者,治愚痴心,生助决定般若波罗蜜法故;七者,治诸烦恼心,生助道法故;八者,治颠倒道心,修助四谛法故;九者,治执著心,时非时自在行故;十者,治我,观无我法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十善地,何等为十?一者,身善,离身三恶故。二者,口善,离口四恶故;三者,意善,离心三恶故;四者,内善,不著见身故;五者,外善,不著一切法故;六者,不著助智善,不贪助道法故;七者,不自高善,思惟圣道性故;八者,除身善,修集般若波罗蜜故;九者,离颠倒善,不诳一切众生故;十者,不惜身命善,以大悲化众生故。

“复次,天子,诸菩萨贵随法行者能得菩提,非不贵随法行。随法行者,如说能行;不随法行者,但有言说,不能如说修行。

“复次,天子,诸菩萨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道;二者,行断。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身自修善;二者,教化众生。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行智行;二者,不行智行。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分别诸地;二者,不分别地非地。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知诸地过而能转进;二者,善知具足从一地至一地。复有二随法行,何等为二?一者,善知声闻、辟支佛道;二者,善知佛道不退转行。”

尔时,佛赞文殊师利法王子言:“善哉!善哉!汝能为诸菩萨摩诃萨说本业道,诚如所说。”说是法时,十千菩萨得无生法忍。文殊师利法王子等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欢喜信受。

《文殊师利问菩提经》卷终

道家主静,佛家主净。静者,排外境,以摄心于一。净者,摄内心,以归于空,而境亦泯。一是对治,一是根治,其差别非可以道里计也。

世人不知一心之妙,只是念,且是念念,于是念念成妄。一心者,未动心前之心也,现量心也,了了觉知而无分别。比量,比量心也。虽比量明辨是非,而无著、无住、无染之心也。无以名之,名之曰菩提,又名曰无心。念者,人有二心也。初心者本觉,见境而起分别,立二见,是为二心,是为念,是为生死,其机微矣。

道家不知心由境起,境因心立,互成为妄,莫辨其主,于是以心摄心,硬破外境,见境不动。而摄心之法,借于血气之调服,同时可得长生,以为计之得矣。不知无形执取有相,且是压制功夫,转开后来,忘本之渐,反失摄心要道,误以精、气、神为道,而害人至千万也,岂不哀哉。怕你们中邪才说这些。

翟鸿燊这俩摄人精魄摄人心体心神心性,和人体精气神和阳气,在那补他自己,装好人他自己精气神十足能量大都不是好道来的,你们自己观察他心吧我也观察不明白,老他妈损了,避免他人在上当,丢掉法身慧命了。不行就干他俩,别怕他俩 都一千多万人在新浪微博知道这事了 怕啥呀 干他俩 奶奶的以前都是听说妖精会移形换影这回碰上真的了。娘的,他是一个一个地整,发现之后很快就不行了,甚至反应不到他的身上,是他搞的鬼,就不行了,他也有不敢动的就是有人替自己出头找他们的人他们不敢动,所以注意和自己的亲人关系。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还有六祖惠能 留下的一揭 兀兀不修善 腾腾不造恶 寂寂断见闻 荡荡心无着,念会楞严咒 楞严咒是菩提可以保护我们的心神,我写他的目的是要给他断了整别人灵体的目的,让他收摄不到别人的心神和精气,所以希望大家都知道,不知道的怕就有危险了,这样他就无济于事了。N着相的人就立马着他的道了就能立马出现症状,不着相的人没事,我上面的话是说给着相的人听的。我以前就着相所以着他们道了。现在也着相,完全不着相得像六祖惠能那样的造诣才行。我佛慈悲亦惩恶。如来以舍识用根,为修楞严要旨,所以三番破识,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既心离心,既相离相,离一切相的心,无意识,识心死法身活,空性,离凡所有相的梦幻泡影,既灭,既佛无意识心,佛最不教人阴谋诡计真正达到了不执着不妄想既空不分别了也是当下活在了当下也是无我无为的人真正的潇洒解脱,迷惑有妄业需要杯楞严咒- ​​​全破其妄;十番显见,极显其真;二决定义,一决定以因同果,不可以生灭识心,为因地心;二决定从根解结,必宜取真常根性,入涅槃门。此皆如来金口所宣,学者未可抗违。又:不修首楞严大定,无漏之静虑,即无有出世间,真正之智慧。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取于相 心不取相 心无挂碍,人身魔体-他讲课全程捧他自己给他自己塔台子,他家在北京市海淀区大觉寺左手边80米的普照寺。大铁门关着 不整服他 没好,万法皆空 因果不空菩萨慈悲亦惩恶。他说的内容挺阳的,实际上比谁都阴。找到一个没有用得找到俩,他俩配合捣鼓的。诸相非相。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多读楞严咒是诸佛清净眼,楞严兴正法兴楞严灭正法灭。得定开智慧。加油。 ​​​这要是骗个财骗个色的我也就不说啥了,要命啊他妈地讲魂魄,盗了多少人的精魂啊,他俩那能量精气神都不是好道来的,夺人元精元神 增强他自己力量,拿别人的话,先人的话赚钱自己当大师,占人命体往上修,这俩妖精他娘娘的。你们不了解他本性是阴毒的,磁场变大,意识变膨胀的要注意,那就在拉伸转移你们的灵体轨道,不知道的心性上就被他那么挂着,被他俩利用着,对他用感情的灵体都能被带下去,我觉得现今这个社会,应该以朴实奉献为荣,以对地球的剥削 对人的尔虞我诈 对生命的残害漠视为耻,留下一颗金子般的良心,这就是德 ,对的起良心的人,睡觉也会踏实安稳,心平气顺,厚德载物,我已命不久矣了,他们要我这口元气元神,你生命精神的身体能量轨迹储存在身体里的这就是灵体,增强他自己的生命,气力,大家注意吧你们不了解他的真面目,太阴险了,我也不敢相信,但这是真的,保护好自己的法身慧命我一走他就肆无忌惮了所以一定要有人转告大家。他讲课的时候就不老实到处收人元气元精元神,2014年有段时间全国都有点邪道,都是他整的,没有二元对立,不对立也能解决好事情,不二法门,只在于心,唯心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日热文❗❗《盛世恩宠:皇上你太粘人》沈婼棠玄澈(精彩小说)全文阅读BpK62H ❗书名主角:《盛世恩宠:皇上你太粘人》沈婼棠玄澈又名《盛世恩宠:皇上你太粘人》
  •   “你们都说她坏,是叛徒,是耻辱,可你们跟她一起长大,该是最了解她的! 似乎是看出了她的意思,男人又眼皮子一掀,说:“你还担心会报复到你身上?
  • 秃鸡炮哥[嘻嘻]:“要不,你我间打一架,不在你我星域,到你的小盟友星球上打!黄晖[嘻嘻]:“你我之间打起来可能把宇宙打没了,打你的小盟友不会没吧!
  • )[doge]嗯…虽然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吵架吧 但至少现在看来他的性格真的很好 虽然有时候笨笨的不会说话吧 但我觉得至少他是真诚的(hhh完蛋了要变成恋爱脑了)[
  • 所以现在许多顾客都在了解高仿欧米茄手表回收一般是多少这个问题,实际上关于这个问题,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给出得当的答案,因为顾客所购买到的高仿欧米茄手表,均来自于
  • 劳加称,4月28日凌晨,她在昆士兰州海滨小镇耶蓬参加完活动后,发现身体不适,前往警局和医院,发现体内有“自己并未服用过的药物”。#澳大利亚一女议员称遭下药性侵#
  • 很多人都会下意识地去跟人攀比,一旦对方取得的成就超过自己,就会心生焦虑,从而在负面情绪的驱使下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比如刻意取悦对方,以期得到帮助,希望自己将来
  • 今天,在国际护士节到来之前,该活动的第一站来到了市中医院,由市美术家协会组织的10位知名画家以“礼敬白衣天使”为主题,深入医护人员工作现场,通过创作具有温度和高
  • “好奇来看看”——看来杨小姐是个对新东西很有兴趣的人 “随便看看”——看来杨小姐是那种比较喜欢随兴的人 “不买,就看看”——看来杨小姐是个很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
  • 我相信我能遇到比你更好的人,但是现在你站在我面前就像一个360度的瀑布从天而降,除了你我什么都看不见。虽然他和你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但是如果你想忘记他,却要用你一
  • 如果 再砸一次…… 还没等你想完,夏鸣星就从病床上抱住了你,用他毛茸茸的脑袋蹭着你的脸,他抬头看着你露出了个大大的笑容,说着“我昨天晚上看到流星雨了,我向他许了
  • 设围挡 ,拆招牌, 堵通道,贴横幅,散发广告,青悦汇的采取的一系列手段都是以干扰和搅乱喜来荟超市的经营为目的,在3月22人本人通过自媒体发表文章披露了喜来荟
  • #阳光信用[超话]#每一分自信和优雅的背后,都有一份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有时候,成功和失败之间只在一念之差,所以,无论多难,都别轻言放弃,坚持,是一种令人钦佩的
  • ”萧衡宇意识到事态不好,压了压脾气,转头看向凤颜汐,极力让自己语气温和一点,“若此事有误会,我愿意听你解释,婉儿刚刚小产,身体还虚弱,你这般兴师动众……”  “
  • 千金小姐繼承了財產,重過富易而無需忍讓的生活,她又可以笑了......#王子奇[超话]# #王子奇#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网上以后能少点傻
  • 超超送给嘉人的祝福 一月:任你大展宏兔 二月:任你好事成双 三月:任你行之所往 四月:任你春风得意 五月:任你自由飞翔 六月:任你奔赴山河 七月:任你一杯随行
  • 可笑的是,就是这样这样一个用以打发患者的、极度不负责的讨论意见,在当时还打算充当具有法律效力的回复来着。可笑的是,就是这样这样一个用以打发患者的、极度不负责的讨
  • (观察到90后的群体更明显)6.中国乡村不是名词。但实际上都不说中输单看超话热度就知道13/23压根没有我们人多,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全是3f在恶意给有3的cp造
  • 明代郎瑛所著的《七修类稿·天地类》“小满芒种”条就曾质疑,“二十四气有小暑、大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何以有小满而无大满也?”很显然,按照节气命名的规律,小
  • 只要认真对待生活,终有一天,你的每一份努力,都将绚烂成花…当幻想和现实面对时,总是很痛苦的。从幼时起我们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时,还没有学会拒绝,只是一味的接受着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