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罗的海国家又开始胁迫欧盟,要求取消对俄罗斯人的申根签证,简言之就是针对所有俄罗斯人。然而欧盟带头大哥德国却不赞成,朔尔茨表示,他无法想象禁止俄罗斯人进入欧盟的场面。这个问题是近期由乌克兰方面炒作起来的,泽连斯基要求美欧拒绝所有俄罗斯人入境,因此一些欧盟小国就开始添油加醋。但是德国毕竟是欧盟领头羊,有些事情还是 不能乱来的。而且,德国其实也不喜欢事事都听乌克兰的“命令”。

全民交叉持股所有制,你赚钱就是我赚钱,我赚钱就是你赚钱,简言之,就是假设存在一个超级公司,公司股东是所有人,公司同时控股所有人,公司从所有人那里获取收益,并分配给所有人,那这个所谓超级公司不就是如今的国家吗?获取收益就是征税。所以根本上破题之要在于税改,如果税收的征派和支出可以做到平等公平,那么社会便不会有任何剥削了。征税按生产分配,用税按需求分配,用透明合理的额外奖励政策而不是剥削制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天下大同!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眼镜儿看世界[超话]##警情通报##微博辟谣# 【散布谣言“沈州医院有境外患者去世” 沈阳男子刘某被刑拘】2020年2月28日21时许,沈阳警方在网络巡查中
  • #失恋分手挽回前任挽回男友# 过度依赖者会有自卑心理情结,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是不完整的,总是试图着保持亲密的联系,担心害怕照顾自己的人会离开。常不自信安全感不
  • 禅理:幸福的静守! 幸福不来不去,始终都静守在每一个人的生命之中。不幸福的根源是心忘记了存在。 每个人都希望获得长久的幸福和快乐,但是,工作的压力、生活的负
  • #晒出你的复工防疫装备#口罩、护目镜、雨衣、手套,这些就是我出门买菜时的真实写照,感觉就差拿一个玻璃罐了,因为我活像一个峰农去峰园里采蜂蜜一样,颜值什么的在病菌
  • (G)I-DLE也要回归了!!
  • 能安得心,自由自在,是我所说之寺庙。        不扰于物,各得其所,是我所说家。
  • 我亲眼目睹,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书名:世界的凛冬作者: 英)肯.福莱特 Ken Follett出 版 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推荐理由:◆全球读者平均3
  •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不顺心的日子里,我们不再到处找人倾诉,很少在朋友圈晒自己的悲伤,多少次痛提醒我们,别人终究帮不了你,喊破了喉咙,哭得稀里哗啦,日子依旧自己过,
  • 因为不喜欢社会主义兄弟情这种说法,所以我根本没看过cql。但现在你们上升到平台凭什么不让我上升正主了?
  • 长期投资者应该考虑,我不是说在明天或今年,他们是否想增加他们在股市中的投入。如果您是长期投资者,我不会因为短期原因而对它表示怀疑,因为我对短期一无所知。
  • 深夜鸡汤❤️谢谢你们,比我自己更加记得这个特别的日子,每一年都有不变的你们踩着零年和我说生日快乐,去年的今年,你们从全国天南地北赶过来为我庆祝生日,今年特殊情况
  • 看了今晚《跨界演员》的更新后,我宣布,从今天开始,我要跟陆文抢老婆!!! 一个十级严重社恐,连自己工作需要采风都不愿意去,看到文儿受苦二话不说开了几个小时夜车来
  • 这样的男生好像也没做特坏的事,他只是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女孩,又不想单身期一个人孤单单的过。我觉得机会到了,老天在让这些不好的人远离我们的生活。
  • ”现在是下午20:04分天还亮着 空气里有湿漉漉的气味我和小毛头一起趴在窗边看着外面如同静止般的城市没有一丝喧嚣我想这些日子也会是我记忆中很难忘的一段了记得以前
  • 四年前 2016.2.29 那会的blue还是在一次发挥的很好的期末考试后突然被通知去强化班然后跟老岳说自己很想回来的人 并为此一个人去校长室提交回班申请 因
  • ACSEINE Moistbalance Lotion雅倩美平衡高保湿化妆水这个水我快用完了才想起来写一写350左右330ml 便宜大瓶撸回来试试看透明无味液
  • 感恩遇见,感谢包容,愿陪伴我走过这段旅程的人们,平安喜乐[心]每一条走上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那样跋涉的理由。己过经年,青春的时光轰然而散,仓促而来的青年时代,何
  • 江苏司法行政在线#司法为民##调研考察# 9月4日上午,由江苏省泰州市政协副主席颜忠林率领的考察团一行8人来我院考察调研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党组成员、副院长
  • 承受骂名!#华晨宇[超话]# 不得不说好的音乐就是容易引起人的共鸣老师布置的关于这次疫情的作文想了一天毫无头绪[跪了][跪了]平时网上冲浪多了说句完整的话都不容
  • !我的好朋友都不在这里,我以后可能要花半天时间才能去跟他们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