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 他是百姓心中的平安符,记嘉陵区公安局分局木老派出所民警吕茂泽】年逾58岁,从警26年来,他是默默无闻的拉犁者,辛勤耕耘在公安基层第一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求奉献,不讲索取,忠实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26年来,他在多警种多岗位苦干实干,调解民事纠纷3600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300多人,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8万余元,为群众办好事,实事3100件,人民群众交口称赞———。
脱下军装进警营

敬业奉献写忠诚
吕茂泽在云南边防部队服役13年,经受了保卫祖国边疆的战火硝烟。1994年10月,他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嘉陵区公安分局工作,从机关政治处到水上派出所、西兴派出所、木老派出所,从中层干部到普通一兵,他能上能下,不计个人名利得失,如嘉陵江的纤夫,埋头实干。他在任水上派出所副教导员职位上,全所人少事多,管理30多公里江面治安。吕茂泽正年富力强,急难险重的工作自然压在他肩上。4年的水上生活,他和战友们整日吃住在租用的一条小鱼船上,无论是烈日炎炎的盛夏,还是寒风刺骨的冬天,驾着渔船在30公里长的嘉陵江水面,不分白昼巡逻,和渔政、港监等部门密切协助配合,抓获电鱼、盗窃等违法犯罪人员135人。4年的水上生活,蚊虫叮咬,饥一餐饱一餐,不分白昼工作,他患上了胃病和严重的风湿关节炎。
木老派出所头洞桥农村社会治安复杂,一度时期抢劫、盗窃,危害留守老人儿童的案件频频发生。所里决定在木老头洞桥成立警务站,由公安工作经验丰富,在群众中威信高的吕茂泽任警务站长,他吃住在农村,深入地边地头和农民交朋友,全面调查取证,严厉打击处理了一批涉案人员。头洞桥警务站是四川省公安机关的第一个警务站,省公安厅领导专程来检查调研,其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辖区一立镇,外来种植户,承包30000亩地,和多家公司大力发展种植各类水果,每年年产植上亿元。有的农民因为土地被租用,随时敲诈种植户,盗窃水果,打伤承包商的案件多发。吕茂泽根据这一实际状况,组织警企联动,公司加农户、农村合作社,种植公司协会等,全面治理整顿社会治安,使穷山村变成聚宝盆。
从副教导员中层干部岗位退下来后,又先后在西兴、木老派出所工作,甘当普通一兵,成为派出所的顶梁柱,业务能手,战友们称他是“编外所长”。从军从警40年,别的战友官越做越大,可吕茂泽心态平和整日笑呵呵地奔忙在公安工作第一线,大家赞誉他是!“警界不老松”。
英勇战斗何所惧 危难时刻显身手
一个大雾弥漫的寒冬夜晚,吕茂泽和战友们发现有人驾驶机动船,用电打鱼。于是他们驾船追赶,夜雾较大,光线模糊,小船撞在礁石上,吕茂泽和两名战友连船带人翻进刺骨的江水里,他的全身湿透,他赶紧救起战友,驾船继续追赶,终将3名违法电鱼者抓获。一个人高马大的30多岁男子,精神病发作,挥起菜刀追砍乡亲们,当警察们出警制止时,该男子将一名警察砍成重伤。危急关头,吕茂泽一掌推开战友,一个健步冲上去,双手死死抓住该男子持刀的手,顺势一个时顶脚靠,将该男子顶翻在地,与此同时,其余战友一扑而上,将该精神病患者扑倒在地上擒获,避免了一场重大的流血事件,在场群众无不鼓掌称颂:“关键时刻,全靠吕警官拼命保护了我们的人身安全呀!”
一辆拉煤的大货车从西兴加油站出来,在公路上正常行驶,一面包车迎面驶来,因车速太快,撞在拉煤大车的腰部,将煤车撞翻,面包车撞变了形,车上5人受伤,驾驶员右脚被卡在刹车处,血流满地。吕茂泽和战友们驾车经过此地,亲眼见证了这惊险的一幕,当即下车组织救人,同时紧急拦车将5名伤者送往医院救治,他像亲人一样代家属在诊断书上签字,垫支医疗费,终使5人生命安全脱险。
嘉陵区35岁农民唐某国,强奸杀死一少女后,潜逃到贵州大山区里隐姓埋名,并与当地农妇结婚成家多年。吕茂泽和公安战友们锲而不舍,5年时间艰辛侦查,寻找逃犯的下落。他和战友四去贵州,终将唐某国藏匿的地方查得一清二楚。一天晚上,当他们破门而入抓捕李时,李某成挥起杀猪刀朝警察狂砍。危急关头,吕茂泽大吼一声:“战友们快闪开,注意安全,我来对付这个狂徒!”经受过部队、公安严格军事训练,应变能力特别强的吕茂泽,艺高人胆大,他左躲右闪,与狂徒赤手空拳搏斗,一把抓住罪犯持刀的手腕将其扑倒在地,在战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举擒获。
百姓利益无小事 亲民爱民传美德
亲民爱民,利民为民,吕茂泽的心中时刻涌动着爱民情愫,群众有困难,无论大事小事他都要管到底。西兴镇信用社一女出纳员,她给吕茂泽悄悄摆知心话说:“吕警官,我真是倒霉,而且很奇怪,今年以来,我老是贴钱,不知怎么回事,单位的钱我从未带回家,但总对不上账,每一个月都要贴近千元,而且,保险柜只有我有钥匙,可我账目上反复核实,钱总是不对,我一年下来,只能用自己的工资赔给国家,这件事我是哑巴吃苦瓜,有苦难言呀!你是我们的父母官,我信任你,你帮我分析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还不敢给单位领导说,怕领导说我监守自盗,贪污国家的钱呀!”
“妹子,我问你,保险柜的钥匙只有你一个人有吗?”“是的,只有我一个人有保险柜的钥匙,保险柜就在我办公桌对面呀。” “我除了上洗手间外,就是吃中午饭会离开一下。”吕茂泽有丰富的侦破案件的经验,他吸着烟,沉思良久,拍案而起:“你们信用社可以有内鬼,有人悄悄偷配了你手中保险柜的钥匙,趁你吃午饭时,内鬼打开保险柜,一天偷一点,也不敢大量偷钱,如果一次偷上万元,是要判重刑的。看来这内鬼非常狡猾。这样吧,你不要动声色,装着若无其事,剩下的事交给我来办,一定抓住内鬼。”一连十几天,吕茂泽顾不上吃午饭,带着一名辅警蹲点观察保险室的动静。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当一男一女慌慌张张用钥匙开保险柜时,吕茂泽一跃而起冲进保险室,将二人抓了个正着。原来,是信用社一女职员和一退休返聘的男职员,偷配了保险柜的钥匙,此二人受到依法惩处。那位女职员哭诉说:“吕警官,要不是你破案神速,叫我怎么办哟?”
一农民修建了一个较大的蓄水池,两名小学生下池游泳一男孩被淹死。小孩的家长欲抬尸到嘉陵区政府讨说法。吕茂泽赶紧安抚两个死者家属。“和谐社会,你们不要冲动,动不动就抬尸闹事。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你相信我,这件事我来处理,给你们一个满意的交待。”他找到蓄水池的主人说:“蓄水池水深,孩子们不知道水深水浅,你不写警示牌,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随即,吕茂泽又找到学校领导沟通说:“一是学校给学生买了意外伤亡保险;二是你们对学生安全教育管理不严,此次学生的溺亡,学校有不可拜你推卸的责任,要多方配合,筹积资金,共同协商解决,主动从经济上安抚好家属。”就这样,淹亡小学生获赔10万元的精神抚慰金,矛盾很快化解了。
2020年10月23日晚,大雨下个不停,吕茂泽带着两名辅警在嘉陵区木老镇街头巡查治安,见一位70多岁的老太婆浑身被大雨淋透,冷得浑身发抖,老人饥寒交迫。吕茂泽上前问道:“大娘,这么大的雨,你一个人怎么坐在街沿边么?你的家人呢?你家住哪里呀?”老大娘哭诉说:“我有3个儿女,他们都不供养我,把我赶出了家门,我一个孤老婆子活不下去,就在这里等死吧!”
吕茂泽把大娘扶上警车,接到派出所,赶紧找来衣服给老人换上,他把自己的大衣穿在老人身上,用电火炉为她驱寒,并买来食物给她吃。根据老人的叙述,原来她的三个儿女每月轮流供养照料一个月,可三个儿女推卸责任,都不愿意供养自己的母亲,老人只好四处流浪,甚至在街头垃圾桶里捡食物充饥。根据老人提供的住址,三个儿女的名字,吕茂泽通宵未眠,通过查人口户籍资料,和当地村委会联系,第二天下午,将老人的三个儿女依法传唤到派出所。
面对三个儿女,吕茂泽拍案吼道:“你们还是人吗?你们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连自己的亲娘都不孝敬供养,你们真是猪狗不如,良心何在?国法难容,天理难容!”紧接着,运用熟练的法律法规,对老人的三个儿女进行普法教育,并从情理上对三个儿女进行沟通,让三个儿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通过近两个小时的说服教育,最终三个儿子达成一致意见,并在吕茂泽的主持下,写下协议书,老大娘长期跟女儿一家生活,两个儿子每月各支付生活费500元,生病住院,医疗费由三个儿女来平摊。这件事就这样处理完毕。
从警26年来,吕茂泽调解民事纠纷数千件,为群众办好事,实事不计其数。他是人民群众的贴心人,是老百姓的孝子。然而,吕茂泽自己的父亲生病去世,到办丧事,他因在外地执行十分特殊而又紧急的任务都没有机会见老父亲最后一面,送他最后一程,此事永远成为吕茂泽心中的伤痛。为了辖区群众的安宁生活,吕茂泽又着手将自己的工作经验传给后来人,主动做好传帮带,为派出所培养更多、更强的新鲜血液。木老派出所所长杜江对吕茂泽高度评价说:“吕茂泽同志数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埋头实干,他用自己的忠实行动,践行了人民警察的核心价植观,他是当代警界铁人。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再过两年,吕茂泽就要退休,告别警旅生涯。老牛明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每天,每时,每刻,他情系百姓安危,在公安一线奔忙着,默默无闻奉献着......。(信息提供 魏远林 陈超 蒲斌)#直播南充#

#芜湖文旅那些事儿# 说古论今范罗山

在芜湖市区的核心地带,有一座人尽皆知的风景:范罗山。它地处闹市,却又幽静无比,山上古木参天,又有许多历史掌故,今天“芜湖山志”就来说这座范罗山……

传说范罗山

据乾隆版《太平府志》记载:范萝山,俗名饭箩,在县西北五里,址毗赭麓,崇林邃密。饭箩山之名来源于一个传说,据传某年大荒,庄稼颗粒无收,芜湖一带的百姓饥饿难耐,眼看都要饿死。一个逃荒老人饿倒在路边。一位好心的老婆婆看到,回家舀了一碗米汤给老人喝。老人道谢后,从怀里掏出一个又冷又硬的馒头,告诉老婆婆,要她拿一粒米与馒头同煮,便会有奇迹出现,救活一县百姓。老婆婆将信将疑,回家后按照老人所说,将一粒米与馒头同煮。果然,不一会,随着浓浓的饭香,香喷喷的米饭便从锅里溢出来,涨潮般地堆满了老婆婆的屋子,随后涨破屋顶,形成一座米饭山丘。四乡八镇的百姓闻讯纷纷赶来,但米饭山丘怎么吃都不减少,渐渐成为了一座山,于是便被称之为“饭箩山”。

传说固然神奇,但还是有它的现实基础。因为芜湖本来就是鱼米之乡,只要人勤,地就不懒,丰收是常态;加上芜湖民风淳厚,乐善好施,因而才有了这样的传说。

四季范罗山

范罗山,四季景色各异。《太平府志》称其“宜盛燠纳凉”,尤以“秋暮红树最佳,枫荫森映”。清汤圣侣所作《范罗山赋》则对范罗山的四季景色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说该山“是以时维春也,山容秀丽,树色青葱。暖浴凫鸥,草沾天而送绿”,到了夏季,则是“阴阴灌木,聒千啭之黄鹂;漠漠长天,飞一行之白鹭。云横隔岸,变若奇峰;雨过山前,悬如瀑布。”等到秋天来临,“则又天高气爽,崖仄云阴。枫叶霜沾,樵客径归红树冷”,即使是在万物凋零的冬天,范罗山也是“其容莽苍,天一色矣云为同。”

汤圣侣,字右衡,邑庠生,即县里的秀才,据民国八年《芜湖县志》载:“颇研诗赋,漱芳六艺,江表风雅争指焉。有《啖蔗斋诗草》刊行于世。 ”

山水范罗山

萧云从(1569-1673)有《范罗山》组诗,全景式地介绍了范罗山及其周边环境,西临长江东望古城,山上春意盎然,姹紫嫣红。如“罗山顶上望残春,盎盎春气喧游人。春林葱郁张高阴,悲号鶗鴂摧春心。”“深青芜绿艳膏沐,江镜浓铺画一幅。濯枝屈拂松千株,忽使一山俱有骨。”“虚空不留指点痕,依山长啸楚天惊。纵情流兰无滞想,静心相对澄江平。”他的这一描写,与《太平府志》所述“(范罗山)南瞩粉堞如画,烟火万家,接长江停舫,故眺历者,常携巵选胜而饮,为乐郊韵事。”是一致的。

萧云从传世之作《太平山水图》中有“范罗山图”,并撰有题记为南宋萧照七言绝句《范罗山》并画法。萧照,字东生。绍兴年间(1131-1162)进士,任画院待诏,补迪功郎,赐金带,受到高宗看重。七言绝句《范罗山》系萧照游范罗山所得,按萧云从说法,画亦由萧照所作。萧云从仿其意而为之并介绍其画法。

名胜范罗山

范罗山一直是我市的一处风景名胜处,山上有万松庵、圆照寺,东麓还有三昧庵,周边还有法华庵、护国庵,其中尤以圆照寺为出名。《太平府志》云:“(范罗山)间有圆照寺,层楼杰阁,望者疑天际珠宫。”《芜湖县志》称:“圆照寺,俗名铁佛寺,宋时建,明万历三十年重修,内供铜佛铁佛各一座。”即现今为铁佛花园处。黄钺(1750-1841),芜湖乡贤,乾隆进士。范罗山是他晚年在芜退休养老常去之处,圆照寺僧、三昧庵僧皆是他的好友。他在《于湖竹枝词》中有《三昧庵看天竹,圆照寺探梅,因题其壁》,是其范罗山一日游之作。《于湖竹枝词》中“野老堂前春尚寒,闵园篱外雪初残;输他铁佛拈花笑,让与如云万众看。”有黄钺自注:圆照寺俗呼铁佛寺,有梅甚古,花时游者不绝。

圆照寺古梅也很有名,花开之时,赏梅之人络绎不绝。黄钺有《晦日圆照寺看梅》一诗,称“梅仙知老不知年”;徐宝善(1790-1883),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舟行经过芜湖,专程上岸赏梅,并作《圆照寺古梅歌》。他在诗序中写道:“(圆照)寺在芜湖西城外里许,白梅一树,花时如雪,孤根盘拗,古意盎然。根径可尺,中岐两干。上亭亭如盖,真数百年之物也。”他认为:“鸠兹城西有古梅,传是金源(也有人说是金元)旧时物。”

西风范罗山

芜湖自光绪二年(1876)开埠以来,就相继有英领事署、税务司、海关等机构入驻。据民国八年版《芜湖县志》记载:“税务司住室,在范罗山,计洋式楼屋三所,一为税务司住室,一为副税务司住室,一为各帮办洋员住室,四周植树,中有球场。”

这个记载与范罗山上现有三座西洋建筑是吻合的,但该《芜湖县志》又有记载:“英领事署,在范罗山。因烟台条约,于光绪三年,由英国领事官建筑新式楼房一座,四周绕以垣墙,以为英领事官办公之地”。

这就让我疑惑起来,难不成范罗山上还有第四座西洋建筑存在?笔者曾经在原市委大门口(华兴街)看到过“英税务总司地界”石碑,后被市文物办收藏。据此,范罗山上三栋西洋建筑物均应属于英税务总司,但“英领事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仔细推敲,原来英领事署建于光绪三年(1877),到了民国初年,应该已是搬迁而让位于税务司了。至于领事署搬到哪里去了?不得而知。有人说雨耕山上的英领事官邸是领事官住处而非领事官办公之地,姑且存疑。

对于这三栋西洋建筑,徽宁池太广道袁昶(1846-1900)任职芜湖期间,曾有过访范罗山的经历,称其为“海客别墅”,有《游范箩山海客别墅》《海客别墅》诗二首,其中《游范箩山海客别墅》云:“连岩叠翠杳沉沉,卜筑何年海叟寻。沙路磐纡出林表,洞扉窈窕敞花阴。修鲸负曝嘘云气,啭鸟穿林送妙音。历历风帆度江树,雕阑凭处一开襟。”

军事范罗山

范罗山虽为我市的一处制高点,但志书上并未有驻军记录,笔者只是看到一些零星记载。据芜湖市档案馆藏1948年10月21日《大江日报》报道:芜湖军政分府都督吴振黄回忆,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 “将(安庆)退芜官兵组成敢死队,于九月十九夜袭据了军械局及火药库。迨至天明后,调驻江口之第二营进驻范罗山,俯瞰全市。”

又据《芜湖军事风云》记载:太平天国期间,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天国癸好三年)太平军曾在范罗山驻扎;1949年4月24日芜湖城市解放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三十军军部、八十八师师部、二六二团团部均驻扎范罗山。对于原三十军军长谢振华将军来说,芜湖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85年3月,老将军偕夫人来芜,踏访当年曾经战斗、工作过的地方,并在范罗山原三十军军部驻地门前拍照留念。1949年4月28日换防以后,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十军政治部入驻。同年8月,十军撤走以后,范罗山一直是中共芜湖市委所在地,但具体市委是何时入驻的,我曾遍查档案资料、遍访相关人士,均未见其详,实乃一大遗憾。
(本条微博来自芜湖传媒集团·大江晚报,作者 秦建平)

平生只做一件事的谢老爷子
原创:宁素


我知道,谢老爷子一身的病,但一听说老人家住院了,还是很心疼。老辈人说本命年多灾,但愿老爷子挺过这个年,狗去猪来,老人家必定添福增寿啊!

我说的谢老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谢辰生。

权威简介:谢辰生,江苏武进人,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国家鉴定委员会常委、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局顾问、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十三大”代表。

毋庸质疑,他是专家,而且是“大师”“大家”“大腕儿”级的。我以为,这些都不够,应该叫“泰斗”。他是北京历史文化特别是文物保护领域的顶尖人物,其学术上和专业上的权威地位都属最高级。

认识谢老,是在4年前,那次历史文化名城专家座谈会上。当时,他在那些老专家里很扎眼:一是他的白发很耀眼,尽管有些灰的底色。90多岁的老人了,头发还很茂密,但明显地不修边幅,一任散乱甚至支棱着;二是那张清瘦的脸,分布着横的纵的颇具深度的皱纹,以及大块大块的老年斑,佐证着一个老人过往的沧桑岁月;三是他的穿着有些怪,脱掉那臃肿的老式羽绒服后,西服里裹棉袄,棉袄里套衬衣,衬衣里有秋衣,蓝色、黑色、绿色和黄色混搭得不免土气。甚至,西服和棉袄的衣襟上,还有点油脂麻花。看来,这是位很不讲究的老人。

后来才知道,他不讲究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吃喝不讲究营养,说话不讲究方式,是出名的倔脾气和“炮筒子”。当然,在很多方面却相当讲究。比如,讲理讲法讲责任。相比同龄人,相比小他十多岁的那些老专家,92岁的谢老更显精气神。我想,这肯定是个有故事的人。其实,他的故事很简单,正如他家里那面锦旗上所写的,“平生只做一件事,热血丹心护古城”。

据有关资料,祖籍江苏的谢辰生出生于北京。1946年,青春芳华的谢辰生随大哥谢国桢去上海,给文学史家郑振铎当助手,并参与文物鉴定家徐森玉主持的文物目录编制工作。从此,他把毕生心血献给了他所钟爱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文物保护事业。

他不仅协助郑振铎先生编撰《中国历史参考图谱》《甲午以后留存日本文物目录》等,还倡导创办了景德镇古陶瓷制作博物馆、铜绿山古铜冶遗址博物馆,主持复制了随县编钟和诸多古代纺织品,是《国务院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1961)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1982)的主要执笔人,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并第一次明确提出文物的定义。1995年退休后至今,仍到处奔走呼号,为文物保护鞠躬尽瘁、无怨无悔。2009年,他荣获“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终身成就奖”。

可以想见,从战火纷飞的年代就参加战时文物的清理工作,并一干就是70余年,这需要多大的决心和勇气,这说明对文物保护事业多么地挚爱与真情。如今,平生只做一件事的谢老爷子病了,其实他早就病着,而且多病缠身。其中,包括癌症和糖尿病。这对于一个耄耋老人,有多致命你懂得。

第二次见到老人家,是在3年前,我有幸走进老人的家。这个自嘲无钱无权的人,家里果然有些穷,甚至有点穷困潦倒。这位国宝级的老专家,竟然住在如此简陋狭小的房子里。十来平方米的小房间里,书籍和资料占了大部分空间,这该是老人的书房兼会客室吧。屋里的各种陈设及物件都很有年代感。比如,窗户是那种铁框的,黄漆斑驳,该也是后换的;一把搭着大毛巾的单人沙发,是那种弹簧、海绵、木扶手的老款式;一张严重掉漆的旧式桌子,堆摞着或厚或薄的书以及资料;还有一只热水壶,壶嘴结着水碱。这些物件恐怕都二三十岁了,是否称得上“文物级”先不说,起码全北京现在没几家几人用了吧?或许有人说,他有恋旧情结。或许有人说,他是勤俭节约。但无论如何,着实太寒酸了些,寒酸得令人心疼。

想象着老人伏案疾书,不免有种被书埋着的情境。起码,他的满头白发甚至脸颊,可能会不时抚着或吻着他的书们。他,肯定很爱他的书们。正当我被自己的想象所感动的时候,老人招呼我们坐下。看来,老人很讲礼节,包括对小他一辈两辈的人。但无论我们让他先坐,还是他让我们先坐,但真没地儿坐。于是,有的坐他床上,有的站着。

老人虽不健谈,但一谈起北京历史文化的保护问题,便一改平静和温和。这位已然上寿的老人家,话开始增多,音色也清亮起来,甚至是相当犀利,极富感染力,和眼前他的衰老形象形成了强烈反差。

老人一生低调,走到哪里都是个温和的北京老爷子。但在北京古城保护问题上,他有时会“高调”,几番当堂暴怒发脾气,甚至是给中央领导写信。他着急呀!

那种满带焦虑、痛心疾首的紧迫感,那种敢于担当、不计得失的负责精神,还有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态度,甘于清贫、乐在学术的人生境界,令人肃然起敬。

这位本该安享晚年的老人,偏爱管闲事,依然把古城当文物、把文物当眼珠子一样,哪里出事儿就往哪里扑。退休20多年了,他的足迹遍布中国文物保护的现场。就是大病住院,老人的眼里、心里装的都是文保区、文物院子和文物。

如果说发挥余热,那就适当发挥吧,偏偏老爷子太倔强。还可以说,倔强得固执,固执得坚定,是个坚定如山的人。正是这个倔老头子,在人民大会堂直言当前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几种错误倾向,矛头直指某些官员和开发商;他同20多位专家学者上书,直斥拆除古建行为违反北京人文奥运精神;他到处呼吁,竭力推动了《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的出台。他,就像一座山,无所畏惧、拼上老命地守护着老北京城,守护着全国的文物,可谓热血丹心、矢志不渝。甚至,直接上书总理,坦言他一辈子只做文物保护一件事,为了北京历史名城整体保护,他“决心以身殉城。”“以身殉城”,这分明是一个坚守阵地的超级老战士,在进行着一场垂暮之战。有人说愚蠢,有人说高尚,但起码英勇而悲壮,可歌而可泣。

忽然,我明白了,老人获奖无数、证书与锦旗多多,为什么单在家中挂一面全国文物保护志愿者的锦旗?那分明是一面战旗,“平生只做一件事,热血丹心护古城”分明就是誓词。

第三次见到他,是在两年前。这位每天要撩衣襟在肚皮上扎针打胰岛素的老人,还是那样精神,还是不改“直言”与“直书”的性格,依然“青山今未老,有言人不轻”。

他说,“文物是什么?文物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啊。”“一件文物一旦被拆毁了,依附其上的珍贵价值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们怎么能让自己的国家民族断根丢魂?”“保护文物只能保守,不可粗暴。”

他认为,“保守如果错了,不过是多保留了个文物,随时可以纠正;但如果毁了个珍贵的文物,你永远无法纠正,损失是不可弥补的。”于是,有人暗称他“保守派”“顽固派”,他倒乐得接受,还加一句,“我是‘死硬派’”。于是,他更放得开,对于某些大拆大建的行为,甚至是相当级别的领导,扯着嗓子吼:“你以为你是谁呀?”于是,在我眼里和心里很可爱的谢老爷子,也是招人恨、招人骂的。有人骂他有病,有人骂他老不死的。一身的病、重病缠身的谢老爷子,多少次都从死亡线上站了起来,他视新的每一天都是赚的。我仿佛看到,鹤发童颜的谢老爷子乐呵呵地说:“我就是病而不死,我还得长命百岁。”这话,我相信。我还相信,即使老爷子哪一天真的走了,他也会死而不朽。

第四次见到的老人,明显地孱弱。过去参加活动,他从不用人扶的,这次也接受了。老人发言时,话也少了,音量小了,语速慢了,少了些火气,多了些语重心长:“文物古建筑保护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拆了就永远恢复不了。一听说要拆,我们就去保,最后保下来一部分,但一开始拆掉的那些总是无法恢复了。”无奈与遗憾,令这位95岁的老人明显地伤感。这之后,我不忍心再拍他老人家。毕竟95岁的高龄了,毕竟是癌症患者呀。作为一名“谢粉”,我心疼他,心疼得无以言表。我想,一个出生在北京,又长年在北京工作与生活,几乎一辈子都在保护老北京古城的人,算得上老北京人吗?

我又想,他保护了一辈子文物,保护了一辈子老北京城,我们该如何保护他呢?可谁有这个能力?他,还有他那些或将离世、已经离世的战友们,是老北京的活化石、老古董,难道不是老北京的福音,不是一个时代最可爱的人吗?

在此,我只能说:“老爷子,看着,敬礼!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喜欢秀恩爱的人,可真的就是喜欢啊。因为喜欢,所以他就是天下第一。不,他本来就是天下第一,和我喜不喜欢没有关系。好险,差点犯了政治错误。 还有一
  • 今天是感恩节,佳佳想跟大家分享的是自己一直很欣赏的一位日本国宝级人物-日本动画界传奇:宫崎骏   他是一个可以为动画里面仅仅只有4秒钟的镜头,整整花了1年3个月
  • #宋亚轩[超话]##宋亚轩十七征程如日方升##31天安利宋亚轩# ✨ 31天安利宋亚轩-DAY4~祝轩轩生日快乐 星河流转,少年翩翩伴衣袂飞扬,十七年华悄然绽放
  • 本人是反对合村并村的,折腾的都是农民。 ​​​ 额也没有什么远见深奥的想法,就是觉得折腾。富人都想买个有庭院的别墅,农民可以在自家院里种个菜吃,可以在院里养个鸡
  • .. " 22岁生日快乐" 姐说一直生日都是过虚岁+1 即使记忆还在21身处21 却要迎接大一岁的自己 二月对我来说是一年中最温柔的一个月 月份虽比别的月短 但
  • #牛年牛车# #奔驰# 梅赛德斯-奔驰申请E73注册商标,或搭载800马力插混动力总成。最近梅赛德斯-AMG发布了GT四门新旗舰的预告图,新车命名为GT 73e
  • 啓 词 至心奉啓。北极七明那罗。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尊星。为施主某甲(福慧增长)灾卮解脱。寿命延长得见百秋。今作曼荼罗。唯愿垂哀。降临此处
  • 6. 小白说有三十人集体离职,但实际名单上写的是死亡,是否当年那三十个人都感染铃铛病后死亡,只有陆晨活了下来?也记不得最早什么时候看过,扫一下就去看东成西就哈哈
  • 第三天大柴旦出发,315u型公路,东台吉乃尔湖,水上雅丹第四天,无人公路,9层妖塔拍摄基地,阳关(供选择)敦煌古城到此一游,敦煌住宿。第七天张掖出发,扁都口风景
  • 四来,作者间激烈的竞争能缓和些,把心更多的用在对待作品上,也能借此吸引有梦人士,走上当今本就在日益减少的职业漫画家这条路。虽然多半结局也是炮灰而且…不过,在纸媒
  • 《卡耐基写给女人的幸福忠告》女人最经济的自律是攒钱女人最漂亮的自律是健身女人最健康的自律是早睡女人最改变气质的自律是读书女人最安全的是自律是经济独立女人这一生做
  • #素食乐活##素食# 好歹我也是做姑姑的才刚路上看到鞋店的儿童棉拖不错无气味,粉白色柔软,透气,舒适,可人于是,就买了两双一双姑表弟媳妇家女宝一双姨表弟媳妇家女
  • 高段位的人,都做对了这件事CEO语录 昨天作家马德,在《允许自己虚度时光》里写过一段话:我慢慢明白了我为什么不快乐,因为我总是期待一个结果。因此,慢一点,
  • 尽管异域风格的神我知道的不多,但我想既然她来找我,势必有她出现的道理。我在努力降低我的血糖啊?
  • 孩子对侵害者想当然的脸谱化,使他们对真正的罪犯缺乏防范。心理咨询是成长咨询,是每个人都需要的帮助;心理治疗是障碍咨询,是神经官能症患者与人格障碍之人所需要的治疗
  • 不管是任何的一种关系,双向奔赴才有意义,我追着你,你追着他,我拼了命的讨好你,而你的心始终都在别人那,总是不放过任何暗示别人的机会,总是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跟他见
  • 关注我+转发这条微博,5月31日21:00抽出3位粉丝,送出专属于你的#520礼物# ——「云时光定制形象照」每人一套,快来参与吧!〖云·艺术展〗经典展厅202
  • 子女不孝,必遭灾祸对待父母的态度,就是你最真实的人品。纵观古今,无数人因为求财遭遇灾祸,并不是金钱不可求,这一切的根源,不外乎一个字“贪”。
  • 逐渐感觉不到你的爱,心里也没有了那份温暖,再好的感情终究敌不过现实……#老巷故事#听说从小生活的老巷要开发了,意味着儿时的记忆将伴随新城市的崛起落入到历史的尘埃
  • 斜阳无限 无奈只一息间灿烂 随云霞渐散 逝去的光彩不复还 迟迟年月 难耐这一生的变幻 如浮云聚散 缠结这沧桑的倦颜 漫长路 骤觉光阴退减 欢欣总短暂未再返 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