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佛说阿弥陀经疏钞》

莲池大师著述

四广显持名所被。
  此则理之一心。全归上智。亦复通乎事相。曲为钝根。
  理事一心。详见后文。今谓自性唯心。正指经中理一心不乱言耳。上智乃克承当。钝根未能领荷。故此一心。不专主理而亦通事。以事一心。人皆可行。所谓夫妇之愚不肖。而与知与能者也。如天普盖。似地普擎。大造之中。无弃物故。
  三感时(三)。
  初总叹二别叹二结叹。
  初总叹。
  奈何守愚之辈。着事而理无闻。小慧之流。执理而事遂废。着事而迷理。类蒙童读古圣之书。执理而遗事。比贫士获豪家之倦。
  上言佛慈双被智愚。今言众生不体佛意。有善教。无善学。故可叹也。守愚者。愚而甘愚。小慧者。慧而不慧。良以事依理起。理得事彰。事理交资。不可偏废。着此执彼。厥弊等耳。蒙童喻全愚。昏稚未开。仅能读文。了不解义。所谓终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贫士喻小慧。昔有窘人。路获遗券。见其所载田园宫室。金帛米粟。种种数目。大喜过望。自云巨富。不知数他人宝。于己何涉。所谓虽知即佛即心。判然心不是佛者也。是故约理则无可念。约事。则无可念中吾固念之。以念即无念。故理事双修。即本智而求佛智。夫然后谓之大智也。
  二别叹。
  然着事而念能相继。不虚入品之功。执理而心实未明。反受落空之祸。
  上文双揭二病。今于二病。别举其尤。谓着事而信心不切。固无足论。假使专持名号。念念相继。无有间断。虽或不明谛理。已能成就净身。品位纵卑。往生必矣。所谓士人作榜尾登科亦不恶。但恐榜上无名耳。安得以守愚病之。乃至执理而心实了明。亦不必论。假使骋驰狂慧。耽着顽虚。于自本心。曾未开悟。而轻谈净土。蔑视往生。为害非细。所谓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者也。问。何故不咎钝人。反抑利者。答。利者恃才高举。常谓远胜钝人。今为此说。使知画虎弗就。反落一筹。冀彼知非。回心念佛。非曰抑之。实惜之耳。
  三结叹。
  遂使垂手徒勤。倚门空望。上孤佛化。下负己灵。今生以及多生。一误而成百误。甘心苦趣。束手死门。无救无归。可悲可痛。
  垂手者。古云。嫂溺援之以手。倚门者。王孙贾母云。汝朝出而不还。则吾倚门而望。今谓众生没于苦趣。佛援之如垂手深渊。众生背觉合尘。佛念之如倚门望子。援之虽殷。念之虽切。深沉不起。远逝无还。是孤佛化也。下负者。凡厥有心。定当作佛。故佛教持名。欲人念我自心。成我自佛。而漠然不信。宁不负己灵乎。今生多生者。生生堕落。无有穷已也。一误百误者。此生蹉过。多劫难逢也。入苦趣。似蝇蛆饫于厕中。赴死门。类牛羊就乎屠肆。莫为救拔。无可归凭。岂不哀哉。
  四述意(三)。
  初愧己不德二明己所尚三原已释经。
  初愧己不德。
  袾宏。末法下凡。穷陬晚学。罔通玄理。素鄙空谈。画饼何益饥肠。燕石难诬贾目。
  上明念佛获如是益。不念佛招如是损。故述己意。惟崇念佛。今初先以钝根自量也。末法。则生之不时。下凡。则报之不胜。穷陬。则见之不广。晚学。则智之不深。事且未能。况复知理。明所言不足取信于人也。素鄙者。自知浅劣。愧鄙空谈。所谓耻其言而过其行也。画饼可知。喻空谈也。燕石者。似玉而非玉者也。贾胡者。西域贾人善别宝者也。昔有得燕石者。自谓瑜瑾。骄眩俗目。冀得重售。以示贾胡。曰。石也。大惭而返。喻依稀见道。仿佛不真。明眼人前。堪作一笑。
  二明己所尚。
  祇承先敕。笃奉斯经。望乐国为家乡。仰慈尊如怙恃。
  既揣钝根。事必师古。祇者。敬也。世主玉音。法王金口。均名曰敕。笃奉者。奉之至也。乐国言家乡者。寂灭净土。乃当人安身立命处。而舍离故里。飘泊他乡。游子伶仃。唯有思归一念而已。慈尊言怙恃者。父曰吾怙。母曰吾恃。佛以大慈大悲。接引众生。是怀我以圣胎。饲我以法乳。即今内外身心。莫不荷其恩力而得成立。劬劳之德。昊天罔极。而乃叛弃本生。螟蛉异姓。惟应怀慕终身。左右无方。定省不违而已。
  三原已释经。
  仍以心怀兼利。道贵弘通。慨古疏鲜见其全。惟数解仅行于世。辞虽切而太简。理微露而不彰。不极论其宏功。俦发起乎真信。顿忘肤见。既竭心思。总收部类五经。直据文殊一行。而复会归玄旨。则分入杂华。贯穿诸门。则博综群典。无一不消归自己。有愿皆回向菩提。展此精诚。乞求加被。
  未能自利。先能利人者。菩萨发心。故不忍独善其身。心怀兼利也。兼利之道。弘法为先。而此经注疏。今多泯没。稽古无繇。虽一二仅存。略举大端。未畅厥旨。宏功者。即不可思议功德也。不知此经具有如是功德。则疑而不信。信亦不真。疏钞之作。不容己也。肤见者。肌肤在表。所入不深。喻浅见也。浅见奚能测佛深义。而以救世心殷。顿忘其陋也。心思者。心之官则思。尧舜之圣。尚竭心思。我何人斯。庸可忽也。部类者。专谈极乐大本等五经也。文殊者。文殊般若经。专称名字一行三昧也。杂华者。以华严性海为宗。明教非权浅也。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门。及后经文中辩。消归自己者。明不专事相。究其归着。悉皆消化融会。归于我之本性。良繇世出世间。无一法出于心外。净土所有依报正报。一一皆是本觉妙明。譬之瓶环钗钏。器器唯金。溪涧江河。流流入海。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还归此法界也。回向菩提者。凡所修为。咸愿往生。是名回向。而向无他向。回向西方者。回向自性也。末二句。摄前起后。欲兴善事。必仗佛加。菩萨且然。况复凡品。精者无二。诚者不虚。古谓精诚之极。鬼神与通。而况三宝大慈。悯念众生。犹如赤子。但有利于众生。精诚求之。宁不加被。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于大势至菩萨圣诞开示念佛法门: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是不是刚爆出和导演……那啥的女演员吗,怎么最近头条都是她?这是不是刚爆出和导演……那啥的女演员吗,怎么最近头条都是她?
  • 他的歌里有烈日骄阳,有海岛海浪,有盛开的花朵,有黄色月亮,有彩虹,有梦的缤纷河流…他的浪漫犹如轻轻拂过面庞的风,是我们遇到了它,得到了一丝慰藉啊[心] #早安,
  • 而成为TCL科技第二增长引擎的中环半导体,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0.9亿元,同比增长117.5%;净利润32.8亿元,同比增长190.2%。在半导体光伏领域,
  • 以及,我真不喜欢自己去干任何事,希望以后去想去的地方的时候都有人陪(live可以自己去)。有很多的类似的事情我都在庆幸,同时又觉得自己真的比不上那些演出票随便买
  • 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这大片的玉米地竟在一夜之间被收割得干干净净,深绿的田野立马显现出黄褐色的荒凉。没有分明的四季,我的四季分明是你。
  • 2019年,三大企业巨匠联袂,于海西...【中銀料大灣區經濟體量 2025 年成全球之最】跨境理財通上月正式開通,中銀預料 2025 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體量會
  • 真的很烦 一些职场冷暴力 我虽说不会把同事当朋友 但每次交接出于责任心也是认真热情地在回 绝对不会把个人情绪乃至个人矛盾带到工作上来你以为你不回我消息 是对我的
  •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一任千面# #任嘉伦感cafe赏味代言人# #任嘉伦蓝焰突击# #任嘉伦马克华菲品牌代言人# #任嘉伦2021嘉速前进# #任嘉伦爱
  • 全球国标舞台艺术家总统向导王牌 星界魔法12字诗人奇迹媒特《官炮基层电信持久诈骗国民》bye 当今!(记者 胡丹扬 颜华杰)[爱你]一起来看看吧→ 神狮子座
  • @任嘉伦Allen在故宫旺季一票难求的时候您是否还记得与神武门一街之隔的景山公园在这里同样隐藏着一尊神秘瑞兽但是却被很多参观者忽略景山公园位于景山前街与故宫博物
  • 你最喜欢的只有八字的句子是什么? 1.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文字很朴实,刚看并不觉得怎么好,但越读越有味道。 2. 星海横流,岁月成碑。 短短八个字,写出了时光
  • 我妈成功气笑了,然后又催了一个小时婚,连带着病房七八个人附和说我老大不小了然后我就想起那句话,全世界催着你长大,只有迪士尼让你回家 故事简单而动人,末世环境之下
  • ´▽` 希望大家都暴富暴瘦,写下这个希望,今年2018就能快速实现~#来自乱七八糟看过的文# 捕心by月半丁攻:霍阑受:韩锦书 受是攻的助理 既辅助攻的工作 也
  • 都是问仙女比较多的【戳我在线答疑O 】田浩、赵星星、邓瑞旭、王嘉勋技术如何?都是问夕夕比较多的【戳我在线答疑 】田浩、赵星星、邓瑞旭、王嘉勋技术如何?
  • 世间有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意思是日常生活要有起码的条件。一、忙是人生的滋养剂一个人如果怕做事,偷懒,如何会有成就?
  • 我喜欢你,喜欢你们,想要所有的人都好好的,慕盛名而来,也希望可以陪你们走到最后。#陈钰琪[超话]#[心]#0729陈钰琪生日快乐# 因为有你生活才充满了乐趣,喜
  •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
  • 我喜欢你 只因为你是你 不论你胖了还瘦了 喜欢的就是你本来的样子 好的坏的 都能接受还好我们现在还年轻 还好我现在还有爱的冲动和余力 还好我们还有好多好多年 我
  • 本期《芭莎艺术》开辟了一个全新的栏目“芭艺青年”我们即将在接下来的每期杂志里,为读者推介更多优秀的青年艺术家。#邓伦加油你是最棒的# 邓伦郝泽宇#邓伦我的真朋友
  • 在这样故事背景下,演员有了人物背景加持,再加上小姐这个角色的扮相相对京剧里的其他类别,比较符合我的审美。今天心动的那一瞬间,我看到的是演员的美,还有故事的氛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