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中的智慧:远离诸相 证入法界

一切诸如来 远离于众相

法界大小及成坏 若有若无心不动
过去未来今现在 谛念思惟恒决定
一切诸法皆无相 无体无性空无实
如幻如梦离分别 常乐听闻如是义

—《华严经 十住品第十五》

梦幻泡影的大乘空性观

《华严经》精辟地表达了大乘空观思想。经文指出,只要体证到过现未三际的空性,则万法无从安立,不执假有,不溺顽空,即可见性成佛:

过去已灭。未来未至。
现在空寂。无作业者。
无受报者。……
了知境界。如幻如梦。
如影如响。亦如变化。
若诸菩萨。
能与如是观行相应。
于诸法中。不生二解。
一切佛法。疾得现前。

—《华严经 梵行品》

《华严经》以丰富的象征,表达了对空的体证。其中最为常用的譬喻有:

其一、梦幻光影。
梦幻光影,当体即空。菩萨观察诸法,如梦幻光影,便不会执着痴迷,不会心逐境转,而保持心灵的空明与自由。

其二、音声谷响。
音声谷响,当体即空。以此心境观照尘寰万象,便可闹中取静,喧中得寂,自在洒脱,无牵无著。

其三、阳焰泡沫。
阳焰泡沫等本是众缘合成,系幻觉所生,痴迷众生执幻成真,求之不得,徒增渴爱。菩萨洞知其幻,欲想自灭。

其四、画图彩色。
心灵是一个技法娴熟的绘画大师,世间的种种形色都是它的绘画,没有一件东西不是由它所生。心佛及众生之所以无差别,在于它们都是世间现象,因此都虚妄不实。

《华严经》充斥着精彩绝伦的比喻,表达了对空的直观体证。经文所描绘的一切诸法,均虚幻不实,为华严的性空缘起奠定了基础。

消除分别的不二法门

《华严经》强调要对一切法“离分别”,提倡不二法门:

若于佛法中,其心随平等,
入不二法门,彼人难思议。

“二”指相对的观念,又叫“边想”、“二边”。相对的观念产生于分别心,而分别心是痛苦的根源。

《华严经》通过对十二因缘的深邃感悟,形象地描绘了由于分别而产生的生死轮回因果链。为了斩断轮回之链,经文反复强调要不生分别心,离绝相对念。这种不二有三个层次:

首先,要离绝一多之类的世俗常情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寂然不动离边想,
是名善入如来智。

普见于诸法,二边皆舍离。
不动离二边,此是如来智。
……
不生分别心,是念佛菩提。
……
无有一与多,是名随佛教。

一多之类的相对观念是世俗常情,修行的第一步就要将之断绝。

其次,要离绝解缚之类的学佛初阶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有诤说生死,无诤即涅槃。
生死及涅槃,一俱不可得。
若逐假名字,取著此二法。
此人不如实,不知圣妙道。

臻于学佛初阶者,离绝世俗分别念,追求涅槃圣境。殊不知轮回生死固然未悟,执着涅槃同样沉迷。如经文偈句:

离诸分别心不动,善了如来之境界。
……
能所分别二俱离,杂染清净无所取。
若缚若解智悉忘,但愿普与众生乐。

法性本寂无诸相,犹如虚空不分别。
超诸取著绝言道,真实平等常清净。
若能通达诸法性,于有于无心不动。

离诸分别的心灵如同虚空,绝能所,超染净,忘解缚,泯有无。如果高推圣境,就会坠入解脱深坑,陷于新的执着。

复次,要离绝不二之类的学佛进阶的相对观念。如经文偈句:

诸法寂灭非寂灭,远离此二分别心。
知诸分别是世见,入于正位分别尽。

通过对世俗之智的扬弃,不执着于一多之类的世智层次的不二,便由第一层面上升到第二层面,进入了学佛初阶的不二法门,此时对能所、有无之类的相对观念也悉行弃捐,是深邃通脱澄明高远的甚深般若智慧。

而般若的特性在于随说随扫,不断地否定,甚至对它自己也毫不容情地予以扫除。

由于不二法门是超越言语分别的对佛境的直观体证,如果将“不二”作为一种观念,就沦于增语、戏论,仍然是“二”。

因此,对这种情形下的“不二”也要予以扬弃,这样才能上升到第三层面的“不二”:

菩萨心净不作二,亦复不作不二法。
舍离二法不二法,觉悟众生语言道。

只有到了连不二的意念也彻底脱落时,才是真正的不二法门。第一层面的不二法门是世智的不二法门,第二层面的不二法门是教内的不二法门,只有第三层面的不二法门,才是禅意的不二法门:

有无元不二,有二翻成病。
若存不二心,暗却本来镜。

绝言离相的禅定智慧

大乘空观诸相皆空,不二法门远离分别,由此生发了绝言离相的《华严经》式的禅定智慧。对形相的破除和对言语的扬弃,成为《华严经》的重点。

基于大乘空观和不二法门,《华严经》提出了无生无灭的思想:如经文偈句:

诸法无生亦无灭,亦复无来无有去。

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
若能如是解,诸佛常现前。

诸法从本来,无生亦无起。
无相无有成,亦无去来义。

无生无灭,即是涅槃,是般若智慧观照下的世界本相以及观照这本相的澄明襟怀。经文从本体无生的角度,提出了不可执相的理由,批评了凡夫着相的痴迷,并指出分别取相是轮回的根源:

凡夫见诸法,但随于相转。
不了法无相,以是不见佛。

诸法无真实,妄取真实相。
是故诸凡夫,轮回生死狱。

经文还进一步指出,不但对世俗的幻相不可执着,对佛的相状也同样不可执着:

若以威德色种族,而见人中调御师,
是为病眼颠倒见,彼不能知最胜法。
……
如来非以相为体,但是无相寂灭法。

因此,获得了佛智的人,就要远离幻相:

一切诸如来,远离于众相。

既然着相的根源是由于分别,而分别会导致清净眼的丧失,因此就应当远离分别,离言绝相,才能见到如来。

若能除眼翳,舍离于色想。
不见于诸法,则得见如来。

言语说诸法,不能显实相。

按照《华严经》的观点,言语是幻法,作为幻法的言语不能表征真如实相。并且,言语与分别总是联系在一起,“一切言语,皆从觉观而生,才有觉观,便形纹彩,发萌芽于境上,起兆朕于心中。心境对治,便为质碍。”

要想体证真如,必须离绝言语。但是,离绝言语并不等于不使用言语,超越形相不等于不使用形相:

常于诸法不作二,亦复不作于不二。
于二不二并皆离,知其悉是语言道。

扬弃言语、形相的深层意蕴乃是扬弃言语、形相的分别性指向,而要摆脱言语、形相的分别性指向,往往又必须使用带有分别性指向的言语、形相:

非言何以知乎无言,非相何能显乎无相?

《华严经》偈云:

了法不在言,善入无言际。
而能示言说,如响遍世间。
……

又偈云:
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复然。
亦不离色声,见佛神通力。

《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皆以相显无相也,则无言不碍言,无相不碍相。故知无言即言,曾无别体。相即无相,岂有异形?

由此可见,“言”即“无言”,何妨言满世间;“诸相”非“相”,不碍万象纷纭。

《华严经》大乘空性观的指导意义

华严经的入法界品,特指入普贤法界。在《华严经》中,诸多大乘菩萨在因地修行时,即把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将证空性的解脱道寓于入法界的菩萨大行中,通过入法界的大行把自己的自性妄执、主宰执给彻底磨掉,既证了毕竟空实现了自身的解脱,也入了圆满普贤法界,圆成佛果。

我们在凡夫地时,即可规划好设置好你的成佛之路,不要等到证了阿罗汉辟支佛再来回小向大,那样你会付出更的努力与功夫,才能入法界。当然,二乘圣人回小向大有一个捷径,那就是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或者往生其他有缘的佛净土。

华严经中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入法界的,入法界才会入大乘,才会成佛。我们学修《华严经》,要从入法界的宏大视野来理解成佛,而不仅仅是在菩提树下成佛,这只是示现,他的本地风光是普贤法界,普门示现。

所以,作为凡夫的我们,一开始,就要将证空性与入法界结合起来修,这是成佛之路最好的规划。这样,你菩萨的种性、佛的种性就可建立。有佛的种性,才能成佛。

~那烂陀寺

《法华经》第九品【授学无学人记品】新说
(第一百二十二段)#佛为阿难授记#
【尔时阿难、罗睺罗,而作是念:我等每自思维,设得授记,不亦快乎!即从座起,到于佛前,头面礼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于此、亦应有分,唯有如来,我等所归。又我等为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见知识,阿难常为侍者,护持法藏,罗睺罗是佛之子,若佛见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者,我愿既满,众望亦足。尔时学无学声闻弟子二千人,皆从座起,偏袒右肩,到于佛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如阿难、罗睺罗、所愿,住立一面。
尔时佛告阿难: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法藏,然后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菩萨等,令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国名常立胜幡,其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妙音遍满。其佛、寿命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若人于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中,算数校计,不能得知。
正法住世、倍于寿命,像法住世、复倍正法。阿难!是山海慧自在通王佛,为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所共赞叹,称其功德。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我今僧中说,阿难持法者,当供养诸佛,然后成正觉,号曰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国土清净,名常立胜幡,教化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佛有大威德,名闻满十方。寿命无有量,以愍众生故,正法倍寿命,像法复倍是。如恒河沙等,无数诸众生,于此佛法中,种佛道因缘。】
<授学无学人记品>:“学无学”之“学”、指声闻修学人,即声闻“四向三果”共七个位次,都在有学中;“无学”指已证声闻极果之阿罗汉。阿罗汉通摄三乘之无学果位,故为佛之异名,也是如来十号之一。阿罗汉可分为二种、即:
一、阿罗汉向:指尚在修行阶段,而趋向于阿罗汉果者。二、阿罗汉果:指断尽一切烦恼,得尽智而受世间大供养之圣者。证入此果位者,四智圆融无碍而无法可学,故称无学、无学果、无学位。如果再完成无学正见,至无学正定之八圣道,以及无学解脱、无学正智等十种无漏法,则称为十无学支。本品是佛为修“学无学位”的弟子授记。就是为学小乘四谛法的所有弟子授记。
这时“阿难、罗睺罗”,心里在想:佛已为证得无学果位的五百个阿罗汉授记了,如果佛能为我们这些正在修学无学位的人授记,我们不知有多么的快乐。
“阿难”是白饭王的儿子、佛的堂弟,也是佛的侍者,是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尊者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由于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
佛灭后第一次结集是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佛祖涅槃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弘扬佛法,被后世人尊为“二祖”。 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左右二臂。
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难的庄严:“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可见阿难不仅长得英俊,所得佛法之多,也是少有人能与其相比的。
在佛陀的十大弟子中,阿难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他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聪明而多闻。不但佛陀喜欢他,更有大众缘,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出家,就是经阿难再三向佛陀请求,才得允许,于是才有了比丘尼僧团的成立。
当佛陀即将入灭前,还没有证悟的阿难比其他弟子更加伤心,佛陀特别为他开示无常之理,并对大众宣扬阿难温和善良的天性,赞美他听闻大法不忘的福德,将来必能在世间发出光辉。于是大家公推阿难向佛陀做最后的请益,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四事问佛、即:
一、佛陀涅槃后:以谁为师?二、佛陀涅槃后:以什么安住?三、佛陀涅槃后:恶人如何调伏?四、佛陀涅槃后:经典的结集、如何才能叫人起信?
佛陀非常慈祥地回答说:阿难!你和大家要记住,第一、你们应“以戒为师”;第二、你们要“依四念处安住”。第三、遇到恶人时,“默摈置之”。第四、经首安立“如是我闻”,便会令人起信。你们依法而行,就是与佛陀的法身常住。
佛陀交代好一切后事,就安详地进入了涅槃。四方的信众纷纷前来瞻仰佛陀、礼拜佛陀,阿难也允许出家及在家女众亲礼佛身,足见阿难在性别上的平等慈悲,对古代男尊女卑的思潮是一种极大的冲击,绝对不同凡响。
而“罗睺罗”尊者则是佛陀做太子时和妻子耶输陀罗所生、为佛陀唯一的一个亲生儿子。这时阿难和罗睺罗二位尊者即从座位上起立,来到佛陀的面前,行头面跪拜礼,然后对佛说:
世尊为那么多的阿罗汉授了记,我们这些学无学位的人是不是也应该有一份,我们都是以如来教诲为是,归向一佛乘的佛子。一切世间中的天界众生、人类众生、阿修罗众生,都认我们是他们的善知识,阿难又常为佛的侍者,一心护持如来法藏,罗睺罗又是佛的儿子,得佛妙法,如果佛能为我们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就满了我们求证无上菩提的愿,也满了我们所有学无学位人的愿望。
这时学无学的声闻弟子共二千人,都从座位上起来,偏袒右肩,来到佛的面前,一心合掌,瞻仰世尊,他们都与阿难和罗睺罗的想法愿望是一样的,然后站于一边。
这时佛告诉阿难说:你在未来世,当得作佛,名号叫“山海慧自在通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些是每一位成佛者在如来果地所得到的十个功德名号。
佛对阿难说:你在未来世当供养六十二亿诸佛,护持如来正觉法藏,然后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成佛后将教化二十千万亿恒河沙诸多的菩萨众,使他们都能成佛。你所在的国土名“常立胜幡”;国土清净、琉璃为地;劫名叫“妙音遍满”。佛的寿命为无量千万亿阿僧祇劫,你这个佛的寿命太长了,如果有人用千万亿无量阿僧祇劫的时间来计算,也算不出你这位佛的住世寿命到底有多长。正法住世的时间更长,是你住世寿命的一倍,像法住世又是正法住世的一倍。
佛说:阿难!你这位未来的“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将受到十方无量千万亿恒河沙等诸佛如来,共同赞叹,称扬你的功德无量。这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说:我今天在僧众中说阿难护持如来正法,将来供养六十二亿诸佛后,然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名号叫“山海慧自在通王佛”。其国土非常清净、国名叫“常立胜幡”。“山海慧自在通王佛”所教化的菩萨,其数如恒河沙那么多。佛有大威德,名号遍满十方世界,住世寿命有无量阿僧祇劫那么长,如此长寿主要是为了哀愍众生,以佛法利益度化更多的人,正法住世的时间是寿命住世的一倍,像法住世的时间又是正法住世的一倍。佛法长时间地住世,将使无量无边恒河沙那么多的众生都得到佛法的利益,为一切众生种下成佛的因缘。

杨宁:情欲、痛、不舒服,所有的一切,都是神经系统的记忆,都是生生世世的记忆里翻出来的认知,其实到最后转化的是你的知见,是你的观念,当你的见地一转,神经系统就转了,否则你永远转不了。如果你的脑子里有个神经系统的认知,那个东西就在那儿,一直在你的系统里,你脑子里有什么系统里就有什么,它怎么能转了?你系统已经把它定义了,你定义它有,定义它没有也是错的,没有也是相对有定义的,等于在电脑里输了个有、没有,两个都在那儿,你的系统其实一直都有。你不定义就不输入,你不输入,生生世世的记忆还有那些复制的东西就开始清零。
其实你就是一个系统,你只要起心动念就开始输入,不管你是认为空还是有,只要一动念就输入,只要输入它全在那儿,所以到最后我们也没空过,全是有。你刹那也没空过,全是信息的复制、提取、记忆,所有的都是信息的提取,哪个也不是你,你只要不认,不定义它,就安住在中道。现在你还不知道安住的状态,只要不定义,有一天突然你觉得有个位置安住,但这个位置无形无相,不知道在哪儿,但有个地方安住了。既不是空,也不是有,但真有个地方让你安住,叫它什么都不重要了,但有个地方你安住了,就在那个地方安住。
 跟你父母没关系,跟识神也没关系,你才是如来,你就不是父母所生,你不是父精母血合起来的东西,也不是任何识神结合在一起,你就是你,这样就彻底从人道解脱出来了。那个时候父精母血才作用,才起反应,那个情欲才断尽,最后要破到连父精母血都没有,你不来自于父母,在见地上要这样认为。你怎么可能来自于父母?你根本就不生不灭,你根本就没来过,你没动过,怎么可能来自于父母?来自于这个世界的情欲?在境界里要破掉,彻底从认知上解脱,你才出了人道。在这一点上破完,一旦你证入这个境界,欲界天的情感困不住你了,你就会很自在。无所谓拿起,也无所谓放下,真的不是,因为你来都没来过。
但还有未尽的东西,还得破,在没破以前说什么都没用,你带着一身的问题在说事,在用着相的心,生灭轮回的心说所有佛教的问题,你没在那个状态,都不对,谈不上偏空偏有,偏空偏有是刚入门的话,到一定的时候,你要圆满了,这个圆满的过程要不断地圆。是哪一块困住了?文字相?有的在事上又困住了,文字相又迷了,你以为很小的事,又回来了,有很多因缘会出现,毕竟成道是宇宙的一个大变动,你是宇宙,你是太空,宇宙对你影响很大的,星球、光突然又障碍住了,就像齿轮一样卡在某一个环节上了。
你要不是父母所生,不是父精母血跟识神的合体,那你是谁?你直接就跳出来了。父精母血和识神就在这儿,你认为实有,你认为无处不在的那个东西在觉受未破以前,受未空以前,就像盐水投到水里,就融化在父精母血里,投胎的时候就像盐融进去了,你跟它不可分,被觉受牵引,被业力牵引。你说你无处不在,就被它牵引,已经融进父精母血里,你根深蒂固的那个东西实有,因为你看到那个你才来到这个世界,你投胎那一刹那就是着了这个相,所以那个在你每一个细胞里都是个真实的东西,而不是假相,这些都要破的,这才是最根本的东西。
破觉受就是从这儿开始,那个时候情欲这些东西根本牵动不了你,但身体的觉受还会影响你,身体的难受还会干扰你,打扰你,让你烦心,让你不舒服。破觉受就是从父精母血取掉以后,突然你发现投胎的那一刹那,包括所有的东西、所有的受是一个记忆,是你的神经系统记忆、提取这些觉受。不是打上去你认知了这个觉受,但是这个觉受的好坏,所有的分别。我打你一下,你说痛,这个痛是你的记忆,是你记忆里的东西。你当下其实不会认知它是个痛的,是从记忆里提取的,那个时候神经系统已经开始转了,但是全是在意识层面先到达,意识层面到达了,清理完了记忆,神经系统不起作用,神经系统马上从四大里对你显示空性,马上脏器对你显示空性。
你要是转牛年马月能转完?不是你坐在那里修得全身放光就能转的,转不了,意识层面不到达,见地不到又回去了。你先运用这个机器,先不要定义,其实破到最后快要圆满的时候什么都不能认,连投胎都不能认,投胎就有个身,有父精母血就有你的肉体,其实最后走的是大乘道的中观跟唯识,到最后破相的时候唯识的东西就很重要了,所有的都是围绕着唯识讲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但是要修到某种状态的时候才能这样讲,心性上快破完相的时候,那是非常重要的见地。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直到去年经人介绍,遇到一个合心【澳洲华人小伙遭黑中介狂坑 婚没结成,钱被骗光,移民梦碎[伤心]】昨日,知情人C先生爆料:他的家人通过一位女性朋友介绍,认识一位无
  • 库玛折弯机防压痕保护膜 钣金加工使用的保护膜供应钣金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导电(能够用于电磁屏蔽)、成本低、大规模量产性能好等特点,在电子电器、通信、汽车工业、医
  • #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绿植领养# 今年的春天来的特别晚,立春已经许久了,可料峭的寒风依然肆虐,有时刚暖和几天,寒流就接踵而至,人们依旧无奈何地穿着厚厚的冬装
  • 要知道,我们的地价并非是市场的产物,而是垄断的结果,这个板块地价卖2万是否合理,没办法论证,因为就算没人买,政府也可以坚持不降价。 通过对比分析“老旧大”与“
  • 道家修的是今生,靠的是符合規律,順勢而為,也叫"合其道",不需要再做無妄的努力,完全順其自然,這就是無為。 還有人下來是管理人類的,這就是
  • 一直以来,平常看到的很多茶书都会说到茶的存储,而且这类茶的普及读物多半不会针对不同茶的分类而提出不同的存储方法,而单一地介绍一大堆“抽真空”、“密闭”、“低温”
  • 12月结束了主持班辅导[心]昨天结束了小学生课后辅导[心]今天结束了初中的语文辅导[心]这学期的兼职都结束了终于可以正常吃饭睡觉打豆豆啦[二哈][心]感恩遇到了
  • 根据以上几条线索,网友就挨个开始猜,演电影票房高,人气又大,又姓刘,那结果大致有:刘德华、刘烨、刘恺威、刘青云… 这还不是最离谱的,居然还有人猜是不是刘欢
  • 」-《因為愛情》(2017)每一段感情都有它無法割捨的部份,可能是一份曾帶有承諾,但最終還是無法兌現的禮物;可能是一句曾是最窩心的,如今聽起來諷刺但卻銘記在心的
  • (沧江明珠-云县网)#唐山身边事#【路南、丰南、滦县强力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大清查行动】日前,唐山市安监系统开展非法生产、存储、经营烟花爆竹专项整治行动。据了解
  • 首先祝我的大宝贝艺兴哥生日快乐 祝你快乐 祝你自由国庆总结: 李硕不远万里来找我 虽然只呆了两天 但是很幸福 很快乐 很爱他[心]和李硕玩了两天就一头扎进了实验
  • “生态文明”成响亮国际名片对境外媒体报道的梳理显示,“绿色”“生态文明”是外媒报道贵阳及其代管的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高频词,成为贵阳、贵安新区响亮的国际名片,也
  • 改革开放以来的大国匠作、古琴艺术、传统乐器、丝路壁画、戏曲文化、篆刻艺术、木板年画等主题版块的展品目不暇接啊,手机都照不动了,今天下小雨游人特别少,沉浸式看展超
  • ️西班牙烟熏辣椒冷萃酸奶:一向爱吃重庆火锅的我,看到“辣椒”两个字就走不动了,辣椒+酸奶这是什么神仙搭配啊,我一定要尝一尝,话说这杯酸奶的颜值很小清新啊,酸奶的
  • 想起来几年前的冬天,毕业的学生回学校看我,也是这样边涮火锅边聊过去的点滴日常。班长正在读书里的一段话,我拍下这个瞬间,觉得很美好。
  • 据了解,2008-2010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国外高校合作,对滇池东南岸地区进行区域系统考古调查,通过对滇文化和汉文化遗址的发掘,专家初步判定,河泊所遗址
  • 菩萨戒失戒因缘与忏悔法 声闻戒 【一】失戒因缘: 《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后有百万千万阿罗汉。入于涅槃。先于此阿罗汉上所得戒。始终成就不。以罗汉泥洹故。此戒亦失也
  • 陈钰东说:“虽然我们这个岗位越是过节越是忙碌,但我感觉很值得,我们作为城市的窗口,就是要传递天津的热情好客,希望可以通过我的服务,把这份热度传递给大家,让旅客们
  • 本来只为了看丹尼尔,结果全程笑瘫[允悲]你见过哪个综艺前四十分钟没人说话,全靠神助攻字幕君解说嘉宾内心ost,为了不见生人渴死也不出房门,每个人把冰箱翻一遍来缓
  • 冥王星顺行之后又会是白羊座满月,这也是12星座周期的第一个星座,在六星逆行之后,终于让人舒服很多,没有太多内耗,也不会一直反思导致无法前进。有人说是无忧无虑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