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生遇妖记。

唐穆宗长庆元年,成德节度使田弘正御下不严,生活奢侈,引起将士不满,最终酿成了兵变。进士王泰正住在田弘正所在的镇阳城中,听到发生兵变,便立即出城,一路向南逃走,当时野外正在交战,王泰只能白天躲起来,夜里赶路。

王泰走到信都境内,走了五六里,忽然有一只黄狗从后面跑来,跟着他走了一段路后,忽然扭头对他说:“这条路非常危险,你为何要冒夜而行?”王泰默然良久,而后坦诚地告诉它说:“镇阳已经大乱了。”黄狗说:“但能遇上捷飞,也是郎君的福气,你允许我做你的仆人,便可以安然无事。”王泰心想:“一个人光天化日之下做坏事,有人会惩罚他;背地里隐秘地做坏事,有鬼会惩罚他,而我没有做过坏事,谁能把我怎么样?就是神灵来了我也不怕,何况是一只妖犬?只要自己品行端正,就足以制伏它。”于是便答应了。话音刚落,黄狗忽然化为了人,躬身下拜道:“能够侍奉郎君,是在下的幸运,但捷飞行动迟钝,请让郎君原来的随从暂时当回驴,借给捷飞骑,在下才能跟您一起走。”王泰大吃一惊,没有回答,捷飞便将仆人驱赶向路边,没走几步,不觉间便已化为了一头驴,捷飞于是骑了上去。王泰非常害怕,但又无可奈何,只能仗着自己心正无邪,量它不敢伤害自己。

二人结伴走出十里,道边忽然出现一个怪物,只有几尺高,而硕大的脑袋则是身躯的一倍,双眼赤红,长髯飘飘。见了二人,眉开眼笑地说:“捷飞怎么侍奉起人了?”捷飞道:“是我主动要求的。”又对王泰说:“郎君不用害怕。”大头怪于是低着头走开了。又走了几里,又遇上一个同样有着一张大脸,而脸上长着非常多的眼睛,并且全都赤光闪闪的怪物。喊说:“捷飞怎么侍奉起人了?”捷飞也像之前一样回答,多眼怪便也远远地走开了。捷飞面露喜色道:“这两个怪物把人当作美味,抓到人则扔来扔去,互相争抢,玩累了才把他吃掉。如今既然都走了,其它的就不值得担心了。再走三五里,住着一个名叫刘老的人,他家不算穷,可以在那里小憩一阵。”

不多时,二人已走到刘老家门前,见到一座非常华丽气派的大宅子。捷飞上前敲门,有一人出来应门,乃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者,但行动非常强健,一见到来人,便欢喜地说:“捷飞是怎么和这位贵客一起过来了?”捷飞道:“我游历冀州,没能称心如意,回来时走到山口,偶然决定事奉王郎,他因为要躲避镇阳之难,不敢白天赶路,只能夜里走,所以这会儿来找您,如今疲惫至极,希望能在您家休息一会儿。”老者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作了个揖,把王泰请到正堂,饭菜水果不一会儿就都端了来,又有人负责喂马,仆人化为的那头驴也吃饱了。

在王泰吃饭时,捷飞虽是仆人,也坐在座位上,说道:“我们一路劳累,大晚上还能受到美味佳肴的款待,若是再有酒喝,您这主人可就太称职了。”老者道:“不用你说,我已经让人准备了。”不多时,便有小童端来酒器摆在桌上,全都非常精致洁净,老者让捷飞倒酒,二人便对酌起来。酒过数巡,捷飞道:“酒不能冷冷清清地喝,自己家中养的乐班,有贵宾时不出来见客,那还该让谁见呢?”老者道:“只怕山中的歌妓不足以侍奉二位,我岂是舍不得。”于是连忙让人把宠奴找来。过了阵子,便听有人喊道宠奴来了,抬头望去,见走来一个美貌的歌妓,年纪大约三十几岁,朝王泰拜了一拜,而后坐到了他座位的南边,话语、神色都有些忿忿不平。王泰请她唱歌,宠奴便唱,老者请她,她则每次都直接拒绝。

捷飞道:“宠奴不肯唱歌,应该是嫌没有同伴吧,附近有一人名叫花眼,也擅长唱歌,何不把她叫来?”老者连忙让人去请。不多时,又有人喊了一声,便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走了进来,身穿的衣服半新半旧,不是特别鲜亮华美,坐在了宠奴右边。几人轮流喝酒,轮到谁谁就能点歌一首,而每次轮到老者时,请花眼唱她便唱,请宠奴则不肯唱,而且神态愈加不平,像是要说什么的样子。后来又该老者喝酒,老者端起酒杯,再三请宠奴唱歌,宠奴就是不唱,老者颇有些惭愧,笑道:“平常请宠奴唱歌,宠奴从没有拒绝过,今天见有年轻的客人在,就抛弃老夫了吗?但念在还有些旧情的份上,就请唱一首吧。”宠奴于是拂袖而起,道:“刘琨被段匹磾杀害,我张宠奴乃至于要和老野狐一起唱歌!”说完,所有的灯火便都瞬间熄灭,厅中一片漆黑,王泰望见门外似乎有亮光,便匍匐在地上爬了出去。他爬到外面,回头看那厅堂时,却只见到一座大墓,自己的马系在松树上,仆人站在墓门前,月亮正挂在当空。王泰问仆人说:“你之前经历了什么?”仆人道:“我梦见自己化为了驴,被人骑着走,而又和马一起吃草。”

王泰于是沿着路继续向前。走出十几里,天色渐亮,王泰遇见一个农夫,问道:“附近有什么古墓吗?”农夫回答:“这十里左右,有晋朝并州刺史刘琨歌姬张宠奴的墓。”王泰心知这便是昨夜自己待的地方。又走了三四里,在路边有一个枯朽的骷髅头,上面有两个破洞,洞里长着杂草,走近看时,就像有四只眼睛一样,大概就是昨晚叫来的那个花眼吧,而那两个大头怪、多眼怪,则完全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续玄怪录》

原文:

长庆元年,田令公弘正之失律镇阳也,进士王泰客焉。闻兵起,乃出城南走。时兵交于野,乃昼伏宵行。入信都五六里,忽有一犬黄色随来。俄而犬顾泰曰:“此路绝险,何故夜行?”泰默然久之,以诚告之曰:“镇阳之难矣。”犬曰:“然得逢捷飞,亦郎之福也。许捷飞为仆,乃可无患。”泰私谓:“夫人行爽于显明之中者,有人责;行爽于幽冥之中者,有鬼诛。今吾行无爽,于吾何诛?神祗尚不惧,况妖犬乎。固可以正制之耳。”乃许焉。犬忽化为人,拜曰:“幸得奉侍,然捷飞钝于行,请元从暂为驴,借捷飞乘之,乃可从行。”泰惊不对,乃驱其仆下路,未数步,不觉已为驴矣。犬乃乘之。泰甚惧,然无计御之,但仗正心而已。偕行十里,道左有物,身长数尺,头面倍之,赤目而髯者,扬眉而笑曰:“捷飞安得事人?”犬曰:“吾乃委质于人。”乃曰:“郎幸无怖。”大头者低面而走。又数里,逢大面多眼者,赤光闪闪,呼曰:“捷飞安得事人?”又对如前。多眼者亦远去。捷飞喜曰:“此二物者,以人为上味,得人则戏投而争食之,困然后食。今既去矣,余不足畏。更三五里有居人刘老者,其家不贫,可以小憩。”俄而到焉,乃华居大第也。犬扣其门,有应而出者,则七十余老人,行步甚健,启门,喜曰:“捷飞安得与上客来?”犬曰:“吾游冀州不遇,回次山口,偶事王郎,郎以违镇阳之难不敢昼行,故夜至。今极困,愿得稍休。”老人曰:“何事不可。”因揖以入,馆泰于厅中,盘馔品味,果粟之属,有顷而至。又有草粟筐贮饲马,化驴亦饱焉。当食而捷飞预坐,曰:“倦行之人,夜蒙嘉馔,若更有酒,主人之分尽矣。”老人曰:“不待启言,已令涤器。”俄有小童陈酒器,亦甚精洁。老人令捷飞酌焉,遂与同饮。数巡,捷飞曰:“酒非默饮之物,大凡人之家乐,有上客而不见,复谁见乎?”老人曰:“但以山中妓女不足侍欢,安敢惜焉。”遽召宠奴。有顷,闻宠奴至,乃美妓也,貌称三十余,拜泰而坐其南,辞色颇不平。泰请歌,即唱。老人请,即必辞拒。犬曰:“宠奴之不肯同歌者,当以无侣为恨耳。侧近有花眼者,亦善歌,盍召乎?”主人遽令邀之。少顷,呼入,乃十七八女子也,其服半故,不其鲜华,坐宠奴之下。巡及老人,请花眼即唱,请宠奴即不唱。其意愈不平,似有所诉。巡又至老人,执杯固请不得,老人颇愧,乃笑曰:“常日请歌,宠奴未省相拒,今有少客,遂弃老夫耶!然以旧情当未全替,终请一曲。”宠奴拂衣起曰:“刘琨被段疋磾杀却,张宠奴乃与老野狐唱歌来!”灯火俱灭,满厅暗然。徐窥户外似明,遂匍匐而出。顾其厅,即大墓也。马系长松下,旧仆立于门前,月轮正午。泰问其仆曰:“汝向者何为?”曰:“梦化为驴,为人所乘,而与马偕食草焉。”泰乃寻前路而去。行十余里,天曙,逢耕人,问之曰:“近有何墓?”对曰:“此十里内,有晋朝并州刺史刘琨歌姬张宠奴墓。”乃知是昨夜所止也。又三数里,路隅有朽骷髅,傍有穿穴,草生其中,近视之,若四眼,盖所召花眼也。而思大头多眼者,杳不可知也。

【#历史冷知识# 火锅的前世今生】
火锅是一场凡人所不能抵御的诱惑,它号称打败遍天下无敌手,一“锅”出手,什么烦恼都可抛之九霄云外,今天,咱们就来侃侃火锅那些事。

别看火锅如今在人们眼里活得潇潇洒洒,豪放不羁,作为中国的一种传统饮食方式,火锅可来头不小。火锅的来源历史悠久,迄今为止,已经经过了上千年的演变。而且,由于人们将火锅原料投放进沸水中时会响起“咕咚”的声音,因此,古代的“火锅”便也曾被称之为“骨董羹”。

火锅,“即用火烧锅,以水(汤)导热,煮(涮)食物。”在不同的历史朝代,火锅的形态和相应的器具也各有千秋,咱现在就一起来看看。

(一)陶器“火锅”

陶器是古人较早用来烹饪火锅的用具。

陶质炊具在古代曾被人们长期使用,当时的人们制作出了一系列如陶釜、陶鼎、盘、碗、钵等用于煮饭、盛装食物等大量的器具。就陶质鼎这一器具而言,它是古人常用的食物烹饪用具。鼎一般呈鼓腹状,底下设有三足用以支撑,鼎内可以放入清水、肉类或者蔬菜粮食等烹饪原材料,待用火煮熟之后便可以进食了,用鼎制作出的食物与当今的菜饭有些类似。

不过,虽然陶质炊具被广泛使用,当时百姓用陶釜、陶鼎等烹饪食物的做法也与火锅相类似,但在当时来看,这种制作食物的方式并没有被称为“火锅”。

(二)青铜鼎“火锅”

西周时期,青铜器开始流行于百姓的生活中,当时出现了一种主要供奴隶主和贵族使用的单人鼎。单人鼎外表四四方方,由装备燃料的方格和用于烹饪食物的锅两者共同组成,其功能也与现今的单人火锅类似。

而且,古人还十分讲究此鼎的样式形状,在锅的四周还装饰有一些动植物的花纹。在1989年,江西的一处商代墓葬就出土了一只温鼎,这只温鼎体型不大,方便易携,而且纹饰十分精致,既可以用来涮肉也可以烹饪食物。它的纹饰十分精致。

除了单人鼎,在西周还有一种下面中空以供烧火,上面另覆一层可用于涮煮食物的鼎,这种鼎高约10厘米,很是方便一个人进食取用。

(三)炉式青铜器“火锅”

西汉时期,染炉和染杯出现了,这是一种炉式的青铜器,同时也是一种古代的火锅。

据说,西汉的江都王刘非也十分喜爱火锅,而且吃的还是类似于鸳鸯锅的“分格鼎”。

等到了东汉时期,一种更为方便的“火锅”——镬斗,问世了,人们可以将镬斗放置于火盆之上,而内储的食物即可用炭火温熟。

(四)五熟釜“火锅”

三国时期,民间有一种“五熟釜”,内设五格,与现在的鸳鸯锅、母子锅异曲同工,五格内可以同时调出五种口味。

(五)“暖锅”

说起暖锅,便不可不提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那一首《问刘十九》中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此中颇有风趣的“红泥小火炉”指的便是这唐代的“暖锅”了。

(六)涮兔肉火锅和拨霞供

也许你还记得灰太狼一直念念不忘的“涮羊肉”,不过在宋代,我们先来看看这有明确历史记载的“涮兔肉火锅”。

“涮”是火锅进食的基本标配,南宋时期,有一福建泉州人林洪,在其所编撰的《山家清供》中便提到了“涮兔肉火锅”。书中记载道,林洪在游访武夷山时偶然得到了一只兔子,但是当时却没有厨师为其烹饪,然后就有人说:“山间只用薄米比,酒、酱、椒料沃之,以风炉安桌上,用水半铫,候汤响一杯后,各分以箸,令自夹入汤摆煮,啖之,乃随意各以清供。”由此,“火锅”便得了一个“拨霞供”的雅称。

在宋代,火锅已经成为了一种平民化的食物。当时民间有“暖冬”的风俗,在每年的十月初一便会举办“暖炉会”。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有载:“十月朔,有司进暖炉炭,民间皆置酒作暖炉会。”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围着自家的火炉庆祝,或是吃吃烧烤,或是吃顿火锅。

(七)“涮火锅”

清朝是火锅真正在民间深入的时期。

“火锅”这一称谓在袁枚《随园食单》中被明确提出。当时的其他历史文献中也出现了如“暖锅”“火锅”的字样。

顾禄在《清嘉录·暖锅》中写道:“中央则置以铜锡之锅,杂投食物于中,炉而烹之,谓之暖锅。”徐珂的《清稗类钞》中也有记载:“酒家饮,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入,俟熟而食,故曰:‘生肉火锅’。”

不过,目前最早的涮火锅场景是在辽代契丹人的壁画中发现的。

1984年,在内蒙古昭乌达盟敖汉旗的一座辽代的墓中发现了壁画,上面绘着三个契丹人围着一个火锅席地而坐,中间的那位正在涮羊肉,在火锅旁边摆放着一只盛满食材的容器,桌子上还放着一些装有调料的碗和酒杯等物品。

清代,火锅的种类愈发丰盛,在宫廷当中被称作“热锅”。

火锅已经成为冬季宫廷中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不仅有羊肉火锅、生肉火锅,还有野味火锅(以山鸡、野鹿作为佐料)、菊花火锅等不同风味的火锅。清代的火锅质地品种甚多,有陶瓷、铜、锡、铁等多种类型。

火锅不仅颇受百姓喜爱,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也对火锅偏爱有加。火锅是乾隆皇帝几乎每顿必吃的美食,不仅在日常的膳食中常常可以看到火锅的身影,在皇家的大小宴席之上也总是少不了火锅。

就公元1779年某一段时间的御膳记录来看,当时便上了23种不同种类的火锅,不仅有鸡鸭火锅和黄羊片火锅等,火锅食材也十分完备,豆腐菜蔬,各种肉类样样齐全。

慈禧太后比较偏爱菊花火锅,嘉庆皇帝在登基时也举办了一次“千叟宴”,据统计共使用了1550只火锅,是历史上最为盛大的火锅宴。

如今,火锅已经遍入大街小巷,无论是满载一股麻辣鲜香的麻辣火锅,还是满室飘香的酸汤火锅,一口下去,只一声“痛快”了得。

#劳累过度 可予艾灸#如今,人们生活工作节奏加快,对身体的考验也随之加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慢性病患者大军,需要终身服药,生活质量随之下降。

《黄帝内经》有云:“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皮肤。”意思是疾病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的,而且先从皮肤入侵停留,继而入里。而现代渐渐加快的生活节奏又变相抑制了人们关注自身的健康,给入侵身体的疾病留出了进展的时间,直到出现症状才重视,但疾病在发展壮大期对身体已经产生了损耗,这也为身体被再次侵扰和慢性病的滋生埋下了隐患。

人们忙碌一天后回到家中,身体是疲惫的,精神是透支的,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外界的感知会下降,甚至感到身体异常也会因怕麻烦和加重劳累而主动忽视,此时便是《黄帝内经》所讲的:“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

正常情况下抵抗力是充足的,只因为此时的身体处在低能量状态,对外界的防御不足,于是平衡被打破,邪气一点点积累在体表皮肤,起初会出现乏力、怕冷、怕风、怕热等耐受能力下降的表现。久而久之深入到腠理,便出现局部发凉、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

此时如果去医院检查,往往查不出原因,因为此时身体的内环境并没有被破坏而发生损伤,达不到现代医学所定义的疾病的程度,只能属于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生理功能低下并有可能趋向疾病的“亚健康”状态。

虽然无法定义为疾病,但身体是自己的,不适的感觉也是实实在在的,至于如何改善,古人已有了明确的指导。《金匮要略》有言:“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就是说练功、按摩、膏药贴敷、针刺、艾灸都适用于这种情况。

但对于时间成本较高的现代人而言,练功不容易做到,而针刺、按摩与膏药都需要专业的医师治疗或指导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于是艾灸便成了最合适的选择。无需专业的医学知识,每周1次~2次,每次只需一根小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盒中,固定在想要治疗或出现症状的部位,艾草的热力就会充斥全身。

《名医别录》云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艾灸作为最被人们熟知的中医疗法之一,灸四肢、肩背、颈部等处可化解外邪,灸胸、腰、腹部也可补益内虚。脐灸便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对于胃痛、腹痛、消化不良、女性宫寒等多种疾病均有良好的调节与补益的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艾灸并不是万能的,对于偏向火、热、燥的症状,就不能乱用,因为艾叶性温,灸属火法,若是虚火还好,灸后正气提振,也可达到抗邪的作用;若是实火或实热,用上了灸法,就会加速疾病的发展,出现更严重的症状(来源:大河健康报/文: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段世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看女排比赛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由于个人原因,我很遗憾没有去现场看过比赛,我很喜欢南北长城,或许未来的比赛看不到他们站在网前了,我很喜欢月神霞姐,她们让我看到了
  • 在实践研究中,他发现中华蜜蜂对生活的生态环境要求极高,而有中华蜜蜂大量生活繁殖的地方,也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一线  让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
  • 我现在的问题是我就这样继续做,还是说把英语政治时间再缩小点,分给专业课因为毕竟分多,但是我又怕政治英语分低(四级没过)再加上大家现在都在疯狂背书搞专业课,相反我
  • 想想那些年没有双11的时候,好像也没比现在差多少呀[兔子]#怪奇物语第二季# 一季等一年 九集看两天这本剧只能用酣畅淋漓来形容 从场景到配乐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复
  • !一直担着心等着你,好不容易等到你的回复,你说因为工作要睡觉了我虽然假装体贴说有空再说,可其实心里已经五味杂陈~今天一天可以说已经有2万多步数,解决每一个同事遇
  • 204[小红花]开会的结果没想到成绩出来了有时候确实是这样期待太高 以后还是想到最糟糕的结果的好也确实是自己努力不够……[失望]鸡蛋饼首秀还是可以的 第二次怪
  • 【正品保障,全国联保】#好物[超话]#日常价480!
  •   此外,我还告诉他,何况他的太极八卦图画得还是错的。  我告诉他,太极八卦图的确是可以起到化煞的功效。
  • ▪️牛肉肉太多了具体就不介绍了 我点了嫩肉、匙肉、吊龙伴、三花趾、五花趾 应该算是点击率最高 最好吃的几种!清补凉兼顾喝汤和涮肉▪️调料我配的料是在北京吃时 店
  • #周深[超话]#✨#周深芭莎慈善夜唱光亮# |芭莎晚宴官图自修8P| 四分三十八秒前,我播放了周深的《光亮》光亮你自己的光亮;我以为四分三十八秒很长,其实是可以
  • 以全球专属的旅游定制服务、场景式消费购物(侣禮,侣茶等)、都市休闲娱乐(東家酒馆)作为合作项目的增值服务,形成侣行家生活服务集团一体两翼的核心战略业务板块,让投
  • #为然心语[超话]##素食物语[超话]##新星v计划# 任是南州北郡,不问大张小李,过此便相留。 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 《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
  • 对于自己心爱的人,大狮子可不懂什么叫吝啬,而且爱情中有些占有欲的他们,会把自己爱人宠上天,花点钱这都不叫事儿。✨ 未来我也要像下图一样 [awsl][awsl
  • 晚安啦小哲,做个好梦[喵喵][喵喵][喵喵] 上海的雨——张哲瀚[爱你][爱你][爱你] 上海的雨 整个城市的回忆关于你 上海的雨 撑起伞是为了更靠近你
  • 在实践研究中,他发现中华蜜蜂对生活的生态环境要求极高,而有中华蜜蜂大量生活繁殖的地方,也是大熊猫的栖息地。  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产一线  让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
  • 事实上,在谭成峰与李旎结婚的传闻被曝出当天,就有二人的相熟人士替他们澄清过一次谣言,称两人并不是大家想象中老土的“霸道女上司爱上我”的关系,还表示两人其实在多年
  • 原来是海螺姑娘知道我电吹风坏了,说送我一个。我看了,啥都看不见啊,世事本来就有一个迷障啊,不知道海螺让我看啥。
  • 那时候他刚好上了的我的号,他说:我不是技术主播,我不了解,我把我这个舰长的决斗卡组给你看一眼吧。第二天的时候他要上我的号,我赶紧说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多帮我打几条
  • ”此时仕林深情说道。”贞娘高兴的自言自语,说完便要跟上去打招呼。
  • 任嘉伦就好比一个厨艺精湛的五星级大厨,你很喜欢他做的菜,或许是从大排档就吃起了。但现在你觉得他在的这家饭店基础设施差,服务员还态度不好,你觉得配不上他的厨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