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https://t.cn/A6SwCsyo

【探访天津“地震大装置”】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宋瑞 编辑陈融雪

踏入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教师刘铭劼像往常一样,朝着不远处的建筑工地举起手机,手指轻点后,画面定格。照片中,一幢约10层楼高、红灰相间的巨型钢结构建筑十分显眼,与不远处科技感十足的仿真中心遥相呼应。

这座巨型钢结构建筑是国家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以下简称“地震大装置”),是我国地震工程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亲眼看着地震大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成长起来,内心非常激动。”刘铭劼是该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他告诉记者,随着人防、规划、节能、竣工等验收工作陆续完成,地震大装置即将完成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地下“利器”

走进建设现场,只见起重机正将一些大型设备稳稳吊起,运至相应位置供工人们安装。

地上的繁忙是为了“地下工作”。

“地震大装置的秘密就隐藏在这里。”刘铭劼踩了踩脚下,笑着说,“在整个设施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位于地下的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基础埋深达18米,20米长、16米宽的台面相当于一个标准游泳池1/3的大小,载重能力最大可达1350吨。

“我们在台面下方放置了作动器。试验中,作动器可以模拟横向、纵向的地震动,影响放在台面上的被测建筑,再通过台面上的传感器和周边摄像头,获取精准的振动数据。科研人员利用这些实测数据,可以研究出更具针对性的抗震性能提升方法。”刘铭劼说。

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台面上方的巨大空间可满足大尺寸模型试验。“我们可以在台面上1∶1等比例还原一栋七层楼高的建筑物,比如住宅楼、医院和学校等,以实物形式对其内部进行抗震性能测试。国内外现有的上千条有记载的地震活动都能在此复现。”刘铭劼说罢,指了指实验中心的另一侧,“那边的水下振动台台阵是这个装置的另一‘利器’。”

水下振动台台阵不仅可以模拟不同位置的地震动,还可以模拟河流、海流、海浪等涉水环境,能为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水工大坝和海上风电等海洋中的“超级工程”提供实验环境,助力工程建设。

精雕细琢

“地基不稳,实验不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点小纰漏,都会极大地影响未来实验的精准度。为实现“造地震”的设想,“打地基”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两个大型设备要在地下10多米的深基坑内安全、有效运转,光工艺设备埋件就多达7000余个,最大预埋件的单件重量超过10吨。更重要的是,要保证预埋件设计精度达到±1毫米,获得的地震模拟试验数据才精确有效。”刘铭劼说,这好比让重量堪比“400头大象”的实验器物“震起来”,但运动的精度却要求是毫米级的,难度可想而知。

据介绍,为实现地下施工的精之又精,2万立方米的混凝土进行了一次性浇筑,混凝土浇筑设备连续运转了60多个小时,近300人明确分工,项目成员轮岗值守,实时监测混凝土性能指标,严格控制温度影响。不仅如此,每寸施工材料都被“精雕细琢”,通过数值模拟分析、试验承重和牢固等方式,确保地震大装置在高频抗震试验过程实现功能。

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综合事务部成员杨政龙告诉本刊记者,该团队已连续攻克重大技术难题40余项,设施的技术指标和综合性能已进入国际同类装置领先行列。

“国外常见水下振动台台阵是圆形,防水效果更佳,但为了达到更好的地震模拟试验效果,我们将台阵设计为方形,这就对如何提升防水性能提出了挑战。”刘铭劼说。

从2017年着手研究,到2021年设计定型,项目团队与材料、力学、机械、流体等领域的校内外专家和设备生产厂家团队进行了多轮论证,尝试了几十种材料和分析方法,一遍遍将设计方案推倒重来,反复试验,终于取得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科研团队的平均年龄仅36岁。

29岁的何金明从研究生期间就开始参与到项目中。他对本刊记者说:“我以工地为家,到现在已住了近3年,工地的每个角落都能如数家珍。每天一推开窗,就能看到项目的进展,像是在见证一个孩子的成长。”

一张简易床、一个办公桌,是他屋内仅有的大件家具。“一到冬天,活动板房里的室温和屋外一样冷,电暖气是唯一的取暖依靠,偶尔遇上停电,只有蜷缩成一团再盖上好几层棉被才能睡着。到了夏天,屋里又像桑拿房,酷热难耐,大伙儿经常‘抢’唯一的淋浴喷头。”何金明说。

“但我们都十分幸运,能够参与‘国之重器’的建设,内心无比自豪、干劲十足。”何金明说,“地震大装置是一本土木工程的‘百科全书’。世界范围内可遵循的建设经验不多,很多难题是第一次面对。每天的工作就是解决一个个新问题,面对一个个新挑战。”

“为了将停留在纸面的科学设想落在实处,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有钉钉子的精神,将建设中的各个细节反复演练,预判可能出现的隐患风险并做出有效化解。”何金明说。

十年磨一剑

为什么要“人造地震”?

刘铭劼的思绪回到2008年。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正是从那时起,天津大学的学者下定决心,要建立一个“人造地震”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而工程结构的失效和倒塌是造成地震中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发展受阻的最重要原因。我们想从科学的角度搞清楚,楼房在地震中的薄弱环节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抵御地震的破坏?”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科学工艺部成员燕翔对本刊记者说。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我国大型基础工程建设日益增多,高层超高层建筑、跨海超长桥隧、大型水利工程、大型能源工程等重大项目都对抗震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据刘铭劼介绍,最初抗震研究主要通过震后观测开展——研究人员将观测仪器设置在震区的房屋结构上,等地震到来时观测记录房屋结构在强地震作用下的反应。但实际发生的强地震相对较少,靠真实的地震来获取研究数据,不仅机会非常少而且周期长。

后来,国内外开始建设地震模拟振动台,但大多规模较小且实验功能单一,不能同时模拟地震与波浪、水流共同作用下的真实境况,无法满足我国重大工程对抗震安全的迫切需求。

因此,建设地震大装置的想法应运而生。团队的设想是:通过建设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和水下振动台台阵,真实再现多种形式的地震,直观了解工程结构在地震中被破坏的机理和特征,为建筑工程结构的抗震减灾技术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进而找到提高工程结构抵御地震的方法。

从行不行到怎么行,从理论到实践,项目团队十年酝酿,经历了上百次论证,终于在2018年8月,世界最大的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由国家发改委批复立项。2019年10月,项目由天津大学牵头启动建设。

“为了让项目建设精准完成,我们专人专岗,各司其职,团队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甚至把日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天。每个阶段的规划都与上一个阶段的规划环环相扣,我们力图完善每一处细节,按时完成每一项节点任务。”杨政龙说,各个部门都建立了清单和工作台账,将节点、任务、负责人、监督人、协调人等事项逐一精细化,“大大小小的清单、台账摞起来有半个人高”。

2022年8月,地震大装置即将迎来土建工程联合验收。

用好是关键

2022年以来,四川雅安“6·1”芦山地震和四川阿坝州“6·10”马尔康地震牵动着项目团队的心。

“从了解到的情况看,当地不少房屋建筑和桥梁隧道在地震中抗震性能良好,这显示出我国工程领域近年来抗震水平不断提升。”刘铭劼认为,如果建筑物不会在地震中被损毁,地震就不再那么可怕。

“我们要做出前人做不出的成果。地震大装置建成后,用得好才是关键。”他说,项目团队最大的愿望是在建成第一天就能立刻投入地震模拟实验。

根据规划,地震大装置将一边通过地震工程模拟试验系统进行物理实验,一边通过高性能计算与智能仿真系统还原最真实的地震数据,进行智能仿真和数据分析,帮助人类实现从灾后救助向灾前预防转变。

不仅如此,年轻的团队还希望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世界地震领域的科学家提供开放共享的实验平台,为全社会普及防震减灾的科学知识。

“我们设计了对外开放端口,希望通过设施、数据、成果共享,吸引世界上更多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共同研究,为人类科学技术发展作出贡献。”杨政龙说。

据介绍,现在已有上百家工程设计院、施工单位和建筑公司关注着地震大装置的建设进展,前来调研并提出合作设想。项目组为此专门成立了用户库,希望通过前期调研和沟通交流,了解现实需求,为后续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做准备。

“我们‘制造’的‘地动山摇’,是为了让世界更加平安美好。”刘铭劼说。

# 特斯拉上海工厂成为全球产能最高工厂!#

前 言

7月21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特斯拉在当地时间周三,发布了第二季度的财报,这一季度他们营收169.34亿美元,虽不及上一季度,但同比仍大增42%,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也接近翻番。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超越加利福尼亚工厂,成为了特斯拉全球年产量最高的一座工厂。

在7月20日的特斯拉第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有投资者询问特斯拉如何看待在中国市场的竞争。马斯克表示,他非常尊重中国的电动汽车制造商,“他们很聪明,他们很努力,任何没有他们那么有竞争力的人都会衰落。”不过马斯克表示,“目前最好的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实际上是特斯拉中国。”

财报显示,上海工厂在近期进行了产能升级,年产能超过了75万辆,是特斯拉目前产能最高的超级工厂。此外,特斯拉美国加利福尼亚工厂年产能65万辆,德国柏林工厂和美国得州工厂年产能均超25万辆。

特斯拉表示,柏林-勃兰登堡和奥斯汀的新工厂产能继续爬升。柏林超级工厂实现了单周产能超过1000辆的重要里程碑,同时本季度毛利率为正。由奥斯汀工厂生产的第一批装有特斯拉制造的4680电池和结构电池组的车辆,已向美国消费者开启交付。

特斯拉称,随着弗里蒙特工厂和上海工厂都实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月产量以及新工厂的发展,公司将全力在2022年下半年创造全新纪录。

据媒体报道,特斯拉在5月1日写给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的感谢信中表示:对当地政府为帮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复工所做的努力,对当地政府调动资源、接送符合条件的员工返厂进行闭环生产,帮助工厂进行消毒工作等表示感谢。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感谢信中还明确提出,特斯拉计划在当前的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附近建设一个新工厂,用于生产Model3和Model Y,预计可增加45万辆汽车的年产能,成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

资料显示: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共交付车辆48.413万辆,同比增长235%。其中有超过16万辆的海外市场交付,满足欧洲、亚洲等十多个国家的需求。而在特斯拉2021年93.6万辆的全球交付量中,上海超级工厂占比高达51.7%。此外,根据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合会的中国汽车销量数据,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2021年12月单月的交付量高达70847辆。

行业背景

受上海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一度停工22天,造成近50000辆汽车减产。不过,在上海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其于4月19日又重新开工,特斯拉因此向上海临港特区政府送出了一封“感谢信”。

在信中,特斯拉感谢了当地政府为帮助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复工所做的努力。此外,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在感谢信中还透露,其将进一步扩大其在上海的产能,计划在现工厂附近建造一座新工厂,该工厂有望增加包括Model 3和Model Y在内的年产能45万辆。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位于上海市临港重装备产业区,占地规模超过1200亩,包括整车生产区、试验区、零部件生产区及联合厂房(维修车间)等四个区域。该厂是中国首个外商独资整车制造项目,也是特斯拉在美国以外建设的首座超级工厂。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共交付车辆48.413万辆,同比增长235%,其中有超过16万辆出口到欧洲、亚洲等十多个海外国家。根据特斯拉2021年93.6万辆的全球交付量计算,近上海超级工厂的供应量就占比高达51.7%。

在上海超级工厂之外,特斯拉还在美国加州Fremont、得州奥斯汀与德国柏林建有三个专门用来生产新能源汽车的超级工厂。另外,特斯拉还在美国内华达、纽约拥有两座生产上游原材料的工厂。其中内华达工厂与日本松下合资,主要生产Model3电机和电池组、储能产品Powerwall与Powerpack。纽约工厂则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板和太阳能电池。

如果特斯拉这座年产能45万辆的第二工厂在上海建成,则意味着特斯拉在中国的总产能将有望超过100万。届时,上海也将成为特斯拉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中心。不过,截至目前,特斯拉官方还尚未对于“特斯拉在上海设立第二工厂”作出明确回应。

上海超级工厂对特斯拉到底有多重要?

说上海曾经救了特斯拉并不为过。上海工厂建成之前,特斯拉一度处于产能不足、现金流吃紧,甚至濒临破产的困境。

2018年7月,特斯拉与上海市政府、上海临港管委会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2019年11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进入试点生产。从一片空地到建成投产,上海超级工厂仅仅花了10个月的时间。

2020年1月,上海工厂制造的model 3就开始向社会用户交付。

2020年,特斯拉的全球生产量为50.9万辆,较上年增加14.4万辆——而上海工厂当年的全年产量正是14.4万辆,也就是说当年特斯拉增加的全部产能都来自上海工厂。也就是在这一年,特斯拉实现了公司成立以来的首个年度盈利,净利润为8.62亿美元。

2021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年交付量达到48.41万辆,同比增长了235%,占到特斯拉全年交付量的51.7%,相比2020年上升了20个百分点。年出口量超过16万辆,供应欧洲、亚洲10多个国家。

目前,上海超级工厂的产能超过弗里蒙特工厂,成为特斯拉全球出口中心。

上海工厂不仅帮特斯拉解决了产能问题,也帮特斯拉省下了一大笔生产成本。上海临港工厂生产model 3的单位成本,较美国工厂的生产成本就降低了65%。

进入中国还为特斯拉带来了庞大的市场。2021年,特斯拉在中国国内的全年零售销量达到29.5万辆,同比2020年增长114%。2021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中国在特斯拉全球市场的份额达到38%和35%。

在国内的新能源车市场,特斯拉的市场份额则从2019年的5.2%上升至目前的11%。

与国内汽车产业的双赢

特斯拉落地上海,做大“蛋糕”,对上海和中国的汽车工业也是大有好处的。

2021年底,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国产化率达到90%左右,从原材料到零部件,大部分都来自中国供应商。

特斯拉国产化的零部件包括动力总成系统、电驱系统、充电系统、底盘、车身等等,涉及的国内直接和间接供应商超过180家。其中,长三角供应商达到56%。

在特斯拉的拉动下,上海临港新片区已经构建起涵盖汽车芯片、自动驾驶系统、汽车内饰、车身、新材料、精密加工等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生态,成为该地区首个千亿级产业。预计到2025年,新片区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将突破3000亿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地。

市 场 影 响

汽车电动化有望重构供应链体系。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已日渐清晰。相较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在传统汽车领域起步较晚,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已跑在世界前列。

国内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紧抓汽车电动化浪潮,加速向新能源汽车转型,市场竞争力正不断得到增强,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的国内市场份额呈上升趋势。国内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加速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有望受益自主品牌的崛起,逐步构筑本土供应链优势,迎来自主黄金时代。

此外,我国电动化供应链已实现出口,少数领先的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已突破外资垄断,凭借明确的比较优势与持续增强的核心竞争力,正在快速成长,未来有望分享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红利。

优质细分赛道一:汽车轻量化已成趋势。轻量化是电动车提升续航里程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体化压铸是轻量化技术的升级,兼具多方面优势,目前处于行业爆发初期,在特斯拉的引领下,正在掀起一体化压铸工艺革命。

优质细分赛道二:空悬系统迎国产化机遇。随着智能电动车市场快速增长,空气悬架系统已成为各家主机厂冲击高端的重要配置之一,在消费升级及国产化降本的共同驱动下,未来空悬在乘用车领域有望逐步从高端走向普及,市场规模有望加速增长。

优质细分赛道三:智能化驱动线控底盘打开成长空间。十四五时期有望是国内L3自动驾驶技术快速发展成熟的时期。线控底盘是自动驾驶必备硬件,随着未来自动驾驶水平进一步提高,线控底盘的渗透率将持续提升。线控制动作为技术难度最高的部分,国内已有自主品牌企业突围,获得国产化领先优势。

优质细分赛道四:智能座舱时代到来。随着汽车电动智能化趋势到来,智能座舱进入产业快速成长期,市场渗透液持续上升,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有望达上千亿元。

对于特斯拉来说,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五大工艺整合在一个厂房内的高效土地利用率,工厂内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把控,独特的压铸工艺以及灵活高效的物流模式,这些都可以称做“超级”。但特斯拉的超级可不止这些,最重要的是它对于未来的思考,因为它创造了这些“超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今年,因为你原本平淡的日子起了波澜,喜欢你是一件不由自主的事情,一首歌的时间,就确认你是我想追随的人。是不是连咖啡的苦都喝过了,生活上的那些个苦就别往心里去了呀
  • 不过,如果黄女士提供的瓶盖比杨老板供应的货还多,那对于多出来的瓶盖,显然不是杨老板供应的,杨老板自然有权拒绝兑付。如果这些瓶盖全部都是真实的,那么就要看这个兑奖
  • 其实,如果是我,我也不会帮表妹带的。其实,如果是我,我也不会帮表妹带的。
  • 不管怎么样记得要多加衣服和多吃一点,保持健康才行呢所有的事情请都不要担心,长春花也开的很美,还有我们也现在也已经能把自己照顾好了!我不担心姐姐在那边会觉得无聊因
  • 2022年11月11日。最后一个同学看事业今天乏了。其它同学。下周见。 北派钦天紫微斗数超话 靓仔老师 运气总是差一点 怎么办 [泪]从15年上了大学开始
  • 如果不是特别特别优秀优秀,只是中等水平,而又没有一副好看顺眼的皮囊,那你所追求的一切就只能是矫揉造作,丑人多作怪。诚然,这是一个以貌取人的时代,去写再多反驳的文
  • 5、肠胃敏感者大量古医书都记载霍山石斛“厚肠胃”海参富含多种营养物质,能够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的营养保障,增强体质,快速有效恢复体能和体力,同时,对胎儿生长发育也有
  •   我们就想到印光大师一生,十方的供养他就做一桩事情,统统印经、印这些善书劝人为善,他做这个,他不做别的用途。 修“财布施”可以把命里没有的财富补起来  我过去
  • #恩师四部讲记[超话]#法海淘宝篇22:闻说阿弥陀佛(五) 上文已言及「闻说阿弥陀佛」主体身份、功德、功夫、证量。今再框其定力深度。 六、一心不乱。 (一)
  • 小偷入室盗窃,被狗咬成重伤,狗主人赔偿四万块!(身边故事) 夜深人静,突然传来一阵狗叫声,一声比一声急。紧跟着是恶狠狠地撕咬声。 “救命啊!救命!啊——咬死
  • 秋冬护肤就要它一套就够了好嘛!秋冬护肤就要它一套就够了好嘛!
  • 其实你内心期盼的那件事离成功只差临门一脚,只要你再多坚持、再努力一阵子,贵人很快就会出现在你身边,扶持你,帮助你更快到达目标,令你享受到如有神助的快感。不管是考
  • 于是搞了一点押韵产出(凌晨发疯版,完整诞生于3:14)起来等官宣如果没沉我看情况再编辑一下[悲伤]再次祝大家“新年快乐”道个“晚安”和“早安”#陈赫[超话]##
  • 夜听想把杨绛先生这段话送给你:每个人都会有一段特别艰难的时光,生活窘迫,工作失意,婚姻不顺遂,爱的彷徨不可终日... ...挺过来,你就会豁然开朗,挺不过来,时
  • #白鹿[超话]##白鹿0923生日快乐# 鹿宝 今年秋天的风伴随着你的28岁吹来了,这是陪你过的第一个生日啦,往后余生呢希望你永远坦荡快乐平安,所有人都祝你生
  • 我受到损害,我重要的一部分被毁坏了——那就是我的现实,我生命的种种事实;而在事实的对面,有我可以成为的人、我可以感受的东西,只要我仍能用语言、用意象、用故事表达
  • 作为帝国权贵的傲娇雷先生发现了她没心没肺这点,非常的火大,作为惩罚,直接娶了回家慢慢教,“老婆,今晚是先走心还是先走肾。 作为帝国权贵的傲娇雷先生发现了她没心
  • 就像我自己一样,我也有很多的高仿包放在我的我的衣柜里面,平时的时候也会背着出去走走,别人一点也看不出我的包是高仿的其实只要心理放宽,自己背着好看 也可以搭配自己
  • 1~2人赛·季军星城广场第二届二次元动漫才艺比拼·亚军AS09宅舞嘉宾评委佛山AC宅舞嘉宾评委两届东莞AS宅舞嘉宾评委☆☆☆☆☆☆☆☆☆☆☆※ 活动:云浮·二次
  • 绳子绑住了佩里,犹如绑住了佩里追逐主人的步伐;那一碗清水,就像是主人在可怜佩里,可它明明白白地把它抛弃了;塑料盆更是滑稽,既然都要抛弃佩里了,又何必多此一举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