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对任何人期待太高,是一场灾难

洞见 

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1848年,小仲马将自己过往的一段恋情,写成小说《茶花女》。

小说一经发表,就轰动了整个法国文学界。

小说的女主玛格丽特因贫困而坠入风尘,内心却始终期待被人理解,被人读懂。

直到遇见阿尔芒,在对方热烈的追求下献出真心,以为终于可以收获理想中的幸福。

殊不知,这恰恰是她悲剧命运的开始。

为了证明自己,守护爱情,玛格丽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玛格丽特生平酷爱茶花,因此被称做“茶花女”,而茶花的花语是:理想的爱。

正如没有一朵茶花不会枯萎,茶花女颓然逝去的悲剧也暗示了一个扎心的真相:

其实这世间并没有所谓理想的爱情,也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对任何人,任何事期待越高,往往失望就会越多。

自己的人生,终究只能靠你自己去走好。

被误解,是人生常态。

故事伊始,玛格丽特是巴黎上流社会中备受瞩目的交际花。

但在她看似风光无限的生活背后,深藏着不得已沦落风尘的满腔无奈。

玛格丽特出身偏远的穷苦农村,父母早早双亡,姐姐是她唯一在世的亲人。

来到巴黎后,独自飘零在异乡,她只能靠卖笑来谋生。

虽然身处人来人往、繁华奢靡的交际圈,但玛格丽特一直是清醒的,也是倔强的。

她不愿意成为一个俗不可耐的风尘女子,更不愿因此而被人轻视,所以总是努力地想用一些方式证明自己。

她从不结交同一圈子的女伴,常常是形单影只,独来独往;

私下里,她会刻意打扮得简单而朴素,避免惹人注目;

她爱好阅读,卧室书柜中摆满了书籍,十分注重对自身文化层次和审美品味的提升。

玛格丽特渴望做一朵不失本心的清莲,即使身陷泥潭,也要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姿态。

可遗憾的是,无论她怎么做,都改变不了外界对她固有的评价。

哪怕她再有心证明自己,也根本没有人相信,一个妓女能有多高尚的灵魂,更不用谈花心思去了解她,给予她关心和同情。

正如小仲马在书中借杜瓦尔之口说出的那句话:

“只有完全贞洁的女人,才有完全纯洁的感情。”

歧视来自于偏见,而所有的偏见都是立于他人心中的一座大山,任你再费力,也无法搬动它。

玛格丽特风华正盛时,围绕在她身边的人众多,可到临终之前,整整两个月卧病在床,却无一个人来看望过她。

在那些王公贵族们看来,像她这样的女人,注定只是一个随时可以丢弃的玩物。

甚至直到死后,人们还在用有色眼光看待她,提出要把她归类,葬在专门的墓区。

何其可悲。

但人生的无奈之处往往就在于此,你被人所看到的,往往不是自己最真实的那一面。

有时候,你说得越多,做得越多,反而越容易被误解。

因为别人只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部分。

被理解是表达者的诉求,可到头来,我们都不得不承认,被误解才是表达者的宿命。

没有谁,能够真正懂你。

和阿尔芒的相识之初,正是玛格丽特最负盛名之时。

彼时的她,身边不乏追求者。

而阿尔芒之所以能打动玛格丽特的芳心,并不因为他多有钱有势,而在于,他让她感受到了难得的真诚。

其实一开始,玛格丽特对阿尔芒也并不信任,但自从得知对方曾在自己生病期间每天坚持探问病情后,她就改变了对他的冷漠态度。

在后来的一次聚会上,玛格丽特因肺病发作,急忙找借口离席。

在场其他人对此都毫不在意,只有阿尔芒看出她的慌张与无助,为她的病情流下了担忧的泪水。

他借机向她表白,告诉她,自己愿意在任何时候都守在她身边。

“我敢对你发誓言,谁也不像我这样爱你。”

都说人生最难得的是有人懂,在这一刻,内心本就孤独脆弱的玛格丽特终于感受到了被读懂的欢喜。

于是,明知阻碍重重,玛格丽特还是决定接受这份感情。

她在做一个赌注,赌阿尔芒就是那个自己期待己久的人。

恋爱之初,他确实为她带来了幸福。

他纵容她的小任性,会跟她说甜蜜无比的情话。

在乡下,远离巴黎的喧嚣,玛格丽特得以实现心中期许己久的梦,和阿尔芒一起,渡过了一段宁静自在的生活。

可短暂的浪漫过后,现实的考验很快扑面而来。

在此之前,他们奢华的生活都是来自于公爵对玛格丽特的经济支持,得知她恋爱之后,公爵就拒绝再提供帮助。

失去了经济来源,阿尔芒又没有工作收入,他们的生活越来越拮据。

到后来,为了顾及阿尔芒的自尊心,不给他带来压力,玛格丽特只能想方设法变卖物品,以维持生存。

直到阿尔芒的父亲出现,坚决要求他们必须断绝来往,才彻底打碎了玛格丽特的爱情梦。

这段感情,起于两情相悦,终于世俗之见。

但真正打败他们的,其实是彼此之间的不了解。

玛格丽特以为阿尔芒是真的爱自己,但她不知道,他对她,更多缘于男人对女人的同情心和征服欲。

阿尔芒自诩一片深情,其实从未真正信任过玛格丽特,不相信她能一心一意和自己在一起。

没有谁对谁错,只能说,人与人之间注定是无法完全理解的。

人生而孤独。

我们总希望能找到一个懂自己的爱人,并期待对方给予自己想要的幸福。

但真相却是,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大多数时候,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才能切身体会。

就算再爱你的人,也未必能一直陪伴你左右,他们随时会转身会离开。

对他人期望越高,失望只会越深。

不求感同身受,只愿冷暖自知。

在答应了阿尔芒父亲的请求之后,为了成全心爱之人,玛格丽特选择独自咽下所有委屈。

她给阿尔芒写了封绝交信,然后不辞而别。

回到巴黎后,玛格丽特过起了比以前更疯狂的社交生活,想以此来麻痹自己。

可即使已经走到这一步,内心深处对爱的渴望,依然让她无时不刻不思念着阿尔芒。

可惜,日复一日的等待,换来的却不是奇迹,而报复。

阿尔芒认定了是玛格丽特是因为爱慕虚荣,抵御不了奢华生活的欲望才背叛自己。

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还指使别人到处去散播关于玛格丽特的丑事。

面对这些羞辱,玛格丽特心如刀绞,却还是无怨无尤地承担了下来。

世间最苦,莫过于有苦难言。

终于,在身心的双重折磨下,玛格彻底病倒了。

在病中,她还在每天期盼着阿尔芒的出现,直到临终前,还在叫着他的名字。

她给他写了无数封信,把每寸相思都写在纸上,却一封都不敢寄出。

她在信中写道:“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会显得越崇高。”

多么卑微的感情,让人既心疼又难过。

故事的最后,阿尔芒终于得知了真相,也为此深感懊悔。

但那又如何呢,生活还在继续,总有一天,他会挥别往事拥抱开始。

而玛格丽特为此付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

她的人生,因为一段短暂无望的爱情,从此定格在了23岁。

其实追求爱情本身没有错,但没有一种爱,值得我们奋不顾身。

无论何时,爱别人都不该超过爱自己,更不要对把期待寄托在别人身上。

因为到最后,可能真正伤害你的并不是他人的绝情,而是你不切实际的幻想。

要想保持平常心,就要学会慢慢减少依赖,降低期待,看淡得失。

你唯一能够期待的人,只有自己。

好好照顾自己,善待自己,才是对余生应有的成全。

很喜欢书中的一句话:

“让我们从此忘记过去吧,你忘掉一个毫不相干的名字,我也忘掉望尘莫及的幸福。”
说到底,人生本就难有圆满,该忘的要忘,该放的要放。
遇到歧视和误解时,不必太在意;爱而不得时,也不必太强求。
有人懂固然很幸运,没人懂亦是生活常态。
生命中所有的遇见,都只是过客一程,最终的人生路,还是要靠自己慢慢走。

愿我们都能收回对他人的期待,做好自己。

哪怕无人能懂,心中也自有力量。

宗喀巴大师《缘起赞》及殊胜之缘起
信念如日 礼赞如虹

——宗喀巴大师《缘起赞》及殊胜之缘起

信为道元功德母。能真信者,方能万难不辞。然真信,必据于胜解证悟。能海上师多次言及:“以宗喀巴大师之智慧,精进至五十余岁,作缘起赞时,犹言我今始真信佛说矣。”可见真信二字,含有多大的份量!

《缘起赞》是宗大师开悟后所造的第一部论典。展示了大师于佛如日般之信仰,也表达了大师对释迦佛及佛法发自内心的赞叹。《缘起赞》因其法理深邃,情感真切,言辞优美,多年来广为传颂。

宗喀巴大师造此文有这样的缘起:大师在西藏求法时,在苦行过程中面见了文殊菩萨,得到如下授记:将来你依靠龙猛菩萨、圣天论师等的加持可以开悟,还能度化无量众生,但在此之前一定要精进积累资粮等。

后来大师在梦中见到了五位中观论师——龙猛菩萨、圣天论师、佛护论师、月称菩萨、清辨论师。佛护论师把一部《佛护论》放在宗大师的头顶作了加持,之后他就从梦中醒过来了。大师立即找来这部论典,读至“外境于名言有,自性于胜义无”一句时就开悟了。(也有说是依《中论》“若远离蕴体,则无蕴体性”这一颂开悟的。)

开悟后,大师对整个缘起空性法门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对本师释迦牟尼佛生起了不退转信。以此因缘他作了《缘起赞》。

《缘起赞》以证悟和宣讲缘起性空来称赞释迦牟尼佛的伟大功德。这是其独特之处。

为什么要以此来称赞佛陀呢?

因为缘起是佛教的精华。懂得了缘起,就能满怀信心地知道,释迦牟尼佛一定能够给我们指引出准确的方向,引导我们走向解脱。宗喀巴大师在《三主要道论》中指出:“不具通达实际慧,虽修出离、菩提心,不能断除有根故,应勤通达缘起法”。此颂谓如果不具通达缘起性空之正见,虽修出离心及菩提心等法亦不能断除流转三有之根。何以故?三有之根本是无明,出离心及菩提心皆不是无明之亲对治法,若要断除无明必须通达缘起性空之无我慧故。因此,小乘欲得涅槃者必须在修出离心上加修缘起性空甚深正见;大乘欲得无上正遍觉位者亦须在修菩提心上加修缘起性空甚深正见焉。宗大师又在《缘起赞》中说:“佛事语最妙,语中此理胜,是故诸智者,应从此忆佛”。颂中所说“此理”即指缘起性空真理。此缘起性空甚深真理对于学佛者之重要性可以知矣。

宗喀巴大师在《缘起赞》中,不是通过其他的方法来证明释迦牟尼佛的伟大与正确,而是以佛陀通过自己的悟道,并宣讲了缘起这样深奥的法门为理由,来赞扬释迦牟尼佛,这也是《缘起赞》的由来。换言之,《缘起赞》主要不是赞扬缘起,而是通过缘起来赞扬释迦牟尼佛。宗喀巴大师认为,所有的神通、四禅八定以及其它的世间功德,都不如证悟缘起。因为前者不能解决生老病死的问题,唯一能解决生老病死的方法,就是证悟缘起性空。从这方面来称赞佛陀,是最殊胜的方式 。(以参考多位善知识释文综合。)

民国以来,随着藏传佛法广泛传播,《缘起赞》得到更多重视和欢迎。汉译本(包括本颂和释文)有法尊法师译本、观空法师译本、郭和卿居士译本、索达吉堪布译本等。以上译本颂文多为五言或七言句,适合诵读记忆。近年,也有人尝试从英文转译为汉文白话长短句,此似乎也有方便现代人阅读之可取处。

《缘起赞》

宗喀巴大师造

法尊法师译

敬礼尊重妙音菩萨

由见说何法,智说成无上,胜者见缘起,垂教我敬礼。

世所有衰损,其根为无明,见何能还灭,是故说缘起。

尔时具慧者,如何不了知,尊圣教心要,即诸缘起道。

如是于依怙,希有称赞门,除说缘起外,谁能得余者。

由彼彼依缘,说彼彼性空,离此更何有,希有善教诲。

愚者执何法,坚固边执缚,智善彼即是,戏纲尽断门。

此教于余未能见,故唯称尊为大师,

外道窃名以饰赞,如于野干呼狮子。

希有大师希有依,希有胜说希有怙,

极善宣说缘起教,于彼大师我敬礼。

恒作饶益者,为益众生故,说教藏空性,无比决定因。

谓缘起道理,见相违不成,此于尊教法,如何能了知。

尊许若时见,空即缘起义,性空与成立,作所作无违。

若见反彼者,空则用不成,有用则无空,堕苦恼险处。

是故于尊教,极赞见缘起,彼亦非皆无,及以自性有。

无待如空花,故无依非有,若性有彼生,待因缘相违。

是故离缘起,更无有少法,故说离性空,亦无有少法。

若法有自性,则说无涅盘,及无戏论灭,自性无灭故。

故于智众中,发大狮子吼,数唱离自性,善说谁能难。

况无少自性,及依此此生,建立皆成立,二不违随顺。

即由缘起因,说不依边见,此善说即是,尊无上说因。

此皆自性空,缘此此果起,二决定更互,无障为助伴。

除此更有何,为甚奇希有,以此理赞尊,成赞非由余。

若有为愚使,与尊作仇隙,彼不忍无性,妙声有何奇。

若受行尊语,珍藏缘起法,不忍空性吼,我说此为奇。

缘起是无性,无上引导门,若即由彼名,反执有自性。

今有何方便,导彼众生趣,胜圣善行阶,无比尊喜道。

自性无作待,缘起有待作,何能于一事,二无违和顺。

故说缘起法,虽自性本离,然似彼显现,此皆如幻事。

说如尊所教,无有少敌者,能如法求过,善达即由此。

何故由说此,于见不见事,远离增益执,及损灭过故。

缘起道因相,见尊说无比,由此证余语,是量起决定。

见如义善说,有随尊学者,衰损皆远离,灭众过根故。

由背尊圣教,虽久依疲苦,后后过如呼,我见坚固故。

希有诸智者,善达此二别,尔时于圣尊,岂不从髓敬。

纵于一分义,得少许决定,尚与彼胜乐,况尊众多说。

噫愚坏我慧,于如此德聚,虽曾久皈依,未知德少分。

然幸将近终,命相续未没,于尊略生信,想此亦善根。

说中缘起说,慧中缘起智,二如世胜王,尊善知非余。

尽尊所垂教,依缘起性转,彼为涅盘故,尊无不趣寂。

美哉尊圣教,随至谁耳道,彼皆趣寂故,尊教谁不持。

能降诸怨敌,离前后相违,与众生二利,此教我生喜。

尊为求此故,经于无量劫,数舍诸身命,亲爱受用等。

由见何法德,如钩钓诸鱼,能引尊意法,未亲从尊闻。

自恨善根劣,由彼忧恼力,我意终不舍,如母意随子。

于此思尊说,相好胜晃耀,光网遍围绕,大师妙梵音。

此作如是说,能仁妙影像,显现于意中,如月治热恼。

于此奇胜教,诸不智众生,周遍起纠诤,如跋缚罗草。

由见如是相,故我多励力,随顺智者行,数求尊密意。

次于自他宗,修学众教时,后反以疑网,遍烧恼我意。

尊授记龙猛,释无上乘法,远离有无边,教轨夜开园。

无垢智轮满,无碍游虚空,除边执心暗,映邪说星宿。

吉祥月善说,白光鬘照显,由师恩见时,我意获安息。

一切佛事中,语事为第一,彼复因此故,智由此念佛。

随彼大师正出家,修学胜教未退劣,勤瑜伽行一比丘,于彼大师如是敬。

遇此无上大师教,皆由尊重深恩故, 此善回施诸众生,成善知识摄受因。

愿利者教尽有际,不遭恶分别风动, 达圣教理于大师,获得信忍常充满。

愿一切生舍身命,住持能仁妙教法, 光显甚深缘起性,虽剎那顷不慢缓。

愿胜导者无量难,殷重为心所成办, 由何方便令此增,昼夜专注恒思察。

净胜意乐勤彼时,梵王帝释护世间, 妙黑天等护法众,恒为助伴无暂舍。

由说甚深缘起门中,称赞无上大师世尊善说心藏,多闻苾刍善慧名称吉祥,著於雪山聚中大雪山王阿得公家旁侧喇顶静处,又名尊胜洲,书者求寂虚空吉祥。。

《忏悔的意义与功能》

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忏悔」一词,是中国佛教特有的名词,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文并没有「忏悔」这两个字的连用。而在印度,忏悔是做为一个修行人必须要具备的条件,不论自己这一生之中是否犯了过失,都应该忏悔。对佛教徒来讲,忏悔可分有几种程度的不同。

最基本的程度,就是自己犯过失,而其它的人不知道,并没有从其它的人发生什么不愉快的事。也就是说,没有妨碍人,没有让人家受伤害,可是对于自己的修行,是有过错,或者是一种过失,那就要忏悔。这种忏悔,是对自己个人,就是「责心忏」,责备自己。所谓责备,并不是骂自己,不是悔恨自己,而是检讨自己。检讨自己不应该犯的错误,而已经犯了错,那怎么办呢?从此以后发愿不再犯错。这是忏悔的第一种。

第二种是「对人忏悔」。对谁忏悔?对自己所伤害的人,或者是自己觉得让他人痛苦,或者自己知道对他人造成伤害,可是对方没有发现。这时候要自己请罪。不管对方知不知道我们伤害了他,还是要忏悔。我们发现自己对人不起,就要跟他忏悔。忏悔的意思是说,自己做错的事,要负担起责任来。对人如此,甚至对动物,也是相同的。我们伤害了动物,动物是不会讲话的,但是我们知道让动物困扰了,一样的要忏悔。

比如说,我们跟人在一起互动讲话,无意之中,你说了一句让人家伤心的话,也许你根本没有想到你伤害了人,可是你发现这句话是不应该讲的,这时候要马上对他讲:「我忏悔,对不起!」从此以后,希望我对你不要再有这种行为,甚至于对所有的人,也不会再有这样的行为了。这是第二种忏悔。

第三种,就是犯了众怒,或者是让一组人、一个团体受到伤害、受到损失,不论是在精神或者物质方面,让一个小团体或是大团体受到伤害了,就要当面忏悔,叫做「当众忏悔」。

众,有小众,有大众,如果局部的人、几个人被你伤害,或者因为受你的影响而损失了,那就对局部的人忏悔。如果整个团体,因为你做的事,而使得名誉上受损失,或者是财务上受损失,那就要向大众全体忏悔。

举例来说,我们每半个月举行的诵戒会,就是当着大众忏悔。这是比丘(尼)、沙弥(尼)的受持,其实已经受了菩萨戒的在家居士,也应该是这样。如果没有受菩萨戒,也不是出家人,那怎么办呢?就是有聚会的时候,向大众公开忏悔,或者写悔过书,让大家知道。
在我们团体里边,不论是出家人或者是一个修行的人,要经常忏悔,才能保持三业的清净。就好像我们每天都要吃饭,在吃饭以前,要把碗筷洗干净,吃完饭以后,也要把碗筷洗干净,这样下次再用的时候,碗筷都是干净的。如果下一次使用的时候,发现碗筷上已经有了灰尘,还是要先洗净。

已经犯的错,要忏悔;如果自己没有犯错,或者不知道自己犯了错,可是为了要修行──修定、修慧,或者发愿受戒,这个时候也要忏悔。就好像是我们吃饭以前,要把餐具洗干净,忏悔则是恢复我们三业的清净。但是,忏悔以后,是不是我们的业就已经了了?我告诉大家,没有「了」。忏悔是说,我承认自己犯了错误,所以要负起责任,来弥补错误。

现在讲「忏仪」。忏仪,是大乘佛教才有的,在原始、小乘的佛教,并没有这种集体的大众修行。而大众一起修行的时候,必须要整齐、要划一,因此有了仪轨的产生。如果没有仪轨,大家在一起修行,会互相的干扰,可能你修你的,他念他的,你拜你的,他拜他的,在时间上、动作上以及声音上,都会互相的干扰,那就不是共修了。因此,祖师大德非常慈悲,编写了种种的忏仪。比如,汇整〈大悲咒〉(〈千手千眼大悲心陀罗尼经〉)和《法华经‧普门品》,而编成一部「大悲忏」。修净土法门,就以净土三经而成「净土忏」。这两种忏,我们法鼓山、农禅寺都用的。

而「梁皇忏」,是所有忏仪之中最大的一部。除了「梁皇忏」之外,还有「水忏」、「药师忏」、「地藏忏」,还有「观音忏」(即「大悲忏」),最早还有「法华忏」,专门拜的《法华经》。但是论团体的大修行,拜「梁皇忏」是最殊胜的,也是人数最多的。「梁皇忏」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是结合着所有大乘经典的佛号,以及大乘经典的佛法、法义,汇编而成。而这种修行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集体的修行,我刚才讲,就是彼此互相的影响,我们的心是共同一致的,我们的唱诵是一致的,我们的仪轨动作是一致的。这时候,修行比较不会懈怠,也不容易散乱。如果单独一个人拜「梁皇忏」,很可能拜一拜就休息,拜一拜打打妄想,没有办法集中心来规律的拜完。而团体一起拜的时候,由法师带着唱诵,气氛非常的凝聚,我们的心也比较容易一致,发起虔诚心来。

比如说,我们今天有二千多人参加,这上千人的心,不可能同时都在打妄想,总有几个人,心非常安定、非常专注。只要几个人心是专注、虔诚的,我们的气氛就跟着凝聚一起。如果人少,气氛可能没有那么凝聚。所以,人愈多,修行的效果愈好。

我们有七天的修行,叫做「七永日」,就是七天之中,不间断的、不休息的在用功。所谓「永日」,就是每天早上起来要先调心,很虔诚的准备来拜忏;而拜忏回家以后,还是保持着拜忏时候的心情。这样一天下来,都是在修行的信心之中,叫做「一永日」,七天则是「七永日」。这七天,诸位虽然没有住在寺院里,最好能够持「八关斋戒」,以清净的身心来修行七天。

我们拜忏的时候,念的是佛号,念的是佛经的经句,可是没有拜忏的时候做什么呢?念「阿弥陀佛!」如果没有拜忏的时候,你在闲言杂语,那就不能叫「一永日」、「七永日」。在家居士能够七天都来,那是最好的,如果无法每天来,至少要有一个永日。你来一天,就有一天的清净、精进;来七天,就有七天的精进、清净。这有什么好处呢?我刚才讲,忏悔以后,能不能消业、除障呢?当然能够。如果不能够消业、除障,我想大家都不会来了。可是,消业、除障的意思是什么?

业,主要是缘于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打结了,就是障碍、业障。如果你忏悔之后,心里不再打结,这就不是障碍。当我们的心没有障碍,遇到种种外在的障碍,也会减轻,也会减少。这什么原因?有两个原因。第一种原因,因为从过去世到今生犯的错误,我们已经承认犯了错误,也愿意承担责任,往下就是如何来弥补、补救我们所犯的错误。

怎么补救法?第一,发愿回向给那些灵界的怨亲债主。我们拜忏的时候,诸位有没有写牌位啊?这就是在发愿回向给他们,但是能有多大的功德回向给他们?回向是说,你在修行,你在成就道场,你在成就弘法利生的大事业,这就是为他们做好事。因为你做了功德,回向给怨亲债主、灵界的众生,所以他们到这里来听我们拜忏,跟着我们拜忏,放焰口的时候,他们也来听焰口。

我们拜忏,都是用的佛法、用的佛号,焰口是用的种种的真言,都可以让他们直接得到利益。就好像是说,我们请他们来听闻佛法;就好像是说,我们为他们请客,不是用嘴巴来吃,而是用心来接触佛法的利益。他们听了佛法以后,也能够心开意解。这样一来,也就不会冤冤相报,或者来找你。

另外,我们拜忏的时候,除了超度怨亲债主,对其他的孤魂,也请他们来的,为他们做大布施。这就是弥补了往昔所造的种种诸恶业,使他们受到伤害,如今我们做佛事,来弥补过失。这样子,是不是我们的罪业全都消了呢?没有,只能够说,他们暂时不会来逼我们的债。小的债务,他们不计较,如果重的债务,还是有的。因此,我们要经常的忏悔,经常的修行。

还有,佛经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罪的本质是空,而罪是怎么来的?是我们的心造成的。如果我们的心──自私自利、贪瞋痴慢、自我中心的心,全都消灭了,就是烦恼心没有了,便能够生起智慧心、菩提心,证得菩提果。证得菩提果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修行就是要证菩提果。如果我们的烦恼心断了,而证得菩提果,这时候才真正的没有罪了。

如果你尚未得解脱,但是你的心时常能够与空性相应,那么怨亲债主也找不到你的。如果你常常修空观,实际上就是禅修,而修行到没有自我中心的时候,什么业障也找不着你,那是不是逃避了债务呢?不是,不是逃避了债务!这时候,你要发起大悲心来。

菩提心,是智慧心,也是大慈悲心。「梁皇忏」又叫做「慈悲道场」,是发大慈悲心,愿自己利益一切众生,那就是行菩萨道。当你发大慈悲心,利益一切众生,你随时随地都是在做大布施。因为你随时随地在做大布施、做大好事,怨亲债主只要靠近你,就会有好处。本来是怨亲债主,结果变成你的护法、你的助缘。这样子,我们的业就消了。

因此,忏悔有多种层次的功能,可小可大。如果说来拜忏,就能够消罪业,那是不懂佛法。如何才能够消业除罪?就是常常要发起慈悲心,多一点慈悲心,少一点自私心,你的心就能与空性相应。所谓心,多半是指的自私自利的烦恼心,自私自利的心愈重,你的业障便愈重;自私自利的心愈轻,你的业障就愈轻。这是对我们自己来讲,那对于我们的亲友,也就是先亡眷属,以及在生的亲戚朋友,我们拜忏对他们有没有用?对他们是有用的。这是替他们做布施,替他们做功德,为他们来积福。他们自己没有来,但是你们替他做了,还是有用。可是最好还是自己来修行。诸位知道,自己修行和代替修行的功德是多少?六分比一分,六分功德属于修行人自身,一分功德可以回向,但还是有用的。

因此,我们人在世的时候,自己修行是最好的。如果在世的时候,没有机会修行,不知道修行,那么过世之后,我们还是要替他修行,还是要替他做布施。如果在世的时候,已经知道布施,已经开始修行,则功德全属于他。

我今天讲的开示,诸位听懂了吗?忏悔,是不是一定要来参加共修才忏悔,平常要不要忏悔?人家不知道你做错了事,但是你自己犯了错,要不要忏悔?自己对人不起,人家也知道,怎么办?如果对许多的人做错了事,怎么办?要当众忏悔。可是很多人很愚痴,做错了事,不但不认错,反而编出很多的理由来,说错不在我。而这种人,更是罪加一等。所以,身为一个佛教徒,做了错、犯了过,一定是自己负责,也要对人负责,这是最基本的忏悔。

还有,为什么要共修忏悔?一个人不能拜「梁皇忏」吗?一个人可以拜,但是不够好。一个人修行,力量是一根纱,十个人一起修行,就变成一条线。如果是千支纱在一起,就是索缆。共修的力量大。因此我们要办这样的法会,大家一方面来种福田,一方面修福修慧。拜忏,事实上就是修福修慧的大功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巜巴蜀行》 白雲滄海,長空萬里,银鹰展翅飞。 腾雲駕雾,飞向目的地。 问蒼茫大地,谁主沉浮。千古帝皇 哪有吾辈当今豪气! 老吾老矣,仍可意气風发,把凡塵 世
  •     一俟感受到日月如梭,当然就不自觉地“往回溯望,”然而,对于过往的回忆,总又是透发出一丝抹不去的惋惜,心中的遗憾映射到心灵的窗口,自然是“眼里沉迷。八字
  • !!
  • 6⃣️4⃣️6⃣️大盘鸡焖面|烧仙草牛乳冰预制菜太方便啦,加了西兰花和彩椒,做成了鲍鱼大盘鸡焖面,搭配黑荞麦面,混合蔬菜,辣辣的好下饭,特别好吃#健食营分享##
  • ”大约是因为明白了现在最是美丽的理,人生便无忧了吧。​其实这藠头拿来熬粥也是挺好的,如果你心脏有毛病的话。
  • 【La segunda persona de mayor edad en el mundo muere a los 116 años | 世界在世第二长寿老人去
  • 最喜欢那种叫胖根草的草,特别是长在沙地上,可以挖出根来,晒过后实实地压进花篮里,一个人都背不动,烧时火苗硬,以一当十。我家因为父亲做手艺补鞋修胎,田埂上的柴就让
  • 豆沙馅稀了点,卷出来的不太紧实,但味道真不比平安里小吃的差[舔屏]晚餐:儿子做了印度风味的鸡饭,我用收割的第二批小白菜做了虾滑粉丝汤吃完饭开始我的拼图,这个是三
  • (使用条件:折后满999元以上使用,全场商品不限年份,3折及以上均可使用)[礼物]嘉年华品类增值券10元或500积分兑换折上19冬50元券参与品类:2019冬棉
  • 分享自优酷Android客户端http://h5.hudong.youku.com/www/w/i.html?i_=ab25d4c0ff6fe5bab0d35a
  • 蓄了两年的发 短短几分钟就能被剪好其实还是会不舍 无论是头发 还是这两年尤记得刚毕业回家的时候 状态何其差剪了超级短的短发我体质差 头发长得慢 所以两年也才刚刚
  • 其实,不是我个人感觉,一直光顾,我也有问身边的朋友,都会说他家的汤,送的小菜,都是一个特色,加分不少。我问你,你作为顾客,如果老板忘记你要什么了,等了一段时间又
  • 绍兴越星置业有限公司“尚都中心”项目位于越城区袍江中兴大道与世纪街交叉口东南侧,为高速绍兴出口进入绍兴城...#沈阳楼市快讯#【拿证速递|沈北新区汇置尚岛6套房
  • tag:我只喜欢你的人设亲签#米琦cp[超话]# 一些脑洞:如果没有奶啵啵把那一幕录下来,会不会晚上躺在酒店床上臭着脸不理人在心里默默掰扯:"金迷你说
  • 海派红烧肉作为海派文化代表之一,红烧肉历来为上海人所喜爱,出品像琥珀一样,五花肉酥软香甜,入口就化掉,酱汁厚重,甜甜的,超下饭。摩登海派的美味轻奢本帮菜  阔别
  • 悉达多看见一只猿猴跳跃在森林之穹窿,枝丫之高端,发出粗野而贪婪的啼声。(真的有在细细端详[开学季]#个人读物记录[超话]# gj#龚俊# 龚俊#龚俊我要逆风去#
  • 若人诵持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目连戒勿行凶,且慰之曰:汝等皆有佛性,他年我若成道,当来度汝等。
  • ——王一博#木子洋# 大洋哥昨天晚上的直播聊到了结婚,时间过得真快,没有早点认识oner,那时候的大家都风华正茂,你们是最棒的你们,(在我心里)现在依旧是最
  •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及时向世卫组织报告疫情并同世界各国分享新冠病毒基因序列;疫苗研发成功后,中国克服自身大规模接种带来的挑战,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疫
  • [爱你][爱你][爱你]✨M.t✨温柔竖纹针织裙三色 黑 蓝 咖这款上身之后的效果真的好美腻 实在忍不住了 还是想快点推荐给你们 净版的收腰修身款 纯色系 很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