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产业跨越:在安全与高效之间走硬“核”发展之路】2022年1月1日22时,中核集团福清核电6号机组首次并网成功,这是全球第三台、我国第二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机组,年发电能力约100亿度。

一场“开门红”,掀开了我国核电2022的发展新年历。去年底召开的全国能源工作会议将“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作为重点任务提出:2022年,我国计划建成福清6号、红沿河6号、防城港3号和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4台机组,新增装机367万千瓦;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有序推进具备可靠条件的核电项目核准建设。

这座“里程碑”,记录下我国核电自主创新的历程。目前,我国已完成从二代技术为主到自主掌握三代技术,并向四代技术进发的跨越;核电产业也随着装备制造的国产化,实现从“自立自强”到大迈步“走出去”的巨大转变。《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蓝皮书显示,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运装机7000万千瓦左右,在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

明晰争议:大力发展是主线

从原理上看,核裂变链式反应是核能发电的基础,进而完成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转化过程。用一道直观的换算题来展现核能的“威力”:1千克铀235的全部核裂变将产生20000兆瓦小时的能量,与燃烧至少2000吨煤释放的能量一样多,相当于一个20兆瓦的发电站运转1000小时。

“高效”之外,更有“清洁”属性加成。中国广核财务总监兼董秘尹恩刚曾列举过一组数据:2020年公司管理的24台在运核电机组共实现上网电量1865亿千瓦时,和燃煤发电机组相比,减少标煤消耗5697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56亿吨、二氧化硫3.5万吨、氮氧化物大约3.6万吨,相当于植树造林超过42万公顷。

“双碳”目标下,核电在“绿色”画布上的可为性,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核电站发电成本远低于燃煤发电,且在电力利用效率和使用寿命上相较风电、光伏发电等具有一定优势。”一家核电企业管理人员向记者直言,“少搞1000万瓦核电就要多搞4000万瓦风电或者6000万瓦光伏。我国能源结构要调整,核电必然成为重要选项。”

微观感知与宏观定向相契合。2021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系我国多年来首次采用“积极”的表述明确提及核电,较“十二五”和“十三五”的“安全高效发展核电”更为正面鼓励。“十四五”规划更是将“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列为期间重要任务。

“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要兼顾社会用能阶段性的承受能力和长期的经济性。”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表示,核电在新型电力系统当中将发挥稳定基荷的作用。在安全前提下,核电装机完全可能在2030年前达到1亿千瓦以上。

此外,随着核能相关政策的持续完善,我国核电发展有望进一步提速。据悉,《核电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涉及核能的法律法规均可能在“十四五”期间出台,为核电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不过,在自带“绿色低碳”标签的同时,也意味着核能天生要与“安全可控”的顾虑作博弈。可以说,核电的诞生、发展与定位,始终伴随着争议与起伏。

“特别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之后,我国对核电的审批大幅收紧,整个核电建设产业随之进入低谷。”一名行业分析师向记者介绍,“直到2019年,我国核电项目才陆续开闸,打破多年的‘零核准’状态。”

就长期运行情况来看,我国已建成的秦山、大亚湾、田湾等十余座核电基地均未发生二级及以上运行事件。“核电站的设计和制造标准比常规工业要高得多,且为达到这些标准而实施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也要严密得多。”海龙核科董事长戴金华告诉记者,“其实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比飞机失事、火灾、地震等其他自然或人为灾害都要小得多。”

技术迭代:自主研发是重点

从1955年我国核工业体系初建,到上世纪70年代国务院正式决定发展核电;从1983年确定压水堆为主的核电技术策略,到2021年全球首个四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我国石岛湾完成发电并网——回溯历程,中国核电已大致经历了起步、适度发展、积极快速发展和安全高效发展等四个不同阶段。

与我国核电发展史呼应,世界核电技术的演进路线同样经历了四代。其中,第二代核电站为技术成熟的商业堆,目前在运的核电站绝大部分属于第二代;第三代核电站为符合URD或EUR要求的核电站,其安全性和经济性均较第二代有所提高,属于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将目光投向国内核企的“技术序列”。中广核表示,公司所属的在运核电机组包括二代和三代技术,后续开工的核电项目将以华龙一号三代核电技术为主。

从中亦可窥得我国核电技术的发展概貌。自2005年以来,中国就在加紧对国产三代核电技术的研发,由于起步略晚于发达国家,现主要采用“引进—消化—吸收”路线。如中广核从法国引进M310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ACPR1000+三代核电技术;中核方面则在美国AP1000技术的基础上,自主开发出ACP1000三代核电技术。

据了解,ACPR1000+与ACP1000均是满足URD和EUR文件要求的三代核电技术。2013年开始,两家核电龙头分别将各自拳头技术融合,形成了我国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的三代核电旗舰“华龙一号”。

一个“变”字,不仅贯穿于核电技术的发展历程,也串连起核电的全产业链。

具体而言,核燃料环节当前由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国家电投“三分天下”。尽管核燃料加工主要由中核集团负责,但三家都拥有各自的铀业公司。以中广核为例,集团2021年11月公告,由下属中广核铀业和哈萨克斯坦国家原子能工业公司共同出资建设的中哈组件厂投产,设计年产200吨核燃料组件,可满足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换料需求。

核岛设备的供应主要由东方电气、上海电气、中国一重、哈电集团等占据重要地位,四大国企承担三代核电主设备的国产化任务。与此同时,民企则在细分产品阀门、管材、焊材、电缆、密封件等领域发力,在诸多领域填补国内空白。如江苏神通在最新调研纪要中称,公司在核电用蝶阀、球阀、仪表阀、隔膜阀等产品上预计能接到90%以上的产品订单,每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能拿到的订单预计可超7000万元。

由于下游运营准入门槛高,核电站建造方面目前国内只有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和国电投集团具有控股开发、建设、运营牌照。

未来是否出现群雄逐鹿的可能?长江证券研报认为,按照《核电管理条例(送审稿)》的相关细则要求,大唐、华电、华能三巨头已基本满足控股核电站的要求,结合三代核电重启审批的预期,将逐步改变现有的核电运营商竞争格局,带来新变量和新动能。

开拓市场:“出海”博浪是方向

此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明确提出,把核电作为和高铁一样的重要出口项目,从而大力扶持我国三代核电技术“站起来”。而作为递给世界的名片,如今“华龙一号”和“CAP1400”率先迈开了中国核电出海的“两条腿”。

2021年5月20日,巴基斯坦卡拉奇2号核电机组FCD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意味着“华龙一号”走出国门,正式落地巴基斯坦。而随着技术的开发成熟,CAP1400机组也已成为我国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独立出口权的三代核电技术。

当前,我国并网核电机组达到53台,总装机容量5463.695万千瓦,仅次于美国的93台9552.3万千瓦和法国的56台6137万千瓦,居世界第三位。但核电占比全国发电总量不足5%,提升空间仍巨大。

世界范围来看,目前仅美、俄、法、中、韩、日六国具备出口三代核电机组的实力,其中中国优势明显。我国实施以政府支持为主导,为业主国提供相应合理的优惠融资信贷等渠道,加强专业人力培养,提供核电全产业建设等一揽子解决方案;与此同时,通过加强研发,提升全产业技术实力等手段,在海外核电竞争中擦亮“中国招牌”;另外,我国核电设备具有规模化制造能力,从而降低了核电站造价。

“一带一路”清晰勾画出我国核电走向海外的“路线图”。根据规划,到2030年“一带一路”周边沿线国家将新建107台核电机组,共计新增核电装机1.15亿千瓦,新增装机占中国之外世界核电市场的81.4%。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中核集团与阿根廷核电公司签署了阿查图3号、4号两台机组的总合同;中广核集团则分别与捷克能源集团、罗马尼亚国家核电公司、法国电力集团等签订了合作协议。

据测算,每出口1台核电机组需要8万余台套设备,200余家企业参与制造和建设,可创造约15万个就业机会,单台机组投资约300亿元。若以单台机组投资100亿元至200亿元保守估计,30台机组将直接产生3000亿元至6000亿元产值。

核电的2022年将是怎样的?采访中,“老核电人”戴金华给出了他的判断:“一是将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向积极有序发展的新阶段转变;二是科技创新将进一步增强核能产业自立自强能力;三是核能产业链供应链将更加均衡全面发展;四是核技术应用在抗疫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将发挥更大潜力。”

在其看来,核电装备关键设备、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等取得重要突破,核能在工业供汽、海水淡化、制氢、核动力民用船舶、同位素生产等方面拓展更多应用领域,以及核能数字化智能化发展速度加快,既是行业的可期未来,也是发展的必由之路。

鄂尔多斯市能源产业走向升级蝶变新路!
#鄂尔多斯本地资讯权威发布#
过了“腊八”就是年。伴随着新年的脚步,记者走进准格尔旗准格尔经济开发区,在内蒙古铁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5G无人驾驶新能源车项目建设现场看到:一条崭新的智能化生产线已经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2台崭新的纯电动无人驾驶矿用车,已经登场亮相。

“ 5G无人驾驶新能源矿用车项目总投资10亿元, 项目投产后,能够有效实现节能减排降耗,同时有效解决了露天煤矿招工难、用工难和安全问题。我们的5G无人驾驶加新能源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未来的市场前景将会非常广阔。”1月11日,内蒙古铁辰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崔文玉介绍说。

这是鄂尔多斯市转型发展破题起势的具体实践。

2021年9月24日,中国共产党鄂尔多斯市第五次代表大会召开,提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利用型、循环高效型、低碳清洁型和环境治理型等碳中和产业,培育壮大“双碳”关联产业新动能,积极建设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绿色技术重要策源地。

2021年9月28日至29日,以“碳达峰·碳中和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召开。论坛吸引了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嘉宾,形成了一批务实有效的学术成果和宣言倡议,达成5项重要共识。

2021年10月12日,在“2021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上,全球首个零碳产业园——远景零碳产业园落地蒙苏经济开发区江苏产业园⋯⋯

一步一印,一印一记。回首经年,盘点来路。2021年,鄂尔多斯“绿”动山川,“绿”行大道。创新转型绿色发展,掀开春天的华章,擂响奋进的鼓点。这是鄂尔多斯推动构建全产业“绿链”的写实之笔,也是全力向“绿”而行的铿锵步履。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开启了中国“双碳”新征程元年。

鄂尔多斯御风而上,逐光而行,围绕“双碳”打出组合拳、下好一盘棋,让“黑金”生绿,让产业变“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思路更加清晰,目标更加鲜明。

鄂尔多斯紧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带来的发展机遇,以能源结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以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千亿有效投资、千亿实力旗区、千亿产值园区为支撑,多点多极协同发力,推动新能源产业“风光氢储车”全链条发展,远景、协鑫、国鸿氢能、上汽红岩等产业链企业项目落地开工,非煤业加值同比增长9.5%,形成资源型城市绿色低碳转型新路径。

绿色低碳,科技先行。鄂尔多斯以科技创新驱动为“引擎”,助力绿色低碳开足马力。出台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举措,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立科研项目“揭榜挂帅”工作机制,实施高新区提质进位、研发投入攻坚、规上企业“三清零”、科技型企业“双倍增”等四大科技专项行动。2021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9家、“三清零”规上企业40家,科技创新活力持续进发。

在鄂尔多斯,“双碳”背后的绿色发展,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能源结构的多维提升,能源产业的升级蝶变。

2021年10月10日,在鄂尔多斯市举行的落实国家煤炭增产保供任务中长期合同签订仪式上,鄂尔多斯市40家煤炭企业与对口保供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天津市等18个省区市,63家煤炭企业与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6个区内盟市分别签订了四季度煤炭中长期保供合同,15家煤炭企业与鄂尔多斯市5个旗区分别签订了冬季取暖用煤保供协议。

一份份协议的背后,是鄂尔多斯市作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切实承担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政治担当;一辆辆保供运输车辆驶向全国,是鄂尔多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深入挖潜增产,全力以赴促生产、稳运行、增供应、保安全,推动煤炭产能释放的实干行动;一次次主动下调价格,是鄂尔多斯缓解全国煤炭供需矛盾、稳定煤炭价格、促进煤炭行业健康发展、确保民众安全温暖过冬的“国之大者”情怀。

鄂尔多斯以一市之力保障了全国18个省市的煤炭供应,煤炭销量达7.2亿吨,创历史新高,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大贡献。

这份成绩单,是鄂尔多斯全力推动5G技术入矿、打造智慧矿山、绿色矿山的“显证”。2021年,全市新建成62座绿色矿山。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绿色矿山171个。其中,21个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150个纳入自治区绿色矿山名录,占全区已建成的35%,位居全区第一。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

“双碳”一键启动,为鄂尔多斯打开了新“窗口”,一揽子新的经济增长极纷纷“跳出”。

2021年,全市经济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千亿实力旗区和千亿产值园区发展形成竞相进位的生动局面,准格尔旗经济总量、鄂托克旗经济开发区产值率先超过千亿。鄂尔多斯当好全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火车头”,动力更强,后劲更足。

而随着能耗双碳指标实现“双绿”,“鄂尔多斯绿”底色更浓,成色更纯。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7.3%,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稳定在50%左右,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5.8%。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在鄂尔多斯落地开花,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鄂尔多斯硕果累累。

春天不语,已在路上。鄂尔多斯也已经开始在“双碳”上精耕细作,抢抓独特的资源优势、土地优势、通道优势、消纳优势和距受端市场近的优势,加快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沿着产业门类推进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形成越往下细分占比越高的产业门类结构,加快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局面;按照自治区“两个率先、两个超过”的目标要求,统筹推进“风光氢储车”新能源全产业链发展;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上下游全链条一体发展的新格局,推动产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踔厉奋发正当时,笃行不怠勇争先。以“绿”为向,向“绿”奋进,加快建设“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先行区,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鄂尔多斯兵不卸甲,全面开拔。

来源:内蒙古日报(作者:王玉琢、张晓艳) https://t.cn/R2WxogK

邵宇、陈达飞丨惊险一跃:创新与世界经济的起飞(2万字长文)

来源:一瓣
文 | 邵宇、陈达飞 (邵宇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陈达飞为东方证券博士后工作站主管、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

摘要:相对于亿万年的人类史而言,两百多年的现代经济发展史如白驹过隙。人类实现这“惊险一跃”的根本原因在于创新,它同样也是各国经济起飞、可持续发展或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根本原因。1978年是中国经济起飞的重要节点,中国从自力更生走向改革开放。开放本身就是改革的重要议程,这集中体现在知识和创新向中国的外溢。通过“干中学”,“后发优势”的潜力得以发挥。从供给侧分解经济增长可知,中国GDP增长率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率高度一致,从上世纪末到2008年,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持续抬升,在劳动生产率中的贡献也越来越高。但2008年之后,TFP增速显著下行,2012年来持续运行在低位。这是中国经济增长持续下行的重要解释,也是2015年开始推动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背景。由于人口“大逆转”是不可逆的,资本边际生产率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中国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就是如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不仅要求中国继续吸收世界前沿技术,更为重要的是从引进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两套不同的路径所要求的创新系统是不一样的,自主创新对于市场机制的要求更加完善,这其中就包括资本市场制度。此外,增加研发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投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完善专利制度,反垄断以保障市场竞争秩序等政策都是题中之意。

关键词:现代经济;经济长波;引进创新;自主创新;后发优势;资本市场

邵宇为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总裁助理;陈达飞为东方证券宏观研究员、博士后工作站主管、财富研究中心总经理。

本文为专题第一部分。

一、引言

一个社会,如果不再关心自己的既往进步,不久之后将会失去自己能够在未来进步的信念。[1]两百多年来,史学家们始终在追问:现代经济增长是如何开始的?[2]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的“分流”,以及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增长的差异如何解释?后发国家如何才能向发达国家靠拢?答案是:自主创新和创新的扩散(及其引发的产业革命)。

创新[3]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分野[4],是社会“富裕的杠杆”[5],也是导致东西方“大分流”[6]的驱动力量。在库茨涅兹(Simon Kuznets)定义的“现代经济增长(Modern Economic Growth)中,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必要条件之一[7]。创新理论的集大成者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就是创新驱动的经济演化——“创造性破坏”(creative destruction),而企业家的职能就是推动创新。所以,创新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

18世纪中叶以前,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停滞期,经济平均增速约为零。截止到1700年,全球总人口约6亿,从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1700年,年均增速仅为0.04%[8](图1)。直到英国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才摆脱李嘉图“土地报酬递减论”和“马尔萨斯人口论”幽灵,打破规模报酬递减与人口指数增长的恶性循环。全球人口年增长率在二战后婴儿潮高峰期时(1963年)达到了2.2%,目前仍维持在1%以上。联合国预测,至2100年,全球人口增长率会下降到0.1%。然而,这是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的结果,与前现代社会中的高生育率和高死亡率得到的低增长率有显著差别。被称之为“人类社会总决算”[9]的平均寿命和寿命的基尼系数均显示(Peltzman,2009),现代经济增长带动了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图2)。

图1:世界人口数量的变化(公元前1万年-2100年)
图2: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

从千年历史长河中观察,人口、经济产出和创新的增长几乎是同步的,创新的累积略早于产出和人口。15世纪中叶谷登堡发明活字印刷术之后,印刷成本下降,书籍发行数量陡增,人类的识字率快速提升,加速了知识的扩散和思想的解放,致使工业革命之前的两百年出现了一波创新的小高潮(图3)。归根结底,创新在本质上是属于认识论的。技术变革只能通过新思想的涌现而产生(莫基尔,2008)。没有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能否成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是值得怀疑的。

图3:创新的指数增长(BC1000-2000年)

在《富裕的杠杆》一书中,莫基尔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资本存量的增加,可被定义为“索洛增长”;(2)商业扩张,如贸易的全球化,其对应着劳动分工的扩展,故被定义为“斯密增长”;(3)规模效应,可被定义为“诺斯增长”[10];(4)知识积累,包括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故被定义为“熊彼特增长”。不同类型的驱动力是相辅相成的,如商业扩张有助于实现规模效应,资本积累是技术进步的实现方式。标准宏观经济学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开始定量归因经济发展的来源——劳动投入、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TFP是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的加权平均,代表了创新。
详情链接:https://t.cn/A6xFwRT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晨读*266落叶知秋 百*皆休~8月7日立秋秋 就也 成就万物也~我们这一年的喜 怒哀乐也开始了了分明此轮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阳明燥金金气一起杀气就重而今年下半
  • 如下图所示:二、分配规则云联惠平台将营收的16%消费创业共享金(平台服务费)再次分配给参与平台建设的消费者、商家和推广者,所采用的是“收付同源,以收定支”单笔经
  • 深海渔农|愈你对话​​​​​​​​​​​​​​​​​​​​​​​​​​​​​​​​​来来去去的人,多多少少的爱, 世事变迁, 真正的通透,是自律且自爱,
  • 每个人,都沿着不同的轨道在活着,人生是一趟单程车,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善待自己,珍惜今天,期待明天。一个善良的人,就像一盏明灯,既照亮了周围的人,也温暖了自
  • 此帖发布后,将对超话内的相似话题帖移至碎碎念#娜俊[超话]# 《仲夏海》06-补爱打架的坏蛋娜娜&纯良美术生俊尼因为微不足道的原因一发不可收拾爱上娜娜的
  • 據知情人士說:「其實樂小姐一路都好想嘉穎返嚟拍劇,今次畀嘅酬勞都高過以前好多,加上近期 TVB有唔少破格嘅劇集,嘉穎對再拍劇都好有信心,今次更加係首次演出醫生角
  • #昆铁一线风采# #最美昆明铁路人# 广通工电段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巾帼,却从不让须眉。在奋战四季度,确保大临线开通中,她们把美献给了安全生产,是最美的风景线。
  • 有事做,凭自己的能力生存于世,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有人爱,让自己的灵魂有一个归属,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有所期待,让自己对生活保持热情和希望,充满向上的力量。这个
  • 1⃣️是考虑到这个需要的摊位小(即使有人赶也跑得快2⃣️是考虑到所需材料也就面包还有矿泉水,即使卖不掉自己也能吃,大不了贴个油费 一个人去摆摊还是比较怵的,找
  • …“普通人,也会有闪闪发光的时候” 上映即爆满,10天20亿,真不是一般影片能做到。 以前港剧的喜剧影片我们都非常喜欢看,那是因为内地的搞笑喜剧电影比较少,
  • 其實,喜歡一個人真的和年齡沒有關繫,我想如若早些遇見,就可以以更多的溫柔相待,而不只是悵惘;赴青春韶華,在腦中描摹你年輕時的眉眼,而不是一次次地把相遇當作別離。
  • #每日一善[超话]##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指路不吞必回】 帮助别人是一种高尚的美,而一个大集体就是用这种美构成的。一个集体如果拥有这样的美,那它一定是一
  • 从网友们分享的画面中可以看到,在具俊晔的餐厅里处处都是大S的照片,有些只是拍个大团照,都可以发现具俊晔与大S的照片比邻而居,甚至连前往卫生间的路上都有大S时尚的
  • #壁纸君唉[超话]##superjunior[超话]##super junior##东方神起##东方神起[超话]#朴正洙(利特)、金希澈、韩庚、金钟云(艺声)、
  • #阳光信用[超话]#[太阳]#阳光信用# [太阳]#每日一善# 心若年轻,岁月不老,那些偷偷溜走的时光,沧桑了我们的容颜,却丰盈了我们的人生,即使青春不再,纵然
  • 4⃣️负责到底,不因怀孕结婚换城市出国等理由弃养或者转送5⃣️需宠物医院预存绝育费用,或预交押金(约500元,绝育后全退)有意请戳v: 503256100 请注
  • 面对那么多热烈的爱意,可能你会有点想哭吧…我们秀啊永远是这样真诚温暖的人,努力地仰起头让眼泪倒流,展现给大家的又是融化一切的笑容,有时我会认为你永远开心坚强,如
  • [鼓掌][微笑][微笑][鼓掌][微笑]If you would be loved, love, and be loveable 如果你想要被爱,就要去爱,并要
  • #别的电波#幻想大事件|老年之歌周末深夜发生的一个故事,诞生了今天的主题。本期主播:直立猿(@yangzijiangosc )、韩队、三叔(@哈根达斯佛 )、泡
  • 当然要直接申请硕士也可以,有学位证可以试试考文垂和布鲁内尔。[微风] 主页君建议:同学仍然在努力自考,可见是想不断提升的,Top Up对你更适合一点,因为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