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简阳##简阳美好生活# 【简阳紧盯监督重点,以强有力举措护航乡村振兴!】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监督。简阳市是成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主阵地,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区域。2021年,随着脱贫摘帽任务的全面完成,为避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不畅,简阳市纪委监委立足职能职责,在监督上持续加压,紧盯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这个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道路畅通等方面,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不正之风,促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取得实效。

以“小切口”破题,持续跟踪推动解决问题

“驻村干部还会继续选派不,农技员还会定期给我们指导吗?”“我们农云村现在种植了大量柑橘,如何更好地在网上或者线下销售?”

今年9月,简阳市纪委监委在禾丰镇农云村举行了一场“坝坝会”。针对产业发展,镇村干部和村民共同出谋划策,不断碰撞出“火花”。一个多小时的“坝坝会”不仅收集了很多“金点子”,更让村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已退出的贫困村对技术帮扶的需求较大,但脱贫攻坚结束后,随着驻村农技员的撤出,单纯依托群众自身发展产业的后劲不足,群众持续增收缺乏保障。”

简阳市纪委监委调研组重点了解全市贫困村脱贫摘帽后“四不摘”以及建立防止返贫动态监测等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向简阳市委巡察办、市发改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乡村振兴局)等10个部门(单位)印发《工作提示》,持续跟踪推动问题解决。

专项监督不仅体现在发现问题、查处问题上,更应该体现在治理薄弱环节、推动建章立制保长效上。针对收集到的衔接机制缺乏、上级指导性文件制度少等问题,简阳市纪委监委推动相关部门加快出台了《简阳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5)》《简阳市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分工方案》等系列文件,细化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工作方案、脱贫后评估等措施。

同时,简阳市纪委监委坚持以“小切口”破题,自下而上,从镇(街道)、村(社区)干部的真实感受出发,查找职能部门将自身权责事项派交镇(街道)、村(社区)承担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过渡期政策断档、政策空白等突出问题,一一推动解决。今年以来,共查处工程验收不认真、工程质量不合格等案件4件12人。

强化集体“三资”提级监督,推动基层“微权力”阳光规范运行

“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纪委监委是如何监督的呢?”

“我们构建了‘市镇村’三级联动监督体系,划定阶段性和日常监督重点,加强统筹联动凝聚监督合力,确保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

“村里的钱花了多少,是不是及时公示了,哪个负责监管?”

“村里的大事小事不仅要提前公布表决时间、地点和议题,还要公示表决结果。我们纪检监察机构持续把监督贯穿基层民主议事、村务、财务公开各环节,推动基层‘微权力’阳光规范运行。”
......

这是简阳市纪委监委采用监督下沉方式,在宏缘镇大堰村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提级监督时的一段对话。

2021年,简阳市纪委监委梳理了近年来村组干部违规违纪情况,针对“三务”不公开、“三资”管理不规范较为突出的现象,组建了2个课题组分赴农业农村、财政等部门,摸清涉农项目和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形成了《关于提升农业项目实施和监管质效的报告》专报简阳市委,推动全市上下形成整体思维、产生合力效应。

同时,简阳市纪委监委将“三资”提级监督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1+N”督查工作要点,并采用“1个领导班子成员+1个纪检监察室+若干派驻纪检监察组或镇(街道)纪(工)委”的方式,整合机关纪检监察室、派驻机构和乡镇纪委监察办三方力量,统筹组织村(社区)纪检委员开展交叉监督。截至目前,共发现代理记账不规范、培训开展不及时、管理不到位等问题12个,及时督促整改跟踪问效。

“村(社区)体制机制改革后,资金划分、收益分配、账套合并、账务调整等矛盾更加突出,特别是村(社区)书记、主任‘一肩挑’后,农村‘三资’支配权力更加集中,权力运行风险也增大了。”简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相关部门,结合《成都市加强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激励办法(试行)》和开展提级监督的相关要求,探索实现有效监督的方法和路径,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这个路面以前像麻子一样,到处坑坑洼洼,现在终于整好了,我们出行就方便多了......”镇金镇南山坳的村民们看到焕然一新的“简仁路”后说道。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该路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很多地方坑洼不平,给当地群众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

出行道路不畅,堵的是群众的心。简阳市纪委监委经走访调研发现,原来该路段常年有搞建设、拉土方的大车经过,长时间的碾压破坏了路面,导致道路坑洼不平。期间,简阳市交通局也进行过多次道路养护,但都是修修补补,过不了多久又变得坑坑洼洼,没有彻底解决困扰群众的出行问题。

“这条路前前后后维修了好几次,严重影响了产业发展和百姓出行,当地企业、周边群众多次反映,为何就是修不好?”在开展“为幸福发声·让群众有感”专项行动中,简阳市纪委监委发现,相关职能部门上前一步、主动担当的工作劲头还不够,需要打通问题“中梗阻”,厘清相关职能部门职责,建立起全链条协作配合机制。随即,简阳市纪委监委召集交通部门、属地政府和群众代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商解决方案。经过研究讨论,简阳市交通局计划投入380余万元资金,重新对该路段进行彻底整修。目前,该路段已完成通车,极大方便了当地群众出行。

推动“简仁路”维修整治是简阳市纪委监委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一个缩影。为避免走访收集问题“一收了之”等情况发生,简阳市纪委监委建立了“诉求清单”台账,做到“每周汇总、每月督办、每季回访”,确保意见建议高质量办理。截至目前,共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96个,点对点反馈至22个相关责任单位,已推动解决67个。

#茶文化[超话]#
【芸溪分享】·

武夷岩茶为什么要焙火?

岩茶生产加工的特点是季节性生产,常年销售。鲜叶采下来制成的毛茶不耐储存,必须进行精制阶段的焙火。在焙火过程中,长时间的热化作用使物质转化,这些物质不仅直接参与香味的构成,进一步熟化、纯化香味,使岩茶各品种的各类香型趋于清晰、优雅、高扬。滋味趋向浓醇、浓厚。岩茶品质得以稳定且耐储存,便于常年销售。

【建一个基地 富一方百姓 农业园区里奏响“致富曲”】

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一角。记者 严华峰 钱栩 王德

种薯繁育大棚。(新华社图片)

金秋时节,凉山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站在布拖县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水肥一体控制中心的观景台上,3300亩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尽收眼底。

基地里机械轰鸣、人头攒动,这是属于秋收独有的、充满着喜悦的繁忙。

从观景台上往下望,一排写有“建设育种制种基地,培育现代种业园区”的标语矗立在基地中央,格外显眼。记者从工作人员的介绍中了解到,目前,这里已经是全省最大的现代化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之一。

据了解,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19年被评为州级现代农业园区、全省首批研学旅行基地;2020年成为州级重点龙头企业、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全省首批科技示范农场;2021年6月,园区作为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现场推进会主要参观点位和接待基地,受到与会领导高度评价。目前,园区正向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目标奋力冲刺。

除了这些响亮的名头,在周边百姓的心里,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还是他们务工增收的“聚财宝地”。

村民门口就业实现增收

布拖县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落实江油市、布拖县两地党委政府扶贫攻坚对口协作战略部署的重点产业项目,由江油农投与布拖农投共同组建的布拖县布江蜀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建设和运营管理。

园区聚焦打造集育种、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马铃薯全产业链目标,着力打造集马铃薯组织培养、雾培基质原原种繁育、原种扩繁、生产种扩繁于一体的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3300亩的基地由“三基地、两地块”构成,其中马铃薯原种扩繁基地、生产种扩繁基地、商品薯种植基地各占1000亩;100亩省农科院、四川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地块;200亩的桃树、李树、樱桃、金丝皇菊等新品种地块。

每年的2月底至9月中旬是马铃薯种植与收成期,在这段时间,基地用工量大,附近的村民可以在家门口挣上一笔“闲时财”。

“把菜苗拿点到这边来。”

“来,搭把手,我把这袋洋芋背到车上去。”9月下旬,记者在园区中看到,此时基地里的马铃薯脱毒种薯收获已接近尾声,新一轮蔬菜轮播正在进行。

在基地里,村民们有的在种植蔬菜,有的在挖拾马铃薯,大家分工明确,有说有笑,忙得不亦乐乎。

“为了探索马铃薯——蔬菜的轮作方式,布拖马铃薯科技小院牵头,因地制宜,探索引进了15种秋冬蔬菜。前期实验显示,土豆可以与奶白菜、上海青进行轮作,目前在基地里就种了这两个品种。”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副总经理范强说道。

通过不间断轮作,不仅提高了土地使用效能,实现四季生金,还让附近的村民有工可做、有钱可赚。“收完马铃薯就种植高山蔬菜,不会让土地闲置。”范强笑着说,来这里务工的群众也是一样,只要想干,一年四季都能有活儿干、有钱赚。

在基地里务工的人员,都是附近的村民,除了农机驾驶员,其余以妇女为主,她们年龄最大的60岁左右,小的20余岁,大多没有读过书,所以会说汉语的较少。

“年纪大了,又说不来汉语,去外出打工也没人要。”

“在这里打工挺好,一起干活的人好多都是熟人,大家有说有笑,干起活来也就不累了。”

“虽然一天挣的钱不多,但就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到家庭,‘呵吉呵’(很好)。”

……

记者在园区的用工需求表上看到,务工人员在园区里务工的天数都不尽相同,有5天的、有14天半的、有21天的,由于务工时间相对灵活,村民们平日自己家里有农活就各忙各的,等闲暇时园区有活干就去打几天零工。

“能照顾家,还能挣钱。”这是在园区里务工的村民们最满意的。

园区产业提升了当地村民的民生福祉,乡村振兴路上响起地方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致富曲”。

据了解,园区占地面积3300亩中,其中流转当地村民的土地2800亩,每年群众土地流转收入达224万元。另外,园区每年可创造固定就业机会约300人,临时性就业机会约30000人次,全年累计就业支出费用达1700余万元。

这些就业机会,不仅让附近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还拓宽了脱贫户以及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经济收入来源。

易地搬迁居民实现安居

让易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

布拖县依撒社区是凉山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从大山深处搬到了集中安置点,远离了承包地,脱离了农业生产,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忐忑、乡愁、期望,诸多情绪交织于心里。在一个全新的环境,怎样安身立命、怎样生活得更好,是当地政府和搬迁群众心头的“心结”。

为了让搬迁户实现从“忧居”到“优居”,布拖县依撒社区通过技能培训再就业、东西部协作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招聘、扶贫车间和配套产业招工、商铺出租经商等多方式、多渠道稳定提高搬迁群众收入。而布江蜀丰公司作为地方的龙头企业,按照布拖县委、县政府具体实施的“联农带农、助农增收”机制,主动作为,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安置点搬迁户实现就业增收的问题。

据介绍,依撒社区常年在园区固定务工的居民有68人,每年人均增收3.4万元;依撒社区季节性用工120人,按照80元/人/天劳务费标准,每年务工时间3个月,季节性务工劳务总收入将突破86.4万元,人均增收7200元。

“安逸得很,离家也近,中午休息两个小时,还可以回家给娃娃和老人做饭。我平时只要有时间都到这里来打零工,一天轻轻松松就能赚70元,有时加班还能多挣点。”今年28岁的土比王英是从俄里坪乡海特苦村搬迁到依沙社区的居民,她一边熟练地种菜一边笑着说:“我丈夫在外地打工,我平时除了接送孩子读书外,就在园区里务工,一举两得。”

除此之外,马铃薯产业还带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据悉,园区吸纳4个乡镇12个村“补”改“投”资金1120万元,预计年底分红46.06万元,盈利后按照纯利润的10%进行二次分红,其中马铃薯精深加工厂吸纳依撒社区及其他8个易地搬迁村“补”改“投”资金500万元,预计年底分红22.5万元,人均分红109元。

此外,园区中的加工厂还可以解决固定劳务用工110人,除专业技术岗位外,90%左右的普工是布拖县本地人员,其中依撒社区占60%左右。

建一个基地,兴一项产业,活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

依托布江蜀丰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不仅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和附近村民就业增收,同时为布拖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记者 严华峰 钱栩 王德)
https://t.cn/A6x9g9yi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华仔确诊流感取消演唱会,流感肆虐的季节如何保护宝宝?
  • 律师称蒋劲夫被释放,不会再被检方起诉
  • 毒死260只鸟类,背后内幕让人惊讶
  • 10岁女童疑被批评后自杀,事件背后究竟是谁之过?
  • 厉害了.某公司特等奖带薪假1年 网友:好鸡贼的“有效期
  • 看不下去了!儿子被嘘辱骂,莱昂纳德妈妈和马刺球迷发生冲突
  • 崔雪莉回怼恶评什么情况,详细经过曝光派对画面尺度大,难怪!
  • 不给力,罚三万!深圳开出首例网吧场所控烟罚单
  • 伊能静谈婚变原因 结婚时“还在伤痛里”
  • 色情暴力谣言恶搞等12类有害网络信息遭"围堵"
  • 潘玮柏传即将结婚?潘爸爸爆料,没想到准新娘是她!
  • 印度再次推迟探月,多年负责人已辞职
  • 小吴拍摄时尚大片!甚至...看起来还有点帅是怎么回事?
  • 广西一男子被流浪狗咬伤致死,喂食者被判赔6万多…
  • "表面亲戚"蹿红 这样的亲戚实在让人有点心凉
  • 男子霸座乘客脑袋 这是怎么一回事?最后该男子低头认错
  • 华为Twitter事故处罚结果已出!当事人降职减薪,一年内不能翻身
  • 车子没座位欧阳娜娜坐后备箱,网友:暖心女神,真懂事啊!
  • 小米折叠屏手机曝光:双折设计 或将1月10日发布!
  • 村民吃庖汤肉身亡 因聚会喝酒身亡,法院这样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