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济学很重要# 人人都是提概念的好手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提过一个概念,叫“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它说的是适用个体的陈述,不一定适用于全局。

举个很直观的例子,内卷,百度百科将其定义为,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

这个现状,袭击高校,袭击行业,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对个体的发展或许有利也或许带来损害,但不敢停下来或者拐道。

这种行为模式真的适用于全体吗?

适用个体的不一定适用于全体。
(提高成绩还是提高分数线?)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时候,真的存在确定的“大多数人的利益”吗?

当被问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取舍时,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承认更倾向于人利益。但是历史清楚表明,不论是先天还是后天因素所致,都会把个人利益摆在最前面。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是坏人,我们不过是有血有肉的人而已。

资源是有限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了解一点经济学是有好处的。

✍️
没有消费就没有生产
唯有改变需求侧的收入结构
供给侧中,产能过剩,资源浪费才可得以解决

所以,华云模式就是通过创新型消费,通过人人可为的日常消费,让消费终端参与利润分配,达到在消费中赚钱,在消费中把家里的消费日变为金山银山,这就是消费优化内需体系,完美持续持久释放内生动力,从而激活整个商业产业链条,促进五方共赢良性循环,为共同富裕 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先机,重塑商业规则和世界格局,实现劳动与服务创造价值,体现社会主义人民当家做主的核心价值观!

【桑兵:大众时代的小众读书法】
治学首要在于读书,不要以找材料的态度读书,而应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种类型的材料。

所谓以读书的态度看各类材料,首先,治学必须经过放眼读书的阶段,不预设藩篱,尽量不受现在分科的局限以及后人成见的制约,不以分科的眼光看待所谓专门史的界域,不以后出的观念生出专题的问题意识,努力把握学问的基本和大体及其渊源流变。

不读书而治专题研究的流弊之一,就是专而偏,误以当时的系统为历来的系统。所谓研究历史学术文化,实际上是按照后来的架构重新条理解读。抗战结束后,有学人针对当时学界的流弊指出:“晚近治史者,喜称专家。凡治某朝者,即只知某朝之一二事物,而不识某朝一代制度所以损益及其演变之故,其著述论证,多所附会穿凿”。后来钱穆进一步批评道:“民国以来,中国学术界分门别类,务为专家,与中国传统通人通儒之学大相违异。循至返读古籍,格不相入。此其影响将来学术之发展实大。”主张以既有的分科门类,参融旧籍,求其会通。时过境迁,风气流转,专家先是成为学界的尊称,继而畸变为坊间的调侃,影响学术事业何止是大而已。分科教育之下,未经放眼读书,则起步阶段已经偏于一端。不要说放不进学科体系的经学无从解读(望文生义的门外文谈不在考虑之列),即使近代经过对应重新条理的文史哲等科,若是按照今日通行的分界观念,不仅所读之书大为局限,解读之法更是格义附会,越有条理,去古人真相越远。

“学问必先通晓前人之大体,必当知前人所已知,必先对此门类之知识有宽博成系统之认识。然后可以进而为窄而深之研讨,可以继续发现前人所未知”。而要做到这一层,必须放眼读书。这虽然与现时的教育体制及知识系统不无矛盾,很难在上学阶段实现,至少应在毕业之后努力设法弥补。否则终身参野狐禅,很难踏上正轨,登堂入室。治学不读书而一味找材料,只由教科书接受一些常识套话,就进入细小的专题研究,不知前人大体和已知,守成尚且力有不逮,又迫于环境,急于创新超越,凭借翻译介绍的域外义理或讲座讲坛等耳学零碎,追逐新奇,道听途说,横逸斜出。所谓创新,难免无知者无畏。如果只是为了写书而翻书,等于不读书一味找材料。而做什么只看什么,所写不出所读范围,著书不是所知的冰山一角,而将内囊尽了上来,犹如日暮时分盲人骑瞎马行险道,实在是万分危险的事。

其次,应读书以发现问题,不要悬问题以觅材料。否则先入为主,难免偏蔽。不读书而做学问,所研究的问题只能依靠后来预设,治学的顺序前后颠倒,先有论点,再找论据。不仅问题本身或非前人所有,或为自己生造,挑选、取舍和使用材料往往演变成为预设的观念填充作注,而不会从文献中读出历史本相,用事实说话,顺时序地重现史事的发生、联系及其演化。由于读不懂前人著述的意思,便以为前人无意思,总是要将各种文本史事原有的时空联系割裂,打乱成为任意取舍的材料,以便纳入后设的框架,曲解附会。如果遵循固有联系,则反而无法连缀,不能通解。就所撰写的文字看,似乎前后照应,自圆其说,实则断章取义,削足适履。即使稍高明者,能够言出有据,面对材料史事的繁杂,也很难入木三分,力透纸背,容易误入前人所设陷阱而不自知。如此这般被构建出来的历史,自然不可能呈现历史的本相,只能流于作者自己的思想史。所以王国维说:“宜由细心苦读以发现问题,不宜悬问题以觅材料”。

读书以发现问题,所要发现的主要不是书的问题,而是研究对象的事实问题。不要仅仅限于读书得间,一味找漏洞钻空子,而应关注历史发展变化的枢纽大节和线索脉络。最好同时关注多个问题,不要终生固守一个方面甚至孤立的一点。

不读书而只是找材料,必然有材料范围难以捉摸的问题,细分化并不能解决史料边际无从把握的困惑,再小的题目,也很难穷尽史料。以索引找资料,则会遗漏大量从题目、关键词不可见的重要史料。况且关键与否,也要出自泛读博览,而不能单凭后设。因为不知研究对象的范围,也就难以把握所治专题的史料边际及其关联度究竟何在。由此出现相反相同的两种情形,或是动手动脚找不到材料(实则往往视而不见),或材料太多而不能驾驭。犹如秉烛夜行,灯下黑与不远见均不可免。于是研究一个题目究竟要掌握材料到何种程度方可出手,而且能够保证大体不错,将来材料进一步发掘披露,可以补充,可以局部调整,甚至可以个别细节正误,但基本的判断和用力的方向大致正确,后续研究只是加强,而不至于颠覆已有结论,而且所论不仅仅是发表见仁见智的议论,便成为难以拿捏捉摸的普遍难题,也是史学艺术一面的奥妙所在。不能掌握书的规模条理脉络而专题治学,无异于学术上的冒险赌博,成败只能听天由命。

其三,熟读基本书,熟悉旧材料,才能有效运用新材料。近代以来,提倡扩张史料而不读书的流弊之一,是人所共知的书都不看,一心只找前人未见书。殊不知不熟悉旧材料,则不可能恰当地利用新材料。结果往往问题和材料就在眼前,却视而不见,就算找到前人未见的材料,因为不知大体全局,也无法认识得当,只能望文生义、穿凿附会,导致研究流于凿空蹈隙。虽然看似有扩张领域之利,其实不过是图立说容易之便。

片面强调以新材料研究新问题,不读书而一味扩张材料,造成对资料的迷信和垄断,产生两种看似相反而实相同的偏颇,一是不看身边易见书,专找人所不见的材料,不知历史的大体已在一般书中,熟悉旧材料,才能恰当解读新材料;二是过度依赖材料的独占,只看自己拥有的秘笈,不与其他资料比勘互证。如果研究某人某事只看直接资料,以其人的所见所知为全部事实,等于以其是非为是非。或以某一类资料为直接可信,以为材料即事实,于是只看这类材料,甚至排斥其他资料,不能相互参证,非但事倍功半,也容易错解误判。而在打洞式的专题研究之下,学术成果很难被重新验证,使得不读书但找材料,用看得到来掩饰读不懂的偏向不断加剧。今人能够看到的文献远过于前人,而读懂文献的能力则远不及前人。于是价值越高的史料,因为愈是难读,利用者反而愈少,即使查阅,也只是从中挑选自以为“看懂”的东西。正因为找不到看不全弄不懂,研究者干脆不顾史料的全体、异例及反证,敢于断章取义,强材料以就我,以举例为归纳,凿空逞臆,轻率立论。不读书而只是动手动脚找材料,“上穷碧落下黄泉”的结果,自然是“两处茫茫皆不见”。

其四,应如严耕望所说,治学要读人人常见之书,说人人不常说的话。此意与黄侃所说发现与发明有异曲同工之妙。1930年,留学北京大学的吉川幸次郎专程到金陵拜访黄侃,后者针对学界的时趋,“诰以治学之法曰:‘所贵乎学者,在乎发明,不在乎发见。今发见之学行,而发明之学替矣。”此说可以吉川本人的亲身经历为证。吉川在北京期间,对于《经典释文》中“释旧作某”的含义百思不得其解,先后请教过包括章门弟子在内的诸多先生,均不得要领。而与黄侃见面时,一提及此,黄侃便立即指示此处是夹入了宋人的校语。闻言之下豁然开朗的吉川觉得第一次遇到真正的学者。对于一味追求发现新材料的学术趋向,哪怕是各方一致赞誉有加的王国维,黄侃也予以尖锐批评。1928年6月18日,他在日记中写道:“国维少不好读注疏,中年乃治经,仓皇立说,挟其辩给,以眩耀后生,非独一事之误而已。始西域出汉晋简纸,鸣沙石室发得臧书,洹上掊获龟甲有文字,清亡而内阁档案散落于外,诸言小学、校勘、地理、近世史事者,以为忽得异境,可陵傲前人,辐辏于斯,而国维幸得先见。……要之经史正文忽略不讲,而希冀发见新知以掩前古儒先,自矜曰:我不为古人奴,六经注我。此近日风气所趋,世或以整理国故之名予之,悬牛头,卖马脯,举秀才,不知书,信在于今矣。”并进而评判道:“近世之学,沟沈优而释滞拙,翻案出奇更拙。”发明是接着说,发现则容易流于对着干,温故知新与不破不立,虽然在近代学术发展史上都有所贡献,毕竟高下有别。

将重心由找材料转向读书,由看得到转向读得懂,改变以外国义理为准则的趋向,由借助外力条理材料转向理解文本史事的本意本相,通过比较而近真并得其头绪,透过表象探究史事背后的内在联系,以免进一步误读错解前人言行。如此,解读文本,重现史事,才能领会本意,查知本相,得其所哉,立于不败之地,从而改善提升近代中国研究的格局与水准。

本文原载于《学术研究》2013年第11期,转引自“墨香学术”公众号,旨在知识分享,如有侵权,敬请联系删除。转引自:墨香学术 春雨经典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现在番禺警方是彻底摆烂了,每天面对蜂蛹而进的受害者的电话问到这个不公不义的定性问题支支吾吾,说受害者可以保留意见,就是不纠正错误,其他地区如宜昌市,湖北市,贵州
  • 一样的:三观,家庭背景,生活环境,一样的爱好:爱运动,会支持彼此工作,提供某些事务的见解,互相扶持理解。[并不简单][并不简单]#恋爱[超话]##谈恋爱##爱情
  • 六月 中 前半部分是在马尔默和隆德夏日瑞典不管去哪儿都感觉比秋冬季好‍♀️草坪上坐坐发发呆就很chill了冰美式是消暑最爱硬要脱掉个鞋子拍照片凹造型(没有啦 其
  • 自2016-2017年上一轮地产高峰之后,家电从2018-2022年都没有什么特别大的行情,仅有一些结构性行情,比如白电龙头、小家电消费等的行情。家电板块近两年
  • 今天看到了一句话:物物而不物于物大致可以理解为“见过花开就好,不必在乎花属于谁~”毕竟有些东西就是无法释怀,意难平也真的没那么容易平所以,山高路远,后会有期啦
  • 小胖子继续啃面包……大概过了3分钟,小胖子突然又说“其实我不是想陪你上班,我只是想坑妈!我又问“今天有针了,终于可以打了,你开不开心?
  • みんなエール送っといてじゃあまたね#特急りゅちぇ号和高恭喝了同个咖啡店的热燕麦奶拿铁两个人袋子拿的是一样的买的饮品也是一样的是偶然的同款很开心开始玩游戏了找大桥
  • 如今司空见惯的博物馆据说产生于18世纪,西方国家突然流行将一批富人收藏的文物收拢来供大众观赏,各地各大学都兴造起博物馆,不管自己有没有文物可展览。与博物馆的兴起
  • 今天整理了一部分眼影,下次整理单色眼影的时候再安利一下图1是我目前最喜欢用的眼影,Natasha和香奈儿的眼影我最喜欢了,打算之后多入香奈儿眼影,颜色也很好看图
  • ​​​ ​​​ ​​​ ​​​ ​​​ ​​​ ​​​ ​​​ ​​​ ​​​ #成都合租[超话]#【1号3号线 电梯单间 带阳台 昭觉
  • ”我时常抱怨独自出门玩的坏处之一就是没人能给我拍好看的照片,每次游玩看到成双成对的情侣或闺蜜在认真地给对方拍照,指导对方的表情或动作,心里都会有一点点羡慕和失落
  • #绘画[超话]##零基础自学插画[超话]##插画[超话]#新课:麦刻风商业插画63节 姜一哥11-15期 Luffypig 蓉儿水彩头像 常山 周末老师 婷婷少
  • #微博公开课##芙舞[超话]##芙舞# 我们中老年人看芙舞安宥真 并不是想要图什么也不是完全为了消磨时光,我们是在追随时代的脚步展示真实的自我 记录美好的生活留
  • ”爱你的人无需表白,心是踏实而安然的,因为心能感知到,就像懂你的人不必解释,懂在心间,爱在心中如清清小溪静静流淌。其实,惟有慢下来才能悠然地看云听雨赏雪,才能见
  • 2021-06-09 不饿的我陪超饿的姐妹吃饭~因为没吃多少还付一样的人均有点忿忿不平罢了#福州美食[超话]#迟到的周记 上上周的主题是旅行现在的我身在沈阳的办
  • 可获得剧场版纪念礼装一枚2019年的伊莉雅联动活动中登场的「★5(SSR)伊莉雅斯菲尔·冯·爱因兹贝伦(Caster)」的灵衣开放权,可以在灵衣缝制处进行交换了
  • 比利时小麦,度数是4.2,所以喝起来口味特别的柔和,入口都是纯纯的啤酒花的香气,可以说是香气十足,尤其在家佐餐,真的是太棒了,小龙虾,红烧肉都是最佳拍档。东北I
  • days matter的记录总是少算了一天 实际的话今天就是200天整了 时间过得好快呀 感觉一百天才刚过不久 这就进二了 不过相同的是 这一次我和小刘还是不在
  • 小宝从出月子就开始睡整觉一晚不换 用的就是gala纸尿裤从来没有红屁股(中途想着换换其他用用 用了BBC 不知道啥原因就红屁股了 又赶紧换回gala[融化])去
  • 又是聊到口干舌燥的一晚丁亥好,土狂降,今天没那么难受,略晕下午开始好起来,就是那种整体压抑的感觉还是在,之前那木火轻松都是好久之前的事了现在依旧搞不懂我不懂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