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顶不住了,纽约华人区率先露出疲态,有钱也不买,原因竟是!

一手房(sponsor unit)是指在市场上没有交易纪录的房产,来源多是新开发建案的康斗房(condo),疫情以前,一手康斗房是纽约市房地产的热门品项。

但是纽约市现在最热闹的“唐人街”——法拉盛(Flushing),当地一手康斗房销售热度近期受到美联储升息,以及通货膨胀影响,华人房产业者认为目前的市场“带不动”,露出疲态。

法拉盛当前的房产市场退温,除了与美国经济有关,也受制于中美关系;

业者认为,只要熬过目前的国际紧张局势,法拉盛当地生活条件便利,对华人买家来说,仍是购房的一大诱因,法拉盛的房产市场仍会看俏。

法拉盛高级一手康斗房市场退烧
纽约市布碌崙不动产业者MNS Real Estate最新的第二季度报告指出,皇后区新建案的一手房交易市场,不论是销售量或是中位价,均高于上一季度,本季交易量为181套。

其中,长岛市(Long Island City,简称LIC)的新建一手康斗房销售量,超过季度交易量的7成(74.59%),大幅领先排名亚军的法拉盛(18.2%)。

LIC第二季新建康斗房价格由高级建案Skyline Tower,近320万美元一套房夺冠,但每平方呎的价格上涨幅度,则以法拉盛为最——每平方呎(PPSF)的中位价上涨32.1%,从810美元增至1,070美元,销售中位价从68万5,792美元,增长20.2%,来到75万8,596美元。

“其实(181套)不算高,Skyview(天景豪苑)当初一栋就可以卖100、200套。”

世纪房屋地产公司负责人林伟本月1日受访时表示“但(法拉盛)高级房产市场现在比较衰退。”

也由于法拉盛房产市场交易热度减低,房产业者并没有感到当地一手康斗房价格如报告显示的成长。

“我们感觉现在(法拉盛一手康斗房市场)是有点缓慢下来,带不动了。现在的经济并不强势,已经放缓了,房价跟市场有点接不上去,有市无价。”

林伟还表示买家也开始往法拉盛周边移动,“现在很多人不愿意留在法拉盛的中心,都往边缘去发展。”

以往华人买家会想要买在靠近缅街7号线地铁站的房子,但现在反而往周边的长岛、白石镇(Whitestone)移动。

林伟指出,原因有三:第一、纽约市的地税增长厉害;
第二、现在新盖房产的房价跟之前比已经偏高;

第三、疫情让买家需要有更多空间,方便他们在家工作和陪家人生活,而市区康斗房的空间较小。

虽然法拉盛的房产交易热度转凉,但是LIC的高级一手康斗房销量或许没有报告看起来“亮眼”。

林伟指出,LIC有个知名建案,“(开发商)是有自己的销售团队,但还是想高价请我们这些外围的房产经理人帮忙,这说明了建案的公寓还有剩,还没卖出去。”

买家有钱也观望、现以二手房产交易为主
法拉盛房产交易热度消退,起初受制于中美关系紧张,现在又加上美联储升息与通货膨胀,买家多抱持观望态度。

如果成交,投资型的买家又多于自住型买家。

“很多人手上有现金,但还是会等着。”

富豪地产总裁楼莉莎受访时表示“除非这个交易很好,价格低于市场,那买家就会买来投资。”

“现在有建商缺钱,房子盖不上去,会算便宜一点,才会有人买。”楼莉莎说。

此外,楼莉莎指出,她目前经手的法拉盛房产交易,以二手房产的交易为主。

一手房产热度减退,主要跟纽约政府取消税赋优惠有关。

“现在没有421a减税,加上贷款利息又贵,(一手房)市场已经没有那么热门了。”她说。

纽约市为鼓励地产商开发可负担住房,曾在1971年制定地税减免政策(421a),该政策历经多次延期、暂停,最后在今年6月15日到期,且迟迟没有替代方案。

纽约大学调查指出,纽约市2010年至2020年之间大举开发的建案多受惠于此政策。

法拉盛在食衣住行方面,不仅因为生活机能便利,而受到华人新移民青睐,外州移民在面临孩子成家立业后,各自不在同个屋檐下生活,也喜欢到法拉盛买小而美的康斗房养老。

这让楼莉莎对当地房产前景抱持正向态度,“法拉盛房地产的华人市场还是强劲”,“康斗房价格跌幅不大”。

不过,法拉盛房产业市场特殊,高度仰赖中国买家大笔资金投入买房或建设。

所以,比起美国国内经济影响,房产业者更关注未来美中局势的变化。

“还要一阵子观察看看,假如(中美关系)恶化的话,(法拉盛房产业)还是会有差。”楼莉莎说。

统一后,台湾房产如何选?

台湾省,目前3.6万平方公里,2020年台湾GDP 4.58万亿,人口2360万。这些年,网络上弥漫着嘲笑宝岛井底之蛙的各种言论,似乎在网民心目中台湾是比较落后。但实际上,当我们把台湾省的数据和大陆的城市对比一下就会发现,台湾省依然是中国经济领先的区域。虽然称为台湾省,但只有3.6万平方公里,是重庆面积的43%,而且地域内2/3都是丘陵和山地,所以我们可以把台湾省当做一个城市来比较,可以和重庆,上海比较。

重庆人口3101万,面积8.24万平方公里,GDP2.5万亿;

上海人口2490万,面积6340平方公里,GDP3.9万亿;

台湾省人口2360万,面积3.6万平方公里,GDP4.58万亿。

台湾的GDP总量和人均GDP都是超过上海的!

但问题是我们应该选择哪个城市买入呢?那就需要针对城市具体分析了。

台湾省地形非常独特,岛上有2/3的面积是丘陵和山地,东部都被中央山脉占据,所以导致人口只能集中在西部平原地带。在西部就形成了目前台湾重要的6大城市,分别是新北,台北,桃园,台中,高雄,台南。从经济上看,这6个城市就是台湾省的核心城市,我们要买房的话,应该可以从这6个城市里选择。

从人口上看,人口最多的是新北市,高达400万人口,经济上新北也是台湾省的第一名,那么经济和人口都是第一,是不是统一后,我们应该首选买新北呢?

我觉得不可以单纯因为人口和经济下定论,我们投资讲究的是成长性,我们还要考虑未来的增长空间,不能就目前台湾省的现状去刻舟求剑,因为届时统一后,人口增长问题,应该会充满变化。

当然就最近两年台湾省楼市的情况看,确实以上6个城市是表现最好,哦,还必须加上新竹,因为新竹是高科技产业的重地,台积电的大本营。新北,台北,桃园,台中,高雄,台南,新竹,这7个城市就可以纳入我们的自选目标城市。按照2021年台湾楼市的表现看,还是比较亮眼的。

台北二手房已经连续上涨,与去年比涨幅在7%左右,目前达到6.3万,而最新的新房均价已经达到7.6万/平。以上7个目标城市都全面上涨,新竹更是表现亮眼,个别新项目已经突破3.8万/平。根据上面的图表看,台北房价最贵,均价角度看,比上海还贵,但考虑到将来统一后,以我们“房住不炒”的思路来说,不会放任台北继续高房价下去的,我认为买入台北房产是有风险的。

具体哪个城市值得买?

个人认为首先会排除台北,除了上面说的,目前台北房价过高,未来统一后,应该会受到调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台北已经没有空地了。台北的地理上正好是处于北部盆地的位置,周围都是山,目前272平方公里都已建设完全了,完全没有多余空地可供开发了。要想重新开发必须要拆迁更新,但我想统一后,短期不太现实,毕竟拆迁一直以来难度太大,所以没空地,难拆迁,房价已经过高,这三点理由足以,所以我不推荐买入台北的房产。

再看新北,新北其实就是原来的台北县,他正好包围住了台北市,理论上可以把新北和台北当做一个城市。新北2052平方公里,再加上人口最多,经济也是本省第一,所以新北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区域。未来统一后,极有可能会加大新北的开发力度,因为毕竟这里距离基隆港比较近,有良好的货运条件。但对比目前3万多的单价,感觉空间是有,但不是特别的大,主要是台北盆地面积不大,面积才243平方公里,表面上新北面积大,但真正适合建设的区域并不多,我个人认为可以投资,但不是最优的选择。

其实我们如果摊开台湾省的地图就会发现,台湾省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经济圈,分别是台北经济圈,台中经济圈,台南经济圈。这三个经济圈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他们都有自己的港口,分别是台北基隆港,台中港,台南高雄港。台北经济圈,虽然强大,但是腹地小,房价也过高,我个人从投资角度,只能说不是首选。至于台南区域,高雄是台湾省南部经济中心,GDP4500亿左右,人口位列全省第三,实力强悍。但投资角度我不推荐高雄,主要原因是

1,高雄建成比较早,城市界面比较老旧,现在也很难拆迁;

2,台南是sl大本营,难免有心理距离;

3,高雄距离大陆是三大经济圈里最远的,建跨海大桥的成本过高,未来不好直接连通;

4,产业老旧落后,相对于台中,台北的高新产业,高雄属于低端制造业,现在已经日落西山了。

最后说台中,统一后,我个人最看好的是台中,看好台中的理由如下:

1,台中盆地面积比较大,面积约为400平方公里,是台湾省最大的盆地,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西有台中港直接面对大陆泉州,正处于台湾省中间的心脏位置,到台北,到台南都不远,控制这里就可以控制整个台湾;

2,台中建成最晚,空地最多,城市界面也是最新的,统一后若是想开发一个全新的大城市,那只有台中有足够的荒地可供开发,拆迁阻力也是最小的;

3,台中目前房价相对不高,今年的新房均价才2.4万左右,未来一旦重点开发,向上的空间就会比较大;

4,统一后,大陆如果建设到台湾的高铁,可以有三条路线,分别连通台北,台中,台南,建设难度最小的就是台中路线,全长128公里,这条线路水深较浅、受台风影响最小;

5,人口净流入,全省人口第二大,GDP全省第三,产业层级高,大学多,科研实力强。

虽然目前台湾省今年房价不断上涨,但这主要是因为全球货币放水导致的,实际上台湾省的人口和经济形势都不乐观,人口下滑明显,薪资也多年不涨,经济长期低速增长。

如果和国内的城市比较,其实投资角度,收益率并不高。

但我们假设的环境是统一后的情境,届时情况就不同了,台湾省有可能会有一波难得的投资机会。

我们根据过往历史事件台湾房价的反应,可以大致预估一下,一旦统一发生,台湾楼市会有怎样的表现。

我们拿台北做例子就可以,在96年,当时台北房价短时间下降了12%左右。

那么如果统一开始,我们有理由相信,台湾房价将下跌远超12%,按理应该超过98金融危机的时刻,可以预估50%的下跌幅度。

那样的话,台中均价将是1.2万左右,那么对于这么个位置优越,可发空间巨大的城市,这个价格我就认为看会非常值得买入。

那什么时候买最合适?统一之时,就是买入之时。

合肥:从偏隅一方到新能源汽车重镇 | 非凡十年(上)

原创 施芸芸 中国汽车报

编前:最近10年是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的10年。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1001万辆,正式突破“千万大关”。新能源汽车“千万大关”的突破与各地对新能源汽车的支持分不开。在新能源汽车这一新赛道上,不少城市提出了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口号,这其中有些城市步子迈得又快又准,抢抓了机遇,走在了产业发展的最前端。在全面总结了汽车产业10年来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之后,“非凡十年”栏目将关注正在崛起的“新能源汽车之都”,全方位展现最近10年来快速切入新能源汽车新赛道的“汽车重镇”的非凡成果和宝贵经验。

淝河两岸,巢湖之滨,坐落着一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合肥。说古老,这座城市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合肥”之名,最早可追溯到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说年轻,1952年,合肥正式成为新中国安徽省的省会,成为了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
合肥曾经是一个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的省会城市,2011年,合肥全市GDP仅为3637亿元,排在全国所有城市的30名开外。然而,10年过去,合肥连跨7个千亿元台阶,于2020年正式进入“万亿元城市俱乐部”,从2011年到2021年,GDP累计增长213.83%,涨幅位居全国第一。翻开合肥近10年发展史,可以看到,显示屏、集成电路、光伏、生物、智能制造……许多新产业在这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在过去的10多年时间里,合肥敢为人先,付出了比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更多的努力与汗水,才终于在今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版图上,拥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01、坚定

一往而情深

很难说,合肥究竟是在哪一年和新能源汽车结下不解之缘的,但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么多年的时间里,合肥一直都把新能源汽车当作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始终没有改变。

2009年,合肥成功申报并开启了“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作,是首批参与示范推广的13个城市之一。不久后,合肥又成功获得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资格,也因此成为当时全国六大“双试点”城市之一。其他五大城市则是北京、上海、深圳、长春和杭州,这五大城市有的经济实力雄厚,有的市场体量巨大,有的产业基础牢靠,在开展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应用时,这些城市都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与环境。相比而言,合肥并没有突出优势,这也意味着,合肥必须付出更多努力,而合肥也正是这么做的。

2010年,在合肥举办的“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新闻发布会上,依托合肥工业大学组建的合肥新能源汽车工程技术研究院正式挂牌。当时的合肥提出规划,在未来5年,要让太阳能光伏产业、物联网应用、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技术这四大领域成为本地的名优特产。发展新能源汽车,并让其成为自己的支柱产业,这并非合肥托大之词。早在蔚来汽车之前,合肥的本土企业——江淮汽车就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并在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之初,发挥了极其重要和关键的作用。

2011年1月24日,江淮汽车585辆纯电动同悦轿车批量交付,开创了全国纯电动轿车规模投放市场的先河,这标志着江淮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在了业界的前列。据江淮汽车介绍,当时就已经初步掌握了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整车集成和优化匹配技术、整车控制策略的开发、整车运行工况仿真技术,还建立了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开发流程,建立了整车测试企业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

与此同时,合肥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能源汽车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合肥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暂行规定》等系列支持政策,并在全国率先将新建公建类项目、住宅小区和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充电桩配置要求纳入城市建设强制性规划,率先出台了电动汽车市区免费停车政策,对车辆购置、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等给予配套补贴。除了私家车外,合肥的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先后从市区公交,延伸到县区公交、企业通勤、租赁、观光旅游、环卫、私人、物流等领域。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早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过程中,合肥的成绩位居全国前列。2014年,在当时工信部公布的示范推广城市中期考核成绩单中,合肥以推广新能源汽车4115辆,完成计划进度72%的成绩,在39个示范推广应用城市(群)中位居榜首。2009年~2014年,合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10502辆,其中省内推广9036辆,省外销售1466辆,外地销售量占比14%。5年时间里,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累计实现总产值超200亿元。全市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近50家,建成年产10万辆电动轿车生产线、2000辆电动客车生产线,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初步形成。

02、开放

合作求共赢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到2016年,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主力军——江淮汽车共研发了七代产品,系统掌握了电动汽车的电池模组、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电转向、电制动、能量回收关键技术,在电池热管理技术、本质安全管理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

多年的积累终于迎来了合肥汽车产业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并吸引了两位“贵人”前来助阵。2016年4月,江淮与蔚来签署了100亿元规模的《制造合作框架协议》,宣布合力打造“世界级全铝车身工厂”,总合作规模100亿元,规划年产能10万辆;也是在这一年,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称双方正就新能源汽车领域成立一家新的合资企业的前景和可行性进行评估。2017年6月1日,江淮与大众正式签署合资企业协议,共同成立一家股比各占50%的合资企业,进行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移动出行服务。

许多人并不理解,作为国内领先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诸多突破的情况下,江淮为何甘心“为他人做嫁衣裳”,甚至有人认为这是“自降身价”。江淮集团时任董事长安进曾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确实在合作最开始的3~5年“潜水期”,收到了不少意见和建议。“我认为这些意见绝大部分都是善意的,对我们的发展很有帮助。但与此同时,作为一家没有强大资本支持、市场地位并不那么显赫、只靠自己摸索前行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和地方国企,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得到舆论和媒体的更多包容。”安进认为,过去我们一直强调“艰苦奋斗、自主创新”,但面对新环境和新形势,还要补充一条——“开放合作”。改革开放是防范风险的先手,也是战胜挑战的高招。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汽车行业应该增强风险意识和机遇意识,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通过深化开放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开放合作,这既是江淮在新形势下的发展思路,也是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原则之一。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合肥市、包河区、包河经开区分别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领导小组,落实年度计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当时,合肥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重要配套关联企业落户,积极支持产业链招商,与比亚迪、奇瑞、海格等合作,推进合巢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到2017年,合肥共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近70家。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小学生作文揭妈短,洛宁的妈妈们快来看看
  • 武汉毕业生购房打八折:这些城市为抢人都拼了
  • 早报 | 靠脸吃饭来临,杭州一高中推刷脸吃饭;“三通一达”联手设立保险公司
  • 自行车将建高速路 以后高速也能彪自行车了!
  • 女子请假陪病狗被扣薪 法院判单位补发薪水
  • 许家印登顶首富宝座的幕后之道
  • 美再退出教科文组织 国务院:非轻率决定
  • 老师用周易算出逃课学生学号 网友:第一次不羡慕别人家的...
  • 2017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正式发布!
  • “苏宁校招歧视学生”引争议 | 难道普通院校真的不如985、211?
  • 你那里能访问Google吗?
  • 学霸合伙开烧烤店,会烤串的医生是怎么样的?
  • 告慰南老!“中国天眼”发现新脉冲星,1.6万光年外的声音是这样的
  • 50岁侯勇低调三婚,新娘小他20多岁,真是《大爱晚成》
  • A股再现天价离婚!赵薇躺枪,真相或令人大吃一惊!
  • 小学生作文揭妈短
  • 西安一大熊猫瘦成皮包骨,是被饿瘦了吗?
  • 【曝光圈】痛心!在美失联女留学生离世,或因自杀...留学生心理问题再次成为焦点!
  • 长沙“巨人稻”试种成功 预计亩产突破一吨
  • 玻璃栈道碎裂特效太逼真引争议,景区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