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随喜者得佛授记
(第一百二十六段)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若复有人,受持、读诵、解说、书写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于此经卷,敬视如佛,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药王!当知是诸人等,已曾供养十万亿佛,于诸佛所、成就大愿,愍众生故,生此人间。药王!若有人问,何等众生,于未来世、当得作佛?应示,是诸人等,于未来世、必得作佛。
何以故?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乃至一句,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种种供养经卷。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合掌恭敬,是人、一切世间所应瞻奉,应以如来供养而供养之。当知此人是大菩萨,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哀愍众生,愿生此间,广演分别妙法华经。何况尽能受持,种种供养者。药王!当知是人,自舍清净业报,于我灭度后,愍众生故,生于恶世,广演此经。若是善男子、善女人,我灭度后,能窃为一人说法华经、至一句,当知是人,则如来使、如来所遣、行如来事。
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药王!若有恶人,以不善心,于一劫中、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尚轻,若人以一恶言、毁呰在家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药王!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是人、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则为如来肩所荷担。其所至方,应随向礼,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肴馔,作诸伎乐,人中上供、而供养之,应持天宝、而以散之,天上宝聚,应以奉献。所以者何?是人欢喜说法,须臾闻之,即得究竟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世尊告诉药王菩萨说:上一篇我已为天龙八部和四众弟子及三乘修学者授成佛记,现在我要说的是如果如来灭度以后,有人听闻《妙法莲华经》中哪怕是一偈一句、能一念随喜者,我就为他们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佛智名:义译为无上正等正觉,是成佛的名称,是真正平等觉知一切真理的无上智慧。
世尊说:如果有人受持、阅读、默读、朗读、背诵、解说、书写《妙法莲华经》,乃至一偈,或于此《妙法莲华经》,能恭敬、尊重,视经如视佛,做种种供养,应当知道,这个人已供养过十万亿佛。这里说的供养过十万亿佛,是用的什么供品在供养呢?供佛的供品最常用的大概有以下十种、即:
1、华:“华”即花:意为各种鲜花。
2、香:气味好闻,与“臭”相对。比如:香味、香醇、芳香、清香,指一些天然或人造的有香味的东西。具体香品有:麝香、灵猫香、龙涎香、檀香、沉香。“香”也是祭祖、敬神、拜佛所烧的用木屑搀上香料做成的细条,作烧香用。供烧香用的名香炉、供照明用的名香烛。
3、璎珞:“璎珞”为古代用珠玉串成的装饰品,多用为颈饰“项链”。形制比较大、在项饰中最显华贵。《妙法莲华经》记载用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真珠“珍珠”、玫瑰“宝石”这七宝合成众华璎珞。可见璎珞应由世间众宝所成,有“无量光明”,是高贵的象征。
4、末香:“末香”是将檀香、沉香等各种香料磨成香末,在有盖的香炉里燃烧用,或作涂香用。
5、涂香:是六种供物之一,以涂香供养诸佛、菩萨,能获致大功德。故密教将涂香与阏伽、华鬘、烧香、饮食、灯明等并称为六种供养。涂香用于涂抹身体和双手以供养佛。《大智度论》九十三说:“天竺国热,又以身臭故,以香涂身,供养诸佛及僧。”涂香有二种:一以栴檀木等摩以涂身、二者种种杂香捣以为末,以涂其身,及熏衣服,并涂地或墙壁。
《行愿品疏钞》说:“涂香者,谓和合诸香用涂身手,供养之时当作是念:我献涂香,愿从此等流五无漏涂香磨莹热恼者,脱彼诸地狱一切极炎热。”涂香可制成香油、香粉、香水类。涂香是涂自己的手,敬佛时用,不是有些人理解的涂佛像。
6、烧香:“烧香”是用檀香、沉香等香料做成的线香、条香、盘香等,用火燃烧以供佛。烧香叩头是对佛礼敬的表现形式,通过它的外在形式,摄受其内在层面而觉悟诸法实相,是它的真实意义。
7、繒盖:“缯”即绢帛。指以绢帛制造的大盖,称天缯盖,是天盖中的一种。“盖”原为印度作为防日遮雨的用具,作用像现在的雨伞或遮阳伞,后世以圆筒形丝帛制品高悬于佛像顶上、或悬于说法者高座之上,而成为佛殿之庄严具。
8、幢幡: 其意有二、即:一、旌旗之类:仪仗或军事指挥所用。二、指佛、道教所用的旌旗。从头安宝珠的高大幢竿下垂,建于佛寺或道场之前。分言之则“幢”指竿柱、“幡”指所垂长帛。
9、衣服:供佛或供僧穿的主要有三衣、即:一、僧伽梨(大衣);二、郁多罗僧(法会用衣);安陀会(内衣)。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僧伽梨和郁多罗僧又名袈裟。
10、伎乐:古代伎乐是在露天演出的音乐舞蹈剧,比如我国的乐舞,由隋初设置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七部乐而得名,传入日本后或称伎乐舞。这里说的伎乐是指用各种乐器演奏的佛教法乐以及歌舞,专门供养佛法僧用的。
世尊说:用以上说的供品供养《法华经》,或者对《法华经》合掌恭敬,药王!你应当知道,像这类人能这样做,是他们已曾供养过十万亿佛,在每一位佛所,都成就过菩提大愿,为悲愍众生,才又生此世间。药王!如果有人问,什么样的众生,在未来世,当得作佛?你药王就应为他们开示:凡是能做到以上所说的,于未来世,必得作佛!
世尊说:为什么这样说呢?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法华经》,或是经中一偈,能受持、阅读、默读、朗读、背诵、解说、书写,或用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繒盖、幢幡、衣服、伎乐等供品,供养《法华经》,或对《法华经》合掌恭敬,这类人,应受到世间一切众生的瞻仰供奉,众生供养这类人应像供养佛一样。大家应当知道,这类人就是大菩萨,他们为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哀愍众生,自愿生此世间,分别众生根性而广泛演讲《妙法莲华经》。何况尽能受持,做种种供养者,更是当得无上正觉。
世尊说:药王!你应当知道,这类人是自舍清净业报,在我灭度后,为哀愍众生、度化众生,自愿生此五浊恶世,为众生广泛演讲《妙法莲华经》。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我灭度后,哪怕是只为一个人讲《法华经》,或是只讲了经中一句,当知此人,则是如来使者、是如来所派遣、行如来佛事的。何况于大众中,广为人说。
世尊说:药王!如果有恶人,以不善心,在一劫的时间里,现于佛前,常毁骂佛,其罪为轻;如果有人用一恶言,毁谤在家或出家读诵《法华经》者,其罪甚重,比谤佛的罪还要重很多。药王!如果有读诵《法华经》者,当知此人,是以佛之庄严而自庄严,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肩负和弘扬如来正法之意。
世尊说:受持读诵《法华经》的人不论在什么地方,都应受到礼遇,众生应对他一心合掌、恭敬、供养、尊重、赞叹;用花、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繒盖、幢幡、衣服、肴馔“美味佳肴”、伎乐,对其做人中最至高无上的供养,天界人应持天宝莲华散在此人身上而做供养,天人还当聚合天上的所有宝物,奉献给此人。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此人欢喜说法,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究竟法、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如下:

最高级的修养,是“明知不问”

知名作家王臣有一句名言:“无良心之人,绝不可能有真正的修养。”

 

所谓修养,是建立在善良的基础上去待人接物。

 

与人相处,难的不是彬彬有礼,不是嘘寒问暖,难的是能有“明知不问”的善意和默契。

 

 

1

明知不问,是最大的善意

 

有一个深深印在脑海里的故事:

 

经济大萧条时期,有个年轻女孩在一家珠宝店工作,这是她上班的第一天,心情既兴奋又忐忑。

她在认真整理宝石时,注意到一位刚走进店里的青年,衣衫褴褛,满脸哀愁。

就在这时,电话铃声响了,女孩赶忙去接电话,却不小心碰翻了盒子,里面的六颗宝石全部掉落。

她立即蹲下捡起,数了一遍又一遍,却始终只有五颗。

 

焦急的她抬眼一看,发现那个青年正神色紧张地往大门走去,她当即追了上去。

门口正站着两个保安,如果此时大声呼喊“小偷”,一定可以人赃俱获。

 

可她却是叫住他:“对不起,先生,请留步!”周围人的眼光随之聚焦了过来。

青年转过头来,双手因为紧张而微微发抖,但依旧强装镇定地问道:“什么事?”

女孩面露难色:“先生,这是我第一份工作,现在找工作很难,您说是吗?”

青年不安地说:“确实。”

女孩说:“相信如果换成您在这里,也能干得很不错的!”

 

青年思忖了下,说道“那我可以祝福你吗?”并伸出了手。

女孩也立即伸手紧握,“也祝您好运,先生!”

青年转身离开,女孩也走回柜台,手中握着那第六颗宝石。

 

女孩明知青年拿了宝石,却没有故意问他:“你是不是偷了宝石?”

反而是毕恭毕敬地暗示他,言语之间保持着尊重,还不忘鼓励穷苦的他积极向上,并祝福他,着实令人敬佩。

 

毕竟茫茫人海,难免有磕磕碰碰,难免有令人皱紧了眉头的烦恼。

此时若依旧能体谅人心,善待他人,做到明知不问,这颗心一定满怀善意,温润如玉。

 

明知不问的待人之道里,饱含了一个人高明远识的善良。

 

 

2

明知不问的情义,是无价之宝

 

王阳明曾说:“大凡朋友,须箴规指摘处少,诱掖奖劝意多,方是。”

 

与朋友相处,就算要劝诫,也要少一点指责,多一点开导鼓励。

比一味地讲道理更能打动人心的,是循循善诱的良苦用心。

 

汉武帝时,丞相田蚡虽然没什么真才实学,却喜欢在别人面前显摆。有一次,被将军灌夫谩骂后,怒火中烧的他找到同僚徐冲,向他倾诉遭到别人轻视的愤怒之情。

 

徐冲对田蚡嚣张跋扈的性格了然于胸,所以并没有询问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只劝道:“灯笼高挂,虽引人注目,但无重力;铁球躺地,虽有重力,但不被瞩目,倘若您将铁球高高挂起,不就镇住螃蟹了吗?”

 

意思是,只要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够好,就不怕别人说三道四。

徐冲在不伤害田蚡自尊的情况下,委婉地说出了建议,田蚡也立即心领神会,欣然接受。

身边朋友遇到糟心事时,难免一吐为快,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有时反而更容易看出问题所在。

 

只是赤裸的事实会让人一时难以接受,此时若是明知朋友的秉性,既不问“为什么你总是死性不改?”也不问“我不是早就跟你说过了吗?”

而是委婉地说出建议,既能让他感受到真诚,也能给足面子,让他知错能改,这才是真正的良师益友。

 

正如作家三毛对于朋友的理解:“朋友中的极品,便如好茶,淡而不涩,清香扑鼻,缓缓飘来,似水长流。”

 

 

3

明知不问的微笑,胜过千言万语的关心

 

 

每个人都会遭遇困境,每个人都不是生来坚强,也不是自带盔甲。

 

但即使在需要安慰和关心,渴望微笑和善意的时候,也不希望自己的苦楚被人一片片掀开、观看,甚至指指点点。

 

为什么生活中有些“关心”,总让人难受得喘不过气呢?

 

家里遭遇变故,要强的同事不想让人知道,强忍着悲痛投入工作。却有人硬要在众人面前提起来,“听说你父母遭遇了车祸啊?天灾人祸,节哀顺变吧。”

 

亲戚聚会,本来和乐融融,好几个知道内情的人都佯装不知表妹因老公出轨而闹离婚,却有人在饭局上提起:“你老公和那女人还没断了联系吗?”

 

工作不如意的朋友,被好说歹说地劝出来聚会散散心,却有人不识趣地哪壶不开提哪壶,“听说你快要失业了?出来给老婆孩子洗衣做饭,放松放松也不错。”

 

……

 

不分场合,以关心的名义,直接将别人有意隐藏的事公布于众人,无异于揭开伤疤,还在伤口上撒盐。

俗话说,家丑不外扬,人也是如此,对于不如意不顺心的事,总归是不愿意被更多的人知道和谈论的。

 

一九六二年,作家刘白羽的长子滨滨,因心脏病住进医院,但治疗效果不佳,得从上海转回北京。

偏偏这时,刘白羽自己也生病住院了,只能让妻子带着儿子回家,一时之间因为担心而烦躁不安。

 

作为好友的巴金夫妇,当天一大早便赶到了刘白羽病房,他们都知道滨滨的病情,但谁都不曾开口问一句,而是默默地陪伴,直到接到电话说母子平安抵达。

 

刘白羽紧握住巴金的手,一再表示感谢,巴金淡淡地说:“没什么,我正好有空,只想着陪你坐一坐。”

 

明知不问的会心一笑,胜过不合时宜的问长问短。

 

真正的关心,是理解和尊重,是“不想说也没关系,我会一直在的。”

 

真正的关心,是既能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内心的痛楚,却从不去触碰它,更不以此充当谈资。

 

真正的关心,是发自心灵的抚慰,是懂对方的欲言又止,又明知不问,知而不言,用行动去帮他走出困境。

 

火眼金睛,洞穿一切,是本事。

润物无声,明知不问,是智慧。

 

明知不问,知而不言,言出必善。

这样的人,眉眼满是温情,心中尽怀热忱,定能走向星辰大海。

金刚经034 【念佛是净念。】

念佛不是“智念”,是“净念”。

【换一个清净念,以治向来染浊之念。】

我们过去这个念头是污染的、是不清净的,用这一句佛号,把一切杂念、染念都换过来,变成“净念”,所以这个法门叫“净宗”。

【一心念之。】

念佛的秘诀就是“一心称念”,“一心”是秘诀。怎样得到“一心”?这我们在讲席当中也常说的,第一、不怀疑;第二、不夹杂;第三、不间断。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就是“净念”。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净念相继”,“净”就是不疑、不杂;“相继”就是不间断,就成功了。

【又是以纯一之念,治向来杂乱之念。】

“治”是对治。把从前那些杂乱的念头统统改过来,改成“纯一之念”。所以它亲切,这个法门殊胜。

【佛者觉也,阿弥陀佛,是无量觉。】

从字面上来翻译成中国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所以从字面上翻成中国话,“阿弥陀佛”就翻成“无量觉”。

【念念是佛,即念念是觉,无有一法不觉。觉者,觉其本性本来无念也。】

“觉”个什么?觉悟到本性本来“无念”、本来“不染”,本无分别、执着,这本来无的,那你就真的觉了。你还有分别、执着,你没觉,你还在迷。几时在一切法里面都没有分别、执着,我们常讲的,你真的放下了。身心世界一切放下,就是不再分别、不再执着,你觉了。故曰,“更亲切”。“更亲切到”这里我们才真正体会到,确实比智念来得亲切,也就是说比修“止观”、修禅来得亲切、高明。法门如是的殊胜,多少人错过了,你要问为什么错过?他不知道,所以不识货。金刚宝石从眼前过,把它当作碎玻璃,没看在眼里,不知道那是无价之宝,真的是当面错过,非常可惜!

【念佛功夫,虽未能做到念而无念,但能行愿真切,仗弥陀悲愿力,接引往生,便同阿鞞跋致,即是圆初住地位。】

这是念佛法门无比殊胜之处,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同声赞叹,道理就在此地。

修其他的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一定要到“念而无念”才得受用、才算是成就。“念”跟“无念”还是二不是一,你就不得成就,你就得不到受用,换句话说,你过的日子还是生死凡夫过的日子,你不是佛菩萨。

如果你真的到“念而无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二,那恭喜你,你过的是菩萨的生活、是佛的生活,那个没有话说。在凡夫真难,凡夫起心动念都是妄念,都是分别、都是妄想、都是执着,理摆在面前做不到。念佛这个法门,行!没到这个功夫,没到这个功夫就带业!只要你“信愿行”这三个条件具足。我真正相信,娑婆世界西方过十万亿佛国土,那个地方真的有极乐世界、真正有阿弥陀佛、真正有许多念佛人都到那里去往生,我真正相信,一点都不怀疑,“信”具足了;我愿意去,我愿意舍弃现前的六道轮回,我愿意舍弃现前的十法界,要有这个“愿”。

有很多人学禅,禅是“明心见性”;又有一些人学密,“即身成佛”。这是什么?十法界放不下。“明心见性”、“即身成佛”都在十法界。净宗的眼光远大、志气宏伟,十法界叫我作佛、作菩萨,不要!我都把它放弃,我都不稀罕它,我要到极乐世界去,去见阿弥陀佛。

六道、十法界统统放下,这个世间还有什么放不下的!你有那么一点财产算什么,你的财富能够跟大梵天王比吗?差远了!大梵天王,经上讲“以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他做得到,他有,你有多少七宝?银行保险箱那么一点点大,我看装一箱就不得了,那算什么!人家那个七宝,大千世界来装都放得下;你迷那么一点点就太可怜!一定要统统放下,放下了,你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佛力加得上。你不肯放下,抗拒,佛力想加持你,你障碍了,佛力加不上,统统放下了,就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接引往生。你的功力要好,接引往生随时可以去,想什么时候去,什么时候就可以去,不一定要等命终,随时能去得了。

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你是带业往生,前面讲“念而无念”,没有能够融成一体,没这个功夫;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就把你提拔到阿惟越致菩萨,此地讲的“阿鞞跋致”。

“阿鞞跋致”是什么样的菩萨?圆教初住地位。圆教初住,就是别教的初地,江味农居士这个讲法,我并不赞成。为什么?因为他讲那个地位太低了。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还有退转。“阿鞞跋致”是不退转。“不退转”应该是什么菩萨?八地,八地菩萨叫不动地,永远不退转。

“阿惟越致”就是“阿鞞跋致”,是一样的,“阿鞞跋致”是《弥陀经》上说的“阿惟越致”是《无量寿经》上讲的,意思都一样,翻译的不相同。净宗许多祖师大德告诉我们,七地以上,这个讲法我想想很有道理,不过分,如果不是七地以上,诸佛菩萨那样的赞叹,好像有点过分,他才是圆初住,赞叹就过分了,七地菩萨的话,那赞叹没有话说。我们从十方一切诸佛如来的赞叹,应当肯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七地以上的境界。这个话不是我们没有理由随便在这里推想的,因为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面告诉我们,十方世界众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相貌跟佛都相同。

西方世界是平等世界,体质相同,“皆是紫磨金色身”。相貌相同、一切受用相同、智慧、神通、道力相同,居然跟佛差不多。你要晓得,初地菩萨跟佛是差太多了;七地、八地跟佛差不多,我们点头相信,真是差不多,靠得很近,初住差太多了。

这是我们细细去想,我们根据经典。世尊灭度之前,为我们后学说出“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我们“依法”,《无量寿经》“四十八愿”,《无量寿经》这是“法”,根据经典里面所说的,不像是圆初住,真的很像是圆教八地菩萨,他的一切跟佛就差不多,这是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带业往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这样子,这个我在讲堂上多次跟诸位宣讲,绝对不是自己能力,是享阿弥陀佛的福,阿弥陀佛把我们提拔上去享福。如果不得阿弥陀佛神力加持,我们自己往生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信的地位。这个要知道。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圆教,那个地方最低的地位是初信位的菩萨,凭自己功夫去往生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圆教初信位的菩萨。虽是初信位的菩萨,阿弥陀佛拉一把,把我们拉到八地菩萨那儿去了。这个要知道。所以到那个地方“阿惟越致”是阿弥陀佛愿力加持、“四十八愿”加持的。这个便宜占大了,真正不可思议!十方世界无量法门里面统统没有,你去查《大藏经》,你查不到,唯独这个法门,所以它是无比的殊胜,得一切诸佛的赞叹。

我们遇到这个法门,相信这个法门,发愿修学这个法门,这的确是无量劫来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就;如其不然,你决定不能信受。凡是信受,这一生当中去往生的,都是无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缘,今天成就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克莱斯勒300C的“胃口”上看,这也不是一辆省油的车,都说纳智捷大7 SUV油耗高,如果你拥有一辆克莱斯勒300C的话,你才知道原来家用车也可以像超跑一样费油
  • [good]可以说,从他与她,让我看到了整个国乒的团结,一如队发言的那样(这也是人家长盛的原因)。后来一场一场,觉得他真的很努力,也很有礼貌(赢了哥,握手会弯腰
  • 可我,依然做不到忘记,捡起光阴中掉落的花瓣,每一瓣花香都有你的影子……你像远去的风筝,哪怕尘封再久的记忆,我都不舍 失去思念的底线……该如何才能不想你,我一遍遍
  • 昨天公司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来面试前台,她说:“工资到底是8000还是10000,能不能说清楚一点。昨天公司来了一个漂亮的女孩子来面试前台,她说:“工资到底是8
  • 与人类接触的鲸头鹳更加呆萌了,见到游人,它会主动低下大脑袋鞠躬,还会毫不吝啬地拔下自己的一根羽毛,当礼物送给游人,经常拔得尾巴都秃了,还是要拔,拦都拦不住。好不
  • 诸根若能解结究竟,内心的本有心光(如来藏之功用)即能当下显发,此时六根所对之六尘以及山河大地种种器世间的种种变化之相都会随着心光而熔化,如热汤销冰一样,心光即是
  • 光摄三缘,入念佛三昧净土宗的开宗祖师善导大师,在 《 观经四帖疏 》 解释「 真身观 」 时,有一对「 光摄三缘 」 的问答,广显「 念佛三昧 」 的真义,云
  • 你们可能没有跟小动物有过密切接触,但是我可以笃定地告诉你们,有的狗狗猫咪是非常善良纯真的,它们没有那么多坏心思,可能咱们对它们的好它们会永远记着。对不起,我不清
  • 16.山河平静辽阔,无一点贪嗔痴爱,而我们匆匆忙忙,都还在路上。 14.有趣的人生, 一半是家常里短, 一半是山川湖海。
  • 程女士听后眉头一皱,觉得酒馆是看自己用了一折券,故意不给自己上贵的羊肉串,于是就说不行,自己只要羊肉串!” 服务员听后也懵了,觉得哪里对又哪里不对,想了想
  • 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用招投标等方式,让服务效率高的机构进入,同时发挥医保和长期护理险的作用,降低医疗照护负担;另一方面,应充分考虑医养结合服务的公益性,
  • 当然,料想还需在宗亲来取对联时,当面向对方解释一番,让宗亲和他“有品性”的儿子,也粗略增加一点学识和做人的道理,多容纳点底蕴。但转念一想,如此太马虎只求完成任务
  • ——今天下午我那傻白甜的憨憨麻麻竟然一句话赢了很能狡辩的我粑粑——什么话——我爸不知道说我妈啥,我妈说:那你厉害呗,听到吃的斯斯文文楼上蹦下来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满身的酸菜汤味,回到家赶紧换了身衣服,准备给狗狗洗澡,小家伙好像很怕水,折腾了老半天才勉强给狗狗洗了澡,不过让我意外的是,洗干净的狗狗这颜值真是没谁了,萌到不要
  • ❸❶ 虽然喜欢可能是限时赏味,但那一刻的味道绝对是值得永远珍藏的,既然都有遗憾,不如去做一个浪漫的遗憾吧。之前我理解这句话,纯是人心理解,停留于表象,在师父和慧
  • 斥巨资给自己买了个皮粉色的小板凳,就有一点点的开心啦,哈哈~ 回住处的时候,室友已经在做蛋炒饭和煎饺啦,幸运的蹭到了香喷喷的满满一碗!每天没计划的去超市,今
  • 香水、口红,真的太值了,做这行之前,每次买正装我都用不完,小样解决我的大烦恼,明天给你们看我的视频就知道了。大家买大牌小样请记住,完全可以不在我店里买,但一定要
  • 新颖书写北京顺义上门回收茅台酒#京东茅台酒# 贵州茅台镇酒厂为大家分析茅台价格比五粮液价格高2倍多的原因的白酒文化源远流长,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茅台和
  •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有有趣的评论,例如如果在半夜打开拉链。想要试着融入或者更近一些,但又总觉得自己是有距离的,像仙人掌和刺猬一样,想要拥抱但又怕刺会扎伤。
  • ❶❼ 有爱的人,便可以一起回忆曾经的春夏秋冬,还可以畅想无数个未来的云升日落,手指划过之处皆是彩虹。❾ 我是沉溺于淋了雨的月光和总是稍纵即逝的晚霞的潮湿灵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