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灯,姓叶,衢州人。少从进贤映庵禅师剃发。随谒百松法师,闻讲法华,恍有神会。次问楞严大定之旨,百松瞪目周视,灯即契入。百松以金云紫袈裟授之。一生修法华、大悲、光明、弥陀、楞严等忏,无虚日。卜居幽溪高明寺。先有土人叶祺,葬亲寺后。梦神云,此圣道场地,将有肉身菩萨,大作佛事,可速迁。祺不信,俄举家病困,惧而徙焉。翌日,灯至,即其地立天台祖庭,学侣辐凑。尝于新昌大佛前登座竖义,众闻石室中天乐铿锵,讲毕乃寂。尝著生无生论,融会三观,阐扬净土法门。又有法语一篇,最为切要。曰,杨次公云,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娑婆有一爱之不轻,则临终为此爱所牵,矧多爱乎。极乐有一念之不一,则临终为此念所转,矧多念乎。夫爱,有轻焉重焉,厚焉薄焉,正报焉,依报焉。历举其目,则父母妻子、昆弟朋友、功名富贵、文章诗赋、道术技艺、衣服饮食、屋宇田园、林泉华卉、珍宝玩物,不可枚尽。有一物之不忘,爱也。有一念之不遗,爱也。有一爱存于怀,则念不一。有一念不归于一,则不得生。或问,轻爱有道乎。曰,轻爱,莫要于一念。一念有道乎。曰,一念,莫要于轻爱。盖念不一,由散心异缘使然。散心异缘,由逐境纷驰使然。娑婆有一境,则众生有一心。众生有一心,则娑婆有一境。众缘内摇,趣外奔逸。心境交驰,纷若尘沙。故欲轻其爱者,莫若杜其境。众境皆空,万缘都寂。万缘都寂,一念自成。一念既成,则爱缘俱尽矣。曰,杜境有道乎。曰,杜境者,非屏除万有也,亦非闭目不睹也。即境以了其虚,会本以空其末也。万法本自不有,有之者情。故情在物在,情空物空。万法空,而本性现。本性现,而情念息。自然而然,非加勉强。楞严所谓见与见缘,并所想相,如虚空华,本无所有。此见及缘,原是菩提妙净明体,云何于中有是非是。是以欲杜其境,莫若体物虚。体物虚,即情自绝。情绝,则爱不生,而唯心现,念一成。故圆觉云,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一去一留,不容转侧。功效之速,有若桴鼓。学道之士,于此宜尽心焉。曰,轻爱既闻命矣,一念如何。曰,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求生极乐,以敦信为始。必须遍读大乘,广学祖教。凡是发明净土之书,皆须一一参求。悟极乐原是我唯心之净土,不是他土。了弥陀原是我本性之自佛,非是他佛。二,修行者,行门有二,一正,二助。正行复二,一称名,二观想。称名,如小本弥陀经,七日持名,一心不乱。有事一心,理一心。若口称佛名,系心在缘,声声相续,心心不乱。设心缘外境,摄之令还。此须发决定心,断后际念,拨弃世事,放下缘心。使念心渐渐增长,从渐至久,自少至多。一日二日,乃至七日,毕竟要成一心不乱而后已,事一心也。苟得此已,则极乐之净因成就,垂终之正念必然。亲见弥陀,垂手接引,得生净土必矣。理一心亦无他,但于事一心,念念了达,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三际平等,十方互融,非空非有,非自非他,无去无来,不生不灭。现前一念之心,便是未来净土之际。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无生而生,生而无生。于无可念中,炽然而念。于无可生中,炽然求生。是为事一心中明理一心也。二,观想者,具如观无量寿佛经。境有十六,观佛最要。当观阿弥陀佛丈六之身,作紫磨黄金色像,立华池上,作垂手接引状。身有三十二种大人相,相有八十种随形好。此二种正行,须相须而进。凡行住睡卧时,则一心称名。凡趺坐,则心心作观。行倦,则趺坐以观佛。坐出,则经行以称名。苟于四威仪中,修之不间,往生净土必矣。二,助行,亦有二。一,世间之行。如孝顺父母,行世仁慈,慈心不杀,具诸戒律。一切利益之事,若能回向西方,无非助道之行。二,出世之行。如六度万行,种种功德,读诵大乘,修诸忏法。亦须以回向心而助修之,无非净土行也。更有一种微妙助行,当历缘境,处处用心。如见眷属,当作西方法眷想。以净土法门而开导之,令轻爱以一其念,永作将来无生眷属。若生恩爱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情爱。何当得生净土,远离此爱。若生嗔恚时,当念净土眷属,无有触恼。何当得生净土,得离此嗔。若受苦时,当念净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若受乐时,当念净土之乐,无央无待。凡历缘境,皆以此意而推广之,则一切时处,无非净土之助行也。第三,愿者,净土舟航,要以信为柁,行为篙橹樯缆,愿为风帆。无柁则无所指南,无篙橹樯缆则不能运行,无风帆则不能破浪疾到,故次行以明愿也。第愿有通别,有广狭,有遍局。通,如古德所立回向发愿文。别,则各随己意。广,谓四宏,上求下化。狭,谓量力,决志往生。局,如课诵有时,随众同发。遍,则时时发愿,处处标心。但须体合四宏,不得师心妄立。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速觐弥陀。一切净土法门,举不外于是矣。灯每岁修四三昧,身先率众,精进勇猛。注楞严,维摩等经,凡染翰,必被戒衲。前后应讲席七十余期。年七十五,预知时至。手书妙法莲华经五字,复高唱经题者再,泊然而寂。(法华持验,净土法语。)

谛闲法师念佛开示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谛闲法师念佛开示
  今日是大势至菩萨圣诞良辰。示大势至菩萨所修之念佛三昧法门。是谓应时应机之谈也。楞严第二十四圆通章云。尔时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此以普通人喻佛念众生。众生不念佛也。一人专忆者。喻佛常念众生。一人专忘者。喻人常不念佛。故佛虽常在世间度生。故云若逢或见。众生虽生佛世。与佛同时。不肯念佛。故曰不逢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此喻众生念佛也。佛念众生。众生念佛。故云二人相忆。如是佛度生。生念佛。乃至从生至生。喻如形影相随。无时或异也。次以母子喻。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此以喻合喻。合上佛念众生也。如儿子之往他乡也。其为母者。或倚门而长望。或兀坐而恒思。或废寝而忘餐。或停梭而罢织。其念子之情。可谓深且切矣。佛念众生之心。亦复如是。此喻众生不肯念佛。佛亦无可如何耳。若子逃逝。虽忆何为者。喻不孝之子一出其门。或为货殖之所绊。或为美妇之所系。无时念及母在家中。此喻众生不肯念佛。故云虽忆何为。言子若忆母。如母忆时者。此喻孝顺之子。身虽在外。无时不念母在家中。营事既毕。即便回家。承事老母。故云母子历生。不相违远。此喻众生念佛。要如母忆子一般。故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言现前见佛者。或于念佛定中见。或于夜间梦中见。俱名现前见也。言当来见者。或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亲垂接引。或是往生七宝池中。华开见佛。皆名当来见也。言必定者。众生果能忆佛念佛。功不虚弃。必定能见佛也。即此念佛法门。便是胜妙方便。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者。此喻众生念佛。即心即佛。譬如染香之人。其身自然而有香气故此念佛三昧。亦得名曰香光庄严也。势至菩萨自云。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此明以因趣果。果后度生。故我等现前大众。若肯忆佛念佛。必蒙势至菩萨摄受往生也。其最后结句云。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不比彼等诸圣。皆有选择也。
  且念佛三昧。有三种不同。各有下手工夫。现前大众。不可不知。
  一者念自佛法门。其下手工夫。祗有一重能所。皆以第六识相应之五别境中慧心所。为能观智。名为妙观察智相应品。以六根性为所观境。
  如阿那律单选眼根。名反见法门。初于见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明暗二相。了然不生。此得益之相也。
  观音选耳根。名反闻法门。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
  周利槃特迦选鼻根。名反嗅法门。初于嗅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通塞二相。了然不生。
憍梵钵提选舌根。名反尝法门。初于尝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甜淡二相。了然不生。
  毕陵伽婆蹉。选身根。名反触法门。初于触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离合二相。了然不生。
  须菩提选意根。名反知法门。初于知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生灭二相。了然不生。此一种法门。境智俱属于自。故云念自佛也。
  二者念他佛。亦是一重能所。以六根为能念。诸佛果德为所念。能念属自。所念属他故云。念他佛也。念自佛。全仗自力以了生死。以生死之因。无量无边。若烦恼一丝不断。则生死便不能出。故古德云。少留一爱未全捐。便恐临终被此牵。先须持戒清净。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定能伏烦恼。直至三界见思破尽。方能超出分段生死。此念自佛之了生死不易也。念他佛全仗佛力。烦恼不必断。业障不必除。只要愿力恳切。便能横超三界。带业往生。故念他佛。了生死之易也。
  第三自他俱念佛者。此一种法门。是上根利智所修。必先大开圆解。了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自他本自不二。先须识得有两重能所。一者。以妙观察智相应品为能观。以六根性为所观。二者。以六根为能念。以诸佛果德为所念。从此下手念佛。先须缘想。诸佛圣境。然后都摄六根。一心蓦直念去。名为依他境立。唯心观成。俾眼所见者。无非佛相。耳所闻者。无非佛音。鼻所嗅者。无非佛香。舌所宣者。无非佛像。意所缘者。无非佛法。六根所对。无非佛境。此种法门。唯永明等诸大祖师。可以承当。
  所以永明祖师。昼夜十二时。弥陀十万。更须诵华严经一部。行百八事。此等行径。非泛泛人可以做得也。故莲池大师闻之。尚有疑虑。一日亲自勘验一番。从半夜起来。遂持珠计数。直至晚间。念满十万。中间一息不能昏散。若少有昏沉。即便间断。不能满十万数。可见此种法门。非吾辈所能企及。吾等自知钝根。只好学势至念佛法门。单念他佛最极稳当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故永明祖师。尝以四料简开示学者。一云。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将来作佛祖。此种禅净双修法门。如能做得。固然是好。如其不能。当念他佛。二云。无禅有净土。万修万人去。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故经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即此念佛。便是殊胜方便。何必再假余方便耶。三云。有禅无净土。十人九错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此在永明大师时候。尚云十人九错。直至于今。又过千余年矣。当云十人十错。吾辈宁不寒心乎。四云。无禅无净土。铁床并铜柱。万劫与千生。没个人依怙。此指大概普通人物。一天到晚。黑地昏天。祗管埋头吃饭。逐利求名。不知修善。不肯念佛。以贪嗔痴。发身口意。造十恶业。三途苦报。只身应受。谁能相代。故曰铁床并铜柱也。今日现前大众。幸有此间诸大居士。建造居士林。提倡念佛法门。每逢初一十五宏开大会。云集大众。同声念佛。此即上体佛心。普渡慈航也。汝等现前大众。应当认真念佛。万勿当面错过。一寸时光。即一寸命光。失人身易。得人身难。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此中念他佛一种法门。虽然是好。必须信愿持名。方为稳当。若无信愿。单念佛名。纵使每日弥陀十万。念到一心不乱。亦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何以故。以无信愿故也。譬如有船。设在门前河中。你无心上船。故不得去。弥陀之大愿慈航。亦复如是。阿弥陀佛以四十八愿普度众生。若众生无愿往生。亦不得度。念佛众生。其必信真愿切。方能受度。无愿者。不能往生。若信真愿切。虽散心念佛。亦得往生。因往生愿切故。弥陀要解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千古不易之谈也。汝等不可不知。普贤行愿品云。人到临命终时。一切业障。悉皆现前。一切眷属。悉皆远离。一切诸根。悉皆败坏。唯有愿王。一切时中。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故知愿。不可不发也。且道愿如何发。我有念佛仪规。其中有十六句发愿回向之文。当依此文做去。保管一生取办。汝等念佛。不可太快。快则佛号不清。心不至诚。亦不可太缓。缓则容易昏沉。心亦不诚敬。故须念佛要不缓不急。每日定数。至多三万。至少一万。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做到。不可一日间断。正当念佛。要句句分明。字字清彻。从口中念出。耳里收来。名为口耳相传。圣凡不隔。依此念去。最极稳当。到得临命终时。自然感应道交。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不来而来。亲垂接引。念佛行人。不往而往。往生西方。既得往生。便登不退。华开见佛。即闻佛乘。顿开佛慧。然后乘大愿船。回入娑婆苦海。广度有缘。宁不快哉。现前大众各各勉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最酷的人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经历风雨后,灿烂而骄傲地说:很难,但是我挺过来了。第二天,他看到她辞职在家“好吧,既然不想花我的钱,那你就努力上班吧”他用
  • 他不是博古通今之人,不可能天文地理万事精通,所以他无法处处自圆其说,但是他所洞悉的,却往往是普通人所关注和追问的事情,在他看来这就是为生民立命!我不是司马南的铁
  •  阿司匹林副作用: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鼻出血、头痛,加重出血倾向,如果大便发黑,就要重视起来了 他汀类药物副作用:易导致人体肝肾功能异常要做好监测,对胃肠道的
  • 既没有仁,也没有礼,如果我们在意的是他人的感受,怎么可能出口伤人。比如说,我们有了欲望,就会拿本不属于我们的东西;比如说,我们有了情绪,就会口出恶言,伤害他人;
  • #刘少丹互联网启示录[超话]#早在2014-05-23,刘少丹在云南昆明公开分享时清晰指出:“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是两码事,P2P、众筹那些所谓的互联网金融都是
  • 十年没见咖啡锅锅,花一下午喝咖啡聊天,他一如在曼谷初见时那么酷,生活过成我们羡慕的样子,印象庄园也做的越来越棒。走过的路还是那段,喜欢的人也一直是那些[太阳]
  • 一直以来,看到他的形象,我都会质问自己的内心:不善交际,内敛笨拙,不是最有天赋的人,还想要实现梦想,还只顾埋头钻研自己的天地,真的现实吗? (偷偷说一句我对朱一
  • 古龙也写过神雕侠侣、倚天剑和屠龙刀,与金庸有关吗? 古龙的早期作品,文笔生涩,高开低走现象特别严重,加上很多代笔内容,可读性不是很好。 1.《苍穹神剑》
  • 更多作品详细资料,优惠资讯13718783043同V王锡良等大师创作红楼梦十二金钗艺术彩盘现在收藏价值怎样【藏品名称】: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彩盘【藏品规格】:直径约
  • 更重要的是,你自己觉得拍得再好,都没有妹子自己的滤镜用得好。现在其实更简单了,以前看照片得用电脑,电脑屏幕再小也有十二寸,画质色彩差了,还真不行。
  • 13.寒来暑往,秋收冬藏,祝眉目舒展,顺问冬安14.愿你平安喜乐,万事顺遂,立冬快乐15.才感晚秋,忽而立冬愿这个冬季有衣暖身 有人暖心16.四季轮回忽而立冬,
  • 其实我第一对磕的是碗盆,而且猫的树拍的sv纯爱感太强了,瞬间觉得好好磕。#偶像梦幻祭[超话]# 来长期扩列 这里小狗 摆烂大学牲队推ud 主推薰薰 喜欢一点三傻
  • 乐山本来想吃冯四孃跷脚牛肉 无奈人太多 只好退而求其次去旁边店吃 想说店里客人也没有多爆满吧 咋个点单这么混乱 无语 印象太差了鞠婆婆绵绵冰真心不错
  • 还有獙獙,峳峳和从从呀,单单读到这些可爱的名字叠词,舌尖上吞吐滚落,就已不去在意它们代表的吉凶寓意。 只见男人神情疏懒,慢腾腾掀起眼皮,若有所思说:“因为,
  • #卡尔玛二手设备# 为了促进二手设备的流通和周转,卡尔玛启动了二手车业务,为所需客户提供优质且值得信赖的二手车服务,业务内容盘点如下:高标准收车服务卡尔玛提供标
  • 11.17今天的情绪可能是我这一段时间感觉最糟糕的但好像这两个月以来有很多很多时刻其实以前都是我自己崩溃自愈现在多了一个人帮我排忧解难 帮我解开心结我也慢慢的也
  • 你相信我们一起赚,你不信我赚给你看,就是这么简单[ok]【因为爱】放慢脚步,去感知生活的初心;回归简单,去体会单纯的快乐,市井长巷,聚拢来的是烟火气,摊开的却是
  • ”歌词:“我正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旌旗招展空翻影却原来是司马发来的兵......只有我的琴童人两个我是又无有埋伏又无有兵你不要胡思乱想心不定你就来、来、
  • 当女儿向父亲问起“老爸,你怎么qq还在给我点赞”时,父亲给她的回复就只有简洁的三个字“坚持呗”。当她问起父亲“老爸,你怎么qq还在给我点赞”时,父亲给她的回复就
  • 2022.9.12小情绪…⭕️我是一个不经常会微博冲浪的人偶然刷到关于姜sir‼️的一些言论(不知道真假)就想来wb吃个明白但这是个起因(无厘头瓜,没有后续)❌